纽约时报曾有过一则新闻,新闻的内容主要是该影片在格鲁吉亚电影节上映遭到极右翼以及宗教势力的阻挠,抗议人群围堵电影院,阻止人们进去观影,甚至是扔掷物体袭击参影人员,而理由竟然是觉得这部电影侮辱了他们的骄傲——格鲁吉亚舞,这就是我首次接触到这部影片。
对于外国,美国的文化我熟识,西欧的历史我了解,但是格鲁吉亚我基本是空白的,更不用说他们的舞蹈,我为数不多对格鲁吉亚的认识就是斯大林是一位格鲁吉亚人。
有人曾说过如果列宁是刚劲的河流,那么斯大林就是坚硬不屈的钢铁,深度了解后我却发现这一点对斯大林的描述正好契合格鲁吉亚人对于男性的定义——刚强,勇猛,有力。
这种意识不止体现在生活里,更体现在他们的舞蹈中,如影片的舞团的总监所说格鲁吉亚舞是传统,是骄傲,是自然。
所以影片一开头就是舞团的教练再也无法忍受地打断男主角Merab的舞蹈,“你跳得实在是太柔弱了!
”
第一次用豆瓣写影评,发现他们的违禁词审查特别严格,简直比以前的避讳还麻烦.....但是写完又不舍得删掉,所以在努力凑正文字数.....现在想想自己很喜欢男主角的原因是因为自己一部分很像他,有序的生活时不时被难以克制的欲望和放纵打乱,情绪的大起大落等等。
感觉平常展现出来的坚忍、平衡和节制其实是小心翼翼、花极大力气维持的结果,绝非高水准人士那般举重若轻、信手拈来。
不过扯远了hh。
#And then we dance.太漂亮了!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琢磨1.看到断背山相似的一个点,即后面男主以红色衣服出席选拔,这与断背山中衣服的隐喻相似,是一种寄托与缠绵。
2.最后舞蹈我认为是一个初识 轻探 接受 陷入 沉迷 觉醒 开阔 继续生活 的过程3.故事是一个轮回, 始于舞蹈 结束于舞蹈4.选角 男一像120击的男一 都有一种青涩但坚定的感觉5.镜头运用 灯光运用 运镜稳 且角度独特 灯光造成了年代混乱感,让我竟有在上个世纪的感觉 灯光随情节贴合度极高 如男主戴头饰跳舞的时候,灯光若隐若现,犹如情感的浮现与下沉,却又暧昧至极6.演员眼神内容饱满 男一的眼神中有隐忍有随性7.应该还牵扯到性别认同和文化交融的问题,以及男权。
这两点不是重点更像是 embedded的感觉, 感情线占太大部分也是一个缺陷, 当然这属于导演自定义的问题
好喜欢这部电影的视听。
婚礼那段的长镜头使用十分出彩,镜头跟着主人公在冷暖相间的屋子里苦寻那份忐忑又令人迷醉的爱情,男主听到情人要订婚的消息后,独自在昏暗的房间里流泪,房外热闹幸福的欢舞曲更加反衬了男主的悲伤,之后男主逃离了那个不属于他的幸福婚房,镜头从跳舞人群转向屋外,男主在阴影中扑向朋友的拥抱,此时画面又将这一幕框在屋檐的窗户里,更让我体会到他的无助。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641.html过程是曲折的——仅仅是关于观影:资源是网上搜寻的,从点击开始,起先是流畅的,但是这个过程只持续了一般,画面便处在缓冲之中,那连贯的镜头停滞在那里,那说了一半的话还在嘴里,于是更换资源,不想结果还是一样;A4纸背面写着电影笔记,也是到了一半的时候,笔却写不出来,黑色墨水留下的是不完整的笔记,反复涂写才有了点滴……在线观影的停滞感,随电影进展记下笔记的破碎感,以及一部演绎压抑下的同性电影,似乎在感官意义上,曲折之中是满满的不安,似乎一个强烈的愿望:电影能不能快点结束?
这一种强烈的渴望并不是因为电影不够精彩,也不是对于LGBT群体的天然排斥,一种客观所在,限制了对于电影的整体把握,而回到电影本身呢?
当梅拉布最后跳完了试镜的舞蹈,带着受伤的脚,脱下那件红色的长衫,最后开门出去的时候,是不是也在期盼着最后的结束?
那扇门开启,他甚至没有回过头来看着坐在那里的老师阿利科和决定最后人选的评委,似乎已经义无反顾,舞蹈结束,衣服脱下,大门关上,没有任何的留恋,甚至列万·阿金的镜头也在匆匆中关闭——就像片名所示:然后我们跳了舞,一切就是最后的终结。
如此,最后的舞蹈便是告别的仪式,试镜的结果如何,能不能成为唯一入选的人选,其实不重要了,跳舞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结果,而梅拉布完成这个仪式,也意味着他的生活会走向新的开始,和不在场的伊拉克里一样,他也许会彻底离开这里,和结婚的哥哥大卫一样,他也许会不再做一个舞者。
大卫的那场婚礼,似乎是一切走向终结的标志:失踪几天的伊拉克里终于出现了,曾经不停发信息渴望再次见到伊拉克里的梅拉布躺在床上,当看见伊拉克里走了进来,他靠着他,似乎找到了偎依的感觉,在昏暗的灯光下,这是隐匿的情感,,梅拉布希望重新唤回两个人之间的感觉,但这只不是一场梦,醒来,床上只有自己,旁边也再无他人;而在婚礼上,他真实地见到了伊拉克里,他把自己找到的耳钉还给了伊拉克里,当他伸出手想要摸住伊拉克里的手时,伊拉克里却避开了,“别人会看见的。
”伊拉克里并不只是害怕别人的议论,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想要结束这段感情:他说自己要回巴统,父亲去世了,那里只有相依为命的母亲,而母亲已经为他找到了妻子,他们订婚了。
梅拉布说了一句“祝贺你”,伊拉克里便从他身边离开了。
爱人选择了离开,爱人有了妻子,对于梅拉布来说,一切就是走向结束的开始,他听到外面响起的节拍声,一个人走了出去,穿过热闹的人群,穿过翩翩起舞的新娘,从楼梯上一直走到外面的庭院,站立着,一起跳舞的玛丽走上来,和他拥抱,像是在安慰他,回到家的梅拉布将自己房间所有关于跳舞的海报都拿掉了,一面墙,是空白,是虚无,就像他和伊拉克里的感情。
大卫的婚礼,似乎也向梅拉布展示着所谓结婚的所有可能,因为索普怀孕了,因为未婚先孕,所以为了保住女方的名声,大卫一家必须在两天内把婚礼办了,大卫躺在梅拉布的身边,脸上是被人打过的伤痕,“卢卡说你是同性恋,我必须捍卫你的权利。
”哥哥这样对他说,然后看着梅拉布,问了一句:“我是不是被白揍了一顿?
”梅拉布说:“也许吧。
”大卫终于在这个大喜的日子说出了自己的感慨:“以后我就是一个格鲁吉亚的胖子,为岳父打工。
”之后他深情地对梅拉布说:“离开格鲁吉亚吧,否则在这里你没有未来。
”大卫选择了结婚,大卫为捍卫弟弟的权利和别人大家,但是最后却是哀叹着让他彻底离开,而玛丽呢,这个梅拉布从10岁开始就一起跳舞的舞伴,或许也喜欢梅拉布,但是当她知道梅拉布爱着伊拉克里,她知道自己对他的爱就像经常喝的“奶昔”一样,只不过是自我欺骗的符号,但是她还是在最后拥抱了失去了伊拉克里的梅拉布,然后也说了一句:“我受够了这个地方。
”她手里的那包“伦敦香烟”其实也是自欺欺人的东西,只不过是一个壳子,里面装的、自己抽的还是格鲁吉亚香烟,“像是安慰剂。
”现在一切都结束了,所以也没有了秘密,没有了自欺欺人的感情,甚至,没有了舞蹈。
伊拉克里因为母亲而选择结婚,大卫因为索普的名声被迫结婚,玛丽揭露了“伦敦香烟”和奶昔自欺欺人的一面,他们都走向了一种终结,而这种终结似乎都是舞者的一种放弃:伊拉克里是舞者,甚至是国家歌舞团唯一男号最有力的竞争者;大卫曾经是舞者,但是因为吸毒贩毒而被阿利科赶出了舞蹈团;玛丽也是舞者,但是在“我受够了这个地方”的愤怒中,她也许也会选择离开,而剩下的梅拉布呢?
他以最后一次舞蹈告别了这一切,不是试镜,不是完美,不是理想,只是为了舞蹈本身,为了那一种凝结着爱与自由的生活:他在起舞,带着受伤的脚,带着痛苦的心情,跳起,落下,甚至步子变形,而当这一曲终结,他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双脚划圈起身,足尖撑起身体,小腿肌肉绷紧,仿佛世界不再有老师,不再有旁人,只在一种舞蹈的世界里展示自己。
“然后我们跳了舞”,不是梅拉布一个人的“我”,而是“我们”:他穿着的是那件红色的长衫,这是伊拉克里曾经给他的一件衣服,是他想在婚礼时穿的,而当他穿在梅拉布身上的时候,仿佛伊拉克里没有离去,而是以另一种方式让两个人合二为一,这就是“我们”;当梅拉布最后起身跳舞,一方面是展示了男性的力量,就像阿利科所说:“不是所有人都诗歌跳舞,格鲁吉亚舞蹈需要的是男子气概,不需要柔弱。
”但是在男性阳刚之外,梅拉布的发丝、双手和腰线又是那么柔软,当一曲舞蹈混杂了阳刚和柔美,似乎也有着玛丽的影子,而自己在成为舞者中综合了不同的风格,也变成了完美的结合,这也是“我们”——当梅拉布一个在舞蹈,其实伊拉克里也在舞蹈,玛丽也在舞蹈,所有将要离开的人都在这完美的世界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而影子世界所诠释的一切都是为了告别,告别这个再也受不了的地方,告别这个没有未来的地方,告别这个被迫结婚的世界,然后门被打开,出去,在不回头的故事里,一切都走向了终结。
最后的仪式,是最后的完美,是最后的爆发,而在这个关于爱的寻找和失去过程中,一切都是隐秘的,一切都是压抑的。
舞蹈团,对于梅拉布来说,似乎就是一个封闭的世界,从10岁开始和玛丽搭档,每天在这里训练,似乎就是为了有一天站在最高的舞台。
所谓理想,其实是遮蔽了很多东西:为什么父亲作为一个舞者会毅然离开?
和母亲离婚之后,梅拉布曾经和玛丽一起去找过他,父亲很坚决地反对梅拉布跳舞,他说的一句话似乎是带着某种攻击:“只有狗适合跳舞。
”但更多的是某种不适应的愤怒;为什么那个叫扎扎的舞者会被关进修道院?
在训练时大家一直在讨论他,据说是因为是个同性恋,所以被认为是变态,送进了修道院,毋宁说是“关押”,但最后他还是逃离了,加入马戏团对他来说并非是得到了认可,而是另一种逃避的开始;为什么梅拉布回家,一家人总是感慨“我们这是什么生活?
”为什么他们议论的是那个“谢瓦尔德纳泽时代”?
又为什么当梅拉布和伊拉克里庆贺一起得到了试镜机会,他们在狂欢之后会从美国人的公墓里穿过?
实际上一切都暗含了某种时代背景,也为他们压抑的生活提供了注解,这个国家的人们经历了什么?
建立了怎样的规范秩序?
似乎一切都藏在这隐约的关键词里,而当舞蹈老师对着他们大喊“格鲁吉亚舞蹈不需要表达完美”的时候,其实是一种政治生活下的变异美学观,传统似乎被改造了,而改造又充满了自上而下的暴力式的压抑,所以同性恋的扎扎会被当成异数关进修道院,所以父亲说“狗才适合跳舞”,所以大卫会为了女孩的名声结婚,所以玛丽会用“伦敦香烟”的外壳包装低劣的格鲁吉亚香烟。
而梅拉布和伊拉克里的感情,在这样的压抑世界里酝酿,也终于只是在黑暗的夜里,在无人的房间,在早晨的训练房里,传递着隐秘的爱,这一种隐秘,或者是他们最大的勇气来挑战秩序,挑战权威,挑战现实。
起初伊拉克里出现的时候,他甚至在梅拉布眼里是一个不友善的“闯入者”,和玛丽搭档多年,梅拉布似乎是不二人选,但是阿利科不满意梅拉布,“你应该像钉子一样。
”言下之意是他缺乏男性气概,缺乏阳刚气质,此时门开了,伊拉克里进来了,然后开始取代了他的位置跳舞,那时的梅拉布眼中有一丝的嫉妒。
但是这种嫉妒背后却也是一种弥补,对于梅拉布来说,似乎打开了另一个世界,于是他们因为大卫而在一起,那次梅拉布偷偷拿起伊拉克里的衣衫,放在鼻子前闻了闻,在只有一个人的房间里,梅拉布用隐秘的方式找到了自己情感的释放点。
而在玛丽的聚会上,梅拉布一个人抽着烟离开了房间,却在黑暗中看见了也在外面的伊拉克里,似乎没有什么言语,他坐在伊拉克里身边,然后靠近,在一番男人和男人之间的打斗之后,他们像情侣一样靠着,吻着,躺着;之后他们又找到机会,光着身体,在跳舞结束之后又依偎在一起……在没有他人的世界里,他们像情侣一样相互依偎,世界似乎正打开成他们想要的样子,但是这一切是隐秘的,更是脆弱的,甚至没有得不到成型,伊拉克里离开了他而“失踪”了,梅拉布不停发他短信问他在哪里,一种思念开始弥漫,而这思念的背后是可能到来的背叛或者离开。
对于梅拉布来说,他对于这一份情感是强烈的,甚至开始显露出来,当玛丽发现了他对于伊拉克里全身心的思念,便拒绝了“奶昔”,“你自己吃吧。
”最后愤而离开,梅拉布说了一句:“谢谢你帮我。
”而眼中是得到爱的满足;当伊拉克里消失,梅拉布处在孤独之中,他独自坐着车,独自游荡在街上,但是当在公交车上看见有一个男孩在朝着他笑,他似乎心有灵犀地回应着,而两个人似乎也成为了朋友——他或者把这一种隐秘的爱投射到别人身上,微笑是唯一的语言,也是得到慰藉的证明,但是那个男孩不是伊拉克里,梅拉布在失望中,只有依靠舞蹈才能找到那种感觉,他不停地跳,全不在乎是不是按照老师的要求,也不遵守不能喝水的禁忌,甚至在阿利科说“停下”之后,他还是不停地跳,似乎是他要对所谓的规则提出挑战,但是扭伤的脚无疑证明,一切的挑战都会带来身体的伤害。
还有心灵的痛苦,伊拉克里终究在幻觉之后变成了真切的存在,自由追求完美的舞者终于要最后告别舞台,那一种爱也在无奈和规则之下走向了终结,但是完美之舞蹈,追求爱的勇气,都不是如“伦敦香烟”那样的安慰剂,它是一种真正的自我表达,阳刚和柔美,身体和灵魂,他和他,成为一体,成为“我们”,于是“然后我们跳了舞”,不管受伤的脚,不管传统的枷锁,不管消失的人——也不管曲折的过程如何在电影内外成为一种呼应,只要我们跳了舞,最后关上门,一切结束,世界只在身后。
Merab,一个二十左右的格鲁吉亚青年,照他说,祖上是舞蹈世家,刚走路就开始跳舞,姐姐一事无成,哥哥每天逍遥到太阳升起才回来。
Merab的生活日复一日,直到Irakli的出现,从好奇,到敌意,再到情愫萌生,也就短短的几天,Merab的青梅竹马Mary曾说让他去公园干点“事儿”,这本应该是欲望肆意的青年们向往的事,但Merab却丝毫不想,他说的是希望他的第一次美好一点。
有点想到自己高中的时候,总是和Merab一样,幻想着那些,却又害怕那些,就像一层膜,希望捅破它的时候里面是甜的,是愿意用余生慢慢回想的,可大部分人的都是事与愿违。
而去Mary家的那几天彻底改变了Merab,随着Irakli的挑逗,两人相互吸引,Merab身体的某处被唤醒了,就像《丹麦女孩》里小雀斑穿上女装的那个瞬间,Merab发现自己并不是没有欲望,而是对女生没有欲望。。
可Irakli却没有像他想的那样,他消失了。。
说实话这里的有些情节实在是太简单了。
然后就是老套路,被发现,被排挤,出口伤了关心自己的Mary,脚还伤了。
最后的一曲舞略显冗长,也没有太表现出情绪的高潮与跌宕。
熟悉的鼓点起,脚踮起,旋转,跳跃,跌倒流血也无所谓,他说跳的是什么鬼。
我说:嘿,我跳的是格鲁吉亚挽歌,我也叫它,青春之殇。
《然后我们跳了舞》And Then We Danced 格鲁吉亚出的电影,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像是七八十代的柏林,百废待兴,文化艺术多产。
而在电影里,可以看到另一个格鲁吉亚,舞团教练专横严苛,退役后的舞者在街边做小生意,从奶奶就开始跳舞的舞蹈世家挤在拥挤的房子里,白天舞蹈训练,晚上去餐馆打工赚取全家生活费。
在格鲁吉亚,同性恋受到歧视甚至不允许,玛丽和朋友们休息时分闲聊同性恋的曲折故事和悲惨结局,而身边的梅拉布正在一点点靠近这样的故事,电影最后给了一个温柔的答案,哥哥大卫反转守护和接受,然后离开格鲁吉亚。
男主角梅拉布多个角度忍不住想起甜茶,项链梗,就连暧昧的方式也是熟悉的味道,肢体接触,试探,远离,然后觉醒。
同样是心碎的爱情故事,意大利像白月光,格鲁吉亚更加贴近生活,除了爱情的起伏,还要面临舞者的选拔竞争,工作,家庭,问题更多,到最后也更令人感动,然后我们跳了舞,一切尽在不言中,话语和生活,爱和勇气,最后都融进了那只倔强的舞蹈里。
这支最后的舞蹈是电影最终高潮,也是升华指向。
梅拉布脚伤,失去恋人,失业,哥哥奉子成婚,梅拉布拐着脚去参加这场期待已久的选拔面试,穿上舞服,卖力起舞,脚伤流血了,摔跤了,然后继续起舞,面试官气走了,也继续跳,打鼓的乐手们不由自主地帮助打节拍,一起完成这支最后舞蹈,玛丽在楼上鼓掌流泪,舞蹈教练看呆了,无声地点了点头。
梅拉布出生在舞蹈世家,从小和玛丽搭档在国家舞团搭档跳舞,哥哥也跳舞却玩世不恭。
梅拉布身体瘦弱,格鲁吉亚传统舞蹈需要更多力量,加上舞蹈教练对梅拉布家人的偏见,梅拉布在舞蹈团里并不顺利。
忽然从巴统来的伊拉克利引起了梅拉布的注意和嫉妒,他跳舞优秀,更有力量,也获得了舞蹈教练的采用。
梅拉布不服,早起练舞,遇到了同样来练舞的伊拉克利,两人逐渐靠近。
电影开始,梅拉布练完舞蹈,去餐馆打工和借钱,然后去地下的小商铺买菜,黄色灯光,西红柿黄瓜还有各色蔬菜静静地摆在那里,梅拉布挑选蔬菜,连同从餐馆打包的饺子一起带回家中,妈妈和奶奶在家里,旁边的邻居每天路过都会抱怨几句,局促忙碌的生活又一天结束了。
妈妈焦虑工作的事情,然后大家一起围在小桌子旁边吃晚饭,享受可口的面包和蔬菜,安稳的睡一觉迎接第二天。
共同入选舞团试镜之后,梅拉布和伊拉克利高兴的跳了一晚上的舞,梅拉布拒绝了女友玛丽的邀请,跟着伊拉克利回了家,一起吃早饭,参观伊拉克利的房间,试穿他的舞蹈服,回到家之后夸奖奶奶是最美丽的奶奶,旁边坐着的狗都变可爱了。
梅拉布期待和伊拉克利一起练舞,帮伊拉克利叠衣服,悄悄收藏了伊拉克利的戒指。
一起前往玛丽家狂欢聚会。
一堆年轻人,不再考虑舞团也不再考虑工作,大家一起喝酒随着音乐纵情起舞,太阳慢慢下山,漏出了温柔暧昧的颜色,此刻的格鲁吉亚是它美丽的模样。
玛丽是电影里最让人喜欢的一个角色,她从小和梅拉布搭档跳舞,被默认是一对,关心梅拉布,和梅拉布一起去看望父亲。
大胆表达自己的爱和欲望,渐渐察觉梅拉布是同性恋之后暗自神伤,关键时刻站出来劝架,担心梅拉布因为同性恋而遭受不好的结局,因为身边充满这样的流言和禁忌。
令人感动的是,虽然她伤心,但是依然支持梅拉布。
还有她的英国香烟,因为家庭富裕,家里人买了英国香烟,玛丽总是带给大家一起分享,要来一只英国香烟吗?
为什么英国香烟味道比格鲁吉亚的香烟好?
大家就在这样的闲聊之中愉快地享受烟草。
最后玛丽告诉梅拉布,英国香烟早就抽完了,她把格鲁吉亚香烟装进了英国香烟盒子里,那有用吗?
梅拉布问。
就像安慰剂一样,可以达到安慰效果就行。
哥哥大卫在最后突如其来的温柔让人有点惊喜,也非常感动。
一直扮演的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形象,夜不归宿,练舞不守时,餐馆打工大打出手。
在听别人说弟弟梅拉布是同性恋的时候打了一架,因为要守护弟弟。
我以后就是一个喝多了的格鲁吉亚胖子,给岳父打工,我不在乎,你一直比我强,你要离开格鲁吉亚,继续你的美好未来。
梅拉布失恋回到家中把墙上的所有海报都撕了,一眼望去就看到了《千与千寻》的海报,梅拉布手停了下来,唯独留下了《千与千寻》。
一切都结束了,工作,爱情,受伤的脚,千与千寻这个小女孩,和无脸怪一起坐电车,独自前行,寻找解救白龙的方法,吃完饭团大哭一场之后,继续工作和寻找。
梅拉布躺在床上哭泣,第二天走向了面试房间,然后就跳起了舞,就像他一直做的那样。
(完)
我给你煮碗面吃Wechat ID: Lamotta_yajie
作者:Alex Davidson原文发布于《视与听》(Sight & Sound)杂志2020年4月刊P40-43翻译:小双 @迷影翻译译文首发于迷影网:https://cinephilia.net/74684/
这部电影非常钟情于格鲁吉亚——几乎就是发给观众的旅游邀请函。
”导演列万·阿金(Levan Akin)在去年10月的伦敦电影节上这样告诉我,他的这部新作《然后我们跳了舞》(And Then We Danced)是一部视觉上非常华丽的动人男同爱情故事,讲述住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一名叫Merab(列文·格尔巴赫亚尼 Levan Gelbakhiani饰演)的青少年舞者,深深地爱上了新来的舞者Irakli(巴奇·瓦利什维利 Bachi Valishvili饰演)。
阿金说:“我想当格鲁吉亚进入11月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惊讶,天气竟然这么暖和,很有节庆气氛。
格鲁吉亚很多人都没有LGBTQ议题的概念,但是……这部片在戛纳导演双周上首映,真的获得了很大关注,人们都以此为豪。
”在每一场伦敦电影节放映后,阿金和格尔巴赫亚尼都迎来了观众长时间起立鼓掌。
一个月后,电影在第比利斯国内首映,阿金的预测很不幸被证明至少就一些反应而言过于乐观,电影遭到极右团体的示威抗议,上百人试图冲破警方的防爆装置强行进入电影院中断放映。
格鲁吉亚东正教会谴责此片,称其“攻击教会”。
这样的示威抗议不仅对观众造成了苦恼,同时也迫使电影院加强额外的安保措施,使想要放映该片的场所增加了放映成本。
几个月后当我再次见到阿金时,他对于仇恨团体造成了如此之大幅的媒体报导表达出惊讶,而他更想要强调看了电影的一些观众表达的反馈给了他很大鼓舞。
“首映之后,对于电影的支持和反应非常强烈。
”他说,“许多从未听过任何LGBTQ故事的老人深受感动,电影几乎变成了格鲁吉亚的一个标志,甚至还有人在示威现场放电影里的音乐。
简直太疯狂了。
”
导演列万·阿金(Levan Akin)©️Carla Orrego Veliz这位瑞典籍格鲁吉亚裔导演出生在斯德哥尔摩。
“但是我们以前每个夏天都会去格鲁吉亚,我同时拥有局内人和局外人的视角,这很迷人。
”他说,“很多时候你对一个国家的了解太根深蒂固了,因为你住在那里,实际上很多东西你都看不见。
”格鲁吉亚与同性恋有着复杂的关系,相比于其它前苏联国家,这里在立法上相当进步,有法律规定禁止歧视酷儿人群。
阿金对此持怀疑态度:“虽然法律看上去读上去都很好,但并没有很好地去执行。
”2013年在第比利斯进行的同志骄傲游行遭到了数千人示威抗议,示威者冲破了警方设置的路障,用荨麻攻击酷儿游行者,这一事件也是激发阿金拍摄《然后我们跳了舞》的一部分原因,他说:“组织这些反游行并且引发暴力的抗议团体理应受到法律惩罚,但事实上并没有。
”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阿金在对外沟通电影的主题时不得不小心谨慎。
“我们很早就联系了一个国家舞蹈团,天真地以为他们会帮忙。
”他说,“我们跟他们讲了这部电影的主题,,他们吓坏了,还叫所有人都不要跟我们合作。
极右团体打电话威胁我们的演员经纪人,我们拍摄的时候还有保镖在现场。
”恐同的严重程度导致几个电影拍摄场地在最后一刻被临时取消,尽管最终这些反对声音更坚固了阿金想要完成此片的坚定决心。
“拍摄过程很粗糙,我们预算不足,但是种种阻力反而更支撑我们拍下去。
”他回忆道,“他们给了我们继续战斗下去的能量。
”
《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Shadows of Forgotten Ancestors,1964),导演:谢尔盖·帕拉杰诺夫(Sergei Parajanov)▍后苏维埃时代的冰川期尽管过去十年间前苏联国家的一些导演开始在电影中加入酷儿友好的故事情节,但这些国家的大多数导演还是相对更小心谨慎。
讽刺的是,前苏联最伟大的两名导演被很多人认为本人就是同志。
尽管俄国电影之父谢尔盖·爱森斯坦(Sergei M. Eisenstein)终生都有家室,但很多人相信他是同志——在彼得·格林纳威(Peter Greenaway)的淫荡传记片《爱森斯坦在瓜纳华托》(Eisenstein in Guanajuato,2015)中明示了他的这一身份,电影因此受到俄罗斯的公开指责和反对。
另一位伟大的格鲁吉亚导演谢尔盖·帕拉杰诺夫(Sergei Parajanov)在上世纪40年代末因与一名苏联秘密警察发生同性性行为而被判入狱,几年后他才开始拍电影,知名作品包括《被遗忘的祖先的阴影》(Shadows of Forgotten Ancestors,1964)和《石榴的颜色》(Colour of Pomegranate,1969)。
他的作品华丽奇幻又充满挑衅意味,遭到了来自苏联政府的打压,在70年代初他因好几项罪名被送进古拉格劳改营,全世界众多艺术家和导演都请求当局释放他。
并不意外的是,无论是爱森斯坦还是帕拉杰诺夫的作品都没有直接刻画同志角色,但是两人的作品中都可以察觉到同性情欲的存在。
有些评论者在一些电影中看出了潜在的酷儿倾向,例如Hussein Erkenov的作品《受命前100天》(100 Days Before the Command,1990),这部梦幻般的电影讲述年轻士兵在苏联军队中的故事,也被指责过于色情。
尽管如此,一直到前苏联解体后15年的2004年才出现了公开展现酷儿角色的电影,那就是《情迷禁果》(You I Love,2004)这部讽刺抨击资本主义的简单浪漫喜剧,这是俄罗斯的第一部同志友好电影,虽然电影结尾对于两位男性爱人留下了模棱两可的结局。
《快活人》(Jolly Fellows,2009),导演:菲利克斯·米哈伊洛夫(Felix Mikhailov)菲利克斯·米哈伊洛夫(Felix Mikhailov)的作品《快活人》(Jolly Fellows,2009)探索了莫斯科变装皇后的生活,这部充满活力的喜剧也不时穿插着他们的痛苦与烦恼。
《寒冬旅程》(Winter Journey,2013)是一部阴冷惨淡但却美丽动人的同志电影,讲述一名同志音乐学生和一名漂亮的罪犯之间命中注定的感情故事。
2013年普京通过了一条饱受争议的修正案,禁止出现对同性恋的正面描写,“目的是保护儿童远离否认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宣传”,违背此条修正案的人士将遭受严厉处罚。
这一法案的通过导致俄罗斯严重恐同,导演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Kirill Serebrennikov)在这样的恐同环境下苦苦寻找资金无果后,最终放弃了想要拍摄同志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电影的野心(该导演2016年作品《门徒》The Student中倒是出现了一名明显的同志角色,但最终不可避免的是,在片尾该角色被杀死)。
如果说前苏联国家制作的剧情片里男同角色的呈现非常罕见的话,那么女同角色、双性恋角色、跨性别角色可以说几乎不存在。
《与阴影同行》(Walking with Shadows,2019)虽然恐同氛围在格鲁吉亚或许非常普遍,但对于酷儿人群的包容度却比很多其它国家要高得多。
同性恋在70多个国家仍属非法行为,2019年文莱也加入了将同性性行为定为死刑的国家行列中。
但引人注目的是,这些国家里仍有人在制作探索酷儿人群生活的电影。
肯尼亚导演瓦努莉·卡修(Wanuri Kahiu)的作品《肯尼亚式友谊》(Rafiki,2018)是第一部入选戛纳电影节的肯尼亚电影,但此片暂时被肯尼亚禁止上映,因为其“宣传女同性恋”。
另一部电影《与阴影同行》(Walking with Shadows,2019)是英国与尼日利亚合拍片,电影发生在尼日利亚沿海城市拉各斯,改编自Jude Dibia的小说,讲述一个已婚男人的同性性取向被发现后带来的后果。
虽然上述两部电影在展现酷儿爱情时都相对温和——《肯尼亚式友谊》是青春浪漫喜剧片,《与阴影同行》则是肥皂剧式的通俗剧——但这两部作品都来自同志群体被迫害的国家,因此也算是一大进步了。
并不意外的是,在这些传统观念盛行的国家制作这样的电影是非常大的挑战。
在拍摄《彩塑男孩》(Retablo,2017)这部发生在秘鲁安第斯山脉里的村庄的故事时,导演阿尔瓦罗·德尔加多·阿帕里西奥(Alvaro Delgado Aparicio)为了征得当地人的同意在农村场地拍摄,不得不回避故事中的酷儿元素。
这部电影有力地讲述了一名男孩发现自己的父亲和其它男人有染的故事,此片获得了第7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提名。
阿金在为《然后我们跳了舞》寻找拍摄场地时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他有时需要声明故事是关于一位法国游客爱上了格鲁吉亚文化,而不去提这是部同志爱情片。
▍给格鲁吉亚的一封情书比起那些在苛刻条件下拍摄的电影,《然后我们跳了舞》所展示出来的前景要乐观积极得多。
例如,阿金决定不去展现片中的同志角色受到的任何暴力,第一次看此片的观众可能会在某些场面紧张不安地等待一场暴力攻击,但最终什么也没有发生。
“我希望电影带给人希望,我不希望主角以任何方式成为受害者被攻击。
”阿金说,“我只希望主角是快乐的、充满温暖的、沐浴在爱里的,我希望电影带给人希望,我没有办法让主角承受任何不好的遭遇。
”主演格尔巴赫亚尼是阿金在Instagram上发掘到的演员,他在这部处女作中表现完美。
饰演主角的粗鲁哥哥的演员格奥尔基·采列捷利(Giorgi Tsereteli)也贡献了极佳的表演,他和主角之间复杂的关系也是电影最有力的几个时刻之一。
虽然电影批判了对同志群体根深蒂固的偏见,但阿金把《然后我们跳了舞》描述为一封写给格鲁吉亚文化和传统的情书,在这个国家,很大比例的儿童都会在放学后练习舞蹈。
导演将舞蹈描述为格鲁吉亚文化五个核心形式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复调歌唱、教堂、酒和食物。
“我希望电影展现出温暖人心的包容感,而不是要猛烈抨击什么,我不想让电影看上去充满愤恨,像是对传统文化的攻击,因为我喜欢这种传统文化,我不希望属于我的传统和我的文化被那些偏执的人所控制,没人有权利告诉任何人你作为一个格鲁吉亚人应该符合哪些规范。
”
《然后我们跳了舞》是一场感官的盛宴,摄影师Lisabi Fridell的镜头特别强调出舞蹈表演及整个地区的颜色、气味和华丽的视觉效果。
在他的镜头下,我们可以在电影中看到在热闹的餐厅中一盘格鲁吉亚传统蒸饺的特写镜头,或是一群年轻人在宿醉之后听着迷人的复调合唱后进入眩晕状态的场景,这些都可以引起格鲁吉亚人的共鸣。
看完全片后,观众会感觉像是真的在第比利斯旅游了一番。
除了展现传统格鲁吉亚舞蹈和音乐的优美和高超技艺之外,阿金也想要展现第比利斯这座城市充满活力的青年文化,片中Merab和新朋友去城里度过一个狂野的夜晚,这个场景令人欢欣雀跃、充满快乐。
“Bassiani是第比利斯的一家俱乐部,在全世界都有知名度,是第比利斯青年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酷儿友好场所。
在那里,你可以长发飘飘,随心所欲。
我真的很希望在电影中加入这家俱乐部,这是故事中的人物那一晚会去的地方,我想这是Merab发觉自己的另一面以及他的舞蹈的很好的方式。
”为了满足阿金想要展现第比利斯不同面的欲望,接下来的一幕便是在城市的某个公园偶遇一群酷儿性工作者,场面虽然有些色情但很欢乐。
尽管出现了一些令人沮丧的示威抗议,但最终阿金很高兴这部片能让观众看到,帮助很多人改变态度。
《然后我们跳了舞》是一部浪漫的、充满喜庆气氛的电影,还有着幽默和活力。
阿金是《早餐俱乐部》(The Breakfast Club,1985)、《春天不是读书天》(Ferris Bueller’s Day Off,1986)导演约翰·休斯(John Hughes)的粉丝,他把自己的电影与80年代好莱坞青春片作对比:“我喜欢80年代青春片,《然后我们跳了舞》是我送给东欧观众的一份礼物,这样他们就有了属于自己的80年代青春片,因为在此之前格鲁吉亚没有这样子的电影。
”电影中的一个关键场景看似回应甚至颠覆了阿德里安·莱恩(Adrian Lyne)的作品《闪电舞》(Flashdance,1983),这是一部带有80年代特色的光鲜亮丽的商业大片,关于一位处于社会边缘的舞者。
那么格鲁吉亚的酷儿青少年对《然后我们跳了舞》有怎样的反应呢?
“每天都有许多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给我写信,感谢我拍了这部电影,感谢我为他们发声——这些年轻人不仅仅来自格鲁吉亚,还有许多来自东欧国家的,甚至来自全世界的。
”
瞎写。
记录又一个由电影陪伴度过的凌晨罢了。
凌晨打开。
一开始边看边做着其他事,后来渐渐放下手机专心看,以至于最后以一种极其不舒服的姿势躺在床上,眼睛却不离屏幕。
男二离开之后是我最喜欢和最感同身受的——几乎能真真切切体会到那个小男孩在深夜放纵后坐在将亮清晨的石凳上的五味杂陈:对自己业务能力不满失望,拼尽全力却无能为力;周围人甚至长辈的压力攀比嘲讽不理解;对另一个人情感的徘徊、渴望却不得;家境的窘迫、金钱的压力、工作不顺;对自己的认知产生深深的质疑摇摆不定……挺过这些是痛苦且漫长的——幻想希望失望无助后悔懊恼伤心撕扯质疑摇摆的无限不规则循环。
最动容的是握着耳钉入睡,清晨梦到自己爱的人,小心翼翼的关心,之后情不自禁地抚摸、闻吸、亲吻、拥抱,以及之后一切消散的梦醒。
也许因为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所以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其中的快乐、痛苦与释怀。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暗暗努力而不甘失败的小男孩,披荆斩棘奋力前行。
好在他愿意体面地向前走——归还耳钉道别,痛哭之后穿上西装离开,埋在哥哥怀里轻声抽泣,不顾旁人勇敢舞蹈。
希望我也可以像他一样,面对狗屎般的生活,不断成长。
脚尖点地的刹那,地板震颤如未愈的旧伤。
格鲁吉亚的舞室悬满镜子,每一面都是透明的囚笼,折出梅拉布的脊背——绷直如弦,却藏着一截欲坠的弧度。
传统舞步要骨骼沉进地心,他却将脚踝绷成反叛的弓,每一次旋转都撕扯着空气里凝固的教条。
伊拉基推门而入时,带进一缕阿尔卑斯山巅的风。
他的手臂划破寂静,舞姿是刀刃劈开冻土,裂痕中渗出野花的腥气。
两人在镜前交错的影子,缠成藤蔓绞碎玻璃。
梅拉布的指节贴上对方掌心,触到的不止体温,还有蛰伏二十年的春雷。
深夜的街巷成了他的私密剧场。
路灯泼下昏黄,影子在砖墙上疯长,脚尖踢碎月光的银屑。
那些被白日吞咽的即兴舞步,此刻从毛孔中迸溅,混着汗与喘息坠入石板缝隙。
暗处有醉汉的哄笑,有野猫的呜咽,而他只是闭眼旋转,任由发梢甩出星火的弧线。
家族聚餐的餐桌下,膝盖无声地撞向木纹。
父亲谈论国家舞蹈团的荣耀时,梅拉布的叉子正在瓷盘上刻出细痕。
母亲的叹息漫过番茄汤的热气,弟弟的鞋尖在桌底轻踢他的胫骨——所有未出口的质问,都成了喉结处肿胀的刺。
最终站在选拔赛的聚光灯下,他脱掉刺绣礼服,露出汗湿的白衬衣。
评委席的惊愕凝成冰棱,而他的肢体已烧成熔岩。
当第一个违逆传统的腾空跃起时,吊灯摇晃,镜面炸裂,二十年规训碎成霰雪纷扬。
嘘声与碎裂声里,他听见自己的骨骼在重组,铮铮如破土的春笋。
黎明前的黑海边,盐粒钻进趾缝。
潮水漫过脚背时,梅拉布忽然想起伊拉基消失前最后的耳语:“真正的舞步,是自由落体时的姿态。
”此刻他张开双臂,浪沫在睫毛上结晶,海风灌满肺叶——终于明白,那些被称作离经叛道的震颤,不过是身体最诚实的祷告。
天啊,好久没看到这么高质量的同志电影了,男主简直是宝藏男孩。整部片子情感太细腻太真实了,妥妥的年度十佳,在同志电影历史上绝对占有一席之地!
整篇如同民族音樂的鼓聲一般富有節奏感,有時甚至在想這樣的剪輯是否太快。發現男主某些角度像甜茶。最後因為哥哥的話淚目了。0627집
比《以名唤我》差点火候,但是以舞戏之,上升到国,可以。舞步惊鸿。
三星半,意象和主题都相当好,虽然谈不上脱俗,但很准确,是那种毫不牵强的意象表达,对舞蹈的执着和抗议与他自己身份认同的转变也是一脉相承的,唯一不太确定的可能就是伦敦买的烟抽完了要放进当地的烟,这个设定有没有深意。片子的问题主要在于剪辑的断裂感挺强的(不知道是不是有素材和成本的原因),导致如果情绪不能被代入男主,作为旁观者的观看体验,情绪会比较容易被打断,尤其是中段
5/5 各方面都很好,摄影对情感的细微捕捉堪称完美,格鲁吉亚传统音乐和艺术令人动容。风土人情也拍摄得令人无限向往。男主在影片中解决了哲学三问题,最后的舞蹈是倔强的仪式,升华了整部电影的主题。看似瘦弱,实则坚强。
不明白这片为何能进戛纳,人员原型抄袭严重,拍感情人物没建立,拍舞蹈舞蹈没精髓,中间又纠缠进种族命题和民族问题。导演你想干嘛……
#72nd Cannes# 双周。在瑞典出生和工作的格鲁吉亚裔导演列万·阿金的第二部作品,也是他第一次回到格鲁吉亚拍片。实际上这部影片是一部……瑞典电影。虽说不免要拿来跟去年的爆款《女孩》相比较,不过本片在剧作上要复杂一些。格鲁吉亚民族舞蹈和混声合唱成为抢眼的民族风情元素。影片实际上在讨论男性气质,把格鲁吉亚民族舞蹈的传统(事实上也是经过社会主义文艺改造的)定义为彰显(典型的)男性气质,压抑了其他的气质和不同的性向,同时也与格鲁吉亚社会(尤其是宗教)对LGBT人群的保守态度是一致的。影片用舞蹈段落来写人物关系和人物心理与情绪的方式非常精彩。
两个男主跳舞时的眼神好暧昧又好欢乐 格鲁吉亚舞真是个让人愉悦的国家。
为什么要把同性恋搞的都这么娘?
冲这俩男主的笑容也值得一看了。
舞蹈承载着Merab的坚持和民族的接纳,舞蹈给予爱情的机会和失去的释放,Merab在由喜欢到打破再到失去的全过程,都无比真实,不是像Call me by your name,而是这就是同性爱的经历。每一个角色,动静之间,音乐与画面,都不错。PS:忽略电影艺术刻画需要的夸张。
題材討喜但覺得沒啥亮點,這種小情小愛看多了真的沒意思,兩個男主角也喜歡不起來,反而喜歡男主的閨蜜Mary,人美心善又可愛
男主跳完那支属于他自己的格鲁吉亚舞,倔强地对着老师行了一个女性专用的屈膝礼,我一下子明白他究竟为什么这么拼命地,甚至要穿着失去的爱人的衣裳,我的眼泪和鼻涕开始不受控制地往下流。这是只有同性恋才会被如此触动的不妥协的反抗。即使同性之间的爱情被剥夺,即使他也只能这样替放弃了抗争的所爱之人去反抗,那些根植于同一片土地上的民族丰富的传统和深沉的认同永远也不会只属于多数人,永远永远也无法将参与发扬与创造这些东西的他俩排除在外😭😭😭
3.5,故事算是很典型的LGBT题材套路,但是运镜真的如舞蹈一般
在玛丽她爸家玩的时候男主男二俩人在一起的镜头都很美 和哥躺床上聊的那段很棒 试镜的舞也很赞 (但是电影总体挺冗长的看得我疯狂走神
2星半
是个伤心的故事,会让人不敢去设想再失一次恋,连呼吸都痛的失恋,可以让人彻夜地守在一个窗户底下,会攥住他留下的耳钉,不争气地流泪。爱情可以令人软弱无比,连他所有无心的信号都会逐个逐个解析,恨自己做梦都是缠绵,所有恋爱时的快乐又变成回旋的飞刀往身上扎。曾经多快乐,快乐时枕在一起,夜色里看来看去,不舍得合上双眼,连奶奶大抵都知道爱情降临了;他像花蝴蝶一样出门,想到心爱的人会咧开嘴笑。可两个男孩的爱情在格鲁尼亚的文化里是不被允许的,哪怕哥哥知道弟弟爱了一个不该爱的人却给他祝福,“想要你快乐,你要离开格鲁尼亚”。爱情总会散场,每个人散场的方式不一样罢了,又总是悲哀的,不是跳跳舞就相安无事的。爱情的利刃扎进艺术的骨头上,是真的痛,可跳舞才有了灵魂。真伤心,伤心好的艺术总是以爱情的破碎为代价的。
有些人的生命,是被另一个人突然激活的。Irakli走进舞室的时候,Merab不知道自己找到了自己。思慕一个人,他的侧影就是名胜,他衣服的味道就是鼻翼里的风情,他的饰物即便没被公允,也像是定情了一样,而那夜温热的身体遮天蔽日地覆盖过来,他就是比光还要恒久的真理。黄灿灿的灯光穿过墙体打过来,那截舞蹈散发的传奇,奈何总是不经算。等到所谓阳刚至极的格鲁吉亚舞,被他跳得灵动与暧昧,那不被权威认可的舞步,终于凌驾了规矩与世俗。舞蹈真好,言辞匮乏了,也有它知冷知暖地细述。四星半。@爱酷电影周,《请给我一双舞鞋》放映取消,好遗憾。
兩次樹林野戰,A Cappella長鏡頭真美。情緒細膩自然,格魯吉亞語對白語感獨特,吵起架來語調竟有幾分泡菜味。第比利斯Clubbing之城,倪兵老師此言果然不虛。
1.梅拉布从伊拉克里奶奶家离开,走到天桥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 看得屏幕外的我都为他感到开心;2.他们在屋边的丛林里抽烟,继而打闹,他不慎弄到他的敏感部位,性欲蓬勃的他让他帮他撸……→半点没露却拍得基情不已;3.……伤心的梅拉布走进房间,将墙上的贴纸一张张撕下来,但到了《千与千寻》「千寻与无脸男坐电车」那张,他刚想撕而后犹豫了下,又贴回去了;4.大卫:你得离开格鲁吉亚,梅拉布,你在这儿没有未来,你明白吗?→ 哥哥的这场戏有些感动;5.最后,梅拉布表现了真实的自我,勇敢地跳了符合他个性的格鲁吉亚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