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科里昂摸着他的猫暗暗地叹道:年青人,如果你什么都没有,但你至少要有礼貌,那就够了。
这话打初中开始琢磨,想了很久,没想明白。
有礼貌有个屁用啊,没钱没权没枪没炮,就礼貌?!
我一直很有礼貌啊,我咋一直还过得这么闹心呢?
闹了很久,后来估计闹明白了,科里昂嘴中的“礼貌”有点深意,它表示你的立场你的原则你的最后的底线和尊严。
也就是说,一个穷光蛋如果手里的还有一样他自己认可并且认为值得骄傲的东西,那就够了,不管那样东西是人们一致不屑的打狗棍或破棉袄。
龙哥是个狠角色,他有一样东西,绝不是肌肉,也不是卡拉什尼科夫的火力,我说不出来,他就是有一样说不出来的狠东西。
电影我是屏住呼吸看完的,缘于久违的暴力场面。
情节很老套,背景很意识形态,角色很美国主旋律,表演很粗糙,也就是说这部片子几乎是一无所有,但我但我还是要说,这是部好片子,因为它至少拥有,诚意和创意。
片中暴烈的杀伐前所罕见,龙哥手撕敌人颈脖和近距离狂轰敌军至肉酱的场面可成为电影史的经典。
通常一部电影中有两三个具冲击力的镜头就够了,可龙哥玩儿绝的,铁血砍杀镜头一个接一个。
如此暴力的电影带给我很奇怪的感觉,他愈暴烈,却也愈孤绝,并非为杀人而杀人,恍忽间有佛的错觉。
与其说在杀人,不如说在手刃自己以至观众们的心魔。
和自己玩真的较劲,这,也许就是我前面所提的龙哥的“狠”吧。
兹是有这种“狠”劲的人,就一定一定会有下一部值得期待的经典。
必须的!
所以,作为电影人,龙哥纵然一无所有,但他至少拥有“兰博”,R-A-M-B-O,这5个字母就足以奠定其电影史的地位了。
作为经历由越南冷战到缅甸人权的兰博,纵然孑然一身回到亚里桑那,至少他拥有不曾玷污的灵魂,这也够了。
还需要说什么呢?
戴笠说:不施霹雳手段,不显菩萨心肠。
话虽雅,理很糙。
---愈不敢看,愈想看。
很贱吧,哈哈
为什么第一滴血2-4的正反站位每次都让人那么难受呢,第二部越南人是反派,美国人是正派,然后在越战这个大背景下,最后大boss是苏联人,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一部疯狂圣教徒,毫无职业道德雇佣兵是正派,缅甸人是反派。
缅甸人当然可以是反派,但是花了那么多篇幅描写平民的苦难,有任何人试图帮助过他们吗?
他们能算是正面角色吗?
他们有任何一个人有台词吗?
他们的苦难就是你冒险的背景板,他们被卡卡乱杀,然后你美国人在里面毫发无伤。
那些缅甸平民受苦的镜头和那个白皮金发圣教徒受苦的镜头剪到一起干吗呢请问?
最后兰博就救了传教徒一个走了,一眼都没看那些当地人啊,请问这么刻画想表达啥呢?
本地土著遭罪就遭罪吧,我们高贵的白皮天龙人可不能受难是吗?
缅甸军人欺负当地人的时候直接拿刀砍胳膊,炸弹炸,拿枪扫射,拿火焰枪烧,而对白人居然踹两脚就了事,请问why?
why?
why?
你们白人至上主义不仅刻在自己骨子里还打算刻在别人骨子里是吧?
那么多人毫无理由的受苦,没有任何人想救他们出苦海,甚至那群圣教徒在人家那么艰苦的环境也不想帮助别人脱离苦海,只是想要,你继续在这安安分分的受苦,然后在这个地狱里皈依我,真特么贱,价值观歪到这种程度真是绝了
第一滴血4 (2008)7.62008 / 美国 德国 / 动作 惊悚 /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朱莉·本茨
感觉很多年没看动作片了,让我倍感亲切。
剧情还是那么老套,人物设置还是那个模式……也许这更能成其为系列。
不过,此类片寻求的便是刹那间的视觉刺激,这点,我深切感受到了。
Rocky回来了,另一个美国偶像Rambo也回来了。
如果美国是个人的话,Rocky就是这个人的内在精神,而Rambo则是这个人的外在表现。
系列的第一部永远是最棒的,这是真理。
之后的续作,是从“First Blood”到“Rambo”的转变,是从思考战争的意义到纯粹的表现个人英雄主义的转变。
及至20年后的第四集,已经完全沦为感官刺激的影片了。
美国一向以世界警察自居,世上哪有不平,哪就有Rambo的出现。
这次他出现的理由很SB,前作中上校的扮演者已经逝世,于是便让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去勾引老Rambo,这不美人计嘛。
依旧是老套路,一半情节,一半打。
只是史泰龙那深陷的眼窝,树皮般的皱纹和肥胖臃肿的身躯都在向我们展示着他的老迈。
20年前的小蛮腰+六块腹肌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历经沧桑的看破红尘。
影片对战争的处理是写实风格的,甚至可以媲美战争大片,平均每分钟有2.59个人被杀,到处是残肢断臂,血肉横飞。
相比前作,史泰龙有意虚化了政治,只是就战争论战争。
当传教士也拿起武器杀人的时候,你就会明白什么是战争了。
场面更火爆,画面更血腥,却找不回当年的观影激情了,Rambo老了,我们又何尝不是?
62岁的Rambo终于回家了,一个时代终结了。
虽然时隔20年,但兰博的形象的魅力仍然不减当年。
隐居曼谷并渐渐适应平静的生活之后,兰博渐渐从以前的伤痛中恢复过来,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噩梦的困扰。
为了一群被缅甸政府军抓走的美国人,兰博再次踏上了征战的旅途,那消退已久的残酷记忆再次涌入脑海,但这一次,他完全是为了自己而战,为了自己的想法而战。
随闲居多年,但身手依旧敏捷,仅凭弓箭和刀,兰博就能来去自如,并且能够随时置敌人于死地。
影片对暴力的展现没有丝毫遮掩,不论是炮弹将人撕碎的瞬间,还是重机枪将敌人拦腰切断的画面,不论是兰博赤手空拳把喉咙捏碎,还是用弓箭射穿头颅,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虽然战斗的场面非常血腥,但又大快人心。
缅甸政府军种种惨绝人寰的行为人人得而诛之。
最让人激动的场景莫过于兰博用机枪痛击敌人的场面,整部电影中压抑的愤怒都在这一刻随着兰博的子弹射向敌人。
发现现在的“兰博”比以前帅了,有了沧桑感,气场比以前强大了很多。
史泰隆叔叔老了。
我在吉隆坡的双子塔前的shopping mall里看得这个片子。
马来西亚的分级制度限制了观众,而且在影片中还过滤了一些不良的词汇。
看后感觉很酷,很血腥。
不知道是不是删减了一些过于暴力的镜头之后的版本。
史叔叔硬生生把缅甸军官的喉咙撕下来的那一瞬间,太....不过后来史大叔就开始用机枪扫射敌人了,很酷,很省力。
毕竟岁月不饶人了。
上映了几个月,今天才有机会一见。
就以视觉而言的确很有冲击力,中间屠村那段看得令人发指...。
居然连狗都不放过 还有就是逼迫村名走地雷那段。
转眼间26年,史泰龙老了。
动作戏份感觉很少,最后那段也只是劫了挺重机枪扫了10分钟收工。
整个流程还是太短了一点,75分钟。
穿插其中的暴力比比皆是,重狙爆头、砍手断脚、子弹穿透身体碗口大的洞。
情节的话比较一般,个人感觉是以自己的有限恶,对身边抗无限恶,在语言,道德,法律都约束不了的时代(环境),且以暴制暴,所谓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当电影中放到兰博很即时很暴力地制裁那些人时,心里那真一个爽啊。
其实电影挺适合下午看的,晚上看完回味太多,可能会失眠-__-还有这部应该是完结篇了吧,最后的一段也是编剧给了观众们一个也算完美的结局了吧。
毕竟史泰龙62了。
接下来期待州长的终结者4,恩PS: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We live for nothing ,but die for something”有感而发,随便写写
文/狐狸梦见乌鸦史泰龙是老了,在《第一滴血4》里,龙叔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就脱光了连练健美带裸奔了,亦不会没事就找n个人彪形大汉玩真人快打。
然而这部电影死的人更多了.....回想起《第一滴血》系列,第一集绝对是不折不扣的经典,史泰龙面瘫的演技把孤独的越战老兵演的入骨三分,最后一刻的动情哭诉让我们明白什么是铁汉柔情;到了随后两集有些变味,越战老兵变成了不折不扣的杀人机器,一人对抗一个军外加飞机大炮不成问题。
而这部时隔多年的系列第四集,其成色基本介于第一集与后两部之间,原来的狠角色如今变成流落异乡与世无争的欧吉桑,岁月的沧桑不仅变成了兰博脸上深邃的皱纹,也为他带来了无数夜里难忘的梦魇。
然而,就这样一个即将化为风中之烛的英雄,平静的生活被一群不速之客打乱,一段血腥之旅再次展开.......本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前半部分有些沉闷,又有点胡扯。
基本上就是泥胎一般的兰博大叔在走来走去,还有一帮人婆婆妈妈,说教意味过于浓重,实在不像史泰龙的风格。
除此之外便是在例行公事般的演示一帮恐怖分子如何杀人越货、如何罪不可赦,以便为他们在影片后部尸骨无存建立一个很好的理由。
狐狸认为,那帮传教士来找兰博出山的一大段完全可以减化,而过多的笔墨也没有刻画人物突出这帮人物的伟大之处,反而觉得他们有些顽固不化。
最没有说服力的便是任凭一帮大老爷们死气白列的软磨硬泡,我们的兰博更是有如看破红尘的佛祖一般无动于衷,但当那个年轻如花的女子站到面前两句话便把铁石心肠的大叔搞定了,不知道兰博真是被某种高尚品质打动,还是最终英雄难过美人关。
而说起这帮传教士更是来气,个个都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主,放在这里与电影的主题完全不搭调。
平时威风八面的兰博落到他们手里是一点脾气也没有,真不知道怎么摊上了这么一群傻逼。
也许身为编导的史泰龙想为电影增加一些人文气息,包括后来出场的雇佣兵团,顺便突出一下兰博的孤胆英姿与格格不入。
不过动作演员出身的史泰龙在刻画人物方面还欠火候,而在处理本片过多的出场人物明显肾虚(《洛基》起码是一个人的片子)。
这也使得本片前半部分过于啰嗦与拖沓,为本来不长的片子增加了一些负担。
本片的中段部分基本上是人质营救,没什么可说的。
除了再次表现匪类的恶行外,兰博小组也施展了几下花拳绣腿。
兰博以自己拿手的百步穿杨的功夫瞬间搞定了几个小混混,也征服了雇佣军团,那段在军营里偷鸡摸狗的行动无非是孤胆英雄电影的老路子,也为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做铺垫。
而本片的后半部分才是精华所在,也正是我们所期待的。
兰博,这个为战斗而生的人回归了他的老本行。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兰博这次为了不显老态,已经不再卖弄身段与手段了杀敌的方式也变得简单直接,一挺M82重机枪捎带一颗大规模杀伤性手榴弹,一大堆恐怖分子顿时血肉横飞。
兰博这次杀敌基本上采用的是远距离攻击,而且都是偷袭战,没有直接与敌人硬碰硬,这都是其年龄的偏大而不得已为之。
但就是这个“尚能饭否”的老将廉颇,其功力依然不减当年,大风大浪过来的兰博玩这帮小子仍然小菜一碟,虽说这次龙叔身边有一对雇佣兵护驾,但除了那个狙击小子有露脸机会外其他都是些“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货色,关键时刻还得主角搞定。
而且本片绝对是系列里最为血腥的一部,被大口径机枪和大狙打到身上,不是脑袋没了就是身上少点零件,最后大战中充满了断臂残肢,实在满足了我们这些暴力分子的观影欲望。
可能是为了故意造成这种血腥场面的出现,片子露面的基本上属于12.6mm以上的大口径武器,而号称“兰博之枪”的M60此次无缘相间,令人稍感失望,不过最后兰博用匕首把人划成两半实在有些夸张。
最后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本片没有一个稍强劲一点的boss出现,有些意犹未尽,这一切杂兵级的反动派在正义的兰博面前全都变成了纸老虎。
《第一滴血4》是史泰龙集编导演于一身的作品,举手投足可以看到十足的诚意。
多年未执导筒的龙哥在前年的《洛基6》练手后,本片调度显得成熟了许多。
虽说有的情节和桥段仍然无法拖沓和落俗,但作为动作演员出身的史泰龙也就不必过多强求,毕竟本片不失为一部好看的动作片。
而片中无时无刻不在透漏着兰博这个浴血一生的人物矛盾的心里,努力不愿参与血雨腥风但又无法自拔,可谓“一入江湖岁月催”。
最后兰博回到了故土,得到了最后的归宿,我们熟悉的“兰博主题曲”响起,只是由Brian Tyler轻柔的小军号代替了Jerry Goldsmith雄壮的交响乐,与第一集时无助的而孤单的英雄形成了对比。
其实动作明星史泰龙在这种英雄片里才是其用武之地,那些让五大三粗的龙哥在医院里扮病人(《D-Tox》,2003)、在狭小做舱里开F1(《Driven》,2001)的馊主意不知是那根葱想出来的。
IMDB评分:7.5/10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d8c4a501009vg2.html
我记得在3当中上校说过一句话:“神还是懂得怜悯的,而兰博不会。
”对于自己憎恨的人,兰博绝不手软。
在这部片中,兰博站在山顶居高临下摇着大口径机枪狂扫,将缅甸军打成肉酱的场面,绝对成为经典。
在那个时候,他就操控着那里的生死,不仅仅是缅甸军的,还有雇佣兵和志愿者的。
可以说,那一刻,兰博就是主宰别人生命的神。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军人对于杀戮都很沉迷,认为自己掌握着别人的生死权力。
可是我很佩服兰博的收敛与克制。
虽然他很厉害,经验丰富,艺高人胆大,当所有人都走了,他坚持要救那个女的,幸亏有狙击手帮他,危机关头,还想到兵分两路,自己引开敌人,让他们先走,而且想到往高脚炸弹去,给缅甸军沉重打击。
我还真没想到那个炸弹的威力这么大,像个原子弹一样,冲击力爆棚。
其实无论从策略上还是体能上,他比所有的雇佣兵都厉害,比横行霸道的海盗厉害,比缅甸军厉害,可是他并不会主动去惹事,真是做到了“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
这么厉害的兰博,满足于每天就抓眼镜蛇,开开船,打打铁,也是难以想象,因为我的印象中兰博的归宿肯定是在战场。
从美国本土——越南——阿富汗——缅甸,兰博经历了很多,可是每一次都是在战场上才能展现出他的优势,才让人觉得那才是兰博,如果他某天只会抓眼镜蛇了,那世上再无兰博。
幸亏,兰博还是兰博,只是他知道战争的残酷,也知道战争不是志愿者带几本圣经,说几句耶稣基督就能结束的。
去战场的志愿者都是理想主义者,没有真正经历过战争,不懂得什么叫战争。
于是以为只要自己行动了,就能带来和平,拯救生命。
对于这样的志愿活动, 我并不反对,只是觉得只适用于和平年代,没有战争,只是单纯的因为贫困落后,然后实施的志愿活动,我觉得是没问题的。
可是战争年代,自己的生命都没办法保证,怎么去拯救别人?
正如兰博所说,没带来枪支弹药,就别谈拯救生命,赶紧回家去吧。
他太知道战争的残酷了,他不想让这群天真的志愿者白白丢掉生命,可是他肯定也知道,就算他不带路,志愿者也会找别人,还不如自己保护他们,而且能看出来,兰博被那个女孩触动了。
于是兰博当上了护花使者。
果不其然,在河道上,就遇到了海盗。
志愿者还自以为是地说如果要钱,就把钱给他们。
呵呵,人家看上的可不是钱,而是女人!
这时候,你给还是不给?
给,子弹。
海盗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兰博结束了。
志愿者就只会捂着头大喊大叫。
兰博救了他们,换来的不是谢谢,还指责兰博不应该杀人,呵呵,别天真了好吗?
你逗我呀,不杀他们,他们就会杀你,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酷,没听过吗?
海盗会先把女孩子强奸50次,然后再杀掉,这个时候,你会怎么选择?
还是坚持你的高貌岸然?
还是坚持你的说教?
永远别跟一个强盗讲圣经,嘴说不过枪。
战争年代,就是这样直截了当。
那些志愿者口口声声说着救人,可是如果没有兰博,恐怕人没救到命早就搭上去了,总是有一些人以为自己很高尚,其实是不谙世事,收了恩惠还批评别人。
于是,这些志愿者的结果还真的就是——被抓了,一点也不惊讶,因为兰博不在了呀,这就很好地证明,战争年代,什么东西最有用。
其实雇佣兵说出了道理,这个地方上帝没有来拯救,那就只能靠他们这群被志愿者视为邪恶的人通过暴力手段来拯救。
很讽刺是不是。
一群志愿者去宣传和平,结果被抓,最后得通过暴力来救他们,这个过程中志愿者自己也变暴力了。
那个志愿者头头最后也拿起石头猛砸缅甸军的头,口口声声念叨着神的志愿者,终究还是跌落到凡间,明白还是手中的武器最有用。
这一幕,估计也砸醒了梦想主义者。
这部电影传递出来的含义挺深刻的,我挺喜欢,做人不能太理想,世界不能靠圣经拯救,现实很残酷,要活下来,必须武装自己。
不管什么时候,最可靠的还是自己。
做梦只能在床上,当你走出社会,就得清晰认识到,社会没那么简单,竞争很残酷的。
想赢?
成为兰博吧。
当史泰龙决定拍《洛奇6》时,旁人一阵冷嘲热讽,等着看笑话,这老家伙,啥岁数了还玩拳击,结果片子上映后,等着看笑话的人大多闭嘴,有风度的还赶忙向龙哥道歉。
当龙哥精神抖擞要延续另一部传奇《第一滴血》系列时,人们还是用怀疑的眼光大量,而且这次似乎更加有“信心”看老龙的笑话,本片拍摄时就连连不顺,拍摄完后有因为分级问题折腾了好一阵,一看征兆就是不妙。
终于,我们等来了《第一滴血4》,评价没《洛奇6》那么高,而是比较两极化,我属于猛赞的那一极,太爽了,这片看的太爽了。
这是一部无比暴力的片子,也是一部无比简单的片子,你无需动脑,只要增大眼睛,看一阵阵血肉横飞,看龙哥在一挺重机枪后面酣畅淋漓的爆头,然后摆出无比伟岸孤独的身形,同时俯看一片狼藉的大地,这把龙哥玩儿的爽,够血腥,够暴力。
这是一部剧情很简单的片子,龙哥只管杀人就成了,终于无需还要费力的探讨“国家爱我”和“我爱国家”的辨证关系,政治方面已经在本片中降到很低,纯粹成为背景因素。
当然,有人要不同意,对欧美人又一次展现第三世界人民的惨不忍睹的生活,穷凶极恶的相残,同时反衬美国人的伟大而感到恶心。
不过,我感觉本片在政治上都是肤浅的一跃而过,并不深究那么多,毕竟兰博“发迹”于东南亚,如今越南不战火隆隆了,阿富汗也没那么热闹了,而冷战也结束了,所以回到东南亚,也就缅甸热闹些,同时又是热门题材,也就用上了。
本片兰博也不再需要一个老将军来激发斗志了,只见隐居山林的他被一大雨中的湿身女子说服,在兰博的暴力人生中,除了那次稍纵即逝的爱情,这也算难得的“惊艳”了。
我还是愿意把本片看的简单些,探讨政治,比这更深刻,比这更混蛋的电影都多的是,所以还是让我们好好体会“暴力”这一本片的比较优势,享受兰博为我们献上视觉大餐吧。
本片的暴力已经达到了B级片的地步,连本片的大概80分钟的长度也是比较标准的B级片长度,但是我想这并不是龙哥要刻意为之向B级片靠拢而要装B,这是“本性”使然,要的就是爽个够。
兰博并不是一个滥杀嗜血的人,但是只要被激发就会如同人狼变身一般成为彻底的暴力人,这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他是高尚的,帮助他人进入缅甸尽职尽责,还兼职保镖,为之不惧危险;他是纯粹的,看看他拉弓扛枪,酣畅扫射的场面就知道他的暴力是多么纯粹了;他很有道德感,在那样混乱的环境下还信守诺言,不乘人之危,已经算是楷模;他能离开喧哗的都市,在林间隐居,当然已经脱离了低级趣味;而至少在本片的背景下,他干掉了一群土匪似的官兵,当然是有益于缅甸人民的。
片中起初他的宁静生活和对一帮人道主义人士求助的冷漠都是一种蓄势,片中一段兰博的回忆画面展现了前面三部中的画面,这一段拍的很是巧妙,通过一阵交织回忆与痛苦的闪回,让兰博自然的完成了从一个平静享受生活的人到暴力硬汉的回归,此时刀已出鞘,就等大战展开了。
本片的简单还在于,它引爆高潮也来得很是直截了当,在河边,没有太复杂的躲闪回击,只见龙哥夺下重型机枪,就开始了一段无比血腥的扫射。
在看前三部《第一滴血》系列时,我接触欧美影片还不多,当时也更多感受的是兰博的硬汉气质,并未对血腥暴力有太深印象。
而到了这部的扫射场面,我已经看过很多暴力大片,血腥片段也看过一堆了,但是还是为这样的暴力所震撼,这里不光有硬汉的硬朗,也是暴力的硬朗,在兰博的扫射下人的身体显的无比脆弱,纸做一般的几乎被击碎,伴随着的惨叫和血溅也难怪要在评级问题上被好好修理一下。
作为一部充满了英雄主义的影片,本片也并不单单是在进行暴力颂,也不忘进一步表现兰博的孤胆英雄的气概。
孤独是兰博的特质,从片中一亮相开始,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孤独生活,面目冷俊,与他人的交谈也寥寥数语而已。
但是,经历太多战火的他,生活在丛林中的他,又深深的明白什么叫“丛林法则”,他的冷酷中透着清醒与决绝,与之对比的是那群人道主义人士中的一位看起来很颇为强壮的汉子,他就如《末代独裁》中的苏格兰青年一样,显的有些理想主义,有些迂腐,“偏执”于非暴力,甚至兰博救了他的命还责怪其杀人,但是,最后他却自己亲手杀死一人,可谓真切体会了兰博生活环境下的残酷真实。
通过这些反衬,龙哥也给了兰博的暴力以合理性,让他显的是带着理性的暴力,带着无奈的暴力,也让英雄形象更加突出,毕竟英雄往往要个发飙的理由。
而孤独交织英雄行为,那就是一种很有煽情力度的孤胆形象了,这从本片的末尾可以看出,当大战之后,一群人忙着救治伤员,收拾残局时,兰博与他们保持着距离,俯看众人,带着坚毅但是又有些动情的目光,特别看到眼前亲吻的男女时,更透出一种无奈的温情。
这就是兰博,一个永生的孤胆英雄,他从银幕走出,在一个时代走入到无数青少年的心中,走到他们卧室墙壁的海报中,给人以难以忘怀的回忆。
孤独的身影、坚毅的目光,这就是蓝博,形象不那么励志,但是却是一种很有感染力的独特魅力。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e625f503f6ac938dd53f7ca2.html
看到的是暴力,rambo依然是那个rambo,只是年纪老了些,但是凶悍依然。要是电影拍在今年,会不会是在西藏的背景呢?
不知道算不算脱离低级趣味阶段?内容才是灵魂,大片的煽情已经对我不起什么作用了。
史泰龙,靠替身和肌肉针再一次塑造一部经典,不过廉颇老矣
除了血腥暴力,剧情一无是处
失望+老套的剧情
Rambo.2008.BDRip.X264-TLF
对于Rambo风格的转变我不适应
没有了时代背景的兰博就没有了悲壮的英雄色彩。在这个越南都改革开放的时代,兰博都沦落到一部二流血浆片了。然而效果甚至没有《敢死队》带劲。连打斗都没有,我都不敢打上动作的标签。 Live for nothing or die for something。
开始使用 高等武器了,不错哟。
血肉横飞的,打烂了都,好看,剧情无所谓了。
还好朝鲜战场没有兰博,不然他一个人就能拿下上甘岭!
发福了,也真的成打不死的小强了。
你一滴血,我一颗星。加起来就是二。
对62岁的史泰龙拍的这部片,我只想起立鼓掌。他无论在电影还是现实生活中都是硬汉。
纯high片
不得不说第一滴血看起来就是过瘾,这血肉横飞的,一切都突突突吧。
女主太丑了。应该对史泰龙这个传奇般的老男人保持尊重。
一个信奉和平的疯女人请战神出山制造更多杀戮的故事,哪来的这么多宗教狂热分子。
99分钟版本。一二年三月十八日(QQ空间相册记录),就是这部片,记录了我人生中那段难忘的苟且时光,那段低谷中透露出的微光。影片在失去起点的惯性延长线上越走越远,个人英雄主义降格为理念英雄主义,批判圣母不够深刻,干政不若《无处可逃》。唯一值得“称赞”的,是兰博一句“peace is an accident”,可谓角色遗产了吧。
作为一部动作片实在有点血腥了~总共一个半小时的电影,看了一个多小时的“残肢与血肉横飞”,只有最后的15分钟才是ranbo,可ranbo居然用了10分钟一直在扫射……多加一颗星一方面是理解,龙哥这把年纪,确实不适合再上蹿下跳的卖命了;另一方面ranbo终于回到故乡,也算是给这个系列画个圆满句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