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作喜剧ok,如果是悬疑片那么我想说真的是一坨💩。
想讽刺阶级差距的主题太浅,每次突出的地方都很生硬,比如女主求救有车子来了开走,女主大喊“讨厌富人”,哦,好生硬哦…. 电影重要的三个点:1.立意不深刻➡️贫富差距刻画不到位,仇富不共情➡️交代下男女主平时差距比较好,2.手法不恐怖,比如我们想到光明会献祭母亲换来名利的操作是毛骨悚然,没有揭开邪教那种邪门阴森的感觉,其实富人献祭灵魂这个主题很好但是这里的世界观刻画的不完善,不能共鸣。
3.人物单薄:女主没有穷人那种智慧和坚韧,本来就应该静悄悄的逃亡,无时无刻大喊大叫真的很吵很反智啊,没看出来有任何人格魅力,还怕别人发现不了她,此处成长线比较好:女主先单纯➡️腹黑智慧逃亡。
其他富人没有抗衡,两边都很笨。
男主代表富人本坏,这个角色转变也唐突..
本片扎实地讲好了一个故事。
属于正经的爽片,要说深度吧,并没有,整个片子就是一场略带讽刺的逃亡戏;设定也没有过多深度,灵魂出卖给魔鬼,逃杀新娘之类的都不是新鲜题材了。
之所以口碑还不错,能在普遍低分的恐怖片阵营里站稳,归根是因为各种元素组合的顺畅,除此之外,故事讲圆了,人物性格都立起来了,也没有任何矛盾之处,甚至还合理。
本片又没有在扯方面走得太远,可能因为知道自己用的是常规型扯淡,本身不稀奇。
所以它走的路子是先降低你预期,然后各种刷新预想,这也是一条挺有趣的路子,和贯穿始终的不正经讽刺味一脉相承。
所以一上来就先是雷电追杀,新娘惨叫,老宅秘闻,恐怖片设定全部先溜一圈,给你一个大脑预设就是准备好接受。
然后几乎就都是提升你预期的东西,这是除了设定之外带来的第二元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不叨叨。
疾速特攻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关键是抓住了观众的心理,而吕克·贝松的安娜就是缺乏了这一点,女主的故事讲得拖泥带水,安娜在设定上很陈旧,导演不走心。
回到本片,它是怎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每场戏都塑造了贯穿始终的人物性格,一个良知未泯的哥哥,却也不完全是好人;一个自私纠结的弟弟,坏的比例大于好的比例;一个外强中干临危就乱的父亲和看似温柔和顺实则控制一切的母亲;一个从受害者变为最严格加害者的大姨妈;一个吸毒的愚蠢姐姐;一个从众的女婿;一个主动出卖灵魂的势利女;一对正在被家族气息熏陶的男孩;一个机器人般的管家。
一部片看完,居然每个人的人格都能清晰浮现,而加在一起还能有一副很清晰的家族人物图谱,编剧很有控场能力。
从家族图谱的角度来讲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一个背景故事:三十年前大姨妈结婚当晚被迫看着一生真爱大姨夫被家人整死,那么从此刻开始,对她来说世界上仅剩的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她的亲人了,也就是说,这些亲人的生命是用她一生挚爱换来的,那么自然而然她的使命就变成了不择手段维护家人。
同时,她甚至是期待再一次出现捉迷藏牌的,尤其渴望出现另一对相爱的人重现她的过去,这样通过重演,她能够把自己代入“加害者/家庭维护者”强大身份,得到满足感,从“受害者”身份解脱。
爸爸和妈妈的组合也很有趣。
爸爸是典型的每次遇事就发慌,各种吐槽,为全片贡献了不少笑点,而母亲则是这个家庭的守护者,三十年前头一个嘉奖幼年哥哥举报大姨夫的就是她,她用自己的温柔作为心理手段,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地追求家族团结,她和女主的第一次谈话就展示了出来:出身低,花了非常大的力气才被家族接受,这个付出不只是那次大姨夫捉迷藏,而是作为一个只有丈夫宠爱的阶层如何几十年如一日地猜度他人心思,才达到了实际一家之主的地位。
因此她的人格特质就是外柔内刚。
父亲的外强中干则是长期被母亲用绕指柔控制以及长期养尊处优造成的结果。
兄嫂这一对可以说是继男主之后最复杂有趣,哥哥长期挣扎于道德困境之中,是他把弟弟保护起来,不让他面对要不要举报大姨夫的困境,也是他多次拯救女主,他更是牺牲了自己的婚姻去保护他真心爱的姑娘(如果有的话),甚至他不爱的妻子,他都事先言明一切——根据他们的对话,明显她之前过着极其困苦的生活,他提出结婚,既是因为不爱她,也可能有恻隐之心,看到这样一个心比天高的困苦女性,心想也只有这样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的女人才可能在这种家庭里存活下去吧。
通过嫂子射杀哥哥的那几句简单的对话,也看出了一堆戏:这女人恐怕是真心爱过哥哥的。
就随便想想,实际上就是哥哥的这个结婚邀约救她出了困境,这样一个有良心的男人,她也是会喜欢的,可这两人早说好了是交易,拍照时的对话看得出互相几斤几两心知肚明,他们也没有子女,整个婚姻生活名存实亡,那如果嫂子从来没有爱过哥哥,各过各的就好了啊,为什么要火药味那么重?
另外还有个细节,就是大家是如何发现弟弟不见了的,你说大家都在忙着砍人的时候,你去和你老公的弟弟勾搭什么?
这么做有什么心理依据?
她都已经是家族成员了,该有钱有风光都有了,这么做的目的,恐怕就是有报复、试探哥哥的心理在作祟吧。
你看你不稀罕我,我就干你心爱的弟弟。
这个女人,对于她爱的东西,得不到就毁掉,这个思路和男主还真是如出一辙,我要说哥哥不仅有良心,还蛮有眼光,挑的女人真真是和这个家庭完全臭味相投。
姐姐这对是搞笑担当,典型愚蠢有钱的那种蠢。
姐姐的各种误杀,姐夫的盲目从众,两种不同的自私。
最后的男主,他的转变一点都不突兀。
男主和哥哥其实是完全的对比,哥哥是好大于坏,男主则是坏大于好。
哥哥死后男主开始黑化,哥哥代表的善意死了。
男主一直以来就是恶的,这其实是个非常有趣的设定,通过暗示男主小时候能看见恶魔,就告诉你,男主是有能力去坏的,他最终会不会变坏,选择权其实在他手上,他之所以一开始离开家庭,恐怕和哥哥无微不至的保护和善意的影响有关,所以他才在外面遇见了女主,他的主要错误在于认为自己只要和善良的女主在一起,自己就会自动变好了,说难听点,哥哥真是把双刃剑,他的保护也让男主从小没有受过太大的挫折,有过多深的见识,才会有这样错误的想法,实际上他并没有成熟,只是躲在女主的善良背后,把它当作一个挡箭牌,自欺欺人。
他一直就是知道女主一旦进入家庭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的吧?
所以就算女主没有抽到牌,他们家那么多人,后面还有孩子,他们也会生孩子,那么这些孩子结婚的时候呢?
女主势必在某个程度上必须要参加杀人或被杀,这是肯定的,他恐怕潜意识里一开始就是抱着要把女主拖下水的目的结婚的。
因为他怕没了女主,自己就是和家人一样的自私坏人。
最后他要去杀女主的转折既不是因为误解了女主杀死了哥哥,也不是因为看到女主杀死了母亲,而是因为女主不会再跟他好了。
没有了女主,他就满足了这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既然注定要失去女主,那么他就注定变坏。
总而言之,这部片子在编剧和制作都是良心之作,值得推荐。
盛佳蓝光标注
我对西方宗教并不了解,所以这篇算不上影评的东西更多是我的牵强附会。
片中和女主婆家祖先做交易的魔鬼,显然就是撒旦,以拉良家妇女下水为乐的家伙。
对于想功成名就又求告无门的穷小子,撒旦会引诱你和他做交易,也就是魔鬼契约。
让穷小子献祭生命给自己,以换取荣华富贵。
我们在现实中,指责或者咒骂那些为了成功没有底线的人,也往往会骂他把灵魂卖给了魔鬼。
撒旦就是这样,引诱你为了成功,去杀害无辜的人。
也就是说:为了成功,彻底抛弃做人的良知和底线。
片中有一个地窖,里面全是死羊,是献给撒旦的祭品,还有一开始被干掉的那个倒霉鬼。
但是,撒旦稀罕这些祭品么?
其实根本不稀罕。
撒旦真正要收割的,其实就是那些堕落的灵魂。
契约一签订,OK,就等你违约的那一天,就来收你的人头。
其实魔鬼契约签下的那一天,你的灵魂就已经归了撒旦了,换句话说已经彻底堕落。
至于肉体,迟早也归撒旦。
而撒旦吸收的堕落灵魂越多,力量就越强大。
如果能让全人类都堕落,就具备了叫板上帝的资本。
但是,有一条很关键,撒旦绝不逼你签约,只引诱你,你能坚持底线,绝不为了自己的成功而害人,就能避免成为撒旦的行尸走肉。
写到这里,也忽然感觉到,西方的这些撒旦、灵魂之类的神话或者宗教,其实暗喻的就是现实。
中国对没底线的人通常会说“良心被狗吃了”,西方会说“灵魂出卖给了撒旦”,意思相近。
只不过撒旦比狗更令人生畏。
西方文化给那些没底线的坏人造出了灵魂的收割者,用一个魔鬼形象,很形象的描绘了人性的黑暗面。
最后想到,这片子居然有点中国古代小说“三言二拍”的意思,劝人向善。
用一句电影台词来形容,就是“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
挺爽的,但是又没有那么爽。
女主很明显不是什么可以将坏蛋全部反杀的设定,所以中间有一部分看得有点憋屈,而且这个主角她还不补刀。
但是最后女主坐在燃烧的古宅阶梯前用血里捡起来的烟盒里面的烟抽一口,以及坏蛋全部爆炸那里,确实很爽。
就是很可惜男主的哥哥,我很喜欢这个角色,也是男主家里面唯一一个好人,结果为了救男主喜欢的人也就是女主逃出生天,被自己的妻子杀死了。
男主的变坏也是没什么新意。
这部片子最大的优点在于扎实地讲好了一个故事。
怎么说呢,本身属于一个不大正经的爽片,真的有让人爽到的那种爽片。
要说多有深度吧,并没有,整个片子就是一场略带讽刺的逃亡戏;设定有多牛逼吧,也没有,什么灵魂出卖给魔鬼+逃杀新娘之类的都是老老老梗了,我都不知道怎么会有个影评说这个设定新颖……那么它为什么口碑还不错,能在普遍低分的恐怖片阵营里站稳一亩三分田呢?
归根结底是因为各种元素组合顺畅,实际给人爽到了呗。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一般爽片没有的特点:故事居然讲圆了,人物性格居然都立起来了,也没有任何矛盾之处,甚至还挺合理。
所谓爽片,他必须有点扯,有些超出普通人范畴之外的设定,如果不扯,你都见怪不怪了,根本爽不起来。
比较好的爽片无一例外都是这样的,比如昆汀的《杀出个黎明》,公路犯罪片一秒变僵尸吸血鬼风格,设定得你只能一脸懵逼,毫无预期,又怎么会爽不到呢?
《疾速特攻》盗亦有道的复古地下杀手组织体系更是扯到装逼被雷劈的地步。
所以说本片设定是给小孩子看的之类的论调可以省省了,本来就是冲着扯淡去的啊……但是本片又没有在扯淡方面走得太远,可能因为知道自己用的是常规型扯淡,本身并不稀奇。
所以它走的路子是:先降低你预期,然后各种刷新预想,这也是一条挺有趣的路子,和贯穿始终的不正经讽刺味一脉相承。
所以一上来就先是什么雷电追杀,新娘惨叫,老宅秘闻,有啥恐怖片老梗设定全部先拿出来溜一圈,给你一个大脑预设就是准备好接受普通的扯淡。
然后几乎就都是提升你预期的东西,连一句废话都没有,这是除了设定之外给人带来爽感的第二大重要元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不逼逼。
疾速特攻在不逼逼方面做得很好,关键是抓住了观众想看干脆型杀人的心理,而吕克贝松的安娜就是缺乏了这一点,女主的故事讲得拖泥带水(安娜在设定上很陈旧,但在爽片元素上几乎无可匹敌,却拍得让人完全爽不到也真是蛮不容易的,导演得有多敷衍多不走心才能搞到这么僵)。
回到本片,它是怎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呢?
每场戏都塑造了贯穿始终的人物性格——对于一个给你古宅新娘大逃杀预期的片子,你给我来塑造人格?
是不是有点串场感?
这就是打破预期。
一个良知未泯的哥哥,却也不完全是好人;一个自私纠结的弟弟,坏的比例大于好的比例;一个外强中干临危就乱的父亲+看似温柔和顺实则控制一切的母亲;一个从受害者变为最严格加害者的大姨妈;一个吸毒的愚蠢姐姐;一个从众的女婿;一个主动出卖灵魂的势利女;一对正在被家族气息浸淫的小男孩;一个机器人般的管家。
试想一下,一部片看完,居然每个人的人格都能清晰浮现,而加在一起还能有一副很清晰的家族人物图谱,我很想从编剧的角度来评价一句:要做到这件事不容易!
是很有难度的!
编剧要有很不错的控场能力!
从家族图谱的角度来讲基本上就是这样的一个背景故事:三十年前大姨妈结婚当晚被迫看着一生真爱大姨夫被家人整死,那么从此刻开始,对她来说世界上仅剩的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她的亲人了,也就是说,这些亲人的生命是用她一生挚爱换来的,那么自然而然她的使命就变成了不择手段维护家人。
同时,她甚至是期待再一次出现捉迷藏牌的,尤其渴望出现另一对相爱的人重现她的过去,这样通过重演,她能够把自己代入“加害者/家庭维护者”的强大身份,得到满足感,从“受害者”身份解脱。
爸爸和妈妈的组合也很有趣。
爸爸是典型的每次遇事就慌的一批,怪这个怪那个各种吐槽,最后吐槽到祖宗身上,也为全片贡献了不少笑点,而母亲则是这个家庭的守护者,三十年前头一个嘉奖幼年哥哥举报大姨夫的就是她,她用自己的温柔作为心理手段,实际地凝聚起家族成员,她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地追求家族团结呢?
她和女主的第一场谈话就展示了出来:因为她出身低,花了非常大的力气才被家族接受,这个力气恐怕不只是那次大姨夫捉迷藏,而是作为一个只有丈夫宠爱的(“只要alex喜欢你就好了”)低阶层穷人如何几十年如一日地猜度他人心思,虚与委蛇,甚至在该狠的时候比谁都狠,才达到了实际一家之主的地位。
一旦她到达了那个位置,自然会视若珍宝,因此她的人格特质就是外柔内刚。
父亲的外强中干则是长期被母亲用绕指柔控制以及长期养尊处优造成的结果。
兄嫂这一对可以说是继男主之后最复杂有趣,也是笔墨最多的。
哥哥长期挣扎于“保护家庭”vs“杀人不对”这两个道德困境之中,也正是因为他有良心,才主动去扛下道德困境:是他把弟弟保护起来,不让他面对要不要举报大姨夫的困境,也是他多次拯救女主,他更是牺牲了自己的婚姻去保护他真心爱的姑娘(如果有的话),甚至他不爱的妻子,他都事先言明一切——根据他们的对话,明显她之前过着极其困苦的生活,他提出结婚,既是因为不爱她,也可能有恻隐之心,看到这样一个心比天高的困苦女性,心想也只有这样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的女人才可能在这种家庭里存活下去吧。
通过嫂子射杀哥哥的那几句简单的对话,也看出了一堆戏:这女人恐怕是真心爱过哥哥的。
就随便想想,实际上就是哥哥的这个结婚邀约救她出了困境,这样一个有良心的男人,她也是会喜欢的,可这两人早说好了是交易,拍照时的对话看得出互相几斤几两心知肚明,他们也没有子女,整个婚姻生活名存实亡,那如果嫂子从来没有爱过哥哥,各过各的就好了啊,为什么要火药味那么重,还说出“你果然不在乎我死活”这样伤心的话?
另外还有个细节,就是大家是如何发现弟弟不见了的,是嫂子回过头去找他,用很骚的声音问“你要不要人陪一下”,你说大家都在忙着砍人的时候,你去和你老公的弟弟勾搭什么?
这么做有什么心理依据?
她都已经是家族成员了,该有钱有风光都有了,这么做的目的,恐怕就是有报复、试探哥哥的心理在作祟吧。
你看你不稀罕我,我就干你心爱的弟弟。
这个女人,对于她爱的东西,得不到就毁掉,这个思路和男主还真是如出一辙,我要说哥哥不仅有良心,还蛮有眼光,挑的女人真真是和这个家庭完全臭味相投。
姐姐姐夫这对主要是搞笑担当,二人都是蠢蠢的,典型的愚蠢有钱人那种蠢,但也蠢得各有风骚。
姐姐的各种误杀vs姐夫的盲目从众,两种不同的自私。
他们的那对儿子也很明显地展示出了一种|熊孩子正在孵化中“的特质,这四个不复杂,却很醒目清晰。
至于管家,是比姐夫更有主观意识的盲从,他身上还多了一种疯狂融合秩序的独特气质(车里高兴地放音乐vs每次和男主汇报工作都极度节制,一边报追杀进度一边还不忘了修栏杆这种)。
最后到男主,他的转变一点都不突兀。
男主和他哥哥其实是完全的对比,哥哥是好大于坏,男主则是坏大于好。
哥哥死后男主才黑化,其实也有这部分原因:哥哥代表的善意死了。
男主一直以来就是恶的,这其实是个非常有趣的设定,人到底是不是生来就有坏种的呢?
而生来就是坏种也不意味着他一定就会长成坏人。
通过暗示男主小时候能看见恶魔,就告诉你,男主是有能力去”坏“的,他最终会不会变坏,选择权其实在他手上,他之所以一开始离开家庭,恐怕和哥哥无微不至的保护和善意的影响有关,所以他才在外面遇见了女主,他的主要错误在于认为自己只要和善良的女主在一起,自己就会自动变好了,说难听点,哥哥真是把双刃剑,他的保护也让男主从小没有受过太大的挫折,有过多深的见识,才会有这样错误的想法,实际上他并没有成熟,只是躲在女主的善良背后,把它当作一个挡箭牌,自欺欺人。
他一直就是知道女主一旦进入家庭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的吧?
所以就算女主没有抽到牌,他们家那么多人,后面还有孩子,他们也会生孩子,那么这些孩子结婚的时候呢?
女主势必在某个程度上必须要参加杀人或被杀,这是肯定的,他恐怕潜意识里一开始就是抱着要把女主拖下水的目的结婚的。
因为他怕没了女主,自己就是和家人一样的自私坏人。
最后他要去杀女主的转折既不是因为误解了女主杀死了哥哥,也不是因为看到女主杀死了母亲,而是因为女主不会再跟他好了。
没有了女主,他就满足了这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既然注定要失去女主,那么他就注定变坏。
上述我说的这些人物塑造,都是寥寥几笔,但都精确明了,我没有主观臆想,如果编剧事先没有这样盘过,是不可能刻画到如此清晰的。
那这个水平已经很好了啊!
别说恐怖片爽片领域,很多剧情片走上两个半小时都没有那么到位的人物刻画好吗……那么这部片子他不逼逼体现在哪里呢?
女主不逼逼啊。
一般恐怖片爽片都很喜欢找美女做女主,但是能让我看的喜欢的不多,因为要么搞得很圣母,苦大仇深,要么搞得很花瓶,专职秀身材。
这个女主既秀了身材脸蛋,又够糙。
面对男主第一次解释,她的反应绝对真实,面对开走的车,她的骂娘绝对到位,面对打了她的熊孩子,二话不说一耳刮子抽上去,我要看的就是这种不逼逼!
总而言之,这部片子在编剧和制作上是良心的,绝对花了功夫,光这点就让我很满意了。
原本以为只是新娘视角的《逃出绝命镇》,没想到出乎意外的惊喜。
电影给人带来沉醉其中的享受,所有的人物设定和血腥的剧情,都围绕着hide and seek的主题,不仅是从整个家族手下逃走的女主,还是尝试逃离家族命运的兄弟俩。
随着唱片机的响起,谁最后找到了谁,又谁真正的赢了呢。
直到中间才确认了又是一个邪教的题材,原本以为是法语贵族姓氏的“le bail”可能就是“租金”的意思,你拥有的荣华富贵都是借来的,租来的,迟早要还。
片中还提到了另一个家族,应该也是全家覆没了,这里似乎狠骂明骂有钱人出卖灵魂。
女主在地窖里遇到的黑山羊,六芒星仪式,以及最后直接喊出来的“撒旦”,其实不算新颖的邪教因素。
有趣的是女主的喊声就非常像羊叫,尤其是她从刀下逃脱的时候,仿佛一个命中注定打破家族咒语的祭品转世。
故事并没有创新,但也能带给人沉醉的感受。
女主直到最后一刻还在抗争,(有点像《复仇》的女主,十分坚强)让人为她叫好
对于恐怖片菜鸟来说非常友好,全片比较血腥,但是没有特别恐怖的情节。
转折点还蛮多的,很多没想到的剧情发展是全剧比较值得的看点了,不得不感叹一句知人知面不知心。
丹尼尔可能是全家族唯一一个性本善的人,基于家庭思想洗脑,为了弟弟选择了恶,每当我以为丹尼尔会杀掉女主的时候,他都告诉观众,他不亏是全片的小天使,唯一的善良。
男主的反转并不突然,其实全家人的聊天对话多次暗示丹尼尔性本恶,最后果不其然背叛了。
至于男主是因为丹尼尔和母亲死了才决定保全家族,还是只是因为丹尼尔的死亡解开了他伪善的枷锁,面对真实的自己。
我更偏向于第二种性本恶,当男主选择带女主回家抽卡却隐瞒游戏的存在时就暴露了男主的本质
《准备好了没》,2019年加拿大和美国电影。
作为一部B级血腥悬疑恐怖片,这部电影倒是拍出了些新意。
港版又名《爆血新婚夜》,倒是概括得非常好。
影片讲述一位新娘嫁到一个超富有但神经兮兮的一个古老家族,并在这个家族拥有的一个庄园里结婚。
新婚夜需要参加这个古老家族为新人准备的游戏,而好巧不巧新人抽到的游戏叫做“捉迷藏”。
但是这不是普通意义的捉迷藏,其他家族的成员是以杀掉新娘为目的,因为做不到的话整个家族也要玩完。
影片悬念设置的比较巧妙,而且是不是还可以冒一些黑色幽默调节气氛,值得一看。
扮演女主角的演员叫Samara Weaving,长得非常像小丑女的扮演者Margot Robbie。
今年暑假大片大部分集体疲软,最近一部小成本cult片,在烂番茄一开始拿到了90%多的专业好评,影片热映后,维持在了87%,专业和观众的评分都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看过预告片的小伙伴,也一定和我一样,对影片的设定充满好奇,它就是《准备好了没》。
预告片开头讲述女主嫁入豪门,卡牌游戏起家的古怪家庭,当结婚对象要加入家族时,不光只是办一场婚礼这么简单,而是要玩一个生死攸关卡牌游戏,才算正式的媳妇。
相信在千千万万人心中,神圣浪漫的婚礼之后,肯定和幸福美满联结在一起,《准备好了没》正好就打破这一既定想象,首先在设定上给了大家一个大惊喜。
这也让人想起这两年同样以设定吸眼球的《寂静之地》,《蒙上你的眼》等,更早期的还有《逃出绝命镇》。
这类型的影片,在设定了一个既定的游戏规则后,主角开始被迫自保,从而带出刺激惊险的逃生旅程。
《准备好了没》的两位导演,之前执导过《恶魔预产期》,评分很低,故事同样是由一场婚礼引起的“血案”,看来这两位导演对婚姻的阴影面积非常大。
或许从第一部合作的作品获得了不少经验,《准备好了没》在执行力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用荒诞的方式,去圆了很多人物动机和故事逻辑的漏洞,虽然算不上高级,但叙事流畅度一环扣一环,清晰准确。
接下来是剧透解析时间,我们在分析女主如何逃出升天时,看看还能挖出多少影片背后的含义。
影片一开始是30年前的一场血色婚礼惊魂夜,一位倒插门的女婿,被箭射死,开启了豪门家族的秘密。
转眼30年后,女主格蕾丝嫁给亚历克斯,并在城堡豪宅举行了私人的婚礼,但从家族成员对格蕾丝的对话中,我们就能感到大家都心事重重,甚至亚历克斯想带着格蕾丝私奔。
临近午夜时分,被蒙在鼓里的格蕾丝被告知根据家族传统,要参与一个抽牌仪式,从抽到的牌中玩一个游戏,才能名正言顺算是卡牌游戏豪门家族的一员。
当格蕾丝抽到“捉迷藏”的卡牌时,大家的表情变得更为凝重。
他们播放了一首诡异的“捉迷藏”歌曲,让格蕾丝先藏匿好,而他们则每人分配好一把武器,从最原始的斧头,到小巧的手枪,家族成员准备对格蕾丝进行猎杀。
格蕾丝到现在为止,还认为这只是一个奇怪的家族仪式游戏,正当她打算弃玩出来时,被亚历克斯救下。
而此时正好一位保姆被家族成员误杀,也让格蕾丝发现这并不是一场简单的捉迷藏,而是她抽到了一张死亡牌。
因此这迷信的一家人,就要想方设法按照家规,在天亮之前把格蕾丝杀死献祭,但影片有趣的地方就在于,这一家人在猎杀上都是菜鸟级别,从而产生了很多黑色幽默的趣味桥段。
而且家庭中的一部分人,并不希望这场猎杀发生,比如其中的胖女婿,在猎杀过程中打酱油,反而自己躲起来,想让其他人尽快结束这场死亡游戏。
再比如亚历克斯的母亲,她很喜欢格蕾丝,但迫于深信着家族契约仪式,不得不站在格蕾丝的对立面。
还有亚历克斯的哥哥丹尼尔,同时也是格蕾丝的好友,他在这场猎杀仪式中,也十分左右为难。
作为新郎官的亚历克斯,则选择站在了格蕾丝一边,暗中帮助格蕾丝逃脱,但两人在面对四面楚歌的困境,寡不敌众,亚历克斯很快被控制住。
之后格蕾丝不断绝死逢生,在燃起希望得救时,又数次面临死亡的威胁。
影片最后,来了一个反套路的结局,让人有些吃惊。
如果你不怕剧透,可以接着往下看。
原来卡牌家族在发家之时,就和魔鬼有了交易,他们要在适当的时候,要给魔鬼一个祭品,来保证家族能平安富裕,而魔鬼选择的祭品,一定要在新加入家族中的成员里选择,这次正好选择的是格蕾丝。
所以他们必须在天亮前,把格蕾丝拿去献祭,不然整个家族的人就会死去,并且房子会在大火中烧成灰烬。
这个后果听起来十分荒谬,甚至家族中也有人对这种迷信说法不屑一顾。
结果影片结尾天亮了,大家都没死,似乎这只是一个讽刺的迷信。
但话锋一转,最年长的奶奶身体突然爆破,接着是亚历克斯爸爸和姐姐,每个家庭成员,真的应验了那个恐怖的魔鬼契约,只要新娘没有被献祭,全家人就死光光了。
原先,我还认为影片是我们以往看到的主角向死而生,最终觉醒反杀的故事,格蕾丝到后面一定会变成战士,一举把这变态家族歼灭。
但影片却用了真有魔鬼这个设定,来反转原先家族对迷信的疯癫。
有人会觉得影片这样的结尾很惊艳,但也会有人认为这削弱了女主的力量。
我在看到后半段时,也一直在等待女主的绝地反杀,但结尾真正让女主活下来的,却并不是完全依靠自己的本事,心里多少有些遗憾。
不过这种反套路的结局,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有多处细节做得很到位,比如格蕾丝在最后,向亚历克斯提出离婚,把戒指拿掉。
或许如果格蕾丝不这么做,最后她也会跟着亚历克斯一起爆炸,因为格蕾丝已经和亚历克斯结婚,这也说明格蕾丝算是豪门家族的一份子,既然献祭失败,魔鬼要干掉这一家人,格蕾丝应该也是其中之一。
还有格蕾丝逃到羊圈时,其实那时已经说明这一家人信奉的是邪教,信仰撒旦。
羊圈中养的都是山羊,在西方有一个恶魔叫巴风特,就是撒旦的代名词之一,山羊头人身也是该恶魔的样子,这个邪教以山羊头五角星为标志,是撒旦教的一个分支。
他们之所有养着这些山羊,就是为了常规的献祭,所以当格蕾丝掉进地下室时,除了发现30年前一具人尸,还有很多山羊的尸体。
此外《准备好了没》还包裹了一些对于婚姻的讽刺。
比如格蕾丝和亚历克斯的婚礼,一开始很浪漫,但其实早已深陷危机,这暗示了大多数人婚姻也是如此,表面看似风平浪静甚至幸福,但两人的婚姻已到达悬崖边缘。
最后亚历克斯反而抓住格蕾丝不让她离开,也讽刺了在危机婚姻中,当曾经相爱的两人已不再爱时,伤自己最深的人其实正是彼此。
除了这个外,影片在神秘邪典,阶级隐喻,女权意识等议题上,隐约也有一些暗示,但并没有去深挖,所以《准备好了没》呈现出来的只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爽片。
相比较于《逃出绝命镇》,片中的政治隐喻还有种族议题,就深刻许多。
最后,我给《准备好了没》7.2分。
如果你喜欢大量的暴力血浆,喜欢神奇古怪的cult设定,《准备好了没》能作为爽片给你很大的满足,而且影片同时也有一定的娱乐性,并不算是一部过于严肃的惊悚恐怖片。
所谓人狠话不多,电影里所有人物智商都太低,女主拿枪不看有没有子弹,女仆坑了一次她,又让小孩打一枪,明知道有人追让她,还在大呼小叫,走明亮的大路,抢了车不好好开,非要按那个什么智能助手,导致车子被锁,别人瞬间破窗,女主在车里等着,所有的事情都不符合人体基因工程学,杀个动个手,总要罗里吧嗦一大堆,房主家里的武器只有这么一点点,啥啥都没有,还要玩这种被杀的游戏
我好喜欢哈哈哈卧槽!最经典是那个小男孩把女主手打穿,他妈说俺为你感到骄傲呜呜呜!他爹丹尼尔全家族唯一正常人一脸嫌弃的看他儿子宛如在看一个智障。嚯嚯嚯hhhh上一次这种浴血反杀的女主还是76版《魔女嘉莉》。爽啊......我的恐影最爱女主又多了一位。私心5分,其实本身到最后才有看头,如果设定女主能拿枪一干一个倒突突突!会更刺激。
哈哈哈哈这不就是我喜欢的类型吗,惊悚搞笑爽片,道具血袋不要钱,女主演过《辣手保姆》,在这里面也是又美又飒又聪明,战斗力爆表,妥妥大女主!这部电影可以加入婚姻劝退n部曲之一。
看的点映。搞什么都半瓶水晃荡的一部片,搞惊悚全靠jump scare,搞血浆又敞不开怀洒,搞人性倒是认真点挖苦啊,搞喜剧梗又没铺垫好,搞cult又不神秘。
很傻很血腥,是一部久违的烂片 = (
可以说是非常无趣了……
爽!而且最后女主甚至没有脏自己的手。
勒贝尔先生最后笑果满分,这结局比反杀还过瘾
剧情特别简单, 也不怎么恐怖, 但是还蛮好看. 正角是女主, 反派是女主嫁入的大家族, 最后全死光了. 这个电影告诉我们: (1) 配偶在关键时刻可能并不可靠, 还是会站在自己家里一方 (2) 婚前不会知道对方家庭有什么可怕的秘密 (3) 大家族规矩多, 所有人都想整你的时候, 配偶就算想帮你也不怎么能帮上 (4) 有一个大家族的儿子的妻子说宁可死也不过以前的生活, 所以豪门还是适合这种人
有点俗有点蠢,结局还算有点意思。
创意还不错,95分钟节奏太慢,玩半天又是反高潮,女主角被欺负成这样都没爆发小宇宙,反杀太无力或者叫无反杀,一切交给魔鬼来裁决,弱。日韩可以翻拍一版,让东亚女性砍瓜切菜硬刚父权,狠狠来一票。
婚前必看!非常浪漫非常美好!!!
太赞了!创意又感人!婚姻里的荒唐、驚悚、听長輩的話、公婆、姑嫂、弟媳、侄子,人与人的微妙关系被处理成一部惊悚、荒诞加喜剧片!2019年看过的最好的惊悚喜剧!结局的婚礼进行曲的前奏,摇滚风的让我走。以及一脸血腥,一身已不再白的黑婚纱。点上一根烟,背对着燃烧的别墅,对着警察说了一句:“婆家出了点事。”太赞的台词!瞬间击到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啊!没有给五星,只是因为在新郎的反转上,导演稍弱了一点。
居然还挺好笑的哈哈看到deveil时候的那句fuck lol最后警察来了的那句In-laws lol 人性真是不可测,渣男赶紧自爆(。
比克拉拉形象差点
新瓶装旧酒。要人命的捉迷藏游戏,带点黑色幽默,整体荒诞不经,有点暴力和血腥,没有太亮眼。
本来设定有点儿意思,真是没拍好。前面悬疑气氛不错,开杀就走搞笑风了,设计都比较没创意,大体是导演想留到最后吧。全程都在期待女主反转,然而并没有,这就更无趣啦。
整体还不错,竟然有一些喜剧成分,部分场景构图不错。这个血不恶心。
编剧没有把危险最大化,反派还是太蠢。Daniel是真有情有义,三岁看老。
设定挺好的,氛围也很调动期待,但高潮戏泄气了。不够爽,不够强,不够递进,没有足够的情绪铺垫,丈夫的反转其实也没多大意思。
是那种血腥味儿足够的恐怖片,但是新娘反杀的戏份不够,还是有些不够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