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鮀·恋

鮀·恋,鱼和它之恋,鮀恋,Love & Swatow

主演:杨婕,吴启垒,朱海彬,张楚芝,林蔚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潮汕话,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12

《鮀·恋》剧照

鮀·恋 剧照 NO.1鮀·恋 剧照 NO.2鮀·恋 剧照 NO.3鮀·恋 剧照 NO.4鮀·恋 剧照 NO.5鮀·恋 剧照 NO.6鮀·恋 剧照 NO.13鮀·恋 剧照 NO.14鮀·恋 剧照 NO.15鮀·恋 剧照 NO.16鮀·恋 剧照 NO.17鮀·恋 剧照 NO.18鮀·恋 剧照 NO.19鮀·恋 剧照 NO.20

《鮀·恋》剧情介绍

鮀·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林奕新(朱海彬 饰)一家在汕头经营一家小杂货店,他和妹妹都在读中学。他在汕头金山中学就读,和同学梁梦洁(卢倩 饰)青梅竹马,互有好感。本来梦洁准备大学考中山大学的,奕新也跟着报了中大。谁料后来梦洁反而去了杭州一所大学,只有奕新上了中大。在大学里,两人仍有书信往来,虽然梦洁也有了男朋友。奕新(吴启垒 饰)被选去演话剧《暗恋桃花源》,和他搭档的是可爱的女生,来自苏州的苏心蕊(杨婕 饰)。日复一日的排练中,心蕊对奕新情愫暗生。然而奕新却对梦洁念念不忘,他无法接受心蕊的爱也有因为心蕊是外省女生的缘故。于是心蕊狠下心来到了汕头,准备了解奕新的成长环境,更好的接近他。奕新和心蕊偶然在汕头重逢,两人回到了广州,正式成了恋人。然而有一天梦洁的突然出现,又扰乱了奕新的世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伯德小姐灰色气流女帝小晓尝试第三季越狱兔前传国家破产之日隔墙有情人主妇也要拼少林僵尸30天爱上阿吉卡勒2刺杀小说家狼的诱惑我最好的敌人西西里鬼故事异教夜谈炽热之夏4x4大江东去虹色女孩☆钻石星路月是故乡明猫片之无喵生还白日梦我濑户内海行尸婆婆2季节与季节之间DARLINGintheFRANXX宁古塔鲨颤

《鮀·恋》长篇影评

 1 ) 12.23~末日过后 我们一起去看《鮀·恋》——献给所有甘于平凡的人

这篇影评 我想分两部分来写 一写戏中的故事情节 二写本土观众的表现所折射的问题原谅我如此开门见山 如此直接 实在是不吐不快一个半小时 要把完整的《鮀·恋》再度呈现 时间实在太短太短但只要想到 这是一部完全公益性质的电影 所有成员自己筹措资金排成的电影 已经是一个奇迹多少人为了它 不远千山万水而来 也是它应得到的回报和馈赠物欲纵流 真心才是无价的林弈新 出生在一个典型的潮汕家庭 是家族未来的希望似乎被贴上这样的标签 就注定他连远走的背影 都有那么多无奈编剧业青说道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存在的 要考虑到许多人的感受这和我的观点不谋而合 因为在毕业后快到200天的日子里 我意识到 人最难的 是学会爱自己而不去伤害人结婚是两个家庭的结合 磨合的过程究竟要化解多少鸿沟而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 女孩子要面对的社会家庭的压力 其实也不亚于男生《鮀·恋》将我们的生活琐碎所折射的深刻问题 大部分都搬上了屏幕无论编剧、导演和场记等等成员 都试图在为生活忙碌奔走的人儿心上 播散信念 希望和力量所以才有了片尾的那一行——献给所有甘于平凡的人 那么有力量的致辞梦洁 编剧业青说 这个角色的名字 有一个“梦”字意思是她代表林弈新年少时梦里的一个美好女子 美丽 善良 内敛又真诚只为成绩而发愁的高中年代 可以挥洒热血的社团活动 点点滴滴 都记载在林弈新和梦洁的通信里那么真挚诚恳的文字 过了那个纯真年代 或者就真的找不回来所以 梦洁才会害怕 才会发出感慨——如果有一天 这些古老的街道都不复存在 我们要在哪里找回忆呢街坊邻里背后对梦洁是抱养来的 对她去了杭州念大学之后的变化议论纷纷 家里人对她的不重视让她更加无助 她试图寻找一个依附 可以让自己不再恐慌却忘记 其实人生的路 到头来 还是要靠自己走而和梦洁截然不同的 是敢爱敢恨的心蕊她的红围巾 让我难忘当她来到汕头工作 诸多不适应的时候 她每次安静的倔强 选择瞪视对方的眼神 让我看到自己的影子她能为爱奋不顾身 也能为爱全身而退故事的开头 便是她坐轮渡的情景 对 她完全是为了爱人林奕新而来因为她要亲临其境得到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不是只有相同文化地域的女孩 才能真正融入你的家庭而故事结尾开放式的结局 让这个问题留给了观众那一刻 我在想 如若离开舞台和屏幕 在生活里 心蕊和弈新真的组建了家庭如若生活的重担和琐碎不能磨平心蕊的棱角 弈新的无奈 他们两个和各自的家庭不能在生活中探寻到一种新的动态平衡那么 就相见不如怀念吧最后 聊聊《鮀·恋》粤东首映会的观众们金中的孩子们确实让人肃然起敬 汕头一中和聿怀的孩子也很可爱 他们都做好了该做的细节反而是一些本应具有更高素质的观众 在影片出现笑点的时候 肆意大笑或者 我们可以理解为 这是一种变相的捧场但原谅为了《鮀·恋》抱着一颗诚挚的心而来的我接受不了我很明白 虽然可以“以小见大” 但不能“以偏概全”可如果真的钟爱这片潮汕大地的话 请严格要求自己吧最后 谢谢鮀恋剧组 继续加油

 2 ) 上映十年再看的电影

看了前三十分钟觉得还是打四星吧,看到后三十分钟略显抓马的剧情还是打三星好了。

十年前这片子上映的时候还在读小学,今日视线上看到了这片,后来读了金中上了大学,想起来还有这片,看一看以此回忆一下高中的岁月。

高中我们一般也不会穿礼服上课,不过的确比较好看。

片中赋予主角的悲剧色彩以唤起观众同理心,这是正常的,但用的是整个潮汕大环境的影响,我担心这会造成文化误读,问题虽然存在,但没有上升到这个层面,有时候我想,刺痛我的可能不是具有攻击性的概括,而是某些被点破的现实。

导演确实是非常有想法,有些安排有炫技之嫌,但无可厚非,但整体影片的节奏并没有把握得很好,呈现先松后紧,看起来比较奇怪。

剧本写作显得有些仓促,有点为了拍片而赶路的样子,本身有些bugs,但还是过去了,主要是结尾关乎大走向的抓马剧情实在是难以忍受(为此必须要降一星)。

台词的写作尴尬得很成问题。

演员的表演其实才是全片的最大问题,让许多没有什么说服力的剧情显得更没有说服力,念白时也经常有棒读感。

但影片的整体看下来,大概还是够格的。

零片酬的情况下,可以想象到拍片是多么困难了。

必须要进行鼓励。

整个故事的脉络,以奕新展开,主题我还是喜欢,这种情感逐渐成熟的过程,故事驱动的几次情节本来也还好,但也有刚才说过几次的抓马,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怀念那一段还不够成熟的岁月。

电影其实还是显得小清新的,这也是区别于现在新出的潮语电影的重要表现。

上映十年了,真想知道当初那些演员和幕后工作者们现在怎么样了。

 3 ) 请别说在传播潮汕文化

听说是第一部潮汕话电影 ,感觉很亲切,也很迫切想看,不知为什么,自从离开潮汕,当了几年外省仔,对潮汕的东西都越发地热爱,也许只需是“潮汕话电影”这几个字,我都会去支持一下。。

对于拍电影的胶几人,很欣赏他们的才华和热情。。

不过看完影片,感觉这影片的要表达的东西跟我是多么不一样,没有多少共鸣。

在我看来,潮汕人的观点和一些精华被拍得一无是处,那个男主角没有多少特别能代表之处啊,那个梦洁的形象也体现不出潮汕女孩的特点。

片中那个爷爷的形象塑造挺不错的,但是描述出来的潮汕父母辈的观念也不是很有代表性。

就像是影片中那台window95系统的电脑和那个“传真”公务员一样,都是很过去的东西啊,看到这些,感觉是20年前的潮汕可能会贴切一些吧。

实在没能从这些古董中找到共鸣。

很不喜欢那个宣传片里面说的传播潮汕文化。

在我看来,这个直接就是让别人来误解潮汕吧。

影片中男主角的态度,表达出来的更多是对这些传统更多的只是反感,或许你们想表达潮汕孩子的无奈和责任、对拜妈祖、潮剧、算命更多的是否定。

就你们那个“七星伴月”、“以为是弟弟吧?

”,这些都是潮汕的传统,你们不能只是用来让人嘲笑的。

偶是越来越觉得这些传统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男主这么孬种,那苏州女主这么好都受不了,以后哪里的女孩子还敢嫁潮汕啊。

请别再说你们在传播潮汕文化,它不具代表性。。

 4 ) 关于鮀恋的一些杂感

这部片子刚出来的时候,我正好在大四的毕业季,找完工作比较清闲的时候。

微博上的金中校友各种@,在广州的大学城有好几个放映点,在潮汕大学生的圈子里炒的还是蛮火的;我比较懒,没有到现场看,自己找了个枪版一个人宿舍看了。

观后还是唏嘘了好一阵,并非电影多么感人催泪,只是让人想起中学的青春和潮汕老家的很多事情;感觉这部电影是拍给我们这一代潮汕学生看的,所以我从不推荐周围打工的同龄同乡或者外地的同学去看,——所谓一蜜顶十黑,除了给这部辛苦拍出来的片子制造更多恶评之外别无它用。

现在7.6的评分还是高了点——7.5以上就是佳片的水准了,7.0左右的评分应该是既能照顾主创心情又不致误导不明真相群众的分数。

本来我是没有写影评的习惯的,但是这部片子的设定真的和自己太有缘了,好像不写点什么就对不起这份缘分的感觉:首先我高中是在金中读的,大学在中大,毕业后第一份工又在苏州,电影里的很多取景都曾经印过我的足迹。

看这种电影,虽然技术上有欠缺但是主观上很有诚意,就我个人而言,很难没有代入感。

我对金中的感情比较寡淡,毕业后一直没有回去看过;这部电影还是勾起我很多对中学生活的回忆。

男主角很像我的一些同学:学习很好的乖乖仔,在同学中人缘很好,在社团或学生会混的开,有一些女同学暗恋的那种。

猥琐的男二号有时会爆两句经典的潮汕话对白,让人莞尔,不知道为什么使我想起金中的元旦晚会:整个学年大家最high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一些很有意思的情景剧,带有早期中文互联网的无厘头因子,让人惊异这帮学霸居然也有创造力勃发的时候。

作为观众我比较喜欢电影的前半段,有点潮汕人自己的青春电影的意思,后面渐渐有点虎头蛇尾,好像有点主题先行的羁绊。

男主在剧中的表现不太讨喜,承受太重,前行自然艰难。

这方面我还是有同情的;因为在金中读书的基本就是潮汕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远的不说,中表亲戚的小孩都是看着你成长的,背后很多眼睛盯着你,所以要规行矩步,不能随便出轨。

所以大家压力还是蛮大的,哪次模拟考的分数跌的太厉害就像天塌下来一样。

记得当年高考数学比较难,考完去饭堂吃饭发现满屋子的学生家长哭成一团,好像到了追悼会现场一样。

扯远了。。。

说回这部电影。

有段时间我常意淫,如果我来拍这部电影,会把他拍成什么样子:首先要像侯孝贤一样不厌其烦地用长镜头,让人物在金中古树葱郁的校园里或者汕头老市区富于沧桑感的老巷子里自由活动;对白用很地道的潮汕话,男主生硬的普通话对白尽量减少,总之前半段要有侯氏的乡土气息;后面的恩怨情仇要师法杨德昌,表现世道的灰暗和艰辛,苏州女生设定得更加温婉执着,发小女则在堕落中蜕变得奔放而勇敢,这样一来男主虽然还是温吞水一样boring,但是起码的戏剧张力应该有保障了;另外,大妖都的城中村这样后现代的活背景不涉及真是太可惜了,所以可以把康乐园的背景换成神魔乱舞的康乐村——没有岩井俊二的功力,整部片子都是这么干净的色调会显得我们像没走出过校园的书呆子一样。

(MD中花总的毒太深了)毕竟是半年前看的片子,现在来写观感有些隔膜了;脑子里残留的只是人民广场的渡口,金中门口那条阳光灿烂的坡道,康乐园里面的红墙绿树……也不知道哪些是电影里面的,哪些是自己杜撰的;虽然前面说了很多刻薄的话,还是要感谢电影的剧组,为我们这个特定的人群呈献一部深度定制的青春电影,让我们在谋生余暇可以感概下我们的青春——虽然大多时候不像电影里的那么诗意和优雅。

 5 ) 我们的感情,厚于电影——观《鮀·恋》60分钟试映有感

我喜欢试映会那天,门口宣传板上那句话:“一直以来的这种坚持,走到了最后。

”浮躁社会里,少有的坚定执拗,被一帮80后年轻人诠释的很彻底,因了几个激荡人心的标签或字眼——“全体非专业、历时3年、自筹资金、回溯青春、留住这个城市的回忆”——让许多人还未目睹一个电影画面,心里就已经生发出温暖和感动。

我总感觉这就是《鮀·恋》这部电影带给所有汕头人最初的触动心弦的感觉。

许多的人,期待了3年,其中最幸运的少数人,等来了60分钟的试映影片。

那天我坐在小小的试映厅,主持人的声音响起,灯光暗下来,梦想和青春被一再撩拨,一种很奇怪的情绪在发酵和蔓延,是温暖、青涩,是按耐不住又无处诉说的淡淡忧伤,是对旧时光的眷恋,是对沉淀在这座城爱与忧的纠结,其中应该还夹杂着不可名状的对追梦团队的赞叹和向往。

就是这种复杂的情绪,带领我们在现实和电影画面间交叉穿行。

礐石轮渡的汽笛声、如火红棉、摇曳烛光、锣鼓声起……我会偷偷告诉你,直到心蕊一直重复那句:“是不是只有同样地域文化背景的女孩才能融入你的家庭?

”在一瞬间让我掉下泪来。

我们好似看的不是电影,一幕幕回放的是我们的过去。

那些背着书包上学的日子,午后校园广播里青春跳跃的音乐,课堂上的秘密纸条,还有青春年少懵懂的心动和深情……哈妮说她看前半段,在里面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仿佛那就是自己小时候的校园生活;中年导演说他记忆深刻的是奕新兄妹坐在门口吃草粿/龟苓膏的那个平实场景,还有奕新和爷爷一起并排走远的背影,那么生活化就像是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我,感同身受地被不同地域文化的情感纠结紧紧抓住……有那么一刻,我想我们都是带着厚于故事原本情感脉络的感情在看电影,我们不断在熟悉的画面里切入自己的经历和情绪,我甚至觉得不是电影故事在带我们去感受青春、回望过去,反而是人们对这座城的深情对旧时光的怀念对这个追梦团队的感动促使我们那么用力地去关注这个影片,去细细品味这个艰辛过程中的每一个切面,情感的推动力到了这一刻大过了影片带来的冲击感,就像编剧业青曾经说的:““电影里的情节,百分之九十都是真实的,是发生在不同年轻人身上的集合体。

”所以我们在充盈心间的感动和温暖中,各自找到了故事里属于自己的那部分真实的回忆。

是这座城市这里的文化这里的过去留给我们的不能磨灭难以忘却深入骨髓温暖人心的记忆碎片。

只是有时我们迷失了,忽略了。

以为自己不记得了。

以为自己是不爱这里的。

现在,这种感觉越发强烈,因为我们已经不是在讨论一部本土电影,我们在讨论追梦的青年。

不断的、越来越多的人期待电影的上映,除了想一睹里面潮汕元素的诠释之外,我感觉另一种更实诚的情绪是,他们是想见证“一群追梦青年历经3年千辛万苦的成果是什么样的”。

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它是好的,因为那些坚持的过程,更像一部写实的纪录片,给了年轻的浮于燥世的我们鼓励和信念,当然结果最好也是美好的、成功的,那样,让所有摇摆的、迷茫的人相信坚持、相信自己、相信一些美好的与钱财奢华无关的东西,叫“梦想可以实现”。

电影结束之后,人员各自散去,主创人员在收拾会场,合力把桌子搬进去,一起挤电梯,一起意气风发地走在路上,那一瞬间,i我恍惚感觉这也是电影里的画面,那种温暖感动的力量在这个秋意渐浓的黄昏微微震荡。

末了,我必须诚实地说道,不能因为它带给我们太多的情感冲击,就抹去有待完善的部分,60分钟的试映,未完待续,在我看来,它确确实实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它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影,但它也还有生涩、不自然的片段,没有成熟到无可挑剔,它比业余制作好太多,它还在向一部成熟影片迈进的征程上,,但它已经具备好电影的力量,电影无非就是引起观者的共鸣,让我们有所感悟,定省自身。

如今看来,它也已经超脱了一部电影自身的意义,除了给观者带来美的享受、情感的冲击之外,它的象征意义也被反复讨论,影视人认为这是撕开了汕头本土电影拍摄的第一个口子,让这个被视为文艺沙漠的城市出现了一片绿洲,盖起了第一个小房子,又或者换一个角度,如导演智敏所说,“到后来,我们更想说的不是如何拍电影,而是告诉人们如何勇敢地去追寻梦想。

”《鮀·恋》不仅仅是一部影片,它温暖人心的力量,更依附于它背后年轻的团队的执着信念和追梦勇气。

(写于2012年10月28日 夜)

 6 ) 鮀恋

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以前看别的电影从来没有这样的习惯,但是上星期看完鮀恋之后却让我有了打开电脑留下感想的冲动。

我不是一个潮汕人,但是这部电影里面家庭的羁绊,爱情的抉择,现实的无奈,都让我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我文笔不好,就随便写一点感想。

奕新走过了青涩懵懂的青春,把他心中的梦洁留在了那段时光里。

走过了逐渐懂事的大学,把心蕊留在了那段时光里。

青春莽撞后,和曾经不起眼的普通的女孩晓楠在一起了。

想到这里,觉得结局不免有些残酷,但这恰恰就是现实的写照。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这样,沉醉过,执着过,迷惘过,然后选了一条普普通通的路,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经历普普通通的快乐或是痛苦。

在未来的某一天里,你突然回想起曾经你暗恋过的女孩,想起你曾经执着过的梦想,想起一段曾经以为会天长地久的恋情,想起逐渐在你世界里褪色的人或事,你可能只会笑一笑,便把他们搁置在记忆的深处。

我觉得鮀恋已经并不是潮汕人的自娱自乐,而是发生在这一个特定地方的青春。

可能潮汕人看到里面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会心生感触,泪流满面,但是这并不代表一个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人无法看懂其中的苦涩。

其实我非常佩服心蕊,她虽然是一个女孩,但是为了不确定的爱情可以付出那么多,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去,认识他的城市。

可以为他改变,为他牺牲。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

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因为周末没事做去参加了一个小型比赛,遇见了W,她是汕头的。

当时她穿着黑色的裙子,白色的上衣,扎着马尾辫,带着黑框眼镜,在走廊上打电话通知报了名参赛的人。

从侧面看过去有点可爱,有点傻。

W并不是很漂亮,但是却给我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很舒服。

自从那以后,我偶尔会在她的微博上留言,qq上聊一下天,但是一直没有勇气去追。

我一直都尝试着去了解W,听她喜欢听的歌,看她喜欢的动画,了解她长大的环境。

这次去看鮀恋也是找了个借口跟她一起去的,结束之后有一种寒假就一个人去汕头的冲动。

就在前天,晚上11点过的时候,我和朋友约出去骑车,经过宿舍的时候看到了她和她前男友走在一起,然后就想着,这个故事应该有结局了。

 7 ) 切身体会《鮀恋》拍摄

尽管是后来才加入电影的拍摄,但是我错过的情节不多。

并不专业的操作,让我们吃了许多苦口,但我们都是在困难中找寻解决方法,因此学到了很多很多。

尽管我是负责配乐的人员,却经常跟导演编剧混在一块,讨论演员讨论剧本,这部电影之所以拍了这么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不断改进不断重新拍,尽力做好每个步骤!

这部电影是我们从菜鸟向专业进步过程的产物,是我们一群追梦人共同孕育的“孩子”。

追梦的旅途,从不停歇……

 8 ) 其实无关爱情

鮀恋 在《血》的尾声中结束了 思绪万千 流泪并非为心蕊和奕新之间的爱情故事 而是为自己 为千千万万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潮汕青年们 我想说 其实 无关爱情关于那些印象深刻的片段 我想说 最难忘的台词 是那句再普通不过的 要记得吃早餐 不要省 从高中的回校路上 到大学的电话里 似乎每次都会听到妈妈这句嘱咐 也似乎每个妈妈都会这么说 最温暖的画面不是奕新和梦洁高中时代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而是奕新和妹妹坐在门前吃龟苓膏的情形 妹妹的撒娇 哥哥的体贴 不需要太多做作的言语 最催泪的不是心蕊在钢琴前悄然泪下 而是奕新跑出家门时响起妹妹那句 哥 你在广州 我和妈妈都很想你 一句再平淡不过的话 却不仅仅触碰了奕新更是观众们内心深处 柔软的地方 正如编剧业青所说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存在的 要考虑到许多人的感受 我们不是一个人活着 不能太自私 我们有家人 有责任 有牵挂 最揪心的 不是因为误会从此心蕊去了苏州 而是一向懂事听话的奕新和妈妈吵嘴 奕新想去外面发展没有错 她妈妈想让他留下有个照应也没错 可是矛盾就偏偏存在着 时代发展 是去是留 已经成了困扰着成千上万潮汕青年的问题 而我们在要求老一辈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同时 是否也能明白 该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着想 学会体谅呢关于平凡 我想说 二十几岁的年纪 我们拥有青春 冲劲和梦想 我们想有更好的发展 想在外面闯出一片天地 想有更高质量的生活 然而 面对现实 甘于平凡 有时也是一种勇气 奕新放弃去苏州留在汕头 并非他的怯懦 更不是对命运的妥协 恰恰是直面平凡的勇气 是对家人的深爱 是面对家庭 命运表现出的担当 是经历过后的沉淀 轰轰烈烈过后的平淡 更是一种幸福 关于外省仔问题 我想说 其实每个地区 难免都会排外 比如香港人称内地人为大陆仔 而潮汕 因为它的闭塞 和语言 文化的独特 还有作为潮汕人天生的优越感 自然会更严重 一句“胶己人” 一句“外省仔” 便置外来人员于门外 但是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 价值观的形成 更多人走出家门 已经越来越多的人懂得包容和尊重 不再盲目排外 而这个称呼 也不再带有鄙夷的色彩 关于未来 我想说 不要太早下定论 谁知道呢 梦洁说想考中大不想读师范 最后不也忙着考教师证 奕新说不喜欢公务员 最后不也当了公务员 而晓楠说她不会嫁给奕新 结局他们在一起了 年轻人啊 话不要说绝 路要走好 否侧 在未来的某一天 我们只能无奈地自嘲所以 请不要以普通的爱情片来定义 鮀恋 不要光凭演技 化妆等表面的东西来评价它的好与差 缺乏资金 演员中途退出导致的不完整性 并不显得突兀 它的残而不缺 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与想象 它并非流水式地记录奕新的成长历程 并非简单地讲述他和心蕊那令人惋惜的爱情 而是在向观众展示潮汕的文化 美食 风土人情 迷人风光 展现了这种文化与当今时代的冲突 在时代发展下年轻人所面临的现实境遇多么希望 不管外面的世界怎样的物欲横流 怎样的风云变幻 怎样的喧嚣浮华 总有一片属于我们的净土 这片土地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潮汕 在这里 我们能找回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 我们的回忆 那未改的乡音 甘醇的功夫茶 古老的骑楼 再有 拜妈祖 跳大神 看潮剧······给我们浮躁 疲惫的心一个 宁静 栖息的地方最后 愿 与最初的梦想渐行渐远的我们不要难过 平凡不意味着平庸 我们还拥有勇气和爱的力量 在我们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一直走下去!

 9 ) 不管拍得怎么样,为潮汕影人喝彩

很早就听说过《鮀恋》,应该也是12年的时候,我的书法老师朱海彬告诉我最近上了一部潮语电影,片名就是他写的,让我们去看。

当时我才12岁,对这种节奏缓慢的残酷青春电影根本看不下去,所以就搁置了。

没想到多年后,我居然自己读了电影,自己也想为汕头拍部片。

所以不可避免地要回头来再看一下《鮀恋》,为什么第一部潮汕本土电影就这样扑得无声无息。

开头的海湾拍得还行,但从场景转入金中开始我就倒吸一口凉气。

我也是金中的,对那里太熟悉了。

哥姐们这个拍法好像就没有打光也没有做美术,直接扛着机器带着演员就去拍了。

诚然画质也很不太行,但这不是画面缺少电影感的关键。

个人认为电影感最重要的来源就是灯光和美术,这两者做好了,画面不会拉到哪里去。

很多镜头是没有信息的,愿称之为废镜头,对叙事完全没有帮助。

感觉分镜就没有磨好,不过第一部长片,经验不足情有可原,我在这里也是说风凉话了。

声音也是大问题。

电影是一门视听的艺术,录音的讲究不必摄影少。

它不是把对白录下来就完事,这片子里很多声音听不出空间关系,音色也“不实”。

所以听起来就会让人不适。

调色!

太糟心了!

好像直接套了个黄色的阴间滤镜!

来中传动院找找人,五千块绝对能调一版更好的!

演员的台词功底太差了,尬到让我很害怕,潮汕没有好演员可怎么办呢?

当然了,我知道这些问题哥姐们肯定都努力想要避免过,肯定是没有办法才留下的遗憾。

但是我写下来,是想提醒自己如果要拍的话,可以做得更好。

不知为何,潮汕地区的电影人很少。

我在学院读书,很羡慕他们那些“长沙帮”、“河南帮”之类,一个地区的同学总是互帮互助,可以拍自己的家乡。

但我好像真的是整个学院唯一一个潮汕人,想要回家拍片,也知道汕头当地没有影视资源,困难重重。

所以不管《鮀恋》拍得怎么样,我钦佩哥姐们的勇气和毅力,为你们喝彩!

希望未来潮汕的电影人可以越来越多!

 10 ) 鮀恋·潮汕·金中·情

看完鮀恋,不知道为什么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感伤,只是无端地生出一种思乡之情。

或许鮀恋对于我们来说,感触的不是爱情,因为我的高中并没有萌生这样的悸动;也不是青春,因为我们还正处于青春最灿烂的年华;也不是甘于平凡的选择,更不是踏入社会的无奈。

我想,感触的是那座城市,那种语言,那个校园,那艘轮船,那份遗憾。

那座城市,是生我养我的城市,我的呱呱坠地,我的呀呀学语,我的大学之前的一切,都是关于这座城市,她沉淀了我最天真烂漫的一部分。

小时候,不知道多少次在金凤城的喷水池旁的斜坡上留下我滑过的痕迹,或许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知道金凤城这个地方了吧,那里从一个繁华地段潮流地区变成了现在周围卖着小白鼠的学校。

还有那许许多多现在已经免费开放的公园,你还会去吗?

小时候多开心,只要把拔马麻说带我去公园一次,我就可以认认真真学习一个星期,那是莫大的动力。

而长大后的我,可以自己搭车过去,可以自己认路走过去,可是,似乎越来越没时间,也没了兴趣,偶尔路过的时候,也是远远望着,想着自己曾经在里面摔跤过、玩过滑梯跷跷板、弹跳气垫,我最喜欢金砂公园的小火车和碰碰车,还有划船,每次都要钻那个桥洞,那个桥好像跟七喜鹊桥有关系,最喜欢中山公园的御鉴湖、假山和旋转木马,还有华侨公园小火车打怪兽,现在说起来都快不记得了,但是隐隐约约又有那么点印象。

就是这样若隐若现的感觉,才让人加倍怀念。

剧中呈现的小公园老市区,那些独具潮汕特色的小吃,还有那抹火热的木棉花,不由得让人想起棉絮纷飞的季节里,那一朵朵飘过眼前的白色棉花,一吹就走,又不断地再飞过来,背后是南生百货,那个曾经喧嚣而现在落寞的地方,我不曾经历他的喧嚣,也无感他的沉寂,只是看到老市区的骑楼,就有一种淡淡的,想要叹气的心情。

那种语言,在别人看来似乎是一种狭隘的区域自豪感,包括在鮀恋里面看到的关于“外省仔”的称呼,都不含任何贬义的感情色彩。

为什么互相陌生的两个人只要知道对方是说潮汕话的就会倍感亲切?

为什么潮汕人遇到了就一定会说潮汕话不然的话会觉得很别扭?

无法解释,因为这是一种习惯,也渐渐成为一种传统。

这不是什么狭隘的民族荣誉感,只是扎根于心里那种深深的情感。

一种你从出生就开始讲了十多年的语言,就好比是除了父母亲人之外最亲的那个人,你永远不会忽视,永远不会抛弃,时时刻刻都准备着与她来个亲密接触。

而说出来,就是最好的一种接触。

在那叽叽喳喳的的语言中,听不懂的人觉得会烦,听得懂的人却在偷笑。

有些听不懂的人会有些许反感,说为什么你们潮汕人见面就一定要说潮汕话呢,我也不知道,习惯吧。

是习惯,还是凝聚力?

是习惯铸造了凝聚力,还是凝聚力成就了习惯?

或许说不清楚。

只是那种无法割舍的语言,一直萦绕在耳边。

那个校园。

看鮀恋的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那一套金中礼服吧。

白色的衬衫,深色的羊毛背心,左胸上有个闪闪的胶质校徽,女生的格子裙男生的礼服裤,高中三年鲜有机会需要穿着它出现,而到了毕业却倍感怀念,想着当时为什么不多穿穿它。

还有那套最常见的白色上衣蓝色裤子的运动服,还有那个外套,至今,压在箱底,想要拿出来穿,又觉得过了年纪。

关于金中的句子,倾尽我的脑袋瓜也表述不完。

在鮀恋中重现的那个经典的传字条,几乎充斥着我的高中时期,那样有点怕被人发现的胆怯,又很期待快点传到那个人手中的心理矛盾,真是一种奇怪的感觉。

除此之外,熄灯后说话被宿管抓到走廊吹冷风,迟出宿舍被宿管追着登记名字,晚自修看课外书听MP3被收了校卡,在教室吃苹果被突击队发现什么的,都是高中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想起那时候我有很多个早上要早起去宿舍门口守着,查查大家有没有带校卡穿校服什么的,真的很傻,但是又很自豪,起码我在我珍惜的地方珍惜的时光留下了一点不一样的印记。

现在我仍会想起那个可怕的时间表,那些看起来合乎礼节的校规,原来他们都陪伴着我过了那懵懵懂懂的三年。

6:10起床铃声响,6:30到大操场,6:40早操完毕回到教室开始早读,7:20早读结束去饭堂吃饭,8:00回到教室准备上课,8:10开始上课,11:40还是50下课了冲饭堂,13:00午休开始,14:00午睡铃声响,14:20必须出宿舍,14:30开始上课,5:20下课,6:40到教室准备晚自修。

打水有讲究,冲饭堂有讲究,洗澡时间安排有讲究,虽然是千篇一律的生活,却那么和谐惬意,偶尔散步,偶尔社团,偶尔运动,不管是球场、石阶、日晷、观海平台还是斜坡,都留下我的足迹,还有那三种颜色的袖标,语多、社办、129、PK、西校区、财主、XX熊这些只有金中人才听得懂的词语,是那样地熟悉。

所以每次金中人的聚会都会聊聊往事,事无巨细,都会引起共鸣。

看着一幕幕金中礼服晃在眼前,感谢鮀恋,让我们又置身于那段人生中可以疯狂可以认真可以放肆的岁月。

为什么我们要大批人马去排一个多小时的队?

为什么我们要无节操地霸位?

为什么我们要那么激动地组队去看鮀恋?

因为大家的心里都有着共同的情感,一群人在一起更能引起共鸣吧。

那份遗憾。

是有多遗憾。

明明说好在一起的两个人却分开,明明看似不可能的两个人却最终在一起。

让我想起一个词叫做世事无常。

可是没有遗憾,青春就不够完美了。

我不敢说我的过去没有遗憾,但是我不后悔,每一个选择、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言语,都不后悔。

鮀恋中有提到说,潮汕人要找潮汕的男女朋友。

想了想身边的朋友,似乎还真的是这样的,但又不是。

其实这只是老一辈人的思想,如果实在不想,老人家也是不会强求的,说到底要看缘分,一切随缘,就是对这个说法最好的解释了吧。

缘起,同是潮汕人有相互可以沟通的潮汕话有更多的共同话题有更多相同的文化传统和背景,自然是更加容易可以在一起;缘灭,纵使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有相似的背景,有共同的过去,终究还是会分开。

关于鮀恋,以上就是我的感触,好像跟鮀恋没什么关系,却都是由它引发的。

但是关于这部戏,还有很多很多想说的,只是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它不像少年派,有很深很深的可以思考的关于人性关于价值观那些可以思考的东西;也不像什么大手笔制作的大片,有很恢宏的场面很炫的特技,但我们不在乎,它只是它,它就是它,一部鮀恋,一部属于潮汕人的鮀恋,一部承载了一群年轻人的梦想的电影。

让人佩服和感动的永远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它所引发的思考,还有它背后的故事。

而鮀恋背后的故事,就是一群年轻人,其实比我大不了多少岁,历经三年,克服重重困难为我们带来了作品。

我很佩服,很感谢,我也希望将来,我也可以做到,不要辜负了我现在学的专业。

2012.12.17. 凌晨

《鮀·恋》短评

想说的东西有点多。拍得有点碎片

4分钟前
  • 智.
  • 还行

一部拿腔捏调的独立文艺片。故事很老土,但故事中的潮汕因素算是亮点。演员的表演水平在业余中还算过得去吧。配乐不好,苏心蕊的旁白很雷人。作品质量虽然嘛嘛,但三年的坚持,给一颗鼓励的星(本来只想给两颗星的)。

9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还是不要评论我不懂的世界的好:1.我不懂电影剪辑手法,但是我觉得好多角度都很美。2.我不懂潮州,不懂汕头,所以还是不评价为好。本片再一次证明女生跟着男生去别的地方都是BE。

11分钟前
  • 洋酒豆豆
  • 还行

只是看了片花,有泪点、、、

12分钟前
  • 扶苏
  • 力荐

稍微有点文艺气质就叫好,豆瓣的装逼青年成就了一部又一部皇帝的新装,电影归根结底是要讲故事,而这个故事太太平淡了,国外也有很多这种清新纯爱的初恋电影,比如《春逝》,比如《初恋那件小事》,学学吧

13分钟前
  • 神奇的剧照师
  • 很差

坦白说,与各种宣传和我所期待差很远:感情线太单薄,变化转折突兀,叙事不够清楚,情节经常中断,演员表现生硬,探讨地域文化差异不够充分,表现潮汕人排外观念太刻意等等。如果不是因为身为汕头人和金中人的感情所在,如果不是因为剧组不计酬劳热情辛勤付出,可能没法坚持看到最后。还可以更好,加油

18分钟前
  • 小海绵
  • 较差

熟悉的港湾,熟悉的校园。。。

23分钟前
  • 企鹅
  • 推荐

配音做作了点,情节一般。不过,一颗送给音乐,一颗送给画面,一颗送给团队,一颗送给方言背景。一起长大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24分钟前
  • Horizon
  • 推荐

哎,真心看不下去,前半段都挺好…33分钟以后老是跳戏…杨婕,你要负责…

26分钟前
  • 热狗 邵
  • 还行

本来要给三星的。多出来的一星算鼓励吧。

30分钟前
  • 没冰淇淋吃
  • 推荐

一星给潮汕,一星给校园,一星给插曲。景拍得不错,剧情扯淡……

31分钟前
  • 橘友
  • 还行

演技太差了

35分钟前
  • 夏日甜心
  • 较差

里头印象深刻的画面居然是来自凤凰卫视的纪录片《妈祖的恩泽》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Q3MDYzNDky.html 。整个片子确实一般般

38分钟前
  • 鹿先森
  • 很差

至少是一部有诚意的作品,在本土电影中还是第一部。

43分钟前
  • 魂不守舍
  • 还行

写出来很多人的无奈 自我的发展和家族的羁绊 留在家乡还是在外打拼。其中几个转折比较生硬,女主看到女二在男主家里,分手其实经过解释可能挽回的。 男主想离开老家却正好碰上爷爷去世,也并非因此就得以后都留在老家。男主确实是个凡人,像大多人一样,既受家庭和生长环境影响,自己也最终缺乏勇气迈出一步。

44分钟前
  • Ellen
  • 还行

三星给电影 两星给学校

49分钟前
  • 枯坐到清晨
  • 力荐

很多情节都是当下青年面对的难题,尤其自己的理想和父母的期望相撞的时候真的太难过了

52分钟前
  • ≧▽≦蚊米
  • 还行

生涩…

53分钟前
  • dustbinie
  • 很差

这是Alice推荐给我看的。这是金山中学校友们历时几年拍出来的,其实汕头没这么美,也没有那样富有情趣。喜欢一个陌生的城市,大概是喜欢的人在这个城市。

57分钟前
  • 怀瑾
  • 推荐

属于你的我的青春。

58分钟前
  • 开昕岩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