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记住

Remember,我记得(台)

主演:克里斯托弗·普卢默,迪恩·诺里斯,马丁·兰道,布鲁诺·冈茨,尤尔根·普洛斯诺,亨利·科泽尼,金·罗伯特

类型:电影地区:加拿大,墨西哥,德国,南非语言:英语,德语年份:2015

《记住》剧照

记住 剧照 NO.1记住 剧照 NO.2记住 剧照 NO.3记住 剧照 NO.4记住 剧照 NO.5记住 剧照 NO.6记住 剧照 NO.13记住 剧照 NO.14记住 剧照 NO.15记住 剧照 NO.16记住 剧照 NO.17记住 剧照 NO.18记住 剧照 NO.19记住 剧照 NO.20

《记住》剧情介绍

记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家疗养院里,年逾古稀的犹太人古特曼先生(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Christopher Plummer 饰)呻吟着从睡梦中醒来。他的记忆正在消退,连妻子不久前去世的事也险些忘记。不过妻子的离开似乎也帮他卸去最后一点儿牵挂,他在朋友的帮助下,从养老院偷偷跑出。古特曼的身上携带着朋友写的信,上面记载着他沿途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此行最大的目的。几经辗转,他终于找到了名叫鲁迪·克兰德的老人。对方年轻时曾是参与过二战的德国士兵,家族的血海深仇驱使着古特曼先生不远万里追踪仇人。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记忆,让每个切身经历者都背上了毕生无法摆脱的罪……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好友互整大电影破浪而出瞧这一家子抠门兔的精致生活我喜欢的女子死亡之球安特卫普之夏我爱冒牌机器女友男狐聊斋3约她去看崩世光景天降良配飞天大盗第八季大师姥姥的外孙丹尼·罗维拉:还是值得神之一手我的部下遥人君我的第二故乡年轻一代第七季六扇门之玄武初现萌宠特工队重案行动之捣毒任务三岔口控制的极限空想大河剧小田信夫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境界的彼方TV未放送话往日的山猫一不小心爱上你红色地毯黑色梦

《记住》长篇影评

 1 )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剧本很不错

整场电影很平淡,唯一激烈之处是第三个鲁德库兰德的儿子,对老人作为犹太人的厌恶及愤怒,甚至要杀掉老人,故事有了一丝波澜,在找到第四个鲁德库兰德,感觉结局意料之中,而老人最后一句(I Remeber)却又出乎意料,也与之前介绍自己的姓氏含义呼应,“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剧本很不错,作为一部反映与战争片相关的电影,让观众看晚后引起对战争的思考

 2 )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剧本很不错

整场电影很平淡,唯一激烈之处是第三个鲁德库兰德的儿子,对老人作为犹太人的厌恶及愤怒,甚至要杀掉老人,故事有了一丝波澜,在找到第四个鲁德库兰德,感觉结局意料之中,而老人最后一句(I Remeber)却又出乎意料,也与之前介绍自己的姓氏含义呼应,“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剧本很不错,作为一部反映与战后相关的电影,让观众看后引起自己的思考

 3 ) 记住才是根本

细腻的演技,完美的配乐,不能被剧透的结局,是我给五星的原因。

其实在电影里,很多细节最终都让结局变得更加丰满。

妻子离世、纹身、狂热的纳粹后裔以及贯穿始终的老年痴呆,也许还有很多没有注意的细节。

现在回想起养老院马克斯才是真的伟大,事实上他有太多机会可以在养老院将奥托、瓦里西(男主)绳之以法,但他没有,他要等到奥托的妻子离世才实施他的计划,这对于这个灭门凶手是多么的仁慈。

他没有告诉奥托真相,而是让奥托自己从一次次的谎言催眠、纹身催眠、现实催眠和实事催眠中醒来,让他自己选择了终结。

其影片背后蕴藏对法西斯的精神审判才是其经典之处,也是发人深思之处。

影评中有人提过复仇和宽恕那一个是正确的,我个人认为对于受害者而言这个都是正确的。

复仇表现的是公平、正义,而宽恕则彰显出仁慈。

对于我们这代没有经历过二战的人来说,不要轻易表达自己对那段历史的评价,因为我们不是受害者,我没有资格替他们做任何决定。

奥斯维辛集中营如此,南京大屠杀亦是如此,作为受害者的后人,我们能做的就是绝对的支持他们的决定,当他们选择复仇时,我们就选择了公平和正义,当他们选择宽恕时,我们更应当记住这段历史,别让战争再次降临到我们和我们后代身上。

请记住...

 4 ) 记住与选择性失忆

这是适合一个人看的电影,剧情设置很有新颖,我以为会是记忆碎片那种打乱时空顺序的剧情,但是这个比它好,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设定男主记忆时间点定格了在妻子死之前,泽克妻子死去悲痛导致泽克选择性忘记,这个时间后的事情一旦他睡着后就全会失去记忆。

开头一位好友给他一封信,说是他妻子死后他要做的事情,他按照指示做就行。

他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然后他慢慢知道原来是为了复仇 我们都以为泽克是一个好人,威胁人的时候很镇定,开枪的姿势很熟练,一枪打死狗,一枪爆头,我们为他叫好,但他一看就不是新手,我们从未怀疑他的,他也有着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编号,他发现别人是幸存者时抱着痛哭 到了最后我才醒悟过来,他找到了信中的第四人,他听到第四人说话就知道是他,第四人还说,受害者不会喜欢听瓦格纳的钢琴曲,但他又说曲子是无国界的,要不是他俩是朋友就是仇人,我们选择性相信是仇人。

第四人说他一直试图忘记过去的自己,看到泽克时,还高兴的拥抱他,泽克一把推开他,我以为第四人是很高兴有人找到他,泽克念出那个名字,用枪逼着他袒露事实,曾经的他肯定逼迫犹太人走进实验室,第四人和他原来同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看守者,第四人一直想忘记他自己的身份,在枪的威胁下袒露自己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看守者,他的孩子追问,你杀了多少人,他说不知道多少人。

并且说泽克真正的名字是信中的名字,泽克不相信,认为这是谎言,并说出他们在狱中互换号码,逃了出来。

泽克看了看被说中的号码,一枪打死了第四人,然后他说想起来了,一枪自杀。

他也一直忘记了,自己是看守者的事实,把自己的记忆篡改成自己的—也就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受害者,改名换姓一直好好活下来 泽克或许和妻子很恩爱,泽克躺在轮椅上的朋友让泽克每天醒来承受失去家人的痛苦,因为那个好友全家除了他都被看守者杀死。

那个好友一直盯着电话,一天出过屋子也没吃饭,泽克完成不了任务,也怕泽克知道事实然后逃跑了,当泽克杀了年轻的纳粹,他让泽克去报警,就是自首,而不是让他逃跑,那个好友说第一次看见他就知道他也是受害者,事后我才知道他是看到仇人。

遍策划了这个事件,他告诉泽克他知道有一个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看守者移民到了美国,但其实他知道其实是两个人 为什么要用信中写泽克自己原来的名字,可能他自己对过去自己的痛恨,对那个名字的痛恨,他把自己带入受害者的思想,丝毫不怀疑信的真实性, 他是罪人,逃过历史惩罚的罪人,即使是垂暮老人,也不能让他忘记自己犯的罪孽。

即使过了法律诉讼时效,受害者用另一种方式惩罚了他们

 5 ) 借刀杀人,一石二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2015加拿大剧情片《记住》,全球累计票房423万美元,定级R,豆瓣评分8.2,时光网评分7.4,IMDb评分7.4。

“一石二鸟”的电影版释义。

全片的精彩集中在最后的谜底,像悬疑片结局一样的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如果没有结局的神来之笔,不会有那么高的评分口碑。

我关注到本片,是因为2022年韩国的《我记得》翻拍自本片,所以在看翻拍片之前先看原版。

影片在结局之前,导演完全误导观众,我以为是《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记忆碎片》,直到最后正邪身份大反转,脑海中一下子迸发出好多个词——借刀杀人,一石二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虽然没能猜到结局大反转,但是养老院运筹帷幄的老人肯定不简单,他不会只是个同病相怜的纳粹受害者,这是能够预想得到的。

在结局出来之前,我已经意识到养老院老人很可能利用了男主的阿尔茨海默症,果不其然,因为男主由于失忆和健忘,对随身携带的信件无法辨别真假,信任怎么说就怎么认为,所以很可能会被人利用。

本片属于“一句话剧透”类型,在结局之前是剧情片模式,没什么亮点,结局出来时瞬间变为悬疑片模式,并且见好就收,戛然而止。

2022年,韩国翻拍了本片,名为《我记得》。

本片是二战题材内容,韩国《我记得》是韩日战争题材。

 6 ) 此刻我们无处逃脱

生命这场战争永远不会结束。

——《再度觉醒》普里莫·莱维 (Primo Levi) 阿托姆·伊戈扬的电影通常有两个主题,记忆和失去。

于是这次他塑造了这样一个形象,丧妻不久、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老头Zev。

这不是一部大张旗鼓地反思二战的片子,当几个垂垂老矣的暮年人步履蹒跚地出现在镜头前,观众很难做到把惨无人道、丧尽天良这类词与他们联系在一起。

片头Zev起床时又一次失忆,下意识地寻找妻子Ruth,现实与记忆的边界早已模糊不清,但我不认同病症的独断,而是数十载的谎言说着说着,就难辨真假了。

故事脉络很简单,纯线性结构,也不带太多回忆,如果没有结尾的剧情大反转,一句话概括就是临近生命尽头的集中营生还者踏上寻找狱卒的漫漫复仇路。

不能一概而论所有带有意想不到结局的电影都是好片,但在电影工业发展到这个程度的当下,能做到在最后十分钟还让人提心吊胆着实不易。

借用Positif的评价,这部片子建筑的矛盾叙事、编织的角色冲突、流畅的情景设定、演员的出色表现,都达到了一个较佳的水准。

剧情反转在于,原来Zev也是狱卒,他就是自己一路寻找的Otto。

当年和他共谋在手臂刻上囚犯编码以逃脱审判并一道移民美国化名为Rudy Kurlander的另一位狱卒揭开了这段往事,在记忆被唤醒的一瞬间,Zev开枪打死了他,之后自尽。

其实这一切都在Zev在养老院的"朋友"麦克斯的计划之内。

麦克斯才是一位真正的奥斯维辛幸存者,在Zev入院的那天,他就认出了这当年残忍杀害了他的家人的罪恶灵魂。

借着Zev的间歇性失忆,他策划了这场看似短暂、实际上却耗时七十年的复仇。

非要细究情节的合理性,总是能找出不少黑点的。

一个年届九十、时不时失忆的老人,跋涉千里寻人,过程中总是有可以挑刺的点,但如果拘泥于这些细节,才是令人遗憾的吧。

昨天看的是夜场,不大的厅只有我一个人,坐在最中间的位置,听着耸人的配乐,时不时内心打颤,不可避免地想起了奥斯维辛。

去年秋假一个人去了奥斯维辛,跟着当地旅行团,花一天的时间参观了两个营。

波兰的深秋已经被冬天的严峻萧索彻底占据,阴沉的天空笼罩下的历史分外沉重。

我全程是游离状态,向导用平静的语调念出的描述性语句,似乎也是对历史的讽刺。

永恒的困境是,当我们回顾历史时,那些最宝贵最真实的东西早已死去。

所有生命,变成了数字、影像和故事。

鲜血会干涸、尸体会腐烂,再鲜活的记忆逃不过仅是想象共同体的宿命。

望着那些铁栏杆、木砖床(甚至称不上床),一种无须言说的默契蔓延开来,几乎参观者都沉默不语。

对啊,面对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有什么好说的呢?

说什么是有意义的呢?

或许奥斯维辛算不上最黑暗的一页,仅仅是昨天历史课上说到的美军越战时的美莱村大屠杀,那些留存不多的图片与报道,给人的震撼度一点都不少于集中营。

又开始质疑人性了。

作为一个用剪刀剪纸片手都会颤抖的人,我实在无法想象为什么会有这般的惨绝人寰。

当在仔细研读战争史背后的人性扭曲历程后,似乎一切都不需要解释了,因为这就是人性的一部分啊,被掩盖起来的极恶,以及丧失自我的过分狂热,在人类历史中,几时缺席过。

想起汉娜阿伦特对战犯的那番思考,放在战后的背景下她饱受争议,但时间是可以检验出真理的。

我们不愿意面对的、竭力否认的,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恶。

而更可怕的是,我们又总以为通过惩罚别人的明恶,可以隐藏自己的暗恶。

Zev有着不堪回首的罪恶往事,他说了一辈子的谎,到最后甚至把谎言当作事实。

当他遇到因同性恋身份被关进奥斯维辛的第二个Rudy,他的道歉是多么真诚,那种感同身受的痛苦很难让人想到这一切是个假象。

当他遇到新纳粹、第三个Rudy的儿子时,他的愤怒爆升到极点,甚至开枪打死了他。

那满屋子的纳粹物件,包括悬挂的党旗、旧日的军服,犹如齐发的万箭,深深扎进Zev那混沌不堪的身躯与灵魂,刺痛不已。

当一个人说了太久的谎言,连自己也会信以为真的吧。

但最骇人听闻的不是失忆,而是当他回想起那些真实的故事时,发现自己曾是如此地罪恶不堪。

于是无地自容。

音乐在影片里起到的是治愈性的作用,两次弹琴,当Zev在第二个Rudy的养老院里听到女职工在弹奏莫什科夫斯基的曲子时,他说道,我过去的钢琴老师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三个作曲家是门德尔松,梅耶贝尔和莫什科夫斯基。

第二次是当Zev来到他过去的"同伙"家中弹起了瓦格纳,对方说,生还者是不会喜欢瓦格纳的。

Zev回答说,你不会憎恶音乐。

其实这时,第四个Rudy已经认出了Zev,知道自己藏了一辈子的伤口,终究会被撕开。

音乐是如此美好,Zev老迈的身躯费力弹奏的乐曲是如此动人,谁能将这一切与他曾是集中营狱卒这一身份联系起来?

这里交代的隐藏的背景,即Zev在成为狱卒之前是一名研修钢琴的学生,这严酷无情赤裸裸的对比,像是一把插在人性深处的刺刀,永远无法摆脱,而时刻隐隐作痛。

人没有绝对的善恶,追求美的灵魂,或许下一秒就是恶的源泉。

人性就像硬币的两面,有时候仅是轻微颤抖就足以翻天覆地。

既然无法摆脱罪恶,至少让我们深深记住曾发生过什么。

无关复仇,关乎人性。

附上一些在奥斯维辛拍的图片,其中一期以强迫劳动力为主,二期基本就是死亡营。

<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

 7 ) What war does to people

习惯看电影只看评分不看简介这部片看到7.4分且惊悚题材就下来看了结尾处震惊到张着嘴一分钟我们玩辐射4 使命召唤 崇尚暴力血腥独裁研究731 大屠杀 为正义呐喊者点赞 同时满足内心的猎奇情绪而这些大背景下 一个一个有血有肉渴望生存的个体 才是实实在在的牺牲者阿富汗战争结束后返国难以重新融入社会的美军和这部片子里4位老者:2个犹太人 2个纳粹(还有一个纳粹二代)战争之后 他们的生活 家庭 笼罩在永远散不去的阴影下刚看完的 实习生 里面说 想想看一位有着一生经验的老者能为公司发展做多大贡献战后重新融入社会的人 用上半生时间生活在阴影里 用下半生时间否定 隐藏 或强迫自己接受自己的过去ZEV出去杀人的动机是 在他们这个年龄 即使抓到逃跑的Nazi 将其遣送回德国的过程中 他可能因为自然原因死亡看电影过程中有个念头一闪而过 这么大岁数了 还折腾什么转念一想 人 不就是活个Purpose么 不然只剩等死ZEV的失忆症似乎可以被几个关键词暂时治好在信中引出 Ruth患癌症死亡 ZEV是集中营幸存者时 他脑海里关于毒气室 焚化炉 人们惊恐表情的记忆会被激活 而这被用来增强对纳粹的仇恨想来ZEV的失忆症 与内心对于自己作为纳粹强烈的否定有关当每次睡醒之后 记忆都是完全的空白 他可以看着卡通片轻松的笑 这种失忆甚至是一个自我保护机制他是战争中的强者 也是战争阴影的受害者 但战争中的弱者 被屠杀了家人的MAX 不会让他这样轻松的忘记罪恶影片最后揭示真相时 ZEV还是选择杀死面对的另一个纳粹我想 任何一个人 都会有这样的举措当不在执着于把自己的过去合理化对于善恶就有了更简单的评价行刑者该受到惩罚无论年龄无论那个人 是否是自己

 8 ) 有些事,不能忘。

有些事,不能忘,往宏大里说,比如家仇国恨。

不然,跟动物有什么区别。

这是我看完这部电影后内心最直接的触动。

再就是深切的感受:没有流量明星的参与,两个步履蹒跚,满脸皱纹,手都颤巍巍的老人,演的电影也可以这么好看。

还有一点想说的,国内什么时候也能有这样一部片子。

毕竟我们也有难以忘记,不能忘记的那一段历史。

好佩服编剧,能以这样的方式写“不能忘记”的故事。

关于奥斯维辛、关于战争的历史,无论是书还是电影,都有很多好的作品。

《钢琴家》《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战火中的银行家》《辛德勒的名单》《芬妮的旅程》《波斯语课》《美丽人生》《活出生命的意义》《安妮日记》……主人公老人家泽夫和老人院的好友,这位老朋友戴着眼镜,坐在轮椅上,还插着鼻管,但是他们俩的穿着都很得体,干净优雅的样子,可以说没有老人味儿。

你都可以想象他们年轻时有多帅。

查了一下泽夫的扮演者是《音乐之声》的男主,怪不得呢,立马想再去重温一下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拍摄于2015年,两位老人家出演这部电影已经分别是86岁和87岁了,他们又分别在2017年和2021年去世。

看到这些信息,再回想这部电影,不胜唏嘘。

人类历史,违背人性的战争,耄耋之年的复仇和救赎之旅,公路,这些元素足以支撑一部精彩的电影。

有人说这么大岁数的老人家,还有失忆症,辗转路程,买枪,乘火车,住旅馆,护照过期……步履蹒跚地去见了四个人,其中细节值得推敲。

那又怎样,对此我倒是没有什么疑问,何须考究这个细节,以为并不重要。

想必编剧导演比我们缜密得多吧。

电影结尾时泽夫颤颤巍巍地拿着手枪,你会担心他瞄不准。

这双拿着枪的手,还可以弹出那么动听的钢琴曲,人性有多高贵有多卑贱,有多良善有多残忍。

就到这里吧,作为影迷,非影评人,很难忍住不剧透。

可这部电影如果提前知道结局,就感觉没那么精彩了。

 9 ) 记得什么

剧透分割线剧透分割线剧透分割线剧透分割线剧透分割线剧透分割线写这个评论,我只想抒发一个感想:老爷子最后说,我记得。

他想起了真正的自己,记得了自己做过的事情,然后开枪自杀了。

他活了那么多年,那么大岁数,活的好好的,为什么现在才自杀,以前怎么没意识到自己的罪过呢?

如果他真的是那么有良知,他早就自杀了。

所以说,其实应该是,在影片讲述的这段时间里,老爷子在max的那封信的提示下,由于虚假的记忆而形成了一个新的人格,这个人格就是一个家人被屠杀的犹太人。

以前那个纳粹的人格由于失忆,其实是处于消失的状态的。

当最后老爷子“想起了”自己的曾经的时候,这时候相当于两个人格融合了,这是一个能切身体会到受害者心情的前纳粹,所以他自杀了。

或者说,这是他的犹太人人格,在记起自己曾经做过的恶行时,继续贯彻了复仇的行动,杀掉了仇人。

 10 ) 胡写

这是一部关于历史罪恶的片子,结局真的可怕,让我想不到的是一个年轻时候充满血腥杀戮暴力的人在晚年记忆不好的情况下会变成一个充满着正义感并不怕危险坚持执行到底的人。

完全变了一样,就也是让我困惑的地方,按理讲这些伤害他人的记忆会刻在骨子里一样那有那么容易就忘掉,当然也可能是他自我感到自己年轻时候犯下太多的罪恶,他老年的时候急需要自己去为犯的错赎罪以求得到解脱,正是这种想法太过于强烈导致自己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带入到受害者的境地并为之付出行动。

尤其是在这种身体还不是方便的情况下反而更容易被人利用,我想电影还缺少那种真正复仇的老者绝对不是第一次给主角讲故事洗脑,不停的灌输自己的往事,当他弹钢琴的那一段就可以感受到他心里此刻一定是高兴愉快的毕竟目标就在眼前任务即将完成,所以他弹钢琴才会那么愉悦那么丝毫不乱。

警察被杀那一段,我一直在好奇的想,纳税的种族思想也会遗传吗?

不然为啥警察这么正义感的职业也会对犹太人那么的仇视,不仅仅是他父亲的思想教育导致的吧,而且你有没有发现电影还偷偷安排他家的狗疯狂的对他狂叫主人咋训斥还是没有停下来叫声,这难道不也是有另一层意思在里面吗?

我再延伸一下,每次他睡醒都会呼叫他太太的名字,深知爱着他的太太,可是他的太太真的叫那个名字吗?

还是他身边那个利用他的人编出来的名字,让他相信他太太得癌症比他先去世,这样不是让他更能够大胆无后顾之忧的去执行复仇计划。

我想主角最后回想起来自己的过去种种,他自我了结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走的坦然。

人们不常说正义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可是即使到了这种效果也会大打折购的。

《记住》短评

我究竟该如何谅解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6分钟前
  • FWSWU-LLDAF
  • 还行

结合普卢默老爷子演艺人生的两大节点:年轻时靠逃离纳粹的《音乐之声》军官享誉世界,老年凭临终袒露真我的《初学者》拿下奥斯卡。这部反思二战,也剖析自我罪恶的“类烧脑片”,戏里戏外的映射,变得更有趣。

10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期待了很久终于看到了。结局的反转非常棒,不过最后主角的行动很不合逻辑。正常人在知道被这样骗之后反应应该是震惊或者恼火,主角确去迎合了那个骗他的犹太人杀人后自杀,属于是强行“正义”,“正确”了。整部片都不错,但是失望

14分钟前
  • 深夜
  • 较差

对话太多,没啥好看。看不下去。

18分钟前
  • 身体大师
  • 较差

国仇家恨带来的反转,拍的比较平平无奇。

22分钟前
  • 无影不欢
  • 还行

男主老年痴呆,丧偶之后在老朋友提醒下去找当年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看守奥托,为家人报仇,最后找到后发现自己才是奥托,找到的是当年和自己一起做假身份逃跑的纳粹,男主羞愧不已,杀了纳粹朋友后自杀。原来都是老朋友安排设计,老朋友才是真正的奥斯维辛受害者。

25分钟前
  • jkkimi
  • 还行

我很喜欢的是看完结尾有反转的电影,然后细细琢磨前面埋过的各种伏笔

28分钟前
  • newparadigm
  • 推荐

一天内看的第二部二战题材的,角度独特,结尾反转有点狗尾续貂

31分钟前
  • 第四公民
  • 推荐

演得很动人,但是反转得有点草率

34分钟前
  • 晚安好运©️
  • 推荐

一个走路都颤颤巍巍的老人,受了养老院朋友的命令满世界地去枪杀纳粹。他找了好久好久,找到了一名纳粹,却发现自己原来也是个臭名昭著的德国纳粹。

36分钟前
  • 较差

披着悬疑片的反战片,战争带给人们的除了仇恨还有什么

39分钟前
  • 一杯小啤酒
  • 较差

电影本身勉勉强强,只有片尾的反转有点点意思,使得全片更像一个犹太爽文,如此的不切实际,但是为了巴勒斯坦,为了黎巴嫩,为了叙利亚,这种犹太主义复仇片,打这种苦情牌真是婊子立牌坊

40分钟前
  • ZFMD7
  • 很差

世界上是有正义的、只不过有时候会迟到。ps:看似最弱不禁风的一般都是赢家。

42分钟前
  • 玛丽莲教父
  • 推荐

重名的美籍德国老人真多啊 (一开始就猜到结局。。。┑( ̄Д  ̄)┍)3.5星

43分钟前
  • 小弟震
  • 还行

还是比较喜欢的!实力派反转!

46分钟前
  • M能能M
  • 还行

一部电影全靠结尾

47分钟前
  • 痴人
  • 较差

3.5,这个剧本确实不错拍得也还行,结尾有点画蛇添足显得不够留白但还好。没想到nazi和jew还能有这种片子我以为都拍泛滥了……#是不是应该点名gaybaiting之作波斯语课

51分钟前
  • 阿特拉斯抠抠脚
  • 推荐

1.太多感人的场景2.老年生活的无力感3.结尾的反转十分精彩

53分钟前
  • Hesse
  • 还行

这种报仇的方式,杀人不用刀啊

57分钟前
  • 海王星北
  • 还行

编剧厉害!

58分钟前
  • lowell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