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着梁朝伟周迅张婧仪去看电影,结果变成了流量明星演技大赏……大年初一踩坑烂片。
剪辑:两个小时全是片段拼凑起来,一个场景说着说着话,还没搞清楚角色身份就切到另外毫不相干的一个场景??
例如梁朝伟和黄磊说话的片段,聊到为什么弃暗投明,就切走了,大概一个小时后才又切回来继续演。
根本不知道主线是什么,电影想表达什么。
剧情:混乱,为了捧王硬塞了很多打戏,梁和王有一段双方打得难舍难分,头破血流,表情扭曲,从房间打到楼道再跌落楼梯仍然绝不出胜负的戏,尤其在王是知道梁和自己都是潜伏的背景下,这场戏都不知道想表达什么,大年初一安排这么血腥而又无用无聊的戏码。
声音:音乐声效很有气势,每次剧情无聊到走神的时候,就会有一些音效突然一下子把你吓回来…演技:无论什么角色,每人都有静默抽烟思考的镜头,然而演员的演技并不足以让这些镜头表达出故事感,浪费时间。
王的演技更是让人看不明白角色在干啥,看谁包括看心爱的未婚妻都一脸仇恨,很出戏,明明电影海报上梁朝伟才是主角,结果电影里面还没有王的戏份多,无语。
迫不及待的赶了早场去看,看完真的感觉这部电影让我意犹未尽,还想再看一遍。
首先,片子果然是超级商业片,不会艰涩难懂。
但需要一点智商和耐心。
全片的质感超级高级,唯美但又对比鲜明。
不去大屏幕看,绝对亏了。
人物的对白台词真的太好看了,因为耳导说了不要剧透。
所以只能点到为止,但是梁生的原声台词真的好听,一博的多种方言好溜啊,上海话,日本话,国语,粤语无缝衔接,牛逼。
让我最难忘的一个场景是叶先生(王一博)与日本人(森博之)在更衣间的那一段,叶先生真的把亦正亦邪演绎的太到位了。
绝了。
已经订了下午,我要继续去看一遍。
一部震撼的作品,也是一场视觉盛宴。
影片一开场便被程耳导演的镜头美学触动,无论是光影的把控,还是画面结构的布置,都十分精细且恰到好处。
比如抗战期间的画面是阴暗的冷色调,而胜利之后是破云而出的阳光创造的暖色氛围;影片中的人物有几场对镜眼神戏,在昏暗的灯光下,所有秘密都藏在眼底;单独出现的人物常常位于右下角,左上方的留白是高明的艺术。
需要注意的是:看这部电影需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才能将所有涉及到史实的内容完全理解。
电影的剪辑手法很特别,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它会先抛出一个看似混乱而不相关的片段,中间部分会让你出现“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的感觉。
但当你坚持看下去,就会在后面的剧情中突然找到答案,随恍然大悟而来的是久久的回味与震撼。
对于演员的演技无需多言,堪称完美。
哭泣时红了眼底;打戏可以称为酣畅淋漓;拥抱诀别时眼角的抽动……大荧幕可以放大所有细节,让观众真正走进人物的世界去享受剧情。
总而言之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如此震撼人心的作品了,打破了以往谍战剧的刻板程式,开创了新的叙事模式。
无名的黑暗是五彩斑斓的黑暗,而光明是纯粹的光明。
动静相宜,一直是程耳电影的一大特色。
记得我第一次看罗曼,发出的最多的叹词是“啊”,不仅因他的非线性叙事,打乱线索,常常令人意想不到,还在于突如其来的冲突打破思维定势。
本来好好的一场谈判,突然拔枪,由静而动,而在激烈的交火中,尚有陆先生从容不迫的步履、有老五身染鲜血却凄美的面孔,再配上歌剧一般的背景音乐,高级的电影画面便呈现于眼前。
无名延续了这一特色,甚至更为登峰造极。
几场打戏,不论时长、动作的复杂性、场面的宏大,都较罗曼上了好几个台阶,极大地满足了我这等喜爱快节奏交锋的观众,肾上腺素激增。
因谍战的刺激和演员精彩的演出,暗流涌动中又有高潮迭起,整部电影张弛有度,简直没有一分钟可以浪费。
转自微博@无谓2328
电影专业在读学生 简单讲讲我的看法:总结放在前面:这绝对不是一部烂片,但总感觉这部影片少了些真情实感,导演在玩一些电影语言,没有讲好故事。
如果满分是五星,我打三星,一星打给完成度,一星打给其考究的画面,一星打给其对于道具的绝佳利用。
一星扣在剧本,一星扣在人物。
丑话说前头。
1.故事的核非常简单,复杂的其实是剪辑。
个人认为如果一个剧本需要靠剪辑来填补可看性,起码这并不是一个好剧本。
2.虽说是一部群像戏,但影片并没有呈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还是上面那句话,这并不是一个好剧本。
影片中太多的笔墨落在人物之间的博弈上,对于人物本身的塑造只是浅浅带过,这部影片没有给予这些孤胆英雄独特的人物弧光,他们似乎从一开始便各有各的目标,没有人真正地反水,也没有人真正地临时背叛。
王传君的角色从一开始吃早餐那里的台词就能看出他不是一个好人,王一博饰演的叶先生从始至终都没有动摇过立场……看完电影以后甚至无法概括何与叶他们具体的、独特的人物形象。
如果非要圆回来的话,可能是身为间谍的他们只能隐姓埋名,个性也只能包裹在重重伪装之下吧。
由于人物形象不够鲜活,这部电影便失去了直击人心的能力,它的可看性不在于使观众共情,而在于它本身呈现的就是一块块被打乱的拼图碎片,有些人享受拼图的过程,有些人喜欢直接欣赏拼图,而这也是评论两极分化的症结所在。
3.这个片子的镜头语言在我看来是无可挑剔的,构图、灯光、色调、焦点的控制、空气中的烟尘、摄像机的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都非常考究,也极具美学价值,值得回头一帧一帧拉片研究与学习。
但因为这个片子没有特别真诚的主题(或者说,比起想借电影表达什么,导演更想用这个剧本拍出什么),于是这些精妙的技法无法落在实处,很容易被批为炫技。
4.关于演员的演技,其实专业影评不会点评演员,但这部电影大咖云集,也有流量明星,很多人都把目光放在了演员身上,或是恶意,或是期待。
我个人很不喜欢看到人们评论演员多于作品本身,演员只是剧本呈现的载体,我也想引用一下我们老师说过的话:“没有差演员,只有差导演。
”当一个导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他会把控好演员的表现。
我也希望大家给电影打分、评论的时候不要带上“粉籍”、真假“路人籍”。
在一部全新的电影面前,人人都是路人,别把对演员的偏爱揉进影评里,也别把对演员的厌恶刺向作品。
初一第一场就去看IMAX的我,完全不虚此行!!
超过预期,毕竟是春节档,这部描述那个年代故事的片子不占太大优势,全程紧张烧脑,剧情紧凑反转,两个小时沉浸在耳导的筹划中。
老演员们就不必说了,保持原有优秀水平,女演员都很好看的,男演员的西服领带,细节感到位,画面品质超级棒,希望多给排IMAX和巨幕厅,脸上细节需要仔细品味鉴赏。
梁生的表演确实是影帝级的,文戏武戏皆属上乘,西服与自身魅力相得益彰,带入大家进入那个年代,那个年代的上海!
惊喜的是一博,在影帝影后的耳濡目染和熏陶下,确实肉眼可见的提升了自己的业务能力,上海话很苏,打戏很猛,完全适合春节带家人一起去电影院看!
通过这个电影再一次get到了程耳导演,看过他的罗曼蒂克消亡史,蛮喜欢的,这次大年初一去看了期待很久的《无名》,整个电影看下来,能很明显的感受到程耳的腔调,程耳的风格,感觉空镜真的拍的好美,平静中蕴含着暗潮汹涌,阿莱65果然能拍出五彩斑斓的黑,整个影片虽然偏暗,但是缺依旧清晰,而且演员我都很喜欢,被何先生和叶秘帅的腿软,所有演员都很好,音乐也很带入,随着情节紧张,非常好看!!
都给我去看!!
但是看电影时最好全神贯注,一定要静下心来。
节奏紧凑,剧情紧张,结局巨爽!!!!
谢谢看的意犹未尽!!
必须二刷!!
迫不及待!!
牛逼!
开始会有几个线索,后面随着剧情逐一展开。
可以享受解密的乐趣,但是非常好理解~过度都超级丝滑,一整个全神贯注。
人物关系人物立场,最后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结尾真的爽翻我的每个毛孔,不剧透,大家自己去看!
小鲜肉的演得好吗?
很差。
但更差的是导演通篇的“刻意”。
刻意的对白、刻意的方言、刻意的镜头、刻意的色彩、刻意的叙事。
他仿佛在用这些“刻意”刻意蒙蔽观众的双眼,营造一种“伪艺术”、“伪审美”。
把讲不出好故事的责任推卸给观众的“艺术门槛”。
一个真正的好故事,最不需要的就是故弄玄虚,用大量的运镜去夸大人物或者说人体本身在影片中的作用。
一个真正的好故事是让观众毫不费力得身陷其中,不必解读,单纯欢喜。
如果给王一博的演技打分,我打一分,他未来还有太长太长的路要赶。
但我会给导演打零分,为他对电影,对艺术,对观众的不负责任打零分。
我认为这是一部非常有故事感的电影,程耳导演的审美一流,画面非常的美有着那个年代独特的样子,独具艺术性。
有些情节是没有任何话语的,但是通过眼神和动作,可以感受到那种年代压抑的感觉,让人沉浸在这个紧张的气氛中,背负着重大的使命,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保卫着祖国,让我们记住那个时代无名的人。
梁朝伟的表现很沉稳放松,周迅的表现很细腻,有种深层次的心态,不愧是影视界的大佬。
王一博做为电影界的新生,却把角色演的出神入化,他个人出演什么角色都代入得特别迅速,为了一个角色可以无时无刻的练习,通过自己夜以继日的努力把叶先生的孤独,内心的苦和亦正亦邪演得很生动,所以这一部电影我觉得很值得去观看,超级商业大片《无名》!
梁生和王一博那场打戏真的太绝了,真是拳拳到肉,还有后面中国胜利车上那个那个笑,惊到我了。最后一个我也是中国共产党,爆哭😭😭😭😭
中间看的昏昏欲睡
悬疑拉满,隧道尽头终有光,无名最终会有名
弱智剧情和剪辑对不起画面质感
故事略简单,剪辑故弄玄虚。
8.0/10。可作影视美学赏析范本的作品,很程耳。结构主导,影调考究。剧本无功过,和罗曼蒂克相比有一定距离。最遗憾的是主演的眼神表现有点撑不住程耳的镜头,入狱后的几场戏还不错,前面都有些出戏。
冲王一博来的观众欣赏不了程耳的风格,爱程耳风格的观众看不上王一博。再加上还有一群欣赏能力处于熊出没地带却为了装逼自己错选无名感到受骗反赖电影的巨婴。心疼程耳…
尬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
节奏好慢故事主线都不清晰想搞悬疑但是很涣散想搞文艺但是很冗长一星给梁朝伟一星给周迅再多给一分给那段打戏
画面是精致的,台词是讲究的,人物是美丽的,故事性是没有的
感觉就是精彩二字不足以评判这部电影!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人物和镜头是废的,看完回味了很久!影片结束了出字幕的时候没有人退场,把主题曲也听完了,大概都是回味无穷吧!
一般吧,剪辑的太乱了,博子哥有点跟不上
剪辑稀烂,倒叙插叙什么什么叙,也不是你这样瞎剪辑的!!但是,张叔平!张叔平!梁朝伟!梁朝伟!
特像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失败典型,上一次是“抗日神片”,这一次是“谍战大戏”,故事讲不好,刻意的闪回闪进给人整得一脸懵逼。风格一味在向墨镜王靠拢,形式无脑在向诺兰学习,最后整成个四不像,完全靠气势和手法炫技作秀,能看的只有梁朝伟和王一博的演技。放映结束后影厅里稀稀落落的掌声,简直让我尬出了边界……
怪不得梁朝伟,周迅都不宣传,你们拍的什么你们知道吗?别拿爱国洗地,超级商业片怎么说,难道打着爱国的幌子挣钱,烂片烂片!
看过很多遍罗曼史,是我心中的经典之一,所以看到一半就猜到是程耳拍的。带着对导演喜欢的光环看完一脸懵逼,我一直以为两个小时的插叙是在铺垫最后的高潮,结果……你说他高潮了吧…高了一点…不多。总结:用极其炫技的拍摄手法和复杂的叙事逻辑来讲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抗日间谍故事。
跟消亡史比就退步了,非线性叙事用的不好人物显单薄。黑色幽默没见几处出彩的。打斗戏一般。
特别喜欢程耳的一点,是明明是很沉重的主题,氛围也非常压抑,但全程没有任何一处地方让你觉得他刻意想让你哭。我这两年很讨厌那种“红烧肉式”的电影和电视剧,说白了就是你能明显感受到导演在告诉你“这是我设置的泪点啊!你该哭了啊!”但程耳没有这样的镜头和动机。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自然而然。他在用自己的镜头和人物的身体表达了他想说的话。这完全不用夸“高级”,这就是自然美学。另外,新人王一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还是让我觉得足够惊艳,他的打戏太流畅了,他的身体经得起大荧幕的考验。
首映场 构图看得出来用心、bgm乱轰炸、故作高级感、剧情稀碎。另:有些人的脸和演技真的不适合大荧幕。
看罗曼的时候就觉得程耳是需要演员成就的导演,最精彩的就是章子怡地下囚禁的那场戏。无名还是同样的问题,梁朝伟审讯那段我倒是很喜欢,但是导演本身叙事功力不够,故事情节太乱了。整部电影充满了导演的自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