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时,一期姑娘看着坐在台阶上的濑户和内海,说“他们也是在珍惜「一期一会」”吧,对这词陌生又熟悉的我查了查它的意思。
一期一会(いちごいちえ),日本茶道关联语。
「“一期”指人的一生,“一会”表示仅有一次的相会。
茶会的宾主在此时、此地相遇,一生之中仅有一次机会,所以要珍惜这一瞬间,应付出全部真情来对待」「一期一会,不执著于某一次的相会,而是,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每一口水,每一息呼吸,每一步,每一次见面,都要抱着日常、自然、专注、平静的心态。
」濑户和内海的相识十分“日常”,不是“不打不相识”,更非“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两人只是同时段间选择坐在了河边的阶梯上,濑户开口说话,关系线便自然绕在了两人身上。
有人说「一期一会大致如此。
不问前缘,不求后会,唯余斗室、二人、一碗茶。
俯仰之间,便是整个世界」。
直到影片最后也没有两人的离别场景,两人的一次次交谈中更未出现过“今后是不是无法相见”此类话语和情绪。
在我看来,河边的阶梯这一主场景好比茶盘,作为观影者的我在适当距离处欣赏一场茶艺表演。
我无法将眼睛安放在茶艺人的双手之间,把杯中茶水的相配相溶与茶叶的旋转上升盯看得透透彻彻,所能见的仅是茶艺人的手势和茶具位置的变动。
同样,我能了解的也只有濑户和内海在河边阶梯上的嬉笑交谈,至多插入内海在上补习课之前走去河边路上的一些零碎画面。
那些生活中不发生在河边的具体事情,都是那碗茶水自己的故事,我无法写实描绘,却可以寻茶香肆意幻想。
至于那些乐事趣言,不想透露过多了:)
正如官方宣传的那样,这是一部“没有打架,没有社团,没有壁咚”,仅仅只是“闲聊”的青春。
但几乎没有场景变换,毫无意义的闲聊,为什么聊出了浓浓的感情?
濑户眼中的内海,长得帅,学习好,背景好,比什么都重要的是自己喜欢的女孩喜欢内海。
内海眼中的濑户:喜欢小动物。。。
然后就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仅仅是这样么?
高冷而又阴沉的优等生内海,对于不管是同级男生还是女生的讨好,一概无视,在他眼中,这些人大概都是笨蛋,与其在这些人身上耗费时间,不如自己一个人在隐秘之地看书发呆。
可为什么一样都是笨蛋,濑户却不同?
濑户是突然闯进内海的隐秘之地的,若说濑户有什么不同,他展现的是毫不讨好的单纯,虽然这种单纯有时接近于笨,有时又天才得让人全身一抖。
透过濑户的视线看内海,如果你觉得他不可思议地可爱,那就是濑户眼中的内海。
习惯被仰视的内海,遇到了一直平视他的濑户,这里面充满了新鲜感,而且这种新鲜感随着两个人的熟悉不曾消退。
内海教给濑户如何去追一期的技巧,其实就是内海不自觉用在濑户身上的。
濑户靠直觉,内海靠总结,就是这种巨大的反差,造就了两人之间的平衡。
内海的自我封闭,被濑户直接打破,习惯了濑户的天马星空,内海对濑户变得无限宠溺。
大概濑户出现之前,内海的世界就是灰色的,濑户的出现,才变得五彩斑斓。
某种程度来说,濑户挽救了内海平庸的高中生活。
而内海,虽然没有更多揭示他的内心,但他这种无限近似透明的单纯被内海所理解,获得内海的宠溺,也是一种幸福。
一直在闲聊,但是两个男生的描写方式是不一样的,内海更像第一人称的主人公,濑户是那个主人公眼中闪闪发亮的人物。
内海有更多内心戏的段落,而濑户,无需内心戏,他的内心也一览无余。
大森立嗣在《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里面也是拍出了这种感觉,濑户和内海,就像是行天和多田,非常妙的组合。
虽然我更喜欢大根仁连续剧版的剧情,但是多田和行天两个人的感觉,电影版和剧版差别不大,其实电影还更忠实于原著。
池松和菅田可以说是现在演技最好的若手,当然机会也是很多。
池松身上有一种很文艺的感觉,这部戏里他一个人在河边时,你能感受到那种气息,内海略微有点阴郁的气质。
而且池松演优等生毫无违和感,最早喜欢他,看《DIVE》的时候,就是演优等生。
苏打不同,苏打身上有一种笨蛋气质,第一次对他的演技觉得惊艳是《只在那里发光》,那种挣扎在底层,却依然向着光的感觉,演绎得很到位。
这部戏里的角色分配恰如其分,如果反过来完全想象不出。
75分太短,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再次看到两个人闲聊的延续呢。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轻松的电影啦!
金马影展开票那天,我守着时间,还是没有抢到比利林恩和牯岭街少年,所以就随便点了个电影赌气一般地买了一张票。
买票的时候只剩下前排的位子了,心里还在想,这什么电影,怎么这么抢手。
事实证明,我简直走了狗屎运啊。
作为漫改电影,导演对于节奏的把握令人惊叹。
一小段一小段分章节的电影很容易变得破碎零落,不知所云,但这部电影的主题恰恰就是零碎的,无意义的生活片段所组成的一段难以令人忘怀的时间,内容和形式被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这是作为导演的幸运之处,也是观众的福气。
每一段的开始和结束都以孤寂的交响乐串联。
小的时候,每到星期天下午,小区里面就会传出听起来特别凄凉的萨克斯风,傍晚的凉风配上星期天下午绝望(。
)的心情,比悲戚更悲戚。
濑户内海的交响曲就像时光穿梭机一样,瞬间把我拉回那个时候的傍晚,我仿佛都能看到夕阳残弱的光芒以及微弱的风刮过。
导演是很厉害的,在轻松的电影里面运用特殊的形式以及音乐,塑造了一个属于他的轻小说一样的世界。
有很多片断致敬了印象主义的电影,刻意放慢的动作,失去转场意义的叠印镜头,还有突然插入的音乐。
布达佩斯大饭店之后,就很难碰到像这一不一样令我惊叹诧异的影片组合方式了,有趣,有趣。
谈及内容,无聊,大概是主轴。
“为什么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或者坏事呢?
坐在河边发呆杀时间,也是青春的一种方式啊。
”濑户和内海都是幸运的。
他们对自己的人生都少了那么一些参与的热情,拼命的执着。
在淡漠的旁观中,竟然可以遇到另一个淡漠者,两个人坐在一起旁观自己和他人的青春,吐吐槽,发发牢骚,青春就这样简单干净地流过去了。
少了任何一个人,他们都会显得寂寥,孤僻,但恰恰因为有了对方的陪伴,世界变得有趣了。
你说肤浅?
他们也会谈很沉重的东西,婚姻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对于成长的抵触,对于衰老的恐惧。
你说沉重?
他们也讲肤浅的八卦,讨论薯条的长度,给喜欢的女生发的第一条信息,晚上吃的咖喱饭,还有超市的扭蛋。
最喜欢的是关于猫的讨论,卷毛濑户对猫的柔软遇上面瘫内海对濑户的柔软,死亡所带出的愧疚和解脱,自白和赎罪,升华了他们的无聊时光。
最后的结局看似有点牵强,一期一会的意义也显得有些凄凉。
但是至少现在,两个人还是可以坐在一起,共喝一杯热奶茶。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发发牢骚。
希望未来,你还是可以继续找到陪你发牢骚的人啊。
怀念那些年穿着白色校服的我们,你爱谈天我爱笑,少年不知愁滋味。
我的小城也有很多玉兰树,叶子饱满厚实,斑驳树影下的小路我们每天走过,现在回想起来满是花香。
一年到头,几个朋友,瞎说八道,不知道天,不晓得地,未来就是一所大学。
反正还有那么多可以浪费的时光,于是在日复一日的絮絮叨中,消磨了整个青春。
恩,真是让人怀念。
《濑户内海》,初见这个名字以为是发生在日本濑户内海的故事,看了电影才知道,原来濑户和内海是两个高中男生的名字。
电影其实也没有情节,就是两个性格迥异的高二男生在放学后坐在河边的台阶上闲聊的故事。
对,其实就是一部话痨电影。
他们聊的内容也没什么大事,就是关于宠物、关于家庭、关于不想长大,当然也有关于喜欢的女孩。
总之,就是高中男生应该关心的一切都聊到了,但其实也都没有什么结果,就是坐着打发时间而已。
这样貌似无聊的电影为什么吸引人呢?
因为他们这种聊天的方式,会让你觉得,哎呀,高中的时候我也想有一个地方可以放空自己,他们聊的那些问题我高中的时候也想过,但我那时候就差一个这样的小河边台阶和一个这样的朋友而已,这就是我想有而不曾有过的青春。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高中只是忙于上课和做题,内心深处藏着的这个小小的愿望其实是近乎奢侈的,我在高中的时候从来没有实现过,但这部电影替我做到了。
电影中两个男生这种度过青春的方式,就是无所事事的做到马路牙子上,从春夏坐到秋冬,白天看云卷云舒,晚上一起放烟火的简单而快乐的青春。
这样单纯的日子之所以能感动人,是因为我们知道,这样的日子很快就要过去,人总要长大,总要面对成年人的烦恼和困苦,这样的人生谜题不知如何解决。
可人生什么时候没有难题呢?
就像影片中的内海所说,儿童时期也有儿童时的不快乐,成年人也有成年人的快乐吧。
但濑户对此的回答是“哪有那种事,我还是不想长大”。
是啊,对于他们来说,现在的日子其实已经够让人沮丧了(从电影里我们知道这两个男孩“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长大后的日子更加无法想象。
现在能有一个朋友,每天放学后陪你一起聊天,就已经足够好了。
他们也知道,等他们高中毕业可能就没有机会再这样一起坐在河边了,所以才格外珍惜能在一起聊天的机会,正所谓电影中女主角所说的“一期一会”。
是的,电影是有女主角的,但女主角也很羡慕这两个男生的友谊并且最后深深理解了他俩啊。
当然,这样情节简单的电影对演员演技的要求就会很高,两位日本年轻男演员都演得很好,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曾被业内人士预言,这是提前看到两位将来的影帝在飙戏,其中一位(菅田将晖)已经于去年拿到了影帝。
中国人看日本电影总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这种独特的观影体验,是中国人观看日本电影的乐趣之一。
这部电影也是这样,看的时候你会发现,日本的高中生高考竞争也很激烈,要考上大学也要参加补习班,但日本的高中校园霸凌太厉害了,如果没有这两个问题,这两个男生也不会在河边相遇并成为朋友。
近些年整个日本社会都趋向消极,也就是所谓的“丧”。
在这种趋向下,两个日本高中生在河边“虚度青春”的情节才会让人觉得合理和真实。
正因其真实,因其平凡,而能让你观影时能会心一笑,这种会心最为舒适,最为珍贵。
虽然叫做《濑户内海》,看起来像是什么要去尾道拍摄的地理纪实电影,但其实濑户和内海是本片两位主角的姓氏。
本片的看点是虚度时光,我如此中意它大概也因为我很喜欢“虚度时光”。
大概就是吃薯条唠嗑发呆这种的。
阴郁、总让人觉得是看不起人的优等生内海,作为足球部主力却因为前辈欺压被迫退部的濑户,一个是上补习班前有段时间无处可去,一个是退部之后放学就无处可去,两个高中生在小河边的台阶上相遇了。
他们会谈论各种话题,包括河边有个大叔一动不动好像不是人类一样杵在那里啦,河边有个小丑在练习怎么当一个小丑啦,足球部不良前辈又来欺负人啦,我家里进了虫子啦,濑户喜欢的女生啦,爸爸的中年危机啦,老年痴呆在街上到处游荡的爷爷啦,家里的猫猫啦,或者没话说了就各发各的呆,偶尔濑户的妈妈会路过河边热情地和两个人打招呼。
多数时候是濑户在有一搭没一搭地开启一些零碎的话题。
内海则会随着话题提供很多莫名其妙的建议,当然了,更多时候是在吐槽濑户的种种举动。
捧哏和逗哏。
在两人一唱一和之间,细想一下,毫无表面逻辑的对话,却以高中生的视角透视了人生的每个阶段。
“虚度时光”好像是对生命本身的一个注解。
很多人将这部作品和男子高中生的日常等作品类比。
确实也没错,片中有大量无意义的、冷热笑点交替的桥段。
不过,濑户内海也有稍显不同的地方;如果把讲故事的意图也分成三阶段来解构的话,濑户内海隐隐约约是第三阶段。
所谓三阶段论,在我看来,亦即我们从无意识开始,因为经验累积逐渐走向有意识,最后通过经历了无意识与有意识最终承认琐碎的无意识。
这是一部没有“意义”的电影。
不过换种方式来说,“意义”本身在一定普世价值之外是一种个人定义的标准。
厨师的意义是做可口的菜肴,文学家的意义是完成他的作品。
可以说,我们虽然在一个世界里生活,却存在着“价值”的平行世界。
照内海的价值观来说,在河边虚度人生是“无意义”的吗?
为什么一定要参加运动参加部门活动呢?
内海是有点虚无主义想法的家伙吧。
还原日常是需要超乎寻常的观察力的,创作往往会为了有意识的目的,忽略无意识是如何展开的。
以至于我们虽未察觉,但在多数日常文学作品中看到的对话都是不自然的。
如果让我举例的话,濑户内海类似于低配版的瓦尔特·本雅明的《柏林童年》。
它遵循的记忆的不可控性,去寻回“非意识”的东西,这使得它最终构建起来的世界有种奇妙的真实性。
当然,这大概是我多嘴多舌,作者未必会在意这些装模作样的东西吧。
濑户内海确实不是简单的高中生聊天。
比如对“对话的演技”那一段。
两个人在讨论中,内海回答濑户说,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话就是靠演技的。
人们彼此迎合然后持续下去。
还有关于“嗯”的讨论。
有一天,濑户接着内海的话说有些人回答“嗯”的时候真的很麻烦。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说自己突然讲到太宰治之类的作家很不错啊,虽然是想分享,但是对方回答了“嗯”。
这个“嗯”其实是不太清楚的意思,这个时候自己只好跳出来解释太宰治的作品,这样一来反而显得自己好像在装模作样了。
本来冷着脸的内海,在这段对话开始的时候对濑户笑了起来,这也是他表示“有兴趣”的举动。
实际上,他们两个的“一期一会”,就如内海所说,好像是因为两个人有一些相似点。
足球部退部的体育男和从不参加集体活动的阴郁优等生,却在对人事的看法上有一些基本一致。
濑户有某种直感,内海能顺着这种直感寻找琐碎事物的乐趣;而且,濑户不会让刺猬一样的内海有多余的不适,他不会担心他过多地来和他套近乎、或者读懂他的弱点,虽然濑户能纯凭直感踩到这种弱点(这也是两个人关系最可爱的地方)。
比如在濑户生日的那一小节中,抠门的优等生内海买了个便宜的扭蛋给濑户,可是濑户家的猫死了使得他心情郁结,看到什么都没了兴致。
从来都高高在上的内海一瞬间手足无措,不仅被批评生日礼物选得很辣鸡,在濑户的要求下扮了丑,最后还答应给他买超过一千日元的手机壳作为补偿。
电影的收束很牵强,可是那场戏也可爱得紧。
最后的最后,在飘雪的下午,内海找到了抱着流浪猫缩在河边台阶下面的濑户,濑户因为自己喜欢的女生喜欢内海心情沮丧,一方面安慰女生、另一方面又在短信里对内海大发脾气。
内海照常在台阶上坐下,从包里掏出一罐热奶茶喝了起来,濑户一个激灵坐直了死死盯着内海手里的奶茶,此时作为观众甚至能看到濑户的背影写满了“特喵的自己喝热的不给我”一行大字。
内海不紧不慢地喝了一口把手里的奶茶递给了濑户,然后又从包里掏出另一罐热奶茶喝了起来。
未来在哪罐奶茶的热汽里飘着呢?
虽然不知道。
这就是浮生平日。
作者:度柿 (微信公众号Trapnesto长驻主笔)“我们致力于抵抗时间的侵袭。
”
国产青春片一直是影迷心中的痛。
这两年,国内的流量小生们主演的青春片有不少,但口碑普遍很低。
以吴亦凡、李易峰为例,近两年他们主演的青春片,评分最高的也只有5.0。
“狗血的剧情,尴尬的演技,拍烂的青春片”,一句道破国产青春片半死不活的现状。
最近日本也拍了一部青春片,和国产青春片的撕逼、卖蠢、堕胎、杀人相比,可能更符合我们的少年时代。
《濑户内海》
同样是两名小鲜肉主演,豆瓣评分8.4。
《濑户内海》根据同名漫画改编,电影通篇都是两名高中生放学后悠闲吐槽的日常聊天,大部分场景也都集中在马路旁的一块台阶和空地上。
至于片名《濑户内海》,实际上和濑户内海这片海域也没有什么关系,而是片中的两名主人公一个叫濑户(菅田将晖 饰),一个叫内海(池松壮亮 饰)。
两个人是同一所学校的高中生。
内海是典型的内向学霸,放学后或者周末去补习班之前,他喜欢在路边的台阶上坐一会儿打发时间。
“非要跑来跑去一身臭汗吗?
非要做些独特的事情吗?
非要和朋友一起干坏事吗?
”在学生时代的集体主义环境下,内海这样的中二学霸更喜欢远离人群,一个人思考人生。
濑户是性格外向的学渣,运动细胞活跃,但被足球队赶出门后,也开始在路边的台阶上打发时间。
厚脸皮的濑户主动搭讪内海,很快成为这个内向少年唯一的朋友。
两个无聊的人开始无话不谈,一起吐槽考试、天气。
一起愤世嫉俗的讨论人性的虚伪。
一起旁观来来往往的路人。
一个目光呆滞的中年大叔,对着河面一动不动的站了很久。
第一次看的时候,以为这位大叔要跳河自杀。
(毕竟日本的自杀率那么高)濑户和内海开始杞人忧天的感叹自己有一天也会变成那样的成年人。
回想小时候,感觉自己的人生可能再也不会有那么快乐的日子了。
作为高中生他们也有各自的烦恼,内海的在家里没人照顾,濑户的父母要准备离婚。
在学校里,他们还要遭受校霸鸣山的欺负。
两个人一边吐槽,一边好奇鸣山这样的人毕业后会做什么。
其实从现实来看,学生时代的那些痞子混混,要么是凭借家里权势成为了各种二代、土豪,要么就是无一技之长,生活落魄,还有的吃上了公家饭(进监狱)。
正吐槽中,濑户和内海发现鸣山出现了,径直走向那个发呆的中年大叔,原来那是鸣山的父亲。
鸣山也是父母离异,父亲每个月给他一次生活费,果然叛逆的学生都出生在破裂的家庭。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啊。
青春期的少年也有思春的萌动,濑户一直暗恋班里的樫村同学(中条彩未 饰)。
千方百计拿到樫村的邮箱号码后,濑户迫不及待的向内海炫耀,内海却不以为然。
恋爱小白的濑户开始向内海请教追女孩的技巧。
濑户第一次给女神发短信既紧张又兴奋,屌丝心态暴露无遗。
同其他青春片一样,三角恋是永恒的话题。
濑户喜欢樫村,樫村喜欢的却是内海。
樫村一期,名字取自“一期一会”之意。
一期一会:指一生的时间里只和对方见面一次,因而要以最好的方式对待对方。
这样的心境中也包含着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无常观。
内海对樫村的示好不屑一顾,反倒是把时间都花费在和濑户在一起,樫村甚至怀疑内海的性取向。
在内海眼中,樫村只是自尊心强、无法忍受男生对自己冷漠的普通女生。
于是内海狠狠地挨了一巴掌。
相信再过十年,内海一定后悔自己拒绝这么漂亮的妹子吧。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有些沉闷,剧情不似国产青春片那么一波三折。
但就在两个少年看似平淡的对话中,关于青春期的友情、爱情、亲情依次展现在观众面前。
口是心非的中二言论:
为好友准备的生日礼物:
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怀:
天天闹离婚,却从未离婚的父母: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青春期并没有什么大风大浪,只是在琐碎的生活中消磨殆尽。
本片的导演大森立嗣曾拍摄过《真幌站前多田便利屋》和《真幌站前狂想曲》,对于如何把两个无聊又搞怪的男人拍得有趣已经颇有心得。
他的这些作品就像《深夜食堂》一样,在一个狭小固定的场景中,用人物对话的形式展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生活点滴。
这也是日本电影最擅长的拍摄手法,看似格局很小,却戳中观众的内心,引起共鸣。
池松壮亮(90年出生)和菅田将晖(93年出生)均为90后演员,他们在影片中不像国内小鲜肉那样刻意摆拍,360度无死角,而是和大多数普通的高中男生一样,宅、屌丝、颜艺崩坏。
和漫画原型相比,外形不算很像,但高中男生的气质却活灵活现。
池松壮亮首次出演电影就是2003年的好莱坞电影《最后的武士》;菅田将晖作为年轻演员中的人气实力派,在电视剧《民王》中展现出过人的演技。
因此也有人说,《濑户内海》就是“两个未来影帝的互相吐槽”。
他们两人的吐槽,就像是我们在和年少轻狂的自己交流。
那时的我们,也会在放学后不想回家,找一个没人的地方,用一本漫画、一瓶汽水打发时间。
毕竟,普通人的青春期并不像太平洋那样充斥着惊涛骇浪,而是和狭长的濑户内海一样波澜不惊吧。
两个17岁正在念高二的少年,一个因为上补习班前有一段时间需要消磨,一个因为得罪前辈被开除出社团,于是无所事事的两人就坐在河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就是这样简单的题材,却被导演拍得非常有趣,笑点密集。
“诶,你看,这个薯条好长啊,怎么会有那么长的薯条。
”“你看,那边有个大叔好奇怪啊。
会不会是嫌疑犯啊。
快去偷偷看看他的脸。
”于是内海走到大叔旁假装伸懒腰,偷眼看大叔。
像极了我们的日常。
高中时的我们,下课了会走到走廊上靠着栏杆聊各种现在听起来无趣的事情。
“看对面X班的班主任,下课了还在讲课,他们班好可怜……”“你知道吗,XX主任昨天说……”
“我跟你说,我好像长高了一点。
”青春期的我们,特别在意自己的身高体重。
男生们会讨论自己有没有变得更strong,女生们会在意自己身材有没有变得更出众。
我们觉得独一无二的青春,实际上都是由这些看似无趣的日常一点一滴构成的。
高中的时候也经常想,以后会成为怎么样的大人呢。
一想到以后可能都无法体会到小时候纯粹的快乐,濑户大叫地说“太可怕了”,但内海会淡然地说一句:“成为大人也有大人的快乐吧。
”当然也少不了跟对方聊自己喜欢的人。
“你知道X班的xx吗?
”“我觉得他打球的时候超帅气的。
”这是我们经常聊天的话题吧。
卧谈会上,会讨论认识的男生,会讨论以后谁会先结婚,会互相揶揄对方的少女心情。
当濑户打算给喜欢的女孩发出第一封邮件时的犹豫,正是我们的少年少女心事吧。
不是像国内大多数青春电影演得那么无所畏惧,那么肆意张扬,那么意气风发,更多的,是小心翼翼,是担心害怕的情感在增加,是更加敏感。
到底什么时候会让你确认到自己是喜欢别人了呢?
是从开始嫉妒他身边的人开始还是从想什么事情都想与他分享开始又或者是在对未来的想象突然开始有这个人的位置开始
社交真是累人啊,你说对吧?
还好和你相处不需要演戏
你说,我们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呢高中的时候幻想过大学生活直到大学四年都快过完了 才发现跟自己幻想的完全不一样啊自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现实中的长大是比我们想象中的更残酷还是更令人毫无防备“我的愿望啊……希望暑假永远不会过去吧。
”其实是希望,和你每天坐在河边聊天的时光永远不会消失吧。
每个人心中独一无二的青春,其实大多都雷同。
高中时的学习时光 ,和好朋友聊天的时光,遇到喜欢的人的时光,其实都平淡无奇。
就连我们遇到的烦恼,到网上也是一搜一大把。
可是还好我们有身边的朋友。
是他们如星辰一般,照亮我们的青春。
真的是为了看青春期无聊而又无心触动生活现实的大实话而去看的《濑户内海》。
只有一个半小时,比较短。
但是可能真的过了那种看《海贼王》中的友情,热血沸腾的年纪了。
这些生活琐事,好玩却没有太多意义,无法觉得太有趣。
电影是分成一个回合,一个回合的故事。
最近看的都是青春期的电影。
两个性格完全不一样的男生,火一样直率,冰一样睿智。
会面对青春期那些大部分人都会经历的烦恼,喜欢一个女孩子、校园欺凌、父母离婚、宠物去世等。
这部电影的厉害之处,就是化沉重为琐碎,化琐碎为平常,平静的讲出来,开玩笑的戏谑,消解了那些悲伤而痛苦的事情,仔细回味起来,还有那么几分哲理。
也有那么几点温情时刻,即使是同样喜欢一个女孩子,也不是嫉妒的争抢,反倒其中一个为另一个男生向女孩子解释。
小猫去世了,一个男生会笨拙的安慰另一个,有一点滑稽。
本来演的就不是那么深刻,开心,日常的小事。
可能想看更有深度的电影吧。
看简介是“两个高中男生坐在河边聊天的故事”心想那就看来催眠吧。
结果看得精神矍铄了。
就……这两个男生是真爱啊。
爱得又萌又虐,又甜蜜又萧索。
啊啊啊啊啊青春!
人设很经典:濑户是活泼的差生,内海是阴暗的优等生。
内海看不起周围的人,但濑户是不一样的。
他喜欢濑户而且喜欢欺负濑户。
这剧最大的萌点:虽然貌似在讲两个人,但其实是从内海的眼光来打量濑户。
这种视角非常深情感人。
濑户家闹蚊子。
内海建议他买一盆捕虫植物。
结果蚊子真的没有了。
濑户担心植物饿,出来捉蚂蚁。
内海:植物只要有水就能活的。
濑户:你也有米饭就能活,但你也想吃炸猪排的吧。
唉,世上真有濑户这样纯真的人吗?
如果有,那么我可以读懂那时内海平静的表情之下翻滚的内心呢!
最甜的篇章大概是濑户凭借“生日+死了猫”的双重资格向内海索取“价值1200日元的手机壳+扭蛋”双重礼物。
内海摆出一脸的不情愿,可是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你自己,都知道你肯定会答应的啦。
最后寺庙家美艳的女儿生气道:你宁愿和濑户发呆也不愿和我约会,你是基佬吗?
就是的吧!
哈哈哈开玩笑的。
其实翻转一下性别她应该也立刻理解了:与其和不对盘的帅哥约会,还不如和舒服的闺蜜发呆嘛。
日本青年一代提前过上了老年生活。希望永远能坐在台阶和基友晒太阳、撩妹、揭短、唠嗑。
爱奇艺只有2倍速最高。信息量不够,其他方面的内容又无法弥补信息量不够带来的空虚感。还我一小时时间
光看个开头就能被无聊死。
男子高中生日常碎碎念之间,还夹杂着亲情友情爱情成长等元素,也会被偶尔突现的笑点搞得开怀大笑,所以:坐在河边虚度时光的青春不香吗?
断断续续看的,可以打发的青春再也没有了
十六岁高二的秋天,那时候还没有这么珍惜睡眠,午休时分会跑到足球场,秋季干燥的枯草被太阳晒过有种温暖的香气。我在大声念一本根本不适合朗读的散文书,躺在旁边百无聊赖晒着太阳的朋友们三言两语又听着我的神神叨叨,时间长到像回到上个世纪,又短到不及三分半的流行歌曲。
笑死,就像在看两个傻X“等待戈多”。大森立嗣开发了一种叫露天宅的新品种啊,哪怕周围人川流不息,我和基友也能宅得自成天地...
看过类似的动漫还是很搞笑的,但是这部真人剧感觉一般,有点冷,不过菅田将晖真的很适合漫改剧,表情和人都很中二的感觉。
略丧,略不喜。
点开预告片的偶冷汗流下来。。。。。。BTW若没有戏谑的BGM和壮壮+将将相声般自如不尴尬的表演,本片可能不会那么好看~原作单行本已经有5册啦!画风杠杠的!钟情“多田便利屋”系列的童鞋一定会喜欢这部影片的~~(&终于了解到繁哥在年轻人心目中神级别的地位……
看不懂你们的青春了
我看电影不多,你别骗我,这也叫电影吗
散乱
3.5,菅田将晖生来就是演脱力系的命
没头脑和不高兴大概是宇宙最强cp模式
无所事事的青春真好啊
看不下去
@2024-05-30 15:45:28
年轻就是好,发发牢骚吹牛都是阳光明媚,被同龄人点赞。现在年龄层的我看来的浪费时间,或许就是青春。
3p不好吗?这种调色手持dv也tm配叫电影,日本电影沦落到这般田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