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只是听说关之琳演技很差,在香港影界素有“花瓶”之称,但之前看的电影中,伊都只是配角,没觉得差到何处,《做头》看下来,除了一段激情戏可谓七情上面之外,其余段落一概是矫揉造作得可以,到最后我都很佩服我自己,手臂上的汗毛居然一根根还是躺着的。
影片大约是为了营造小资情调,肆无忌惮地拉长了每个镜头的时间,分镜头之间的衔接和流转却生硬得很,男一号的台词念白简直与F4的言承旭如出一辙,不知道除了脸蛋漂亮之外还有什么标签可贴。
难怪该片的宣传只好以激情戏为最重要卖点。
今天偶然在东方卫视看到了这部片子,于是上来搜搜。
评论不少,差评居多。
平心而论我觉得除去个别场景的作秀和摆酷,这部片子还是有值得圈点之处的。
从影片的剧情组织猜想,原作应该是非常细腻、婉转、富有上海味道的 。
一个已婚的生活并不富裕的过气的小资美女,十年如一日的在一家理发店,由同一个理发师做头。
她的婚姻来源也很简单,当年她的老妈希望她能够钓一个金龟婿——这个确确实实是很多上海家庭嫁女的非常现实的考虑——能够移民,能够过上富裕生活。
不过令女主人公遗憾的是,这份计划使用美貌来换取物质的赌博运气太差,移民没有成功,生活并不富裕,曾经骄傲的容颜却在日益老去。
这时女主人公开始否定,否定过去十年的生活,否定由婚姻通往财富的计划,追逐另一种生活,她的爱情。
但这种追逐,作者在结尾并没有点评它是成功抑或是失败。
整个故事的生活逻辑是非常上海味道的,看上去很像我所理解的上海传统婚姻逻辑。
尽管有些朋友非常反感片中的这种婚姻态度,不过这个确实是一个群体的价值观念体现,片子就这点而言是非常写实的。
如果需要对影片主要角色的演技排序,个人理解应该是吴镇宇、关之琳、霍建华。
“我知道我捡了个大便宜,娶了一个美女做老婆。
娶了美女就要有更多的付出……但我就这点本事……这些年来,我虽然不曾说过,但不代表我心里没有怨”——这个娶美女老婆与奋斗强度的论断逻辑,异常熟悉,完全是一个典型的标准上海居家好男人。
关之琳饰演的美貌上海女人,很像那么回事情。
讲求生活的情调,对呵护自己的容貌非常精心,懂得精致的生活……当然,最后也能够通过过去对精致生活的理解来养家糊口。
有一些细节表演的还算可以,不过不知道怎么就总是腿部的细节,不知道是原作就对膝盖以下的部位非常关注,还是关美人的上肢表现力度有限。
霍建华对于角色的理解,个人感觉比较差劲,很多时候都是在当花瓶。
需要批评的是,场景和人物服饰年代有错位。
从剧情推测,故事发生的背景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
不知道怎么的,演员的服装、发型,以及背景怎么看都很现代,弄的人弄不明白这到底是青春偶像片还是老上海风情片。
再有就是故事的结尾太差强人意了,有点虎头蛇尾的嫌疑。
不知道是原作就这样还是改编的有问题。
《做头》这部片子我看过好几遍,这是一部挺不错而且满用心的影片,影片里很多地方拍得很细致,暗藏伏笔,很多看似不经意的地方都是有意味的,如爱妮说女儿是用来疼的,这是我家的规矩,同时暗示了爱妮是在疼爱中长大的。
爱妮穿着金平送的睡衣烦燥地躺在床上时,天花板上传来一阵唏唏嗦嗦的声音,暗示爱妮的老公冷落了爱妮,等等。
看点之一的爱妮和阿华的激情戏,把爱妮和阿华的十年来的感情爆发式地展示了出来,很有力度。
片子最后几分钟那峰回路转,画龙点睛的一笔,令人回味,爱妮不再做蘑菇头了,简洁明快地点明了爱妮精神思想的转变。
片子的音乐很优美,音乐和一些画面呼应着爱妮,很有绚染力。
如果只看后面的部分,片子确实有拿大奖的素质。
这部片子最大的亮点还是由关之琳演了女一号,关之琳很有内涵,她的气质和容貌在影片中一出现,迟暮美女,依然魅力动人,以及十几年前淮海路上曾经有过一枝花,这些就不证自明了,很自燃。
关之琳在片子里面演得非常出色,对人物的饰演很传神,如爱妮和阿华的激情戏后,爱妮声音柔和,语速缓慢,语气恳切地请求阿华先走,不要回头,阿华走后,爱妮才很伤心地哭起来,这样就把爱妮对阿华的深情以及爱妮要与过去坚决割裂的决心,传神地展示出来了。
关之琳的表情十分丰富,而且细腻,基本上每个场景关之琳的眼神,表情和动作以及音调语速等都能和当时的情景丝丝入扣。
如爱妮和阿华在码头交谈的时候,当阿华说到:什么时候可以拥有自己的房子时,爱妮的表情就随着阿华的每一句话而变化,自然而然的,就好像从心底深处散发出来的一样。
爱妮在影片中第一次与阿华幽会后,看得出来第二天就心情愉快,满脸阳光地去理发店,当与露露发生冲突后,一直到最后的激情戏完后,爱妮的脸上都有一层淡淡的哀愁,等到爱妮做了老板后,爱妮的眼睛就变得特别明亮,而那层哀愁则消失得无影无踪。
整个片子爱妮身上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好象是幽幽的,柔柔的,自然而然的感觉,这大概就是爱妮的品位吧。
整个片子关之琳演得都很流畅,这应该来自于她那娴熟的演技和对人物的深刻把握,爱妮有些气质可能就是关之琳本身的气质。
霍建华的演出非常好,大致上是无懈可击的。
吴镇宇演得也很好,爱妮要离家出走的时候,吴镇宇的表演很好地把她老公那复杂的内心活动诠释出来了。
影片中的金平出场的场面和关之琳配合得十分融恰,自然。
萨克斯手对爱妮的烘托和配合也很到位。
当然片子还是让人感觉到有拖沓,生硬和不协调的时候。
阿福和露露等人的演出感觉有点做作而且拖泥带水的,让人有种不真实感。
例如,露露哭的时候,就象小孩子一样放开就哭,她那年龄在那种情况下,就是要哭,也应该是抽抽噎噎的,有抑制的,放开来哭有点不自然。
另外,宣布理发店要关门这件事,阿福应该早就知道了,不知道为什么非要等到露露说:“我要的是感觉!
”以后才感觉要宣布,即便非要在这个时候宣布,阿福也应该加一句:“我本来想下班的时候宣布的。
”铺垫一下,就这么宣布,有点别扭。
还有,理发店里的诸如不能卖淫嫖娼等规章制度,以及其它关于理发店内部的事跟影片主题关系不大,提一下就可以了,搞了一大堆,显得拖沓。
或者把这些时间用在充实吴镇宇演的老公身上,干脆提升其为主角之一,这样故事应该会更完整更深刻更精彩,人物也会更鲜明饱满。
有些地方处理得不够顺畅,如爱妮的老公拿出两千块一双的鞋给爱妮穿上,然后说:“漂亮,漂亮!
你在金平的party上派头不要太足了。
”“漂亮”指的是什么,有点模糊,如果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给这双穿在爱妮脚上的鞋一个特写镜头,这样感觉顺畅些。
或者就把这句话改为:“啧啧,两千多块的XXX牌的鞋子!
你在金平的party上派头不要太足了。
”这样不能欣赏鞋子的人也感觉顺畅些。
这部片子要拍好确实需要花很大的功夫的,对片子里面的人物要理解透彻完整,这样的题材和演职员阵容没有把这部片子拍成精品,实在是可惜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部片子八十分以上应该要有的。
看完电影,又看了一下影评,对片子及片子里的主要人物居然是恶评如潮。
评价一部影片首先应该看它讲的故事是否成立,其内在逻辑是否有矛盾。
首先要看明白影片。
这部片子并不是要大家学爱妮,它只是讲述了有这么一个故事发生。
有人说爱妮结局这么好,不太可能。
其实这样的结局完全可能发生,片子里面已经有了伏笔,爱妮收拾房间招待金平的时候,金平说:我投资理发店都是为你,那理发师我又不认识,投什么资。
爱妮的理发店当然可以看作是金平帮助弄的,爱妮和阿华分手后,爱妮不再做蘑菇头了,表明现在的爱妮已经变了,不是过去那个沉缅于做头的爱妮了。
爱妮内心有其坚强的一面,否则,她不可能离开她的老公,阿华是没有钱的。
阿华也不是她唯一的目标和支柱,爱妮离家时说过要找工作做的,否则,当她发现阿华欺骗她的时候,她一定是如五雷轰顶般地倒在大马路上,而不只是眼前发一下黑,身体晃了一下,就走开。
片子讲的爱妮的故事应该是成立的,至于对片子里的人物的评价则随着观众的立场,婚姻观,价植观的不同而不同,难以强求一致,就像十斤重的东西,大人说轻,小孩子说重,这无所谓对错的。
对于片子里的人物,我想谈几点我的看法。
1。
爱妮的老公对爱妮好并不是爱妮要死心塌地的追随她老公的充分条件,付出不等于拥有。
2。
爱妮只是离家出走,不是和她老公离婚,和她女儿断绝母女关系,这一切她老公都是同意的,而且对于爱妮离家出走后,诸如可能与阿华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等也是有思想准备的。
事实上,她老公是个很有头脑,思想有深度的男人。
他知道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他和爱妮都没有改变,爱妮即使留下来,他和爱妮的关系也只会是越来越僵,越来越绝望。
还不如让爱妮出去闯,若爱妮在外面撞得头破血流的,反而会想念这个家的。
事实上,他老公送礼物送钱给爱妮,就是最好的挽留方法,当时爱妮都感动得流泪了,他若有本事使得爱妮扑到他的怀里哭起来,那么爱妮可能就走不动了,当然这可能性很小,不过不管怎么说,爱妮那放飞的心里已经多了一丝对家的牵挂。
3。
影片的结局并不是最后的结局,爱妮与阿华的关系从那场激情戏后以及爱妮不做蘑菇头了,就算了结了,阿华最后也成功了,阿华就算交代了。
但爱妮与她老公和女儿还没有交代,爱妮的老公不是完全不解风情,当他拿出两千块一双的鞋给爱妮穿时,还情不自禁地跳起舞来,她老公不是天生的木讷,生活所迫而已。
爱妮离家出走时是流着眼泪走的,老公和女儿也是恋恋不舍地送她走的。
而现在的爱妮与离家出走前相比,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完全不同了。
观众完全可以想象影片最后爱妮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在马路上,很可能就是走在回家的路上,老公正准备着一桌丰盛的晚餐等着她,女儿正趴在窗口远远地望着她。
这难道不是其中一种很自然很直接的结局吗?
早就想写一篇关于《做头》的影评。
貌似是霍建华唯一主演的电影,关之琳在拍完以后就隐退了。
在我看来《做头》的水准是相当之高的。
不知道为什么豆瓣评分这么低。
04年上映时大概看过一次,除了片尾的激情戏,没太深印象。
前几天又看,发现影片拍得真是极好的,画面感强,文艺气息十足,配乐好,节奏稳,细节有很多亮点。
关键是人物性情表现完美,可能是因为年龄大了,才能有所共鸣。
关于蜕变的故事。
关之琳饰演的安妮,是一个大美女,年轻的时候迷倒众生,稍微上一点年纪却也风韵犹存,这世上所有的爱情故事都是才子佳人,可是没有女人能抵得过岁月的侵蚀,美人迟暮总让人唏嘘不已。
催测安妮四十岁左右的年纪,她的老公吴镇宇是一个报社文员,工资微薄,还有一个女儿,老公整天辛苦赚钱还让她过得很清贫,以前一起泡咖啡馆的小跟班已经嫁入豪门,自己却连一双菲拉格慕的鞋子都要丈夫省好几个月的工资才能购买,没机会穿压在床下积满灰尘。
(太能理解这种心情了,我去美国的时候带了一双f家的鞋和钱包,一次都没有用过…不舍得,也没场合可以用)
不甘心是一定的吧,她不想像平常妇女一样,每天劳碌上班买菜做饭,身为淮海路之花。
一个大美女,年轻时受过多少追捧,怎么可能甘心就一辈子这样。
但是她追求的是什么?
是男人吗?
是钱吗?
不是,否则她完全可以趁年轻时找一个有钱人,也不会在多年后看上一无所有的理发店小哥。
有道德的束缚,有家庭的责任,但更多的是心中的骄傲不允许她成为一个堕落的女人。
十年过去,生活看不到尽头。
吴镇宇演的老公没什么不好,但太不懂得怜香惜玉,娶一个美女比取普通人辛苦,清苦的生活让他们隔阂越来越深。
他以为老婆要的是富裕的生活,于是努力工作赚钱,但是女人需要的是赞美,是欣赏,是理解,是浪漫,是爱情,这些在普通人看来虚伪的东西,对她却是比什么都重要。
曾经的美貌,现在的穷困,与社会脱节,赋闲在家的日子,她唯一的寄托就是每天上午到理发店做头。
椅在窗前,白色的床纱摆动,阳光照在她运动完后的脸上,安静,美好。
时钟快到十一点的时候,她穿上漂亮的衣服,拎起包包,走出家门,伴随着音乐响起,出了大门,下台阶,当阳光完全照射在她身上,笑容像是绽放的花朵,裙摆飘扬,步伐轻盈,树影斑驳,这是她最惬意的时光。
她扬起手臂,晃着包包,公主一般,好像全世界都是她的。
世俗的一切与我无关,我只要自己靓丽的心情纯真的笑容,可以像阳光一样清透自然。
可她的老公怎么会理解,结婚多年后,即便是大美女,也没办法每日每夜的欣赏,他也许只觉得她所做的事情无用,并不能改善什么生活,还不如买菜做饭过日子的实际。
<图片14>
每天安妮走出家门的时候,是她最开心的时候,片中描写了两次,两件衣服,一样的气质,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质感~实在是太美了,这两段非常好看!
自古以来,美女,多是不食人间烟火。
生日舞会上那件白色连衣裙配菲拉格慕的鞋子,真是太美了……
<图片23><图片24>我们来看片中的其余女性角色:1:理发店的更年期大妈,标准的妇女形象。
(下图左三)<图片6>2:富家女露露,甲壳虫,红上衣,夸张的卷发,举手投足扭捏作态,声音阴阳怪气,待人没礼貌…粗俗的代名词~标准的富家女~(上图左二)3:安维雅,年轻知性,有能力有钱。
带走阿华。
(比较完美…)4:金铭,安妮的好朋友,美国归来。
应该也是帮安妮开理发店的人。
(下图右)
5:安妮,气质貌美,有品味,穿衣得体大方,眼神清澈,微笑迷人,一副大家闺秀的样子,清苦的生活并没有打败她的高雅。
明星理发店和阿华心中的女神,淮海路一枝花。
她们基本涵盖了社会中存在的几种女性。
其中像安妮这样的女人,被社会孤立,依赖丈夫,却又不满足于现状,活在自己的梦境中。
但梦境终究是会醒,没有鲜花不会枯萎,没有女人能逃避衰老。
她和阿华的故事,是偶然也是必然,阿华最后放弃自己的女神,去追求自己的事业,她必须要通过这件事反思、独立,让自己重新引导自己的生活。
能改变生活并不是阿华,而是她自己。
所以外貌美丽的女人,内心也要强大,结尾她在以前理发店的位置重新开了自己的法郎,随意扎起的头发,简单而有设计感的白色套装,一样阳光明媚的街道,她自信的走在街上,这次是真的自信,不再是幻想中甜美的梦境。
她重回到社会,再也不是怨天尤人、依赖老公、除了美貌一无所有的安妮,这时她看到阿华的工作室,莞尔一笑,眼里充满了喜悦,是为阿华开心,更是为自己开心。
噢,差点忘了评价一下男主角,霍建华演的不错啊,吴镇宇演的也可以啊。
总之导演拍得挺好。
配图大部分是手机电影截图…画质渣…大家感觉一下就好。
第一次看了做头后,我有点晕头,之后想对着墙撞头,等我的头稍微清醒之后,试着用满怀对本片的极大理解和宽容的心态去看了第二次,结果得出一个结论:做头实在没什么看头首先,剧本就实在乏善可陈里面的人物性格设置就别扭,一个半老徐娘总是跟理发店里的小泰妹争风吃醋,为了自己蘑菇头造型照片被替换掉,而泪雨磅沱,太矫情了吧!要知道她早已经是孩子她妈了.又不是情竇初开的少女,这根本就不象她嘴里所说的有一些人一辈子也学不来的优秀的人嘛,至于阿华,为什么会跟她产生这种暧昧的情愫,一个高中没毕业的社会青年,对方又是一个迟幕的女人,又没什么钱,自己周围又蜂蝶纷飞,非要来这么一场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而且还在黄浦江边说"我很喜欢我们现在的关系,没有任何要求,却有那么一点点期待",既然没要求那最后那段激情算怎么回事,(我一直对最后的所谓激情戏是个大败笔,显的很突兀),最后呢,阿华又被一个年轻有财的女人给吊走了,真不知道编剧到底想要表达什么,鼓励半老徐娘们出轨还是小白脸被包养啊再说说里面的演员的表演,我觉得关阿姨实在太狠了,难为观众也就算了,,总是睁大眼睛,皱个眉头来表现内心世界的幽怨与不甘寂寞,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加剧,还非要跟自己过不去,最后来这么一段所谓的激情戏,何苦呐,我一直认为这个角色由张曼玉来演的话肯定是最适合的.至于霍建华的表演,我觉得还是比较符合这个人物的基本要求的,因为对于一个涉世未深青年的亲涩和单纯,让一个老戏骨来演的话反而达不到这样效果的,他那有时发呆无助的眼神和腼腆的表情反而比较契合人物本身,导演本来赋予这个人物可表演的空间就不大,霍建华的表现算是不错了,何况对手又是他从小她的电影长大的关阿姨,总归有些拘谨吧至于电影画面的唯美和拍摄的细腻也算是这部电影的唯一的亮点了,但是一部电影如果没有了内容和表演,那再华丽的外衣还是还是要剥落褪尽的
没有任何要求,却有一丝丝期待。
高傲的美丽女人总是让人充满幻想,却又总是生活悲惨。
读书时候看这电影会觉得什么破玩意,而结婚几年后会发现片中许多都这么真实。。。
不同于大多影片中的单纯爱情,婚姻之后男女的情感,或远或近、可爱、可怜、甚至可悲的复杂混合。
正如女主所说:我嫁得不好但我不甘心。
正如她老公所说:我取了个大美女,但我活的很累。
多数人看这片会觉得关之琳傻逼,但真的很多人现实生活中就是这样,不甘心、不满足,最后连已经拥有的也丢弃了。
社会周边的影响折射出我们婚姻的脆弱,我们到底怎么生活下去?
还是已经像女主那样看到了人生绝望的尽头。
看《做头》时,我打开电脑一边和人聊天,一边看DVD,很不投入。
也许是这个原因吧,整个影片给我的感觉不连贯。
印象最深的镜头是关太美人穿着贫民的连衣裙,在洒着阳光的街上走猫步,还配了很异国风情音乐。
这组镜头出现过几次,很有点象过时时装秀。
上海和香港,是中国和帝国主义生下的两个怪胎。
上海离开洋家长早,崇洋崇的充满想象,不够具体。
这点和香港有着本质的区别,香港一直跟着洋家长,所以西味十足,中国味反只剩下皮肤和几句白话了。
所以,让香港的关太美人来演绎这样的一个上海美人,的确很有点难度。
也许导演想的是想从关身上带些没落贵族的傲慢去,但当关太美人操着浓重广东口音的普通话费劲地说“我身上的品质你们是学都学不到的”时,一点深度和贵族的那种居高临下的气质都没有,不禁狂呼,演的太烂了!
忽然想起猫扑那句名言:比我漂亮的女人没我聪明,比我聪明的女人没我漂亮,窃笑中。
严格地讲,与其说关太美人漂亮,不如说那是过去。
在这个影片里的确看起来有点“那个”。
再加一个演技颇无深度的台湾小弟弟,看过整个有点后悔。
要不干脆演成一个三级片也许还有点值得看,可惜又发乎于情,止乎于导演,很有点不爽。
值得一提的是吴镇宇,把大美人的老公刻画的比较传神。
吴是香港少有的认真演戏的人,不过在这个戏里面,主角水准差,配角再认真,也只能是给糟蹋了。
看的时候,随手在电脑里记了几个戏里面的关键词:阳光洒在女人身上的感觉真好爿理发店不安分的女人才懂得打扮伺候美女比伺候普通人更辛苦看这些文字,觉得也许没改编成电影的小说更好看。
不讨论电影本身质量如何,港腔演上海人,美则美矣,有点做作和出戏。
但又真的很美。
往往本分过日子的女子,未必找得到踏实过日子的男人,而脚踏实地的男人却去找美貌虚荣的女子,的确是不合适,但都是各人当初的选择,以及命运。
戴眼镜的吴镇宇其实也很帅,只是找了不懂欣赏他的人。
但电影除了欲望,真正想表达什么,好像看不懂,不想虚伪,得承认最后洗头的场面是精彩好看的。
只是感叹,二十年前电影的自由度,这尺寸!
看完这部电影,感觉还可以,可能是这类的电影看得比较少吧,而后看了豆瓣的影评,不理解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这部电影,都说关姐姐是个花瓶,演得不好神马神马的,我觉得她演的没落的贵族小姐的气质完全符合她个人,在这部戏里也并不是花瓶,演的非常的好。
ps:她的大眼睛我很喜欢,虽然从下巴和脖子看的出一个人的年龄,但是我觉得还是很美。
剧中的关姐姐曾经是闻名的美人,她死去的妈妈看中了一无是处的他现任老公是因为老公死去的妈妈在美国,能办移民,谁知死了办不成了,老公只能爬格子养活从小宠大的女儿和“大小姐”老婆,日子过得很穷酸,尽管如此还是尽量满足老婆的物质需求,但是女人不是只要物质需求就可以的,她穿上性感的蕾丝内衣,喷高级香水,露出修长的大腿,甚至打开电扇把香味扇到老公面前,想让老公跟普通男人一样立刻两眼放光扑上来按倒她,谁知道老公真的是坐怀不乱的真君子,只想着怎么多爬些格子赚点钱,这让关姐姐甚是恼怒,更别说与此同时楼上恩恩爱爱哼哼唧唧的声音传到她的耳朵里了。
关姐姐在朋友圈里也不尽如人意,曾经是她的小跟班的姐妹,嫁给了有钱人做了阔太太,自己却连一个生日宴会都办不起,需要好姐妹来帮她办。
在生活上,她跟她们相比,没有一点尊严了,而她唯一能保留一点尊严的,就是去做头,别人在她身边对她的赞美,让她有片刻的享受,仿佛还是未出嫁前,春光满面春风得意得尽宠爱的美人。
十年前,关姐姐就在一家理发店做头,她的蘑菇头作为标志,风靡整个上海,那时的理发师霍叔叔直到现在还是她的好朋友,两个浪漫的人碰到一起,就让关姐姐有了放弃婚姻的念头。
谁知现实是残酷的,得知自己能有机会出人头地,霍叔叔还是背叛了关姐姐,两人在最后一次洗头后十年的火花终于引起了森林火灾,轰轰烈烈的干了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
关姐姐曾经只知道,婚姻是一场赌博,赌的好一辈子吃喝不愁,赌的不好就是一辈子心里堵得慌了。
最终在离开了丈夫,离开了女儿,被小情人离开后,她总算懂得,没落的贵族小姐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过日子了,于是电影的最后,她成了一间时尚发型沙龙的老板娘。
她不再留着一丝不苟的蘑菇头,而是随意的中分,长发束在脑后;她不再穿着精致得体的套装,而是宽松的衣服;她不再装的高贵不可侵犯却没有一份工作闲适在家,而是一个既能管理好员工又能大方的招呼好客人的老板娘。
另外,还有开朗舒适的笑容。
她不再是那个保留最后一点尊严的她了,而是自己创造了自己的尊严。
关姐姐精致有精致的美,随意有随意的味,都很不错。
一部好片子,把女人剖析得很到位。
暧昧
美人迟暮遭人弃啊~
真他妈无聊透顶
这种片子我都看过?够了!
关之琳在其中的几段儿还是貌似很纯情的。老美人儿也是美人儿~
关美人将迟暮献给了这部片子,想必她也会觉得爱尼就是她吧
嘿嘿嘿
傻逼傻逼。关之琳一辈子就是花瓶
关也知道不能再矜持了
小时候对电影背后的八卦印象深刻
给三星是冲关之琳的。片子的调调实在伪文艺的可以,慢的一塌糊涂。
不知道要表达个啥。
喜欢对白,慢慢说话的语调,象极了那个年代的上海,浮华,空洞,人物刻画的也很好,场景也很好。。。
6.7分
好骚啊。
老阿姨啃嫩草。。
要不是看IMDB,我还真不记得我看过这片子。一种两性的暧昧,一种女人的中年危机,一种沉湎于昔日优越感的悲凉
挺好的一部片子的。
人不能一成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