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故事是真的,家里那村姑就知道,自然农法,听上去就很吊,然后她和我说第十年才结苹果,给我嘲笑糊弄我。
这故事太折腾人,看得都要崩溃了,前三年还好,到后面我想我是坚持不下去的,看看都觉得苦的不像话了,熬到最后才想死也算毅力惊人。
菅野美穂笑起来还是很抽抽,这点很欣慰,玩偶到现在十年有没有?
没显太老。
自然农法其实挺有道理的,世界各地都推广的很好,我们是不是也试试没有农药的养植?
环境的话会好很多啊。
《种苹果的傻瓜》就是这本书《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就是这个人木村秋则《种苹果的傻瓜》。
无农药、无肥料的种苹果,这是傻瓜吧!
这个傻瓜是日本人,现在已经六十多岁。
木村秋则从1978年开始,在他那片8800平方公尺大的果园(800多棵苹果树)不使用一滴农药、一撮化肥,苦撑11年,最后成功了。
他的苹果园在津轻郡岩木山,属于富士山类型的火山岩土壤。
这个地方位于弘前市位于日本青森县的西部,现在是津轻地方的中心都市。
过去曾是弘前藩的城下町,因此当时发展已较其他地方发达。
目前已与周边的自治体形成了有33万人口的弘前都市圈,为青森县的第三大城。
弘前市的苹果产量位居日本第一(占全日本产量20%)。
而弘前公园内的弘前樱花节和弘前城也很有名,为小京都之一。
弘前在过去也有“樱花和苹果之城”的美誉。
木村秋则的苦心栽培成功了,但结出的硕果还是苹果啊,这个苹果如何呢?
神话是,木村的苹果味道好而且不会烂!
通常,苹果切开后放置一会儿,很快就会变成咖啡色,然后开始腐烂。
东京的一家顶级法国餐厅的厨房里,有切成两半、放了两年的木村苹果不会烂,只会枯萎,越缩越小,最后变成带有淡淡红色的干果,散发出像水果干般甜蜜的香味。
苹果“不会烂”,其中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神话的基础还在于民众热潮。
2008年一年,却有超过4000人想吃他亲手种的苹果,只有2000人通过抽选如愿;更有 6 0 0 0 人造访木村阿公的苹果园。
2006年12月,日本NHK《专家的作风》节目报道了木村栽种苹果树的独特方式,引发该节目前所未有的反响,在观众要求下,迄今已回放超过一百遍。
木村成名后,上千封电子邮件和信件寄到电视台,希望转交给木村先生,除请教栽培方法外,最多的就是表达“希望可以吃到木村先生的苹果,哪怕只有一次都好”的心愿。
除了想吃苹果的人之外,想自杀的年轻人也从木村身上找到活下去的勇气,就连黑道大哥,也想和木村单独喝酒。
这是成功后的现状,做傻瓜的11年里呢?
木村在果园开始了他的实践,连续好几年没有收入,一家七口过着赤贫的生活。
由于不喷洒农药,果园成了昆虫的天堂,为了除尽专门吃苹果树初春嫩叶和花芽的褐卷叶蛾、乱纹苹果卷叶蛾,还有会啃食叶子的尺蠖、蚜虫以及危害果实的螟蛾幼虫和介壳虫等不下三十种苹果树害虫,木村带着全家人没日没夜地在不开花、不结果的果园里,用双手和塑料袋抓害虫、喷洒醋液。
请注意,赤贫的生活阶段,正是日本泡沫经济辉煌之阶段!
因此,在和周围村民比较而下,情形可想而知。
最后,他从野生果树身上找到自然农法的解答:原来手工抓虫都是白做工,土壤才是关键。
于是,木村在果园里开始大量撒大豆,利用大豆根部密密麻麻的根瘤菌改善土壤里氮的含量。
翌年,苹果园彷佛变成了原始森林,大豆下方长满各式各样的杂草,昆虫在草中鸣叫,青蛙捕捉昆虫,蛇在青蛙身后虎视眈眈,甚至还有野鼠、野兔。
虽然斑点落叶病和卷叶蛾依然肆虐,但木村觉得苹果树已经结束了长期和疾病的抗争,渐渐恢复健康。
终于,又过了三年,也就是第八年春天,果园里开出七朵苹果花,这七朵花中,有两朵结了果。
那两颗苹果是那一年的全部收成,木村把苹果放在佛堂祭拜后,全家人一起分享。
那两颗苹果好吃得令人惊讶,含糖量很高。
800株苹果树产量有限,木村却从未想提高售价,一箱1620颗装的苹果,售价仅约4200日元(约为人民币317.9元)。
木村说,不是为了赚钱才开始种苹果的,他只希望有更多人用自然农法成功栽培苹果,大众就能用更便宜的价格吃到了。
当然,他因为没有农药+化肥支出,成本相对较低,亦可以从其他拍摄、访问和参观中获取些增值收益。
而11年后,泡沫经济也破裂了,木村却获得稳定、可观收益。
不使用一滴农药、一撮化肥种苹果在日本不新鲜,日本的苹果栽培史有1 2 0 年,之前也有许多人尝试过无农药、无肥料的栽培,都失败了。
大家都是在尝试四到五年后,就认为不可能而放弃。
自然農耕的概念,也一直有人尝试与实践。
2011年更獲得聯合國農糧組織將木村秋則先生的自然農法栽培方法登列為農業重要施行方法,簡稱為 A.K. method(木村法則);在日本全國四處進行木村講堂,也到全世界進行分享。
目前在石川縣有著許多人與面積從事這A.K. method(木村法則),也開始被討論這地區要列入聯合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台灣有一群農夫以秀明自然農法無肥料與無農藥栽培農作物,秀明自然農法根源於宗教家岡田茂吉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自然農法,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為最高宗旨,主要原則是不施肥、不用藥、連作與自家採種,另有詳細的實施綱要,可以在臺灣秀明自然農法協會的網站上看到 (http://shumei.org.tw)。
日本於 1992年正式推動,已有許多農夫實行。
在台灣則是由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 (主人:黎旭瀛醫師與陳惠雯女士) 推動已約八年,每年都持續有更多人加入。
淡水幸福农庄者,這五年的觀察發現,秀明自然農法的作物最重要的是要讓土壤保持適當的水份,只要土壤有落葉、枯草或野草覆蓋,水份就不易蒸散,土壤溫度就不會太高,則植物根系就得以伸展,若從光合作用原理看也有點道理:H2O+O2 → 陽光觸媒 → CO2+C6H6當作物沒施肥,除了靠根系長入土裡吸取養份,還有土壤內各種未知的細菌共生提供養份外,最重要的是作物本身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份,從公式中可見沒有水就不會有光合作用。
因此土壤保濕是很重要的關鍵。
在這幾年之間,有的作物很順利,有的作物始終生長的很慢或有問題,但普遍都愈來愈好吃,消費者大多喜歡這些作物具有的原本風味,那是沒被任何添加物質影響的味道。
对于绿色植物来説,在阳光充足的白天,它们将利用阳光的能量来进行光合作用,以获得生长发育必需的养分。
(上述公式可能存在问题,参考维基百科如下)这个过程的关键参与者是内部的叶绿体。
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由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出氧气:12H2O + 6CO2 +阳光→ (与叶绿素产生化学作用); C6H12O6 (葡萄糖) + 6O2 + 6H2O 注意:上式中等号两边的水不能抵消,虽然在化学上式子显得很特别。
原因是左边的水,是植物吸收所得,而且用于制造氧气和提供电子和氢离子。
而右边的水分子的氧原子则是来自二氧化碳。
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这一原料产物起始过程,人们更习惯在等号左右两边都写上水分子,或者在右边的水分子右上角打上星号。
再结合苹果爷爷的实例,我们看一些木村先生活动介绍中具体诠释。
在获得广泛推广后,他于9/26 到9/28,也来到台湾的北南東三地演講並與農友進行田間交流,在三芝、淡水交界成立幸福農莊,農技大交流。
首先,是在水田裡,挖了深度約四十公分的洞,然後在每隔十公分的地方,橫插一根溫度計,測量土壤的溫度。
水田區裡,四根溫度計所測得的溫度都在26.5度上下,溫度差在一度左右,據他說,土壤狀態非常好,「已具備結出讓人吃驚產量的稻米能力之土壤」,而且沒有「肥毒層」(指化學肥料聚積的地方,溫度會降低),土質很好。
稻米並沒有「讓人吃驚的產量」,是為什麼呢?
行動派的木村先生,立刻要求拿圓鍬來,挖出一把稻子的根,然後說明,稻子的根部並沒有長很茂盛,所以這就直接影響到產量。
稻子的根,為何長不好呢?
那是因為土壤裡的好氧菌太少。
所以製造出好氧菌多的土壤空間,最好的方法就是「粗耕」,而且是乾土的時候粗耕,這樣,土塊和土塊之間的空隙很大,空氣量也會變多。
就能製造出讓稻子也會高興的環境。
然後為了插秧方便,最後淺淺地把表層的土耕碎即可。
而木村先生的「絕技」,利用植物的特性,來改善、修復土壤的技巧,在花生田裡,又再次展現。
比如說,地瓜不喜歡太肥的土,就種麥子吸掉肥份。
而種植豆科的植物,則有固氮效果,據說,在葉菜旁約二十公分行距處,平行種一排花生或黃豆(唯獨黑豆不行喔!
),則蔬菜的根會自然而然「靠過去」,分一杯羹。
農藥不是農業的必需品面對與多數施行慣行農法的農民們,陳惠雯與黎旭瀛也有挫折,她表示,當時很多農夫會說,「不用農藥我們的菜就會被蟲吃掉,賣相不好,會影響收成,所以我不用農藥不行」乍看之下,農藥好像變成了農業的必需品。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切入,陳惠雯說,每個人都知道農藥不好,特別是像現在的超市裡都有外表很漂亮的蔬菜,那農民用農藥的目的與對象是殺蟲,但是那些菜上面一個蟲洞都沒有,也就是說,蟲一口都沒有吃,那這樣的話,那些菜上面的農藥到底是誰吃的呢?陳惠雯強調,若用飲食安全這個角度來思考的話,「斷然不要用農藥」就是很急切要去做的事情,因為已經嚴重影響到人的健康和自然環境。
使用農藥短短的一百年之間,地球上已經有百分之七十的蜜蜂已經絕跡了,如果還繼續使用一百年,那後果是不能想像的。
剛開始使用農藥的目的,並不是要往壞的方向去,「可是造成一個不好的結果的時候,那我們應該要煞車。
」蔬菜長期仰賴農藥 成為「草莓族」而現在蔬菜那麼容易被蟲吃,陳惠雯說,就是因為蔬菜種成了一個不健康的狀態。
陳惠雯表示,自然界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防衛系統,像是免疫系統,舉例來說,外面的野花、野草絕對不會被蟲吃的坑坑疤疤,是因為那些野草努力紮根到土壤裡,吸收養分,是紮紮實實的長大,所以免疫力當然比較強,除了這些植物的特殊天敵之外,其他的蟲都不會去吃他。
我們說現在的年輕人是草莓族,可是回頭看看,草莓到底是誰種出來的呢?幸福農莊周圍都是樹木與草的環繞,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菜也是一樣的,原是野草的一種,所以原本就具備防蟲的免疫力,可是當我們把菜種在擁有很多肥料的地方時,植物就會覺得已經有很多食物可以吃,就不會努力向下紮根,不會紮實地努力成長。
」陳惠雯表示。
植物也是一樣的道理,現在的農夫種出來的蔬菜那麼軟弱,因為農夫想要快速得到農產品,為了得到「量」忽略了「質」,但「質」才是影響到人類健康最重要的部分。
因為肥料讓植物可以用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時間完成發育、長大,可是其中的營養也只有一半、三分之一。
陳惠雯強調,換句話說,我們現在的食物已經不是真正的食物,也就是說,現在人類吃飽很容易,但是很難做到吃得健康;若是吃下不健康的食物,就無法充分、健康地去運用身體。
對於現在的農夫要丟掉農藥,是需要很大的勇氣、也要有很大的道德良心,要用一種「比起賺了多少錢,更重要的是要給大家吃健康的食物」觀念去做,陳惠雯表示。
木村先生的蘋果園曾被日本某農學教授作過分析,發現他的蘋果園土壤鬆軟度與鄰近慣行農法蘋果園相比,在土下15公分是差不多的,但在土下50公分,木村家的卻僅有別人的一半鬆軟度;另外分析氮素在經過近30年無肥料栽培後只比別人少一點,但磷與鉀的含量卻差不多。
否定無肥料栽培者很難以解釋,為何無肥料栽培30年的蘋果園仍保有土壤的主要營養素?
这就是一个11年坚持自然农耕法种苹果的傻瓜,他成功了。
同样“傻瓜”的,还有吴清友。
1989年,诚品由台北仁爱路圆环的第一家诚品书店开始,之后连续赔了15年的钱啊(其中有两年有微幅获利)!
他的自述为:上世纪50年代,我出生在台湾省西南沿海地区,是全家表现最差的孩子,但我一直相信自己的心灵是善良的。
“诚”字是我们家的家训,父亲常讲“财物有时而尽,唯有‘诚’字是终身受用不尽的。
”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上都有他的功课,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因缘。
对我而言,经历了上天赐给我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经历了年少的贫困,虽然非常幸运地在工作了十几年后获得了丰厚的财富,但在30多岁时我开始反省生命。
坦白说“生命归零”,我是被迫的。
因为我的心脏手术(先天性心脏扩大症)在当年是很危险的,很有可能没有机会再见阳光。
在病痛之后,我心里非常迷茫:钱是有的,但生命与存在是无常的。
我自己是无明的,是没有智慧的。
在那个年代的我活得有一点不自在,所以试图去寻找一个所谓理直气壮活下去的理由。
我在30多岁时蒙天眷顾,在极短的时间里累积了很多财富。
但其实内心是不安的,我认为自己是漂泊的,明白金钱和物质无法直接安慰我的灵魂。
当时我经营着一个小公司(专营饭店餐厨设备与咖啡机的诚建公司,31岁时成为诚建公司的老板),自觉产生了瓶颈(已占据了台湾大型观光饭店80%的餐厨设备市场,且由于后来饭店数量趋于饱和),所以我上了很多不同的课。
阅读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弘一大师传》和史怀哲先生的《文明的哲学》,这两本书给了我最重要的影响。
史怀哲先生有一段话说:这种肯定的信念是要求我们构想出使个人的、社会的以及全人类的物质与精神臻于完美的理想。
大自然是上帝最伟大的创作,人类最伟大的创作尽在书本当中。
而我没有那种勇气选择弘一大师那一条路,坦白说,经营诚品书店也不过是一个心灵生活的逃兵。
但这开启了我对经营书店的兴趣,在此之前我对书店完全没有概念。
从这之后,我开始考虑所谓人生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我提出了人文、艺术、创意和生活为理念的诚品之旅,也就是善、美,不断的精进。
正是这个理念让我坚持下来。
因为病痛的关系,我没有办法按照商学院的理念做五年、十年的长远规划。
我必须要考虑的是当下的每一步,唯有这样才能安抚我的心灵。
我本来以为准备一点小本钱可以赔个5-8年,没想到一赔就是15年。
我要感谢上天让我赔了15年的钱,使得我有机会第二次看清自己。
第一次看到自己,是当我的财富超过生活的所需之后,我觉得钱对自己已不再那么重要。
经历了诚品的连续15年亏损后,我看到了自己对生命的态度是诚恳的。
可能我的这种诚恳在很多人看来是执迷不悟,是不知变通。
诚品书店连续亏损15年,对于商学院来说这可能不是一个好的案例。
但我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当一个企业的规模和影响力都不够大,没有被绝大多数人认可的时候,即便有再好的理念,赔钱是一定的。
一方面是我的经营能力有问题,另一方面是“利”他做得不够好,不够多。
所以,企业家们最好是能赚取心安理得的利润,只有“利”他之后,才能赚取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
对我而言,我在诚品书店看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本大书,因为每一本书,每一个人都有他不同的价值,不同的思考,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对生命的体验。
他们都是值得尊重的个体存在和生命个体。
“至少为一件事疯狂”这是本书精髓,亦是人生概要。
联系实际:我们还是要从故事与农业回到投资来。
二位“傻瓜”,木村秋则与吴清友,11年和15年;矢志不渝,做一件事,终获成功。
在现实世界,成功就是以利益为评价标准,底限是不亏损,有收益,可生存。
这个不亏损,恰是巴菲特先生价值口号中“不亏钱”的精要。
苹果要重视土壤,培植根系;书店要重视受众,培植连锁。
投资呢?
毫无疑问也要重视土壤与受众。
即,一定要主动去发现自己所处市场的根本特点与特性是什么;从其特点与特色为出发点,找出不断变化与移动的客观内在规律;毫无疑问也要培植根系。
将上述规律与变化量化,依据可量化部分容量,给予充分关注、长期跟踪、不断创新,时变思变,市变我变;并积极在“土壤”中(即投资者中)拓耕、促动,以便根系更好发展,达到更强、更广,最后更易汲取土壤中各类养分(资金)。
“至少为一件事疯狂”,这就是投资事业。
这是一部很励志的心灵鸡汤片。
讲的是从小就热爱现代工业的秋则为了家人投身到传统农业上,为了培育无农药苹果,他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多次碰壁却不放弃,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性格才造就了他的成功,当然,美荣子和他老丈人的无条件支持也是让他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不过让我困惑的一点是秋则如此聪明好学的人竟然不知道生态共生观念。
改革不易,没有秋则这种“疯子”就没有日本的发展。
在看过《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的书之后才去看片子。
其实已经知道了大部分的剧情。
其实不需要书,都可以猜到片子的套路。
不过仍旧被感动。
“不用农药种苹果”这个想法有多么疯狂。
很早就从新闻上知道了苹果需要大量的农药才能被种出来。
少用农药就已经是进步了,却还要不用农药。
这事搁哪里都是傻子才会去做的事情。
电影比书更加精彩,书中,我只是关注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不用农药种出苹果。
而观影过程中,最关注的却是这个家庭到底能不能获得新生。
不得不说,在看到女主的第一眼,觉得太一般了,但是越看下去,却越觉得耐看,甚至觉得美丽。
原来粗布衣裳也可以穿得很美丽。
种苹果只是一条线,影片中更多是对家庭的关注。
无论是秋则的母亲,或是美荣子,以及岳父,甚至三个女儿的坚持。
说了很多与题目不相干的话。
今天,梦想已经变得满大街,连卖个鸡蛋饼都需要有个梦想。
无论什么节目,总能扯到梦想。
说不用农药种出苹果这件事是梦想,其实不过是秋则一直以来的钻研劲。
他的坚持,更多的只是不肯轻易放弃的性格使然。
而片中秋则坚持的原因更多是因为,“已经没钱买农药和肥料了”,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只能走下去。
而常听到那些张口闭口梦想的说辞,一会儿就拿着梦想换了荣华富贵。
人生并非只有梦想,还有代价,美荣子的代价,岳父的代价,三个女儿的代价。
美荣子因为秋则的爱而始终支持丈夫,岳父因为过去的经历而选择支持,而三个女儿也因为父亲的坚持而支持他。
当小女孩固执地说:“放弃的话,我们是为了什么才变得这么穷。
”。
才刚成为父亲的自己,突然有一种很重的责任感在肩上,不是因为梦想,是因为我的坚持,可以鼓励孩子。
在看完电影与书,我想说,这个真实的故事,它所传递的,有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家庭,有梦想,有爱情,有亲情。
你可以从里面读出很多。
在这个梦想泛滥的时代,就让这一刻,少谈些梦想。
一直觉得配音很熟悉。
原来是大师久石让。
故事讲的是主人公为了不让妻子受到农药之苦,苦心钻研不施农药种植苹果的方法,试了九年,三个孩子都一个个长大了,依然没有找到方法,并且变卖了家产,众叛亲离,大家都骂他傻瓜,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
直到他寻死的那天偶然发现了种植苹果的秘密,最后成功。
1.不要总说人定胜天,其实人与自然应该是互相依赖的,植物不能一味靠农药去打压,返璞归真,给它们创造自然的生存环境,它才能回报你甘甜的果实。
教育孩子也一样,一味的打骂逼迫不能解决问题,爱得教育才是根本。
2.万事开头难,一旦开始最难的就是坚持,有多少人能够这样的坚持,九年没有成果,家人跟着忍饥挨饿,朋友不理解,大家避之不及,一般到这个时候就很难坚持下去了。
3.家人的支持。
主人公的坚持的确让人感动,但他的妻子、父亲、孩子们的支持,真的是最大的精神支柱,甚至在主人公想要放弃的时候,他的孩子、妻子、父亲都还在坚持,依然支持他,在家人都穷的叮当响的时候,还在支持这项看不到头的事业,因为大家都相信他。
4.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幸运。
没有农药的每一年,都盼望着主人公能够一举成功,让邻里刮目相看,但是每一年都是失败。
直到主人公想寻死才偶然发现了植物的密码,这是幸运的。
现实中多少人可能就坚持不下去放弃了,所以成功是多么的不容易。
5.鹤立鸡群真的很难做到。
虽然主人公初衷是好的,试了两三年大家还会帮忙理解,但坚持异样的事情九年,真的很难想象,大家都骂他是傻瓜,都离他远远的,这个时候怎么去做好一只鹤,并坚持做一只鹤,不屈就自己成为一只鸡,这里面的困难无法想象。
两个小时多的电影 场景一直在日本青森县的乡间和苹果园变换 绿色的田野红色的果实在久石让的音乐中伴着主角傻瓜般的笑声 时间就这么静静地在观影过程中流淌下来 欢笑悲伤痛苦和无奈 追逐梦想所要面对的一切我们都随主人公一起经历了一遍最后生活归于平静的时候 我们对着一家围坐苹果旁的结束画面问了自己两个问题要去寻找什么?
和寻找背后的答案是什么?
梦想很棒 成真很难男主角木村秋则为了让妻子不再因为喷洒农药的时候过敏而病倒,一心想试验出不用农药而开花结果的苹果树,这一试就过去了十一年。
最终经历了自我生与死的选择以及在家人的陪伴下十年磨一剑,种出了不用喷洒农药的苹果,一家人也苦尽甘来终于可以尽情地微笑面对接下来的人生。
爱+无畏=寻找在影片的一开始木村秋则就被定义为不正常的小孩,通常异常行为的背后都有着不一样的天分。
拆坏的玩具,电风扇和电视机以及改装的摩托车和扩音器,一次次的不成功不仅没有将秋则变得老实,反而越来越让他有了无畏的精神,想去挑战更多的东西,从中获得乐趣。
而长大后的他依旧讨厌着农业的浪费,在素有苹果故乡的青森县作为异类在大城市做着成本管理,天天与算盘为伴却也乐在其中。
不过与美荣子的相亲却打乱了他的人生节奏,原来生活中就是有这么一见钟情的事情,从懵懂少年就开始的情愫终于到现在得以实现,在素有青森之魂的岩木山下秋则对美荣子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心里的疑惑,总是得不到解答,所以要不要一起去寻找那个答案啊!
” 就这样结婚生子,秋则从之前的向往东京的叛逆孩子转变成了苹果园的继承者, 就像《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写到的一样“让一个旅人忘记周游世界的,往往是一个地方令他牵挂的某个人。
”就这样傻傻的秋则和时常能被逗得哈哈一直傻笑的美荣子走到了一起。
让人艳羡着,也是对青春的一个交代,就像美荣子在山坡上回答他的一样“是吗,这个答案不是早就找到了”。
婚礼上经历了当年最大的雪,导致正常的结婚仪式变成了难得仅有的烛光婚礼,当秋则和美荣子在烛光中相对而坐,说出了下面的话“真像太阳”“嗯?
”“无论什么时候,都像这样照耀着所有人。
”“是吗?
”“是的,现在也好,未来也好,都请像现在这样,照耀大家。
”停电,烛火以及大家的诧异都意味着未来的艰辛,但在妻子幸福的颔首,岳父“爸爸”的认同以及母亲的含泪微笑中,秋则微笑着点头回答 “恩,我答应你”这一句承诺有了未来十年的压力苦痛,有面对死亡的抉择,也有为了亲人的割舍,最后在这些黑暗面前因为亲人温暖的关怀,就如忽明忽暗的烛火照耀一般,被能量充盈的秋则笑着走上寻找答案的路上结果与过程因为对着妻子的爱以及偶然间看到的《自然农耕方法-绿色的理论和实践》直接让秋则毅然决然走上了无农药培养苹果树的道路,因为上上辈的失败教训以及勇气不足之前一起的同伴们都退却了,留下了秋则自己孑然一身开始了艰难的奋斗。
秋则自己“我不是在玩,我是想创造未来,创造能让大家都幸福的未来”秋则曾经对自己的父亲和兄弟说出这番话,现在也一直实现着,从减少农药的喷洒次数到最后的无为的培育模式秋则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也是想给自己寻找所要的答案。
“如果这个能获得成功,就能帮助所有的人,也是为了孩子们的未来。
”从年轻时候不忍把田间的老鼠浸到水里,到后来关心田间的每一棵树,秋则一直秉承着大爱的精神一步步地做着自己坚信正确的事情,不管失败也好不管被人嘲笑也罢,他都不在乎无非是辛苦了一些,除了心中的大义还能够让他一直往前冲的就是身边亲人们源源不断输送的爱与支持妻子“笑容”“为什么只有人类会笑呢?
”“笑才是人类才拥有的机能”“机能?
”“没错,机能! 或许人类非常了不起...”“你是个傻瓜,哈哈哈哈”从影片一开始秋则就和妻子美荣子有了这段有趣的对话,而美荣子也给我们留下了喜欢大笑的爽朗女子,面对着丈夫的无畏和拼搏美荣子一直默默地把持着这个家,所以整部影片的旁白都是以美荣子的角度来叙述的,侧面表现出美荣子从一而终在丈夫身边不离不弃的状态。
“这个人一定会找到答案的,从以前开始,就是这样的人。
不管是摩托车还是扩音器,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给大家带来梦想和笑脸,无农药也是为了我。
” 我想美荣子真的算是做到妻子的极致,不管结果如何无条件地去相信自己的丈夫,人总有一部分自己是活在别人的记忆里,秋则的一部分发光的部分就深深地记忆在美荣子的脑海里,每每想起都能引得她哈哈哈地笑个不停。
也就是因为这简单的开怀,美荣子毫无怨言地选择微笑注视着对机械以外的事情都超级迟钝的傻傻丈夫,不管是哭泣着向隔壁苹果田的大婶说抱歉还是精疲力地尽找遍岩木山的田野乡间,不管面对家庭的困窘还是传阅板报都去不了的旁人冷眼,美荣子无时无刻记得丈夫说的笑才是人类了不起的机能,让自己笑着面对生活也提醒着深爱着的丈夫。
“十一年来的每一天都是无可替代的宝物,谢谢”其实美荣子每次笑得不能自已都是因为秋则说出了很符合她心中的话语,从对一件事情的热爱以及关于人类的笑她默默地记在了心里笑得前仰后合,看着丈夫被笑得不好意思其实心里千百个同意,还不忘加一句“笨蛋”岳父“爸爸”沉稳的状态,犀利的眼睛以及倔强的嘴角,从一开始山崎努扮演的木村征治就给人以严肃古板的感觉,但是促成秋则试验成功的最大物质支持者其实也是这个总是板着脸的倔强老人。
从最开始一个人顶着农协会的压力同意秋则把田地都改为无农药种植,到面对亲家的赔礼依旧选择相信秋则的判断即使取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补贴家用,即使家里穷苦得连电费都缴不起,即使秋则都在放弃犹豫的边缘,老爷爷依旧搬着梯子耐心地把虫子都摘下来没有一句抱怨和愤怒,“看到你的眼睛之后,我就只能那样做了”和“这可是上战场的觉悟”是送给秋则最有力的两个鼓励。
“向你保证,岳父大人”“叫父亲就好”“是,父亲”一抹浅笑和一个认同,老爷子就这么无悔地当了这个外人看来“败家”女婿的爸爸,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没有对他放弃。
紧握在手里的小红苹果就体现着老爷子的精神——“不用农药,不施肥,一颗保存了两年已经切成两半的苹果不会烂,只会‘枯萎’般越缩越小,最后变成带有淡淡红色的干果,散发出水果干般的甜蜜香味。
” 即使是即将老朽的身体,因为内心的坚信和责任散发出的能量一直激励着秋则,最后促成了这小小的不易果实。
“无农药也是我的决定,况且秋则也是我的儿子,儿子做的事情我也有责任。
”演员山崎努不光因为《入殓师》中扮演的社长而被我们记住,同时片中长段的关于拉包尔战役的回顾的精湛表演也让我们体会到一个战场生还者对于死生的理解和觉悟,而且从平时的沉默以及讲述往事时候低垂和含着泪光的双眼就能让人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带给这位老人怎样的痛苦——拉包尔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个城市,位于澳大利亚以北,从1943年初到45年8月战争结束曾经有11万日军驻扎在拉包尔,从登岛之初拉包尔就被盟军的飞行基地包围进行持续地轰炸和补给的阻断最后直到日本投降,岛上一直保持着自给自足的生产状态,在二战中被称为燃烧的岛屿。
母亲“不找到答案绝不甘心,你的性格不就是这样嘛”“别放弃,经历一次失败后把原来的常识抛弃就是了,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人总能找到答案”“我比较喜欢,像这样和自然相处的生活。
”也是简单的信任和微笑的态度,让秋则也无悔地走上了自己的梦想之路。
“不管是不是地狱我都陪你走下去”隔着玻璃纸的窗户母亲的伤心欲绝以及不具名送来的半袋大米,作为母亲的心里一直都相信着自己这个傻瓜般的儿子,做好了帮他承担一切的准备,偶尔的违背也是从美荣子和孙女辈的考量出发。
不过也就是在最后妈妈对着满园的花朵说出了自己的心声“真美啊,正是因为失败的次数才格外美啊,是你的花。
”“”谢谢!
” 时隔多年远离的父母也终于理解了自己的苦心,这也是秋则多年来未曾解开的心结吧懂事的姑娘们不知道是运气使然还是基因安排,秋则家里的小孩都是一个个贴心的小棉袄。
年少老成的雏子,乐呵呵的咲以及连吃饭都要背爸爸买的新书包的菜菜子一同陪伴着辛苦的妈妈忙碌在菜地里,“不要那样,放弃的话,咱们家为了什么变得这么穷。
不要,绝对不要!
” “但是爸爸绝对不会放弃,所以我想有一天能吃到爸爸种出的苹果”影片的开头也是由雏子的蜡笔画作为开篇隐喻了整个片子其实是和虫子作战的故事同时也证明在这些幼稚的笔触中有对秋则莫大的慰藉和支持。
“奇迹的苹果”标题出现时秋则坐在大树下起身,影片后来衔接的片段是秋则拿起显微镜看到瓢虫在树叶产卵的画面,其实这些早就被敏感细心的雏子记在写生本里了,不得不像岳父“爸爸”说的那样确实是很有价值的科研材料。
所以一个人成功的背后其实夹杂了这么多人的爱,那么多的牺牲和辛苦才换来如今的成功。
梦想很棒成真虽难,但以最在乎的人和对他们的爱作为出发点一定在前行道路上充满了被爱的感觉,所以只需一些傻瓜般的无畏其实答案就在不远处。
尾声匆匆十一年,就连隔壁家苹果园的一家三口中的儿子也不再是曾经的青涩懵懂的少年,熬白了头发送走了亲人,我们走在这条貌似为了结果其实重在过程的道路上,幸福和苦痛都来自身边陪伴的人,不过也感谢他们的陪伴我们才得以成长,不管是微笑还是流泪。
但是他们又如何会一直在我们身边,傻傻的秋则告诉了我们答案——面对喜欢的人勇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写满美荣子生活的点滴的日记本,婚礼上灵活地变通大气地表现,对待家庭的指责和奉献最重要的还是内心的笃定,它由眼神传递出来,生命需要保持一种激情,激情能让别人感到你是不可阻挡的时候,就会为你的成功让路。
“不吃可不行哦爸爸” “是,因为这是大家一起种的苹果哦”很多时候我们注定要经历一段沉默而严肃的时间段才能找到我们想要寻找的答案,我们面对着别人的不理解,甚至冷嘲热讽,我们自己也会丧失信心甚至方向,最痛苦的是我们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出发时候的方向错了,最后也会面对放弃家人甚至放弃自己的时刻,但是请知道尽管我们会面对这些所谓残酷的东西,但是当我们做出决定的时候,就要做好上战场的觉悟,要像傻子般无畏还有因为爱而相信自己出发的方向和自己,这样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奇迹的发生,因为奇迹,正式无路可走的时候,继续脚踏实地地坚持下去的馈赠。
还有要记住 “人,不管怎么说,都还是善良的动物。
”我想这是木村阿公真实事情背后想要传达给我们的道理吧,电影中秋则带着三个小女孩一棵一棵树道谢的画面把我逗得前仰后合,笑里含着泪。
“自尊呢,你的自尊呢?
”“哈哈,那种东西早扔到垃圾箱里了。
”看着农业协会的人集体出现在歌舞厅,竟还好意思教育别人尊严的问题不得不说也是一种讽刺。
影片的结尾处美荣子做了如下的旁白“苹果的故事还将继续,人只有这唯一的财产,这个财产就是...”“希望”P.S.疑问1:为什么片子里之前秋则是叫三上秋则后来娶了美荣子之后改名为木村秋则,是因为对方是独生女的缘故,所以男方需要入赘所以改随妻子的姓氏么?
疑问2:为什么秋则的哥哥感觉后来一直没有成家,是因为为了继承家里的产业所以长子需要面对不婚姻的状况?
疑问3:在秋则和岳父一起喝烧酒的片段里,最开始的场景是岳父拿着空酒杯牵引着秋则从左转到右才坐下,莫非在日本的礼仪里坐主客的左右还代表不一样的认同和身份象征?
主观评分:8.5分剧情概述:讲述了一个像太阳一般的男主“木村”(这个姓也是想到他们都是种苹果的农户都很贴切了),从小喜欢各种追求真理,拆各种设备设施。
到长大一些了进新三神器企业做成本控制岗位。
最后又被父母安排相亲与一个需要继承4块苹果地的独生女认识,结果一拍即合开始回归苹果农夫的生活。
但是因为媳妇对农药过敏,自己开始研究种植无农药的苹果,一研究了是12年才获得最后成功,中间无数次的失败和外人的冷嘲热讽好在最后坚持了下来。
评价感受:非常羡慕男主的人生了,爱他的人都一直在支持他的事业和梦想,从始至终都非常体贴的媳妇,取出全部养老金给男主讲战争故事的老丈人,受穷受苦都不怕还一直画漫画一直支持他的女儿们,偷偷给他送大米的妈妈太难得了有这么多家人的鼓励不成功实在太难了。
不过这种孤注一掷的妄人或者说民科的探索我还是非常不赞同的,这是电影戏剧化的在最后男主准备自杀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深山里面的核桃树帮他找到了真正不长虫的窍门,如果一直没这个机缘巧合真的可能因为他的偏执把家给拖垮了。
追逐梦想没问题,至少要先保证有基础生活吧,不过也是因为戏剧化所以这才能叫做艺术吧。
1 津轻之魂电影开篇和篇中所提的 津轻之魂,指的是绝不放弃。
在所有地方都放弃种植苹果时,只有这个县在不放弃。
整个县,都在用农药种植苹果时,只有秋则一家不放弃,坚持了10年,寻找无农药种植苹果的答案。
在最后,秋则对美荣说:“只要对一个东西狂爱,总有一天,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呼应前面找的答案,以及津轻之魂---绝不放弃。
2 万物皆有灵性在种植失败,想要轻生的前一刻,秋则对着苹果树对话,你也很努力了,就像在跟朋友唠嗑。
最后,在第10年时,所有的苹果树都开花了,唯独一颗没有开,秋则告诉我们是因为:不看着他,不真心对他。
没跟它打招呼,要跟它打招呼的时候,被人看见了,觉得很害羞。
这一段想到了心理学实验,对着三碗米饭,其中两碗每天分别说:你好香、你好丑,另一碗不理它。
过了一阵,会发现你好香的那碗米饭会变成很香的米酒,你好丑的那碗米饭,会恶臭难闻,不予置理的那碗米饭,正常的暗黑腐朽。
所以说,万物皆有灵性,包括自己身边的所有物品,它们也是有自己的能量场,震动的频率,而我们与它们的链接,就是频率和频率之间释放的能量联结。
以及为什么在最后自杀的绳子那里,让秋则发现了这个道理,我理解都是灵性的磁场在引导,也是所谓的吸引力法则。
3 不要等靠要,而是借力使力,相互成长苹果树不是孤零零地生长,是在周围的自然中生长的生物。
人也不是。
岳父大人的角色妻子的角色三个女儿的角色都是秋则最大的支持者,如果秋则是一颗苹果树,那岳父、妻子、女儿就是它身边需要共同生存的动植物,彼此相互依存。
以及吃土的镜头感,很足。
让我想到了很多人经常抱怨的:“钱难赚,shi难吃”。
土和shi,都很难吃,但知道了土真正的味道,是长年的树叶,把虫和微生物都分解了形成的,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结果,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存在。
而shi难吃是事实,土难吃也是事实,但钱难赚,却不是事实。
难吃的土,也能种植苹果的人致富。
这里面差的就是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联结,我们不需要等靠要,但需要相互之间的联结,尤其是深入根部的联结,才能共同作用出一堆有用的、有味道的土。
最后,整部电影还收获了一点:真正的答案其实显而易见,但我们却深陷在农药的问题中,不肯罢休。
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跳出来,站到高处去看这个问题。
这应该也是秋则在最高处山上自杀时,发现土壤的原因。
金句收集:1 错了,丢掉原来的常识就好。
有时候放弃也是需要的。
2 像太阳一样,照耀大家。
3 此时放弃,就是人类的放弃。
(有时候傻一些,像傻瓜一样的乐观,未尝不可。
)4 笑一下又能怎样,不过是没用的机器罢了。
5 前进是地狱,后退也是地狱。
(所以剩热爱来引导我们做抉择)6 自尊呢?
那种东西早就扔到垃圾桶了。
(我们又有多少人愿意把自己的脸皮撕下来,在地上踩踏后,再贴上去呢?
)7 人,不管怎么说,都还是善良的生物。
8 正是因为失败的次数才格外的美丽呀。
9 人是比苹果还要小的生物,人只有唯一的财产,那就是希望。
主观评分:8.5分剧情概述:讲述了一个像太阳一般的男主“木村”(这个姓也是想到他们都是种苹果的农户都很贴切了),从小喜欢各种追求真理,拆各种设备设施。
到长大一些了进新三神器企业做成本控制岗位。
最后又被父母安排相亲与一个需要继承4块苹果地的独生女认识,结果一拍即合开始回归苹果农夫的生活。
但是因为媳妇对农药过敏,自己开始研究种植无农药的苹果,一研究了是12年才获得最后成功,中间无数次的失败和外人的冷嘲热讽好在最后坚持了下来。
评价感受:非常羡慕男主的人生了,爱他的人都一直在支持他的事业和梦想,从始至终都非常体贴的媳妇,取出全部养老金给男主讲战争故事的老丈人,受穷受苦都不怕还一直画漫画一直支持他的女儿们,偷偷给他送大米的妈妈太难得了有这么多家人的鼓励不成功实在太难了。
不过这种孤注一掷的妄人或者说民科的探索我还是非常不赞同的,这是电影戏剧化的在最后男主准备自杀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深山里面的核桃树帮他找到了真正不长虫的窍门,如果一直没这个机缘巧合真的可能因为他的偏执把家给拖垮了。
追逐梦想没问题,至少要先保证有基础生活吧,不过也是因为戏剧化所以这才能叫做艺术吧。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8.7(日)石川拓治 / 2012 / 南海出版公司 本来看这片的只是当做一个套路励志片来看的,没有抱太多期待。
这部片子诚然有些中规中矩,但是片中的乡村景色配上久石让的音乐,还是让人觉得很有味道。
miho的笑容也拉我入了她的坑……这么想着就觉得还是给这片多写点东西,特地找了书来看,发现电影中很多看似匪夷所思的细节其实是主人公本身的事迹,不得不说这个故事在剧情的发挥空间本身就不大,导演选择家人互相支持作为切入点,其实也是很讨巧的,演员也演出了那种诚挚而又朴素的感觉,励志片很常见,但在风景如画的津轻乡村一心一意地为梦想前进却是个比较别致的设定,有种更空灵而单纯的感觉,看完后温馨的感觉久久难忘。
下面是几个个人比较印象深的点:1.秋则因为是次子,所以无须继承家里的田地,也能相对自由地去东京工作。
但后来他大哥去了自卫队,才被父母叫回来的,又正好赶上了台风,在这期间将在东京进行成本管理的工作与农业联系起来,对大规模农业产生了兴趣,才留下来的,片中强化了与美荣子的爱情因素,也算是为了让人物形象更鲜明些吧。
2.最欣赏秋则的一点其实是他的好奇心,他从小对机械兴趣很大,书中还说『如果不是因为出生在昭和二十年代的津轻,也许他能成为赛车调整工程师等职业吧』。
但他的好奇心是全方面的,后来为了农业一心钻研,也是被这种单纯的好奇心所驱使。
与其说他是个坚强的人,倒不如说他是个有开拓者气质的人,为了好奇心就能激发出强大的行动力,这也是他单纯可爱的地方。
3.开头描绘了秋则小时候『作死』的几段经历,都通过夸张的喜剧化效果来呈现,摩托车像火箭一样飞出去,人被音响炸飞,都是很有趣的细节,遗憾的是后来没见到这种处理手法了。
4.现实中木村的妻子叫美千子,木村家两位长辈也都健在。
入赘的理由是要经营木村家的农业。
电影中则设定山崎努孤身一人,妻子早亡,似乎演技也带上了些《入殓师》中社长的气质。
5.秋则最早的兴趣其实是大规模的玉米地耕作,本家在他入赘时还送了他一块玉米地和一块果园,他购买了进口拖拉机。
后来妻子农药过敏,他又接触到了《自然农法》的理念,才将兴趣转移到了苹果种植上。
6.木村第一次试验无农药苹果其实是在他自己家送的那一块果园上,按他的说法,是因为这块地是在他小时候开垦的,是『充满了回忆的地方』。
7.书中对秋则的妻子着墨不多,但秋则研究无农药苹果的动机确实是为了妻子的病。
片中两人感情几乎成了主线,救助妻子的家人之爱成为了秋则的重要动力,而美荣子也并不是单纯地顺应丈夫,而是在自己对他的理解上而支持的。
“你是傻瓜吗”这句话成为了两人的暗语,美荣子选择嫁给秋则可能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单纯吧,所以当后来秋则不会笑了的时候,她所显示出的失望与落寞是远比生活的困窘更深刻的。
8.大女儿的金句『放弃的话,我们是因为什么才变得这么穷?
』是单独对妈妈说的,而妈妈觉得秋则此时已经绝望,即使这种话也只会给他带来压力,所以没对他说。
9.书中秋则也确实是在自杀时发现那颗野生苹果树的,不知是不是艺术加工。
但是这样,才能说明真正是奇迹吧,并不是坚持了就有回报,有时还真的需要奇迹般的运气。
10.跟一个朋友讨论《哪啊哪啊神去村》的时候,他说那片子最大的特色是表现了一种道家式的自然观,表现了对自然界的一种敬重。
放在本片中也同样适用,秋则跟苹果树对话,请求它们『不要枯萎』,还有苹果开花后对树的感谢,粗看很荒唐可笑,但正是这样才让人感到秋则在保持好奇的同时也对自然保持着尊重,他是真心想要知道答案,为此过的是一种近似于求道者的精神生活。
而无农药苹果的精髓也确实不在于人付出多大的努力,就算再怎么努力用手抓虫子,依旧免不了果树枯萎的命运。
这一自然农法的成功是以敬畏自然之道为前提的。
11.秋则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在村里原来有很多朋友。
但他其实是个比较在意别人看法的人,他觉得如果能有一个地方『没有人打扰,能让他专心试验』就好了,所以才刻意起早贪黑,为的就是避人耳目。
12.秋则与自己父母断绝关系后,母亲不放心还偷偷给他送米,电影把这段放在了比较靠后的位置,其实会让人产生些误解。
13.秋则在夜总会打工也确有其事,因为他乐观开朗,跟夜总会的人处得很好,别人知道他没钱吃饭还轮流给他做便当。
他一开始并不好意思去打工,但因为苹果种植有了突破后斗志上升,所以才有『自尊什么的,早就扔进垃圾堆了』,觉得为了梦想,什么都可以做,才会去从事那样的工作。
14.苹果开花时,有一排树,因为之前没有跟它们说『请不要枯萎』,结果就真的没有开花,这也更刺激到了秋则,让他觉得是自己的错。
15.苹果结果后,其实木村在让苹果能卖出去这事上还下了很大工夫。
因为一开始苹果太小,卖相不好,一年的收成只卖了将近一万日元。
他去大阪卖苹果,竟然直接把苹果寄到了大阪车站,被工作人员骂了一顿,秋则为了安抚让他们尝了苹果,这也就是片尾那个一脸喜气尝了苹果的秃头的原型。
16.秋则本人并不希望他的苹果成为偶尔消费的奢侈品,而希望能像有农药苹果一样低成本得到普及,也不准备为此申请专利。
这种为他人着想的单纯其实还是很令人感动的。
17.关于『津轻之魂』,一开始觉得有点夸张,后来得知青森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苹果种植面临危机时为了生存(因为没有其他的生存手段)非常拼的用手捉虫保护果树,这才觉得果树确实寄托了青森人的乡土精神。
总之,看过书后才发现导演是力图忠于原作的,情节也很多依靠了miho的方言旁白推动(这方言好轻飘飘的感觉)这也导致单看电影觉得剧情有些碎片化,甚至不太能理解秋则。
秋则确实是个傻瓜,但正因如此,『才想要知道更多的事情』,才懂得向自然学习,这又成了他的聪明之处。
好在有人能理解他的傻并一直陪伴他,结尾美荣子的笑容我是忘不掉了。
什么奇迹啊?奇迹是第一年尝试第二年结果。不是这样一家人耗11年走到穷途末路,倾尽家财,历尽艰辛苦楚、排挤和误解,来到自杀这一步才被老天提示谜底,一丝幸运眷顾也没有。所以男主愤慨问天:你干嘛现在才告诉我?全村人包括父母给予的冷眼,大概就像对一个踏上吸毒不归路、无可救药者的蔑视与无奈。
估计吃过木村先生苹果的只有我吧,怎么说呢,外观还是很普通的,但是吃了之后你会发现前半生所有的苹果都白吃了,都不存在了。另外山崎大厨用奇迹苹果做的苹果冷汤也是绝品。
女主角的声音好辨识度,前面作为旁白时一听就能听出来~生态种植是合理的,但男主角这实验方法不合理啊,太民科了吧……这励志吗?只感觉他背后的家人太不容易了
亲生父母还没岳父来的通情,十一年的无农药未免有些重复,过于理想化的故事反而没什么感触
为什么后面没说这种种植苹果的方式在当地大面积普及呢?是有什么弊端吗?miho的青森方言是专门去学的?现实中小女孩们长大了有没有做演员啊?拍摄地:青森县弘前市。
专注的当一次傻瓜
这个男人的成功小部分是因为他的坚持和努力。而大部分是因为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啊。妻子岳父和孩子们真的太好太不容易了。
不一样的中村。这次故事却显得有些平淡和俗套。
尼瑪時刻準備摘眼鏡以防看的太清楚(近視眼的好處……
执着到病态了……这样的人生貌似也不值得赞扬吧……
电影的精华部分加起来大概有十几分钟长,看此真人采访的电视节目也可获得同样内容: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Hbem4Pd6po
太煽情了,造作了点,繁琐
這一生 至少當一次傻瓜
(一种生活信念态度。即使外人反对嘲讽,有家人的支持,一起努力也是种幸福。人都是很现实的,当生活低潮时,外人远离,当生活变好了,外人又开始接近)(“只要对一样东西狂热,总有得到的一天”)
这样的老婆简直太棒了··· 这样简单的生活就很开森!看完果断买苹果吃
這種勵志題材很容易煽情過度,但導演選了一種比較輕快的方式來表現,效果好很多,最後看到滿山遍野的白花還是哭了。這家人太厲害了,10年裡重復做著極度原始甚至沒什麼章法的無農藥實驗,豁上一切,忍受一切,幸好最後有結果;這種幸好可能真的是奇跡。
霓虹人的坚持,或者说是固执,最后获得成功定番剧情。
3.5
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一当就是十几年啊,幸好他有个好妻子。
上战场的觉悟,橡皮擦三等分,吃饭时不愿放下书包,忘记问候的枯树,苹果不离手……连务农改良都要改到置之死地而后生,既暖心又残酷,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