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不是尽力就能做好的”这句话是剧里饰演泰来的古天乐对姜皓文饰演的臭鼬说的。
说这句话的时候,电影进行了三分之二,我以为这是打破第四面墙的一句自嘲。
因为那个时候,剧情已经透露出了无力和乏味。
透过无数的媒体宣传,大家都知道古天乐是机甲迷,拍摄这部电影是为了圆梦。
大家也都知道《明日战记》的拍摄制作前后花了7年的时间。
大家也都知道了古天乐为了证明中国的科幻制作水平,专门成立了天下一。
电影大亨,声名鹊起。
姜皓文拿最佳男配角的时候,感言里提到,感谢古天乐,签了古天乐公司之后,多了很多工作机会。
是的,《明日战记》中,姜皓文饰演男三号。
《翠丝》还做了男主角。
这个所谓的电影大亨古天乐近年活的更像是早期的银河映像。
银河早期就是靠一边拍商业片赚钱,一边拍艺术片坚持创作。
没有《哩咕哩咕新年财》里刘青云的偏执,或许我们就看不到《柔道龙虎榜》里司徒宝的偏执。
当然古天乐眼前的左手跟右手是港产片和其他电影。
坊间戏称,只要是古天乐拍的电影,再烂都要看,谁叫古天乐偷偷盖学校资助贫困儿童。
古天乐这些年的收入除了养家糊口,建希望小学,还要养活港产片。
港产片的衰落,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台湾资本的退场。
电影是要烧钱的,票房不理想就意味着亏本,亏本的多了,自然没有资方愿意继续投钱。
而那些年轻的演员,导演编剧们,没有电影练手,自然很难提升经验。
没有资方,吃港产电影这碗饭的台前幕后,也就意味着冇工开。
古天乐成立天下一后,签约了很多演员,投拍了很多电影作品。
我们近年在市场看到的很多新鲜的,年轻的,扑街的港产片都是古天乐公司出品的。
例如《逆流大叔》很有趣,但也是赔钱的。
所以这部《明日战记》,5星推荐,但是评分只能给到及格吧。
在中国香港拍科幻片是非常困难的,就像古天乐自己说的一样,故事创作是最难的。
因为怎么写都逃脱不了西方电影的影子。
当然最后的成片也很奇怪。
《独行月球》拼命的想告诉你,我很好笑。
《明日战记》拼命的告诉你,我很努力。
好不好笑我不知道,但古天乐确实是努力了。
因为相比于舔人形纸牌鼻孔上的番茄酱这种笑点,我还是愿意选择看皮皮虾。
豆瓣首映后很多影评流出来,其中大部分都提到《明日战记》的剧情非常老套。
我想在这里说,剧情不老套,但是剧情非常难看。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毫无科幻片经验的香港电影人的一次试水作,特效的优质掩盖不了剧情的拧巴,乏力。
过高投入反而限制了大家的发挥,因为都怕玩砸了。
所以他最后的故事背景设定,除了画外音说的那些其他没有更巨像的表达,因为他的主场景非常少,对于世界观可视化的呈现是非常少的。
废土不像废土,末世不像末世,未来不像未来。
这也导致了几乎每一个演员的发挥都非常平淡。
当然这不包括万国鹏,他的演技有点灾难性。
我觉得,我的朋友兔斯基应该会演得比他好一些。
当然90分钟的特效并没有拉满,号称4.5以港币的投入虽然很庞大,但受制于我们的技术成本,扣除其他各类费用,会有画面模糊,掉帧等问题,但我觉得这不是技术问题。
这是经费问题,因为我们技术起步晚,虽然从技术成面有将将对标的实力,但是确实也非常烧钱。
但目前来说,天下一还吃不消这么烧。
所以最后的成品就是这样一部像烂片的片子。
但是我说了,他只是像烂片,并不是真的烂片。
电影工业的问题或许并不应该在观众评判的标准里面,但是有网友说,拍这部电影古天乐就是为了自嗨的论调是不可取的。
你可以说马的《功守道》是为了自嗨。
但《明日战记》不在这个范畴。
而且《明日战记》的古武机甲风格,已经初现端倪。
希望未来有个好剧本,可以发扬光大,推荐去改一本小说吧《间客》或者《师士传说》。
最后我想说,我用这个标题不是为了嘲讽古天乐,因为刘青云会说,“结局怎么样,是由我们自己创造的。
”这比掌握了流量密码的大部分大陆电影人们来说,或许更具初心吧。
有时间,我单独再写他的烂。
陈十三张2022.08.06
没有专业的鉴赏能力,从以我个人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电影实在欠佳。
虽然科幻电影强调特效,但也不能缺少优秀的科幻设定及节奏有度的剧本啊。
这部电影把一大堆元素堆叠进去,但剧情台词都没与之匹配的能力,无论是那个小女孩代表的父女之情,还是独眼代表的兄弟情,或者两个通讯兵的爱情以及为了人民牺牲的家国奉献的精神。
一部90分钟的电影这四个点一个都没讲立体(小女孩出现了,但接下来的剧情无法让人感受到真切的与其他人物间的情感上的联系,独眼龙由怕死到无畏也没有合理发展,最后突然就变了,强行煽情,通讯兵就流泪流泪),只让人觉得是例行公事,必须加进去而不管好坏。
再说那个反派的角色也塑造的太烂了,前期露个头,就因为自己计划要停所以就丧心病狂了,虽说勉强合理,但你好歹多写两笔,不然只让我觉得这种脆弱的一言不合就发疯的人怎么进得军队。
然后说核心设定,外星植物与机器人,和前面一样的问题,雨露均沾,点到为止,给人感觉就是为了噱头直接硬塞进去,外星植物可以大作文章,但编剧只让他做了个背景,让他打了个飞机,丢出几只虫子,就完了。
机甲机器人大有看头,剧中打斗也确实爽了,但因为前面各种问题的累加,就让人觉得像游戏动画一样,是为了让你打而强行让你打。
最后结尾就不多说了,批评的人不少。
总而言之特效不差,很爽,有时给我我在打一款游戏的感觉,但剧情和台词都很烂,像是剧组把钱去搞特效和请演员,没钱让人写剧本。
因为是国产,毕竟得慢慢起步,可以谅解,但夸赞鼓励的话就留给其他各位了吧。
1 终于,七夕这样一个节日不再是爱情片的“包场”了。
今年七夕,电影院里甜甜腻腻、眼泪鼻涕的爱情片少了,多了一些硬朗的画风——《明日战记》,这是属于直男们和科幻迷们的“小欢喜”。
去观影时,前面一对情侣小声聊天: 男生委屈:“往年七夕情人节,都是我被你怂恿着来看那些哭哭唧唧的小爱情片。
” 女生撒娇,“所以你看,今年不就换我陪你来看动作科幻片了。
” 两人相视而笑,原来《明日战记》带来的效果还能这么“硬汉柔情”。
它到底有多么“硬”呢——看一众主演,古天乐、刘青云、张家辉、谢君豪、姜皓文,全都是港片里的中流砥柱、烈火男儿,女主角刘嘉玲穿上制服也是飒爽。
再看导演,吴炫辉,视觉特效方面的“大拿”,拿过很多次金像奖、金马奖的视觉效果方面的电影大奖,这保证了《明日战记》的场面特效卓越的水准。
这一次,《明日战记》玩科幻,玩动作,都玩得很漂亮。
2 首先吸引我的,是《明日战记》的硬核特效。
电影将故事放在一个未来世界,一颗陨石撞地球,外星生物突袭杀戮,人类为自救和救人而展开一场命运保卫战,一支精英部队由此诞生。
既然是一场重机械科幻之战,少不了强大的硬战对手——影片设计了杀伤力极强的“刑天”、“穷奇”两大巨型机甲,以及三个机器人,而古天乐、刘青云则以血肉之躯带领战机甲战士们操控着战机装甲车迎战,与机器人、外星生物激战。
狂风暴雨、电光火石,当城市崩塌陷落,当天塌地陷爆炸,电影里几场激战之戏拍得很炫酷,分分秒唤醒你的肾上激素,飙升到一个制高点,而这一场与一场戏之间,节奏把握得张弛有度,一次比一次升级,一次比一次更加酣畅淋漓。
让我印象深刻的战斗场面,是古天乐与机器人生死搏斗时的激燃震撼,刘青云与穷奇博弈时的飞身跳车,姜皓文对刑天怒吼“打得你没有明天”时的一往无前。
无论是惨烈境遇,还是燃炸激战,画幅场面做得很完美,配合影院里逼真的视觉音效,让人身临其境沉浸式观影,仿佛也是机甲战队其中的一员,与主角们同生共死。
《明日战记》视觉特效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像一场带你我遨游科幻世界的爽梦。
其次,我在《明日战记》里看到了一份人文关怀。
什么,在科幻片里看出人文关怀?
——放心,我并没有跑错放映厅,是的,《明日战记》在硬核特效之外,是有它的人文关怀的。
这一场激战,从片名就能看出端倪,“明日战记”,为明日而战。
而明日两个字,所指的就是人类绵长的命运。
电影里的激战源头,根本还在于人类自身:科技文明急速发展,地球因环境污染而千疮百孔,人类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了代价,人类家园破败萧条。
所以这场激战的终极期望,是借助主角们一起为守护人类安宁而并肩作战的征途,而明白它是关乎人类命运的打响战,是为改写人类自我结局而勇往直前的绝地反击,是东方英雄式的追求众生平等的大道大义与人道情怀,是水泥森林之中的你我众人生命共同体的一次同呼吸,共命运。
放眼当下世界,疫情反复肆虐,人类面临命运挑战,不也正需要电影《明日战记》里所传递出来的精神吗?
失败不要紧,更紧要的是像他们一样,有坚定信念的热血无畏——“怕了吗”,并没有,因为“结局是什么,我们自己决定”。
电影借科幻特效,包裹着一团燃燃之火,有人心存悲悯,有人永远坚定,有人依然热血,这共同组成了“东方英雄魂”。
这是它难能可贵的,一种照应时代与现实的力量。
有硬核特效,有人文关怀,《明日战记》值得。
3 这个夏天的暑期档,大银幕上的科幻元素很是精彩。
有人遇到一只来自外太星空的“莫扎特”,陪伴他一起成长,去拥抱星辰大海;也有人被独自遗弃在月球独行,凭一己之力拯救苍穹,反转结局。
既有童话纯真,也有喜剧开怀,都很灵动,火花闪现耀眼。
而现在,古天乐锦上添花,交出了一份华语科幻的漂亮答卷,《明日战记》作为是今夏一部纯科幻类型片重磅出现——这一部电影无愧于是中国第一部华语机甲科幻爽片,开启了机甲硬科幻星空的全新纪元。
谁说科幻片只能是好莱坞西方人的专属?
谁说东方文化不能打造像这样文化底蕴深刻的硬核浪漫?
谁说情人节不能看科幻片?
七夕节看《明日战记》,更懂得爱自己,爱身边人,爱每一天太阳升起的时刻,爱山川河流,爱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家园,爱这个世间。
一部片聚集了这么多个影帝影后,怎么能错过呢?
光冲着这个组合,就值回票价了。
更何况进电影院还能支持古仔的公益事业,何乐而不为。
从影片来说,与其说是科幻大片,倒不如说是科幻警匪片,故事延续了港式警匪片的典型风格,特效不算太突出,但也还融合的不错,毕竟故事的设定就注定不需要宏伟的特效场景,这点从爽感来说会吃亏,却又能理解,毕竟这也是一个新的尝试,期待国产后续能有我们自己的钢铁侠。
炎热的夏天在凉爽的电影院里看燃爆全场的机甲科幻大片《明日战记》,非常过瘾,动作场面酣畅淋漓,运镜相当丝滑,近距离战斗时冷兵器碰撞出的火花看的人热血沸腾。
异形生物、机器人、机甲骨骼、飞行器等元素制作的非常逼真,打斗和爆破的场景特别有冲击感,影片的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相当用心,可以看出制作团队满满的诚意,不愧是用时间和精力打磨出来的匠人之作,可以说是华语科幻电影的一大突破。
在这样一部未来科技电影里,很多机器人和生物的命名都让我眼前一亮,比如“潘多拉”出自古希腊神话,而我要说的是那些出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名字。
穷奇 影片中,“穷奇”为了阻止主角们地点病毒注射点,追了装甲车一路。
这种战斗机器人没有很强的火力和弹药,但是体型很大,灵活性很高,战斗力主要体现在力量和速度上,给行动小组造成了不小的阻碍。
而“穷奇”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四凶之一。
据《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穷奇外貌像老虎,大小如牛,有一双翅膀,传说穷奇性情凶狠,喜欢吃人,不忠不信,不听好人之言,专门听信别人的坏话。
和混沌(hùn dùn)、梼杌(táo wù)、饕餮(tāo tiè)并称为远古“四大凶兽”。
刑天 影片中,“刑天”是一个坦克车,它蹲守在病毒注射点附近,用强大的火力输出阻止行动小组成员们完成病毒注射任务。
它笨拙、行动不便,但是在行动的最后关头,给小组成员们一击重创。
而“刑天”来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和黄帝争位,被斩去头颅,失去首级后,以自身双乳作眼、肚脐为嘴的形态存活,双手各持一柄利斧和一面盾牌作战。
飞鱼 影片中,行动小组执行寻找“潘多拉”母体并注射病毒任务时驾驶的飞机就是“飞鱼”,每架“飞鱼”上除了驾驶员外,还配有两名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的小组成员,护卫载有病毒的大型飞行器“巨鲸”能够安全、顺利的完成任务。
而“飞鱼”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鱼。
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文鳐鱼形状像鲤鱼,长着鱼的身体鸟的翅膀,浑身布满苍色的花纹,头是白色的,嘴是红色的。
它叫的声音像鸾鸡,肉味酸甜,食用可以治癫狂病,人们看到它就意味着天下五谷丰登。
很高兴看到有关未来的电影中使用远古神话元素,也许未来真的有一天世界会发展成电影中看到的样子,也或许那时的人们也还记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并会不断传承下去,让后代人都了解中国式的浪漫。
在2019年《流浪地球》刷新了观众对国产科幻的认知后,影视届也刮起了一阵科幻的风。
长期来看科幻这一题材受到关注自然是好事,科幻确实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的电影工业水平,但短期内,好的作品可遇不可求。
我们无法分清一部打着科幻旗号的作品是爱情片还是喜剧片,以及制作方是为了圈钱还是洗钱。
但当年看到古天乐多次表达自己对科幻的热爱以及期待后,隐隐约约有点吴孟达在参与《流浪地球》拍摄后所感慨的味道。
那就是,作为一个电影人,在科幻的这座殿堂上始终抱着一种期许,就是参与其中,更难得可贵的是参与到国产电影工业的崛起,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所以自然对这部古天乐总监制兼主演的《明日战记》有了一丝期待。
当然,从立意和预告等各种新闻来看,是一种末日题材的机甲动作片,显然与大刘等人的科幻作品不是一个频道,用一个略有争议的词来概括就是——软科幻。
即抛出一个科幻的设定和场景后,后续的剧情基本与当下世界别无二致。
远到被称为“太空歌剧”的《星球大战》系列,近到同为漫改作品的漫威与DC,都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幻作品。
所以当影片片段流出时,便已经知道科幻迷们狂欢的时代还远远未到。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去掉科幻这层外衣后呢?
机甲的战斗,又何尝不是男人们的浪漫。
在疫情笼罩的这几年,连爆米花的爽快似乎都成了一种奢求,好莱坞大片的各种翻车之后,我们还能多一个选择,至少这点我们应当给片方一些尊重。
但是呢,片方是不是也要给观众们一些尊重。
首先从时长来看,99分钟用来制作一部动画或小清新电影还行,但是作为科幻片显然不足以铺垫背景,作为动作爽片又不够爽快。
另外港片国语版,自然是需要配音,几位男主角的配音确实浑厚有力,但除了男三很有特点外,男一男二的声音实在太相似了,而女一的声音听起来过于柔弱了,在战争的场景下显得格格不入。
另外口型问题相当扎眼,不强求全部对一遍口型,但在一些慢节奏简单的镜头里,还是可以照顾一下其他非粤语版的观众的,毕竟市场是最真实的。
剧情方面,在软科幻的基调和动作的重心下,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出彩的地方了。
设定是老生常谈的末日废土,但不甘于平庸又添加了外星人元素,当要素过多而架构能力不足时反而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尤其值得吐槽的是引入外星人元素后,打来打去居然还是跟自己人打,显然重心偏移,浪费设定。
当然主线任务还是与外星人有关系,解决办法则参考了经典的斯皮尔伯格执导的《世界大战》设定,不能说不好用,只能说偷懒。
另外还有一个几乎所有国产电影都有的毛病,那就是无论什么题材什么剧情都要加一些爱情进去。
诚然,爱情是自古以来永恒的艺术旋律,但再好的山珍海味吃多了也是会腻,何况在一部非爱情片里强行插入并不会让人觉得浪漫,更不会共情。
所以无论多么伤感的音乐响起来也不会打动人,因为缺少铺垫,这一点在表现亲情上也是一样的,本就时长紧张的片中不断穿插着回忆,想告诉观众主角对孩子的爱有多深,但在这样一部激情战斗的戏中,观众的心是很难沉寂下来去深刻体会的。
其实很容易想到原因,近年港片式微,一个很大的因素是总是盯着一些小的方向大做文章,从最早《明日战记》立项时便察觉出这远远达不到科幻题材的广度与深度,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说就是——格局小了。
不过前文提到背景音乐,坚持看完演员表和职员表的我惊喜的发现了一个名字——冯曦妤,果然这种天籁的吟唱和她的声音是绝配。
片尾曲也很有意思,听了几秒前奏感觉很熟悉,反应过来后居然是张杰的《逆战》,这下更加坐实了《明日战记》是一部游戏宣传片的事实(大雾)。
通常选择一部影片有很多因素,因为导演、演员、题材、类型等等,而这一次,在明确不是我想象中的科幻作品之后,再选择它的理由便只剩下了一个——古天乐。
我不是他的粉丝,甚至他有过哪些作品我也说不上来,但凭他希望小学的过往足以让我为他贡献一次票房,以及对这部作品的热爱让我想起了郭帆,所以我选择这部《明日战记》。
即便它远远达不到优秀,但也非平平无奇,用心的作品永远不会被人忽视和遗忘。
2024年8月13日15:48:53(一)有人说这部作品是披着科技外衣的警匪剧,一点没错。
小时候看香港片感觉挺牛的,等会上网接触外国优秀影片之后,觉得香港电影格局都很小,质量高的作品很少。
(二)穿的钢铁战甲竟然不能随意去车里面拿一个试管,还要要人拿绳子拽着,真是低级科幻作品。
还拿个盾牌模仿美队。
(三)总结,香港风味的上海堡垒。
《明日战记》是古天乐多年来呕心沥血打造的中国首部科幻机甲电影,也是香港电影探索前沿道路的投路石。
可是香港电影近几年滚下坡路,工业底子也不太好,又受到疫情影响,经费不够,《明日战记》电影时长只有90分钟很合理,大家理解一下。
我们《明日战记》做的就是国产首部机甲科幻电影,卖的就是媲美好莱坞工业光魔的特效水平。
哈,你问为什么电影开头第一段展示机甲的画面就已经开始掉帧?
诶呀,这个是谁都不希望这样的,但真的没有经费了,大家理解一下。
为什么一场牵涉到全球生态环境和16万居民生命的突袭军事行动,B16军区顶多只能派出五架飞机和十几个突击队员?
大家都想要铺天盖地的火力压制,但真的没有经费了,再多就没办法了,再想派增援进去危险区域就只能开一辆装甲车,再想多找人手,也只能找个随时可能开车跑路的退伍老哥,真的没有经费了,大家理解一下。
为什么一辆能够坐满一队突击队员的装甲车顶多就装载两套动力装甲,续航能力比苹果手机还要糟糕,甚至没办法撑满3个小时的军事行动?
诶呀,这个真的没有经费了,多做几套动力装甲道具要花钱,特效也要花钱,大家理解一下。
为什么一进入战斗镜头就拍摄得又糊又快,什么都看不清楚?
哈,这就是国产首部机甲科幻电影的优势所在,我们特意请来《谍影重重》系列摄影师,追求的就是又抖又糊又晕,确保打斗真实感。
别说了,别说了,真的没有经费了,大家理解一下。
为什么动力装甲最后2%电量死活掉不下去?
这就是国产动力装甲的性能优势所在,平时掉电快,不过折腾一下还是能够支棱起来,大家理解一下。
为什么动力装甲和大机器人一起掉下桥底,大机器人直接摔坏了,动力装甲还能支棱起来赶到决战现场呢?
这就是国产动力装甲的性能优势所在,看着容易坏,实际上非常耐摔耐折腾,大家理解一下。
啊,你说大机器人也是国产的,为什么就摔坏了?
这你就不懂了吧,这是大人们的事情,我们不用知道得那么清楚,大家理解一下。
为什么对付巨花的基因子弹只有一颗?
这不是怕观众老爷们无聊嘛,只有一颗子弹的话,那我们就可以把它丢失,再把它找回来,就可以拖很长一段剧情。
明明可以把找子弹的剧情换成其他丰富世界观的剧情?
诶呀,这是大人们的事情,我们不用知道得那么清楚,大家理解一下。
那群趴地上的濑尿虾是什么回事?
这不是怕观众老爷们无聊嘛,就整点怪兽出来打一打,喷喷血浆,大家激动起来就不会顾着挑刺。
至于它们是怎么回事,跟那棵巨花之间是什么生态关系,为什么把基因子弹打在花身上能让所有濑尿虾一起宕机,这都是大人们的事情,我们不用知道得那么清楚,大家理解一下。
为什么主角们发现军区上司是坏蛋的时候,不向更高级的军官汇报,而是直接打电话对峙?
这不是怕观众老爷们无聊嘛。
不折腾一下,哪里能引来机甲追杀主角团,哪里能展示秀特效的追车戏、打斗戏。
哈,你说这剧情看着真的很蠢?
这都是大人们的事情,我们不用知道得那么清楚,大家理解一下。
为什么电影反派是人类,主要敌人是机甲?
这不是怕观众老爷们无聊嘛。
这年头人奸反派已经没有搞头了,我们要与时俱进,拍的就是科幻版《反贪风暴》,打的就是控制政府工程的大老虎。
打怪兽又能有什么搞头,打机器人多棒啊,而且还是叛变的机器人,多有终结者的味道。
哈,你说这跟主线剧情对付巨花有什么关系?
这都是大人们的事情,我们不用知道得那么清楚,大家理解一下。
为什么军区将领可以革上级指挥部空降领导的职务?
背后逻辑不是我们可以理解的,这都是大人们的事情,我们不用知道得那么清楚,大家理解一下。
为什么硬是要塞一个没什么用处、只能拖电影时长的小女孩角色进来?
观众老爷们可别折煞我,你这不是已经有答案了吗?
大家理解一下。
为什么我把观后感写成这个鬼样?
什么样的电影就配什么样的观后感,吃着爆米花能有什么营养,最重要的就是看得开心,看得热闹,看得嘻嘻哈哈,大家理解一下。
哈,你说这片在我国科幻电影史的地位?
这我可不兴说。
真要说啊?
那大概就是《上海堡垒》的精神续作——《香港堡垒》吧。
这部片的核心大概就是那颗破坏力极强的外星生物树,人类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潘多拉,但实际上在它破坏力强的另一面,却能净化空气带给人们生的希望。
所以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一边是毁灭,一边是希望,所有事物的两面性都是如此。
好比那个李升,他创建天幕的初衷是为了保护人类,但随之滋生的阴暗面,却是为了一己之利,不惜牺牲众多的鲜活生命,实在是太过可恶。
最终到底是是邪不压正,潘多拉关闭了毁灭的盖子,打开了希望的门。
看之前挺期待的,毕竟是号称做了5年的特效,结果去看了之后令人大跌眼镜,剧情差就算了,特效也真的一般般(甚至不如独行月球),觉得特效好看的人是不是没看过几部大片啊??
全片有无数个掉帧的镜头,有些画面看着就和游戏CG似的,普通话配音廉价且出戏,听着像国产电视剧的配音,看得出来片场演员说的都是粤语导致嘴型都对不上,主角的外骨骼机甲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使命召唤11》,机器人也和《超能查派》如出一辙。。。
我想知道这5年做了个什么东西啊?
最大的问题还是剧情,本来还以为是和外星人的大战,结果80%的战斗都是在和自己人的机器人打,很多配角包括渣渣辉的角色定位都很迷,总之是很失望的电影。
你就说像不像
明日战记点映的时候去就去看了,特效做的实在太棒了,可以感受到导演的诚意,剧情也很不错呀,没有明显的BUG,为什么那么多键盘侠吐槽剧情呢?国外的科幻片胡编乱造的那种剧情还不如明日战记呢,希望没看的人千万不要被喷子误导了,我觉得非常好看,很热血,很刺激,也很感动。
没有一秒闷场! cinematography最绝预测会拿金像奖最佳摄影和剪辑。这么多动作打斗场面也可以做到动而不乱,对比娄烨的文艺片的那种晃镜头晃到眼花这部片的镜无论是叙事功能还是show off动作场面都实在太精良、节奏太好了。剧情紧凑就focus一件事,看完2小时感觉只有十几分钟——也显得亮点不够多不够深刻。古仔实在是奇男子。可惜电影里大部分时间都穿着盔甲看不到好身材。
震惊了家人们,完全不是《上海堡垒》2.0。太cult了,B味儿太浓了,纯纯大爽片。除了文戏差点,四重高潮爽死了。空中树灾、医院惊魂、烂尾楼跑酷、公路飙车几段重头戏节奏调度都把控的太好了……尤其是机甲搏击战,港片动作指导的另一种复生回魂,爽到哭泣。ps:片尾曲居然是《逆战》笑死。
为什么就不能再打磨一下剧情呢?
我猜到了文戲會災難,沒猜到會這麼災難,所有人都在自己的表演舒適區擺爛,而萬國鵬的戲比片中的潘朵拉更具破壞性,潘朵拉有得救,他的戲沒法救,靠著爾冬升從龍套跨入正式演員,表演卻始終沒有達到演員標準,愈發對不起那一張染谷將太的臉了,好在已經越來越不像了。特效雖然有幾段相對不夠好,也不影響整體質感做得非常好,然而打戲的節奏感、力量感和動作設計創意都並不能讓人滿足,即便只將其看作爽片,不僅爽不起來,只感到尿意頻頻。
机甲和外骨骼确实做的不错,应该鼓励,但是整体设定还是粗糙了。
1.5。就像某部网飞大数据搞出来的三流网大的翻拍版,还是一板一眼照着抄那种,但有其形无其神,基本的视听逻辑都一塌糊涂,感觉还是特效跟不上,经常一顿手持乱晃糊弄过去。文戏是真垮,演得也都毫无信念感,最可怕的是,港片那些过火的有趣的东西,全都被这个看头知尾的过时类型框架给消磨掉了。结尾彩蛋古天乐莫名其妙就登月去了,是在提醒观众不如去隔壁看《独行月球》吗……
难怪热评让删文戏 真该删btw:那个酱油光仔太丑了 丑到我生理不适了😅
大人物说“我就是天幕,即使牺牲16万人也在所不惜。” 小人物说“结局是什么,我们自己决定。” 你猜这些对白是在讲什么呢?//片尾曲用《逆战》用的挺准,跟正片几乎一个气质,纯中带土,土中带中二,中二里又带了点真诚,抛开所有对好莱坞盲目信任后的“借鉴”,其实是给到了很纯粹的类型满足,金像视效奖大概稳了吧(但剪辑和摄影选择完全是胡来,大部分动作戏都看得头昏脑胀)
质感远远超预期,故事简洁很懂得扬长避短,是一个优秀的爆米花!!
看完明日战记心情澎湃,国产硬核机甲堪称一绝。
“净化空气,天幕不盖了?” “常态防控,核算不做了?”
立此为证,会不会有可能故事参照的是汤姆克鲁斯的明日边缘呢?
不可理喻的麻烦制造者
很有机甲的味道,特效置景过关,动作戏有出彩的地方,大桥追车戏质量效果都不错,有爽度。但多数特效画面剪辑快,镜头短,看不清,技术或经费可能还是没跟上。文戏和台词较干也较尬,老国产片问题了。普通话配音很出戏,都在读台词,没浸入。由于文戏和情感戏撑不起,最后高潮嗨不起来。整体算有良心,尽力了,但“尽力了不等于做得好”。
特效很强,几乎没有CG感了,堪比好莱坞,后段在装甲车上和几个绿机器人肉搏看的实在是太爽了。期待古仔下一部科幻片。
流浪地球2跟这部一个水平
特效还行,可是细节缺失,一通乱打,镜头很乱,到最后也没看清机甲和机器人整体的模样。剧本还不如网飞大数据电影,到处透露着敷衍。所有演员都被浪费了。
就是愛吹,爽片可以不在乎劇情,但至少世界觀的搭建要用心吧,一塌糊塗………浪費90分鐘,還不如再回去看一遍明日邊緣
观影心情变化:如履薄冰、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针毡、如临大敌、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