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伦敦生活第一季

Fleabag Season 1,邋遢女郎(港/台),脱线人生,睡袋

主演:菲比·沃勒-布里奇,比尔·帕特森,茜安·克利福德,本·奥德里基,奥利维娅·科尔曼,布伦特·吉尔曼,休·斯金纳,休·丹尼斯,凯文·麦克纳利,乔丹·朗

类型:电视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伦敦生活第一季》剧照

伦敦生活第一季 剧照 NO.1伦敦生活第一季 剧照 NO.2伦敦生活第一季 剧照 NO.3伦敦生活第一季 剧照 NO.4伦敦生活第一季 剧照 NO.5伦敦生活第一季 剧照 NO.6伦敦生活第一季 剧照 NO.13伦敦生活第一季 剧照 NO.14伦敦生活第一季 剧照 NO.15伦敦生活第一季 剧照 NO.16伦敦生活第一季 剧照 NO.17伦敦生活第一季 剧照 NO.18伦敦生活第一季 剧照 NO.19伦敦生活第一季 剧照 NO.20

《伦敦生活第一季》剧情介绍

伦敦生活第一季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剧主人公是一个绰号为“Fleabag”的单身女子(菲比·沃勒-布里奇 Phoebe Waller-Bridge 饰),故事围绕着Fleabag的伦敦生活展开。 她原本和最好的朋友Boo合伙在伦敦经营着一家咖啡厅,然而她的生活因好朋友的意外去世而发生变化。Fleabag的伦敦生活非常不如人意:和姐姐Claire(茜安·克利福德 Sian Clifford 饰)的关系疏远;爸爸选择和继母生活而忽视女儿;男朋友又一次提出分手;最让她难受的是,现在的生活看似早已恢复正常,但是昔日好朋友的身影时常闪现。往日和如今的场景相互交叠,暗涌的情绪找不到适当的宣泄口,Fleabag伦敦生活的走向会是如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我的父亲是板凳出发吧,凯莉铁马寻桥盗影谜情世界奇妙物语2020秋季特别篇破碎边缘年会不能停!当旺爸爸病毒BORDER赎罪我是谁2015傷心牧羊人大梦聊斋露蒂的玩具EX超能萌女友等待奇迹降临二十五,二十一菲凡记忆复仇第二季女同学男同学中央舞台2致梦想牧场之家好做伴我的狐仙女朋友阿基米德大战战国妖狐救世姐弟篇奇异男孩2热恋中的他听见你的心声降灵

《伦敦生活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去他妈的伦敦生活

我一个人在伦敦经营着一家咖啡馆。

但我过得并不好。

我有一个很帅的炮友。

连我自己都不相信,我居然能和一个这么帅的男人约炮,虽然他爆我的菊,还不停地说我的胸小,不过我不介意。

我甚至让他假扮成我男友去我继母家,我继母不断夸他帅,让我很自豪,虽然有点恶心。

我们最后一次上床,是在去我继母的展览之前,第二天他告诉我他第一次有了不安感,他从来没有对一个女人有这样的感觉。

我以为这是好事,结果他在展览后甩了我,他说因为我他认清了他对另外一个大胸女人的感情,他想结束这段关系,跟那个女人好好在一起。

我还祝福了他,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是只猪。

我还有一个很好的男朋友。

他叫Harry,我们分分合合,每次我们分手的时候,他就会把我家一起大扫除一遍,然后收拾自己的东西离开,不过他每次他都会留下一件东西,这样好有借口回来拿,或者我大晚上假装喝醉酒去他家门口哭,然后我们就会和好。

因为他有分手大扫除的习惯,所以当我觉得自己家需要清洁的时候就计划一次分手,很管用。

我们最后两次分手,一次是因为我看着奥巴马的演讲自慰;另外一次是他让我不要自慰了,可是我做不到,所以我们分手了。

我以为他会跟以前一样,留下自己东西,他确实留下了,但后来他让我扔了,因为他有了新的女朋友,我们不可能了。

我并不伤心,可是,也还是有点失落,就像,一直握在手里的沙子,其实早就流走了。

我只是有点失落。

我有一个不称职的爸爸,他自打和我们教母结婚之后就没再理过我们。

他们在法国买了一套别墅,却告诉我他没钱,在知道我没钱交房租的时候。

或许为了和继母相安无事地相处,所以他明明看到我继母打了我一巴掌,也当做没看到。

无论什么时候,他从来没有维护过我,都没有。

我问过他,想过我的妈吗?

他反问我,你想过你的朋友吗,我说我一直在想,他说他也是。

所以他或许不称职,但我想和他和解,如果没有我继母的话。

我有一个关系不亲密的姐姐。

她属于学历高工作好穿巴宝莉大衣的那一群人,她是一个严肃的人,而我是个女屌丝,我们想的不一样。

有时候我会取笑她,偷她的东西,她会抓狂,但拿我没办法,这是我们姐妹间的独特相处方式。

我在继母家里偷了个雕塑,想让我姐夫卖掉,我们分成,但姐夫把它给了我姐,我姐知道是我偷的,所以让我放回去。

我放回去之后,我姐又偷拿了回来,因为她和我一样,看不惯继母那副咄咄逼人的嘴脸,她想保护我,我们第一次变得比较亲近。

我告诉她,姐夫亲了我。

要她离开姐夫,然后去芬兰工作,这样对她最好,她本来答应我了,可是并没有做到,最终还是和姐夫那个傻逼和好了,升职加薪的机会也放弃了。

我姐不是不信我,她只是选择自欺欺人。

而我,是不是也在自欺欺人?

我有一个超级无敌好的闺蜜。

但因为我睡了她男友,所以她自杀了。

她本来是想让自己被自行车撞到,出点意外受点伤来挽回她男友的心,但结果却是被自行车撞到之后又被汽车撞倒,所以她意外死了,而且她到最后都还不知道,跟她男朋友上床的那个bitch,是我。

而之后的我,陷入对她的无限思念,一个人经营着我们两人合开的这家“豚鼠”咖啡馆,但是生意很不好,经常会有一两个不消费来蹭网的傻逼。

快没钱交租金了,所以有生意的时候我也想办法算贵一点,游客和其他地方来的人最好宰,只要告诉他们伦敦物价比较高,他们也没办法。

我不知道Boo会不会原谅我,但我真的很想她。

很想她。

讽刺的是,在我被周围人背叛的时候,很绝望的时候,对我伸出援手的,居然是一个陌生人,可能出于同情,他同意了我的贷款。

我能继续经营我的咖啡馆了,只不过,我还是一个人。

或许,我只是太想我的好朋友。

“I just want to cry, all the time.”

 2 )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

混乱的私生活,自私,脱口而出的黄腔,不分场合的让人尴尬,不停的约炮,女主刚出场的时候我觉得她好像是个神经病,太能作了。

她也处理不好和家人的关系,父亲丧偶续弦,继母不喜欢她,每次见面都要撕逼,说话冲的她毫无还击之力。

姐姐也是不得不参加父亲强制给她们安排的活动才能和她一起说说话,甚至谈不上沟通,作为成功人士嫌弃咖啡馆快被经营破产清算的妹妹也是情理之中。

私生活混乱,不停的约,又和男朋友分分合合,女主总在怀念自己的闺蜜Boo。

每次Boo出场的时候我都觉得好温馨,Boo是唯一懂她的人,会分享心事,一起喝酒,甚至穿上她的衣服帮自己排解情绪,简直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

然而一次和闺蜜男友的约炮,女主彻底失去了唯一的朋友。

于是女主走不出来了,开始浑浑噩噩的过人生,像一只刺猬,她和所有的人保持距离,自欺欺人的说你看我过的还挺好,其实过的一团糟。

直到和姐姐去参加父亲帮忙报名的冥想活动,女主第一次打开自己的心,拉近了和姐姐的距离,也和贷款男吐露了几句真心话。

很讽刺的是平时自由懒散惯了的时候什么也不说,冥想这种需要保持沉默的时刻她终于拉开了封在嘴上的拉链。

冥想这集让我觉得蛮震撼的对比,社会总教烦恼的女人们闭嘴(冥想),而教烦恼的男人们发泄(bitch,sluts旁边的活动小组没少喊),让我觉得这剧挺女权的。

女主其实很希望每个人都过的好,不然不会在父亲面前假装和继母亲热, 每一句话里藏刀都默默承受,也不会和姐姐推心置腹,劝说她放下身边的纷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去芬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你的老公是个狗屎,继子只是一块恶心的绊脚石。

然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亲人的不信任,姐夫的一句污蔑使姐姐对女主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没错,女主曾经做错了事,但她这次没有。

这种不信任的挫败感差点要了命。

还好片尾很温馨,她又遇见敞开心扉交流过的贷款男,第一集他骂了她婊子,第四集他们在活动中相遇,变成两个尝试沟通的陌生人,片尾贷款男又给女主一次拯救自己的机会。

这次她说出了所有的心里话,真的太他妈孤独了,孤独到整个人生只剩下肉体,所以女主才会一直约,一直离不开男人,像得了性瘾,因为只剩下身体的快感支撑她啊,只有高潮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活着,她才能意识到自己是个鲜活的人,啊,我还活着。

好在能拯救自己的也只有自己,女主拿到了贷款,好好经营这家和闺蜜一起打造的咖啡馆,履行说好的不论怎么样都不要放弃咖啡馆约定,这是一次救赎。

人都要学着翻篇。

这是我看过的最压抑的喜剧,边哭边笑,基调好悲伤,因为太真实,没有比这更孤独的观影体验了。

这剧有毒。

 3 ) 对,和你一样,我也有病

从遇见生活失意动不动就开黄腔到处找操的伦敦独居单身女人开始,噢还是个随时调侃自己不是合格的女权主义者,对没错,我就是喜欢这个调调的才华横溢又随时让你感到bullshit的PMB。

随时打脸,时刻变换。

她会告诉你对我就是有毛病,但我并不想得到治疗。

对我就是这样的无可救药,到我并不想改变。

对我就是这样的矛盾纠结不可理喻,但这就是我。

你非要蒙上一层虚伪的面纱粉饰太平告诉我世界充满爱,这个世界却不接受精神障碍、爱无能、同性恋。

是的,我懦弱虚伪自私,逃避爱逃避责任逃避自我与他者,我在深渊里挣扎彷徨悲痛沉沦,我身在一个世界女权主义的滥觞之地却绝非一个合格的女权主义者,我无法明晰一个女人的平等来自何处我无法实现自我独立我无法获得精神的自由,我没有钱没有工作没有朋友没有爱人没有道德底线。

我不停的试错,不停的逃遁,不停的堕落,从来不走那条轻松、舒适有鲜花与掌声的正确的道路。

政治正确,不存在的。

但我从未停止渴望爱尊重爱靠近爱,没有国界不分种族无论性别跨越年岁。

生而为人,内心从未停止过漂泊和彷徨,从未停止过对光芒的追求与热切的渴望,却总是嘲笑深处黑暗中的人的恐惧和无能。

即使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都有可能处在那样的至暗时刻。

在被消费主义、女权主义、恐怖主义、娱乐至死以及各种主义裹挟的时代和社会中,有这样糊涂又清醒、现实又梦幻、蒙昧又智慧、糟糕又浪漫、软弱又理智的存在,让身处光怪陆离群魔乱舞之中渺小如沙粒的我,作为一个时而隔绝时而又泯然的个体,看到一束微弱却强盛的光芒,在我感觉这个禁闭被关得够久了就要去同庸常之恶同流合污之时,她来告诉我“和你一样,我也有病,有点一样又有点小小的区别的毛病”。

对,她就是这样的存在。

 4 ) “每个人都会犯错”

女主有错,但罪不至于众叛亲离毁掉生活。

假如她有爱他的父母,或者多一个朋友这样,就不会那么绝望孤独吧。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但大多错误的后果无关紧要。

无关紧要的一个小错,最后完全毁了你的生活,放谁身上都会绝望。

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会遭遇困境,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总会有阳光的。

 5 ) 没有人可以理解另一个人,也没必要。

这剧居然能够接近9分,可能真的太多人活得不容易了。

虽然我活得也不易,但给六分已经很高估了。

本质就是渣女的自白书。

影片里的有一串台词印象挺深的, 大概应该是I fucked it into liquidation. I also fucked up my family. I fucked my best friend by fucking her boyfriend. 出轨闺蜜的男朋友,导致闺蜜死亡;咖啡馆看着其实还可以的,但女主从未好好经营,即使它算是闺蜜的遗愿了;家庭关系也是一团糟。

单看第一条的话,渣女就妥妥的了。

希望用做爱来证明自己一直有吸引力不算错,世间单身男人那么多,只要自己想约哪个就去撩好了。

自己活得很丧也没事,甚至极端点的像日本的部分高度宅群体也可以,但请不要去干扰别人。

前段有一个新闻,南宁地铁的一个18岁男孩持刀挟持一个姑娘,被特警干净利落的击毙了,大家一片叫好。

也许男孩有万千难以言说的故事让人同情,但在那一个时刻他就是最危险的犯罪分子。

也许有某个抢劫犯真的是为了妻儿而犯事,但他仍然是罪犯。

更何况剧中我也没看到女主也未有任何苦衷,于是乎,她的姐姐最后不信任她,是个正常人基本就不可能对这样的人有任何信任感。

最后,生活不易,我们更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去深入了解和解构一个人的内心,很多的是其所言所行去对其作出判断。

假使我是女主的朋友,同学,我大概率会远离她这样的人吧。

 6 ) 我觉得,这喜剧的泪点确实有点多了

女主渴望性交,但并不那么渴望做爱女主上了最好的朋友的男友,一直在内疚,一直在回忆和好友的点点滴滴;一直都是飞去留言信箱的好友的声音挥之不去;一直在闪回脱裤子的情景一切一切都挥之不去和姐姐斗嘴,和继母扯破脸姐姐为妹妹偷雕像,这个真是万万没想到,这个真是太感人了但是一切都是稍纵即逝姐姐不再相信妹妹了女主已经看不到希望了但还是等到了阳光就像当时和他在阳光下,坐在原木上抽烟一样平静地,平静地女主自己确实是一个彻底的混蛋她对前男友实在是太过了,以为对方会像一只小狗一样每次都跑回来她的身边她错了尽管女主一直很桑心,其实她也是在意这一切的,但我还是支持前男友的离开我以为这部剧评分不会有这么高,因为很多人肯定会对女主的私生活评头论足,尤其是她上了好友的男朋友的这一点但是大家都给出了好评,我相信这确实说明了一些东西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家都是混蛋,都对自己很不满,这方面,那方面无从改善自身,怠惰,得过且过,纵欲,纠结,多情,敏感,脆弱依旧任由自己沉沦即使知道自己这样是错的还是止不住这样做不停地逃避用性逃避,用爱逃避,用食物逃避,用睡觉逃避,用衣妆逃避,用游戏逃避,用书籍逃避,用音乐逃避,用电影逃避,用交际逃避,用旅行逃避……我们什么都逃不掉还是要继续生活继续面对该面对的做该做的或者说是,必须做的(生而为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降生在这个时代,体验人类能够体验的喜怒哀乐痛苦纠结大彻大悟,也是颇有趣的呢

 7 ) 糙女郎:都市女性的身体与权力

“你们有谁愿意用五年的生命来换完美的身材?

”《伦敦生活》(Fleabag)在第一集就借女性主义者之口抛出了它的中心议题——女性身体的价值。

换不换这个问题对普通人来说并不简单,因为完美身材能给一个女性带来的效益太大了。

同时担当编剧和女主的Phoebe Waller-Bridge在评论自己20多岁的生活时如是说:“我当时对自己的性吸引力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也很明白那对我的个人价值意味着什么......20多岁的姑娘们只要够瘦够辣,怎么胡来都能被纵容,太不公平了!

”张扬的青春和鲜活的肉体,这本身就是稀缺的资本。

女性的身体从古至今都是一种个人甚至是社会资源,于是对于它的利用,规训,占有和剥夺总隐含着权力关系。

在我们这个时代忙碌躁郁的都市生活中,这种权力关系又具有了新的形式和结果。

正是对于这种新式性别权力的挖掘,对于当下人际关系状态的质问,让这部顶着喜剧外衣的6集短剧除了无底线的笑料和超流畅的节奏之外还同时拥有了沉重的基调和社会批评的空间。

女主以独白方式直接将观众带入剧情,并且频繁和观众直接对话。

这种打破第四面墙的方式除了加快了叙事节奏,确立了女性视角之外,还为全剧增加了一种私密性,甚至是挑衅意味。

本剧的观众不能做轻松的看客,安然地视淫剧中那近乎泛滥的肉体。

女主把身体暴露给你,用自己的挫败和狼狈引你发笑,却又透过镜头直直得看着你,让你尴尬局促。

于是,她的迷惘痛苦,她的压抑绝望你都有份。

她用目光锁定了观众,让观众成为她的同党,一起去做一个在伦敦生活的年轻女人。

剧集的原名Fleabag,特指那些蓬头垢面,邋遢混乱的人,一字解之曰“糙”。

我们的时代不断地在女性身上制造着矛盾,让她们成为漂亮的“糙”女郎:一方面浮华的消费社会、周密的都市生活不断要求女人活得更美丽精致,她们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有万种技术和产品去修饰。

如果说在物质贫乏的过去姑娘们还有借口活得糙一点的话,那么在小学生都开美妆频道的今天,你简直不得不拼尽全力的去打造完美的自己;而另一方面,这个世界也设立了一个无法达到的成功标准。

在这个标准下人人痛苦着挣扎着,却又拼命佯装正常,他们疲惫而绝望地奔走在城市霓虹之中,掩饰自己的空虚脆弱。

第二集MV式的片头中,地铁里的人们在女主的臆想中演示了他们的狰狞和痛苦,这种诗意的渲染简直神来之笔。

与此同时,社会角色对个人的异化和压抑在私人空间里得到了夸张甚至病态的释放。

姐姐Clair说:“我有两个学位,有老公,还有一件Burberry 大衣”。

女主说:“你在洗脸盆里拉过屎”。

剧中捧着花对着不同墓碑哭泣的老男人,女主姐姐在灵修课程上的大笑与大哭,银行职员对充气娃娃的谩骂等都是情绪爆炸的表征。

正是这种公共空间里的光鲜标致和私人空间的狼狈粗糙构成了都市人,尤其是都市女性最基本的精神分裂症。

女主最大的魅力和笑点正来自于她的糙,她的放浪形骸,狂野不羁,她的一团糟。

在别人小心翼翼地去扮演正常人时,她无所忌惮甚至是不知羞耻的释放着自己的荒唐怪异,不管是在男友身边对着奥巴马的视频自撸还是顺手牵羊小偷小摸,她的糙既是对于别人的不满和嘲弄,更是出于自己的厌弃和惩罚。

身体,性爱,甚至是作为艺术品的性器官在剧集中不断出现,却充满了戏谑,讽刺和指责。

显然,编剧不是为了性而性。

在最终集的性展览上继母点明了全剧的主题,她说:“现在,请你们把欲望都留在门外,用你们的思想来理解这作品,我认为你们看到裸露的身体的时候不该只能联想到性,我相信你们会想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权力,这才是这场show(show既可以指展览又可以指剧集)真正的主题——权力!

”全剧中最根本的权力斗争是什么呢?

在访谈中编剧把这部剧的源起归结于一个女性主义者的愤怒和挫败感:“年轻的女性在她们有能力决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之前就被设了限。

”的确,这个看脸的世界给了妙龄女郎们许多特权,让她们以为年轻美貌就是一切,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别人的欲望之上。

她们可以大作特作而不必付出代价。

这种特权极易把她们变得贪婪,堕落,自私,冷漠,厌世和低俗(女主对父亲坦白时对自己的评价),因为青春性感这一资源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世道里太好用了,有了它你暂时不需要其它美德或特长。

在以前的无数世代里,女性身体是作为财产被特定男性占有的,它可以拿来交换稳定的身份和生活,而独立自主的现代女性,尤其是在大城市和男人们一起拼杀的女人们来说,自己的身体是完全可以由自己来处置的,于是她们同时拥有了任性的能力和机会。

本剧对于这种特权和这种任性的鞭笞是刻骨而残酷的:女主滥交的代价恰是自己最好朋友的生命。

这些都市中的女人到底是怎么糊涂地看待和利用自己身体的啊?!

女主闺蜜Boo想通过伤害自己的身体换来男友的忏悔;来咖啡馆小坐的一对闺蜜的谈话透露出其中一个为了保持身材要离开深爱自己而渴望生育后代的伴侣;女主在对银行职员哭诉时说如果自己的身体变老变得没人要,那她宁可去死。

这便是身体特权的反噬,身体成了这些女性价值的唯一寄托,也就成了锁链和囚牢。

反观女主姐姐Clair,她在事业和家庭上建立了她的价值,不必依赖身体,这份成功是建立在她强烈的控制狂属性和顽强的自律基础上的,但是她的成功却伴随着她的性挫败,她难与他人肢体亲近,连丈夫都怕她。

全剧中唯一在身体和情感中游刃有余的反而是女主可恶的继母,可是她得意的前提是她既很优秀,又很虚伪。

可以说,本剧刻画的女性角色都不幸福,都破碎而压抑,而男性角色都又很愚蠢,有些力不从心。

大家被孤独地隔绝在自己的小岛上,渴望相互温暖却又无能为力。

只能对着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吐露心事。

“其实我每时每刻都想哭。

”这是女主的真心话,却也是无数生活在大都市里,独自承受着生活重压的女性的心声。

女性的身体在我们这个时代的都市中拥有了最大的自由,它因此可以拿来兑换最多的价值,也可能因此不值一文。

都市女性们懂得美貌易逝青春短暂,又努力地让身体发挥出最大的价值,随时准备与这个世界交易谈判。

她们的身体被修整得愈加光鲜,而心境又磨砺得越来越糙。

糙女郎不同于女汉子的性别倒置或干物女的自我放逐,它更是一种在被各种压力和约束挤压的都会生活中无伤大雅的离经叛道和维持底线的混乱放纵。

心糙身不糙,说到底,是女性在高压迷乱的都会生活中摸索出来的生存之道。

原文载于微信公众号玲珑茄,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需授权请给后台留言或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

 8 ) 插科打诨,内心惶恐

很多人tag了“黑色幽默”。

要我说,这部剧是灰色的。

前四集的插科打诨,让我一直在一星和五星之间游走:似乎很有逼格,但到底在说什么?

感觉女主酷得不行,虽然在旁人看来生活一团糟糕,但似乎她自己并不在乎,照样游戏人间。

前男友说要分手,let him go, 因为她知道他还会回来的;姐姐有点神经质,显然女主也知道这一点,而且能够轻松地戳到姐姐,让她抓狂;后妈是个“笑面虎”,老爸是个“软包子”,但她不是,随手拿走个雕塑并且拒不承认还要卖掉;她还会去墓地慢跑,然后一脸不在乎地告诉姐姐那个在人墓前痛哭的大叔大概是在锻炼演技(which seems to be true)...她没钱没男人没事业,但前四集下来,对她似乎还有点羡慕而不是同情。

在搞什么?

是在戏谑女主周围的“正常人”么,还是在嘲笑我们这些努力生活但依然没钱没男人没事业的人?

(Sorry, I take it very personally.) 不是的,神剧不会止于戏谑,因为戏谑太轻浮、太随意、太不走心了。

最后两集,五十分钟左右,一辆过山车一样冲向高点,坠落低处,最后算是平稳停下。

(当然,这不是赞最后两集贬前面四集。

毕竟,没有前面四集的许多铺垫,最后两集也不能成形。

)一起一落,是不同于女主前四集"I don't give a shit"的真心笑脸和撕心裂肺。

姐妹拥抱时,及不算男主的男主似乎要表白时,确实是“屌丝女也有春天”的即视感,但我希望是这样的,单纯希望看到鸡汤日剧永恒的讯息——一切都会好的。

(绝对没有讽刺日剧的意思,我很多时候都靠鸡汤过活。

)然而,以英剧的风格,是不会停在“love & peace”,然后让观众暖心地洗洗睡了去的。

非得搞个大事儿。

大事儿就是一切崩坏。

这个崩坏不是没有预兆的,甚至是应该出现的结局,但有的时候,我们就和女主一样,生活中稍微发生了一些好事儿,就忘记了不稳定的地基,就以为大楼将起。

怎么说,我不觉得这种心理是错的,如果没有希望,永远都是一副阴郁脸,生活也太惨了;但这种心理往往让我们在楼塌的时候心碎成渣渣,在女主那里就是眼妆花成黑色瀑布。

(女主眼妆花了的那个造型让我想到Joker, 在想Joker是不是也是因为一件是心碎成了渣渣然后就心理扭曲了==)然后,以不知道是谁的风格,这部剧也没有停在“世界末日”这个基调,让大家痛不欲生、舔着自己寂寞的伤口失眠。

还是给了希望,惶恐归惶恐,loser归loser, 总还是会找到一种方式活下去的。

 9 ) 有时候,是来自陌生人的一丝善意给我们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不知道如何开始这篇文章,已经很久没有在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有如此强烈的欲望写点什么,但是《伦敦生活》真的在某个很深的层面上打动了我,有些话不吐不快。

除此以外,也实在钦佩作者的编剧才华,所以这篇文章大约会混合了一点个人感想和一点剧作分析。

中间几集其实会觉得有些拖沓,如果不是迷你剧可能就弃剧了,但是开头两分钟实在是太妙了,让我有耐心继续看下去,而最后一集,我只能说,叹为观止。

剧里的人物都有些奇怪,奇怪到让我觉得不是现实生活里的人,也因为如此经常会有强烈的间离感。

这种间离感同样来自于女主角打破第四面墙的说话方式。

但是奇妙的是,(也许我孤陋寡闻)这部剧是我见过的第一部把主观视角和间离的叙事方式(打破第四面墙)结合得如此巧妙的作品。

主观视角叙事往往会让观者把自己代入主角的生活,是达成移情的一个重要手法,所以我们才能感同身受。

而打破第四面墙的手法又是彻底反移情的,是让你无法代入,让你不断出戏。

在看这部剧的过程中就是一直出戏一直很有距离感,但到了最后一集的结尾却由于叙事的变化而突然有了强烈的代入感。

细想起来,每个人物的表现、反应,都完全带有女主角的主观色彩,观众完全是在透过女主角的视角看她生活的这个世界,看她生活里的人,每个人都不是他/她自己,而是女主角眼中所看到的形象。

然而这种主观视角在最后一集被彻底打破,每个人物开始变得像他自己,像真实存在的人,而不只是女主角眼中的毫无灵魂、纯粹是主角心理投射产物的一个形象,同时被打破的是贯穿始终的叙事包袱(好友死亡的真相)。

观众和女主角一起经历了一个自我欺骗、无法与真实世界和身边的人进行接触和沟通的过程,我一直感到和剧中人物很有距离感,感觉他们不是真实存在的人,直到最后这个状态被打破。

女主角就像是观众看这个世界的一个滤镜,而她自己也被一副盔甲保护着,不与任何人发生真实的交流碰撞,也不受伤害(至少她自己如此认为)。

最后一集我们似乎看到女主角在好友死亡后始终活在一个自欺欺人的状态里,假装某些事情没有发生过,而到最后,这一面玻璃幕墙被打破了,这个女主角幻想出来的世界被打破了,残酷的真相被揭露(对于观众同时对于女主角而言),而女主角也回到了现实世界,她开始与周围的人有了真实的接触和交流,而那是十分,十分伤人的。

所有她爱过、爱过她的人,她都伤害了,也伤害了她,而在最后,唯一给她一点善意和温暖的,是在第一集骂她slut的一个陌生人。

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情节是在那个silent retreat的庄园,女主角和陌生人(这个角色甚至没有一个名字?

)坐在一起抽烟,陌生人倾诉,女主角始终沉默。

当陌生人结束倾诉的时候,女主角说了一句话,并没有对着镜头。

这是在整部剧中我们第一次看到她卸下防御,说出自己的心声。

而在之前的剧情里,即使是对着镜头向观众说话,她也始终在一个防御的状态里。

有时候这个防御的状态甚至会令观者(我)感到不适和厌恶。

仅仅在她说完这句话之后,下一个镜头我们看到两个人并排而坐,都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谁都没有说话。

就是在这个时候我感到困惑了,她真的对那个陌生人敞开心扉了吗?

没有陌生人的反应镜头,我们无从得知她是否真的是对那个陌生人说了那句话。

还是说她向观众(我)敞开心扉说了一句大实话?

可是她的脸并没有对着镜头,她也没有看着镜头。

还是说这个心迹剖白只存在于女主角的想象之中?

在这里,叙事的暧昧性涌现了,而这正是叙事文学的精髓所在,这是为什么我认为这部剧非常具有文学性和现代性。

在阐释上的多种可能和暧昧。

我简直被这个观影体验震撼了,打破第四面墙的手法居然能呈现这样的效果,这是我从前从未见过,也从未想象到过的。

而这是影视作品所特有的手法,文字作品乃至戏剧都无法达到这个效果,它是一个镜头和表演共谋出来的暧昧。

到最后,必须要赞美一下作者的剧作技巧,好友的死从一开始就影响着故事走向和女主角,到最后一集揭开真相,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让这个故事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

还有各种伏笔、前后呼应,这个作品简直在某种意义上太完美,没有一个缺口。

我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有意识地在进行这种在我看来充满实验性的创作,是否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进行这样的影视叙事实验,如果是,那真的太聪明太有才华,一定是在许多研究和思考的基础上形成这个作品。

如果是本能的、无意识的创作,那她是一个天才。

请收下我的膝盖。

 10 ) 其实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女主送给她朋友的那只荷兰猪

伦敦生活 其实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女主送给女主朋友的那只荷兰猪“I have a horrible feeling that I'm a greedy, perverted, selfish, apathetic, cynical, depraved, morally bankrupt woman, who can't even callherself a feminist.”“我有一个可怕的感觉,我是一个贪婪、堕落、自私,冷漠、玩世不恭,堕落,道德败坏的女人,甚至不能称自己是一个女权主义者”。

我一个每天虽然还是有很多烦事儿和一点压力,但仍然生活在一个蛮普通蛮愉悦的环境里的初三学生一定要去看这个英剧《伦敦生活》的后果就是看完全剧没有看出一点女权思想并且一脸懵逼。

看评论很多人说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自己的生活,看到一点缩影,我…我什么都没有看到…嗯我确实没有怎么看懂,以至于都不太好意思将这篇短评放到豆瓣里…女主在全剧结束的时候都没有一个名字,整部剧就压根没有交代她的名字。

她最令我影响深刻的就是她的笑容,男友和她分手、继母当众羞辱她、看似和她恋爱中的男生说自己找到了真爱,不想再背着真爱这么搞下去了、出租车司机问起她好闺蜜的死因、父亲自己生活相当优越的同时几乎完全不管她的死活……在所有这样的时候,她都会扬起嘴角,笑。

她和自己闺蜜的男友发生关系,背叛了她,也致使意外发生,害死了自己的闺蜜。

在这之后的日子里无时无刻都在想她,都在忏悔与内疚中。

同时,去世的母亲,父亲的不管不顾,继母的左右针对、姐姐的爱与不理解、男友的离去都使她更加放纵,肆意妄为,堕落,不思进取下去。

她是一个糜烂落魄的人,但是也仍然是一个善良、有爱心、可怜、令我很难过的人。

女主的姐姐其实也很关心她,爱她,但是她完全不知道怎么表达。

每次想要拉近与妹妹之间的关系时也常常被自暴自弃的女主给弹回去。

一个连拥抱都要费很大劲才能完成的姐妹,的确也互不理解的。

姐姐帮妹妹偷回了雕塑然后两个人红着眼睛拥抱的那段确实很感人,但最后因为姐姐的不信任,姐妹之情瞬间变得又如此单薄了。

很致郁。

Boo.令人印象很深的女孩。

只有她真正的理解女主,她们两个真的是好到令人羡慕。

她阳光,可爱,爱小动物,单纯,对女主那是百分之百的真心与爱。

每次看到她笑,真的就很温暖。

但是当女主的记忆的碎片越来越完整时,她的每一次出现就是个泪点。

女主的爸爸就是个混蛋,自己生活得有滋有味,相当优越,却完全对女儿的生活不管不顾,所有的关心也都只是形式上的。

在夜色里,他在说完要开始自己的快乐生活后站在车旁哭,女主走过去和他并排站着,点了一支烟,两个人看似是终于能够心对心的交流了,这位父亲远远地望见女主的继母,顿时变了脸色,把女主赶走了。

女主与继母的事,他心知肚明,甚至明明亲眼看到继母扇女主耳光仍然吃继母的装可怜。

女主的继母让我看着很气愤,有评论说继母是个正常的人物,她对女主的做法都是大多数继母做的事,但也许是因为我从小做的记叙文里都写的是继母对孩子的爱,没有人曾告诉我继母不太可能爱不是自己生的这个孩子(哦除了灰姑娘)。

在我看到这个继母在女主面前戳女主的伤心事,随便的讽刺她伤害她,甚至弄走她的男朋友,抽她的耳光,在女主父亲面前装可怜,更过分的让她在自己的展览会上端酒,做服务员的工作。

我真的怎么看都气愤,很心疼女主。

写到这里发现,在所有决定的时候,每个人都没有选择女主,姐姐选择了家庭,选择了相信丈夫,父亲选择了新娶的女人,选择了这个继母。

至于那个在银行上班的男人,最开始出现时以为他只是个小配角,没想到却是个相当重要的人物。

在最后的重重绝望中,他,一个陌生人,带来了一点希望与温暖。

的确,没有任何一个亲密的人能够对任何人负一辈子的责任,帮解决所有的难处,但每个陌生人都能做一点点小小的事来改变别人。

我没有看懂,但…但这貌似并没有影响我对这部剧的感受,还是很好看。

《伦敦生活第一季》短评

关上门,灭掉灯,只身一人。你有想过你以后会孤独地度过余生吗?不是没有,只是......不敢想。

6分钟前
  • 深山松下客
  • 力荐

除了女主颜值尚可外,其实大部分的尴尬点都get不到,或许因为没感觉到生活有多不堪...能说女主自找的麽...睡了闺蜜男友导致闺蜜身亡,永远调皮捣蛋不愿长大,将身边人的生活操蛋一遍,就为了不想让自己感到孤独?神逻辑...不明所以的高分Ber剧...

8分钟前
  • pksky
  • 还行

一点也不好笑,无孔不入的孤独与心碎。

10分钟前
  • 仲曰
  • 力荐

真实与荒谬是一对伴侣。愿所有人都曾被温柔相待。

11分钟前
  • 李九弟Jody
  • 推荐

Le journal d’une femme sous le regard des hommes… 一个女人写的关于女人的剧里竟然没有一个女性稍微有点自我意识… 女主搞砸了家庭(和继母竞争失败父亲、和姐姐因为姐夫闹掰),搞砸了朋友(为了男人),搞砸了工作(整部剧里就没见女主努力过),万念俱灰之际,“最害怕的是对男人来说自己不再有吸引力”…听完了这番与工作无关、与性别有关的哭诉,银行男人决定重新审核女主的贷款请求,女主终于被一个陌生男人(看见)拯救了!

12分钟前
  • freyr
  • 较差

英版《衰女孩》。但格局太小了。对镜说话的手法不错,但后来也没新意了。

15分钟前
  • 忆秋
  • 还行

姐姐最终没有好好把握自己的生活去芬兰,爸爸最终没有离开控制狂继母,好朋友死了,男朋友再也不会回头,小基佬还在自欺欺人,就连自己都无法认同自己:因为做了永远无法原谅自己的事…生活真是太糟糕,但是偶然还是会有新朋友,新转机,就为了这点盼头,也要在这个物价高涨的城市里撑下去(一个鸡汤)

18分钟前
  • Lau~
  • 力荐

你没错,你全没错。错的是生活偏偏不原谅你。这都是自找的,以此为镜,别做那些低劣的事,哪怕是喝醉了。最好就不喝酒。所以主角没什么可值得同情的

19分钟前
  • Sugar
  • 很差

的确,叫 脱线人生 更适合。B站评论没错,女主自己太作,太随便了。什么都想当然的去做。自以为聪明,也许的确聪明,可是都成了蒙蔽心智的筹码。破坏一切。从来不为别人考虑,甚至有时候都没有考虑自己,任由事件滑坡崩体。一点自控力都没有。真的是脑子脱线了。不喜欢这种口味的故事。

21分钟前
  • 一实
  • 还行

总的来说不觉得有大家说的这么神吧 第四道墙来讲 之前miranda已经享受过 这里不惊喜了 之前看了nt live版在先 再看剧有疲惫感 不过孤独精的生活啊 还是…哎🚬

26分钟前
  • igrɛkonze
  • 还行

女主兼编剧真是天才。幸好最后有一个relief。以及那个行为矫正疗法男德培训班建议全球推广。

28分钟前
  • sciencecat
  • 力荐

两季连看的,在上海,阳了第一天在一个居家的工作日下午晚上刷完的。大概是自己的生活也挺沉重,看这剧的时候只是觉得剧情还算紧凑看完轻松无压力,要说留下多深的印象倒也没有。

31分钟前
  • 戴老板
  • 还行

从最近看的电视,包括那个真探4里发现一个事情:和男性角色的丧相比,女性角色的丧似乎总要有“正当”理由——孩子、家庭,正义感,为姐妹打抱不平——总之就是不能毫无道理的丧着。因此看到fleabag,这个酒囊饭袋女青年,性瘾者,坦然地说“我最害怕的就是变得“不可操”,听到有人喊slut回头一句yes,就很被吸引。想起伍尔夫那句“我们的关系是与现实的关系而不仅仅是与这世界里男人和女人的关系”,这个故事里常见于女性角色的预设从一开始就“不在那里”,只是一个人,恰好是个女人,她追求快乐,却过得一塌糊涂,成年多年,却总是需要家人(的爱和钱,她真诚地认为生活没有意义,为此她纵情享乐,却误伤他人,但最伤人的还是没有什么能抵御生活内在的丧,亲人死去、身体衰老,性是很棒的玩具,但除了那易逝的一切,别的全都遥不可及

35分钟前
  • BE-48-60
  • 力荐

用彻底的堕落来抵抗生活的失望,用互相伤害来维持彼此的感情。丧逼一点都不酷,悲凉榨干人生,毫无意义的性爱被当成回光返照般的希望。让我们别再这么虚假的活着了,哭花你的眼线吧,你很迷人,不需要再用它装点自己。

37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共情不了这样的作品了,可能我骨子里变成个乐观的人啦。#和伦敦半毛关系

39分钟前
  • 琼斯黄
  • 还行

一个性瘾者如何作死的故事,不知道主角的痛点是什么?一星给女主们的演技 继母是奥斯卡影后

43分钟前
  • 亲亲紫荆
  • 很差

讨厌或不理解这部剧的人是幸运的普通健全人士

45分钟前
  • Lucien
  • 力荐

马男丧完丧伦女,不作不死,尴尬喜剧最悲伤。

46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一集弃

47分钟前
  • 每天一杯冰拿铁
  • 较差

不黑暗也不幽默啊,两姐妹太神烦了,以及第一次这么讨厌第四堵墙。奥利维娅·科尔曼是整部剧最好的部分。

48分钟前
  • zy_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