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鬼评影《怪谈》中国银幕上的恐怖故事集日本作家小泉八云的鬼怪故事集《怪谈》曾被导演小林正树撷取改编为奇幻名片《怪谈》(1964),其诡谲瑰丽名冠一时,并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戛纳金棕榈的提名。
而这部号称由《京城81号》原班人马打造的中国电影《怪谈》,同样采取了由几个小故事连缀成篇的结构,每个故事精雕细琢,声色独异,共同的特点是,用惊悚悬疑的方式,揭示了生活中暗流涌动的恐怖。
为了吸引年轻一代的观众,一头一尾,包括小故事题目,都往手机及某社交软件上靠,当然故事跟这些关系并不太大,没有它们,一样成立。
第一个故事《附近的人》讲的是几个女大学生间“相爱相杀”的故事,青春的面庞,性感的躯体,掩盖不住彼此之间的龃龉,毕业前,终于来了大爆发,让人不寒而栗。
这段让人恐惧、受伤甚至丢了小命的友谊,简直就是“阳光姐妹淘”的暗黑版。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故事的导演田蒙(《倔强的萝卜》)对气氛的营造绝佳,光影声响的精致处理,以及情节的迅速推进,让人眼前一亮,以至一上来就获得了高潮的感觉。
半个小时的故事内,充分融入了鬼片、密室、推理等元素,可谓自信满满,结尾甚至提供了几种可能的结局,并尽量无缝拼接在一起,虽然还是稍嫌生硬,但已是匠心独具,完成度不低。
这个故事说的是,当今社会,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最丑陋的事,可以发生在最美丽的天之骄子之间。
第二个故事《摇一摇》说的是熟女艺术家和青涩艺术青年的故事,以充满情色意味的偷窥始,结果进入一个近乎疯狂的杀戮循环之中。
一个被爱伤了的女人,成为一个以艺术伤人的女人,而一个被爱征服的男人,成为一个自愿助纣为虐的人。
至于艺术青年,有色心没色胆,有爱意,却无勇气,这样的人注定在艺术上一无所成。
这个故事的影像处理上颇为迷人,有点希区柯克电影的意味,某些色调与造型,又有《人皮客栈》之类美国B级杀戮片的感觉。
这个故事说的是,要想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你得先把自己变成疯子;或者换一个角度,爱可以要人的心,更能要人的命。
第三个故事《漂流瓶》,由《京城81号》导演叶伟民导演,在整个篇幅里最长,明星也最大牌——武媚娘的男人李治廷和香港小美女文咏珊主演。
与上两个故事不同,这个故事发生在香港,说的是商业社会人的贪欲问题:其中的角色,有的人色欲熏心,有的人利欲熏心,有的人各种爱占便宜。
而男女主角特别是男主角,基本是一副害羞大于欲望,善良大过贪心的食草男形象,甚至连送上门的爱情,都没有勇气摘取,因此他得以逃过各种劫难,最后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应有的报偿——得到了爱情。
当然,结尾的地方,鬼婆罗兰的再次出现,让整个故事呈现出一种可能的套层结构,男主女主是否最后真能安然无恙,就看观众的理解和喜好了。
这个故事说的是,不该你的东西,你乱要,很危险,该你的东西,你不要,很傻逼。
整部影片看下来,一个比较振奋的讯息是,编导不再执着于装神弄鬼的吓人,惊悚、悬疑以及神秘的力量,都可以成为惊悚片的要素,与其在一棵树上吊死,不如多栽点树苗,等林子大了,不愁没果子摘。
另外,集锦拼盘的好处是,观众看一部电影有看三部的赚到了的感觉,而且就算不喜欢这个故事,不可能三个都不喜欢吧——风险系数大大降低。
(文 胡不鬼)
国产惊悚片受限于严格的审查制度总是被影迷诟病,低成本、故弄玄虚、剧情硬伤靠音效来惊恐等等,难造经典。
而一部《京城81号》从精良的制作上下足了功夫也收获了极高的票房,这一现象让同行和影迷惊叹,原来惊悚片可以这样“另辟蹊径”。
日本惊悚片、欧美惊悚片、港台惊悚片各具特色,经典就在那里,而国产惊悚片却难觅踪迹。
由文隽监制,许一顶担任总制片人,叶伟民、田蒙、咸旭初联合指导的《怪谈》算是一部青春题材的俊颜微型惊悚片。
如题,这部电影从剧情上下功夫,让一部电影的时长囊括了三个微型的小片,惊悚片微型化似乎是一条成功的捷径。
因为微型短片更考验主创的功力,只有高密度、高级桥段才能让影片微而精、短而强。
《附近的人》、《摇一摇》和《漂流瓶》中的每位角色都有自己的秘密,剧情张力十足,惊悚气氛满格,加上李治廷、朱珠、杨洋、胡然、黄明五位小鲜肉主演的爆表颜值,让这部影片有了主打青春俊颜惊悚新类型资本。
另一方面,文隽、许一顶、叶伟民、田蒙、咸旭初联合众位年轻演员,堪称国产惊悚片的最强阵容,定然会让影迷对这部影片提高期待。
以为的国产惊悚片,投资有限剧情牵强,总有“以小博大”的投机心理,这样的电影票房注定会失算。
电影《怪谈》似乎深知惊悚片的槽点,所以它并没有一味的刺激观众眼球,也没有像好莱坞同类型电影中常见的血腥和暴力,只在电影中融入了时下流行热门的元素,让恐怖源于日常,让观众从内心里感受惊恐。
《怪谈》能提档1月23日跟《霍比特人3》直面竞争,足见其自信,然而在中国电影市场上这种与超级大片直面PK的局面也不乏受益者。
华丽的电影画面,加之朱珠、杨洋、胡然三大美女惊艳,让电影的质感很强,通过《附近的人》和《摇一摇》这两个故事的铺垫,叶伟民亲自指导的《漂流瓶》无论从主演阵容,还是场景特效,都把整个电影推向高潮。
可能你观看此片时的心境跟笔者一样,密集型的惊恐,让你内心始终都在紧迫中度过观影时光。
从另一个方面看,《怪谈》首先是一部青春片,其次才是惊悚片,几位主演的倾情演绎让这部影片在一种浓重的青春气息中逐步走向高密度惊恐,刺激,太刺激。
最后,笔者要向“龙婆”致敬,罗兰作为香港惊悚片时代的一个传奇,塑造的“龙婆”形象深入人心,已经成为港产惊悚的招牌式人物。
此番出演《怪谈》那位龙婆式的神秘婆婆,一颦一笑都诡异不已,躲在阴暗恐怖的街角默默帮人烧许愿纸,暗中操控着剧中角色的命运。
李治廷和文咏珊的角色,正是在她的操控下上演着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你有没有看到“龙婆”后有一种穿越的感觉,以为又回到了那个港产惊悚片的时代。
深度的恐惧往往来自日常熟悉的物件,我们身处手机时代,《怪谈》的故事便来自于此,三个故事的片名分别是《附近的人》、《摇一摇》、《漂流瓶》,都来自我们每天登陆的手机微信,籍以不同的风格呈现,各有看点。
去年贺岁档有一部《微爱之渐入佳境》,故事讲述因微信而起的爱情,倒是和本片相映成趣。
印象中,三段式恐怖故事出精品的概率很大,大概是因为没有时间拖沓,必须要在半小时之内把故事讲完,在剧情铺排和节奏把控上都有严格要求,《怪谈》正是这样一部典型的三段式结构,主创阵容也是由叶伟民和两位新导演的一老带两新的组合。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叶伟民就曾参与执导过港片《怪谈协会》,这也是港片的经典模式,从上世纪的《夜半一点钟》、《阴阳路》系列,《offce有鬼》到近年的《三更》、《迷离夜》等,相信了解港片的影迷都耳熟能详。
三个故事虽然目的都是制造惊吓效果,但不外乎讲人的情感,或友情之殇亡,或欲望之杀戮,或相爱之迷情。
第一段故事的类型常见于韩国、泰国恐怖片,以校园为背景,青春辣妹、阳光小生,走的是养眼路线。
而将发生地设为东南亚某国,原因自然也是众所周知的无奈之举。
泳池浮尸、头七“鬼上身”、“猛鬼”杀局逼出真相,侧重动作性,最终的反思则落在女生之间的友情和背叛、猜疑和嫉妒,虽简单直白却胜在布局精妙,故事结束仍留有不少回味,为三段故事开了个不错的头。
第二段故事类型突变,完全是欧美“变态杀人狂”悬疑+感官刺激的路数,屌丝画家搭上邻居——一个性感的女雕塑家,日日偷窥,无意中发现离奇骇人杀局,主打血浆、断肢、暗黑场景,甚至酷刑禁锢,十足重口味,两位主演分别是吕聿来和胡然,一个敏感一个性感,都很贴合角色设定,他们的精彩表现也为故事加分不少。
第三段故事则回归正宗港式恐怖片的套路,是涉及民俗的“许愿纸”传说,一家电影后期公司的几个年轻人,小巷的食档老板和深夜食客,因为几张许愿纸而不断发生离奇死亡事件,中间穿插职场竞争和小清新爱情,主打的是诡异的气氛,无疑是这一本三段式“怪谈”故事的重头戏,无论导演叶伟民,还是担纲主演的李治廷和文咏珊,加上客串演出的罗兰、邹凯光,都是正宗港片阵容,可谓原汁原味,最能找回以前港产恐怖片的记忆,当然,因为内地审查的原因,在允许的尺度空间,惊悚剧情也算是做到极致,已属难得。
总的来说,《怪谈》更像是一部各种惊悚片类型的合集,三个故事中,自然是压轴的第三段更符合个人口味,当然前两段也都完成度不错,这种三段式惊悚片在亚洲其他国家地区其实很常见,而在审查制度严苛又无分级制的内地,拍一部90分钟的长片无疑触动雷区的可能性增大,尝试短小精悍的三段式故事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可惜除了早年有一部《古镜怪谈》之外,鲜少再次出现此类电影。
去年大卖的《京城81号》主创文隽+叶伟民,此番以经典三段式惊悚片再度挑战观众神经,称得上驾轻就熟,加上视听考究,制作精良,自然会吸引不少这一类型片的影迷,如果说尚有不足的地方,就是三个故事有硬凑之感,彼此之间完全没有联系,将他们串在一起的三个微信应用,也较为牵强。
这个世界上,可以蛊惑人心的东西很多,但人心才是最可怕的。
人心里的欲望和贪念才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怪谈》里没有真正的鬼,如果没有人参与,鬼也不过是鬼。
如果没有人的执念,鬼也什么也做不了,其实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也就释然了。
手机到底是惹谁了,最后三个故事没有一个把这事讲明白的。
倒是第二个故事真正把微信用对了,第一换成啥APP都能成事,第三个就是划勾完成任务了。
单个故事来看的话 第一个你是裹乱的吧世上没鬼所有鬼都是人搞出来骗人的这种俗玩意能不玩了吗 鬼是压你太多次了你不服还是怎着 几位演员你们确定自己是演员吗~ 就是来不了还没怎么着呢就开始用配乐灯光色彩来吓唬人 一马平川的时候就装神弄鬼的怕别人不知道后面有诡异。
正了半天屁也没玩出来。
到底是便秘还是胃胀气你倒是给个说法啊。
两个故事单看都有点意思 演员也不错。
吕聿来应该算是一个特型演员了吧,不知道哪儿总是透着一股阴气,阳光强硬不起来的感觉。
这样的角色很适合他发挥,完成度也挺高的。
第三个故事完成度挺高,演的也是不错。
香港的班底很适合讲小格局的故事。
电影还算可以,当时放映厅就我自己在玩手机,然后突然说一句”玩手机的那个,说你呢“还真的吓了我一跳。
就内容来说,几个独立的故事,在中国恐怖片之中还算是比较少的,其中第三个个故事尤为突出,个人觉得比较不错!
而且第三个故事没有说是什么装神弄鬼,而是梦的预兆,这种设计还是不错的。
画家的那个故事个人觉得比较差,有点模仿恐怖蜡像馆的意思。
第一个故事我觉得也不错,不过就是那个凶器是假的,这个情节的设置比较牵强。
总体来说,三颗星吧!
《怪谈》其实是三片合一,叶伟民、田蒙、咸旭初三位导演以微信中“附近的人”、“摇一摇”、“漂流瓶”三个功能为题,讲述了三个怪异而令人悚然的故事。
“看不看得见,都在你身边”,在这个人人手机控的时代,将恐怖借由身边最触手可及的事物传递出来,真正做到了“杀人诛心”。
三个故事的恐怖风格又各有迥异。
《附近的人》风格张扬节奏激烈,一如影片中的台风天气,让故事在风暴中露出狰狞,音效与视效强劲而急促,如大浪袭来骤雨疾风,使人有溺水般的窒息感,每一次的血液循环,都带来巨大的痛感。
然而在故事布局上,《附近的人》其实更注重悬疑和推理的跟进。
故事从一起游泳馆意外死亡开始,受到亡者召唤的三人黑夜赴约,却遭遇“三人成凶”的质疑,谁是凶手,需要有人抽丝剥茧,一点点揭开事情真相,然而究竟谁才是布局之人与入榖之人却无从得知。
这里面看似故布疑阵,但涉及到对日常的细致观察和灵敏感知,从凶手最开始如何制造意外死亡,到以奇谋让凶手自动跳出,都需要经过精心策划。
《附近的人》也涉及到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在我们看来也许只是一句无心之语,但对身边的人,却犹如利刃。
当然,也涉及到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和感情,我们可以对手里附近的人甜言蜜语,为什么不能对身边的人,温柔一些宽容一些?
《摇一摇》则有着文艺范儿的暴力与惊悚,这部片子的风格少了激烈的音效刺激,但因为视觉上的冲击,显得更为沉重,在这个故事中,因为女主角雕塑师的职业,观众看到大量表情狰狞凄厉的人物塑像,那些充满痛苦扭曲变形的人类表情,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恐怖的画面。
这个故事由偷窥而起,穷困潦倒的美院毕业生在摇一摇的搭讪中,与知名雕塑师的感情互相暧昧递进,然后在猎杀中走向恐怖的极端——恐怖不是从一开始就进入主题,而是经过铺垫的,一点点展现端倪,观众提前主人公感受到危险的存在,感受到恐怖的降临,你知道前方充满危险,你看着他们一步步走入其中,你比他们更恐惧。
尤以最后的翻转,更是将人性的变态刻画的淋漓尽致——每个人都有正常合理的外在,但内心世界,岂能是过客随手摇一摇就能进而窥探的!
经历了前两个恐怖片的疾风骤雨与沉重变态,《漂流瓶》仿佛也得以让观众的心能得以休憩调整,因为叶伟信的缘故,《漂流瓶》带着浓郁的港产恐怖片的气质,也因为李治廷和文咏珊的缘故,这个短片是成为最唯美最具青春质感的恐怖故事。
“龙婆”罗兰的出现,让影片也开始显现港式惊悚的威力——每个被丢人人海的漂流瓶,都写满了最赤裸的欲望。
从职场搞笑到生活中的巧合再到死亡阴影造成的恐怖,影片不急不躁,配合着李治廷和文咏珊的爱情步骤,一点点进行编排推进,直到一夜之间所有人离奇命殒,恐怖被瞬间推至顶点,刚刚得到舒缓的情绪,再次被攫取收紧,提心吊胆担心所有美好都是镜花水月。
马云说人要有理想,万一实现了呢,漂流瓶许愿纸上的每一个活生生的欲望也是如此初衷,只是实现后,万一有鬼呢……
文:赵猪印象中,叶伟民导演早在1995年就拍过一部《夜半一点钟》,在当时已经开始走下坡的香港电影市场异军突起,三段式的拼盘结构,短小精悍,意犹未尽的故事,很是让人眼前一亮。
隔年后,他又与马伟豪、钱文琦两位导演一起伙拍了一部《怪谈协会》,同样是三段式结构,却借由“怪谈协会”这个形式感串连起来,最后还吓了观众一跳。
总之在那几年,拼盘式的惊悚片在香港很是盛行,也有不少佳作。
2015年的《怪谈》仍然是由文隽和叶伟民这对老搭档掌舵,找来内地导演田蒙、咸旭初,以微信为题,同样拍出一部三段式拼盘惊悚片,虽然不可能象当年在香港那般放手大胆滴玩惊悚桥段,但是却也算别有新意,素质不错。
三个故事分别借用了微信里附近的人、摇一摇和漂流瓶三项功能,只算是引子,并不是什么生硬的植入,大概只是想借此善意地提醒一下如今痴迷其中的低头族们,不要因此忽略了身边更加真切的人事物,也算是切合时代吧。
整体而言,叶伟民导演的最后一段《漂流瓶》最完整,其实稍作修饰,尤其是假如放回当年的香港市场环境下,或许可以玩得更加尽兴。
并且其中因为一张许愿纸而招来横祸的设置,还有许久未见的“龙婆”罗兰,确实能勾起不少港片迷的回忆。
至于片中李治廷的身份设置为一名惊悚片剪辑师,因为工作关系,导致精神恍惚,时常出现怪异的幻觉的设定,倒也颇为奇巧。
咸旭初导演的《摇一摇》,讲的是一起艺术家杀人事件,创意有点《恐怖蜡像馆》的意思,美式B级片的套路结合光怪陆离的各种雕塑,还有废弃工厂的环境氛围,猎杀感很强烈。
当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全知全能的警察是有点煞风景,邪不胜正的结局也让人只能呵呵,但是整个猎杀、逃亡的过程还是紧迫感十足。
尤其是那些栩栩如生的人形雕塑作品,结合故事内容来看,还真是让人因此对当代艺术产生了几分恐惧。
田萌导演的《附近的人》最贴题,也最简单,不过能够看得出来,导演和编剧有很多巧思,只是限于篇幅还有审查的缘故,最终没能完整呈现出来。
但是朱珠、冯文娟、杨洋、施予霏四位美女夜半时分在游泳馆里婀娜亮相,上演一场闺蜜撕逼大战的戏码,紧张感和香艳刺激感都足够。
此外,其实影片最后虽然因为审查的关系,确认了真正的凶手,但是隐藏的线索还是足够反转,另有玄机。
总而言之,在内地目前的审查制度而言,要想做出完美的惊悚片,理论上来说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大家都只能戴着桎梏跳舞,但是至少无论是形式感还是故事创意,以及制作层面来说,《怪谈》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足以令人满意了!
半夜11点多去电影院,相当于包场看的恐怖片。
不好看,讲了3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大学四年同窗的一个女生在游泳池里被她的一个舍友不小心杀掉了,然后一位爱慕她的男生和她的舍友合计用闹鬼的剧情抓住那个杀死她的舍友。
第二个故事:一个女雕像艺术家在荒郊野外买下一个废弃工厂,在工厂里折磨杀人来进行艺术创作。
第三个故事:带有死神来了的味道。
男主得到一个婆婆的6张许愿纸,他和朋友在上面写上了自己的愿望,没想到都一一实现了,但在愿望实现之后却都死掉了。
男主的愿望是和女主拍拖,当他知道要发生什么那时候,再犹豫要不要拒绝女主。
《怪谈》:手机附体,微信缠身乍看这部惊悚电影《怪谈》的名字,你可能会有点儿懵,不能从字面的意思直接揣摩出这部电影究竟想要表达的“梗儿”在哪儿。
其实《怪谈》它并不是一个故事,而是很有心的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并且由田蒙、咸旭初以及叶伟民3位导演共同完成。
这3个故事它们都是围绕着有关手机功能的内容而展开,冠以导演的不同风格,再间以表现形式的差别,打了一出惊悚组合拳。
相对另两位导演,叶伟民导演在恐怖惊悚电影类型的影片中,这几年一直保持着绝对良好的票房战绩,一部《京城81号》取得了成功的4亿票房,可谓是稳坐国产惊悚类型片的头把交椅,相信很多观众来看《怪谈》也是本着叶伟民导演的名号来的。
与《京城81号》有所不同的是,《怪谈》的故事基础更加接地气,它三段故事的主题全部由手机微信进行衔接,从“附近的人”到“摇一摇”再到“漂流瓶”全部以微信的功能作为框架来构思的故事。
当观众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熟悉的操作软件配以三个故事的讲述形式,就会轻易的被带入,让人从内心对于这部电影有种惊悚的刺激感以及对于电影充满好奇的渴望带来的恐怖感。
随着这三个故事的慢慢推进,好似一种递进般,从第一个故事最血腥、暴力以及恐怖到第二个故事开始增添悬疑性以及神秘感,再到第三个故事看似惊悚但加入了浓烈情感的融入,以及更多的富有哲理性的内容,让观众在逐渐体验着这三种风格迥异的故事中过度,心情也会像乘坐了过山车般起伏不断。
其实由这三个故事串联起来的《怪谈》,在表现惊悚的方式以及等级上都做了细分,3个导演在讲述的中心都是围绕“惊悚”这个点,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截然不同。
由田蒙执导的第一个故事《附近的人》,表现惊悚恐怖的形式简单直接,粗暴见效。
4个大学时期游泳队的好闺蜜,在毕业时的一场大赛前,其中一个游泳成绩最好的女孩离奇溺水死亡。
故事就是围绕这个女孩的死亡而展开,到底是姐妹之间因为成绩竞争的厮杀致死,还是另有其人故意为之,是这个故事的中心悬念。
但影片用极具表现力的形式,女尸、血腥、暴力、尖叫等一些列惊悚电影中常见的场景以及特效在不停的渲染着气氛,始终制造着恐怖的效力,让人不禁为之一振。
比起第一个故事,由咸旭初执导的第二个故事《摇一摇》在表现恐怖惊悚的形式上,明显就要含蓄的多,以悬疑以及神秘案件的形式制造惊悚的氛围,不失为另一种惊悚片的拍摄手法。
第二个故事其实是围绕着一个案件来表现的,本是一个事业有成,才华横溢的美女雕塑家,但她内心中却充满对于男人的恨意,表面上利用自己雕塑家的身份伪装,其实是个疯狂的杀人狂魔。
在她工作的秘密工厂中,在分批的肢解、虐杀着一个个被她勾引过来的男人,把这些惨不忍睹、面目全非的男人肢解后再做成一件件真实、生动的雕塑品。
用变态,极具重口味的形式表现着残缺的人性构成的悬疑惊悚因素,不得不说看过之后,心有余悸。
第三个故事《漂流瓶》,是期待已久的叶伟民导演执导的,它与前两个故事相比,从明星阵容的可看性到导演对于故事的构思以及结构的调节来说,是整部电影三个故事中完成最好的一个。
故事的逻辑性颇强,而在表现惊悚的形式上用的是深入人心的方式,就是直接探讨人性内心的。
故事的发生地也有别于前两部,发生在香港,李治廷和文咏珊领衔出演。
其实它讲述的就是人性中贪婪、奢望的寓言故事,用直击人性对于利益以及贪欲背后的思考,来营造出富有港式惊悚片,表面深沉内心不寒而栗的观感。
其实,香港的惊悚电影早就有了成熟而丰富的套路,但在内地的电影院线上映,又要面临诸多的限制,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的创作有如戴着镣铐跳舞。
比如本故事中的重要角色鬼婆,若在纯粹的香港惊悚片中就一定要有更多的表演,给观众带来更多的刺激,但回到这部电影中,导演对她的使用浅尝辙止,只使之成为一个情节和情绪转换中的连接人物,但与此同时,电影将爱情线进行了放大,亦能冲淡全片的惊悚和恐怖色彩,至少李治廷和文咏珊这一对金童玉女的组合还是非常可人的,未来可期哦。
对于以往的恐怖惊悚电影来说,剧本创作的苛刻条件,以及表现形式上的严格要求,其实是给这种恐怖惊悚类型片以足够的难度以及打击。
涉及范围有着严格的要求,情节合理外加结构缜密也是对于这种电影的基本要求。
所以其他恐怖惊悚类电影,一个故事创作起来就已经相当费劲了,而这部《怪谈》却不惜辛劳的一下子做了三个,诚意之作足以见得了,我相信这三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以及恐怖的表现形式的作品,总有一款适合你。
文隽和叶伟民这个搭档组合来内地拍戏,从《人在囧途》到《京城81号》,再到目前正在上映的《怪谈》,内地题材和他们既往经验合理碰撞发挥,作品也都做到鲜明的类型特色和不错的口碑。
具体到他们二人领衔,联合田蒙、咸旭初拍摄的《怪谈》,在形式上复制《怪谈协会》的三段式故事,但用当下社会热门的网络社交工具的三种功能做串联,做到有新意又信息量足,放在中国惊悚片的大环境里,《怪谈》的综合素质还是比较高的一部。
一部电影,品尝三种惊悚口味。
《怪谈》三个故事分别是,高概念的高校游泳馆美女溺亡迷局、艺术范儿的猎杀案和死亡许愿纸。
通俗地讲,第一个故事“身边的人”,提防闺蜜,小心引来杀身之祸;第二故事“摇一摇”,不要想玩一夜情;第三个故事“漂流瓶”,或许爱能驱邪?
楼主提示,尽管本帖极力回避剧情,但下文略有剧透,请没看影片的网友,审慎阅读。
个人最喜欢的是第三个故事,这个故事散发的古早味,让自己回到二十年前看港片的日子。
而且故事中许愿纸变死亡通知单,又特别符合小时候听的恐怖故事的套路,你特别想实现愿望,又怕死亡与实现愿望一道而来,心里很纠结。
此段故事中,香港惊悚片符号式人物“龙婆”罗兰出现,立马又提升了惊悚氛围和对影片的好感度。
此段情节张弛有度,出场人物多,但每个人物的性格都清晰呈现,年轻人两情相悦又都张不开口的单纯情愫让影片的惊悚紧张的气氛里不时吹来丝丝甜腻,是一种很舒服的观影感受。
结尾作为最后一个填写许愿单的李治廷能否摆脱死亡魔咒?
影片给了一个震动又温暖的设置,也让观众在前两个故事杀人暴戾气中缓和一下紧绷的神经和情绪。
特别说一句,作为男性观众很喜欢文咏珊,在此段故事中,她演绎一名职场新人,单纯清新的感觉,她还年轻,在成长,如果继续演戏,看十年后,会出落得更有味道。
《怪谈》中耀眼新星不止文咏珊,在第一个故事中也有多位内地颜值高女新星。
田萌导演的“附近的人”中,施予霏、朱珠、冯文娟、杨洋四位美女深夜里在游泳馆上演“闺蜜大战”,主打青春香艳牌,这段戏的节奏也很快,始终让观众的心悬着。
颇为有意思的是,或许为了电影能通过,此段故事中的大学校园,被设置成南洋某大学。
相对于三段故事女性角色的各路女神,三段故事中的男性角色都是很接底气的。
第一段故事的大学义工黄明,是暗恋学姐的代表;第二段故事中男主演是吕聿来,这你就知道了吧,没错,他是个文艺青年,偷窥追逐年轻女画家胡然;第三段故事里李治廷,是个拼命工作的剪辑师,就是那些不善言语但敬业宅男代表。
请对号入座吧。
最后说一句,作为一部青春惊悚片,有那么多颜值高的美女和最后那个爱情驱邪的感人结局,就够了。
三个故事,第三个故事无趣但还行,前两个故事真是烂出天际了。这么努力地营造恐怖气氛,依旧一丁丁点的恐怖感都没有,就剩卖肉了。唉,看在李治廷的份上加一颗星好了。
什么鬼 最出彩的居然是唯唯
虽然演技比较生涩,剧情有点混乱,但是恐怖氛围还是营造得不错。
想做恐怖片惊悚拼盘但只有最后一个还有些样子,不过作为一部院线片来说,已经明显能感觉到尺度开始逐渐放宽了,即使成品质量一般也终归是件好事。
很喜欢这种小故事组成的恐怖片,影片的风格也很喜欢,不过也太过平淡了,一点能吓倒人的地方都没有,最后一个感觉就是爱情片,凑合当剧情片看吧
拍的还是支离破碎
香港一段,算是聊以安慰吧
一个人看包场的时候停电比电影本身惊悚
今年看过最平庸恐怖片
喜欢第三个故事 情节紧凑 有打击变态色魔 也有郎才女貌 有艳遇 有文咏珊
很港
文咏珊挺漂亮的,龙婆还真的是十几年不变呀
一星给叶伟民,一星给文咏珊,可以直接跳过前两个五块钱成本的微电影直接看第三个
奔着文咏珊来的,很好看诶
高中女生的脆弱友情案。被弃女人的变态杀人案。技术宅男的惊魂预知梦。
带父母一起去看的,主角萌萌哒!和朋友一起去看的,男主帅帅哒!带儿子又去看了一遍,他很喜欢呢,我就喜欢看怪谈。。。。。你看我像水军吗?
电影通过手机将三个故事联系到了一起,但是三个故事跟手机关系不大。第一个故事是附近的人,心中有鬼才使得凶手出现;第二个故事通过摇一摇结实了雕塑家,发生惊悚的事情;第三个故事是一个梦,梦醒之后纠正了不好的事情。相比前两个故事,最后一个故事比较好看。
是不是微信出钱赞助了 三个名字和故事没啥关系。前两个真的莫名其妙 又何必三个聚在一起 只拍最后一个即可。文咏珊确实漂亮。
文隽的作品从来都不会让我失望,文隽是国产惊悚片唯一的一丝希望。
分段式故事,每个质量都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