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那个我们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对于爱情,我们用幻想添加了太多色彩······莎士比亚说,再好的东西,都有失去的一天。
再深的记忆,也有淡忘的一天。
再爱的人,也有远走的一天。
再美的梦,也有苏醒的一天。
该放弃的决不挽留。
很有代入感的片子,每个女孩都有那么一段吧····有些甜蜜、有些青涩、有些不堪、有些惆怅·····把恋爱中小女生那种拧巴的小心思表达得特别好······其实我们都是普通的小女生,不是那些年的沈佳宜受尽追捧,也是没有少女时代林真心那样的小幸运,但是我们也有我们的青春,也有我们最美的时候········没有太多的浪漫,太多的惊心动魄,我们都是普通人,牵手亲吻时,慌张无措,脸红心跳的感觉,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真实的青春。
就如同木卫二老师说得一样,这部片子好与不好,问题都出在它的故事显得太真,没有经过太多的精粹加工。
心理刻画有些弱,特别是男主的状态较差·····后面的开房共浴、争吵分离都显得有点套狗血,和前面的小清新很不搭,看完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
一部电影从爱情的角度出发却没有深度。
若真的是成长, 淳贵人的蜕变,就是变白、摘掉眼镜、换个发型吗?
女导演的电影风格,可能有更多的情绪·····但是有些情绪并没有充分的释放出来,旁边太多太喋喋不休,当一部电影要靠旁白来推进剧情,那证明导演的叙事能力真的不行。
而且摄影和后半段的取景真的是弱了啊·····有点拖沓,细节很多,故事性不足。
算得上及格的青春片,毕竟很真实·······
为了罗云熙来观影,却发现影片里是最真实的我们。
回想应该是最最紧张的那三年,我们有多少人却过得心不在焉,眼中唯有楼梯口忐忑的等待和擦身而过的期待,总希望各种故事中的美丽邂逅发生在自己身上,每个丑小鸭都梦想着成为白天鹅,希望他的目光能落在自己身上。
千万人中,当我看向你的方向,发现你也正在看着我,这是多么多么的幸运,那样悸动的期待才是最美。
我们都梦想着成为主角,能在最美的时候遇见你。
弹幕很多,都在说女主作,男主渣。
有一条我印象深刻,说女主作男主渣的孩子们都还太年轻,没有见过爱情本来的样子。
每一个初恋中的女孩都是杨芳芳,每一个男孩却不一定都是郭阳。
杨芳芳本以为平淡如水的高中生活中唯一的涟漪就是突然停电的那一刻整个教学楼的欢呼,集体第八套广播体操前超出友谊的男女关系的通报批评,是看到朋友的男友挺身相护的羡慕。
宽大的运动校服遮住了我们的青春,一幅幅眼睛封印了大家的情窦初开。
一封信改变了杨芳芳的平静,赫然发现,初中暗恋的男孩郭阳竟然说自己是他心中最完美的女孩,那一刻好像其他什么都不再重要了,自己开始为了他心中最完美的形象而努力,以为摘下眼镜,留长头发,穿上白衣长裙,变白变美就是完美,每一个杨芳芳都傻傻的做过幼稚的努力,傻傻的期待着最美好的那一刻的重逢。
杨芳芳充满期待的回到郭阳所在的地方,忐忑的与老同学聊着近况,只为听到郭阳的消息,只为等待那个重逢的时刻,她幻想过很多种场景,很多个契机,没想到是在街边吃着串串,嘴角沾着油。
那天她穿的不是最美的衣服,也不是任何她幻想过的美好场景,郭阳只是微笑着像一个老同学该有的样子,坐在她对面微笑着聊天。
在场的每个男生都坦然的承认自己暗恋过她,她很开心,更开心的是郭阳也在。
场景很真实,真实的有些土,青春的悸动很唯美,美到每一个心跳每一个微笑都一尘不染。
但我们唯美的青春不就是发生在这些看起来很土很不唯美的时间和地点吗?
电影中有太多美好的细节让我们可以回忆起自己,即使换不掉斑驳的墙壁、油腻的路边摊、旧旧的宿舍楼开水房、简陋的旅馆。
罗云熙扮演的郭阳帅气青涩却温柔,其实跟我们记忆中的那个人可能相差甚远,但是那一个个羞涩的对视,偷偷的凝望,不自觉的笑意,脱口而出的抱怨,不就是我们青春回忆中的样子吗。
穿着红衬衫站在楼梯下,看似不经意的谈天,其实是为了等着暗恋的女孩出现,他不知道下楼的女孩也为他而慌张;车上面对起哄的同学们,不自觉又得意的笑容;漂流时翻船以后抱住芳芳温柔的关心和顺从;问起芳芳为何给他回信的期待和开心,替芳芳喝酒时的逞强,尤其是弹着吉他温柔唱着《喜欢你》的微笑,扔硬币时的小心机,问你是不是要跟我走了的开心像是吃了一口蜜糖。
像每个男孩子一样,他的热情和温柔在恋情开始时爆发的淋漓尽致。
他带芳芳去看自己认为最美的落日火车,去坐自己家的船荡漾在湖光山色中,黏人的跟着芳芳早早去凯里想要抓住芳芳走前的每一分钟,迫切的求芳芳留下陪他却还是尊重芳芳,体贴的给芳芳买早餐,每时每刻都想跟她在一起。
芳芳对突如其来的恋爱还有着一点点不习惯,郭阳的热情让她慢慢沉沦下去,刚到校报到不久就抵挡不住思念,又千山万水的跑回郭阳身边。
她以为自己真的已经成为了郭阳心中最完美的女孩,而郭阳也恰恰就是她心中最完美的男孩。
她开始毫无保留,开始全心全力的爱他。
而青春的全心全意,容易偏执,容易敏感,她时时刻刻索求郭阳的回应,而像许许多多的女孩一样,那时的自己不懂,爱情不会是一直激情澎湃的,爱情是需要一点点距离感的美好,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的事,不仅仅只有爱情。
她开始作,开始动不动就耍脾气,提分手,只想看到郭阳泪流满面的认错、挽留自己,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爱的存在,才能证明自己是他心中最完美的存在。
可年少时如何知道什么是完美。
没有了边界感,再多的热情都会耗尽。
郭阳也尽力挽留过她,他的宠爱、他的呵护、他的认错、他的挽留,每一个都是真的。
但最后芳芳再一次提起分手的时候他没有追出门。
不知是为了疗伤还是预谋已久,他很快跟别的女孩见面了。
也许倒回十年前我可能会跟着弹幕说他是渣男。
可现在成长过后我想说,他可能仅仅就是倦了而已。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当爱情只剩了伤害,离开有时也是一个无法拒绝的选项。
毕竟谁不想要安稳的幸福呢?
杨芳芳也曾幼稚的发短信告诉郭阳,她有男朋友了,她以为这样能让郭阳心痛。
但是过了两年又听说郭阳也有了女友。
估计当时的芳芳,心中仍是痛的。
杨芳芳终是长大了,郭阳给她的痛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淡了,可是当电话那头的声音传来,回忆排山倒海一般冲进她的脑海,过了这么多年,他依然能够轻易的打破她心中平静的湖面。
可是仔细体会,难道真的是郭阳么,还是与郭阳一起度过的敢爱敢恨的青春?
她去看了见证过二人感情的朋友,看到她实实在在带着烟火气的生活,她明白,他们都长大了,一切都过去了。
她坦然的去见了郭阳,隔着窗户见到他静坐在里面,依然有少年时的模样,芳芳仿佛又看到了自己的青春,最配这个镜头的,也只有微笑。
她幻想着是否能有另一个结局,是否能将这份青春时期的爱情永远续写下去,这是留给我们所有人的回忆一个美好的梦而已,因为我们都已经长大了,我们都知道,当时的我们,是最美的自己,也一定是无法回去的自己。
这大概是导演吴娜给自己,也是给85后的青春最大的一场祭奠,素颜青涩的谭松韵、罗云熙,素人演员们,一切都那么的真实,不加任何矫饰,太过于真实,会刺痛每一个人。
这是我看过最真实的青春片,男女主都像我们身边的你我他,也因此让我看完后一遍一遍地在脑中回想,我们大多数人的初恋不就是这样么?
第一次喜欢的那个男生不是帅得令人发指的柯润东彭于晏,只是那个有点点帅气的少年,我们自己更不是被团追的陈妍希,只是个想摘掉眼镜做做面膜勉强能看的小姑娘,恋爱的过程并没有烛光大海的浪漫,甚至没有婚前守身如玉的坚贞,情到浓时开房的钱可能都是借的,可那份青涩试探思念争执是多么真实!
朋友看完了问我:那时候的爱情开始就需要一句 我喜欢你;散伙的时候只要一句 我要跟你分手。
一点也不拖沓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回答:是年轻!
那种义无反馈和不回头只有那么年轻的时候才有。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一路走来,才发现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
我们才终于懂得,曾经离我们一步之遥的人,一旦错过,之后即使化身盖世英雄,身披金衣战甲,脚踏七彩祥云,一跃十万八千里,也未必追的回来。
即便如此,那时的经历和回忆却依然值得我们敝帚自珍!
真实的青春是不分年龄和时代的。
跟00年的妹妹一起看的,她和我一直都在说太真实了太真实了。
虽然我们俩的初高中大学差了有十年,但其实都看到了自己的青春。
这个大概就是真实的力量。
芳芳最后一次回想起来,那次从宾馆出走时如果郭阳追出来了,他们会不会就在一起了。
但其实不会,第一次的恋爱,大概都是爱自己更多一点。
很真的一个女孩子视角,不是意淫中的女朋友,不是符号的女性,而是有自己成长的女性,已经很难得了。
影片中的郭阳这个男朋友变成了一个符号,他几乎没有太多的刻画,但你会觉得,他就是这样的,男朋友就是这样的。
你不懂他的突然冷漠,不懂他的移情别恋迅速,他这个人物没有逻辑和灵魂,他是女性在恋爱成长中的一个试炼。
这种写法很对。
女性真正的做主体,而不是一个客体。
被低估的影片。
我看一部电影前喜欢先翻豆瓣影评,倒也不是为了依据别人的看法先入为主,而是想对影片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知道自己大概要抱有多大期待。
想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我喜欢谭松韵。
翻了影评看到评分也不高,很多人说“狗血”,“作死”,“无异”,“崩坏”,心底便隐隐有了定位的基调,没有怀抱很大期待,去看。
电影的质感,让我不敢相信是5年内出的青春片,没有技巧,没有布景,没有打光和滤镜,甚至演员的妆都不给画,像个三流的小视频。
但是越看下去我越觉得,像是个纪录片,或者说,记录的仿佛是我的青春。
这就是一件很私人的,无法奢望和很多人共鸣的一件事了。
剧情大致分两段,上大学前和上大学后。
从我自身的经历来讲,是很写实的。
大学前我们生活在小地方,没怎么见过世面,和家人住在一起每天学习,也没有很大的生活自主权。
所以我们的恋爱,很大程度是初恋,确实是像电影里所表现的那样,土土的,怯懦的,羞耻的,期待着,试探着,欲拒还迎。
爱到动情处就有了性,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在我的生活里,我的确有朋友像电影中谭松韵的闺蜜一样,高中阶段就初尝性的滋味,但我不是,我反而和谭松韵所扮演的芳芳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我想起高中时我的小男朋友,想起当时他含蓄地说“我们可以试试”,想起他短信表白后第二天上学见面时我害羞得抬不起脸,想起他第一次拉我的手时便有了生理反应。
那都是最纯洁不掺一点杂质的青涩的情感,直到现在我仍珍惜,无论这个人如何,以后如何,这段感情都是独立在那里,永远不会被污染。
上大学后,我们眼界渐渐开阔了,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和金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了,我就是上了大学后慢慢“露出了本性”。
这种释放让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不能接受原来这才是自己真正的内心。
上了大学的芳芳终于和男朋友吃了禁果,然后她放肆地想念,果断地见面,并且在受到冷落时赌气,耍小性子说分手。
不狗血啊,很真实啊,我就是这样的啊!
在郭阳和朋友看球赛而丢下芳芳后,芳芳赌气穿衣服拎起包要走,但是最终还是不甘心地停下了。
我完全理解这种心情。
要走是因为想维持自尊,留下是因为既然走了没人追,那么走的意义是什么,自尊排排后吧。
而当你爱得不要不要的,男生却不再把你放在生活里的第一位,没有让你感受到对等的爱了,也是足够令人生气想要分手的。
这理由对我来说足够了,一点都不狗血。
所以哪里狗血呢?
哪里崩坏呢?
没有啊。
异地恋不狗血,现实生活中的异地恋不够多吗?
我异地恋的时候每天打电话也打到飞起啊。
开房不狗血,大学里几个人没开过房,没吃过果?
毕竟没有怀孕打胎吧?
就是说,想怀孕哪那么容易。
某笙箫默里失恋了随便找个人破处然后立马怀孕打胎说想尝尝痛的滋味才是青春片狗血的极致!
分手狗血吗?
异地恋因为一句话一点情绪就分手,然后在不长的时间里就可以找到个新朋友,然后两个人好久不联系,不要太正常啊!
最后两个人见面叙旧又在一起狗血吗?
我要不是现在有了个新男朋友,我特么都和高中毕业后就分手然后四五年基本没怎么联系过的那个小初恋谈论结婚的事了好吗!
还是我的生活经历太狗血?
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因为我在这部片中看到了自己,所以我更觉得它是一部纪录片,情感很真实,剧情也很真实。
因为我就是这样的。
这部片子很神奇,你看不到任何的艺术修饰成分。
整部剧没有几个好看的镜头,画面毫无美感可言,导演好像完全不care景别和构图,拍摄地点选的奇奇怪怪,台词也是毫无修饰,女主的灵气在电影里锐减了大半,男主一直很认真的在邋里邋遢,我都怀疑剧组用了特效才把罗云熙拍的又瘦又小。
但是怎么说呢,真的是太真实了,台词就是你真的会说的话,镜头也是你眼睛就可以看到的,故事也是真的会发生的。
说电影是一门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这句话在这部电影面前你会发现是不实用的,吴娜导的这部作品感觉上就是直出,毫无修饰的就把故事放在观众面前,甚至有些地方会让观众感觉到有些尬,但那就是真实的生活啊。
这样拍电影的手法也是难能可贵。
文艺电影拍出来无非就是为了传达情感,找到共鸣,我觉得电影在这一点上是没有问题的,导演除了回忆,想要传达的感情,影片的目的和意义也在电影结尾表现出来了,只是后半部分太着急太赶,算是电影很遗憾的地方了。
推荐你们去看啊,看一部难看但是真实的片子。
很久没有写长影评了,可是这部电影让我想要倾诉。
我本是为了润玉而看,本来这种唧唧歪歪的国产青春片我都不耐烦看了,比如之前的致青春同桌的你等等,都特别假,搞得特浪漫的样子。
我的少女时代那些年追过的女孩初恋那件小事要好一些,但是又特别梦幻不真实。
我本来是不抱希望看这部电影的,没想到这么真实。
我仿佛看到了我自己,仿佛我就是谭松韵,我能感受到她的所有心情,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校园爱情故事。
在旁观者看来它是如此的平淡。
而陷入感情的我自己却心中一片旖旎风光。
中学的时候低着头从他身边走过,心中也会小鹿乱撞,不敢抬眼看他,他在你心中是那个高大英俊的阳光男孩,可是旁人眼里他不过是个骨瘦如柴长相尚可的男生。
想象过无数次跟他相遇的场景,可是就偏偏在最平平无奇的时候遇见,还有些囧,吃得满嘴油,一回头,他竟然在灯火阑珊处。
刚开始的时候总是甜蜜的,他总是那么细心体贴温柔,你会以为你遇到了世界上最好的人。
稀里糊涂的你就成了他的女朋友,稀里糊涂的你就跟他亲吻了,稀里糊涂的你就跟他滚床单了,本来你可能还坚持了一下不发生关系,你还以为你们是杨过和小龙女,你还以为你的男朋友跟别人的不一样,哪有不一样,男生都一样,哄着你最后将你哄上床了事。
女生还沉浸在幸福中,你把他当成你的全世界,无时无刻的想他,越陷越深,而他,你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而已,看足球玩游戏唱歌等等都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你以为你是他最重要的,错了,可能你还会排在足球的后面吧。
所以当女生无法确定自己在对方心里的地位时就会吵架闹分手,所以哪有那么多大事来吵架,吵架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中心思想只是你不够爱我。
所以她一遍一遍的说分手,只是为了让他重视自己,为了让他挽回自己。
我那时候也是这样的。
我要说分手,要用语言狠狠的伤害他,看他为我难过为我哭泣,我才能感受到他是爱我的,其实我心里知道他不够爱我。
最后她跑出去,他没有去追她,她又看到他跟别的女生一起走,不知道他有没有出轨,但是他们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分手了。
也可能他并没有出轨,只是不够爱你罢了。
电影的最后,是她在想当时如果他追出来的话……我的心好像被戳了一刀,不知道是心疼她还是心疼我自己。
我想跟她说,就算他这次追出来了,也可能下次就不追了。
就算你强求到了最好的结果,你们结婚了,他也不再是那个世界上最好的人,你会发现他跟其他男的也差不多,你在深夜哭泣的时候他可能会在旁边呼呼大睡,他可能会对你不耐烦,他也可能会吼你,他可能嫌你啰嗦,可能对其他女人有贼心有贼胆蠢蠢欲动,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温柔细心让你脸红心跳的男生就不见了,取而代之是个油腻的中年男人。
婚姻是个坟墓,把美好的你们都埋葬了。
而你更是要脱胎换骨,才能接受现在的他真正的他。
无论你最后嫁给谁,那个初恋的白衣少年都是上辈子的事了。
你永远都得不到他。
陪着你度过余生的是那个不够爱你的男人。
作为一个很普通的女孩,看完这个电影后,感触特别深,电影中芳芳的初恋,勾起了我的初恋回忆,就是这样没有安全感,而且,芳芳的穿衣打扮,感觉很普通,就是可以让我们把自己带进去,是我们所有人的青春,不是光鲜亮丽的偶像穿着漂亮的衣服,上演一些或浪漫或狗血的剧情,这个电影没有起伏,很平淡,这就是我们的初恋,我看到芳芳生气跑出去,又回头看的时候,瞬间回忆涌满了我的脑海,因为我的初恋,我也是那样。
这才是我们的青春,真实,简单
初恋不是导航仪,更像是引燃成长的导火索。
1小学时期暗恋过的一个女孩,高二那年和一个体育生好了。
那时候刚分文理科没多久,还没有迎来旷日持久的补课,也没有堆叠成山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课业相对比较轻松,心灵相对比较放松,正是一个谈恋爱的好季节。
校园里栽种最多的是桂花和樟树,十月前后,太阳还很炙热,丹桂已经飘香。
许多心灵格外放松的人儿,常常在学校桂花树下肩靠肩地享受着单纯的爱情。
某一次路过,一眼瞥见了暗恋过的那个女孩,正闭着眼斜靠在某男生肩膀上。
“你的人生谁来操盘?
我操!
”当时的我有点失态,在心里愤怒地进行了如上一个自问自答,然后转身离开。
大家常说,天蝎座都比较记仇。
从那开始,我就一直默默地关注或主动的打听着关于她的一切。
每当看到她和那个四肢发达的体育生牵手走过校园广场的时候,恨不能喊来教育处主任严抓一下校纪校风;每当听到她和那个头脑简单的体育生好像因为什么事情闹情绪时,恨不能买来烟花漫天庆祝。
但看着,听着,失落着,兴奋着,到高考结束那年,丫依然还在一起。
大家做着一样的考卷,但却走进了不一样的人生。
毕业之后,大家各自迈进了各自的人生旅程。
许多同学都鲜有联系,但即便如此,该关注的,始终都还会继续关注着,哪怕是默默地。
听说,她和那个体育生考到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城市,距离不短。
(哇,好!
)听说,她经常和那个体育生煲电话,一打电话就是一两个小时,很甜蜜。
(哇,靠!
)听说,她为了见那个体育生,居然一个人坐火车去到了他所在的城市,好像,不是住的宿舍。
(哇,她傻啊!
)听说,她们毕业后打算结婚,那体育生家境不错,估计会在长沙买栋房子,好幸福哦。
(哇,不是毕业说分手么!
)听说......她们没有结婚,也没有在一起了,两人各自成家了,她嫁到了本地的一个小镇青年,好像还生娃了。
(哇,啥时候的事儿?!
)多年以后,在一个小型聚会上碰见了她。
喝了一杯热水壮胆之后,问她:“过得好不好?
”“挺好的”,她说。
中间省略几千字,直切主题。
“你那时候的那个体育生,咋没成?
”,问的什么蠢问题!
“就......不合适呗,嘿嘿”,她笑了,妈的,还是那么好看。
“那你应该挺难过的吧。
”,我再次胡言乱语。
“没有啊,一点都不难过,那时候年轻嘛,都过去了。
”都过去了。
好轻描淡写啊。
我有点不信,怎么会不难过呢?
怎么可能就过去了呢?
2在看电影《最美的时候遇见你》之前,坦白讲,我并不看好这部电影。
没有引爆粉丝团的重量级卡司(演员几乎都不认识),没有名声响亮的制作团队(导演也是没听过),没有格外具备话题的亮点,甚至连片名,多少都觉得长了点。
但看完电影之后,我意识到了两个问题。
一个是:电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毫无亮点”,即便是没有大明星坐镇,即便是没有大导演压阵,这部青春爱情电影却远比大多数有着一线明星卡司、有着知名导演监制的所谓青春爱情电影要好很多!
而它之所以让人觉得好的地方,恰恰就在于它没有一线明星来破坏那种纯粹的真实感——是的,这部电影很真实,很接地气,让你觉得里头所描绘的青春与爱情,是很接近自己的。
不像以往那些青春爱情电影里的打架、堕胎、出国、得癌等等那样,让你觉得离自己很遥远。
这部电影的真实感几乎无处不在:地域上,是大多数人熟悉的二三线城市的模样;服装上,是大多数年轻时候随意穿着的样子;对白上,是大多数初恋时说的那些幼稚的话语;情节上,是大多数历经过初恋的人所类似的样子;情感上,是大多数人都曾感受过的那种感觉。
它或许不像《初恋那件小事》一般明媚,也没有《怦然心动》那么精致,但却以近乎粗粝的真实,让你能找到共鸣。
几乎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熟悉的东西,即便是身处一线城市打小就衣着华丽的人,也会在其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东西——初恋的那种情感和情绪。
尽管不少人(多半是到了一定年纪的人)觉得里头的一些话语,一些行为,显得有些“作”,但,凡是记得自己初恋时期是在什么年龄阶段的人都会知道:那时候说的话做的事,可不就是那个样子嘛!
导演吴娜是一名年轻的女导演,她之所以比大多数人做得好,大概源于她付诸了诚意。
甚至某种程度上,她将自己的情感经历糅进了电影。
所以会让观众觉得真实,觉得很近。
3意识到的第二个问题,则是懂得了那个同学在多年以后说出的那句“都过去了”所涵盖的意思。
也由此相信了,她可能真的不那么难过。
为什么不难过呢?
因为在她的初恋里,她可能收获了那个年华里最纯真的爱与恨、最单纯的快乐与悲伤。
无论是美好,还是疼痛,在多年以后想起,依然会觉得:值得。
之所以初恋如此的令人难忘,往往就是因为其发生的过程中,有着太多的第一次。
第一次心跳加速,第一次兴奋难眠,第一次牵手,第一次接吻,第一次互相搭着肩欢笑,第一次彼此拥抱着哭泣,第一次小心翼翼地进行着第一次......。
当许多的第一次人生经历积聚在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光里,那么,无论这份初恋有没有常规意义上的结果(比如结婚),都会在之后的人生中,占据着份量十足的地位。
以致于会让你记得那时的美好,感恩那时的欢乐,即使有不愉快的记忆,也终究会保留并带着善意予以温存。
而如此这般的,当你多年以后回望过去那份初恋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的青春没有白费,会觉得很值很值。
但,这份值得的初恋并非一件小事,而是必须要有许多的足够让你觉得欢乐、美好的小事作为前提。
就像电影《最美的时候遇见你》所勾勒的那样:主动给你写来的一封信,主动对你投来的一抹微笑;和你一起漂流尖叫,将你从水中救起并抱着安慰;在寂静时刻坚定地说一句我喜欢你,做我的女朋友吧;在你疲惫的时刻,将头移到自己的肩膀给你依靠;在你初尝禁果时,会考虑你的感受说不开始就不开始;在你还在熟睡时,从外面买来热腾腾的早餐......许多这样的小事儿,被电影表现了出来,却投射进观看电影的你的心里。
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初恋时让自己觉得美好和难忘的,也是如此这般的小细节。
有些残酷的是,造成初恋没能开花结果的,也往往是一些小细节。
诸如长期地冷落甚至直接不联系;诸如你不顾辛劳远赴千里去看对方,却得不到热情的对待。
而最具破坏力的,莫过于对方的背叛:背着你和别的人在一起。
原先你以为的永远,会在看到他和别人在一起时瞬间破裂。
而比这种“将来”的破裂更令人痛苦的,是心碎:爱没了,初恋也彻底结束了。
谁都会在结束之后的那段时间里充满着恨,不再联系对方,不再想起对方,试图像橡皮擦掉笔迹一样,彻底抹除那些与对方有关的记忆。
但时间并不会让你真正地忘记所有,反倒会让你变得平和:多年以后,你再回望过去,你会发现,自己的怨恨没了,曾经的那些美好记忆倒是又回来了。
即便是没有结果,你也会因为初恋时有过不错的回忆,而对此变得释然。
就像电影里所展现的那样,女主角芳芳(谭松韵饰演)最后还是去见了初恋时深爱过的那个郭阳(罗云熙饰演),比起被背叛时伤心地哭泣与坚定的眼神,她变得更加坦然。
得体地坐下,浅浅地点头,淡淡地微笑,然后,不再拉扯,不再留恋,走进热闹的人群,让过去的,都过去。
开花结果的初恋固然近于完美,但初恋最重要的,其实不是有没有结果,而是过程。
当然不是说要抱着“没有结果”的心态去“玩儿”,而是,当你处于初恋阶段时,要记得认真地去享受它。
要多给对方制造快乐,要多给对方创造美好,要好好地对待彼此,付出真心。
你可以说一万遍“前任去死”,但你自己最清楚,某个细节勾起你的回忆时,你的心里还会开出花来。
会对曾经的初恋报以感恩:最美的时候遇见了你,喜欢过,快乐过,谢谢。
PS: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源于网络,谢绝不打招呼的转载。
首发于公众号【木易的岛】(muyidd2015),欢迎交流。
初看最好的我们的时候总觉得剧情布景美的不像话,但似乎并不像我们的青春,我们的青春没有那么美,现实中的我们更像高中时的杨芳芳。
没有华丽的衣服,没有华丽精致的妆容。
唯美的画风。
但,却努力的想要变成最好的自己。
刚打开电影的时候,本以为又是一部号称青春无悔的小文艺片。
但是真的是被片头的方言萌到了。
浓浓的质朴感。
曾经我们也像那时候的杨芳芳,努力把最美的自己展现给自己心仪的那个人。
喜欢着高高瘦瘦穿牛仔裤和白色半袖会唱歌弹吉他的男生,后来,可能有结果或者没有结果。
曾经几近疯狂的喜欢着一个人。
因为他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让自己前一秒还在天上,下一秒走进地狱里。
在初尝爱情的甜蜜与苦涩后,留下更多的是我也说不清楚的那种情感。
青春期的爱情也许总是无疾而终的。
杨芳芳太作也好,郭阳的喜欢渐渐平淡也好,爱情里总是这样,女生的喜欢越来越多,而男生却慢慢趋向于平淡,我很喜欢电影的最后,两人多年以后再见,两个人会心一笑。
只像是多年未见的老友。
郭阳送给火凤凰的歌再次从耳边响起,我想如果那时候不那么任性,而你可以多迁就那么一点,也许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
很遗憾,我们不能一直这么相爱。
你长得好看 是青春。
我长得丑点 陪在你身边 也是青春。
你换了无数个前任 是青春。
我暗恋一个人无果 也是青春。
失败的青春是青春。
尴尬的青春也是青春。
总之——"我没有大家以为的青春"。
但这样的青春也是青春。
现在的你若觉得难堪 那就难堪吧。
毕竟以后想想。
美好的只算做回忆尴尬的 才是真青春 。
我以为我必须变得足够好才有资格遇见你,殊不知,遇见你时的我,才是最好的我。
PS:由于20春节期间新冠状病毒的蔓延,鉴于我在家无所事事的生活,我又把电影重新温习了一边。
关于结尾的见面,我个人一直倾向于不见,这样远远的看一眼,把过去的就留在过去。
是不是会更好。
毕竟是整个青春里那么认真爱过的那个人。
看过之后怎么舍得呢。
之前看的时候一直觉得两个人是见面了的。
今天再看的时候,发现导演讲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也许他们只是在杨芳芳的平行时空里的见了吧。
在窗边看一眼,曾经的少年。
然后漫步走回家。
看着马路边唱歌的少年脑海里想的确是那位曾经的少年。
一切终究会过去。初恋时,年轻的女性总为自己构筑一个全然无物而只有爱人存在的精神世界(空想),所以,这是甜蜜又酸涩的青春悲剧。好与不好,问题都出在它的故事显得太真,没有经过太多的精粹加工。
看在它陪我值班的份上,两星
尴尬的演技,拉垮的旁白
非常贴近生活的电影,男女主角的台词,神态,感情都和我们的成长经历好像,看这电影就像翻自己的日记一样,非常甜美,虽然没有两地分隔,但自己当年也是这样期待开房,也是这样傻缺的告白,自己不是变心,但是这样两地变心的例子很多,男的重性,女的重情,虽然是悲剧,但是我喜欢。也特别喜欢女主样子
补/挺好的👍 土包子时期也有点可爱
不算烂片,看得出水平不差,只是情节太简单太肤浅太小儿科。导演说剧本早写完,迟迟不拍就是怕自己的因素影响到片子。不过,这终究还是像你的自传,逃不掉被影响的命运。
熟悉的校服,熟悉的广播体操
故事过于简单平静的一如生活本身。女生还是要爱惜自己,男人得到了便不珍惜是习性。为你能控制住自身动物本能的才是真爱!才表白完就直接狂甩对方嘴唇的还是及早pass了吧!
真实是最大的优点了
男主太龊
很多人说女主莫名其妙,殊不知初恋的女生就是这样敏感脆弱,对男友非常依恋,很多年后再回头看觉得很幼稚,当时就会认为他是全世界呀
不知道怎么评价,优缺点都很明显的影片。优点是不同于其他的青春爱情片,影片非常朴实,真实,甚至写实。确实有很多这种没有安全感的黏人女生。不过大部分的青春就是这种淡淡自我的感觉,影片配乐也不错。缺点是质感很低,海报倒是还行。演员演技稚嫩,不过女生好过男生。结局不真实,不是非要用这种女生看到男生有了新欢收尾,俗套了。没想到女二竟然是导演亲自上阵演的。不知片子里是否是甲秀楼的夜景,很漂亮,可惜以前去的时候没到对面走走。
可是,如今的我才是最美好的,却遇不到你……
劝退我的两点:谭松韵姐姐的扮相以及罗云熙柔弱的小身板。
这年头还真是随便拍一个视频都能叫电影。
至少他们俩真的像学生,不像彭于晏和倪妮!
除了颜值啥都没有
故事讲的真烂。尤其是后半段俗到不忍直视……一星给造型和演员的颜值。小学到大学不用换演员,233333
开了那么多次房都没有堕胎的情节,令人失望。男主一副90年代县城面店打工仔的妆容是怎么回事?
胜在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