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总统杀局

The Ides of March,选战风云(台/港),三月十五日

主演:瑞恩·高斯林,乔治·克鲁尼,菲利普·塞默·霍夫曼,保罗·吉亚玛提,埃文·蕾切尔·伍德,玛丽莎·托梅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总统杀局》剧照

总统杀局 剧照 NO.1总统杀局 剧照 NO.2总统杀局 剧照 NO.3总统杀局 剧照 NO.4总统杀局 剧照 NO.5总统杀局 剧照 NO.6总统杀局 剧照 NO.13总统杀局 剧照 NO.14总统杀局 剧照 NO.15总统杀局 剧照 NO.16总统杀局 剧照 NO.17总统杀局 剧照 NO.18总统杀局 剧照 NO.19总统杀局 剧照 NO.20

《总统杀局》剧情介绍

总统杀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美国总统大选进入白热化阶段,两位候选人在之前的得票数旗鼓相当。距离俄亥俄州的初选还有一周时间,两人都把此州当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阵地,开始明争暗斗。候选人之一莫里斯(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 饰)竞选团队的二号人物斯蒂芬(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 饰)年轻有为,此时遭到另一位候选人竞选团队的首脑汤姆·达菲(保罗·吉亚玛提 Paul Giamatti 饰)的挖角,但斯蒂芬对莫里斯忠心耿耿,并不为所动。另一方面,斯蒂芬深深为新来的实习生莫莉(埃文·蕾切尔·伍德 Evan Rachel Wood 饰)吸引,两人迅速打得火热。 不料,泰晤士报的记者艾达(玛丽莎·托梅 Marisa Tomei 饰)得知了斯蒂芬与汤姆的会面,以此要挟斯蒂芬透露政选内幕。焦头烂额的斯蒂芬又在与莫莉的交往中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38岁离婚单身女尝试相亲APP的成果日记他她他她绝战香炉寺城里城外东北人纳粹僵尸那不是我电锯惊魂6派对搭讪秘诀震天鼓兰心大剧院冰球小王子失魂姐弟灵魂停留我为你喝彩天鹅恋西游之大话女儿国我是幸运儿总督之屋法外制裁者一念时光修仙传之炼剑鸭乃桥论的禁忌推理九点零六未来的太阳结婚才可以迷失第二季开阔的天空你好,昨天天才狙击后妈的春天

《总统杀局》长篇影评

 1 ) 虽然是剧情带动人物,但也还算过瘾

乔治·克鲁尼常以钻石王老五形象示人,同时也是好莱坞的政治活跃分子,是出名的自由派。

因此当他有机会执导电影时,便难离政治话题,比如几年前的《晚安,好运》,还有这部《总统杀局》。

本片众星云集,除了乔治·克鲁尼自己来演一表人才的总统候选人,还有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和保罗·吉亚玛提两位啤酒肚资深演技派助阵,主演是出道已久但近来颇有突破的瑞恩·高斯林。

几位都是我最喜欢的演员,气场十足,相互碰撞不乏精彩瞬间。

预期这是一部关于选举的政治片,可能带点关乎世界的大阴谋。

不过看完发现,似乎阴谋局限于团队内部的勾心斗角和各种私人把柄上,而非事关大局的政策。

这种剧情其实放在很多背景下都能拍成电影,比如企业或事务所内部、乃至古代宫廷等等,不一定要是美国总统选举。

未能满足我深入了解美国竞选的初衷,不过倒也揭露了政界虚伪的面目。

片头片尾都有候选人内容差不多的演说,片头的让人为之一振,而片尾的却让人反胃。

而这勾心斗角虽然编的环环相扣,相当好看的样子,但也因为其过于追求“环环相扣”,从而忽略的人物的塑造。

每个人都虚伪奸诈,但行为却并不合理。

比如作为政界老狐狸,乔治·克鲁尼不应该如此决绝的开掉瑞恩·高斯林,他就不怕什么把柄在对方手上被反将一军?

后来果然如此。

而最后二人的和解与密约看似很阴谋很黑暗,但也不太合常理,乔治居然接受敲诈,那以后的总统之路不成了任人摆弄的木偶?

另外,从乔治·克鲁尼的形象和本片的剧情来看,我们很难不联想到克林顿哟。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2 ) 政治是一盘很大的棋

(原载腾讯娱乐,为威尼斯电影节为腾讯所撰)“我不是基督徒,也不是穆斯林;我不追问上帝,也不跟随安拉。

我的信仰十分简单,那就是《美国宪法》”。

追光灯打上了体育馆舞台,烘烤着斯蒂芬.迈耶斯那张年轻又充满自信的脸。

他迈上这场棋局,像最大的那个王后一般矗立在麦克风后面,以为自己是决定风向和胜负的上帝。

政治这场游戏,对和平年代无处挥拳的激情年轻人来说,刺激极了,有趣极了。

然而,他却只是在为俄亥俄州民主党初选候选人迈克.莫里斯试音,他是莫里斯的新闻发言人,才华和欲望都毫不吝啬抛出的急先锋。

这个锐不可当的棋子,出现在这部本名《三月十五日》的乔治.克鲁尼最新导演作品之开头,在接下来的90分钟里,不幸的发现自己真的置身一盘很大的棋,而且是毫无话事能力处处被人摆布的小棋子。

作为第6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开幕影片,它或许也能拉开另一盘很大的当代电影棋局,至于影片本身是不是会像斯蒂芬那般成为昙花一现的急先锋,还得看在随后几天中与其他厉害棋子的厮杀情况。

选举的机制、民主的细节、语言的障碍,这对现场众多的华语媒体可谓是一道不小的坎。

影片结束后,几位内地媒体人试图交流几处自己没能明白的地方,却发现对方一样一头雾水。

这让我想到去年美国中期选举时,我那位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的老同学飞赴旧金山时,被海关盘问“干嘛来的?

”同学自信的答复:“Observe Mid-term Election”(中选观摩)。

海关官员却冷冷的抛出一句:“我都看不明白,你们能懂?

”政治,哪怕对参与其间者,都很难看明白。

它始终是一盘很大的棋,一场盛装的假面舞会,阿谀奉承、勾心斗角。

等到影片中那位持中左立场的民主党竞选人莫里斯(乔治.克鲁尼饰),为逃避某种符号化的责任,更为给公众一个响亮而容易的记忆点,而真正说出“我只信仰《美国宪法》”时,作为其幕僚智囊团的保罗.扎拉(菲利普.塞默.霍夫曼饰)发出一声作呕的讪笑,可当莫里斯回眸一望时,又极其习惯的竖起大拇指:“哥们,说得好!

”克鲁尼执导的这一场选举,以直接电影的样式(梅索斯兄弟开创的让当事人置身焦虑事件而顾不得摄像机镜头的纪录片)展开,展现的对象却是那个年轻上进的新闻官斯蒂芬(瑞恩.高林斯饰),并赋予他一段办公室恋情。

深夜显示为政府部门的来电,让看上去很美好的爱情迅速卷入政治阴谋中,直接电影也随即成为传统惊悚片。

于是可以进一步为剧情赋予最经典的莎翁式阴谋和复仇结构了。

克鲁尼的好莱坞演技派伙伴们,也像是真正各怀鬼胎的总统班底一般,粉墨登场,各自将斯蒂芬这颗棋子逼入绝境。

影片根据博•威廉曼(Beau Willimon)的百老汇舞台剧《法拉格北站》(Farragut North)改编,在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民主党初选阶段,威廉曼曾担任过民主党候选人霍华德•迪恩的竞选幕僚,舞台剧也就根据他的那段经历创作。

其实早在2007年,乔治•克鲁尼就开始筹备这部影片的拍摄,“适逢奥巴马当选,人们对当时的政治情况普遍感到乐观,相比之下,这部电影显得愤世嫉俗,不合时宜,因此我们决定将拍摄计划暂时搁起。

结果不出一年,乐观情绪就被现实蒸发殆尽,于是拍摄这部影片的时机来临。

”这么看来,乔治.克鲁尼本人像极了影片中的新闻官斯蒂芬,对新鲜的奥巴马时代充满期待又随即陷入疑虑甚至失望。

然而,对政策的失望,从来不会让入戏过深的赌徒抽身离开政治棋局。

挫败感裹挟着阴谋论,以电影为媒介和明星人气号召力,乔治选择开始一次简单直接的美国政治解剖手术,可怕的政治依然有趣而刺激。

至于和中国观众那道显然存在的鸿沟,计划中的内地发行方显然有信心去尝试逾越,比如把不明所以的英文名”The ides of March”(原译《三月十五日》)改为向普罗大众市场靠齐的《总统杀机》。

就连某英文媒体也在评论中认为,这样一部片子适宜代入世界各国的政治处境,意大利人能在欧元区萧条中思考是否该继续跟随美国这套体制,非民主国家更能有着相应的对比。

 3 ) 男人才是权利与性的操刀手!

荣获了本周全美电影票房第二名的The Ides of March是一部揭露人性与政治黑暗的影片,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美国竞选的阴暗,政客的尔虞我诈,不是男主角们政治理想主义的破灭,而是两个男人与一个美女实习生的关系所引发的情绪以及故事冲突。

电影开始的时候,出现了青春亮丽的美女实习生端着两层装满咖啡的纸盒款款而行,来到竞选总部的一组长镜头,当时让我觉得似乎多余。

因为我一直以为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乔治•克鲁尼 George Clooney扮演的州长与他的竞选助理(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一起与竞选对手勾心斗角的政治故事。

然而随着剧情的深入,我们才知道这部电影与那个美女实习生有着很大的关系,而这两个男人与那个美女实习生的关系也是水落石出而将剧情扭转,人物之间的感情与关系变得复杂起来。

从克林顿与实习生发生性丑闻以来, 好像美女实习生都成为了政治电影的佐料。

正如这部电影通过竞选助理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嘴所说:“你可以让一个国家破产,你可以发动不必要的战争,但是你不能睡实习生!

”(you can bankrupt a nation, you can start unnecessary wars, but you don't fuck the intern), 这句话绝对总结了克林顿与布什两任总统的根本不同。

布什让美国破产,发动两败俱伤的战争,但是因为他没有睡实习生,而成为了一个美国政界与人们认可的总统,相反,克林顿在任的八年尽管让美国一跃成为财政最富有的国家,第一次不仅没有赤字,国库还有盈余,但不幸的是他的裤带不够紧,使得他政治荣誉身败名裂成为了美国最让人尴尬的总统。

这句话也多少总结出美国政治的经典,一个总统只要不睡实习生就是好总统,而反之亦然。

在这部电影里, 因为总统经选人州长不小心步上了克林顿的后尘,使得原来在与对方竞选助理明争暗斗的政治游戏中被利用而失去职务的州长竞选助理(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得到了一个卷土重来的翻身机会。

最后,他得到了他从政一生的最高职务总统候选人的竞选主任一职,而州长也得到了美国总统竞选人提名而得以参选总统。

然而,那个因为天真而相信权力男人而被这两个男人都睡了的美女实习生却长眠地下,成为了政治权力斗争最大的牺牲者。

政治和美女在美国从来都是政客们最大的诱惑以及最怕的弱点,而在政治大选中却不凡点缀了演讲与竞选的无聊与郁闷的亮点,那些为了政治理想或者自身价值而奋不顾身的美女实习生们,而她们的下场都绝对不如她们的姿色亮丽,尤其对那些越过男女权力与性的底线的美女实习生们。

正如这部影片中的美女实习生Molly最让我扼腕感叹,一个年轻如花的生命,就这样埋葬在政治竞选的阴暗之中,埋葬在两个男人的互利中,不被人提及,也不为人在乎。

如果没有Molly,也就没有了这两个男人最后取得的地位,也就没有了这部电影的源泉。

然而,这个只有二十岁的女孩子,一个连生命最灿烂的年华都没有经历过的女人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成为了男人与政客的牺牲品,能不让人,尤其女人感慨!

在电影的结尾,另一个同样青春亮丽的美女实习端着装满咖啡的盒子款款而来,仿佛是Molly的再生,走在充满尔虞我诈的政客中间,成为了西装革履的男人灰之间的亮色,而这朵鲜花在政治的权力与利益的残酷相斗中,又能绽放多久呢?

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不管美国也好,中国也好,政治都是男人的特权,而女人都是拥有特权男人的玩物。

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导演的乔治•克鲁尼想说的,已经不是政治这么简单的事情了,也因此,让我对他的深刻充满了敬意。

这部电影通过政治反映了社会的现实, 权力上面勾心斗角的残酷,为此而相互出卖相互牺牲的野心与欲望,身居要位的男人对于女人的诱惑,婚姻的出轨与自我理想,自我价值的牺牲。

这是一个弥漫着看不见的硝烟的社会,一个让人充满悲伤的世界,仿佛暗淡的人生,并不因为璀璨的鲜花的绽放而更加亮丽。

而在这个因为时光流转而显得生命短暂,因为人性的灰暗而扼杀生命的鲜活,从而让人几乎感到绝望的世界里, 女人的价值如果不是通过男人的光彩而体现,就是因为男人的光彩而毁灭!

这个电影还有一个令人难忘之处就是扮演两个男人的演员都是那么的充满了魅力,充满了帅气,不动声色之中控制了整个局势的发展,整部电影的光辉。

尤其瑞恩•高斯林 Ryan Gosling,仿佛就是为电影而生似的,在不动声色之中讲演技发挥道极致,在沉默无言的寂静中将气场发挥到极强,让人叹为观止!

如果,败在这两个男人手中,成为他们牺牲品的女人可能此生无憾吧,由此,恐怕又是导演对今天这个冷酷的社会投掷的无声一笔,愿意为这样拥有权力,样貌的男人牺牲的女人恐怕不计其数,而自己却恍然不知!

想到这里,我不禁心态灰凉。

注:英文片名Ides of March的意思是指三月中旬的意思,Ides 来自于拉丁语,根据罗马日厉Ides 意味着一个月中间的那一天。

在现代英文中, Ides of March通常指公元44年罗马皇帝凯撒被自己手下60名议会成员刺杀的日子。

英国文学鼻祖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朱利亚凯撒其中的那句名言:Beware the Ides of March已经成为英国文学的经典。

现在看来,这部电影以这个名字命名,意味深长。

绝对不是电影的中文翻译《总统杀日》或者《选政风云》那么简单。

在这部电影中, 对政治充满的理想和勇气都因为政治游戏的手段而死亡了,理想主义的纯真死亡了, 对社会与男人充满的幻想的女生死亡了,而这些死亡都是充满着背叛和利用,如同公元44年凯撒议会对他的背叛和刺杀!

如今,这个社会中,没有背叛的除了死亡的还剩下什么?

 4 ) 政治总有不见硝烟的战争

黑色气息的政治题材作品,关于一个政客幕僚的残酷成长,以一种卑微姿态展示了游走于伟岸与卑劣之间的利益游戏。

纵然制度民主,依然尔虞我诈,权力滋生的除了梦想和欲望,亦有阴谋和丑闻。

冠冕堂皇的救国良策,不过是个人上位的砝码。

无辜牵连的人和因此黑化的人,都是斗争背后的牺牲品,卷入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谁都无法全身而退。

政治自有其道,想做好人那就远离政治,还有远离女实习生。

影片所要呈现给观众的仅仅是一场政界的游戏,而不是其他,而影片也完美的达到了这一目的,片子的前半段有些沉闷,然而越往后看就越会发现其精妙之处。

配乐和影像、节奏都很赞,是为了政治题材影片而生,安静凝重地讲述政治的无情与人性的黑暗。

 5 ) Ugly Politics

影片前三分之二那些竞选中的各种策略博弈无聊的让人想快进,后四十五分钟才是故事逐步走向高潮冲突到达顶点的精彩所在。

在我们眼中,米国是一个多么民主自由的国家,可政治就是肮脏、欺骗、敲诈、背叛、勒索、欲望等等urgliness的综合体。

整部片子对我来说印象比较深的是一幅画面和一句台词。

一幅画面:乔治克鲁尼饰演的总统候选人在身后一面米国国旗的竞选台上慷慨激昂地阐述着自己的执政理念和措施,畅想着他执政下的米国的bright future,而就在国旗的背后,他的竞选团队中智囊团的两名精英骨干却争执着各项对策怎么去不择手段赢来更多的选票。

一句台词,是主人公Steven对总统候选人乔治克鲁尼说的:Cause you broke the rule of politics You wanna be PresidentYou can start a warYou can lieYou can cheatYou can bankrupt the countryBut you can't fuck the interns.这样肮脏的政治,让一个只有20岁的年轻貌美前途无限的姑娘送掉了自己的性命,感谢导演安排了又一个同样年轻无极限的漂亮姑娘加入了竞选团队,像是呼应,同时也赤裸裸地告诉大家这样残酷的现实:因为有利益和欲望的驱使,才会仍然有那么多人扑向政治这场满是肮脏却披着一派繁盛景象的浮华虚荣的外衣的人们自欺欺人的盛典。

影片的海报也很有深意,表面上是一个个体在竞选一个国家最高的领导人,而这个国家还是自认为事实上也的确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

实际上,操纵这个站在最高位置上的人,却是他身后无数错综复杂盘根接错的力量。

(PS:乔治克鲁尼是个大配角,就跟这海报一样,别被骗了原谅我看到最后才发现,乔治克鲁尼是导演)

 6 ) 要想混的好,忠诚不可少!!!

就像香港电影喜欢拍地方特色麻将雀神电影一样,欧美电影里夜喜欢拍带有政治色彩的电影,比如前不久的电影《影子写手》,连我们熟悉美剧《越狱》故事的背景也是和总统竞选有关系。

电影讲述的是总统竞选,总统背后竞选经理们的斗争。

电影告诉我们两点政治斗争也好,商战也罢,忠诚必不可少,也是一个人是不是能得到上司赏识的关键因素。

这话是在STEVEN和PAUL两个人在酒店房间,PAUL对STEVEN发火的时候,说出的话。

未来的总统也好,也有七情六欲,也会性冲动。

倒是你搞实习生的时候,记得戴套套好嘛...,你把实习生搞死了,你说这多不好...克鲁尼依旧是老戏骨,把总统候选人的神情以及心态变化演绎出来高灵斯耍帅的时候蛮帅的,。。。。

还有,女实习生好漂亮啊

 7 ) 《总统杀局》的各種脏

(微信公众号:shenshike-HK) 《總統杀局》,英文名“The Ides of March”,意思三月十五日,凱撒遇刺的日子。

影片里的此遇刺非彼遇刺,但同樣波濤洶湧,兇險異常。

影片開始花了很長的篇幅鋪陳,一位英俊、正直、具理想主義色彩的州長Morris竞選總統,一群精明強干的竞選幕僚為其服務,有經驗丰富的Paul,更有聰明銳利的青年智囊Steve。

竞選戰況激烈,但相比之後面的“刺杀”,這可算是和風細雨。

一個來自竞爭對方幕僚的私密電話、一場與女見習生的一夜情,劇情急轉直下。

展現在面前的是,竞選中的各種脏:肮脏的事情,和,更肮脏的人。

Morris,乔治克魯尼大叔在編導的百忙中抽空親自扮演。

開始的時候是多么光輝形象?

堅持信念,拒絕為選票不擇手段,不肯為自己竞選有利而許以好戰的湯普森國務卿之位;美满幸福的家庭生活,與太太恩愛甜蜜;對竞選幕僚親切友好……然而事實的真相是:他睡女見習生,致使人家怀孕,並因人工流產後誤吞大量藥物致死。

不提他的虚伪與對妻子的不忠背叛,他對一條鮮活生命的死亡負有間接責任。

而他無動於衷,並沒任何良心不安,只是當得知自己可能會身敗名裂,什么理想、什么立場,統統不值一提,毫不犹豫地接受勒索與脅迫,並尽快達成協議。

無論是听了Paul的話炒Steve,還是受Steve的脅迫炒Paul,他對幕僚絶無任何感情,唯以自己利益為重。

這就是政客,道貌岸然,寡廉鮮恥,出尔反尔,貪婪成性,──對權力的欲望,或是對女色的欲望。

想想吧,坐在白宮里的,以及任何國家的首腦座位上的,都是這么一批貨色。

Ida,這位阿姨好面熟,在今年熱片Stupid、Crazy、Love里演那個大叫大嚷的中學女教師。

作為《Times》的記者,必須挖料是應該的,但Ida也是虚與委蛇,翻臉無情。

對Paul、Steve以朋友自居,獻媚拉拢,一旦有機可乘,有料可圖,窮追猛打,毫不容情。

Steve說我們不是朋友嗎?

Ida答:得了吧,如果我不是時代的記者,你會睬我一個仙?

Steve坐大後,Ida又追著他拿料,說:我們是最好的朋友哦。

Steve答:我們是最好的朋友。

告訴警衛將她攔在外面,酷酷地走開。

Ida是不是活該?

既有今日,何處當初?

咄咄逼人,最後搬石頭壓自己腳。

難怪現在有人評說:記者,妓也。

Tom Duffy,Morris主要竞争對手Pullman陣營里的首席智囊。

此人實在太坏了,大大滴坏。

他看出青頭仔Steve雖然聰明但對人性陰惡缺乏經驗,設了一個圈套。

他掌握了Steve那種小小的虚荣心,叫Steve出去:你真聰明啊,你真與眾不同啊,跟我吧。

當Steve穷途卻倒戈,他卻叫Steve滾。

之前所有的甜言蜜語,不過是為唱一出反間計。

Tom 並不採用正大光明的手段來助選Pullman,而是玩阴謀詭計。

Paul,這位表面上看起來完全是Steve負了他的“無辜愛害者”,卻也是一樣的肮脏,虚伪、狡詐、無情。

他口口聲聲說一個人的的忠誠很重要,彼此間的信任很重要。

一轉身背後狠狠地戳了Steve,看著Steve狼狽不堪,心里暗爽吧?

才好整以暇地對Steve宣佈:你被炒了。

這是一個像他口中标榜的那么注重忠誠和情義的人該有的表現嗎?

Steve做錯了,你不喜歡他的做法,作為師友,完全可以給他一次機會。

不能給機會,也可以大大方方地說:我無法接受和原諒你,請你走吧。

難道這樣光明磊落很難嗎?!

而這位Paul除了經驗,他的才能也很有問題,助選中,許多好的建議都是Steve提議的。

嫉能忌才,找到借口解僱Steve也許是一種隐性原因。

最後來說說Steve,他可能才算真正的理想主義者,當然也是開始的時候。

他與Tom私下見面時說:我曾經玩下流手段,現在遇到Morris,不必了。

他相信Morris會改變百姓的生活。

然而,正如女記者Ida所言:政客迟早hold不住,會令人大失所望。

Steve發現Morris卑鄙偽善,偶像轰然倒地。

他心中一直以Paul為良師益友,縱使虚荣心、好奇心作祟,去私會敵方,但無論多大的錯到底也沒做出什么實質的叛變,良心還受到責備。

而他的“良師益友”卻對他如此絶情,怎不令他怒火中燒?

絶地反擊?

他雖還沒那么脏,但對權力、成功的向往,但隨著在這種肮脏的政治游戲中生存下去,會變得不折手段、冷酷無情,而以他的資質,以及這次的挫折令他吃一埑長一智,相信他會混得好好,游刃有餘。

看這部《總統杀局》的晚上,2011年1月15日,正逢台灣大選。

看完電影,刚好宣佈小馬哥勝出。

也是一種巧合。

 8 ) 政客们冠冕堂皇外表下面的丝丝腐烂味

总统杀局,不知道谁给选的这个名,极易让人对电影的剧情产生误解。

是不是不看片就先把名给上了,太不负责。

本片就是一政治片,带点人性的味道不喜欢这类题材的同学就不要听我胡诌了本片是克鲁尼导演主演的,虽然戏份比高斯林少但是他导演和演员都算是胜任几部他参与导演主演的片子都和政治有关看来他有这个想法要步州长的后尘,我们拭目以待由于是本片的校对,所以对电影前前后后反复琢磨了很多遍直到觉得十拿九稳才出手交差,当然希望对政治题材感兴趣和愿意交流的同学给予斧正,不甚感激。

这里提一些题外话,既然是以美国总统大选为背景的,那我们就谈谈这事还记得2008年希拉里与奥巴马之初选“生死决”么那场民主党内的初选甚至超过很多总统大选年变数不断,精彩纷呈那一年,全世界很多人都在自己心里给他俩投了票本片中相当一部分剧情都和那年的情况有“暧昧”关系我提几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希拉里在民主党内威望自不必多言,有着第一夫人经历的她可谓德高望重甚至有人称她是克林顿政权的第一推手经验丰富吧,地位够高吧但是杀出来的是奥巴马,年轻有为,初生牛犊,路数奇特一路杀的希拉里到处洒泪。

当时也是“选战星期二”,也是俄亥俄州的激烈交锋不过和本次电影不同的是,民主党的那两位候选人比共和党的强的不是一星半点所以在俄亥俄的公开选举中,估计共和党想投给谁都无所谓。

而本片不一样,如果共和党想大选时有个不那么强的对手,那在俄亥俄的公开选举中他们就会选一个不那么强势的民主党候选人,然后给他投票,以期待俄亥俄的最后结果能最终影响初选的结果,就是拉那个非常耀眼的克鲁尼的扮演的莫瑞斯失败。

很有意思,公开选举一个弱者能获得对立党派更多的选票,这种公开的带有欺诈性质的投票在美国是合法的。

本片对于此种手段有较大篇幅的描述当然也有类似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奸情贯穿主线。

还有关于忠诚与背叛,信念与崩塌,尔虞我诈等等…凌晨1点多开始看,直到欲罢不能的看完,本片魅力不可小觑。

也可以说是教科书般的政客养成日记推荐一下吧。

 9 ) 凝视政治的深渊

“我不是基督徒,也不是无神论者;不是犹太人,也不是穆斯林……我的信仰写在一块羊皮纸上——叫做“宪法”。

如果我资格不够老,别投我的票;如果我不够高,也别投。

这我都奈何不了。

”(I am neither a Christian nor an atheist, I’m not Jewish or Muslim … my religion is written on a piece of parchment called the Constitution. If I'm not experienced enough, then don't vote for me. Or if I'm not tall enough. I can't do anything about that.)全片始于总统候选人麦克•莫里斯这段政治演讲。

当我们被他富于魅力的嗓音和直击人心的坦诚慑服时,出现在话筒后的却是他的新闻官斯蒂芬•梅耶斯,我们这才意识到演讲只是为了给电视辩论测试话筒——全片反讽的基调就此奠定。

影片中,这种声画对立的技巧频频出现,凸显了政治口号与现实的对比。

在两人后厨交锋的高潮段落,我们先是听到黑暗中莫里斯低沉阴森的声音,迥异于他在话筒前的机智风趣。

随着梅耶斯的眼光穿过一排厨房储物柜,莫里斯的阴森面孔才从黑暗中显现。

而梅耶斯为了报复上司和莫里斯,也变成了和他们一样的人。

当片末,摄影机试图捕捉斯蒂芬《瑞典女王》(Queen Christina)式的零度表演时,他凝视着镜头,一个音节都没有发出——分明知道深渊也在凝视着他。

 10 ) 移民美国的准备问题

对于一个不大看政治题材影片的女生,我个人认为《总统杀局》还是拍得不错的。

虽然开场前半小时颇为沉闷,个个说话都那么快,而且都是些竞选专业用语,连一向自认为英文很好的我也只能猜个大概。

但是逐渐地故事矛盾显现,在不知不觉中层层升级,可以说还是相当扣人心弦。

至于影片所反映的政治黑暗的问题,我想,不是个大问题,所有的黑暗都来自于人性的软弱和黑暗,这种软弱和黑暗贯穿古今,甚至不分男女老少——正如《苍蝇王》告诉我们,人之初,性本恶。

而不断进步的社会制度,正是希望以制度的方式把人性加以约束,将人性之恶对社会的损害降低到最小:而目前已知的最先进的制度,正是影片中反映的这种民主制度。

不错,这种制度里仍然有渣滓,自由媒体也有渣滓,但是起码你可以看到,片中的人物也不乏有各自的理想,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对与错,也很害怕犯错带来的后果。

这种fear, 这种consequence,正是规范人们行为的约束,正是民主体制的体现:让那些掌握权力的人心存恐惧,让他们知道头上悬着的宝剑,在我看来,正是法国大革命以降,人类社会的最大进步(科学除外)。

所以如果有人说他看到了民主政治的黑暗,那我要问他是否看到了对惩罚的恐惧?

最后我想插出去,说说另一个话题。

P在影片看到一半时宣布:这部片子告诉我我现在还不能移民到美国。

我认为很有道理。

平时我们看太多好莱坞和HBO,以为对美国文化已经了解得面面俱到。

殊不知《指环王》和《欲望都市》只不过是些全球化的出口产品,就跟可口可乐一样。

如果你只知道这些,是不足以与美国人对话,甚至幻想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

正如一个500强的高级经理告诉我,自从他去读了杜克大学的MBA,才知道美国人真的很牛逼,跟那些人相比,让他第一次感到humble,并且意识到,美国的主流社会是不会开着大门欢迎我们进去的——那个门槛比我们想象中,要高很多。

但是如果你们家里有卫星天线,好好看看CNN对美国大选的报道,哪一天你看懂了,你就可以移民美国了。

我家没有卫星天线,不过我已经从美国版的Vogue杂志,进阶到New Yorker,经过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之后,我真正开始喜欢上了这本杂志,它让我知道,美国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许多,也更加有趣。

等到哪天我能把New Yorker完全读懂,我就准备移民去了。

《总统杀局》短评

玩政治阴谋还是中国人比较有智慧

6分钟前
  • 饿霸地煮
  • 推荐

年末看过的最好的一部电影,在金球其他几部提名影片未检阅前果断先顶一下这部。虽然又在豆瓣上看到了些装逼影评人,但是丝毫不影响我对此片的喜爱。因为电影的主角是总统候选人的文旦幕僚,因此大的剧情框架就是尔虞我诈互相算计,作为一个喜欢看古今中外政治斗争的标准腹黑青,推荐给有相同爱好的童鞋

10分钟前
  • 鲁大师-鲁提辖
  • 推荐

全是喜欢的演员!!!

11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又是一部不好不坏的作品。政治游戏这样拍实在乏善可陈。

14分钟前
  • 皓宇
  • 还行

克鲁尼叔一如既往地腹黑

17分钟前
  • momo
  • 还行

高斯林长得太嫩了,实在无法和30岁的年龄对应上。感觉还没看到片子的高潮,就结束了。

18分钟前
  • 宇义
  • 较差

我爱高司令 但是我仍然看到睡意朦胧。。。。。

19分钟前
  • Rose
  • 还行

剧本不耐

24分钟前
  • claireC
  • 推荐

“政治是我的生命” 这部电影就是George Clooney自编自导自演、把自己打扮的很漂亮的一出枯燥烦闷的政治游戏。高司令在这部片里的形象竟然有些神似Tim Roth+Colin Farrell

29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出场人物暧昧的行为、机巧的对话,给足后续无限黑化的空间,但最后等来的却是单薄的人物和单一的文本。

32分钟前
  • 6
  • 较差

有点一般了,演员发挥是没什么问题的,但觉得里面众演员的个性都不太丰满,情况也不太捉住人心,当然也可以是因为我个人对选举不太了解有影响。毕竟这是导演的作品,只能是说导演的把握还有欠缺吧

35分钟前
  • nikki
  • 还行

$%&%^*#$% 快进看完

36分钟前
  • 伯格
  • 较差

除Ryan Gosling以外,其他人物的面目都很模糊,剧情推进的一团糟,只有原声稍有凸显,以及个别镜头出彩。

37分钟前
  • 凌奥幸
  • 较差

政治片依然不适应......

42分钟前
  • 兜总她老爹
  • 较差

法国的院线同时上映三部ryan gosling的片子,今年他是有多火!

46分钟前
  • 布鲁吐司
  • 推荐

剧情一般 克鲁尼没什么性格出彩之处 总统都会有实习生的scandal么 政客对权力的渴望是主线 可惜为了主线丧失了情节和逻辑

51分钟前
  • 行云流水
  • 较差

政治规划局及天蝎成长史

55分钟前
  • 青年哪吒
  • 还行

这仅仅只是总统选举中己方团队的一点小问题,就已经血雨腥风。要是牵扯上献金的大资本家们,那还了得啊。

60分钟前
  • madaoooo
  • 推荐

乔治克鲁尼省省吧

1小时前
  • 人造人
  • 很差

算是精彩的小故事 George Clooney 精彩!

1小时前
  • 小肚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