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男女主到达目的地时间是随机的,“小偷”是如何确保把他们引到这列经过改装的、刚好靠站的地铁的?
2、如何确保其他的获胜者出现在同一节车箱,且刚好没有其他乘客的?
3、银行柜台最内侧,到金库台阶的距离,似乎一个跨步就上去了。
即使跨不过去,这么多柜子、凳子垫着都过去了。
非要去解谜从最外侧开始走象棋🤣,而且感觉解谜的过程也是连蒙带猜…
看到这里,满脑子都是这几个问题,后面就入不了戏了🤯
这个完整的故事应该要两个版本合起来看,还要自己再加一点想象力。
提前声明一下,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准确,也不一定完善,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先说一下,为什么出现了两个版本。
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现在流媒体的影响力在逐步上升(有一部分疫情的因素),作为制片方来说,既不想得罪院线,又不想放弃流媒体,所以对导演有了一鱼两吃的要求。
两个版本的话,就逼着观众院线和流媒体都不能放弃。
对于资方来说是皆大欢喜,对于观众来说是十分恶心。
片中讽刺资本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不知道是不是也在反讽自己。
然后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两个版本差别如此之大,而且明显看起来都不是很流畅呢?
我个人的猜测是,这是制片方和导演博弈的结果。
其实导演原计划是没想拍两个结局。
也就是说原本的密室逃脱2,应该是两个小时左右的单一结局影片。
可能在考虑流媒体上映的情况下,分为院线版和流媒体加长完整版。
但是制片方不同意这么操作。
于是导演在制片方的要求下,不得不把最后一个小时左右的剧情分别剪成了两个半个小时的不同版本的结尾。
并且分别修改了最后一个密室的拍摄内容,并进行了补拍。
我这么分析的依据是,这部电影是属于顺场顺景拍摄。
密室逃脱这个系列非常省钱的地方在于,它和其他电影拍摄的方式不同。
一个原因是绝大部分都是室内景,成本低,一个摄影棚基本都能搞定。
另一个原因是,一个场景一段完整的人物剧情,没有一个场景两段不同人物剧情的内容。
而且它还有一个非常讨巧的地方在于,基本上是每一个密室淘汰一到两个人。
也就是说,一个场景下,参与的演员人数基本是固定的。
从节约成本的角度上考虑,肯定是先拍人数最多的。
拍完了,演员结钱走人。
然后第二个场景是人数第二多的。
以此类推,人数最少的场景最后拍。
按照这个逻辑,最先拍摄的部分可能是飞机密室的那一段。
然后这一段导演应该是准备留到正片结尾,作为密室逃脱3的引子。
这段参演的演员最多制片方干预拍摄进程的时候,应该是拍到了酸雨密室的那一段,因为从这部分之后,剧情明显就开始衔接不上了。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分别梳理了一下两个版本的剧情内容。
(加粗部分为两版剧情不同之处)1、 流媒体版本:开片前情回顾密室1→2003年小女孩回到大宅母亲死于蒸汽桑拿密室→引出长大后的克莱尔设计密室→幸存二人组开车前往大楼→进入地铁车厢密室→进入银行大厅密室→进入海洋沙滩密室→进入街头酸雨密室→解救克莱尔出密室→收尾报警→克莱尔复仇父亲→剧终。
2、 院线版本:开片前情回顾密室1→心理医生咨询佐伊→幸存二人组开车前往大楼→进入地铁车厢密室→进入银行大厅密室→进入海洋沙滩密室→进入街头酸雨密室→进入索尼娅童年密室→收尾报警→进入飞机密室→剧终。
推测的拍摄顺序是:拍摄飞机密室→拍摄地铁车厢密室→拍摄银行大厅密室→拍摄海洋沙滩密室→拍摄街头酸雨密室→拍摄索尼娅童年密室→拍摄克莱尔被困密室根据拍摄顺序推断,制片方应该是在拍摄索尼娅童年密室之前,提出了修改意见。
而当时又来不及对剧情和场景进行大改,于是强拉阿曼达过来救场。
把原本索尼娅童年密室的部分修改成了阿曼达设计密室,三人组强行破拆米诺斯游戏。
在看完院线版本后,我仔细回看了密室1。
阿曼达根本就没有在冰雪密室中和佐伊说过那段什么回忆变成财富的鬼话。
完全没有这一段也就是说,这段话是在密室2中临时加的,只是为了给后面阿曼达的突兀出场创造条件。
据此推断导演为了不破坏结尾飞机密室的剧情,对心理医生咨询的部分进行了增加。
保留剧本中飞机密室的线索提示,同时加入了密室1剧情里没有的对话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两个版本里本都是人质,但是本死而复生之后的剧情衔接生硬。
流媒体版本里,解救本合情合理(解救克莱尔就是解救本),但是对后续剧情推动不大(只用来给了个吊坠)。
院线版本里,解救本的部分不合理(用火烧碎玻璃有点扯),但是对后续剧情推动巨大(本只有活着,佐伊才会坐飞机)。
本的存活对后续剧情的推动,是属于充分必要条件。
本是属于密室3的主角之一,他必须在结尾存活。
但是由于没有时间大改剧本,而又需要拆分结尾,所以他在结尾的戏份也被拆分成了前后两部分。
也就是流媒体版本中的前半段,后院线版本中的后半段。
然后,本再补拍了院线版本中的前半段。
所以我总结一下,我分析的,或者说是我猜测的原版剧情经过。
开片前情回顾密室1→2003年小女孩回到大宅母亲死于蒸汽桑拿密室→引出长大后的克莱尔设计密室→佐伊进入飞机密室失败→心理医生咨询佐伊→幸存二人组开车前往大楼→进入地铁车厢密室→进入银行大厅密室→进入海洋沙滩密室→进入街头酸雨密室→进入索尼娅童年密室→解救克莱尔出密室→收尾报警→克莱尔害死父亲→进入飞机密室→剧终。
但是在这一段之中,还有一个疑点。
加粗这一段,剧情会脱节。
我根据上下文脑补一下,大家看看是不是合理。
从院线版,佐伊通过出租车进入索尼娅童年密室的过程来看(跌落方式,光影变化),这个应该是原版剧情的路径。
通道中蓝色的光+跌落的方式我猜测 ,原本应该是将索尼娅童年密室设计为一个二元密室。
通常密室应该是每关留下一个人,经过触电、激光、流沙、酸雨四关后,幸存者理论上只能有3位。
为什么这么说呢?
酸雨密室里,电话亭只能躲两个人,打伞还能再躲一个。
无论之前的幸存者有多少,这一关最终只能剩下3个人。
考虑到可能会有偏差,流沙这种不是立刻死亡的关卡,就会起到储存备选玩家的冗余作用。
对于密室的客户而言,让棋子有一次返场机会也能增加趣味性。
之前在流媒体版本里,有出现过一段,过渡滑道故障,克莱尔父亲发现蒸汽桑拿密室的镜头。
然后在解救克莱尔的那一段,本没有死,好端端的活着。
结果在等待室里被扔进了终极蒸汽桑拿密室。
从上述剧情来看,传送滑道传送的是跌入流沙的人。
也就是说,这一段剧情在原来的剧本中,是发生在众人从沙滩密室出逃之后。
为了剧情的需要,导演把这一段剪辑到了流媒体版的酸雨密室剧情之后。
按照原来的剧情,表面上看好像是流沙密室里众人分头选择出口,滑道故障让大家在酸雨密室里聚首。
实际上是本后面出场的伏笔。
此外有滑道还说明除了本,内特也应该是活了下来的。
既然是过渡滑道,那就应该还有后续的密室等着他们。
本因为过渡滑道故障退出了密室逃生游戏,但是内特没有。
他是作为储备进入了下一个密室,也就是索尼娅童年密室。
而第五关的童年密室的目的应该就是3人存活2人,或者2人存活1人。
根据之前在车厢到银行密室过渡阶段,众人在电梯里的交流来看。
密室是针对各个参赛者的心理特点来设计的。
其中比较有特点的两个人,一个是内特,一个是佐伊。
这两个人属于都有幸存者内疚心理阴影的人。
佐伊表现的比较明显,经历过空难的她,因为没能救下母亲而内疚(猜测可能的原因)。
所以在两部密室逃脱里,她都尽可能的去拯救别人,避免自己见死不救。
而从内特非常消极的精神状态,以及他自己讲述的密室过程里可以看出,他经历的应该是测试神性与人性对抗的关卡。
稍微想一下就能猜到,让一群神父进行一个类似于电锯惊魂模式的大逃杀。
看看最后是上帝信仰打败求生的本能,还是求生的本能打败上帝的信仰。
影片里暗示了这一部分从在车厢里宿醉的状态,随身带酒的习惯,到在银行密室里亲自试机关,在沙滩密室里跳入流沙救人来看,内特明显是因为严重的负罪感,而陷入了酗酒以及自我毁灭的边缘。
比如杀掉了其他幸存者使自己最后胜出。
内特因为背叛了自己的信仰,所以想通过这种近乎于自杀的救人方式来拯救自己。
根据流媒体版本里,幼年克莱尔极强的占有欲以及控制欲来看,索尼娅童年密室的主题应该是选择。
让两个玩家分别处于不同的密室里,然后让双方分别选择让对方还是自己活下来,玩一出类似于电锯惊魂的人性比拼。
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内特将会再经历一次是不是需要除掉对方的选择,而佐伊则会是面临是不是要见死不救的人性考验。
结果可能是内特选择自杀,或者再次求生本能作祟,试图干掉佐伊失败而被游戏淘汰。
在佐伊成功通过童年密室之后,因为克莱尔做了的手脚,进入了关押她的豪宅,而不是终极蒸汽桑拿密室。
然后就接上了解救克莱尔出逃的剧情。
再然后就轮到我们的小笨本隆重登场了。
原版的结局应该是,本进入蒸汽桑拿密室,克莱尔说服佐伊先救她再救本。
解救成功后,本陪同佐伊坐飞机,进入飞机密室的结尾。
但问题又来了,我个人觉得哪怕是合并了两个版本中本的结局,这样的结尾仍然非常生硬。
这里我想再次猜测一下原本剧情可能的走向。
可能是因为时长或者档期的原因,本理论上的戏份被童年密室里的水牢戏份挤占了。
导致不得不让保全恩斯勒上场负责处理克莱尔她爸。
我觉得比较合理的剧情规划应该是:发现情况不对的克莱尔她爹,胁迫本进入终极密室,逼佐伊停手。
然后带枪找到关押女儿的玻璃房,把正要出逃的佐伊和克莱尔逼回房间。
这里再加上一段让俩女从此在房间里一起为他设计密室的对白。
然后本神兵天降击败克莱尔他爹,将俩女解救出来。
询问之下,发现是小笨本在没有克莱尔的帮助下,自己破解了关卡,逃了出来。
由于终极密室是没有经过审批的,本可以逃出密室是非常合理的设定(估计克莱尔也是想让更多的参赛者能够逃出密室)。
此处呼应本之前在旅途上,对克莱尔说的救命之恩的忠诚感。
也打破了观众对本是一个废柴的思维定式,完成角色转换。
这样的设定除了观众会觉得惊喜之外,还有两个好处。
一个是伏笔二人未来的爱情,互为救命之恩,互为忠诚。
第二个是将本从一个佐伊的追随者上升为合格的玩家,为在未来与佐伊在密室逃脱里的相互配合进行铺垫。
综合院线版和流媒体版的结尾来分析,克莱尔应该是最终成为了密室3里的大boss。
未来的密室逃脱电影,是佐伊和克莱尔之间的对决。
很多人吐槽密室逃脱这个系列有太多的bug,我个人觉得最大的bug其实是密室难度太大,而且破解密室的时间太短。
难度太大时间太短导致剧情在赶着观众往前走,很多细节不能深究。
比如在流媒体版,索尼娅牺牲的蒸汽浴室密室里。
她其实完全可以用手上bling bling的大钻戒把玻璃门划个洞钻出去,但是为了凸显密室的难度,就只好让她热死了……
她的这个钻戒真的是好闪啊!
而这次众多的密室设计里,我最喜欢银行大厅那一关。
有才有趣又刺激,高能激光什么的,太爱了!!!
激光,biubiubiu!
去年奈飞上线的《密室逃生2》,简单看看了看,感觉缺乏新意,远不如第一部好看,再加上没玩过年轻人流行的游戏,也就啥也没写。
最近电影荒,没啥新片就选了这部电影,没想到却发现了新大陆。
网络版和影院版出现不一致,似乎很久以前的《完美陌生人》做过尝试,可惜失败了。
长久以来影片影院上映完,发行DVD,过两年来出导演剪辑版,十年、二十年出无删节版周年纪念版,一波波圈钱。
发行初期,直接上映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针对两个市场在美国实属罕见。
国内早就用过,《上海滩赌圣》当年为了平衡台湾和大陆市场,用两个女主分别拍两次,大陆版用巩俐,台湾版用方季惟,那都是老黄历,很遥远的故事了。
没想到奈飞居然也玩差异化市场,电影版《密室逃生2》完全是另外一个故事,书接上回,女主救出男配后,因为恐怖经历陷入看心理医生,做噩梦,在看医生的循环,影片从心理医生开场,再到医生收场,讲的是个人拼命逃脱组织迫害与追杀,反抗与压迫的故事。
当然最终是组织笑到了最后,不然续集怎么拍?
影片拍的很流畅,相比本类型片始祖《大逃杀》也不显得生涩,因此看下来不难,至少不会犯困,密室设计也有新意,没有觉得牵强附会,闲来无事的晚上看一下,也算提神醒脑。
PS:就看第三部怎么拍了,高空中的飞机,组织自己的员工应该也不少,密室如何设计,有点小期待。
一二两部连着看的,且不讨论剧情如何,先确定从今往后再也不会去玩密室了。
一想到玩家在密室里抓耳挠腮之际,暗处有一双双眼睛冷冷地旁观,就会起鸡皮疙瘩。
虽然知道不能被电影带偏,影片中的密室设计者是冷笑着看你怎么死,普通的密室工作人员是等在那儿提供线索或是处理你的求助,二者有着本质区别。
有个深刻的感悟,就是不能与智商太高的人走得太近,通常此等人物都是拿了免死金牌笑到最后的,谁离她近谁死得快。
再有就是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就是高手养成游戏,密室设计师在挑战佐伊的智商极限,其他参与的玩家不过是佐伊的手和脚而已。
六位不同事故中唯一的幸存者,被收集到了这款密室逃生的游戏来,并且是针对他们所遭遇的不同事故设计了相应的密室环节。
那些曾被他们努力忘记掉的过往,从进入密室起便跳将出来,精准地揭开他们好不容易愈合的伤疤,以及内心不敢触碰的隐密。
话说有着这样经历的人,没受点精神伤害肯定说不过去,佐伊是恐高不敢坐飞机,阿曼达怕燃烧,本对于酒驾造成朋友死亡自己独活的事始终带着愧疚,杰森在黑夜的大海上所做过的事只有他自己知道,同样,迈克在密室般的矿井里也不是无辜的。
死亡密室把他们心底最恐惧却又是真实存在的那部分逼出来,打着游戏的旗号,实则是在细说人性。
佐伊的涉世不深和学霸人设,让她保留了相当的单纯,始终不放弃任何一个让更多人活下去的可能。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这依旧是英雄拯救世界的内核,换了件外衣改变了玩法而已。
片中多次提到,说这密室就是要看看都拥有过唯一幸运的他们,谁比谁会更幸运一些,说白了,就是六进一的筛选,赢家只能有一个。
当然,到最后才发现如果赢家不是设计师理念里的那一个,会招来更为直接的杀戮。
操纵者是希望佐伊走到最后的,当时误以为她在毒气室已经遇难,才对本下了杀手。
第二部里另外几位赢家都是正常的离开,只有佐伊这一组遇险。
第一部埋了许多的伏笔,显然会是个漫长的系列,而等待它一部部拍出来的时长无法预知。
我又掉进一个坑里了。
佐伊几次提及的阿曼达,在她心里占据了相当的位置,密室设计师显然是发现了这个点善用阿曼达的性命,备着对佐伊开展攻心战术用。
还有本,他是佐伊在第一部里救下的人,口口声声说会报答佐伊的恩情,也确实在第二部的密室环节中,不断帮佐伊维持秩序,绝对的信赖。
大约是曾经并肩战斗过的情谊,加上又是被自己游说而来,佐伊对本的感情较阿曼达的有明显加重。
当在我们眼前已经死去的本,再一次出现到密室环节时,阿曼达一直在边上重复“所见的未必就是见到的那样”,依此推断,本也早已倒戈,甚至极有可能从头到尾都是密室设计师设计的一个要素。
相较于第一部结尾时佐伊的报警不被受理,第二部学聪明了,不但安排上了警方,连媒体、特工都一起来了,这一切达成了佐伊要将罪犯伏法的心理愿望,让她放松下来。
至此,于她而言,整个密室事件已有了结果,是与非皆有定论,她的坚持是正确的,所以紧接着对陪在身边的本提出搭飞机回去的建议也就顺理成章了。
正因为“顺”这个字,让我再一次怀疑上了本。
同样,也让坐在飞机上的佐伊起了疑心。
导演抛出了第三轮密室逃生的引子,在万里高空开始的新游戏。
画面里只有佐伊紧张地起身,站在过道中间,镜头快速拉远,让我有些不忍心看着她又一次陷入操纵者的圈套里。
心理医生的出现,那些带着鲜明心理暗示的物品出现,感觉佐伊的人生就是一个密室,令人窒息,她得不断地逃生,不断地争取活下去的权力。
佐伊像是被选中的小白鼠,前方等着她的仍然是强大的知,一切,尚未结束。
2022.11.7. 于福州
对于小成本惊悚片来说,已经非常优秀了,整体还是很好看的,就是前面20多分钟,稍显平淡,甚至让我差点以为要烂尾,不会有那么多精彩的逃生镜头了。
结果20多分钟之后在他们上了电车之后开始精彩刺激了起来,有第一部那味儿了。
后面每一关的逃生,节奏都极其紧凑,不断的挑逗人的神经,尤其是地下银行射线启动那一段太精彩了,整个心都被紧紧揪着。
而且最后还有一个大翻转,还是非常出人意料的!
我就知道孤儿怨的女主不可能只那么简简单单演一个楚楚可怜小白花,肯定还有其他的用处,果然她才是幕后变态大boss!
已经开始期待第三部了!
就是女主的演技还是稍显捉急,第一部第二部都是木木的情绪。
其他主演演技也不够给力,尤其是在失去了同伴死了人之后,这表现也太平淡了,马上就冷静下来投入找新线索了。
而且女主凭啥认为她单枪匹马加一个稍显窝囊废柴的男主回去就能揭露这么大的犯罪集团呢?
他俩是超人吗?
啥准备也没有?
也没有找警察?
明显就是去送死呀,最后还能活下来,只能说是主角光环了
#电光幻影# 《密室逃生2》,听说有两个版本,但是遇见哪一个都是快乐。
整体效果还是可以的,在这么平淡无聊的生活里,这一切就算是很努力的大院线刺激了。
能够直接的给予痛苦和哀嚎,能够干脆的把生死划在范围之内,这个感觉看起来还是很舒服的。
故事算是流畅,所谓的逻辑问题在我这里都不是太大问题,虽然也有很多搞不清楚的地方,但是只要故事线能够继续支撑,我倒是觉得可以看下去。
演员阵容和故事强度比第一部还是弱了很多。
但是各有利弊,第二部因为人员精简了一样,所以故事的推动更干脆利落一些,也可以解释为主创的表达和叙述欲望弱了很多。
好处是观众看起来省心了,特别是我这样脑子不算跟的很快的观众。
很喜欢结尾的设置,虽然某种程度上的俗套模式,但是至少还是愉快的。
这样的电影真的属于不必讨论,看就完了。
如果要找逻辑错误,不算完美的一切里终究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需要一一思考,但是如果大刺激感还是在的,我感觉不说太多也是可以的。
本片,惊险程度很一般,惊悚程度比较高一些。
我觉得看的蛮开心的。
但是试图揉碎了本片的人,大概感受不到乐趣吧。
作者:小佛搞特
剧情很紧凑,主角才出虎口,又入狼窝。
但是我本人觉得代入感并不是很强。
主角是每一关都面临着生死的,但是对我来说并没有感到很紧张。
脑洞是挺大的。
很多想法他不会被现实束缚。
其实有一个紧张的地方,是主角面临选择的时候。
到底是选择队友的生命,还是与恶势力抗争到底。
这种其实类似于罗生门的问题。
是很难回答的。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但或许就是主角这种永不低头的勇气才能在一关又一关的游戏中活下来。
这一次不再是英雄选择美人还是江山,而是美人用自己永不屈服的勇气和面对难关时的急智来拯救了队友。
本文首发公众号:恩小希的轻愈食光《密室逃生2》本来是我很期待的一部片子。
看过《密室逃生1》,非常精彩、紧张、刺激。
六个身份各异的陌生人,为赢取高额奖金,受邀参与世界顶级密室逃脱游戏。
可却发现密室内机关重重,陷阱遍布杀机暗藏,他们面临的是真实的生死威胁……六个密室设定新颖、脑洞大开,人物性格各异、惊险刺激,沉浸感极强。
有大逃杀/饥饿游戏+电锯惊魂的感觉。
可是这次的2却让我很是失望。
故事顺着1展开,女主和男主从第一部最后的密室中逃出生天,成为仅存的幸存者。
结果女主作死,非要查清背后的大BOSS,将他们绳之以法。
却发现,全程都在背后BOSS的掌控下。
他们又开始和各个批次的幸存者开始又一轮升级冠军赛的角逐……
这次只有四个密室,且人物之间的情感挣扎和羁绊,密室的设计闯关都有些敷衍和糊弄的感觉。
完全没有冠军赛应有的精彩。
前几关男同志们就团灭,所以这是个女性主义电影?!
全程只有80多分钟,最后的结局戛然而止。
才发现原来这特么就是第三部的预告片!
看了半天看了个寂寞。
结果上网查评论的时候发现,这个电影居然还有个流媒体版本!
而且和院线版完全是两个故事两种结局!
院线版在最后一个密室中出现了第一部中本来已经死亡的阿曼达。
她说是大boss把她控制起来养女儿强迫她设计密室。
经过一番抉择,他们最后逃出来到警察局报警,以为事情已经解决,就坐飞机回去。
没想到在飞机上看到了女主佐伊的心理医生。
这时飞机广播响起来。
原来之前所有的密室,都是米诺斯为了让佐伊放下心结,结合心理医生设置的一个连环套。
飞机密室就是第三部的引子。
流媒体版拍的是,酸雨密室后,佐伊滑到了一个地下室。
这是BOSS家的地下室,一个自称克莱尔的女人和她打招呼。
她说是她父亲把她关在这里设计密室。
她认为佐伊是个聪明人,可以帮助她逃脱。
果然佐伊解开密码,将克莱尔救了出来。
克莱尔表示已报警,米诺斯公司的工作人员悉数落网。
这时镜头回到BOSS家里,女儿回来和父亲隔着玻璃交流。
原来女儿从小就是个虐待狂,控制欲极强。
这一部里出现的所有线索都是她童年想要却没有得到的东西。
母亲看出她有心理问题提出要把她送走。
她就用自己设计的桑拿密室把母亲害死了。
父亲看出她有密室设计的天赋,又害怕她这种恐怖性格会把自己害死。
于是便把她控制在地下室内,让她为自己设计密室。
克莱尔长时间布局,终于找到帮手逃了出来,并清理了父亲所有的势力。
自己成为了米诺斯背后的终极大BOSS。
这个结局真是细思极恐。
那在我看来,还是流媒体的版本更承合第一部,构思更精巧、更符合逻辑啊!
搞不懂为什么要拍成两个版本。
是为了赚两份钱?
只能说,资本的力量啊!
不知第三部会按哪一条故事线拍,还是仍然分成两部?
还是蛮期待的。
本人一直非常喜欢这种密室逃生的游戏,因为单机,随时可以玩也很有趣。
解密后总暗想“我真是太聪明了”。
但是电影中,难度又大时间又短,还能冷静思考?
没有剧本可不敢这么玩。
总体觉得很好看,忍不住幻想一下中国版本。
可以这么拍:国内最近上映了一个“密室逃生”的综艺节目,每集邀请三名明星,三名素人参加,综艺效果超好,收视率爆表。
在年度最后一集的时候,同样邀请了三明星三素人六名嘉宾,而且为现场直播。
就在大家准备享受节目,收获人气的时候,突然发现这并不是单纯的录节目,而是真的在玩命了。
至于六名嘉宾的背景故事,还需要另外构思。
最好三位明星扮演本人,够刺激。
但我觉得应该不会过审,所以就想想而已吧。
以下全为个人感受,无剧透但也慎看: 情节无趣,每到一个密室我都不耐烦得想立刻到下一个;片长过短,刚到高潮就结尾;画面没有美感;没有核心,完全是为下一部做了80多分钟的预告片,是的没看错才80多分钟,然而我无数次看时间……(如果想看惊悚片,建议直接看密室逃脱1:节奏快,目不暇接;人物死亡方式有惊悚感;画面不错,尤其视觉的那个密室,当时在电影院看觉得特别有记忆点)(密逃1是几年前刚上映时看的,看完当天晚上4点还吓得睡不着,,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