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纳粹逼迫下,极速成长的孩子们,挨饿,受冻,奔跑,逼问的恐惧,变故的惶恐,都一一承受下来了。
与大人不同,在稍微能喘口气的瞬间,他们总能找到一些乐子,压抑沮丧和颓废,就能一扫而空:跑不动的时候踢着的足球;包破了钱飞出来孩子们瞬间就开始一起捡起来,说像是一千只蝴蝶;找到溪水的泼水打闹,农场里与动物的相伴。
芬妮的坚定,是与生俱来的,天生的领导人。
决策迅速,即刻行动。
小男孩失踪的时候,她能冷静地找回;发现窗子,毫不犹豫带人逃跑;穿过巷子,不知敌友,带头模仿本地人唱着歌掩饰;孩子们食物中毒,毅然决然敲开陌生农场主的门,寻求帮助;小男孩落下来,德国军人举着枪,她几乎是瞬间跑过去背起他,伊力的信带着他教的Z字形跑法,顺利到达瑞士边境。
也有自责,觉得自己决策错误的时候。
农场里,德国兵来的时候,后悔自己没有决策让大家提前离开。
这应该是每个负有重任的人,都会面临的问题,你不知道此时的决策到底是不是最佳的。
一路上,有许多的儿童救济组织和大人们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帮助,也有人出卖他们换取自己的平安。
就连4-5岁大的孩子,对于常态的藏车里不能出声、饥饿、寒冷、疲惫、害怕,都已经是自然而然的面对,显然是有过大量的这样的情况。
半夜里,总有人不由自主的噩梦,提醒着孩子们所承受之重。
没有炮火,没有枪声,只是一群不幸的犹太孩子又幸运地不断逃亡与活下来的故事。
都能感觉到,整个民族遭受的绝望。
希望不要再有以种族贵贱之名,残害无辜的人。
所有的孩子都在一起,到达了瑞士,真好。
勇敢,天真,乐观,善良,坚强,都是他们得以活下来的理由。
没有战争,就没有伤害和战争本身比起来,战前的一切都不值一提了。
温顿过后说道,“我不是故意保密……我只是没特意说起而已”。
他有那种热血,只要下了决心就一直做,无论付出什么代价。
多年后,提及父亲这项当年所有人都视为“不可能的任务”时,女儿芭芭拉说道:“其实只要有一束微光,它就能划破夜空,给人类带来光明。
这段旅程并不轻松,说是旅程,实则是逃亡,整个过程足够揪心,紧张之余穿插即兴的踢足球,抓钞票,玩水战,让情绪得到暂时的舒缓,毕竟孩子的世界是可以没有烦恼的!
而且,里面的每个犹太小孩都这么好看
1、那些愿意为孩子牺牲自己的人们,那些不顾危险帮一把的人们2、每次困难时,孩子们又再次童趣盎然时,走累了就提球,唱歌,在河边玩水,在破房子里演戏3、透过相机,见到最想见的家人4、伊利,空白的信带来的希望,交给芬妮要“之”字形避开枪5、男孩夜晚的真情袒露,安慰地牵手,大家都很想妈妈6、我们勇敢的芬妮,勇敢的孩子们
20220605四月看的一些纳粹片 这是看的第二篇以小孩为视角的 看完了之后只能感叹战争的残忍 这些无辜的小孩 开头一堆小孩被送到那种像孤儿院的地方 在那里他们还算是过的幸福 有吃有穿 不像我看到的穿着条纹睡衣的男孩里面 饿的不像样子的男孩 整部剧下来他们的穿着打扮都是正常样子 他们逃过了集中营的生活 芬妮这个角色 开始我并没有很喜欢她 最为动容的地方就是最后所有孩子都逃到另一边 在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 她还是一点都没有犹豫跑了回去救下了小妹妹 看着她背着小孩往回跑的时候 心都揪到一块去了 好怕中枪了 翻影评时候才知道原来她走的是z字形 这是那个大男孩教给她的 她利用上了 她只是听过 没实践过 并且在那么那么危险的时候 她还是能回忆起并用了起来 可见她的机智和冷静 这些都太强大了从是爸爸妈妈的小公主 到后面不得不担任起领头人 带着一堆小孩逃离纳粹党 从头到尾 她真的很冷静啊 太冷静了 一点都不像小孩 独立思考的能力 遇事沉着冷静从容面对的特点实在是太宝贵了 这也是他们能躲过这么多困难最后能生存下来的一个原因 里面很喜欢那两个小男孩 眼镜男和另外一个小男孩 真的好可爱 眼镜男开始高冷的不行 后面的相处原来这娃怎么这么可爱 哈哈哈哈哈在这一路走来他们遇到很多善良的人 他们很幸运 活在当下 遇到问题不要怕 加油!
我们不能站在后来的高度,去批判当年的自己,这不公平。
如果重来一次的话,以当时的心智和阅历,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你应该不断接纳自己,不断去发现挖掘自己的闪光点,并努力活出自己。
你的目标不应该是变成某个人,而应该是变成更好的自己。
最难过的,莫过于当你遇上一个特别的人,却明白永远不可能在一起,或迟或早,你不得不放弃。
在二战的时候,还有一些人在帮助着孩子们生存,这是值得学习和敬佩的。
这些孩子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够保持天真,这是影片中最令人向往的时候。
拍摄影片的环境也非常的美,有一种缠绵的,自由的感觉。
但是影片实在是过于美好,他们遇上很多的好人,有一些陌生人甚至冒着被杀害的风险去帮助他们。
对我来说,在那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并不是那么的现实。
即使被纳粹抓到,也能够顺利的逃脱。
所展现的人性的丑恶,其实只是真正的人性,并不是丑恶。
是一个人面对那种情况下,可能会做出的一种选择而已,我觉得丑恶,应该是纳粹对犹太人的灭绝,是失去底线,失去人道。
电影更少的描写了纳粹的残忍,更多的去凸显和对比,一种自我利益保护的形象和一种舍己为人的形象,主旨可能是为了拥护善良。
但是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人在那种情况下都能做一个善良的人,我们要做的,即使被压迫也要保持着人性,尊重人权。
更多的善良是让社会美好的润滑油,虽然影片有一些理想化,但是立意我也迎合。
电影改编于《芬妮的回忆录》
电影里大多数的人其实并不理解这场逃亡的实际意义,只知道要躲避士兵 警察、躲避所有的成年人,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断送她们未来和性命 不论是为了利益举报援救组织的老人,还是为了安全出卖孩子们的妇人,都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摆在了儿童的对立面,摆在了人性与良知的对立面。
导演用孩子的纯真和成人的虚伪、奸猾作对比,凸显了残酷战争下人们生存环境遭受的无情破坏。
《芬妮的旅程》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欢迎理性讨论,不喜勿喷,谢谢这是一段噩梦,我总是忍不住在想,这不就是梦中的情节吗?
带着一群孩子,苦中作乐,心里却一直压着一块石头,何去何从?
有人在追杀,看到德国佬害怕的要死,东躲西藏,只是梦里的终点是醒来,而电影里的孩子却是现实的地狱!
关于二战,有太多作品,太多的角度,每次看,心里总会想到今天发生的事,人类最大的教训就是从来不接受教训,谁知道,历史会不会再次重演呢?
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给人的震撼也很真实,因为脑子里会想到当年这个叫芬妮的女孩,曾经真的遭遇到过这些事,其实很残忍,电影的一个价值是记录,是让我们这些后来的人记住施暴者的罪行,虽说历史没有真相,但每个人都在见证历史,他们会记得,并成为拼凑历史的拼图,就像现在经历的每一天,也都有人在记录,不是说头上三尺有神明吗?
逃不掉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见证者,记录着,我们每天都在奔跑着,直到有一天。。。
唯有做一个善良的人,方能安心!
PS:又是一部孩子视角的二战电影,每个孩子都像天使一样美丽,犹太人有坏人,我们每个民族不都有吗?
但孩子不是,不该对他们这样!
二战期间,在法国的许多犹太父母为了让孩子免受德军屠杀威胁,把孩子们托付给各种儿童救助组织。
芬妮的旅程即根据芬妮.本雅米的真实故事改编。
屠杀犹太人的电影很多,关于孩子的镜头都是看不下去。
比方穿条纹睡衣的男孩看了心都碎一地了。
但芬妮的旅程,这一次,在奔跑里,总算见到了活着的希望。
1943年6月23日,孩子们在兴高采烈地看木偶戏表演《拉封丹的预言》,而不幸正在此刻降临,救助机构被告发,德军正在前来,孩子们必须立即离开。
他们的车子刚离开,机构即被包抄,领导人被抓。
而天真的孩童在路上还对着揭发他们的坏蛋挥手道别。
弗曼太太接纳和帮助了他们,随着意大利宣布投降,孩子们必须离开意大利,前往一个叫阿讷马斯的地方。
为了安全,弗曼太太帮孩子们都起了另外名字和身份。
他们此行只是去山里夏令营,只准说法语,只能使用新名字。
大男孩伊力负责护送他们。
但是,半途大男孩因为害怕一个人跑了。
十二三岁的芬妮成了全权负责孩子们行程的人了。
芬妮说:会害怕。
弗曼女士说:如果怕,就装作不怕。
为了他们,装不怕。
在乘火车的时候,芬妮发现伊力已被德军抓到。
他给了她一封信让她带过去。
而混乱中,装哑的戴安妹妹又不见了,芬妮到处寻找。
现在就只有芬妮带着小伙伴们了。
他们乘上了一列火车,芬妮发现6岁的妹妹多了一个布娃娃,就问来源。
当天真的妹妹告诉了事件过程,芬妮打了她一个耳光。
那一刻芬妮神情谨慎,有了自己的真正担当。
他们遇见无数的坏人,但他们时不时地遇见好人,比方检查车厢的男人,就当作什么都没看见,且告诉他们20分钟后到站。
这20分钟,孩子们是用轮流数着的方法度过的。
他们在阿讷马斯站等了许久。
一个高个子拿着球的男青年来接应他们了。
就一句话:往山上跑。
9个孩子使出全部力气疯狂跑向山上。
可是毕竟是孩子,有的才五六岁,再也跑不动了。
男青年边走边和孩子们玩踢球游戏,孩子们在一路疲于奔命的时刻忘记了逃亡,他们追逐着球嬉戏起来,他们又有力气走路了。
这就是孩童,充满旺盛的生命力,人类的希望和未来。
再次接应的是一辆蒙着油布的大卡车,大家都不能说话。
芬妮的妹妹告诉姐姐,抱着哭泣孩子的女人即是之前送她布娃娃的阿姨。
但是他们被投降的帮助纳粹捉犹太人的法国警察拦截了。
在审讯室内,6岁的乔吉特,镇静地回答他们的提问,你就可以知道他们这一路吃尽了千辛万苦,方能练就这一刻撒谎的镇定自若,她才6岁。
那个抱着婴儿的女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婴儿出卖了全部孩子,他们都是犹太人。
被锁在房间里,没有食物。
芬妮想给母亲写家书,最终写满了我好饿。
孩子们看着地图,黛安拉小提琴,谁也没有提出要食物。
当警察拿着枪对着他们的时候,金发小男孩突然反抗,把枪扳过来对着自己的脑袋说你杀了我们吧,很简单的。
一场无任何还手能力的战争,除了不停地逃跑,无辜的孩子们能做什么?
但无论如何这世界上善良的人总是存在的,这次在修女的帮助下饱餐一顿,且逃了出来。
在奔跑的过程里,戴眼镜的小男孩的包包里突然飞出了无数的钱,所有奔跑的小朋友都快乐地跑着捡钱。
它们就像一千只蝴蝶,我们还可以再玩一次大富翁游戏吗?
男孩说:我的父亲很有钱。
孩童的世界简单纯真,快乐也来得如此单纯。
对于他们而言,金钱在此刻即天空中飞舞的蝴蝶。
他们跑向玉米地,啃生玉米。
他们看到水塘,一起欢快戏水,同样都呈现残酷的奔跑逃命里,最简单的童年快乐。
等待他们的依然是逃。
除了知道目的地:中立国瑞士边境。
别的他们什么都不知道。
但他们知道跑即生存的希望。
在高山上的破屋子里,他们甚至都打算好安宅扎营长久住下去,直到战争结束。
但孩子们吃了野果子中毒了,芬妮必须下山去找人救救孩子。
她大义凛然,神色坚毅,对小伙伴说:如果我出事,请照顾我妹妹。
她推开了一户村民的们,说:我是犹太人。
人性的光辉面大于了苦难里的阴暗,农场主救了他们。
且在步步惊心里,安排了人送他们到了距离边境5km的地方。
当然小男孩的钱也都给了司机。
他们终于跑过了国境线。
但有一个小女孩没能过来,芬妮毫不犹豫勇敢地跑回背起小女孩再次冲向国境线。
背后传来德军的两声枪响。
电影里直面战争的镜头很少,这是一场世人皆知但电影画面里看不见的战争。
随着那张空白的信纸飘向空中,芬妮和孩子们的旅程结束。
芬妮最后逃避德军的枪击,使用的是Z型路线逃跑,那是伊力教给她的。
小女孩说:做犹太人不好吗,那我们不要做犹太人了。
小男孩说:我们永远不能成为别人。
当希伯来语民歌图巴拉卡响起,你会明白,那种与生俱来植根于民族感情深处的东西,是任何大屠杀都屠杀不尽的。
二战中,儿童组织机构共拯救了几千儿童,相对于几百万的大屠杀,实在是有限。
但芬妮他们遇见了。
芬妮后来回到法国,再也没有遇见过父母。
文:阿四2020.02.23午后
《芬妮的旅程》二战时期犹太儿童逃亡记,根据真人真事《芬妮的回忆录》改编,电影构图和画风都很唯美,芬妮和孩子们在逃亡的旅程中也彰显了孩子的天真无邪,没有血腥暴力的镜头出现,但是战争的无情依旧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片尾曲《tumbalalaika》是一首犹太民歌,由孩子们用希伯来语合唱。
芬妮在儿童救助组织表演的是寓言故事《狼和小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导演巧用困境-转机-困境-转机的方式来呈现逃亡过程。
法国沦陷后,许多在法国的犹太父母为了让孩子免受威胁,把孩子们托付给各种组织。
然随着战事深入形势越发严峻,墨索里尼被捕意味着纳粹取得进一步胜利,此时组织也无法再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福曼太太因为担心假身份被识破牵连孩子们被抓只能同孩子们分开行动,而领头的伊田因为害怕而逃走,十几岁的芬妮临危受命需要独自带领孩子们安全到达瑞士躲避纳粹的追杀。
几经波折,芬妮终于带着孩子们来到了瑞士边境,他们躲过德军后向着瑞士跑去。
(小满评)
孩子想不通,为什么外面的世界对他们那么坏。还好一路都有好人相助
儿童视角的二战故事,惊险又温情的成人童话。
这片子让我想起《横风之中》,但内容当然是不一样的。真实改编自然更有力量!结尾真正的“芬妮”回首以及同时字幕交待的她们再也没有见到父母还是特别让人伤感的。芬妮的小妹妹真可爱。那个金发小男孩脑袋怼枪是真的么?不敢相信。在任何时刻孩子都葆有天真快乐和小动物一样。这年头在所谓正版/官方的爱优腾B上看一部未删减的外国片子简直中大奖似的!但奇怪的事发生了!之前看优酷爱奇艺这片子明明95分钟啊我还奇怪竟然比imdb豆瓣都多了1分钟是怎么回事!结果投屏放起来之后就改94分57秒了!怎么肥肆!好在翻译得还不错很全面,中英字幕有时三语加法语字幕。这是不是哪年欧盟影展抑或北影节的片子?加班一天回来还坚持刷豆瓣春日影展也是很不执着了吧!爱奇艺App投屏。优酷app时间也出现这样的投屏即消失几秒的问题,只有中文字幕。
小女孩真的挺勇敢哇草原上奔跑那段真的很美
新的视角了解二战,看人性。如此危急的环境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勇敢和智慧。 最小的女孩儿问傻白可爱问题 “犹太人不好吗?我们不做犹太人不就可以了吗?” ”不是的,我们没法不是犹太人。“ 屠杀的理由不比小孩子的问题荒谬吗?片子似乎冗长,但是仔细想想,缺了哪部分都会觉得故事不再完整。
晨露沾湿你的泪。
阳光明媚的天气,绿意盎然的景色,天真无邪的孩子却不得不开启逃离纳粹的旅程,对比之下尤其残酷。
当生活无趣无味无目标 就找人在你身后放两枪
空中飞舞的白纸,信念不是空白,是无限的可能。
赞扬犹太人的洗白片,犹太种族就不该存在在世界上,事实证明纳粹德国当年做的对。对犹太人的同情就如同对恶魔的怜悯,显得尤为可笑
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
两个月来让我泪奔最彻底的一次,真是服了。看似像是一个逃亡的公路电影,其实最后找回了我们自己的心。
有一些地方,那些遭受厄运的人们,面对迫害者不断重复的强盗逻辑,会完全失落了自我,失落了判断的能力。渐渐地,他们开始顺从这样的逻辑,相信自己是有罪的,开始相信迫害者掌握着某种他们还不十分理解的真理,在这样的时候,他们会心理崩溃,失去对善恶的判断能力。不要说孩子,就是成年人的精神都被拦腰斩断,再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撑起他们。 而特莱津集中营里的囚徒和他们的孩子们,精神是健全的。尽管纳粹一再试图证明,犹太人是一个罪恶和肮脏的民族。可是,既是一个十岁的女孩,她都对自己的民族充满自信。孩子们毫不迟疑地握住长辈和老师们伸过来的手,从他们那里摄取知识和文明的养料,摄取力量。他们相信,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的精神、心灵依然是有所依托的。——林达《像自由一样美丽》
越往后越难看……
儿童的视角揭示战争的残酷,传达反战的思想。有展现孩子们玩耍时的天真无邪,也有遇到危机时的害怕无助,一前一后的对比更能突出纳粹的残忍。那些身处战争的孩子们,根本没有慢慢成长的机会,他们只能被现实逼着迅速长大,被迫直面无情的敌人。而关于那张白纸,它代表了一种信念,是给足芬妮勇气的最后鼓励。
这片能拿8.6属实觉得太不配了……看到一条评论说全程无尿点,嗯????除了两三个大孩子,剩下的一群连上火车跑步都费劲的小孩子在野外听到德国兵说话后,镜头一转就全蹿上了一棵笔直笔直还倍儿高的树了???猜到每一个套路,您也不是童话电影……8.6分……您让同样讲这个时代故事的波兰斯基脸往哪儿搁……
挺喜欢小演员的,演技不错👍
从儿童的视角呈现二战时期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很令人感动。
太难看了,这简直是我看过最难看的二战片。片子拍的跟某大牌童装春秋系列户外拍摄宣传海报花絮一样...
可圈可点,细节有人性的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