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看了很绝望的电影,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盲辉,遇见黑社会无可奈何,面对put无计可施。
觉得自己不是的算你对。
盲辉和北姑两个小人物无权无势被大时代裹着前行。
遇事求助无门,把人逼疯,做跟随这样的举动,当下大多数put都是让阿森找个借口把他抓起来,北姑遣返回去。
开始以为盲辉不会说话,其实可能是少说话会少两顿打。
那个时代大陆人偷渡过去,看病都贵出好几倍。
Put看得出来他被打他们有困难,不归他们管,最后结局说如果有同情就是阿森的下场,在医院生死未卜。
2008年的电影,到现在依然的put不能有同理心,敢闹纠缠就寻个理由抓起来,庙街制定规矩put遵守,不越界遇见事只要乖乖交人定罪就都有饭吃。
刘国昌和刘家昌,两个名字只差一个字,如今却融为一体。
所以当影片的一开始响起那首《往事只能回味》的时候,我就预料到这部续集跑偏的可能,刘国昌毕竟不是罗永昌,他没有对银河映像的迷信以及对杜琪峰的强烈崇拜,《绝路》就成为一部挂了银河招牌的刘国昌电影。
与杜琪峰、游达志、韦家辉这些银河帮的人员相比,那些外援(林岭东、刘镇伟、刘国昌)所执导的银河电影总是有些异类,《奇逢敌手》执迷与打斗和嬉闹,《无限复活》沉醉在时空穿梭,《爱上我吧》停留在对青春的一种追忆,呈现的都是导演本人的特色。
如果说这些作品是在对“银河风格”进行跑偏,那么刘国昌二进宫拍摄的《绝路》便是对PTU风格的跑偏,它作为一部刘国昌电影已然是合格的,作为一个机动部队的续集,则是远远达不到观众的期望值。
PTU系列以“寻找”为主线,或者寻枪,或者寻人,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山雨欲来。
杜琪峰和罗永昌很好的把握住了那种平静下的无限张力,让机动部队在大搜索当中一直保持紧张的氛围和悬念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编导们压缩了人物身处的时间和空间,创造出扣人心弦的小格局大事件。
刘国昌的《绝路》则像是一种颠覆,它首先模糊了时间,相较于《PTU》(夜晚到黎明之前)、《警例》(白天到夜晚),《绝路》的发生时间被大大的拉长,造成了节奏的缓慢以及结构的散落,悬念程度大大降低,剧情上则给与了大起大落,伴随着大批量的铺垫,“寻找”的部分也被压缩进最后仅有的半个小时之中。
如果片名改成“庙街故事”也许更形象一些,它近乎于刘国昌上一部作品《围•城》所营造的社区混乱景象,毒贩、妓女、黑社会成为了不二的主角,PTU反而成了幕后的陪衬。
《绝路》在角色上的跑偏也许不是刻意的,只是在渲染上有着明显的轻重之分,盲辉和那个妓女的故事着墨太多,煽情太重,导演为了突出他们被逼入绝境的感觉,制造了无数的殴打、强奸段落,连画面都采用了不一样的昏黄效果。
《机动部队•警例》中的黄昏段落警员的身上笼罩了一层昏黄,是一种不祥预感的征兆,《机动部队•绝路》中的颜色便大多出自一种情感表达,张力却已经不再,盲辉刺杀任达华的动机也显得很单薄,远逊于《警例》中八号警员刺杀上司的那般入木三分的心里刻画。
刘国昌的电影技法其实并不高明,吸引人的大多是故事,从《雷洛传》、《无人驾驶》、《爱上我吧》、《我要成名》到《围•城》,要么去抒发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要么挖掘一类绝望到头的残酷景观。
《绝路》类似后者,仍然是一个悲情城市的缩影,融入了太多的暴力色彩和情感纠葛,本身早已经散化了;杜琪峰的PTU俨然就淡化了故事,用一个紧绷的线头去徐徐拉开团在一起的线团,至于在灯光上的处理,杜琪峰喜欢大量的采用单光源照明来形成一种明暗强烈的对比,刘国昌就偏向与多光源的散射,在感观上,杜琪峰习惯于以静制动、以点带面,刘国昌就趋于过火的描绘一种扑面而来的触目惊心,这些分别更多来源于两个人的性格问题,一个冷静而又克制,一个抒情而又直接。
如果说《警例》是关于警察行使自身权利的一种尺度,那么《绝路》有是关于什么呢?
殴打、诬陷、盘问、救赎,似乎是个程式化的东西,最后竟然得不出结果,片子末尾的两刀是非常突兀的,PTU最后的一场座谈会则像是在说教,那个“我们要做的是平衡”的结论总感觉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幌子。
可以看到《PTU》和《警例》在各自的结局都有一种明确的表达,肥沙找回手枪、孖八找回自我的那一刻我们都有一种淋漓尽致的快感,而《绝路》总像是含混又模糊不清的,我想刘国昌在一开始就迷失了这部“续集”的方向,即使本片的编剧是银河元老之一的司徒锦源,最后一样无力回天。
不可置否的是《绝路》是《PTU》系列里故事性最强的一部,然而它同样是整体跑偏的一部,刘家昌的那首《往事只能回味》贯穿在影片的每一个段落,有些沉郁,有些颤抖,PTU的感觉却早已经消失殆尽。
文/灰狼
說白了。
就是廟街的人。
不是因為那次分毒被抓。
估計頂多時常欺負下盲輝罷了。
怎么能這樣呢你們警察做事。
利用小混混也沒啥。
選個稍微正常一點的吧。
盲輝本身就夠可憐的。
警察也太沒人性了。
= =至于其他的。
就搖頭丸,K粉那些東西。
你說是毒品。
現在別說廟街。
就是大陸哪個城市的鬧市區不賣啊?
抓的完嗎?
賣這個也不賺錢啊。
大家都是求生。
警察又何必無理取鬧。
都說6,70年代香港警察黑。
我看現在跟六七十年代有什么區別呀。
你要是第一次認識盲輝也就罷了。
你們盲輝這么熟。
你們對他不了解?
你們是機動部隊。
你們不是反黑組。
反黑組看見盲輝這樣的。
也不會忍心去用吧。
警察都沒人性了。
真可悲。
我认为这部片子是ptu5部里最好看的一个,虽然没有延续机动部队以及警例的那种悬念迭出的叙事手法,但这部是叙事效果最强,以及反映思想最激进的一部。
本片描绘的其实就是两个势力的斗争,所谓的正义势力及邪恶势力之间的冲突,两个势力的冲突结果就是寻求均衡,而到达这一目的就需要牺牲弱小势力的利益。
盲辉和他的女友就是两个势力中最底层的人物,盲辉最小生活于庙街,但也只是个边缘人,既没有混社会,也不算个正经公民(靠卖走私香烟过活),但他是一个求生活的民众代表(区别于黑社会分子以及社会精英的求富贵),但就是求生存这么一点点要求都无法到达,被两方势力所利用以致牺牲。
盲辉其实并没有智力上的障碍(可能有身体障碍),这点可以从影片末尾买到求收据一备警方盘查,以及谋杀乐哥的片段可以得出,可一个正常人由于性格上的懦弱最终成为了势力角逐的牺牲品。
看完绝路后,我还在想:难道杜琪峰改思路了?
后来才发现这部PTU续集不是杜琪峰导演的。
很好!
我只能这么说,这部《绝路》完全摆脱了杜琪峰的控制,展现了另一个层面,或许是香港生活的另一个层面,或许是导演编剧的另一个思路层面,或许是人性思考的另一个层面,都可以解释,但我认为是一个综合性的改观。
我承认,盲辉的刻画深刻的打动了我,我甚至觉得他应该得个什么最佳男配角(男主角?
如果抛掉PTU的话),每一次他的出场,他的表情都让我很想说FXXK,人性阴暗的刻画也在盲辉的遭遇中得到最大化的放大。
总有人问:现实有那么黑暗吗?
我的回答是:是的,甚至有过之而不及。
这是人性的弱点,一个小孩,很单纯的在田间折腾一只青蛙,从小孩的角度看,是好玩;从青蛙的视角看呢?
那一定是一件很恐怖很黑暗的事情。
所以,当我们跟着导演从盲辉的角度看这整个事件的时候,我们会觉得真是黑暗凄惨到极点。
盲辉的眼神,表情,残废的背影,完美诠释了小人物的悲哀。
香港电影这几年在这类题材的影片上屡屡有新的突破,经常通过人与环境的一种悖论关系来阐述一件事。
人因环境而改变,人对环境又有一种天生的抗争。
回到电影,《绝路》这个片名也是完全符合这个故事,我在看的过程中,不断的想,为什么不离开呢?
和北姑一起被遣送到大陆也比在庙街被黑白两道欺凌的生活好吧,但,人,有时候是没有回路,只有绝路的。
现实中,就是很多人宁可在香港住那种笼屋也不愿意回大陆,就是有人宁可在外面当妓女也不愿意回老家务农,还是盲辉那句话:我在庙街长大,走不了多远的。
道出小人物的悲哀。
小人物是悲哀的,而这世界上一些惊天动地的事情往往又都是小人物干的,或者是一些感人肺腑的感情。
盲辉和北姑的爱情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一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爱情,是一种伟大的,最初的爱情。
只是我对你好,你对我好,我们一直扶持,活下去。
这么简单而已。
而这简单的爱情与他们所处的黑暗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震撼是影片所要达到的目的。
这部片子有三分之二的情节有老式古惑仔电影的感觉在里面,但在人物塑造的过程中,又突出了一点香港特有的潮流特色,“火爆”这个典型古惑仔的穿着、发型、手表、车、手机,都有了时代潮流的一面,在一个侧面隐约展示了这个时代年轻人涉黑的社会现象。
再来说一下警察,其实警察是这部戏中最让人感觉痛恨的一部分,恨在它的不作为,恨在他们利用小人物,明知害人家于无形还乐此不疲,和好莱坞一样,香港电影也喜欢把警察塑造成一种边缘人物,半黑半白的,一阵子把别人的生活搞垮,害人于无形,一阵子又良心发现,想帮助盲辉,真是让我很想刺他一刀啊,而片尾,邵美琪所饰演的女警察的一席话破坏了整部影片的感觉,感觉像是想在片尾为警察的所作所为做一个辩解总结一样,这让这部把现实扩大化来震撼人心的片子变了味道,有点凌乱的感觉。
总之,这不是PTU,这是《绝路》,一部抛弃了杜琪峰风格并且抛弃得还不错的电影,片中北姑吟唱的那首歌和盲辉的演技,让我觉得这个社会,人活着,怎是一个奈何可道明的了的。
走上绝路,无奈啊。
作者:马立玄 来源:80关注网
终于看完PTU系列了,我觉得ptu系列都是戏剧性的,结尾都能化险为夷,最后总能让人松口气,微微一笑。
但是这个绝路看完真的有点郁闷,感叹造化弄人,剧情一直是黑色的,搞得我吃饭也没心情啊。
盲辉跟北姑的遭遇跟爱情成了主线,获得了不少同情,但是PTU怎么感觉成了配角呢。
应该属于黑社会类型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在PTU中蛮另类的PTU,也是让人有回味的一部,那种郁闷的黑色久久不能散去~~
无论是警是匪还是草民。
自以为是的警以为可以控制弱者的命运,作上帝,生杀予夺。
可惜一切并不像他想得那样发展,匪换了一拨人照常存在;滥用权力,利用弱者企图破坏平衡的警最后也自食其果。
可怜那个残废还有他的北姑。
说说北姑吧,值得同情么?
出卖肉体也算是自食其力没错,可是连生存都出现问题仍旧赖在香港不愿意回去这种心态也实在是难为她了。
和个残疾人相依为命,每天接客,按道理说做人的自尊早就不知道去哪了,除了每天晚上在一起的时光。
结果最后落魄到为了一口面包给老大爷口活导致两个人尊严的崩溃,这个怪谁?
不是打死都不愿意回去的心态咎由自取么?
香港不属于穷人,其实整个世界都一样。
混成这个模样,好人与坏人,警察和匪徒,黑道和白道,没有人会施舍给你尊严了。
就好像被社会抛弃。
弱肉强食的社会。
孤独者最终孤独一生
没有枪林弹雨的警匪对决,没有炫酷吸睛的飙车场面,没有丝丝入扣的逻辑推理,可是这部讲述的故事,却是整个系列中最为压抑的一部。
这部绝路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这部影片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深深的绝望,让人倍感压抑和窒息。
众生皆苦,似乎每个人面对生活的苦难,都在做出各种各样的妥协。
盲辉的一生都在妥协,可是却在最重要的时候选择了反抗,最终却落得一无所有的下场,也许所有美好的回忆,早已消散在悠扬的歌声里了吧。
时光一去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两小无猜日夜相随,我只有在梦里相依偎
电影前半部分,甚至一大部分是在讲述香港最底层的小人物,其实,连底层都算不上,他们根本不被当人看——他们只是偷渡过来苟且偷生的蝼蚁。
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保障,没有身份也不受法律保护。
黑社会可以随意欺负殴打,警察可以拿枪指着比他们做事。
原本就苦不堪言的生活,还要承受惊恐、不安。
而这一对相濡以沫的人,无论生活怎样艰辛怎样不堪,到底可以安稳地在一起吃顿饭,然后相拥入眠。
当女人唱起那首《往事只能回味》,那种对生活对世事的无力感是否也涌上心头?
也许她知道,就算是这样窘迫的日子,也如同海面上摇摇晃晃的小船,随时会被海浪打翻。
每天日子平淡如水的我,很难想象电影中他们所遭遇的事情,被殴打被侮辱,没钱买药没地方睡觉甚至连饭都没得吃。
可他们会为彼此牺牲,为彼此拼命,为了彼此的生存而放下做人的尊严。
他们真的是不离不弃的。
尊严啊,生存不下去的人,又何尊严可言?
电影结尾,又响起那首歌,真的是,往事只能回味。
一切都已不复存在了,哪怕是困苦。
可是,可是,电影的另一条线索,从警察逼着盲辉陷入绝境,到起了善心要帮他,以及最后女警官的独白还有任达华躺在医院里的画面,让我彻底无话可说了。
我真是想问一句,导演,您这是在干嘛?
PTU系列本身就是很商业的系列,绝路抛开开了警匪争斗,从另外一个视角描绘香港,苦难人生。
整个片子看完心情很沉重。
就想台词,平衡,所有都要遵守规矩。
现实本来就是如此残酷,只不过我们还迷恋在幻想中。
和杜琪峰的非常突然的剧情完全不一样,很细腻的人性描写。
警察,黑社会。
美丽的北姑,龌龊的“盲辉”。
居然大的角色反差,只为升华剧情和导演的视角。
不得不佩服香港电影的多元化,不管谁投资,没有那么的束缚和政治压力。
绝路,丰富了PTU系列,更加关注人性。
北姑魅力那么大的吗?
太暗了。
额。。。
导演:节奏缓慢,风格有限。编剧:剧情不见得是以PTU作主角,好像更多还是放在了曾国祥的“苦”情戏上,但为惨而惨,不仅刻意俗套,甚至矫情至极。演员:保持演技在线的还是任达华和邵美琪(够冷静够理智),不是角色惨扮相脏就是演技好的,而反派就更是笑话,其他人物颇鸡肋。监制:杜sir你到底干了啥
恨不能恨 我为蝼蚁
90分钟的电影,前75分钟都看不出来任达华居然会是好人。论庙街底层小混混如何被人模狗样的黑白两道逼入绝境。
银河映像机动部队系列电视电影,这一部很有电影质感,但早已脱离ptu的风格,这一部想表达底层人物的悲惨,但过于卖惨。警察更像是配角,曾国祥才是主角,6分。
不明白这种烂片在讲什么,画面看得很抑郁。
很有质素的纯香港电影。很小有的看到今日香港的底层的生活,让人一下有错觉,好像回到了万恶的旧社会。其实,这也是现实,也发生在我们身边。任达华是这部系列电影的灵魂。
并不高明的底层片,为了卖惨而惨,为了黑警察不力而黑,庙街底层混子不会那么单纯,北姑也不会跟傻子在一起,古惑仔也不会玩命逼迫一个真的傻子,警察反倒像不懂职场的底层流氓,这片傻的离奇
剧情不强大 无聊之作
电视剧衍生剧
和杜琪峰导演的PTU一比,是又没涵养又没精彩程度,纯靠盲辉,然后人物那么多,没用的人物也一大堆,就算是从剧本角度也是个垃圾。六点五分都是高了!
这是什么PTU。。。搞咩啊!变成了黑道苦情片。。
什嘛东西啊这是~~ 重案6组都比你拍的好得多
操!
绝路。盲辉不愿回去,所以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绝路。难道回去才是没有一点希望的绝路么?
看了非常非常郁闷的电影
刘国昌偏爱现实主义,感情戏过渡,节奏拖沓,故事主线模糊,可观性差。导演有意摆脱银河系的框架,强化个人风格,能理解。
什么几把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