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国际妇女节法国上映了欧容的《我的罪行》,似乎是应了男女平等的主旋律。
30年代的法国,除了主角两个花一般美好的年轻女孩,一个是演员,一个是律师。
一个金发,一个黑发。
一个是聚光灯的中心,一个是机智多谋的助攻。
在一群vieux cochons老白男之间周旋,经典法式喜剧笑点。
再加两个年轻男子台词浮夸,无脑憨憨。
有的女人是爱情故事的中心,有的女人只能是在背后默默付出。
Madeline爱情事业双丰收,Pauline只收获了事业,最爱Madeline的明明是Pauline。
于佩尔阿姨演的Odette Chaumette每次夸Pauline,孩子就笑逐颜开。
其实没有哪个女人不美丽,不值得被爱除非这是讽刺喜剧,不然这简直就是在赤裸裸展现男性的特权,女性甚至连竞争的尝试都没有尝试。
顺理成章的异性恋,和只能隐忍的同性之爱。
果然是女孩子才是最白给的,对对方好不求任何回报,最多a kiss on the forehead总之就是一部法国国民全家欢的电影,很法国的价值观和笑点。
虽然是30年代的背景,但今天的巴黎骨子里又有什么不同呢。
甚至皮相上都没有太大变化,城市景观依旧,Passy房价还是那么贵,Avenue Frochont也依然如旧。
词依旧分阴阳性,l’avocat也没有变成l’avocate所以真的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电影吗?
最多反性骚扰罢了,而且巧妙加工包装后因祸得福了。
然而在爱情面前,女性根本连发声的机会都没有,不要说和男性平等竞争了,甚至都不在同一个赛道上。
女性太受伤害了。
妇女节不仅是每一位女性的节日,为妇女争取权利,也是为每一类型的妇女都争取权利。
连着看了两遍,第一遍是八点档黄金时段,可以看到法国观众反应,中老年人们还是挺喜欢的。
第二遍是午夜场,人就少多了,或许大多数中老年人都睡觉了。
复古美学特别舒适,黑色幽默玩儿的很溜。
啥叫丧事喜办各取所需,如果献祭邪恶资本家这么好使的话,是不是可以定期消耗一波儿让大家皆大欢喜一下。
女权的前提是女性经济地位历史性的大幅度提升,否则就是在沙滩上盖城堡。
没有经济独立,女权的实现还是会面临根本性障碍。
结合当下,性别政治如果成为了榨取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工具,这种矫枉过正在某个历史时期是否是合理和必然的?
恐怕这个才是我的真正罪行我的罪行:7.6分。
2025/南京/法国影展-3/10。
剪报11. 犯罪姐妹花的胜利她们还将能走多远?
剪报22. 欢迎Madeleine Verdier到美国!
法国电影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剪报33. 女性投票权律师进军政界
剪报44. Chaumette的回归!
“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
剪报55. Rabusset终于退休了!
他的职业生涯里充满了误判
剪报66. 被指控通奸!
Palmarede:我是来修水管的...注:从报道内容看,Palmarede似乎被仙人跳了…
剪报77. Bonnard家族的继承继承人把他的父亲藏了起来。
剪报88. Mr. Brun:女性犯罪专家“女性有欺骗操纵的天赋。
”
简报99. 法院院长被指控徇私舞弊
剪报1010. 当选年度最佳记者他的对手们控诉Raton是冒牌货。
简报1111. 总统特赦:Simone Bernard 出狱注:报道里有段话:...女权主义气息很可能给正义、整个社会带来困难。
在Bernard,Verdier和其他下一代女性之后,无论她们追求什么(地位,爱情,名气),她们都会毫不犹豫地借助交易,犯罪和一切可能的和想得到的欺骗操纵手段来实现她们的目的... 令人担心的是,这个象征着自由与和平的国家很快将是一个致命的社会。
我们专注于彼此,试图对关注、对获得男性职位的机会感到绝望...
剪报1212. 医学壮举首例膀胱移植手术成功注:报道上的照片是书记员Leon Trapu。
Trapu是接受这个手术的患者。
这个手术是首次对男性进行膀胱切除手术,随后又移植了猪的膀胱。
手术持续了13个多小时。
操作手术的外科医生是David Dacosse。
剪报1313. 著名律师被妻子猛烈抨击了。
这是检察官Maurice Vrai。
他要求对Madeleine Verdier判处死刑。
结果,他自己却被他的妻子杀了。
…他的妻子向警方自首,骄傲地穿着她30年前的婚纱,身上沾满了血。
这是一个女人被经常光顾巴黎最别致的妓院、花心又反复无常的丈夫欺骗和蔑视造成的精神错乱还是报复性的疯狂?
…
简报1414. 门房秘话。
“Verdier从来不对人打招呼”
剪报1515. 做睡觉生意的商人涉嫌拉皮条
简报1616. 言论自由了!
他去世一年后,新证词出现了Montferrand在他的领域里是一位受人尊敬和钦佩的制片人。
他通过各种戏剧节目赚了很多钱,并让许多人成了明星。
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在舞台上、在剧院里欣赏到这些明星。
他成功地利用了新兴的电影业,还成立了新闻媒体、进口动画片和发行各种电影,还发展了广播业。
这一切为他带来了丰厚的财富。
1934年,Madeleine Verdier杀害了Montferrand。
随后,她因自卫而被无罪释放。
自此之后,Madeleine获得了事业的成功,并且在女性公众中越来越受欢迎,受到众人的追捧。
她因暴力犯罪而获得成功的做法似乎释放了许多女性的话语权。
她们将她作为效仿的榜样。
大约20名女性(年轻的和年长的都有)去警察局揭露已故的Montferrand。
据称,他对她们犯下的几起罪行和侵犯行为。
在调查之后,发现者说,这是机会主义的一部分… 一件复杂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区分真假…
片子分几个层次。
首先是女性主义,庭审戏的公诉人、警察每次发言都是一场由来已久对女性的凌迟,而未婚夫的自我感动实在好笑,但作为未经世事的富家子弟,也得说他是父权教育出来的合格产物。
欧容对女性主义的懂不止是权力的争取,还有父权社会衍生出的影响力对女性长期的戕害。
比如门房太太就是被父权主义扭曲后站在男性角度审视年轻女性的角色。
但欧容没有碰“雌竞”,只有开头时女演员对女律师说,“他看上了我,你心眼不要那么小”。
稍微碰了碰“同性”,是每场戏结束后女律师对女演员意味深长的目光,是默片大咖对她动手动脚时的反应。
女律师也喜欢过男记者,但第二次聊起时就觉得幼稚了。
随后是权力,一开场就是年轻女性的贫困现状,再映照一个过了气年纪大的真凶女演员穷得到处去找钱,就是一个完整的女性无法独立的图景。
而在30年代,有些许空间自由生长,可以不被纳入父权体系,在社会上有自己的姓名、事业、影响力并在权力结构中能和男性碰一碰的确实是女明星了。
女演员和女律师一环又一环利用司法制度、大众传媒、自私人性,当然也想用皮肉,但被对方拒绝了,一步一步算计下来名利双收。
如果说两人第一把冒险,精打细算谋划众多成为了女权主义的领导人,随后利用影响力经济改头换面是对“me too”的互文;那么真凶出现后的一系列故事就是刀子捅得更深了,讽刺也更为辛辣。
真凶找到律师要求自首,律师解释所有经手人都为此获益,不可能为你重审,你要不挑个其他还没侦破的案子赚一圈红利呢?
这场戏真的太好笑。
所以导演哪里仅仅是讽刺两性之争呢?
而每一个成功上位的投机者,无论男女不都是钻了各式各样的空子?
第三是电影和戏剧,比利·怀尔德《坏种》,他的处女作。
也把故事的时间定在了34、35年。
默片女演员遇到好几个上了年纪的拥趸,但大家都喜欢她不说话。
是的,有声电影把一群风生水起但有口音和声音条件不好的演员推出了行业。
剧作结构上类似戏剧,单一场景的大戏串联,两女生公寓、律师办公室、庭审、两女生新公寓、轮胎厂老板办公室。
机位和表演也是戏剧化一些的设计。
整体审美都营造出热闹、漂亮、诙谐的感受。
#CineLumiere 一部彻彻底底的黑色讽刺喜剧,好喜欢,欧容真的好强。
影片的视角非常独特,很大程度的探讨了女性如何在父权社会中挣扎的走出一条路,剧情中两位女主在庭审上利用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而“逃脱”了法律的惩罚,并且借此获得了极高的影响力,不光是讲述了司法的不公正也极大的讽刺了社会对于女性的偏见,张力拉满也不失娱乐性。
结尾明显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胜利,但台上呈现的也不失为一种信号。
电影的结构设计也非常棒,影片以剧的开场做开场,以剧的结尾收尾,中途由黑白搬演的形式呈现出的默片效果非常棒!
还有中途的黑白片场的设计就切换,影片内部感觉带有着30年代有声对无声时代的致敬,同时两位女性角色塑造也是与此对照。
角色上,几位女性角色塑造的实在太棒了,女主角把一位聪慧天真的形象塑造的极好,甚至在极端情况下也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而于佩尔饰演的真正凶手更是影片的点睛之笔,那种不羁的气质实在是太厉害了,完全的将这个复杂的角色刻画得鲜活异常,而且结尾处的搬演拯救也似乎展现出了一种表达。
片中的女律师应该是隐晦的阐述了同性之恋的表达,一起睡,一起洗澡时的眼神都是藏不住的。
片中每一个男性角色都是十分的生动形象,比较有趣的设计设计了唯一一位比较“正常”的男性也有着一种独特气质。
视听上,依然是复古的美学呈现,色彩整体是暖色调,服装和布景都异常精致,室内的镜头运动还是蛮不错的,几场关键的正反打和对称构图的“共谋“设计的也很美。
有一幕打破第四面墙的直视镜头还是蛮有力量的。
法院那场戏的设计也蛮有意思的,室内的镜头切换,男性被放大,效果很好。
配乐有听到爵士乐,整体还是很契合视觉呈现的,调侃部分的音效设计也很不错。
法盟刚黑灯就看到一只小老鼠,然后回家的地铁又碰到一只搭便车的鸽子,真的是与小动物有缘的一天。
欧容的这部女性主义新片有点顽皮,有点反套路。
当看个开头,觉得要往女权方向一去不回头的时候,恰到好处地来个反转,强行加了悬疑桥段。
在强调女性权益不容置疑的同时,讽刺和反对了过度求偿导致的社会公平受损;用舆论肆意关注给小明星当事人带来的,恰好需要的,人气流量红利,来暗示和担忧更多情况下,普通当事人会面临的,来自媒体的二次伤害。
在我看来,本片与电影节上看的,同样来自法国的《曼妙之旅》在女性合理性犯罪题材上有一体两面的呈现,但显然本片的戏谑、跳跃和娱乐性明显更挑观众,我接受起来会困难一点。
电影中的男性角色以各种负面对比形象出现:职场PUA施暴、感情左右摇摆的懦弱,生活中现实的利己,主要为了突出女性的聪慧、同情女性的困境。
当然于佩尔的出现又来中和搅局一下,示意人心波诡云谲,女人同样狡黠,不可一概而论。
所以整部电影有一种布朗运动般随机呈现的错落凌乱,看着会陷入不知所措的茫然,始终难以摆脱冷眼旁观的距离感。
这是一部非常老式的电影,无论是剧本、摄影、美术、表演、台词……老式得有些陈旧。
如果导演借助女性主义来故作深刻,大搞煽情,平衡一下喜剧和辩论的部分,再来个大团圆或大悲剧的结局。
现今西方电影环境,自然会获得大量拥簇。
但导演没有,他的电影总有一种在某个主题下疯狂试探的感觉,比如之前的《登堂入室》。
而这部电影中他把利益摆在了性别之上,女主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自身利益,其模仿者也是如此。
性别此时已经可有可无,甚至还继续发问,性别特权会让少部分人暂时获利,后果最终由该性别群体分担。
比如女主这次主动认罪引起的各种谋杀案,会降低整个社会对此行为的包容和同情。
女主一开始反抗是因为大制片人要潜规则她,她不认罪是因为她是受害者,接着又认罪是因为她是受益者,女主厌恶其男友用妥协换来的二人在一起的可能,但她之后为了和男主结婚,甚至主动献身老男人。
富二代男友与门当户对的家庭取消婚约、不惜与父亲闹僵的决心,反而是女主的忠贞(男友不知情)。
导演在疯狂试探:女性需不需要靠女性主义来获得应有的权益,比如忽略性别,只讲人应该靠人权来获得权益。
女性靠女性主义获得额外权益时,她们将如何面对?
女主如果简单地为自己洗清罪名,她还是默默无闻的小角色,还要和室友面对欠房东的五个月房租。
有意思的是又安排一个年老的女人出现,只为来敲诈一笔钱财,而根本不在乎所谓的权益,所以导演并没有强调历史事件,反而是从无声电影演员发展到有声电影演员这时间跨度,来强调:利益才是核心,并非性别。
本片中刻意弄出一个相当正派又优雅的角色,建筑老板。
这只是表面现象,能保持正派和优雅,是因为本片中他菜是一点力也没出、能左右女主忠贞、闷声大财白捡750万法郎的最大受益者。
他甚至能优雅而又直白地说:很高兴他死了。
整体上,这是一部坚持自己故事风格的导演作品,有点老旧,但不失风度。
(需要密集的小包袱来支撑剧本节奏,这点没做好,确实也难,也看得出来导演包括演员都很卖力了)
荒谬和严肃以及现实如何能够和谐有趣的并存,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
所谓幽默,其实是无需哈哈大笑的,所谓幽默是超脱现实的荒谬,又含存于荒谬之中的冷峻,经过一个小小的刺激,如同被点穴一般,会心的一笑而已。
女主那种异想天开的创意,不经意间经过许多角色的碰巧,竟然成为了一种必然。
一件杀人案,最终阴差阳错的好坏颠倒,成功两个字就在一堆乱涂之后工整的写出来了。
真是令人哭笑不得,但想想看,这个世界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少吗?
法国人尖酸刻薄的幽默,相比于美国人愚蠢的哈哈大笑,有智慧多了,只不过体现在电影上是如此。
反中心主义的讽刺喜剧——《我的罪行》
今天聊聊法国 / 比利时电影《我的罪行》。
片名Mon Crime / Madeleine / My Crime / The Crime Is Mine (2023),别名玛德琳/ 法兰西奀星谋杀案(港)。
本片是导演弗朗索瓦·欧容的一部犯罪喜剧片。
该片巧妙地将1934年乔治·贝尔(Georges Berr)和路易斯·韦尔蓝(Louis Verneuil)共同创作的同名戏剧进行了改编。
影片中,我们跟随着主人公的视角,看到了一个意外而荒诞的犯罪过程。
原剧本经过改编,融入了现代元素,使得这部经典作品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部作品在好莱坞历史上已经被两次改编成电影,分别是1946年的《穿越我的心》(Cross My Heart )以及1937年的《真情告白》(True Confession)。
这部电影成功地将原戏剧情节转化成了滑稽的表现方式,巧妙地结合了喜剧和惊悚的元素,令观众充满了乐趣和紧张感。
电影虽然参考了古典侦探小说的氛围,还原了年代情节电影的紧凑节奏,但使用的语言却充满了现代感和时效性。
尽管这部电影出版近90年,但它所触及的当代主题却极为深刻。
电影中展现了女性遭受暴力的残酷现实,同时也揭示了制片人如何利用女演员的不幸遭遇。
这些主题在当今社会仍然极为重要,因此电影的价值也随之被大大提升。
故事背景设定在1930年代的巴黎,这个美丽却不幸的女演员玛德琳突然被指控谋杀了一位著名的电影制片人。
尽管她并没有实施这个罪行,但受到她失业的律师兼好友保琳的建议,她选择承认罪行。
这个决定引发了一场轰动一时的审判,聪明的保琳为玛德琳提供了正当防卫的辩护,最终导致玛德琳被判无罪。
玛德琳被释放后,她突然成为了明星,接连收到众多有利可图的角色邀约。
她开始享受着成功和名声所带来的荣耀,似乎生活终于得到了改变。
正当一切看似美好时,一个不速之客出现了,他声称是当晚真正的目击者。
玛德琳心生疑虑,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揭露真相。
导演此次再度挑战了我们对真相、谎言、受害者和罪犯的传统认知,将其彻底颠覆。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颠覆的过程并不显得优雅从容,反而给人一种略显粗糙的感觉。
电影的叙事结构相对简单直接,缺乏新颖巧妙的情节设计,使得整个故事发展显得略显平庸。
影片在情节推进上显得过于匆忙,似乎急于从起点A到达终点B,缺乏足够的情感铺垫和情节转折,这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稍感疲惫。
不过,电影的瑕疵在一定程度上被犀利的对话和演员们的出色表演所掩盖。
演员们的表演非常出色,特别是主角在揭示真相时的内心冲突和挣扎,令观众感同身受。
这部电影是一场精妙的讽刺,以男性中心主义为目标。
导演弗朗索瓦·欧容通过这部作品向舞台剧和综艺剧致敬,在其中巧妙地融入了对男性中心主义体系的深刻反思和抨击。
这部作品并不仅仅是加入警匪片和法庭剧风格潮流的作品,而是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见,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反对男性中心主义体系的演讲。
影片抨击了在表演界滥用自身地位的人物形象,几乎每个角色都竭尽全力攀登社会阶梯,机会主义占据着主导地位,为了成功和权力不择手段。
同时,影片也触及了诸如#MeToo运动、薪酬平等以及女性在各个领域的存在等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在当今社会中无处不在,是观众深思的重要议题。
《我的罪行》并没有采用过于严肃或沉重的方式来处理这些议题。
相反地,导演通过喜剧的方式温和地呈现了这些问题,让观众在欢笑之余也能够思考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这种处理方式既能够让观众更容易接受影片所传达的信息,也能够在娱乐性的同时保持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和关注。
导演通过这部作品呼吁观众反思自己对生活的期望和价值观,思考如何在这个看似混乱无序的社会中寻找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影片中的角色们似乎比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喜欢说话,他们的对话充满了机智和讽刺,让观众在欢笑之余也能够感受到导演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整部影片充满了戏剧性的元素,尽管它很少让人联想到传统的电影形式,但它所创造的美丽画面和令人着迷的故事情节却令人难以忘怀。
这部喜剧也可以被理解为对我们当今社会的评论。
尤其是当涉及到父权制度时,导演和他的团队毫不犹豫地呈现出了批判的态度。
他们通过这部作品向观众展示了父权制度的荒谬和不合理之处,呼吁观众反思这种制度对我们社会的影响和价值。
《我的罪行》是一部适合女性观众观看的影片,它讲述了一个关于脉动和解放的故事,其中每个男人都是被操纵的工具。
通过镜像和伪装的游戏,女性角色们操纵着真相和满足自己的野心,她们不一定要遵循传统的规则和道德标准。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一部反男性的影片。
相反地,它既是女性的故事,也是男性的故事,它向观众展示了当我们陷入窒息和被迫的环境时,我们都有可能变得不择手段和失去自我。
这是一部令人不安的影片,但它也是一剂提神的药,能够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生活的世界和我们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
现代犯罪喜剧的社会洞见,笑探女性力量的觉醒真相。
看《我的罪行》是一种特别复杂的体验,观影时乐在其中,观影后迷惑错愕。
鉴于我对导演前作的喜欢,我一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
1935年巴黎,著名的电影制作人被枪杀在家中,当天来到他家的女演员玛德琳被锁定为凶手,但玛德琳却凭借这场谋杀案的审判一举成名……我选看这部电影一是因为导演欧容,二是被时装片华丽的美术吸引。
除此之外,我对这部电影一无所知,看的过程中才知道这是一部带有悬疑性质的喜剧,我一直被真相所吸引,好奇到底谁才是这桩凶杀案的真凶。
其实称其为“闹剧”会更为贴切。
从一开始玛德琳的室友,律师波琳与讨债房东间一场套路与反套路的谈判拉扯,语言快速密集又充满诡辩,就奠定了影片吵闹戏谑的风格。
这部电影的所有人物都是导演用来讽刺和表达立意的工具。
他们都是经过漫画式夸张处理过的。
若非如此,恐怕电影里的整场欺诈也难以成立。
这部电影的笑点来自于它对所有人物的讽刺。
它讽刺了一切:司法系统昏庸无能、围观群众吃瓜看戏、新闻媒体造谣生事、资本家唯利是图……电影中的男人们是愚蠢的,以玛德琳的未婚夫为例,他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多情的白痴。
他的逻辑诡异可笑,他把为了钱与其他女人结婚当做自己为了与玛德琳爱情的牺牲,把玛德琳对强奸犯的反抗看成是对他的守贞。
而电影中的女人们呢?
我在观影过程中一度以为这部电影是在为女性发声,而当影片结尾图穷匕见地揭示立意时,才发觉这真是我对欧容天大的误会。
他用这部电影反向构成了一桩反杀性侵犯案件的成因:女性将一场谋财害命包装成了对男权的反抗。
双女主演员玛德琳与律师波琳,电影没有把她们塑造成居心叵测的坏人,但她们是吃女性主义红利的投机主义者。
她们利用了一场凶杀案把自己包装成了女性主义斗士,为自己谋得了声望与财富。
我不愿意去想象导演是满怀恶意来讽刺“me too”运动的,也许他以为这只是一场并不严肃正经的嘲弄。
我不否认会有他说的这种情况在,但在女性依然处于弱势处境的现实下,这样的电影会被厌女者作为例证:“看,女人就是这样”。
这对那些在反抗中历经万千艰难取得一点进步的女性来说是多么的不公平。
电影里唯一正面的角色依然是位男性,当他拒绝了玛德琳提出的情色交易后,玛德琳与波琳有段讨论,具体原话我记不清了,大概是她们猜测这位尊重并帮助她们的男性是位同性恋。
对此我想问:到底还有谁能够理解女性的处境?
男性难以理解,同性恋也并非一定可以理解,也许只有处于弱势地位而又无法认同男权价值观的女性才可以理解吧。
最后三十分钟真是离谱他娘给离谱开门——真他娘的离谱,我喜欢!
借古讽今,女性谋杀狗男人,不仅成功脱罪,还因此名声大噪辉煌腾达,欧容拍起喜剧也是一把好手,于佩尔这个过气明星演得也非常喜感。
对当下政治潮流曼妙的揶揄。对内在和外在形式的反讽式挪用。真正的后现代主义电影。
哈哈哈哈哈哈怎么不给咱律师姐安排场吻戏,眼睛都挤出火星啦
一切都过于夸张,导致这样一部喜剧几乎没有笑点。电影皆大欢喜,没有任何一个人受到伤害,和现实世界里的鲜明对比,也许才是最大的讽刺。
欧容不适合我,平庸平庸
欧容都这么无聊了…
雌競的頂峰就是連殺人犯也要爭當⋯⋯Fabrice Luchini好絕哈哈
不是她开枪的子弹没把她送进监狱,倒助我事业腾飞。不是他害死的房主没让他还完房款,倒让他白赚豪宅。恶人若活总是贻害社会,从活人身上榨取好处。恶人之死反倒人人获利,活人从他身上获得横财。司法错误经常发生,对正义的审判从不缺席,人人都去争得被剥削的权利,女人杀死丈夫,世界反倒获得和平。
23_079。喜剧片,庭上说自己杀了这段还比较有趣,但总体电影也就只能说是喜剧片看个乐
4.5。#SIFF第十五部,今年上影拉练收官之作,不一样的欧容,意外地喜欢,讽刺拉满,效果拉满,放眼外面戾气满天飞的对立言论,借由上世纪30年代的背景放肆调侃可太合时宜了,大爱片尾每个角色的头条标题,稳稳拿捏,笑到头掉。
金鸡影展
我到底看了个啥。。。
法国浪漫风格的喜剧。一般吧。
并不太喜欢以夸张表演为基调的喜剧,但总有例外。《我的罪行》的火候就正好:戏剧改编的电影保留了很好的节奏感,于佩尔尽皆过火的表演对这个人物而言却是刚刚好。电影用戏中戏的4:3黑白银幕来展现杜撰的罪行,于是两位女主的happy ending也是虚构的胜利;同时,那也是一个电影院里播放新闻纪录片的时代,进一步强调了电影与现实里的虚构的同构性。
好吧,我只覺得根本是齣鬧劇,法庭戲也是一塌糊塗,每個人都沒有任何原則說改就改,做也只是做半套,太表面了,而且這個玩笑實在不太好笑
C- 无聊唠叨,欧容真是又无才,也无德。就是两个小姐姐真好看,花式穿搭是这部片子唯一的看点,另外配角都是大咖,明星阵容拉满
欧容的罪行:生而为白男
好无聊,给于佩尔阿姨加半颗星吧。二星半
这片也太可爱了,在电影院看好满足。剧情谈不上悬疑,但是又养眼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