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名字朴实简单所以我决定可以去看看,因为是一生一世所以更加觉得符合自己一个人去看,最重要是宣传是一场悲剧,于是我去了。
如果评价整部影片是否逻辑清晰我敢肯定那是相当清晰,为什么呢因为是小学生都明白的以时间为顺序流水账式的记录事情发展。
此外从唐山大地震-大哥大-国际贸易-出国潮-911事件统统涉及到。
如果你对影片内容有疑问那我可以告诉你,预告片中已经完全包括、因为从主人公的相恋到分手、重逢都是复制粘贴性的。
不知那个年份小孩子怎么那么早熟面对一个脏兮兮的孩子竟然生出一片痴情,让我不经感叹现代人是感情迟缓啊,早赶不上前人啊!
此外看点就是两人的亲热戏实在就是赵霆锋一个人的秀腹肌时间,整部影片的情节大概就是这亲热戏的部分了。
明明是悲情戏那二人的感情戏当然是重头戏了,实话说其中的搞笑和打广告做的也比这感情戏细致,无孔不入。
从橄榄油到霆锋的特步,这加速影片的死亡啊!
如果说霆锋为什么节拍这样一部影片,只能说他成熟了,这电影相当剧情与警匪片是轻松到无聊啊!
一腔广东话非说是地道北京人最后只能胡扯说是从小在广州长大。
这导演是真真觉得中国影迷是二傻啊,韩剧风靡就以为感情戏就有市场啊,这真是无语到一定境界了。
看着看着真的想要冲出影院看着片子浪费时间啊!
再者说说就是影片中的配角们的变现,杜海涛变帅了但是这演技实在是烂到没法说,但是本来就是打酱油的所以没什么好加以评价,但是这几年国内影片制作趋势这种通常都是一线演员做的事,由于节约成本啊所以就请业余知名人士了。
此外女神在美国他乡遇故知的文艺画家,也着实让我大跌眼界,还是依旧的过时已久的滥调调。
不是说是悲剧吗,的确挺悲当女神决定为爱付出不去美帝国了,这是男神蹲监狱了,额所以为了女神好假到三岁孩子都分辨出来的谎话伤透了女神心,决定出走他乡。
多年后的大美帝国仿佛是小县城两人再次相遇所以中间文章不必说再度在亲热戏中二人和好如初,此时男儿苦逼样回来找女神谁知受了刺激出了交通事故,而女神难免是心地及其善良的抛下男主决定照顾这废人一生一世。
多年后女主抛不下男主决定再去找他,而此时的911事件让男主牺牲了,这样看来的确是悲剧。
但是我想的是哪二人的感情到底深在何处,我不甚明白,所以也就没啥悲剧性可言了吧。
说悲剧扯了这么多大概大家也烦了,导演思路很好既然是悲剧所以因该在轻松幽默中发生这样才更加深刻,这样就有了男主小时候那夸张的乞丐造型和众多搞笑艺人这有一句没一句的搞笑对白了,但是我们看着想哭啊!
这来看电影不是来看女神长得如何清纯,男神腹肌有多大啊!!!
大家别嫌我罗嗦就连影片的音乐都是可有可无毫无生动之处,服装道具什么的就不说了。
说道现在主角们的演技那是体现无疑啊,一幅幅女主的正面放大照真是清纯美丽动人,美得我心都醉了到那时就像画报啊。
此外霆锋大哥拍警匪片拍多了,爱情片男主那温柔迷醉的眼神,体贴痴情的表现,在霆锋那里全都变成了正气凌然的傲然傻子态度!
最后经典收尾,爱过便是一生一世,我想说看过便是后悔一世!
这电影看了两个星期了压根就没有写影评的冲动啊!
高圆圆我喜欢谢霆锋我也不讨厌但是他们能演出这么一部难看到我找不到话来形容的电影我也是醉了剧情实在非常牵强什么小时候认识长大后就能一眼认出来什么白富美帮屌丝摆地摊什么屌丝逆袭成老板和落魄白富美共进烛光晚餐总之是味同嚼蜡毫无看头
首先:男主角被911撞死了。
如果高圆圆是什么刚出道的女星,恐怕所有人都会第一时间怀疑这电影是不是就是为了她才拍的。
不过高圆圆的确好看,虽然倚天屠龙记里输给了贾静雯,她的美也让这电影里那些莫名其妙的镜头算是没有浪费。
当然了,我居然会跑去看什么爱情电影这简直就是个奇迹,所以那些莫名其妙的桥段和对白可能只是我没有鉴赏能力吧。
我他妈又要说 那些年 了,各单位注意。
回家以后,觉得好空虚好寂寞好想被强暴,我就久违的翻了翻豆瓣影评来看,这部电影不出意外的得到了我非常想看到的影评——这种一出生就感觉是来骗钱的东西简直就是全民公敌。
虽然拍得那叫一个唯美大手笔、谁谁谁唱的那首空白格也很好听,但假大空三个字已经毫无情面的碾压了整部电影。
高圆圆拍得再好看,没有任何铺垫也没办法给人留下印象,而包子脸陈妍希的那个马尾的画面,我却又要提一遍。
在刚才的那些年的影评里,我看到了一句话:每个出色的女孩子,都让男生们成长。
我想沈佳宜,和你心目中第一时间想到的那个女孩,就做到了。
为了她改变自己,为了配得上她去努力,为了让她幸福而去奋斗。
我个人觉得很多男生其实超级随便,人生也没什么追求,但幸好这世界上有这么一些出色的女生,让你觉得改变自己的安逸生活也不错。
那些年其实拍的很烂,有些镜头和配乐都莫名其妙,但我读小说的时候,看到九把刀说自己在婚礼上想到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并最终在电影里看到那个结局时,觉得真配。
那个屌屌的男生长大了,还是一副玩世不恭,就连最后的感情流露,依然是那么别扭而倔强。
男人永远是男孩,只要他有爱好和爱人。
剧毒术士柯震东演得真好,只可惜他本人是个大笨蛋。
大笨蛋才会喜欢你那么久/我也很喜欢,当年喜欢过你的那个我自己/喜欢对的人,身上会发光哦这些对白真是让人爱不释手至于我们的谢家大少爷嘛,算了……就当时被剧本毁了吧。
国产片X你娘。
看着高圆圆和谢霆锋谈恋爱怎么这么违和呢,剧情很狗血,也有点low,最后结局有些出乎意料,狗血了这么多年居然没在一起。
不得不说高圆圆确实漂亮,但也不能整部影片弄得像安然的时尚街拍吧,谢霆锋那张僵硬的脸以及一开口就尴尬的要命的普通话,分分钟出戏。
更受不了的是从监狱出来的赵永远操着比谁都流利的英哥历史,正当我感觉男女主在经历种种阻碍终于要在一起时,赵永远却因飞机事故去世了,导演你是多看不惯他们在一起啊。
这是一篇吐槽文,非评,含剧透。
冲着女神高圆圆去看的片子,早看过预告片深知这是一部烂片。
但是,烂得出乎意料,烂得大跌眼镜,烂得用”今年没有看过更烂的片“形容它毫不夸张。
槽点从人物设置、剧情、对白、时间节点、悬念设置(如果它勉强算有)、矛盾冲突等一系列剧本基本元素到剪辑,到造型无一不有,以至憋着一口气撑完100多分钟的鄙人,决心不写不行了!
编剧大人的名字之前未见过,对此不对其做任何评论,只以我的拙见对本片编剧技巧作出本人见解。
开场前15min其实是可取的, 至少在这段时间内,未听见影厅内观众大呼小叫,都还是在规规矩矩集中着注意力,或许是片中小朋友太可爱,或许是片中情节戳中有类似相同经历或情节的人。
但15min之后,开始踏上了神一般的走向.. 简单说来,用普法栏目剧形容更加贴切。
巧合。
巧合是什么,是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情节硬要拉扯到一堆。
如果说片中安然母亲的离开(去世)是第一个安排,那么接下来,赵永远姥姥的去世,安然在约会第一晚被捕,安然父亲的离世,纽约赵永远见到画上的安然,两人见面,安然男友再次出现,车祸等等,这一系列的情节,算不算巧合?
当然算。
巧合的出现,于编剧来说最方便的,不外乎根本不用营造大量蓄势铺垫,只需一声唤,让它出现便出现,还会赋予其一个冠冕堂皇的名字,突发事件。
已经不想用故事这个词来定义本片,因为不光没故事,在我看来,连一个完完整整的事件都没有。
一件件匪夷所思的突发事件的突然到访,顺理成章地改变了人物的命运,姥姥去世,赵永远突然离开了安然;莫名其妙,回到北京的赵永远见到了安然;莫名其妙,赵永远在找安然的那一晚被群殴;莫名其妙,赵永远在约会的那一晚被捕。
当然,这一系列巧合,前方都有一个铺垫一闪而过,这就例如普法栏目剧中儿子突然杀掉了父亲的情人,因为之前有一场交代儿子偷听到情人威胁父亲的戏。
这些巧合,自以为在推动着剧情向下走,走不动的时候,就加人,或者再来一个更加致命的突发事件。
两人终于在一起了,好了,圆满了,NONONO,还不能在一起,怎么办呢?
好吧,刚分手的男友出现吧,砰!
车祸!
瘫痪,哈哈哈哈,哎呀,可是因为安然出事儿的呢,成功啦!
拆散了,两人又不能在一起了,因为安然得去照顾人家呀!
观众们是傻子呗?
谁他妈不知道一直拆散安然和赵永远的是编剧啊?
生平最讨厌看到的戏,便是以”编剧为大“的片子,偏偏这部片里面体现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啊。
感觉编剧的思路一开始就没在人物身上,老去和怎么拆散人家较真去了。
估计得是想可劲地虐观众吧,但是却充分暴露了本片普法栏目剧的故事编写水平。
先不说那些情节点俗不俗,狗血不狗血,我觉得用狗血这两字都侮辱了韩剧。
韩剧洒狗血已经早不这么写了好吗?
人韩剧玩叙事、玩铺垫、玩呈示,早在国产片之上了好吗?
拿一个普法栏目剧中的下乘之作去和人比,好意思嘛...安然和赵永远,很好的人物,很好的题材。
活生生被编剧写成了疯子,其实也别太介意这两人物,因为他们从头到尾都是可悲地在为编剧大人服务的。
编剧让人妈死,就死妈;让姥姥死,姥姥就得挂了;死爹的时候,眼睛不带眨一下,就死爹,而这一系列的死,都为了所谓推动着故事情节向下走,也就是说,意味着两人又不能好上了。
但是为毛要死爹死妈的?
因为姥姥死,赵永远就必须得离开安然;因为爹死,安然就拒绝回北京,拒绝回到赵永远身边;因为男友车祸,两人最后一次分手。
哎,当爱情剧的写法落入了俗套,只得搬出普法栏目剧里面的死爹死妈来达到所谓”热事件“的效果。
何为转折?
并非死爹死妈死全家,不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在人物上,有足够支撑转变其性格的点,在叙事上,有足够的蓄势,在关系上,有足够统一对立的矛盾,那么,一个微笑,也会让剧情急转直下,而非这死那亡的。
1976—2014其实我觉得没那么大能耐就不要把片子的时间跨度拉那么长。
首先,在叙事上,就不好把控,这不是历史剧。
时间跨度越长,会分散冲淡能够建立的叙事情境,淡化许多的冲突,戏也就散了,神就更没了。
其次,时间过渡的转场,在视觉上是很麻烦的。
本片果不其然用了最便捷的方式,旁白。
一段段跟念散文似的旁白,交待了人物背景、心理活动。
可省事儿,可他妈烦!
本片的台词结合着那360°旋转的镜头也是一大亮点。
安然来几句矫情的旁白说说心情,转转场,画面上就他妈给你来一段所谓唯美的高圆圆沉醉的特写,夹杂着北京、纽约的城市空镜;赵永远来几句爱情的旁边,转转场,画面就紧接着来一段谢霆锋风中摇弋的发丝与围巾,无死角的英俊的颜,他妈的这是MV啊?
知道这些莫名其妙的画面多他妈让人出戏吗?
能他妈好好的讲故事吗?
你穿插点这是干啥啊?
片长不够?
还是为了展示一下男主女主的颜啊?
我他妈不是为了颜,我能来看你这片吗?
别他妈浪费时间了好吗。
综上所述,回到主题,如何将一部靠死爹死妈死全家的热事件推动剧情的普法栏目剧提升至电影的逼格?
很简单。
一,找两个颜绝对正的主角。
二,配上适合的背景音乐。
三,高大上的城市背景。
四,来点MV似的拍摄手法,主要注意镜头的处理,光线的配合,剪辑中转场特效的运用。
对国产电影失望透顶已达绝望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赵永远(谢霆锋 饰)和安然(高圆圆 饰)像两朵被风雨吹打的浮萍,相似的身世和不容乐观的境遇将两人紧紧拴在了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产生了真挚而又纯洁的友情。
一晃眼十几年过去,历史车轮裹挟着赵永远和安然不断前进,原本天各一方的两人再度相遇,彼时的安然已经出落成为了亭亭玉立的美丽少女,儿时的友情转变成为了炙热的爱情,安然和赵永远都坚信,世间没有什么能再次将他们分开,然而,现实却恰恰相反。
浩淼天地之间,他们的感情能够始终如一吗?
茫茫人海之中,命运又是否会安排他们再度聚首呢?
双鱼座特点:像是明明被烂人伤害过却还是奋不顾身投入下一场恋爱那样,每次有新的爱情片快上映的时候明知很可能又是一个大烂片还是会带着期待的心情看看预告。
然后就会悲哀地发现,现代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多草率,连短短几分钟的先导片都拼凑不出一个看上去很美的故事。
爱情故事,层出不穷,明明千回百转的情愫,大荧幕上一演绎,瞬间大同小异。
大时代,青梅竹马,守护,分离,异国重逢,一无所有,有情饮水饱,得到全世界却失去你。
关键词多吸人眼球,俊男美女做主角,面子上亦做得很足,够惹人眼泪的主题曲也有了。
发行方的立场多简单粗暴,该有的都有了,还不满意吗?
对不起,可惜故事形式感太重,情感却表达得不够丰盈,来来回回的寻找、误会、追逐——这真的是爱情的真相吗?
「答应我,离开我。
」「我想说的是我爱你。
」「这一切都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只是和你在一起。
」说起来多讽刺,说到底在那些人的眼里,爱情是需要资格的。
如此现实主义,又何必把故事拍得梦幻如 MV?
爱情不是因为桥段才变得动人,说到底爱情根本就不是为了感动别人而存在的——明明应该是「我」与「你」而已,也足矣。
流于表面的情节,反而让纯粹显得廉价而可怜。
未必只有「惊心动魄」才能做到「荡气回肠」,「煽情」和「隽永」之间永远有一道无形却残酷的界限。
PS:杨宗纬重新灌录的主题曲还是不错的。
这部电影笑点高能!
许许多多的情节其实还是俗套的不错的,可以带起一点点小小的感觉,可是导演往往这个时候就啪啪啪的扇观众的脸,说:老子拍的是严肃的喜剧!!
这时候要笑!!
中国电影新的类型片:严肃的喜剧。
我来解释一下这种类型片,从片名到海报到宣传片到正片,都是严肃的告诉观众,我这是正经拍的电影,正经的爱情片,正经的悲剧!
结果观众看的时候笑到尿失禁,笑到民族团结。
这就是导演的功力所在,默默的偷偷的戳着观众的笑点,用了严肃的外壳,这样才更搞笑啊!!
不是吗!?
笑点高能爆发的片段:1.高圆圆穿着绿茶抹胸裙奔跑在大街上,回身去拥抱谢霆锋的时候,晃动的镜头突然一切。
立马黄金比例,左边是拥抱的他俩,右边是一个超级大的L!O!V!E!。
话说,那不是五道口的雕塑?
或许导演是想证明他们俩真的是他妈的真爱。。。
这个时候电影院观众的笑点已经集体爆发了,场内仿佛集结了一种团结一致的气息,大家都纷纷点头示意,眼神的交流,笑声节奏的一致,都表示了我们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2.前男友来告诉圆圆,我不能离开你啊尼玛,我不会让谢霆锋那孙子伤害你了。
手刚摸到脸上,摄影师傅不知道怎么想的,这时候镜头微微向右一摇,一个面瘫谢霆锋站在里面。
绿茶圆圆已经坐实。。。
后来前男友被撞残,一段高能量英语四级听力就开始了,说他爆炸性脊椎碎裂。。
可是后来他又站起来拄着拐能走路了。
好了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3.谢霆锋在纽约闲了三年,接起高圆圆的电话,就跟他妈在片场睡了一觉起来接了个电话一样,微微一笑。
说,圆圆啥时候跟我回北京啊。
圆圆这时候高能了:今天!
从今往后的每一天!。。。
笑吐,这种台词功力就是初中生演话剧的台词功力,估计导演这时候在拍手叫好。
4.为毛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电视上有一个超级大的特步logo!!!
我百度了!!
特步是2001年成立的公司!!!
还有,为毛logo在宾馆的电视墙上!!
植入广告可以百度一下公司成立时间吗。。。
可以不要把一个鞋子品牌放在电视墙上吗。。。
好了接下来吐槽一下高圆圆,你说你长那么好看为毛要接这部大烂片,剧本看不懂么,911!!!!
911!!!!
这么扯的剧情都往里面放,估计导演暗自在心里把这部片和阿甘正传放在了同一个级别。
历史感厚重哒样子呢!
本身是个可以走向赫本那样巅峰的演员,越来越low,最后变成low圆圆。。。
再吐槽一下剧情:这俩人说实在的没什么交集,小学同学!
长大后谁他妈认识谁。。
然后导演或许为了点明我们这是一生一世,所以要从小时候就开始硬往他俩头上扣爱情的大帽子。
其实就是长大了,俩人脸都不错就一炮定情了呗。
后来谢霆锋蹲监狱,编剧真是高智商呢。
高圆圆不是证人嘛!?
这时候应该转法庭剧了不是吗!?
人家正当防卫还要蹲,你去蹲吧导演~?!
还有第一次打炮是谢霆锋给高圆圆钱。。。
第二次打炮是谢霆锋变大老板然后给她珍珠项链和高端抹胸裙。。。
导演这真的不是巧合么!?
你让我怎么相信圆圆不是绿茶tea!?
可不可以安排一下更好的情节啊导演,光腚总局怎么不和谐这种有钱就可以打炮的变态价值观。。。
其实我后来算了一下,长大的谢霆锋和高圆圆他俩在一起的时间,最多不过一个月不到。。。
然后就是各种蹲蹲蹲,撞撞撞,死死死。
我真的看到流泪。
笑哭
又是一部通过控诉出国热来迎合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大背景下国民日益高涨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的电影。
中国是片充满机会的土地,这个全世界都能感觉得到,根本没有必要通过给别国,特别是美国,挑刺的方式来证明这个事实。
我看到有人说这电影像《甜蜜蜜》,感觉陈可辛要是听到这话得哭晕在厕所。
《甜蜜蜜》确实表现了华人在美国生活的艰辛,但其中的美国只是当做一个“异乡”的意象来使用,跟前半段的香港一样。
从中感受不到导演对于这两个单纯的意象有什么恶意,顶多是有点无奈。
《甜蜜蜜》并不针对美国,也不针对香港,它表现的是能引起所有人共鸣的那种客居他乡的愁绪。
而这部《一生一世》,则基本上是把美国当成一个靶子来使用的。
从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看,仿佛一切问题都是因为主人公来了美国。
但是仔细想想,其实都是因为两个主人公性格有问题外加倒霉催的。
既然已经屌丝逆袭了,当年坐牢的事还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
既然在美国过得不开心,为什么不去第二座城市,回中国找个魅力之都?
本片导演跟陈可辛一样,也有过在美国生活的经历,因此貌似应该比我们大多数对美国这个问题有更多发言权。
可是她真敢在胸前划着十字说拍这电影就是反映了美国给她的真实印象而不是出于媚俗的目的,去迎合大众鄙视美国获得意淫的快感?
我生平最反感那些对外国一知半解却还时刻做好扑过去跪舔准备的洋奴,因此《中国合伙人》这种中国土豪拿钱砸死美国人的故事最对我的胃口。
可是即便是想迎合像我一样常年以来在党国教育下被严重洗脑的屌丝观众,最起码也该做的走心一点。
像这部电影就是马屁拍到了马蛋子上,让人只觉得蛋疼想踹它两脚。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实在是连作为衡量《甜蜜蜜》和《中国合伙人》之间差距的计量单位的资格都没有。
影片一上来的第一个字幕“2001年,纽约”,然后后面的然后就都不需要了。
2001年发生在纽约的事还能有什么?
再往下看,时间倒回到1976年了。
所以2001年不是作为故事的起点而是终点,那么一切就更不难猜了。
《阿甘正传》向大家展示了历史事件的正确玩法,这方面国内做的比较好的就是我上面提的陈可辛。
只不过国内要拍一般都选19[哔]9和1999这些国人印象比较深刻的年份,2001年相对冷门一些,因为那件事虽然震惊世界,但毕竟离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比较远。
看的时候觉得会不会狗血到正好一个人在飞机上一个人在大楼上?
再一想才意识到飞机上不能打电话这个事实,我这个狗血狗血最狗血的设定没能实现真是可惜。
这电影的女主角的名字还会让人联想到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另一件事。
我觉得男主角的名字如果叫安达信,两个人会更般配一些。
也许就是因为名字起得不好,所以两个主角显得完全不来电。
谢霆锋这次应该纯粹是抱着安静的当个美男子的心态来演的这部电影,要不是看他还有几分姿色,估计所有女人都得被他那副不咸不淡的表情搞得性冷淡了。
不过他在片中的这种表现也是角色的职业需求,要做个不易被人察觉的跟踪狂是需要有这样的素质的。
也正是为了方便男主角跟踪狂事业的全面开展,电影自车祸部分之后就基本上没有台词了,全面开启PPT模式。
中间还插播了香港回归、戴妃遇难这些历史事件,导演可以说是为了把这电影凑到正常电影的平均时长而技能全开了。
戴安娜王妃的事,虽然是个让人遗憾的悲剧事件,但是真的至于让一个在美国连像样工作都找不到的一代移民哭成那个熊样?
男女主角的爱情大体上刻画的是比较失败而缺乏说服的,但也并非全无亮点。
整个影片中让我觉得最真实也最有感染力的一句台词,是在纽约街道上赵永远的那句“我习惯了。
”我一点都不怀疑安然会仅仅因为这一句话就忘掉之前那些矛盾而瞬间重新投入他的怀抱。
也因为这四个字,我愿意给这电影加上一颗星。
影片中扮演安然母亲这一角色的是曾在电影《非诚勿扰》中有过精彩表现的女演员车晓。
我觉得如果这电影要拍个以安然父母为主角的前传的话,片名可以考虑叫《一年一次》。
这是个悲剧,悲得如此轰轰烈烈。
结尾曲《空白格》响起,我还没回过神,还没回过神来就开始追忆过去。
你说多荒谬,当初那个成绩优异面容姣好的人去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身兼数职辛苦地生存,而当初那浑身脏兮兮、红领巾破了好几个孔、连一根糖葫芦都买不起的人却顺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如今成了大老板。
像是反过来了,一切都变了。
但唯独不变的是,20年过去了,他们仍旧互相牵挂。
安然问赵永远,你信命吗?
赵永远回答,不信。
我信这里。
数年以后他们的再次相遇,到误会解开却又被迫分离,这些不是命运能决定的,而靠的是一颗真心。
真心能让人在等待中不感到绝望,让人相信对方终究会回头,让人一听到她的脚步声就知道是她,为她做早饭(不得不说,这里浓浓一股“12道锋味”的即视感)。
还能在安然说“离开我吧”的时候放手,然后拍拍她的脑袋。
拍脑袋的这个细节,让我鼻子一酸。
还好他终于等到她了,但是她却从此失去他了。
实在令人唏嘘。
可就算它是场悲剧,这段爱情也实在太完美了点。
现实大多是,20年后他们早就忘记了儿时那个有点特别的人;或他永远去不了美国,只能继续在北京平淡而平凡地活着;或他一辈子等不到她,她终嫁为他人妻。
大多的错过,就是一辈子的事。
再见面已不易,何谈再在一起?
所以能拍成电影的,都不是平凡之事。
PS. 谈谈电影本身。
导演在剧情上的刻画实在太缺乏,可以推进深入的地方竟然一笔带过地进入了下一个场景,实在可惜。
剧情的高潮部分缺乏爆发感。
而第二段床戏的时候影院大多数人竟开始玩手机,以及电影还未结束就离场的观影人,都可以说明,影片在叙事方面问题不少。
而高圆圆真的老了,眼角和嘴角的皱纹明显,这种情况导演还要通篇地面部特写真的是……
摄影是真的很美。主角是自带柔光的那种美,音乐会上或者是纽约街头,他们都是带着光的。海报和剧照也承袭了这种柔光的美丽,是挺好看的。感受到了导演想要讲一个两个人相爱但是现实中总有这样那样的身不由己的事情总不能在一起的故事。但是,这样那样的身不由己总有些意外的成分在,就会显得矫情啊。。就,安然啊,如果那么多年之后的重逢,长大后的赵永远不是顶着小谢这张脸,你还会这么纠结么?嗯?
972
旧时北京和小学的年代感还原得不错,但最大的问题仍是:命大还是情大?
高圆圆就是这样一种女人,只穿基本款白衬衫和牛仔裤就可以完爆大多数女艺人。近些年来越发觉得谢霆锋很帅,似乎也是从他从小青年变得成熟稳重开始。
画面和光线真美。
抖音解说
结局太狗了吧,没必要啊
安然克夫啊。
也就看看异国风光和圆圆的颜值了,故事基本上看到中段就基本可以预料到结局,无趣。
高圆圆很美,看完觉得这样的爱情不存在。
爱过,就是一生一世
嗯,感觉,很一般....只是那种陪伴的感觉,很温暖。有点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感觉,=。= 不过他们真的不是很配,高圆圆太美了,还是让赵又廷来,好么。
高圆圆这么漂亮,不给5星说服不了自己。
圆圆是真好看
电影刚上映的时候,谢霆锋应该是刚和王菲甜蜜到一起,而圆圆好像也马上或者已经结婚了。当看到海报谢霆锋和圆圆光呲溜躺在被窝里,顿时我就好像无意间碰到别人通奸,整个人都不好了。再说剧情。当初你在大雨里等人家人家都没来,你的心理应该是委屈,和一点对他的愤恨,以及大量的全部的怨自己不争气连
高颜值影片可能是心情原因吧,我觉得还行
大烂片
拍的很浪漫,故事很老套
911发生那一幕,立减10星
故事很庞大,但就是戳不中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