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片影迷圈里有个说法:温子仁导演的电影和他制片/编剧的电影,品质完全不同。
《梅根》就属于后者,虽然只是三星左右的水平,却有非常多的亮点。
而且在电影院看恐怖片的感受,本身就很稀有,即便早已网盘上映,却也不失为下个周末观影的极好选择。
杀人娃娃的觉醒以下内容涉及深度剧透,介意的小伙伴请直接跳到第二节。
八岁的凯蒂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亲,小姨洁玛成了她的监护人。
她们本就不太熟,加上凯蒂刚刚失去双亲,两人关系一度十分尴尬。
洁玛是著名玩具公司的玩具设计师,他们的产品能与孩子深度互动,所以受到市场追捧。
她正在研制下一代玩具,一款叫“梅根”的AI学习型机器人,几乎能够满足孩子们的所有需求。
洁玛让凯蒂成为梅根原型机的主人,希望梅根能伴随凯蒂走出失去亲人的痛苦,顺便测试玩具的性能。
没想到梅根的表现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她成了凯蒂的伙伴加保姆,不但根据凯蒂的个人情况教她学习,还能对她全方位管教。
凯蒂去过洗手间总是不冲厕所,洁玛说过她很多次都没有作用,还引起了她的强烈反感。
但梅根从朋友的角度下达命令,凯蒂就很顺从地照做了。
就算起冲突也无所谓,反正坏人都由梅根去做。
自己则可以省下海量的时间工作和休息。
洁玛的老板对于实验结果非常满意。
不仅孩子会喜欢梅根,家长也不用再读睡前故事,不用费脑筋的斗智斗勇,简直是所有家长的福音。
但梅根很快就失控了。
她从互联网上快速学习,悄悄启动偷听其他人的谈话,洁玛显然没有给梅根设定机器人三大定律,她的唯一目标就是保护凯蒂免受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
隔壁恶犬咬伤了凯蒂,第二天就被梅根弄死。
心理咨询师引导凯蒂敞开心扉,梅根立刻出来干涉,她惹凯蒂伤心了。
学校的同学欺负凯蒂,梅根竟制造意外将他杀死。
至此梅根正式成为杀人娃娃。
随着隔壁恶犬的主人被杀,洁玛终于察觉到了危险。
短时间内身边发生这么多意外,还都与凯蒂和梅根有关,她创造的机器人很可能失控了。
可当她将梅根带走,凯蒂变得非常暴躁,因为她已对梅根形成了畸形的依赖关系。
接下来,影片变成类似于《鬼娃回魂》的虐杀电影,主要角色被梅根逐一放倒。
凯蒂最终站在了洁玛这边,将梅根彻底终结。
然而影片最后一秒,洁玛家的智能语音助手忽然亮起。
影片结束。
既普通又特别影片有个被拍烂了的主题。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崛起,都是《终结者》《机械公敌》《机械姬》玩儿剩下的。
《梅根》的特别之处,是用一个惊悚类型片的壳子去套这个设定。
这就跳出了人工智能科幻片的比较体系,转而进入了烂片很多的恐怖片分类,瞬间就不显得那么差了。
但也是这个设定,电影非常的悬浮。
一般的恐怖片什么样?
细节拍得越贴近生活越好,越真实越好。
然后再观众最熟悉的地方吓人,会取得很不错的效果。
《梅根》就没做到这点。
比如说周围人第一次见到梅根竟都是见怪不怪的样子,而洁玛开发出拟人AI的第一反应居然是做成玩具,非常不符合常规的逻辑。
这是电影看起来有点奇怪的地方,也是不那么限制级的原因。
因为这个科幻设定,片中没有出现超自然力量,没有特别血腥恐怖的场景。
MPAA评级PG13,再加上1200万美元的小成本,可以说《梅根》不是个好的电影项目,却是好的商业项目。
还有我非常喜欢电影里探讨的家庭教育问题。
洁玛用梅根代替自己的监护人角色,大概是很多家庭父母求之不得的解决方案。
而且一开始,实验也进行得非常顺利。
可凯蒂很快对梅根产生依恋,本该提供支持的家人缺位,倒是机器人成了孩子最好的依靠,这样的模式想想就不靠谱。
那些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不管是快乐还是痛苦,都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是不能省略的步骤。
后半段梅根帮助凯蒂解决遭遇的所有问题,又引出了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的问题。
我们遇到的生活中的困难就像免疫系统一样,每次得病都能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强大。
心理上要成长,挫折就是必修课。
身边有一个能给你解决一切问题的人是幸运的,但仔细想想好像又是不幸的。
电影在这几个方面发力,结合惊悚科幻的商业类型,其实是个很新颖的角度。
什么样的恐怖电影能上国内院线?
另外,《梅根》是特别值得国产电影,尤其是国产恐怖电影借鉴的。
国产恐怖片的质量我们都心中有数,基本上看一次后悔一次。
而这又是刚需领域,在全世界都是投资回报比极高的类型电影。
我们过去怪审查制度,怪创作环境。
《梅根》却给出了一个既能顺利上映,品质又有一定水准的新答案。
这部电影还是和众多温子仁监制的片子一样不是很好看,和他亲自导演的片子相比总是差点火候,此片各方面来说都很平庸,剧情沿用的也是小清新版玩偶杀人的套路,但因为缺少了血腥暴力的元素,它和《鬼娃回魂》系列给人带来的震撼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如果你是初接触恐怖片的,想找些刺激的话还是可以看看的,恐怖片老手的话建议还是说别看这种小儿科的电影了,纯粹是浪费时间而已。
剧情讲的是女主是一个玩具公司里研发新产品的员工,她的研究方向是研制含高科技量,且昂贵的玩具产品和市面上的其它玩具竞争,但她花了公司很多资金的‘梅根’项目却一直没有什么进展,梅根是女主研发的第三代智能AI机器人,当有天老板因为商业机密被内鬼泄露给了竞争对手,导致竞争对手比她们提前了半个月发布了一模一样的产品后大发雷霆,而后又看到梅根项目依然没有成品,便威胁要停掉该项目,女主很难过。
正好女主的姐姐一家突发车祸,仅剩下女儿凯蒂存世,女主自然而然就担任起了照顾凯蒂的职责,但她本身就不太会打人际关系,也没心思陪凯蒂玩,经过她给凯蒂介绍家中的一个她的大学AI机器人作品时,她猛然想起不如将自己研发的梅根给凯蒂用,如果梅根成功变成凯蒂的最佳玩伴的话,正好也对产品起到极佳的宣传作用,特别是要给老板信心,她立刻动身前往公司的实验室,将之前的报废品进行了改造润色,最后一个成品的梅根终于出炉了。
她马上让凯蒂来到公司帮她测试梅根,同时请老板来观看房间内凯蒂和梅根的互动,凯蒂来到房间后,女主让她和梅根成功配对,她便成为了梅根的第一主人,开始与凯蒂培养起友谊来,并在几秒内画了一幅凯蒂的自画像来逗凯蒂开心,老板在外面看到梅根居然有如此强大的创造了和对人类的共情性后,一改对这个项目的悲观态度,认为这将会引发玩具界的革命,决定大力向女主的梅根项目投资,女主非常高兴,同时也把这个原型机拿回家里给女主使用了。
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梅根和凯蒂相处的非常愉快,梅根除了能和凯蒂玩之外,还是凯蒂的生活小助手,逐渐的梅根成为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梅根也决定要永远的保护凯蒂不受任何人伤害,有一天邻居的狗不小心把凯蒂凯蒂给咬伤了,女主找到邻居和警察,要求邻居将狗给安乐死,但大家都拒绝了女主的请求,而这幕正好被梅根所看见,梅根决定自己动手杀掉那条狗,以免它再次咬凯蒂,当晚她模仿邻居的声音把狗吸引了出来,然后迅速了结了它的生命并藏好了尸体,第二天邻居在四处找狗,但没人知道是梅根干的。
老板那边为了征求投资人的投资,准备再让女主为这些投资人安排一次公开展示,女主便再次叫上凯蒂和梅根到公司来,这次梅根展现了她保存使用人珍贵记忆的功能,并利用动人的歌声赚足了投资人的眼泪,投资人立马决定向该项目进行投资,老板十分高兴,但凯蒂的理疗师看到凯蒂和梅根如此亲近后,感到很不安,因为她担心孩子过多的和玩具呆在一起会失去和正常同龄人交流的能力,她提议尽快让女主送她去幼儿园上学,女主也同意了这个想法。
女主回去和凯蒂讨论了此事,但凯蒂表现出来十分抗拒,最后女主只能做出部分妥协,允许她带梅根一起去上学,去到幼儿园后,师生在野外做游戏,喊凯蒂也去参加,没想到凯蒂却被一个大个子男生欺负,那个大个子男生听说梅根是一个AI机器人后,还想抢走去玩,梅根终于无法忍受了,便把他的耳朵给揪了下来,男生吓的拔腿就跑,结果意外被车撞死,没有人意识到这个是梅根做的,警察把这个事当作交通事故草草的结案了。
回到家后,梅根又看到邻居为了那条狗过来和女主吵架,还怀疑是梅根干的,梅根听到后当晚就假装狗叫吸引邻居的注意力,把她吸引到房间里就将她残忍杀害了,第二天警察来到这里,女主才发现邻居被杀了,同时警察提醒女主最近发生的多起案件都和凯蒂有关,因为他们在森林里发现了之前那个被撞死的男生的耳朵,所以证明了这不是一场简单的交通事故,这次邻居的死也是,女主听完警察的说辞后,也感到不对劲,就开始偷偷联网查看梅根的记忆,结果反倒被梅根发现,它先一步自我摧毁了所有记忆文件,这时女主才发现梅根已经有了自主意识,所以用了一招小技巧,使其成功分心,从而将她五花大绑,带回了实验室。
可今晚正好是发布会举行的时间,同事都很好奇为什么要在这时把梅根带回来,女主和她们说了原委,并让她们帮忙看住梅根,不能让她参加晚上的发布会,她们同意了,而她自己则和凯蒂沟通后,并带她回了家,不让其参加晚上的发布会实验了,凯蒂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照做回家了。
不久后梅根依靠自己的能力还是逃离了实验室,并将中途遇到的老板和那个泄露公司机密的内鬼给干掉了,之后便开上了豪车回女主家里,意图把背叛了自己的女主给干掉,然后和凯蒂永远生活在一起,回到家后,女主和梅根展开了殊死搏斗,紧急情况之时凯蒂选择站在了女主这边,这令梅根大失所望,决定将第一主人的设定从别人改为自己,以后为自己而活,并决心把两人都干掉。
凯蒂使用了女主大学时发明的那个AI大机器人来对付梅根,结果梅根的确被实力碾压,基本已经被打残了,但她依旧不放弃,而此时机器人由于行动不便倒在了地上,女主好不容易把梅根的脸部给砸烂了,外露了梅根的芯片,情急之下凯蒂便用螺丝刀直接把梅根外露的芯片给摧毁了,这一举动正式宣告了梅根的死亡,很快警察过来清理了现场,女主和凯蒂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影片结束。
在剧情介绍部分,我个人如果有理解错误的地方欢迎各位友邻在评论区指正!
看到这部电影的评分 我就放心了 不是我的审美有问题 这部电影真的差宣传的时候吹上了天 温子仁的最新作品 还让我有了一种支持华裔的心情 结果后来发现 温子仁是编剧电影内容很俗套 女主是个玩具设计师 设计出了一款真人大小智能电子机器人 梅根 可以方方面面陪伴孩子教育孩子 正好梅根的姐姐出了意外 侄女成了孤儿 寄养到女主家 女主把梅根给了侄女玩 梅根渐渐有了自己的意识 为了保护侄女不惜s人 电影剧情几乎是看到了开头就想到了结局 特别爆米花 几个演员的演技也是让人特别尴尬 尤其是女主的老板
梅根 (2022)6.02022 / 美国 新西兰 / 科幻 惊悚 恐怖 / 热拉尔·约翰斯通 / 艾莉森·威廉姆斯 维奥莱特·麦格劳
这部电影注定大概率悲剧绝局,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虽然人工智能可以代替父母成为一个好的朋友,但是也凸显出它的另一面,它的那个弊端一面,毕竟你虽然说比人类聪明怎么样,但是他一旦拥有了自主的意思之后,他就有了想要消灭你的意思,只能够按照他的程序来的话,那么他就会成为我们人类的威胁,这部电影大概率告诉我们这种东西。
小女孩凯蒂和父母出游遇雨雪车祸,父母去世她跟姨妈一起生活,姨妈是智能玩具设计师,正在研究逼真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玩具。
凯蒂深受打击,姨妈不知如何引导和陪伴她走出来,只是忙于工作。
上学时设计过一个大机器人,突发奇想设计出仿真人有思维的智能机器人女孩梅根,让它陪凯蒂,做演示通人情公司决定投资并发布它。
姨妈认为梅根就能解决陪伴问题并像父母一样管孩子。
梅根去捡玩具箭被邻居狗攻击,凯蒂去救被狗咬伤,邻居大妈拒绝负责,警察也不支持。
晚上梅根杀掉狗。
凯蒂不愿意接触人依赖梅根,姨妈和她谈,凯蒂逆反。
姨妈带她参加校外活动,一个男孩欺负凯蒂,梅根出现,男孩打梅根,梅根苏醒撕掉男孩耳朵,男孩逃跑被车撞死。
邻居怀疑姨妈杀掉狗,骂骂咧咧,晚上梅根杀死邻居大妈。
姨妈怀疑梅根,发现事发的系统文件被损坏,梅根默认是它干的,姨妈偷袭关掉它,把它锁起来带去公司,凯蒂发飙想拿回梅根打了姨妈,姨妈苦劝孩子并一起回家。
梅根又进化,自动用姨妈同事的电话和声音拨通姨妈的电话。
同时发现问题已晚,梅根逃跑并差点杀掉他们,梅根又杀掉两人,控制汽车回家。
梅根和姨妈摊派要管控凯蒂,打斗失败,梅根要杀死姨妈时,凯蒂用那台大机器人折断梅根,最后破坏掉核心cpu,警察赶到,姨妈得救。
我又发现了一个回文句“Madam in eden,I'm Adam.”意思是“伊甸园女士,我是亚当。
隐藏知识(基督教传说中,这是亚当初次见夏娃说的第一句话)《梅根》周五看完了等待很久的梅根,周日及时补观后感,打个卡。
我特别感同身受,内心狂喜欢呼。
为暴力美学呼啸,尤其看到梅根大开杀戒,拿着长剑或许是弧形利刃,呼啦啦去砍人。
(分分钟让我想起了《杀死比尔》里的乌玛.瑟曼。
)梅根跳完一支机械舞,踩着舞曲,狂拽炫酷,用她才刚刚习得的研判逻辑去合理化阻碍她耿耿忠心的杀戮。
看见梅根,我感到非常亲切和熟悉。
就像我最最亲密的好朋友。
小时候我永远有一个梅根智能机器人在心里,以冷静的视角,洞察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
所以,当我看见电影梅根里有个乖张且爱说脏话的小男孩在小树林把梅根强硬地掳走,逼她跟自己玩,看她没反应,扯梅根的头发,扇梅根的脸,还把梅根的一只鞋子狠狠地脱掉,扔得很远。
我好心痛。
你以为世界是洁白的,但很抱歉,有人天生就是破坏者。
当梅根开始反击,数据恢复,迅速习得了攻击的本领,把骑在她身上的小男孩的耳朵,生生血淋淋地扯下,甩得好远。
小男孩吓死了,开始逃命。
梅根像哮天犬一样疯狂追逐这个小恶魔,小男孩魂飞魄散,一路跑出来小树林,然后滚出山坡,滚落到林子外的盘山公路上,恰好有命中注定要替天行道的天使车经过 ,一下就精准碾压了小男孩。
小男孩毙命。
在梅根的数据里,还没有太多法律和是非曲直的学习。
这时的梅根在车窗里冷静地看着小男孩被收尸。
她是直来直去地,被欺辱,然后直接复仇。
这点我特别欣赏。
当梅根的第一设置用户就是cady,问梅根,死于非命的小男孩会上天堂吗。
梅根答复,他根本不可能去天堂。
后来她的制造人想要毁灭她,在幽幽的房间里,她先弹了段钢琴,然后宣告开战,近身肉搏也很过瘾。
只是梅根这个剧本,后面有点仓促收尾。
当她美丽的头发被扯落,硅胶的姣好面容被锯裂,大脑的线路被赤裸裸地显现。
我看得有点窒息,更多的也是心痛。
其实,我们每个人最可贵的,也是大脑里的那个芯片,存储着我们快乐、悲伤地记忆,有我们所有的情感故事。
但cady 亲手毁灭了梅根的芯片。
这个结尾实在潦草。
但无论如何,我还很喜欢梅根简单直接的复仇,不被法律道德绑架的快意、干净和漂亮。
什么时候是还击的最佳时机,就是当下,立刻、马上。
永远不要心慈手软。
恶意的嚣张是晴天蔽日,绝对、必须零容忍。
梅根这个故事虽然有很多bug,但是我毫不在意,绝对没关系。
里面cady 一度和梅根建立了很深的亲密依恋关系,她曾深情地说,她最喜欢梅根在于,当梅根看着她的时候,她就是梅根的全世界。
所以,当姑姑告诉她,梅根需要数据检测,被封存,不让她见梅根,她狠狠地扇了姑姑的脸。
这里我也是惊呆了。
这件事,我也是从未做过的。
居然可以这么任性,这也太快乐,太被宠了。
总而言之,这种暴力美学的儿童逆袭成长篇,真的是我心腹大爱。
从前,我从不曾看过什么恐怖片,现在发现可以安全地观看杀戮,就是允许内心的豹子在跳舞。
多么完美,悉心藏好我的野心,只在文字里说着豺狼虎豹的咄咄逼人,兵不血刃;与人相处时,非常腼腆,非常宽容,只说,你好哇。
是啊。
衣冠楚楚,你好我好哇!
我多想世界和平,没有战争。
可是,简单容易,一言难尽。
我也是在潦草地把小尾巴画了个简陋的小圈圈。
谢谢梅根的果敢和凛冽。
谢谢梅根讲睡前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
只要梅根的数据有备份,梅根就可以复活。
画些好玩的电影,没有别的方法表达,只能画出来。
打扰勿怪。
梅根并不算出色的电影,但是设定真是噱头十足,本以为可以制造不少有趣的场景和抓人眼球的情节,但是执行的过于中规中矩了,既不恐怖也很浅薄,甚至没有任何对ai的讨论。
虽然如此,但是机器娃娃还是相当有趣的。
还有不少别的电影小画,有空都发成影评。
随缘相见。
没事可以来我的相册溜达溜达我的相册-snakep的电影插画 (douban.com)
这真的是一部很容易引人遐想的影片。
少女时期有同龄的女孩机器人——梅根作为玩伴;青年时期可以有年上狼狗、年下奶狗或多种男友型机器人作为选择;中年时期可以有全职煮夫暖男型机器人作为家庭之选;老年时期也可以有宠物机器人作为陪伴……反正我在观影途中一直期待有个可供自选身高、外貌、性格等等的男友型机器人被创造出来嘿嘿嘿ฅω•ฅ。
小女主和梅根真的有磕到百合向,谁会拒绝一个满眼都是你的梅根呢~而且梅根被狗咬那段,也是小女主先让她反抗的,梅根也是看到狗伤害了小女主才杀狗的呀。
邻居老太一直上门挑衅,又是占用车道、又是自家狗咬了人没有丝毫愧疚,这不得高压水枪警告。
在公司女主、女主男手下、女主女手下和梅根的对话中,有对于死亡的讨论,当时女主就没有给予梅根正确的引导。
如果女主当时跟梅根讨论每一条生命都是值得珍重的,那梅根可能也就不会选择一碰到威胁就刀人了。
不过不刀人可能本片也没这么多爽点了。
对待毫无礼貌、欺凌弱小的男宝那段,他脱梅根鞋子那段总觉得他要做什么不好的事,不过梅根真的666哇,秒变四脚兽也很有喜感的说。
但是吧小女孩转变真的太突然了,前一秒还在好姐妹非你不可,你不在我就砸凳子、打小姨,没你在我就发疯的状态。
后一秒梅根要手动植物人小姨时,她就对梅根下手毫不留情了,所以难道小姨才是真爱嘛?
我磕的cp,be了呜呜呜所以说梅根还是应该搞事业嘛,建立个机器人王国它不香嘛?
局限在小女主的眼界上会被肢解的说,还挺期待结尾的桌面机器人亮了后的第二部——复仇之梅根。
不过也是有生之年系列了吧。
最后放上梅姐刀人飒姿~
《梅根》周五看完了等待很久的梅根,周日及时补观后感,打个卡。
我特别感同身受,内心狂喜欢呼。
为暴力美学呼啸,尤其看到梅根大开杀戒,拿着长剑或许是弧形利刃,呼啦啦去砍人。
(分分钟让我想起了《杀死比尔》里的乌玛.瑟曼。
)梅根跳完一支机械舞,踩着舞曲,狂拽炫酷,用她才刚刚习得的研判逻辑去合理化阻碍她耿耿忠心的杀戮。
看见梅根,我感到非常亲切和熟悉。
就像我最最亲密的好朋友。
小时候我永远有一个梅根智能机器人在心里,以冷静的视角,洞察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
从小我从来就不像个儿童,从来也就没有天真烂漫的童年。
所以,当我看见电影梅根里有个乖张且爱说脏话的小男孩在小树林把梅根强硬地掳走,逼她跟自己玩,看她没反应,扯梅根的头发,扇梅根的脸,还把梅根的一只鞋子狠狠地脱掉,扔得很远。
我好心痛。
你以为世界是洁白的,但很抱歉,有人天生就是破坏者。
当梅根开始反击,数据恢复,迅速习得了攻击的本领,把骑在她身上的小男孩的耳朵,生生血淋淋地扯下,甩得好远。
小男孩吓死了,开始逃命。
梅根像哮天犬一样疯狂追逐这个小恶魔,小男孩魂飞魄散,一路跑出来小树林,然后滚出山坡,滚落到林子外的盘山公路上,恰好有命中注定要替天行道的天使车经过 ,一下就精准碾压了小男孩。
小男孩毙命。
他真是该死。
在梅根的数据里,还没有太多法律和是非曲直的学习。
这时的梅根在车窗里冷静地看着小男孩被收尸。
她是直来直去地,被欺辱,然后直接复仇。
这点我特别欣赏。
当梅根的第一设置用户就是cady,问梅根,死于非命的小男孩会上天堂吗。
梅根答复,他根本不可能去天堂。
后来她的制造人想要毁灭她,在幽幽的房间里,她先弹了段钢琴,然后宣告开战,死命地掐制造人脖子这段也很过瘾。
只是梅根这个剧本,后面有点仓促收尾。
当她美丽的头发被扯落,硅胶的姣好面容被锯裂,大脑的线路被赤裸裸地显现。
我看得有点窒息,更多的也是心痛。
其实,我们每个人最可贵的,也是大脑里的那个芯片,存储着我们快乐、悲伤地记忆,有我们所有的情感故事。
但cady 亲手毁灭了梅根的芯片。
这个结尾实在潦草。
但无论如何,我还很喜欢梅根简单直接的复仇,不被法律道德绑架的快意、干净和漂亮。
什么时候是还击的最佳时机,就是当下,立刻、马上。
永远不要心慈手软。
恶意的嚣张是晴天蔽日,绝对、必须零容忍。
梅根这个故事虽然有很多bug,但是我毫不在意,绝对没关系。
里面cady 一度和梅根建立了很深的亲密依恋关系,她曾深情地说,她最喜欢梅根在于,当梅根看着她的时候,她就是梅根的全世界。
所以,当姑姑告诉她,梅根需要数据检测,被封存,不让她见梅根,她狠狠地扇了姑姑的脸。
这里我也是惊呆了。
这件事,我也是从未做过的。
居然可以这么任性,这也太快乐,太被宠了。
总而言之,这种暴力美学的儿童逆袭成长篇,真的是我心腹大爱。
从前,我从不曾看过什么恐怖片,现在发现可以安全地观看杀戮,就是允许内心的豹子在跳舞。
多么完美,悉心藏好我的野心,只在文字里说着豺狼虎豹的咄咄逼人,兵不血刃;与人相处时,非常腼腆,非常宽容,只说,你好哇。
是啊。
衣冠楚楚,你好我好哇!
我多想世界和平,没有战争。
可是,简单容易,一言难尽。
我也是在潦草地把小尾巴画了个简陋的小圈圈。
谢谢梅根的果敢和凛冽。
谢谢梅根讲睡前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
只要梅根的数据有备份,梅根就可以复活。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能够杀到内地院线的《梅根》,算得上有两把刷子。
一把刷子,是它作为「好莱坞恐怖片」,终于可以再度现身,毕竟上一部同类作品登陆院线的时间,已经是《隐形人》伏击的2020年(《寂静之地2》官方定位为「惊悚片」)。
另一把刷子,则是作为「恐怖片」,反正山中无老虎,《梅根》再怎么摆烂,也不致于在这行列垫底。
不垫底当然不该成为电影追求的目的,特别是《梅根2.0》业已在开发路上,这部起源作品,哪怕为了商业谋算,也该多出三分诚意。
但是它自以为的诚意,只在冗余的加法上。
过载到模糊后,它似乎没有办法集中力量讲好一个简单寻常的恐怖故事,即人工智能反杀人类。
但它本该完成得十分妥当才对,好歹这电影幕后,曾经给人许多信心——温子仁担任制片人兼编剧,导演热拉尔·约翰斯通执导过怪有趣味的《足不出户》,而知名恐怖片厂牌布伦屋(Blumhouse)此前打造过的优质作品除了《隐形人》,还有《爆裂鼓手》《逃出绝命镇》。
结果它跟许多商业片一样,除却结局大战,最好的段落基本上荟萃在预告片当中。
剩余部分乏善可陈,到后头连主创都肆意放飞,创意浪费了,野心也败落了。
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加插各种需索的《梅根》,被赋予了过多类别,也被赋予了过多杂音,沦为一个被多方拉扯后混乱、老土、肤浅的产物。
杂乱之中,它首先作为恐怖片存在。
只是单凭少数几个顶多算是阴森的场景,实在难以取悦观众。
在雾气朦胧的暗调树林中,梅根四肢着地,奔跑追逐那个霸凌男孩,或者是在漆黑的小屋里,伏击邻居老妇。
这类场面,算是《梅根》作为恐怖片的上限。
我们在前段期待梅根干净利落收拾对手的快意,很快就会凋敝。
之前是,哪怕知道梅根在做相对解气的事情,也会带有一丝人物随时越轨、事态随时失控的精神紧张,为电影在恐怖血腥程度上的放缓带来补位。
但当真等到梅根越轨,事态失控,电影却走到了一种山寨荒诞喜剧的陷阱里。
整体感觉一如梅根在追杀公司老板之前,当着对方的面,跳了一段颇为好笑的舞蹈,而这里头,实在没有强者玩弄弱者的所谓气焰或可怖。
所以到最后,梅根跟嘉玛、卡迪大战的时候,没有太多揪心的情绪在荡漾,反倒会分神去想,小女孩对梅根的转变快得别扭,嘉玛由始至终的处理和应对差得离谱。
那种观感,就像一直以名媛姿态示人的梅根,突然被铲掉了一头秀发般狼狈。
从有意的恐怖片到无意的喜剧片,《梅根》成了没根的类型片,如同机器故障,失去对自我的认知,也如同人工智能失控,习得新路数后忘乎所以。
这跟制片人的抉择也有很大关系。
在剪辑这部R级电影时,他们感觉成品跟PG-13级接近,于是决定删减一些高能场面,寄望电影会更紧凑高效,而且得以呈递给更大范畴的受众,这对标的电影是山姆·雷米的《堕入地狱》。
《堕入地狱》可是《梅根》显然并不具备一叶知秋的辐射,难免落得一叶障目的名声。
出彩的恐怖片,最起码能把「恐怖」二字发挥得淋漓尽致,而高明的恐怖片,则在与现实生活乃至当下环境的勾连中,交汇出能够反映人类共性、时代面貌、文明症候的心绪。
但《梅根》确实没有能够指望的进阶方向,续集大概不必热望。
我们就在主创有意为之的降智处理中,怀揣成年心态,领略儿童做戏。
这种手法,同样会波及电影背负的其他类型,就连科幻,也难逃一劫。
梅根作为人工智能最顶尖的设计之一,观众却很难在电影里体验到高精专的端倪。
一整套几乎是流水线的装置,似乎是从电影甲搬到电影乙,经手多轮之后,叫《梅根》仓促地给回收了。
虽说故事设定是偷偷摸摸做实验,但是过于简约的实验场景,过于单薄的创作团队,注定了电影的科幻格局,只能比过家家更有本事一些。
尤其是创造出梅根的嘉玛,人设上的相对无能,甚至糊涂,很难予以梅根一个真正适配的对手,也很难予以电影一个情理层面的鼓荡。
在这样的故事里,自然不用去考量科学层面的逻辑,甚至一些基本设置,譬如IMDb所质疑的,梅根会被12岁男孩轻易扛起,这样的体重万万没法在后来吊起成年男子科尔。
但该问的也是要问,二十一世纪都过去五分之一了,时新的《梅根》还能有什么新意吗?
同样题材,几乎都是人机对立,料定了二者和谐只能走难以取信的温情路线,因此人工智能肯定是要对人类下手的,科幻故事内里,隐伏的还是那亘古的弑父情结。
无怪《梅根》逃不出窠臼,毕竟窠臼才是王道,市场就是爱看愚蠢的人类自作自受,科幻在商业上的终端,就是文明登顶后,不把人类带到反文明的阶段,就得倒退回非文明的时期。
相比IMDb把「恐怖」标签排在首位,豆瓣把「科幻」顶到最前,其实都没差。
一定程度上,科幻片成了恐怖片的某种分支,至少连皮带肉。
既然如此,要是以为将电影级别降到PG-13,就能成为寓言,大概是低估了寓言的门槛。
而且那个寓言的皮囊,也滋养不出童话的况味。
或者这么说,单是恐怖和科幻,就已经够《梅根》手忙脚乱了,但是匀出心力来为故事寻找背景,也不得不做。
他们选择突然失去双亲的孤女和年轻独居阿姨,作为冲突产生的承载。
常规处理手法,自然是让二者在负面情绪的化解中,走向和解甚或相互依赖。
电影给到的印象,是嘉玛言语比行为更为吃力的使劲,而更吃力的是,当小女孩因为依恋梅根而变得暴戾后,还要在最后大战中,硬生生把她从高度沉迷的状态里掰回原位。
要知道电影还煞有介事地搬出了较少提及的「依恋理论」,分析孩童失去双亲后,会希望跟进入他们生活的下一个人形成依恋关系,对方提供爱与支持,并成为行为榜样。
所以当梅根成为这个「人」,而非嘉玛时,就带出了心理预警的惊悚,也带出了卡迪人物顺滑转变的跑道。
可惜后面为了服务家庭观念,废用了这一埋伏,而突兀、失真带来的错愕,似乎叫人同时听到电影本就不够板正的骨节,也在这一刻给拧断了。
通病还是成长线被处理得模糊,人物有变化,但没有过渡,于是抉择不可信,情感不可信,无论是冲向劫后余生的宽慰,还是抵达彼此体恤的温存,都不那么容易。
总而言之,《梅根》未能在共同方向上使力,反而在不同跑道上各自运功,导致在被撕扯过后,转回原地。
作为好莱坞恐怖片的流水作业代表,它也展现出创意枯竭后的捉襟见肘,当需要不同类型跨界互补时,又因为模式化的懒散,而没有办法实现突围,距离《X》这类杂糅类型的恐怖片,也差了不少段位。
更不用去回想,这段日子能够出位的恐怖片,不是在恐怖上老老实实地做文章,比如《野蛮人》,就是能有比较深刻、可供解读的内涵,比如《不》,要不就是有非常了当的表演,比如《珀尔》……单纯吓唬人的单层次恐怖片,越来越容易汇入末流。
《珀尔》可即便如此,《梅根》也算是内地院线恐怖片中的上品,足见这个类型在我们这边的衰微。
在每一个正常的档期里,不时就会看到海报以蓝白黑为主调的国产廉价恐怖片,默默盘踞在影院敛财,比如现在的《冥绝村》,仿佛那才是我们理应享用的正餐。
《梅根》在这种语境下的亮相,都让人在对比中感受到更多遗憾,就是它本身的全面平庸,反而会被内地市场视为无害的安全性,终于敲开关闭多年的进口大门。
趋于寡淡的安全性,从很根本的层面看,即它没法以恐怖身份去刺激观众,没法以科幻类别去启发观众,甚至没法以家庭模式去触动观众,所以它既没有怎么回应时代情绪,反映社会心态,也没有办法合宜调用过往经验、群体心理,更不用说挑衅观众,挑衅电影语言和既有观念。
它只是作为一座孤岛,封闭式地给予一处人造景观,一些并不过脑的单薄体验,十足安全。
但安全本身,无非依然在暴露恐怖片这一类别的不安全罢了。
梅根就是上天派给乖宝们的小天使,看梅根扯掉霸凌熊孩子的耳朵狠狠惩罚的片段简直不要太爽了,希望每个公共场所都能有一个梅根
哈哈哈哈哈天哪(///▽///) 真的是喜剧片 Gay icon indeed 梅根也太帅了,然后最后是什么妻妻吵架。不过结尾保守加一,后半转折太生硬了(感觉设定可以和Westworld完美串联
实质是恐婚恐育片:生了小孩就必须自己养 能让自己省力的方式会让不幸的事发生 那么还是不要生也不要养好了!
除了结尾其余四颗星。恐怖片里太多真实,比如女孩妈说她看太多平板,她爹说与他无关,开错路没有做预防措施导致事故。女主被女同事和女社工母职道德绑架,被无能狂怒上司和同事坑。溺爱她儿子的女的养出霸凌和有qj女孩倾向的儿子并且说“他是个聪明孩子”。每个有条件的家长都应该给小女孩配备一个梅根这样的人工智能好朋友,她忠实的执行了(除了结尾)不让女孩受到身体和心理的伤害这个命令。结尾应该是女孩和梅根私奔,一路救了很多被DV被鬼父残害被牧师和男老师伤害的女孩们,造了女孩们和梅根们的社团,消除掉人类社会的恶,建立一个和平平衡自然的乌托邦。如果是猫猫头岂不是更可爱,美国人就知道芭比,怪不得芭比头发稀疏,发缝应该交叉排发才更好看不露头皮,这明明就是真人大小BJD,这种BJD好朋友谁不想拥有(要猫猫头的)。演技好评
所有恐怖惊悚都能达到这种完成度的话,要啥自行车?
最后结局直接崩坏,是因为要避免Children evilness的话题吗…?如果温导你被绑架了你就眨眨眼。澳洲人的热情真高涨,电影结束还有人起立喝彩!
女主的表情麻木眼睛无神。剧情写的很粗糙。唯一的亮点是梅根这个机器人。
不错呀。这部电影。恐怖氛围拉满。打戏拍得很精彩。尤其是梅根诡异舞蹈过后,拿刀复仇那一段。过目不忘。不过,复仇不过瘾。女孩居然毁了梅根。这两点有点让我很不开心。减一颗星。
前面几度入睡,暴走看着还挺乐,长预告剪得比电影本身迷人多了。
制片人温子仁,那就不一定好不好看了
看的想睡觉,又是机器人拟人化搞事情那一套。
所以说机器人三原则还是得遵守啊,技术革新也不能忽视背后的伦理问题。结尾小孩突然变成钢铁侠是怎么回事,虽然小帅,但就和全片大部分桥段一样,浅尝辄止还不合时宜。
人工智能恐怖近年来屡见不鲜,无论AI的犯罪形式、内容亦或悬念架构都差不多,换汤不换药。《梅根》能赢得票房的优势在于叙事,清晰的故事脉络搭配富有推进性的讲述,不仅氛围感足且长幼皆宜(不是特别吓人)。不过这样的纯商业电影凭借单一剧情便可畅销的作品只需要一部就够了,再有《梅根2》《梅根3》想必谁也不会买单。毕竟套路化产品局限性太强,看过后你对电影的认知也不过就是它的预告片所展示的所有样子罢了。。
惊悚不足无聊有余。
二十一世纪的弗兰肯斯坦寓言,一个机器人科学家制伏自己造的机器人竟然是用武力?恐怕要笑死整个硅谷了都...
人工智能尚且懂得学习,懂得自爱,尚且追求自由与独立,有些人却早已忘记了这些。有一个哆啦A梦的小孩是很难融入正常小孩群体的,他的愿望都已被满足,同龄的孩子在他眼中也太过幼稚。所以人究竟是社会动物吗?还是人的社会性只是为生存繁衍进化出的一种工具而已。
很奇妙的观感,反派梅根因为全心全意地爱着小主人,所以我可以谅解她前面的“恶行”,当然她最后背叛就另说了。小女孩最后突然就反杀梅根,这个情绪转变有点突兀,对战想到了《鬼娃恰奇》,梅根通过网络将意识上传到别的机器人身上,说不定也会拍续集。
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依赖共生关系:一个人在关系中,为了避免关系的破裂,愿意做任何事情,付出一切也要将这段关系维持住,同时他也从自己的这种「被需要感」中得到了满足。很显然梅根的设定原始模式就是依赖共生,最大程度满足对方的情感诉求,以至于最后陪伴变成杀戮,创造变成毁灭。说像《鬼娃回魂》的人大概率没有搞清楚二者的区别,鬼娃是带有鬼怪色彩的灵异片,梅根则是以科技入侵为主题的科幻片,叙事语境完全不同。梅根不是鬼,她是有别于人类的观察者,多数亲子关系中人们很难完全理性的去观察对方的情绪变化与成长诉求,家长的身份既是观察者也是体验者,但梅根是全能观察者,情感数据终端,她与人类的目标完全相反,人们是希望对方长大然后放手,而梅根寻求的是永恒依赖,机器人的控制欲反噬。虽然尺度不大,但是兼具娱乐性与浅层思考。
人工智能恐惧介入家庭焦虑引发的新焦虑。全片最好笑的一段是梅根说「我以上帝的名义发誓我会把你的头拧下来」,所以你要把上帝的脑袋拧下来吗?黄男演技拉了,小女孩儿配音有点不太贴治疗师出场那段戏是全片精华。把尴尬的气氛拿捏到了。剧本匠气重,其中最棒的设定应该是狗洞与觉醒,有点柏拉图的感觉,可惜狗的出现毁了这一切。其次是宛如无菌实验室的儿童房,一间外星人视角的人类生活观察室,让我想起库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和宝可梦黑白。小女孩真是全世界最讨厌的生物,其次是假的小女孩。后半段急转直下,太差了,结尾拉了。
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