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七个会议

七つの会議,7つの会議

主演:野村万斋,香川照之,及川光博,片冈爱之助,音尾琢真,藤森慎吾,朝仓亚纪,冈田浩晖,木下凤华,吉田羊,土屋太凤,小泉孝太郎,沟端淳平,春风亭升太,立川谈春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9

《七个会议》剧照

七个会议 剧照 NO.1七个会议 剧照 NO.2七个会议 剧照 NO.3七个会议 剧照 NO.4七个会议 剧照 NO.5七个会议 剧照 NO.6七个会议 剧照 NO.13七个会议 剧照 NO.14七个会议 剧照 NO.15七个会议 剧照 NO.16七个会议 剧照 NO.17七个会议 剧照 NO.18七个会议 剧照 NO.19七个会议 剧照 NO.20

《七个会议》长篇影评

 1 ) 《七个会议》2020.12.11

日剧演员们夸张的行为、狰狞的面容,总给我滑稽的、逗比的印象。

片子讲了一个很简单的事,一个大公司想提高销售额,修改螺丝的参数(豆腐渣),小到座椅的螺丝大到飞机高铁的螺丝,发生意外后果不可设想。

有位员工良心发现几番上报领导无望,甚至最大的领导也想隐瞒,最后公布于众的故事。

而导演采用多角色主观角度、加入紧张悬疑色彩,有种谍战片的感觉,着实不错的。

片中的八角,有种高老师的感觉(哈哈哈)

 2 ) 其实说的也不是公司

电影其实把整个日本比喻成了一个公司。

故事里说的事情每天都再日本社会里上演,以前看没感觉,经过这次疫情,日本政府所以的做法都和电影对照上了。

先是为了奥运会全力压制,再到出现病患,被迫的承认疫情开始在日本发酵。

随着人数的增加,没人愿意承担责任,事情迟迟不处理。

奥运会延期后就有了一个表面性的交代。

感染人数每天几百几百涨的情况下,完全不肯采取有效的手段。

现在又为了经济,政府补贴鼓励人民出去旅游。

回忆了下,福岛核事故,也是这样,一开始是小事故,为了不引起麻烦,负责人不想承担责任。

选择了冷处理,瞒报。

到后面变成了大事故。

 3 ) 七个会议:管窥战后日本公司终身雇佣制

豆瓣评出的2019年日本电影年度十佳中,《七个会议》位列第六。

文山会海这个词让人昏昏欲睡,但日本导演居然拍了一部关于会议的电影,而且电影中呈现了七个会议,从评分来看,这部电影的情节很提神。

慕名观看,电影快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有些失望,电影主线是问题螺丝带来的安全隐患,螺丝被用在办公室的折叠椅上、高铁、飞机上,然而电影没有大型交通工具的镜头,没有展示超级工程物力之巨、技术之精尖的画面,我的内心和电影情节一样毫无波澜。

电影尾声,参与揭露螺丝质量问题的企业员工在政府派驻的调查员面前坦白自己的感受:在日本,公司就像藩国,公司员工就像为藩国卖命的武士,武士为了捧住藩国的铁饭碗可能违背道德,公司员工也可能为了握住公司的长期饭票而罔顾良知。

这个精妙的比喻让我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改观。

1853年,美国蒸汽船驶进了江户港口,巨大的黑船震慑了日本人,一直实行锁国政策的日本打开国门与美国通商。

与西方社会的贸易往来促使日本开启维新运动,摘掉封建农业国的帽子,步入现代工业国的队伍。

在美国黑船到来之前,日本一直是幕藩统治,天皇是一个符号化的存在,他居住的地方被称为「云上」,现实的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将军管辖着各个藩国的统治者大名,在藩国内部,大名的统治由武士维持。

武士为大名效忠、卖命,作为回报,武士不事生产,同时享有杀人豁免的特权。

美国黑船洞开日本国门以后,最后一代幕府还政明治天皇,天皇主导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废藩设县,废除了武士制度。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领导,是日本从封建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的重要一环,然而郡县意味着藩国的终结,没有了藩国,武士也就没有了可以依附的寄主。

然而让人深思的是,在美国黑船抵达日本后,与美国签订通商协定的是幕府,思想保守的武士们愤怒于幕府的卖国行为,武士们集结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积极倒幕,住在「云上」的天皇来到现实的权力中心,实权易主,新主果断废藩。

可以说,武士们是天皇掌政的奠基人,另一方面他们也是自我的终结者。

忠诚是武士的必备,「侍奉主上,永不生逆心」这一条居于九十九条《武田信繁家训》之首。

日本战国时代,丰臣秀吉曾想把德川家康的干将鸟居元忠招入自己麾下,鸟居元忠以「不知尽忠二主之道」拒绝。

在古代,如果武士在一个藩国内已经没有立足之地,通过效力二主来维系自己的社会地位与生活水平,是非常不切实际的,走投无路的武士往往只能放下武士刀,加入自己之前瞧不上的农商队伍。

在人们对于自然灾害几乎没有防控能力、社会政治经济剧烈波动的古代,依靠自己的农商劳动养活自己,是一件充满不确定的事情。

厌恶经济风险的武士们往往宁愿承受生命风险、为效忠的大名杀伐。

当美国黑船洞开日本的国门,被动开启工业化的日本建立了一批现代化企业,武士精神在日本企业内部被弘扬,于是,日本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出世。

回到《七个会议》那个把公司比喻成藩国、把员工比喻成武士的修辞。

武士、员工这样的个体与藩国、公司这样的机构之间是交换关系,前者付出时间,后者给予经济报酬。

明治维新以后,为了加速工业化,日本政府扶持了一批国有企业,同时,民间也出现了家族把持的财阀企业。

财阀企业是巨无霸,往往控制着其所在的行业上游到下游的方方面面。

财阀企业又与政治权力水乳交融,当日本完成国内的初步工业化,持续扩张的野心让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思想甚嚣尘上,这时,财阀企业摇身变成了军工企业,助力日本海外殖民。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全面接管日本,美国肢解了很多日企,并中断了很多产业的海外供应链,以纺织行业为例,美国禁止向日本出口商业纺织原材料与成衣,日本的纺织企业由于无法获得原材料而无法正常开工,进而,日本人的日常穿着衣物供应严重不足。

冷战爆发尤其是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以后,日本成为对朝鲜战场供应物资的前哨。

美国取消了对日本的出口禁令,重启了日本工厂被封冻的产能,重新扶持日本的国内势力、财阀企业,以便让日本工厂生产的军需物资直接就近补给半岛的美军。

除了二战后被美国占领的前期,日本企业尤其是财阀企业处于休眠期,明治维新以降的其他时期,财阀企业是日本国内无可撼动的存在,在财阀企业面前,员工个人以及工会的话语权微弱,加上企业内部忠诚文化盛行,员工唯公司是从,员工终身服务某家公司这种在西方国家少有的现象在日本比比皆是。

《现代日本》作者克里斯托弗·戈托琼斯指出,「到了18世纪,德川社会体制开始成为自身成功的牺牲品。

」武士维系的是一个封闭社会,封闭的体系难以长青,当封闭社会走向衰退,数量庞大的只消耗不产出的武士队伍成为随时待爆的炸弹。

当日本承接欧美的产业转移,融合了武士道、以终身雇佣为特征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日本公司的腾飞,然而到了一定的时期,当经济增长陷入瓶颈,终身雇佣制也会和武士制度一样成为自身成功的牺牲品。

换言之,终身雇佣是增长期的配置,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局面中,如果雇员依然执迷于终身雇佣带来的安全感,结果只会增加自身的脆弱性。

去年10月,新一季的长寿日剧《相棒》开播,原本打算利用春节假期的时间追剧,但因为新冠疫情爆发,无心观看,追剧的计划就搁置了下来。

今日得闲,看了18季第19集,这一集和《七个会议》一样,讲的也是一个公司雇员在饭碗与良知之间二选一的故事,警部杉下右京密切接触的当事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只会依附于公司,没有什么能力」。

这个自贬无能的人曾在建筑公司的研究部门工作,公司取消他所在的部门后,他被下放到勤杂岗位,虽然他的专业技能在新岗位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但他没有跳槽的想法,依然兢兢业业服务老雇主,于是,年纪越大、职场技能越衰退,他越意识到自己对公司的依附,依附的认知越强烈又让他更加谨小慎微、更加对上级唯命是从。

如何反脆弱,这道题公司人必须自己独立思考、应答。

参考资料克里斯托弗·戈托琼斯《现代日本》娄贵书《日本武士兴亡史》W·大卫·马克斯《原宿牛仔》

 4 ) 《七个会议》:罪恶就是罪恶

电影《七个会议》(2019)海报“丑闻不会从这世上消失,绝对不会。

这世上篡改数据隐瞒问题的企业,全都一个德行,干了第一次,就会干无数次。

从列车座椅数据被篡改那天起,二十年来我始终在思考这个问题。

人类是种愚蠢的动物,特别是日本。

公司内的常识要比社会上的常识来得重要,感觉这一点已深深嵌入了日本人的基因。

为了藩国,不惜自己的生命。

说得好听点,活得就像个武士。

古代是藩国,现代换成了公司。

为了保住公司,人的一条命又怎比得过公司的存亡呢?

西方人听了这话肯定会想,这种公司赶紧辞职得了,换个公司不就行了。

但要是武士脱离了藩,那就意味着完蛋。

忠诚这个词听起来不错,但反过来讲,你也享受到了庇护。

这种相互依存,相依为命的关系,是日本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

我们这个毫无资源的区区岛国,能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这种企业文化功不可没。

它有利,也有弊,但我能确定一点,我们要像小孩吵架那样坚持自己的立场。

错的就是错的,人命高于一切。

假如能做到这点,虽然无法彻底杜绝,但篡改数据隐瞒丑闻这类事情,说不定会少一些吧。

01 罪恶就是罪恶东京建电,一个只销售螺栓的大公司,上至航空座椅、高铁座椅,下至普通的办公室座椅,产品畅销全国。

供货商之一是只有10人的传统手工工厂。

日本的分工细致及工匠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电影揭露了日本的国民性格及公司文化的阴暗面,职权霸凌、数据造假、内外勾结、内部斗争、婚外恋……为了达成业绩,螺栓数据造假,层层遮掩,其实指示来自社长,而社长的业绩压力来自更高层的母公司赛诺克斯副总裁。

当盖子终于盖不住时,所有责任人都逃脱不了责任(大boss总裁除外),而信誉破产且无法承担2000亿日元召回费用的东京建电及其母公司,都难逃被清算的命运。

而先后被社长、总裁欺骗,职业伦理超越对公司的忠诚,而不得不选择向媒体揭露公司造假丑闻的东京建电元老级员工、销售部销售一科组长八角民夫,在举报前也不得不做好公司倒闭、重新找工作的打算。

但在强调忠诚文化的日本企业界,现实中的“八角”大概率会被很多公司视为背叛者,并列入黑名单,永不录用。

02 池井户润职场系列《七个会议》的原著作者是池井户润(1963-),当年热播的日剧《半泽直树》(2013)也是他的原著作品。

池井户润擅长创作职场中的斗争和创业故事,情节热血,读起来十分过瘾。

看过《半泽直树》,再看《七个会议》,发现部分演员表(如下)及场景(如东京电建母公司赛诺克斯铺着红地毯的楼梯、硕大而空旷的总裁会会议室)很多都是熟悉的,莫非都是同一套制作班底、同样的取景地?

香川照之(1965-):《半泽直树》:东京中央银行-总行副行长,大和田 晓《七个会议》:东京建电-销售部部长,北川 诚

及川光博(1969-):《半泽直树》:东京中央银行-东京本部-融资课,渡真利 忍《七个会议》:东京建电-销售部-销售二科科长,原岛 万二

片冈爱之助(1972-):《半泽直树》:东京金融厅-检察官,黑崎 骏一《七个会议》:东京建电-销售部-销售一科科长,坂户 宣彦

北大路欣也(1943-):《半泽直树》:东京中央银行-总行行长,中野 渡谦《七个会议》:东京建电母公司赛诺克斯-总裁,德山

致敬日剧《半泽直树》(2013)东京中央银行的名片

《七个会议》剧照:熟悉的面孔之《完美的日子》男主——役所广司(1956-)

电影《完美的日子 Perfect Days》(2023)剧照推荐指数:4星(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风清不扬”)

 5 ) 从《七个会议》谈谈认知失调

本片讲述了大型制造商东京建电公司因质量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内部斗争。

影片中,男主角八角民夫负责追查产品质量问题。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又一个责任人被他推至前台,但当他控诉对方的罪行时,得到的回应并不是愧疚和忏悔。

以宫野社长为代表的管理层觉得自己才是受害者:尽管自己也知道篡改检测数据是不对的,但为了销售指标、为了公司利益、为了个人的利益,自己别无选择。

抛开影片的故事背景,就只剩下“知”和“行”的冲突。

“知”和“行”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讨论范畴由来已久:“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最有名的知行观点,当属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所提出的“知行合一”。

他认为“知”和“行”是同一件事: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如果那时有人问他“知道许多人生道理,为何却过不好这一生?

”他会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说得白话一些就是:“如果你做不到,那就说明你并不是真的‘知道’。

”自我若是软弱无力,再多的自由又有何用?

——埃里克·霍弗“知行合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更多的人还是把“知”和“行”当成两件事,就像剧中那些人一样,因为和这个“知”争夺“行”的还有另一个“知”。

两个“知”打架,产生了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用于描述一个人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的认知从而产生了内心冲突的状况。

这里的“认知”指的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型式,包含看法、情绪、信仰,以及行为等。

认知失调理论由费斯汀格1957年在《认知失调论》一书中首次提出。

该理论指出这种因冲突而引起的紧张不安会形成一种内在动机作用,促使个人放弃或改变其中一个认知,然后迁就另外一个认知,借此消除冲突,恢复调和一致的心态。

在这种内在动机作用下做出选择是一个决断过程。

产生内心冲突的原因是两种认知所代表的价值在个体心目中大致相近,但在作出选择之后,个体对两种认知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改变:人对被他选中的一方更加偏爱,对未选中的另一方更易于采取贬低的态度。

理解这一点并不难。

作出选择意味着放弃了未被选择一方的利处,接受了被选择一方的弊处。

个体对这一结果的认知与他对自身的评价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引发了失调感。

为了消除它,他可以采取行动改变原来的选择,但在很多情况下,所作选择是难于改变的,于是,他便采取重新评价各种事物的方式,收集新的信息缓解失调感。

这时,他更多地意识到被选择一方的优点和被拒绝一方的缺点,致使对双方的评价在态度上有了明显的区别。

我们总喜欢给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释自己的懦弱,总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丽的谎言,总是去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惧,总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

但事实总是,有一天,我们不得不坦然面对那些罪恶,给自己心灵予救赎。

—— 卡勒德·胡赛尼 《追风筝的人》在东京建电公司,至上而下选择数据造假,也可以称为一种从众行为。

埃利奥特·阿伦森在《社会性动物》中给出了两种从众原因:别人的行为使他认识到自己最初的判断是错误的;他可能希望在团体中免受惩罚(如不被别人排挤和嘲笑),或者希望得到奖赏(如得到别人的喜爱或被别人接受)。

从以上两个原因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缺乏自信的人比那些自我评估较高的人更有可能遵从团体的压力。

20年前,北川诚选择听从于梨田董事弄虚作假;20年后,他一开始也还是选择将事情真相隐藏。

他也劝八角放弃追责,但八角说即使被当成傻子,他也要把自己知道的真相面对面讲给大家听,直到有人相信他所说的,因为他“不想再逃避了”。

八角的话深深触动了北川,他再一次强烈感受到了内心的冲突,而这一次他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对此,荀子早有所言:“天道有常,或因人势而迟,然终不误 。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米兰·昆德拉

 6 ) 职场的黑洞和成年人世界的规则

这是我最近看的日本电影系列里面最突出最有趣的一部了日本这种像剖析社会现实的影片 还没有太涉及开篇就是一个暗黑到不行的百人业绩大会黑暗的色系 两大排的会议椅子 是分为两大阵营的组别魔王到达歇斯底里的怒吼 对着所有人怒吼 发火 拍桌子把一个个状如牛的成年大汉骂的体无完肤甚至椅子都坐烂了 可以想象这个魔王有多可怕在会议结束的时候 领导总是要下达死命令销售2000台的季度任务让整组人陷入死亡沉默但在这组里 有一个“混世”大魔王是那种在全组人勤勤恳恳加班到深夜的对比下他总是准时下班 浑浑噩噩 甚至于工作时间趴在办公桌上休息但就是这么一个看起来混日子的人多年前却是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公司里存在着很多的利益输送 大家都会为了明哲保身或缄口或加入利益纽带这样的生活日子还少吗?

好像哪儿都有

 7 ) 爽片看吗?社畜专供的那种

剧情不能和半泽直树比,简单直白一条线。

但是够爽!

原因有二,一是上面说的剧情的简洁不拖沓,就一条主线,没有乱七八糟的感情啊卖惨啊这种有的没的,有一点伏笔的也很快就全揭露了,不藏着不掖着,爽气!

最多是对八角的家庭有点笔墨,但是很聪明的选择了不展开,让观众自己领会;二是要说的重点,就是把背景从银行换成了企业。

也许是换汤不换药,但是!

对绝大多数社畜来说,更看得懂啊!!

更有共鸣啊!!!

所以当然更爽啊!!

不负责任的领导甩锅!

同级下三滥的升职手段!

同事对“不正常”的沉默的态度!

我现在就恨我不是文豪上身把心里憋着的吐槽全大笔一挥洒出来!

电影里把这些都一层一层揭露开来然后再借主角的嘴巴一层一层捅穿!

捅了个痛快!

前几天看了2部韩剧可憋死我了。

最后30分钟让我沉醉的不行,所有的上级都觉得没事,没事,没事,这么点小“调整”,“美化”,没有人看得出,而且看出来了又怎么样呢?

责任不是我一个人的呀,我上面有人,下面也有人,下面的人提交,上面的人审批,我就一个流程走过场,关我什么事呢?

责任?

我不负的啊!

社长的嘴炮太真实了有时候连我自己都是这么想的。

我在这家公司这么多年了,每次都是这么做的,我都习惯了,而且做了这么久有出事吗?

等出事再说好了!

大企业的弊端,责任是永远无法明确的。

这是既存事实。

还有一个就是分工,谁不想只做自己的分内事?

但是要完成自己的工作,有时候你不得不也完成别人的工作。

除非你可以做到前期的八角那样厚脸皮,被公司同事唾弃。

为了自己,忍吧。

篡改和画饼,升职BUFF套装整个事件,这篓子的起因,篡改数据。

嘎嘎,虽然在日企5年,但我没啥出息,至今没有怎么爬上去,导致视野狭隘,日本人怎么做,不清楚,但是中国人干起这事儿来,绝对是祖宗,这心野的啊。

调到新部门的时候,日本人和我说现在的领导可是只花了2年就做到了部长的位置(要好好学习),我的妈,在一家几千人的大公司花两年就直接飞升到部长,这事儿您自己不觉得蹊跷吗??

以为大家都不知道她靠拖欠供应商结算来节省成本,这算大功一件吗??

值得夸奖吗??

(坏人运气真的还挺好的,升职了就从原部门调出了,所以供应商后来甩脸不合作了的时候她已经鸡犬升天啦)做业务的本事没有,抢业绩的水平一流。

每次汇报都把自己的业绩标的醒目好看,但问题是——总账并没有上去啊,你只是把一碗水从这个缸舀到了另一个缸啊,这两个缸——都是我们的啊?

有什么用吗?

当然最瞎的日本人竟然看不出来,是真看不出来还是假看不出来,大概是和电影一样的吧,谁谁都可以掉下来,最上面的可不会。

以为是山高皇帝远,拜托,人家看的可清楚了。

这篇最爽的地方就是把社畜现实生活中的悲惨遭遇和想象中的痛击完美结合,类似,职场的好莱坞大片吧。

所以谈细节处理啊,剧情节奏啊,演员演技啊,我觉得没啥意思。

当然这几点这部剧都做的不差,但绝对没有到惊艳的地步。

就是强强联手,正常水平发挥(其实我对野村万斋演戏一直有点别扭,上次看了《黑井户疑案》的舞台剧式的演出实在不习惯,但是这次不错,意外,和羊姐好配啊)。

让我鸟肌的纯粹是这个事件看的我太爽了,没有洗白,正义得到声张,坏人都得落马(哦主公最后没有,但意外我对此人竟然没有什么负面情绪,可能是最后一段,他好歹是处于一个“审判”的角色吧,并且对始作俑者的威慑很到位)事件里的几个黑手,在最初的时候都是和八角一样,是拒绝,是察觉出这么做是不对的。

但是在压迫,也可以说是职场暴力的胁迫下,变成了他们最初唾弃的那群人。

社长被揭露的时候,说了句“因为董事是这么做的,所以我也……”最后放一张主题升华图。

希望大家都可以,最起码在企业旋涡里好好守住自己的小窝。

 8 ) 来评《七个会议》

日常表白斋叔和及川光博!

为了完成业绩而铤而走险制造假冒伪劣商品的企业太多太多,可还往往把这样的事情美其名曰忠诚。

最后那段企业如同蕃国,社员如同武士的比喻很贴切了。

可是忠诚不等于泯灭良知,不等于可以视而不见。

所以废柴社员的抗争,是为了弥补自己过去的罪恶,也是为了让阳光照进现实。

及川光博的两次呕吐真的太社畜了,我也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看到太恶心的事情还有太变态的上级真的会想吐。

[吐][吐]野村万斋的魔性笑声令人难忘,还有在自己家里看着前妻与女儿的照片默默哭泣的场面令人心疼。

毕竟曾经的自己也是努力工作的上班族,在认识到上级的无耻之处变得消极,还好最后找回了曾经的那个自己。

香川照之最后的那一声咆哮,泪流满面是自身良知的唤醒,让人感慨良多。

虽说基本上是《半泽直树》的原班人马,故事又是跟螺丝钉有关系哈哈哈,但是不同于半泽的复仇,这部更着重于对企业文化的探讨和对员工内心思想转变的刻画,以及日本传统思想对企业的影响的反思。

可惜你国缺少对企业问题的反思,出了问题不解决问题只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即使酿成重大安全事故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永远有一种员工叫做临时工,他们永远都是替罪羊而不需要问责上级。

想想疫苗和奶粉,真是不寒而栗。

 9 ) 只摘抄影片最后八角的话

丑闻不会从这世上消失,绝对不会。

这世上篡改数据隐瞒问题的企业,全都一个德行,干了第一次,就会干无数次。

从列车座椅数据被篡改那天起,二十年来我始终在思考这个问题。

人类是种愚蠢的动物,特别是日本。

公司内的常识要比社会上的常识来得重要,感觉这一点已深深嵌入了日本人的基因。

为了藩国,不惜自己的生命。

说得好听点,活得就像个武士。

古代是藩国,现代换成了公司。

为了保住公司,人的一条命又怎比得过公司的存亡呢?

西方人听了这话肯定会想,这种公司赶紧辞职得了,换个公司不就行了。

但要是武士脱离了藩,那就意味着完蛋。

忠诚这个词听起来不错,但反过来讲,你也享受到了庇护。

这种相互依存,相依为命的关系,是日本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

我们这个毫无资源的区区岛国,能够跻身发达国家行列,这种企业文化功不可没。

它有利,也有弊,但我能确定一点,我们要像小孩吵架那样坚持自己的立场。

错的就是错的,人命高于一切。

假如能做到这点,虽然无法彻底杜绝,但篡改数据隐瞒丑闻这类事情,说不定会少一些吧。

 10 ) 不用颜艺就演不了戏了么?

原来期望很高,看完后却很失望。

完全可以不用颜艺来演绎的故事却偏偏充满各种面肌抽搐,指骨发白,似乎这种过度用力的表演才能体现人物内心的矛盾不安,似乎这种控制脸部肌肉跳动的能力才叫表演。

野村虽然比香川的颜艺用得没那么扭曲,但也是各种眯眼,狞笑。

那笑声绝对只能用猥琐来形容啊。

要不是看在阵容强大的面子上,打个2星也可以。

剧情逻辑上也还可以改进:其实什么沙发下遗留的最后一个螺栓成为最后的证据之类都是笑话,真的告发上去,所有正在用的螺母都将成为证据,不是唯一证据,而是千万个想抹杀都抹杀不了的证据啊。

最后借由野村之口说出了日本企业文化的特殊和积弊,把公司象征成以前的藩,员工则是誓死效忠而又受庇护的武士。

但这个剧里把董事长叫成主公,开个会叫御前会议也着实夸张得过了点吧。

哎,日本电影啊,总是在夸张颜艺和平淡写实两个极端之间游移。

《七个会议》短评

又一部大物们用皱成悲伤蛙的脸大吼大叫便秘式表演的the·池井户润作品~社畜的stress发散~小人物的逆袭~但别忘了主角以前baribari工作的时候可是s级销售员哦~~

5分钟前
  • hikarixxx
  • 较差

最近看的都是欧美电影,有点不适应日式叙事和表演风格了。八角真像不戴眼镜的小岛秀夫啊哈哈哈

9分钟前
  • 鹅岭懒人
  • 还行

3.5 堪称是年度日本男星最大阵仗之作,卡司之熟脸程度令人惊诧。开始时真的非常不能接受这种全员漫画式的油腻表演风格,但直到最后一幕大家还能保持这种挤眉弄眼的自洽,竟然让人蜜汁震撼(???),大赞野村万斋。电影用最直白有力的方式,来揭露日本国民性和公司文化的阴暗面,看似是落入俗套之中,但又是真的言之有物、有效且爽。层峦叠嶂的嵌套推理反转同样也很爽,柯南剧场版能有一半水平就不至于难看成那样。

11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及格吧,浮夸低配版半泽直树,野村叔演这种サラリーマン也太浮夸了吧

15分钟前
  • 阿作也不是很作
  • 还行

比半泽2好看,各方面都是,除了女一号颜值略输上户彩,但是也没什么突破,常规职场权斗。结尾那段陈词不错,拿来用用,“人类是种愚蠢的动物,特别是日本,公司内的常识比社会上的常识来得重要,感觉这一点已深深嵌入了日本人的基因,为了藩国不惜自己的生命,说得好听点,活得就像个武士,古代是藩国,现代换成了公司,为了保住公司,人的一条命又怎比得过公司的存亡呢,西方人听了这话肯定会想这种公司赶紧辞职得了,换个公司不就行了,但要是武士脱离了藩,那就意味着完蛋,忠诚这个词听起来不错,但反过来讲你也享受到庇护,这种相互依存相依为命的关系,是日本独树一帜的企业文化”。其实这个也不算日本独有,愚忠存在于各种时代各种地方,它是人性弱点的一种。

17分钟前
  • 人x太多
  • 还行

"醜聞不會從這世上消失,絕對不會。這世上篡改數據隱瞞問題的企業,全都一個德行,乾了第一次,就會幹無數次。人類是種愚蠢的動物,特別是日本,公司內的常識要比社會上的常識來的重要,感覺這一點已深深嵌入了日本人的基因。為了藩國,不惜自己的生命。說得好聽點,活得就像個武士。古代是藩國,現代換成了公司。為了保住公司,人的一條命又怎比得過公司的存亡呢?西方人聽了這話肯定會想,「這種公司趕緊辭職得了,換個公司不就行了?」但要是武士脫離了藩,那就意味著完蛋。忠誠這個詞聽起來不錯,但反過來講,你也享受到了庇護。這種相互依存、相依為命的關係,是日本獨樹一幟的企業文化。我們這個毫無資源的區區島國,能夠躋身發達國家行列,這種企業文化功不可沒。"

22分钟前
  • Dilettante G
  • 还行

社畜指南

26分钟前
  • 白衣卿相
  • 推荐

20190219@TOHO錦糸町。进了日本公司工作之后再看池井户润真是完完全全的带入感。也更加知道了哪些是戏剧创作哪些部分是写实。看到后半段的时候坐在旁边的社会人大叔抽泣起来,大概也是因为有共同的经历吧。正如电影的总结陈词所说,在很多国家,如果碰到这样的事,辞职就好了。可是,日本的サラリーマン大都有武士精神,效力于类似藩的公司,脱离了藩的武士就像是人生有了污点,所以为了保卫这身份的高洁,宁愿在这个藩里跪着走下去,哪怕无所不用其极。

30分钟前
  • Mushroom
  • 力荐

为什么感觉日本人的演技就是无限夸张放大

31分钟前
  • 田文和等待
  • 较差

和电影主题对应的是这部片子是用卡斯遮掩烂片本质

32分钟前
  • Casmo
  • 较差

池井户润怎么都来不了……

33分钟前
  • 宝仔饭
  • 较差

从办公室政治到企业危机再到文化和人性批判,以小见大,激情澎湃。

36分钟前
  • 横丫肠
  • 推荐

全员吹胡子瞪眼就欺负及川小天使一个!哼!哼!

40分钟前
  • Joywhen
  • 还行

故事就是那么回事,有狗血但是还算合理。重点则是一群老家伙的浮夸演技,并且丝毫不忌讳不掩饰的表达这种演技,也算是导演和演员都过瘾。

41分钟前
  • 杯子是玻璃的
  • 还行

又名《人类能有多少种面部表情》

45分钟前
  • 柒二Dr.Tobe
  • 还行

一部爽片而已。真有傻子以此作参照认为理想大过天,怕是炒都不知道怎么挨炒的。男主最后对日本职场的独白比较深刻

49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较差

两年前标记想看,这月登录资料馆的排片表,便不顾路途遥远与事务衔接,来追索光影的力量。特别抽象,特别中二,解构现实的日影大潮之下,又暗含建构新逻辑的努力。没错,这部片当真是对日本的企业文化甚至社会逻辑开炮的一部作品(之一),其凛冽程度堪比《margin call》,而将片名误解为“七人会议”的我,一度解读为「在企业甚至社会的矛盾、对抗、冲突之中,两个执行方(所谓西方盛行的二元对立)与一个决策方如何能够走得直行得正做得端,实在是需要引进变量……两个」。虽为谬解,却也有趣。

53分钟前
  • 炎夏
  • 推荐

爆炸的那种好看,故事相比《半泽直树》更为出色,两个小时的电影节奏如同云霄飞车,一个企业内部问题的调查串起了部门之争和完整的人物群像,小小的一枚螺母关系着全民的生命安全,而企业中每一个渺小的员工同样有撬动帝国的力量,不要小看螺母,也不要小看上班族,越来越喜欢池井户润的作品了,真的是日本行业小说的大师呀!

55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电影版半泽直树既视感

60分钟前
  • 时徙生
  • 推荐

大概没看半泽直树会打五星,相比半泽直树故事有点简单,没有什么起伏,一帮老头拼演技,又是螺丝钉的故事,作者以前是不是老家确实开螺丝钉工厂的???

1小时前
  • RINGO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