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的也太想当然了, 女孩子给罪犯写信告诉他:你要出来了呀我还记得你的哟你可别忘了我哦然后杀人犯醒悟:哦原来20多年前还有余孽的啊那我出去后找她叙叙旧呗 牢房杀人那里明显的脚可以碰到地还特意勾起来; 女孩子去找警察,警察说我很忙然后又特意跑出来说对不起,陌生人啊你Y那种心情下还这么好心; 牢房里那么简单的杀人都能认定为自杀,两个警察拿枪背后指着人家都能让人跑掉,警察也没这么个弱法的; 莫名其妙的太阳雨水管淋的痕迹太明显了,一下斜着淋一下直着淋; 男主落寞也就算了,那女警一边一脸苦大深仇的,一边和手下“消遣”,一边和人家ML一边作对是啥个意思; 所有警察做事情都没在动脑子,反正就是让人看着是所有人,连老天都在和男主作对,然后又不能把他真的怎么地,然后男主一次次的被打,被坑,被出卖,转个身继续做自己想做的。
好莱坞拍这种真事改编的案件一般要么是大张旗鼓,激扬澎湃,要么是平平淡淡,贴近人物,可看你弄的,拍的这么沉闷又这么不合理,谁会觉得你是在讲真实的故事。
最后的最后还来个这厢杀人那厢生崽, 生孩子跟你前面大篇幅的剧情有半毛钱关系啊, 不玩这套你会死啊!!!
这是一部警匪片吗?
有警察,也有变态虐杀犯,好像应该是。
但我觉得不是。
这是一部讲述绝望的电影。
Daniel Auteuil所扮演的警察路易在片头一出场就说:“上帝是狗屁,我迟早要把他干掉。
”于是我知道,这一定是一部绝望到底的电影。
作为警匪片,这部电影很水。
屡次犯下施虐奸杀罪行的马蒂亚斯很轻松地就被路易逮了出来;即将被释放的老变态苏伯拉的狡猾和残忍经过大半部电影的铺垫,出狱后还没来得及展示他的凶残,就被路易一枪爆头……如果这是一部警匪片,实在是很失败。
我几乎没有在电影里看到任何悬念:苏伯拉一出场我就知道他绝没有悔改;玛丽一出场我就知道他和路易之间有暧昧的纠葛;乔治一擦他那把MR73我就知道接下来路易会拿着这把左轮枪完成使命;茱斯蒂娜一生下那个孩子我就知道她会为他起名“路易”……不是我聪明,而是导演似乎根本就没有想要设置悬念。
他把力气都用到别的地方去了。
他在生产绝望。
路易的女儿在一次车祸中丧生,植物人妻子躺在医院里,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有着更深的愧疚——在车祸前他和同事玛丽就有了婚外恋情。
路易不是那种施瓦辛格式的硬派好汉,也不是肖恩•康纳利式的优雅绅士,他是一个满怀歉疚,失去希望的中年人,头发凌乱,双眼无神,酗酒,他甚至一开场就醉醺醺地打劫了一辆公交车,第二天在拘留所醒来满身酒味尿味却记不得自己昨晚做了什么。
他被解除武装,调去投诉台上夜班。
由于他刻意的疏离,情人玛丽成了另一个同事科瓦尔斯基的玩物。
除了副手乔治,他没有朋友,被人排挤。
他住在一个小旅馆里,只有一个房间,挂满了血腥的杀人现场的照片。
他没有权力继续调查连续奸杀案,只好在业余时间独自追查,搞个人英雄主义。
二十五年前他抓的凶手苏伯拉眼看着将获假释;二十五年后的凶杀案他找出了凶手马蒂亚斯,却在抓捕过程中狼狈不堪,最终搭上副手和凶手两条性命。
马蒂亚斯是警方高层人物的儿子,案子被密封,证据被销毁,死掉的副手背上黑锅,他呢?
领退休金,走人。
他还想垂死挣扎,让玛丽帮忙一起去停尸房在罪犯尸体身上提取DNA作证,却被当场抓获。
这是一个再成功不过的失败男人。
在被沉重的负担压垮之前,他还有所剩不多的一点点力气想要抗争。
但是一个平凡人绝对不可能抗衡整个官僚体制,严阵以待的体制轻而易举地搞定了他(对我们来说,理解这种冰冷体制的绝对力量实在太容易了)。
当苏伯拉在杀了一个狱友之后仍然获得了假释,将目光瞄向了二十五年前自己虐杀的那对夫妇的女儿时,路易终于放弃了向体制寻求正义的坚持,开始了他自己的杀戮之旅。
他用副手收藏的那把“太他妈的漂亮了”的MR73左轮枪的枪柄砸碎了科瓦尔斯基的脑袋;他在修道院面对那个虽然毫无疑问将要开始他的犯罪之旅但是毕竟还没有开始的苏伯拉,击穿了他的额头;他到医院杀死了自己的植物人妻子,然后饮弹自尽。
路易不是英雄,虽然很多看了这部电影的人说他是。
他只是一个绝望的中年人,在绝望到了顶点之后,他爆发了,仅此而已。
路易带上副手去抓马蒂亚斯的时候,并没有通知自己的同事,事实上他已经不再是这个案子的负责人,他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没有什么光明正大的借口——“不能便宜了科瓦尔斯基”。
他最后杀了科瓦尔斯基,这个鸟警察确实是一个烂人,他上遍了城里所有的妓女,抢走了路易的情人和案子,还猪脑一般地放过了对苏伯拉的审查,但说一千道一万,他只是一个烂人,一个不合格的警察,这不是路易可以杀他的理由。
跟我们一贯自以为是的优雅、浪漫的法国人相依相随的,是从大革命时代就渗透在法国人血液里的暴戾,尽管他们也有无数崇高伟大的信仰和理念,但实施到最后,却总是驾轻就熟地使上断头台和绞刑架。
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是彻底消灭它……路易不是一个坏人,也不是一个好人,也许曾经是,更不是一个英雄。
他只是一个终于被绝望的生命压垮了的男人,他想解脱,离开前要把一切能做的好事和坏事都做了,把能杀的人都杀光,无论是仇恨的还是深爱的。
一个站在绝望顶点的普通人。
我们每一个人也许都会有和他一样的某一天。
路易是绝望世界里站得最高的一个人。
《MR73》里充斥着这样的绝望,并不只是一个人享受到了这样的待遇。
内务官问玛丽:“像你这样的女人,怎么会沦落到这个破地方来?
”她说:“我为什么会沦落到这里那是我的事。
”她不仅沦落到了这里,她在这里变得更加沦落。
她和路易之间有了莫可名状的关系,后来又成了科瓦尔斯基的禁脔,她虽然是上司,却似乎只是男下属们比拼的一件道具。
路易问:“为什么要跟那个垃圾在一起?
”她说:“因为像你一样,路易,我绝望了。
”乔治是路易唯一的一个朋友。
他一辈子都是一个副官。
路易说他“妻子瞧不起,孩子不喜欢,破房子连他自己的屁股都塞不下”,他回答:“大部分人的生活就是这样。
”这个头发已经花白的副手也许曾经年轻气盛,豪情万丈,但早就已经绝望了。
在他被路易说动想再去努力一把成为一个英雄的时候,他死了,被狗咬死了……在这部电影里,没有一个人是没有品尝过绝望的味道的。
他们为什么绝望?
因为不再年轻?
因为他们尝试过了所有可能,最终发现自己无能为力?
就像电影里浓浓的暗色,冰冷的阳光、暧昧的薄雾、似乎永远也不会停息的暴雨、潦草的眼神……我们的生活,也许就像玛丽形容路易的:“一个心力交瘁的男人被逼得走投无路。
”有的时候,我们必须接受,这个世界上没有超人和不死英雄,连开心果和幸运星都没有几个,那只是用来消遣的。
不是每一个错误都会有人来纠正,不是每一次灾难都会有人来解救,大多数时候,我们的世界算不上漆黑一片,却也绝没有灿烂阳光,我们生活在灰暗中,浓浓的雾色。
幸好还有一个茱斯蒂娜,和她的孩子。
她也许是唯一的一个,似乎战胜了绝望的女人。
茱斯蒂娜不是没有绝望过,但她仍然还有勇气。
也许是因为她还年轻。
年轻就不容易走到绝望的顶点,还能在其中寻出一些继续的力量。
像那个刚从女人子宫里被挖出来的肉红色、湿漉漉还连着脐带的小东西。
几分钟后他被擦拭干净,渐渐在母亲的乳房间沉睡。
他被母亲起名叫“路易”。
路易?
又一个叫路易的人。
他的面前还有未知的岁月要去经历……但愿顶点不再是绝望。
首先,我对很多“节奏太慢”,“晦涩难懂”的评论比较遗憾,但我也能感受到我们对于电影艺术的欣赏各有千秋,从侧面看也是有助于多元观众口味促使电影业蓬勃发展的。
就个人而言,无意冒犯相关影迷,但我对美国的枪战科幻片,超快带节奏的片子确实无(大)感,大多去电影院看的也是所谓的适合朋友聚会的爽片,XX第X部重磅回归。
很难说自己的观影口味是什么时候发生转变的,但我猜是从去了法国学习了一段时间有关。
和美国很不一样的风情。
美国印象里是金碧辉煌的证券交易所,健步如飞的高跟鞋飒飒地交织在华尔街。
法国呢,就慢许多了,不多加班一刻钟,也要去塞纳河边和朋友一杯咖啡聊到天黑黑,南法更是充满许多浪漫/慢的故事,有一些工程师教育背景的房东做起了airbnb,有法国人,也有中国移民去的同胞。
法国的生活很慢的,真的好慢,所以刚开始我不适应。
很多法国片子,我刚开始也看不懂,甚至有些不好意思在父母面前看,放肆的性的镜头,摇晃的镜头,色彩略显斑驳的调调,情节复杂,再带上个警匪片的特点:没有激烈的搏斗没有血海深仇,有时候一枪就崩了,前后三秒结束,确实没有美国大片爽。
但是看多了,加上能听懂一点法语,就能看出剧本里一些地方确实写得妙,一个例子就是vous(您) 和tu(你)的切换使用。
不恰当的类比:就像听相声能懂一些话外之音一样。
还是得慢慢品吧,要是哪个大老爷们儿不爱漫威不爱科幻片,反而只钟情法式浪漫/惊悚/文艺片儿,我估计会受不了。
最后附上一份我心水的法风电影片子:香水(原著也强推)/天使爱美丽/阿黛尔的生活/只有野兽/触不可及/爱在三部曲,以及这一部MR 73左轮枪。
又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连环杀手案,虽然不同于美国的十二宫那样扑朔迷离峰回路转,法国人用一贯冷静的视角同样把剧情铺设得扣人心弦,堪称犯罪题材中的上乘之作!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彻头彻尾的邪恶,而且它从不改变,然而邪恶降临到人们身上的时候该怎么办,正当观众都在思考时,主角已经毫不犹豫地亮出了他的左轮枪。
整部电影游动着阴郁的气质,常常是晚上,布景阴暗,在室内要么就那么几缕阳光要么就是暗黄的灯光,不停歇的下雨,而且人都不打伞,老是把自己搞的湿不拉几的。
情绪一直被压抑的主角实际上在开始就爆发了一次,这也暗示着最后他的出路,两条线索都是娓娓道来,让影片阴郁的气质保存的很完整,中间有大量的过渡篇幅用来描述主角的生活,烟和酒填补了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空隙,原因是很明显,长期的被压抑,只有靠这些来麻木自己的神经,忘记痛苦。
所有的这一切在最后他哥们死而罪犯得不到定罪时被突破了极限,他再也找不到麻木自己的方式了,死亡似乎成了唯一的解脱,释放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愤怒,面对这个世界的强大运作机器,他选择了一种快感,被这个机器挤碎的快感,用死亡去换取那一丁点的快感,超越这个机器的快感,不受这个机器的齿轮牵动的快感,一瞬间的快感。
和打兴奋剂过量而死的人与荒淫过渡而死的人不同的是,这种快感是一种道德的快感,一种卫道士般自我陶醉的略带神圣的快感。
但是这种快感所隐藏的痛苦也是无与伦比的巨大,正像分娩一样,快感的极限和痛苦的极限。
最阴暗的场景个人认为是那个白头发哥们被狗咬死的场景,很荒诞,那哥们本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安安稳稳就过他的小日子去了,却被狗给咬死了,死的相当惨,跟一些港片里的效果还挺神似的。
欣赏欧美电影,尤其是法国电影,要善于思考,只有思考之后才能领会浪漫的法兰西人的情怀。
回想自己看过的法国影片,《老枪》、《虎口脱险》都堪称绝对的经典。
而这部《MR 73》也让我对法国影片的哲学内涵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男主角路易是一个富有正义、秉公执法的好警察,但却遭受了生活(女儿在车祸中丧生、妻子成为植物人)与事业(上司与同僚对其排挤打压)上的双重打击,身心疲惫、万念俱灰的他,最后选择了击毙其同僚、假释杀人犯,亲手开枪打死了病床上的妻子、然后饮弹自尽。
女主角茱丝蒂娜幼年时目睹自己的双亲惨死,而多年后那个嗜血成性的杀人恶魔却被批准假释出狱并进而威胁到她自己,而她的爷爷作为自己唯一的亲人也因突发心脏病而溘然离世。
在前面长达100分钟的铺垫中,血腥的凶杀现场、男主脑海中对家人车祸现场的回忆、女主对家人被害情景的回忆,让人倍感压抑,也活脱脱地提示了男女主角的内心的绝望与悲情。
而这种积累的压抑感全部都在影片最后的20多分钟内得到了释放。
一边是路易用MR73左轮枪痛击恶棍警察、一枪将假释杀犯暴头,一边是产房内茱丝努力分娩。
一边是迫近死亡的义无反顾,一边是迎接新生命的执着渴望。
情感的爆发在那一刻达到了高潮。
婴儿在茱丝双腿间降生的特写画面尤其令人震撼。
影片结尾,病房中,路易躺在妻子冰冷的胸前,面朝一侧,睁大的眼睛里透出的是绝望;产房内,婴儿趴在茱丝温暖的胸脯上,闭着双眼,从哭声中慢慢安静下来,脸蛋上写满可爱与安祥,而茱丝淌满汗水的脸上也满是欣慰。
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在完美揭示影片主题的同时,也向所有人诠释了生命的轮回!
纠结再三,还是决心按住自己,一定要在今晚把MR73的影评写出来。
像是半逼着自己似的,是因为很久没写过影评了吧?
找借口说许是因为很久没看过让我有冲动想要嗒嗒嗒打机关枪一样喷涌出一篇影评的过瘾片子了,那种一气呵成不吐不快的感觉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
【但你怎么不说你最近看的片子少得可怜呢...?!
...好吧,不管怎么说,在看完影片的感觉还没完全消失前至少写点感受,致敬路易我大抵也只能做到如此了,毕竟我的MR73还不在手。
今晚,我看MR73的这晚,是一个雨夜。
剩我一人在家,独自蜷缩在沙发的角落里,外面的光线逐渐着由昏暗到漆黑,直至万家灯火亮起,窗上早已布满细细密密的雨线,而我对此却毫无察觉。
契合着片中慢热的气氛,无奈而绝望,真是再合适不过。
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静谧配合的氛围,虽然我是之前看了一部分,今天准备从中断处续弦再接着看的,但却丝毫不影响我很快进入剧情,进入到那样黑暗颓废和压抑的生活中,并且充分享受到结尾紧凑的属于MR73的正义,在控制不住地眼泪中迎来了片尾的字幕,更以至于看完的好一段时间都沉浸在那样的氛围中沉浸在路易和他的故事里缓不过神来。
我很珍惜每次这种能看进去的感觉,伴随着对周围一切短暂的陌生感,回味无穷。
片子承袭了法国电影的一贯慢热,看完公车打劫的那一段时我几乎都要失望了,以为会就此不咸不淡地进行下去直到结束,即便如此但我也会坚持着看完,就酱。
但事实证明绝非如此,此时又要提到片子的另一处硬伤,那就是案情逻辑技术的的处理上,这可能也与我刚刚看完《杀人回忆》有关,我接着便以为这是一个变态连环杀手的解决篇,于是那些不专业的现场调查,粗粗略过甚至不提的法医检验案情分析比对和判断让我既困惑又失望,没头没尾,尤其是追捕马迪亚斯的那一段以致乔治殉职简直让我失望透了,无组织无纪律!
这就是白白送死!
活该牺牲了你的好搭档!
乔治死得窝囊委屈遗憾,但关于案件展开的交代让我觉得更致命。
不过好在交杂的人物之间的情感戏很好地弥补了这样的硬伤,好到让我觉得完全可以忽略硬伤之所在。
就像温和的胶着剂一般让其充实光润,甚至与其形成对比而凸显出其好。
丹尼尔•奥图的演技引领全篇自不必多夸,就像这部片子和法国男人一样,他的好是在细水长流间体现出来的,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直到全剧终时你才会发现自己早已爱上了这个一头乱发一脸胡茬的颓废男人。
橙色的眼镜是一个亮点,掩藏在那之后的眼神丝毫不影响演技的发挥,反而衬托出迷人的侧脸。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去下眼镜之后孩童般纯真的眼神,萌得不可方物!
说回情感正题,他和嘉斯婷,他和玛丽这两段感情戏都很棒,唯一不足的是和嘉斯婷略显急进而缺少铺垫,和玛丽更多的则是遗憾,我愿以为在快要结束还未爆出科瓦斯基的后台背景时,路易可以选择让一切昭雪和玛丽重拾旧爱,而对于被假释的老杀人犯可以采取的一个机智的诱捕方法重新把他送回监狱,而事实证明这太天真了。
整部影片就是一步步绝望到深渊的坚定节奏,想想他的妻子和女儿,那些他过手的案子,那些扭曲的罪恶灵魂和无辜的受害者,他们的无助恐惧悲伤和绝望,还有最腐朽黑暗的体系,都是一块块压在他心头搬不走的砖石,他已经没希望了,走不出注定要被压垮......虽然要一下子接受结尾的MR73四重奏我还是不免要揪心流泪,但现在想来这也许是他唯一的出路了吧,解脱。
无穷劫。
最终一切的一切,在不知不觉的加速下来到了结尾的剧情急转直击高潮。
精彩纯粹,干净利落。
快意恩仇的了结扣人心弦,却也让人不忍直视。
在紧凑的节奏下裹挟着震撼惊叹,屏息扼腕,以及终于长出一口气的酣畅淋漓。
看完全片再回味这般的五味杂陈难以言表,之前的一切墨迹也都值得了。
原本还不解片名为何会叫MR73,看完之后一切释然。
Do the things you should do and have your MR73 with you.PS:特别值得单独拎出来说的是最后嘉斯婷生产的那一段,脱离于全片对我影响很大,真实而震撼。
从法国里昂开往地狱的列车上,来了一位天使。
他从车上拽下了一位逃票的姑娘。
告诉她,你怀孕了。
你想用自己下地狱的方式,为你母亲报仇,违反了本次列车的规定。
你抢了我的活。
《The Last Deadly Mission》
6个月后,同一班列车上,这位天使又来了。
他给车上,加了3张票。
一张给了变态的恶棍,一张给了脏警察的走狗,一张给了人渣中的魔鬼。
每天都有人间法律不能惩罚的罪恶,天使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对枪迷来说,MR73,是神枪,是1973年由法国马特拉防卫公司(Matra Defense)研制的宪兵型左轮手枪。
对影迷来说,《MR73》,是良知,是一名警察用自己下地狱的方式,主持公道的良知,是一位导演向自己前同事致敬的作品。
备注:1981年,相关的真实案件发生时,导演和编剧,23岁,菜鸟刑警一枚。
导演、编剧:奥利维埃·马夏尔 Olivier Marchal,讲了一个悲观厌世的警察,替天行道的故事。
在世俗法律与阶级特权苟合的时代,天使不下地狱,上帝就真死了。
法国电影《MR 73》 (2008) The Last Deadly Mission https://www.iqiyi.com/v_19rrhuftx4.html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优秀的法国电影,依旧是开篇的黑色的侧影,有点颓废,在酒精中麻醉自己,但,这就是一个英雄。
电影让所有的观影人都憋着口恶气,但它最终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很显然,男主角没有象强大的政治体系妥协,哪管放弃他的在疗养院里奄奄一息的爱人,都要感谢他同事的那把MR73,也许这手枪就是正义的,也许他永远都不会从失去女儿的悲痛中走出,也许他的爱人和他的女儿发生事故的同时他正趴在他的女同事的身上,所以他矛盾了和她的感情,但他要是不在乎他的女同事,就不会有MR73的第一个牺牲品,这是他在乎的一个女人,影片的2个女人都对着他有着让他不感接受的感情,当他出来后,怀孕的女人让他留下,但他拒绝了,完美的男人是什么样子的?
很显然我们都看得比较清楚,我不得不佩服丹尼尔奥图尔演技的精湛,无论是强硬的《36总局》,还是《绘画还是作爱》,再到典型的文艺片,有他就可以平衡电影的瑕疵,为了追捕连环的奸杀案件的凶手,他失去了他的同事,他不会就这么妥协,尽管杀人犯有着强大的政治背景,最后他枪杀了年迈的老恶棍,老恶棍依旧是是那个杀人凶手,尽管他欺骗了低俗的法律,但他依旧是MR73的枪下鬼。
最后,依旧是这把MR73结束了他的妻子和他的生命,以及最后婴儿的出生,他的母亲破口而出了孩子的名字:路易!
我们的英雄!!
色调过于灰暗,画面过分血腥暴力,不适合在没有心理准备的状态下观看。。
但就其内容来说,谁又能保证这就不是活生生的现实呢?
眼中的世界就像月球一样,我们有幸看到了(或者是选择看到了)它明亮的一面,但并不表示另外更为黑暗的一面就不存在。
这部电影似乎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大致讲的就是在社会极度不公正的大背景下,个人不得不走向法律的对立面,“代替上帝和法律”去伸张正义。
虽然这部电影很恶心很暴力,但正如它毫不掩饰世间之恶一样,它把所有我们选择忽略的事实赤裸裸地摆在眼前:十恶不赦的罪犯最终被傻逼警察释放、伸张正义的警察被杀人狂放狗咬死、杀人狂最终被发现是某领导的儿子所以不能公之于众。。
上帝或许可以在人们死后给出一个公证的宣判,但在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子里,凭什么那些恶人可以盖着布道士的幌子逍遥法外?
而理应在有生之年给所有人一个公正交代的暴力机关以及其后的“法律制度”在影片中连想象中的上帝都不如。
于是,一个伸张正义的英雄出现了,他的家庭支离破碎、经常酗酒、不按规矩办事。
正如对“恶”的揭示一样,影片对于这位“英雄”人物的刻画很写实,他的思想、他独处时的一举一动,都记录在了画面中。
但当上帝和警察都无法提供正义的时候,最终让混蛋们毙命的只能是他——一个除了正义感之外一无所有的人。
99%的绝望与1%的重生。
压抑得厉害。想改变的人又能怎样呢?
画面风格很赞,最后的接生再一次让我看到法国人的强大
太慢了
阴郁沉重,但恰到好处。演员大赞,每个都很到位啊!配乐也非常喜欢。
正义的代价是什么,是泪水,尊严,甚至是生命。
伤害/阴影/邪恶
看之前需要确认下理解力。片子不属于太常规,在理解上需要更用心;某些部分过于拖拽。用插叙的方式同步进行,很多时候切的并不完美,连续上稍差。很多常理细节没有把握好是片子很大的败笔,如来拿枪的两个警察让罪犯打了还跑了、怀孕好多个月季节没变化、枪里没子弹等等。片子里面尽力塑造一种接近社会的真实性,在情节把握上还是做到了,但是最后的分娩镜头切的还是显得太脱离,不论是皮肤、状态还是其他都不能结合在一切。
这么烂的电影评分竟然上了7。。豆瓣儿越来越不靠谱了啊!!是因为90后大叔太多了嘛?!
黑白和彩色交替,阴暗中用光奇美~
当上帝走神时 也会有人顶上
违法成本几乎为零,逝者安息,生者痛惜
调子暗暗的
什么法国味,什么感人,一点都没这种感觉,吗的,一个个怎么这么喜欢装。不好看就是不好看···真想把你们都给突突了···
这个黑暗的世界,总要有人去毁灭。
看得有点压抑,虽然最后出了一口气,可是很悲哀。也许这就是现实世界,正义往往不被伸张,只有通过极端的毁灭才可以。
影片想塑造一个无助和彷徨的底层警察,顺便批判一下黑暗的体制,但拍的很不成功,情节混乱,故弄玄虚,25年前杀人犯和25年后杀人犯的线完全没连起来,男女主角的联系也无比牵强。男主角悲剧的造成是由于自己窝囊、无能,不能怪社会,即使杀人犯罪名成立,由于自己废物而导致抓捕失败、同事惨死,这结局就皆大欢喜了?
感情是魔兽。
能把阳光明媚的马赛拍得这么冰冷也算是一项成就,马夏尔一贯的冷酷剧本风格和雨夜超亮的打光。确实不如前作36 Quai. P.S.可以打tag猫猫狗狗和宠物城堡。
从母体分娩到自刎的那一刻...他的眼圈都被泪水浸满...我们一旦有了孩子就会担心失去我们安慰自己那些不幸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直到有一天真的发生了...一切都被破坏了所有的记忆所有的情感让你的眼泪都流干了人们看到妳这样受罪都以为妳活不下去了但却恰好相反...这就是人生你还得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