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俗女养成记

俗女養成記,The Making of an Ordinary Woman

主演:谢盈萱,温升豪,吴以涵,蓝苇华,夏靖庭,杨丽音,陈竹升,于子育,吴慷仁,朱宥丞,陈家逵,阙铭佑,宋伟恩,杨宸宥,罗北安,吕曼茵,王宥谦,吴欣芸,凃建豪,林瑜静,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闽南语年份:2019

《俗女养成记》剧照

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1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2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3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4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5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6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13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14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15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16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17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18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19俗女养成记 剧照 NO.20

《俗女养成记》剧情介绍

俗女养成记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39岁的陈嘉玲,没房没车没老公没小孩,还丢了工作,正式加入女loser的行列。这是什么意思呢?这表示当年不惜引发家庭革命也决心要离开家乡的她,在台北奋斗了近二十年,到头来是一场空。 说到俗女,就要先从她的家庭谈起。台南纯朴的乡下,三代同堂,全靠阿公开的中药行维生。身为长孙女的陈嘉玲,和台湾十大建设差不多时间出生,与台湾经济同步成长。 小时候的陈嘉玲,没有人陪她玩的时候,她就自己找乐子;没人陪她说话的时候,她就自己跟自己对话。她是这么宝贝她自己,想尽办法让自己开心。 而长大后,即将迈入四十岁的陈嘉玲,虽然一路跌跌撞撞,也是货真价实地活了大半辈子。爱过人,也被人爱过;被人负过,也负过人。就算现在一无所有,天也不会塌下来。她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但他告诉自己,接下来的每一天,她至少可以不违感受,平凡但诚实,普通但理直气壮的往前走,做一个接受自己的「俗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追光的日子亲爱的续杯爱到病除探长薇拉第二季种子排球少年第三季重紫之雪仙情与妻书寻龙契约3破阵惨雨第一季超新约全书亮剑之英雄虎胆猎杀玉米地的小孩:大逃亡京都妖狐志宋慈之草人案哑女的逆袭荒岛求生四十九日·祭桃花灿烂临时女友♪约克郡屠夫第一季站起来偶像有约我要我们在一起金山上的树叶大唐嘻游记光灵厨房第四季墨雨云间

《俗女养成记》长篇影评

 1 ) 时光一去永不回

片尾曲开始的镜头太有感觉了!

小时候的陈嘉玲,和小伙伴们,踮起脚手抓铁栏,勉强朝院内看去长大后的陈嘉玲,拿着刷子在门上涂漆,若有所感,回头孩子们立时散去。

时光似乎永驻,不曾离去。

说不清什么时候变化就产生了,昨日之我和今天的我之间立起一堵高墙,难以逾越。

再也弄不清小时候的自己,一天到晚在想些什么东西。

小时候觉得怎么也结束不了的夏天,如今眨眼五年的时光过去了。

 2 ) 《俗女养成记》1-2集感悟

1-2集 印象最深刻的几点: 1.30岁的女人的结婚焦虑。

这点刚刚在早几天的微博热搜上看到过,也许也能够折射出一定的社会现象。

30岁的女人,在参加喜宴的时候,会被朋友问询婚否,继而追问原因,会成为被催婚的那一个,会成为应该要好好被捧花祝福的一个。

会被同居房的房东念叨,女人不能没名没分地和男的住在一起。

30多岁的女人或多或少对于婚姻有着渴求,有些还在寻寻觅觅,有些还在等待男主的求婚。

女主陈嘉玲(名字感觉和当年的陈欣怡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着这样的结婚焦虑,所以喝醉后她向男友求了婚。

可是他们同居状态确也体会不出幸福感,不用激情后的解脱感,没有怀上孕的庆幸,对于如何保鲜爱情的无措,有些裂痕早已经看出来了。

当然这个焦虑也有女主二姑姑当年的婚事,被婆家嫌弃年龄大要求身体检查的侮辱伤人自尊,被没有担当的未婚夫逃避感到伤心,家人的不理解而感到伤心。

结婚到底是什么,是到了一定年龄阶段的为了让人类繁衍正常化的合法手续,是本能或者性欲到了一定阶段的产物,还是为了以后不孤独终身找到伙伴的过程,或者只是父母说的,同辈做着自己依样学着的过程,更美妙的说是感情水到渠成约定终身的承诺。

以前一直认定是最后一种美好结果,也相信会一直美好下去,可是长大了就意味着会看到许多,会清醒认识到很多。

2.孩子可不是每一面都是天使。

孩子当然很可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孩子当然很容易满足,孩子当然很真诚,但这绝对不意味着孩子身上就没有人性恶的一方面。

小时候的陈嘉玲会把自己的扭伤嫁祸给表姐,表姐洪育萱同样也会将切坏中药的责任全部推给陈嘉玲,瞧瞧,小孩子在幸灾乐祸和推卸责任上可是很有智慧的。

察言观色,撒谎,免去大人批评,感受大人的偏心上可是不输成人的。

3.婆媳和姑嫂之间的关系的微妙表达。

有钱的大姑回家探亲,穿上最好看的衣服,偷偷涂上口红,打扮成最时髦的样子,在容貌上永远不可以被比下去。

这样的比当然也出现在孩子之间,拿阿嬷的红包的英语表达,跳棋的输赢上。

最写实的就是,陈妈妈心里明明知道外甥女样样都超过女儿,但是在视力这一方面能够超过也是值得骄傲的。

有了这一点安慰,那么人心也就平了。

婆媳关系上的表达也是折射了中国式的关系,媳妇似乎就应该对婆婆百依百顺,但是在内心充满了怨念,这样的怨念又不好向丈夫或者孩子诉说。

大姑说什么,婆婆就吩咐她做什么,比平时的怨念会更加深刻。

只是做媳妇的似乎只有隐忍,当孩子向婆婆顶嘴的时候,那种精神上的,意志上的反抗仿佛传达了自己的心声。

镜头当中扫到的媳妇的冷眼旁观,甚至那种似笑非笑的表情真是复杂内心的真实写照。

但是这样的无奈 痛苦在跟女儿沟通的时候,仍旧说,做媳妇的就是这样的。

多么可怕,内心的伦理法则和人的情感是撕裂但是共存的。

4.职场生存不易 女主是董事长秘书,除了正常的工作协助,还要陪老板玩积木,要听老板娘随时无礼的琐碎的生活提醒,甚至这样的行为还要被下属瞧不起。

3-4集关于婆媳关系一般的媳妇都不会在婆婆面前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而会把真实想法告诉老公,甚至是更多的是带着抱怨的语言。

这个时候就是考验老公情商的时候了,老公是当一件烦心事处理,还是能够很好地理解双方不同的出发点,不同的观点。

关于爱和瞬间的喜欢嘉玲对于Mike的喜欢,有对于年轻帅气男性的荷尔蒙作用,有常年和男朋友相处的倦怠感,有婚前和婆婆相处的怨气,或许还有一些婚前恐惧症。

但也不得不说,人生在世,迸发瞬间喜欢的时刻绝对很多,有马上的清醒和及早的克制。

特别有意思的是,当一方表明自己差点做触碰底线的事,对方的反应。

应该是歇斯底里地吵一架,还是舒口气感到庆幸,或许是嘴上说不要紧,心里却介意得要死。

特别有意思的是,现在的情感观跟从小到大看到的情感经历有关,穿插的小时候邻居姐姐相互通信的爱情故事,这种女方直接表达爱意被人如果发现就是一种厚颜无耻,丢家里脸。

这个悲剧故事也告诉我们,谣言的可怕,一个可怕的结局也许就是因为你的一时恶趣味,滚雪球一样一点一点滚大的。

谨言慎行!

 3 ) 查某人嘛有自己的願望

看完台劇《俗女養成記》最終回時,輸了一口氣,好慶幸沒錯過這麼一部好劇,起初看片名完全不感興趣,看主演是金馬金鐘影后謝盈萱,那就非追不可了。

看下去,緊張、焦慮、失戀、失業、各種選擇、想要逃走,有個聲音就跑出來:這不就是你嗎,你以為只是一樣的大人,再看下去,回到小時候的童年往事也是一樣的⋯⋯兩個晚上就刷完了十集,真是笑了又哭,哭了又笑,有一股暖意久久留在心頭散不去,那種溫暖,像家人的愛,像台南的陽光⋯⋯想來,長大後我們長成了什麼樣子,做怎樣的決定,都是有來由的,於是,在台北一路緊張刺激打拼的大齡女子,連接著在台南的緩慢舒適無憂無慮長大的小女孩,就這樣輕鬆又溫暖地娓娓道出了「女性獨立」的主題。

記得阿嬤堅持去參加唱歌比賽,就算沒有卡拉伴奏帶也要唱,「查某人嘛有自己的願望」,她說是唱給一個人聽的,那就是她自己啊!

做了六十年的陳李月英累了,也想要做自己的自由自在的月英啊!

因此,辜負了全家人期望的阿玲也要拼命地帶阿嬤去海邊完成她的遺願。

聽聽自己心裡的聲音,這顆種子也在阿玲心中開了花,有了自己的姿態,長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如果阿嬤看見也會開心的吧。

更新:關於《純情青春夢》plus版看這裡:https://mp.weixin.qq.com/s/A2oYne9IMlkczw3unwcspA

 4 ) 悲惨女主角养成记

女主的一生在挫折中度过:没有安身之处的恐慌;女主男友的妈宝倾向;职位的不上不下;工作的受气受累;同事的排挤敌视;别人家孩子的打压;拖着拖着就不是那么回事的人生;私人空间的压缩;家长里短的打扰;夫妻感情的冷淡;世俗目光下的压力;充满着比较的人际关系;无法抹去的童年阴影;无法忘怀的旧日错事;不能自主只能被裹挟前进的生活进程;不可走错一步的人生路;暗流汹涌的婆媳矛盾;难以调和的职场矛盾;爱传八卦的街坊四邻;含蓄的民族文化让人们对于激进的一切都无法说出口,于是所有“站在你那边的人”都在说,放弃吧,不要破冰,站得牢比走得远更重要。

停下吧,可没有什么理由值得停下。

那就继续出发。

虽然讲的是脚踏实地的平凡人生,但镜头还是一如既往的台湾式浮夸风。

个人不太喜欢。

事例和主题与其他日常小丧系影视没什么区别,没有新鲜感。

——蔫坏又不大坏的女主一家看得我火冒三丈,好贱啊

 5 ) 《俗女養成記》短評

很久沒看台劇了,但這部真是台劇的清流,過去與現今巧妙來回穿插,陳嘉玲離開了家,最後又回到了家,在過去的時間線裡,竟然看到了跟《請回答1988》一樣活潑、溫暖的親情,只不過這是我們台灣獨有的人情味,看著看著就笑了,看著看著就想哭了,演員陣容強到爆,琇琴、楊麗音、謝盈萱,都是國寶級的好演員,陳竹昇、夏靖庭的表演也好可愛,太喜歡全家人和樂融融的氛圍了,真的真的好久沒看到人情味滿到溢出來的台劇了。

面對未來,或許會感到迷茫,最後成為自己不想成為的人,但是適時放緩腳步,家永遠都會為你留一道門、一扇窗,即便你無法成為家人理想中的模樣,你的家人依舊無條件的愛著你,所以比起討厭自己,你要多愛自己一點。

演技獎可以給《想見你》,但是劇本獎還有最佳劇集獎,無條見支持這部,第5集以後每一集都好喜歡,結尾收的真棒,與過去的自己對話,返璞歸真、回歸最真實的自我,謝盈萱的大齡剩女形象詮釋得宜,其實真的不需要第二季,但如果真的要拍懇請編劇一定要交出不輸第一季的劇本

 6 ) 如果不那么工整准确更好

童年怀旧气氛简洁有趣有舞台剧语言凝练(查了一下果然都是舞台剧演员),早于1988之前台湾就有《光阴的故事》,这是一个台南版,也是完全符合当下台湾本土意识的一切,ep6非常重要,看了那一集就知道女主一定会留在老家。

扣分之处可能是对于这种过于准确价值观的乏味,可以精准猜到哪一条线哪一句词在打什么点,对应岛内什么议题,像做题像迎合,当然这是苛责了。

台南已经等于本土,强调自我和本岛就等于台语。

诚然台北之于全岛或者也是一种文化霸权,但城乡和都市化进程实际存在的差异却因为一种必须书写台南的正确性而被抹去。

更喜欢那些闪耀灵气的地方,比如阿嫲的歌唱和遗愿。

鬼屋里原来是自己。

PS女主妈妈对同志群体的学习路径在台湾确实存在,羡慕了。

 7 ) “Loser”的人生,就不值得过了吗?

“中年危机”、“中年焦虑”是困扰人类多时的问题,据说这是进化过程中留在人类基因里的方程式,因为远古时期的人类,只能直立行走到四十岁,四十岁以后,他们要么就挂了、要么就退化为爬行类动物……我不知道这有没有科学依据,不过,中年危机的确是个全球性问题,无论是首富还是平民,都逃不过它的“诅咒”。

近期,一部探讨四十岁女性的中年危机的台剧口碑爆了,豆瓣9.1分,短评里都在夸“细节丰富”、“故事平淡温暖”,它就是——《俗女养成记》。

先不要被它的名字吓退,压抑住点下关闭键的手,你会发现,它的故事比剧名更值得期待。

女主角陈嘉玲,39岁,一名生活在台北的台南人士,没房没车没事业,约等于大部分北漂。

在一家公司做董事长助理的她,头衔听起来很威风,实际上是个工薪阶层的大型保姆,不止要准点提醒董事长吃饭喝水,还要帮董事长老婆监督老公,甚至要帮董事长的小三刷信用卡买包买房,蹲个厕所光着屁股也要时刻准备着接听领导、领导一家的电话。

已经在公司待了十余年的她,写下了一抽屉的辞职信,却一直缺乏把辞呈甩到老板脸上的勇气。

职场失意,情场会得意吗?

并没有。

陈嘉玲和男友拍拖四年半,两人早就已经没有了火花,失去了荷尔蒙助兴,褪去了激情。

即使同一屋檐下同吃同住同睡,不过就是比较亲密的室友,“老夫老妻”状态的他们,已经走到了面对彼此的裸体都能坐怀不乱、把上床亲热当成义务的阶段了。

最重要的是,陈嘉玲,已经,39岁了!

一个立即奔四的“老女人”,面对18岁啵啵脆的小女生会由衷羡慕嫉妒她们脸上饱满的胶原蛋白、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模样。

什么时候开始,男领导不再对她展现好脸色,小女生开始叫她阿姨,同龄人都已事业有成结婚生子,唯独陈嘉玲,还在大闹前男友婚礼把老脸丢光,把自己的最后一点自尊心耗尽。

对上司唯唯诺诺、对男友不咸不淡、对生活毫无热情的陈嘉玲,这副样子,是不是像极了在北上广深丧极的你。

生活已经这么丧了,为什么还要看这么丧的电视剧?

不过,《俗女养成记》不止有丧的一面,还有温情的一面。

这部剧细细陈述陈嘉玲的成长轨迹,每一集都会带观众回到她的小时候,生长在台南乡村的她,家境普通、成绩普通、外貌普通,但却有着一个非常温暖的家庭。

家人对陈嘉玲从小就没有什么大要求,只希望她顺顺利利长大,平平安安结婚生子,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妇女。

这样的普通人生,只要99.9不到100就能拿回家!

(并不是!

陈嘉玲不想过家人期待中的普通人生,她想要出人头地,于是高中毕业后,不顾家人的反对阻挠,执意选择了去台北上大学。

毕业后留在台北工作,在CBD浮浮沉沉二十年,还是没能混成衣锦还乡的样子。

这让很多漂在一线城市的工薪一族很有共鸣,为什么辛辛苦苦打拼了这么久,还是没能成功、没能活成朋友圈里人人都羡慕的样子呢?

就像《俗女养成记》的片尾曲那样,“有好命人,有歹命人”,有人一出生就活在锦衣玉食中,有人不用奋斗随随便便就能成功,也有人奋斗了一辈子才赶上好命人的起跑线。

只不过,由于幸存者偏差效应,我们只能看到成功人士的成功人生,无视了那些平凡人的平凡人生。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里、成功学的熏陶之下,很多人会认为,只有开豪车、坐邮轮、游世界、每天在伦敦、纽约、意大利等不同国家豪华酒店大床上醒来的人生才是值得过的人生。

人间不值得,但如果能天天晒高端定位,人间就有一点值得。

然而,世界上只有百分之十的精英富豪阶层,剩下的百分之九十, 都是普通人,普通人过着朝九晚五、做个体户生意、乃至是仍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日子,一昧地宣扬成功学,并不能让所有人共同致富,只允许精英存在、只歌颂上流阶层的生活,不是童话,就是极端社会达尔文主义。

《俗女养成记》的好,就在于它正视了大多数普通人的人生,不霸道、不偏颇地告诉观众,你看,即使我们这么平凡、这么不起眼,也还是值得拥有快乐的日常。

陈嘉玲这么普通的孩子,也还是拥有全家人无条件的爱、有累了可以倒下的退路。

她后来终于鼓起勇气辞职、跟男友提出分手,回到台南老家和家人一起生活之后,与自己、与现实达成和解,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

坦然接受自己是普通人的事实,明白到普普通通的人生,也需要竭尽全力来过。

既然不能出人头地、注定不是成功人士,那么就学会放弃吧。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趴下吧,不要再勉强自己,不伟大的梦想,也可以存在;不闪光的人生,也值得过下去。

台剧的文艺复兴除了《俗女养成记》,今年还有另外一部台剧也口碑大爆——《我们与恶的距离》。

《我们与恶的距离》豆瓣9.5分,几乎稳坐年度高分华语剧冠军宝座。

这部剧讲述的是一桩无差别杀人事件牵连起的多个家庭之间的纠葛,还探讨了社会舆论、司法、以及媒体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影响,对人性的刻画真实而全面。

什么时候开始,台剧悄悄改头换面了?

它不再是我们脑海中一昧贩卖糖分的台湾偶像剧,而更多关注起了现实主义题材,开始着重描写真实世界。

台剧的主角不再只是霸道总裁和灰姑娘,还有陈嘉玲一家这样的小市民,有《我们与恶的距离》里的媒体人宋乔安。

同样也有涉及犯罪、司法、人性的台剧今年还有另外一部——《噬罪者》,讲述了刑满出狱的服刑人员要如何重新适应社会,而社会又会以怎样的面貌面对曾经的罪犯,这当中所触及的人性深度层面,正是如今国内大部分国产剧所缺少的。

2015年,台湾导演还根据著名作家白先勇的小说拍了一部剧《一把青》,讲述的是战争年代之下被命运捉弄的“倾城之恋”。

2016年,杨丞琳主演的迷你剧《荼靡》,呈现了女性面临重大人生选择时的成长及觉悟。

即便是依旧存在霸道总裁戏份的《我们不能是朋友》,它探讨的话题也更深刻了,都市男女出轨心理描写,非单身的霸道总裁诱导非单身的灰姑娘双双出轨,这么一来,是不是比简单粗暴的“霸道总裁爱上我”要有趣得多?

从霸总到深刻多样的题材,台剧一直在发展,提起台剧,我们想到的不再是《恶作剧之吻》、《王子变青蛙》、《命中注定我爱你》这些古早时期的偶像剧,而是《我们与恶的距离》、《俗女养成记》这样日益精良、更有深度的剧。

有人说,这种现实主义题材大陆也有,我们地大物博,发生的事情、拥有的社会资源更多样,但为什么大陆国产剧依然日复一日地批发甜死人不偿命的“现男友”、前男友、帅老公?

围观一下我们今年暑期大爆的一部剧——《亲爱的,热爱的》,热搜上除了发糖就是高呼“男友好帅”……也不是说这样不行,生活太苦,我们需要从影视作品里寻找一点甜,不过,糖分摄入过量,对身体不好。

就在前两年,人人都以为台剧没落,没想到,台剧求新求变、谋取精进,再度翻红,台剧的导演编剧,不甘于只拍高糖剧,试图在每一种题材中获取养分创造新的生机就连看似日常平淡的《俗女养成记》,也为女主角设置了一个同性恋弟弟的角色,弟弟向家人出柜时,妈妈的反应很平常,她说:“我早就知道了。

”因为妈妈在弟弟高中时偷看他的日记,知道这个秘密后,她第一反应不是愤怒,而是去学习关于同性恋的知识,最后她得出的感受是:他已经这么辛苦了,我想让他知道他不是一个人,他并不孤独,还有我。

此番用心,是谓包容。

大陆不缺少资源、不缺少导演编剧演员,那我们缺少了什么呢?

这个问题太大了。

《俗女养成记》女主陈嘉玲在面对妈妈说她浑浑噩噩四十岁还一事无成时,说了一句《侏罗纪公园》里的台词:生命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我希望,国产剧也能找到自己的出路。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幕味儿(movie1958)

 8 ) 《俗女养成记》:写给每一位“俗女”的温柔情书。

第一次在豆瓣上发长评,献给我最近深深陷进去的一部剧——《俗女养成记》。

最初是听了好友的安利,她说这剧我一定喜欢。

我其实之前也看公众号安利过,但是默默看了一眼演员表,发现没有熟悉的名字,还是口音嗲嗲的台剧,犹豫不决。

但最终还是点开了第一集。

一集还没看多久,我就发出了和剧中女主同样的问题:陈嘉玲(女主名字),你怎么把自己活成这副样子???

看着镜头里这么狼狈的女主,四十岁了竟然是这样一个状态。

这得是怎样的一个人,背后又是怎样的家庭啊。

而且剧情也没有多吸引我,险些弃剧。

后面还是咬着牙看下去,随着后续剧情主人公的回忆展开,我才慢慢发现:啊哈,小时候的陈嘉玲很聪明很可爱嘛,她的家人也好可爱呀,原来周围都是家人满满的爱意啊。

那再看看长大后的女主呢?

四十岁的陈嘉玲,因为受不了老板的不知分寸的压榨和油腻辞掉了干了多年的工作,和恋爱四年马上要步入婚姻但却没有激情花火的男友提了分手,为了逃避丢了工作还毁了婚约的现实,被弟弟揪着灰溜溜地回到了台南老家。

四十岁的陈嘉玲,没有工作,没有结婚,没有生孩子,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她可能会把事情搞砸,会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乱,但是她有主见,有能力,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做事有逻辑有条理,最重要的是她历经弯弯绕绕,终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还有深爱她的人,这些就够了。

俗女又怎样?

平凡的一生中,谁又不俗呢?

但这部剧让我看到俗女也可以活成最好的自己。

其实不光是陈嘉玲,刀子嘴豆腐心的妈妈,事无巨细关心女儿本本分分又时而化身糊弄学十级大师的爸爸,活在上个年代有点守旧却尽最大努力爱着子女但其实也想做回自己的阿嬷……剧里的每个人物都那么真实那么平凡,却又那么可爱那么打动人心。

看剧时总是会不经意就泪目了。

我私心还很喜欢女主弟弟的支线剧情。

总而言之,这家人真的太好太好啦!!!

五星推荐!!!

——2022.2.19瓜的第一封豆瓣说长也不算长的长评。

(今天还是一个好朋友的生日,在这里悄咪咪地再次祝她生日快乐,不知道她能不能看到呢🤔)

 9 ) 爆笑喜劇《俗女養成記》:「能夠活得不違背自己的心意、不勉強自己,就已經很棒了!」

原文地址專訪導演嚴藝文,看金馬影后謝盈萱如何從淑女變俗女!?

俗女养成记BY DOMINIQUE CHIANG2019/08/05俗女養成記由金鐘影后嚴藝文初執導筒、金馬影后謝盈萱主演、改編自作家江鵝散文作品的爆笑喜劇《俗女養成記》,描述一位年近40歲的六年級OL,即使在台北生活奮鬥了20年,依然覺得自己無法完全融入都會生活。

從小懷抱著淑女夢的她,漸漸在沒結婚、沒小孩、沒車、沒房的現實中,認清其實自己是位「俗女」。

六年級女生究竟如何從「淑女」變成「俗女」?

以下是導演嚴藝文的獨家專訪。

這是一個女魯蛇跟自己和解的故事!

我本來就很喜歡寫東西,拿了獎之後常常問自己,除了演戲還能做些甚麼,於是決定開始嘗試寫劇本。

因緣際會下,一個導演朋友推薦了這本書《俗女養成記》給我,他覺得這是一個蠻好的戲劇題材。

果然,讓我忍不住一口氣就看完,看完之後腦袋瓜裡面有好多好多想法浮現。

而且江鵝的文筆最厲害的是,她會讓你笑一笑之後,突然又覺得眼眶濕濕的,心有點酸酸的感覺。

後來我就主動寫信到她的粉專約她見面,表明我是頭號粉絲(笑),希望可以改編成電視劇,然後她也很快地就同意,於是一切突然就從無到有如火如荼地開始進行了。

劇本是我跟另外兩位六年級女生一起寫的,裡面有我和這兩個女生的故事。

後來謝盈萱決定參演之後,又有盈萱的人生經歷,再加上原作者江鵝,可以說完全充滿六年級女生的成長故事,有很多我們的生命經驗在裡面。

女主角一開始我們就設定,她就是那種被世俗視為女魯蛇的人,活到快要40歲,人生卻活得一事無成,沒房、沒車、沒婚姻、沒小孩。

我一直想要探討所謂「一事無成」這件事,因為我就是這種人啊。

我也是女魯蛇,但是SO WHAT?

那又怎樣?

那些有房有車有小孩有老公的人,有過得比我開心嗎?

我跟我的編劇說,都這把年紀了,我絕對不要做甚麼勵志的、追夢的故事哦!

抱歉,也沒有嫁給總裁、或是開甚麼文青咖啡廳、回家鄉發揚文化甚麼東西的…不要不要,我絕對不來這套,我希望這部戲能夠盡量貼近真實。

即使到最後的結局,其實你還是為這個女主角感到擔心,因為她的前途未卜。

但至少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她現在活得很開心,我覺得這樣就夠了。

至少這個女生在過了40歲的關卡之後,她可以不用違背自己的心意,不用再勉強自己而活,我覺得這個就已經很難了!

所以《俗女養成記》真的不是勵志故事,也不想講甚麼大道理。

這比較像是一個和解的故事,就是你可以跟那個不成材的自己可以和解,跟她握個手說好了沒關係,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更不要妄想在戲裡面看到溫情、灑狗血的情節,沒有,我們沒有那種東西,最多只是點到為止而已。

我比較喜歡的戲劇節奏是悲與喜、哭與笑同時存在的。

為什麼幸福要區分「結婚前、結婚後」?

要活得不違背自己的心意,真的很難。

所以第一集我就直接挑戰婚姻這個議題,讓女主角參加前男友的婚宴。

我一直覺得婚宴是很有趣的場景,比方像我自己明明已經打定主意不結婚、不生小孩了,可是每次去參加婚宴的那個晚上,我總是覺得特別難受。

那個難受的心情好奇怪,心裡面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好像少了一個甚麼東西,會覺得自己的人生進度落後很多,因為有些話題你插不進去,當她們開始談論我老公、我小孩怎樣怎樣……你完全是插不上話,只能在旁邊乾瞪眼。

然後喜宴結束之後,你一個人坐捷運或搭計程車回家,心裡就會突然有種是不是應該要做一些甚麼的感覺?

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愧疚感、罪惡感,充斥在女生身上?

即使我已經打定主意不結婚,都還是會有這個moment,就像江鵝書裡面所寫的,會有感到抱歉的時候。

彷彿我們辜負了父母的期待,因為他們真的希望你可以過一個不讓他們擔心的生活,希望你將來可以有一個好的歸宿,未來有小孩可以靠。

還有我們經常在婚宴上被貼標籤,新娘新郎都會列名單說誰誰誰,趕快上台搶捧花…天啊我可以不要嗎?

為什麼一定要幫我昭告全世界,還要直接唱名:「某某某,希望你可以得到幸福喔!

」頓時被貼上了單身等於不幸福的標籤。

為什麼幸福要用「結婚前、結婚後」來區分呢?

就像每次看到林志玲的新聞,我都覺得太誇張了,她一結婚了大家就說她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那她沒結婚之前的笑容是甚麼?

是淒慘的嗎?

為什麼你們會這樣子去區分她?

這部戲,就是關於這些很貼近生活的東西,可是我們很少去把它呈現出來。

因此你可以很輕鬆地看,但在看完之後可能會被刺到,或是被打到,或是有時候被接住了。

謝盈萱說,這是最貼近她的角色這個世界上可以演這個女主角的人,不是她(謝盈萱),就是我!

因為劇本裡面有很多我的影子,所以我要下去演是很適合的,連電視台也說,我覺得你可以耶!

可是我怕我負擔不了,我都已經要當導演了,所以拜託不要鬧了,要讓我死是不是!

既然我不行,當然就非盈萱莫屬。

盈萱是我看過少數女演員裡面,喜劇節奏抓得非常精準的人。

因為她就是一個神經病啊!

(笑) 而且她跟我一樣,身上都有矛盾的東西。

她在表演上的能量是可以大開大合的,但私底下面對生活,我覺得她是有一種壓抑的、小心翼翼的、沒有安全感的東西,而當這兩種極端加在一起,就形成很迷人的特質。

所以人家會說,她不講話的時候臉很臭,就叫她謝大牌。

可是我們了解她之後,就知道那不是臭臉,知道那其實是她在放空、在想她的台詞,接下來要做甚麼…她是很摩羯座的,會很小心翼翼地面對她生活中的每件事情,所以那時候我就覺得她可以演這個角色。

雖然我曾經有一度,覺得我的女主角要飛了。

因為去年夏天提出邀約時,她那時候才正在跑《誰先愛上他的》的電影宣傳,誰知道她後來居然拿了金馬獎!

會這樣想,是因為她拿了金馬獎,感覺好像所有的條件,瞬間都被拉高了。

而且那時候我們沒有簽約,只是口頭上邀約,因此當下就覺得完蛋了,那要給誰演?

這麼短的時間,恐怕我也減不了肥。

(笑)幸好她後來,還是答應了。

盈萱說,這是最貼近她的一個角色。

不只是貼近她貼近我,根本就是貼近所有六年級女生,我們都可以懂那個角色面臨的狀況是甚麼。

也許劇情有點誇張,可是我們都能懂那個心情是甚麼。

所以我跟她說,這個角色你不需要做功課,你只要本色演出,把自己放進去演就好。

所以她基本上來拍戲,就當作來夏令營。

有好幾次她在片場,甚至笑場笑到流眼淚,蹲在旁邊笑到停不下來,因為她覺得實在是太好笑太白癡了,我們整個拍片過程就是這麼歡樂。

聽到媽寶兩個字,女生真的會腿軟耶!

這是一部以女主角為主的戲,因此講坦白的,男生比較像是綠葉。

戲中每個男生的出現,有點像是這個女生的座標,幫她標註一段她那時候的生命輪廓和她的狀態。

因此女主角身邊出現的三個男生,分別是代表她三種不同心境。

比方在台北的這個男生,他是一個各方面條件都很好,在婚姻市場絕對是績優股的人。

是那種,如果這個女生跟他分手,大家都會說你腦袋瓜壞掉了嗎?

另一個是旋風式,充滿自由的氣息,像把一顆石頭丟進去,帶給原本感情生活呈現白開水狀態的女主角,掀起一陣漣漪的人,雖然彼此可能沒有發生甚麼;第三個是她兒時的家鄉玩伴,小時候曾經很要好,長大後卻有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

但那個男生在世俗方面來講也是一個魯蛇,可是女主角卻發現,為什麼同樣都是魯蛇,這個男生看待他自己和我看待我自己,完全不一樣?

因此故事從這邊開始,女主角會開始回頭觀看她自己,為什麼他是魯蛇,可是每天都還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去追尋、去奮鬥,可以過得很開心?

但為什麼我被冠上魯蛇之後,我就開始放逐自己?

兩個人有點像是對照組。

戲裡面有提到媽寶這件事,我覺得關於媽寶也蠻妙的,因為一開始是溫昇豪看完劇本說,我可不可以演一個比較媽寶的人?

當下我聽到第一個反應卻是哎喲喂呀…媽寶!

聽到媽寶兩個字,女生真的會腿軟耶。

但後來我再冷靜想想,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想法?

為什麼女生聽媽媽的話不會怎樣,可是男生聽媽媽的話,大家就會覺得XXX…我覺得這個反應蠻有趣的,同樣都是大齡女子大齡男子,我們也沒有人詢問過男生的心情是甚麼啊!

對不對。

而且往好的方面想,媽寶其實是孝順啊。

可是為什麼有這樣的差別呢?

所以故事最初,乍看女主角分手的原因是因為對方是媽寶,但只要觀眾有追完整部戲就會知道,那只是第一層的東西。

層層剝開之後,我會讓女主角受到一點懲罰。

因為她並沒有很誠實問過自己,到底能不能跟這個人共度一生?

明明第二年就沒有愛情了,可是你還是願意繼續這樣子苟延殘喘下去,那麼你也必須要負責任,你也辜負到人家。

不只是女生有青春,男生也有青春啊,我們的時間是一樣的。

每個人本來都會有點小心機,所以每個角色我都會讓他有點小缺陷。

反骨又被傳統壓抑著的六年級女生作為一個六年級女生,我認為我們跟其他世代最大的不同是,我們太在意別人的眼光了。

這可能是我們小時候父母帶給我們的影響,我們小時候常常會被父母拿來比較,你看那個誰誰誰有去學跳舞、學鋼琴,講得好像我們沒有才藝似的;還有那個誰誰誰半夜的燈還是亮著的,還在努力念書;那個誰誰誰,又是我們家族第一個考上大學的……所以我覺得我們從小就不想辜負別人的眼光,會很在意別人的想法。

再來,我覺得六年級女生不太會拒絕別人。

因為我們小時候被期待,好像將來應該要有一番成就與作為,如果你拒絕別人,好像會辜負別人對你的期待。

但同時妳又被要求會做家事,處事要圓融,溫良恭儉讓,必須具備傳統的淑女條件。

坐有坐姿、站要有站相,這樣看起來才是好人家的女兒。

可是當我們長大之後,這個社會卻早就已經變了。

頓時才發現,你的傳統怎麼有點格格不入?

因此我認為六年級女生比較壓抑,可是我們又不像爸媽傳統那一代,甘於平淡安穩的選擇,因為我們正好處於新舊時代交接的時候,所以我們內心真的很想做一點不一樣的事情,腦袋瓜裡面會有一些瘋狂的想法,只是我們不敢講。

我們又不像七八年級的女生,可以大方直接說要,大膽開出想要的條件。

你看後面的世代,他們活得多麼暢快,他們甚至可以很大方地談性耶!

拜託在我們那個年代,怎麼可能!

六年級女生有一種內在的反骨,但那個反骨又被傳統壓抑著,所以就演變到後來就卡在中間,成為為難自己、自我矛盾的世代。

一直等到我們的人生已經走到四十歲了,這個時候你才開始回頭去想這些問題,怎麼所謂的人生進度都完全落後,很多人生選項通通都沒有打勾,房子車子老公小孩都沒有?

大概因為這樣,六年級大齡單身女子才會這麼多。

因為我們老是覺得自己可以先拚一個甚麼東西,追一個夢想的藍圖,才會把感情先放一邊,但哪知道等到一個年紀時候才發現,蛤,婚姻市場已經沒有甚麼可以選擇的了!?

你要嘛就將就,為了符合社會期待結婚,不然就像我這樣乾脆不結婚。

當你意識到自己是俗女時,不要感到害怕透過這部戲,我希望當每個人四十歲的時候,可以把那些揹負在身上的東西放下來,就算被人家當作是魯蛇,那又怎樣,關你屁事啊!

這是我的人生。

即使別人不喜歡你,辜負別人期望,so what?

能否先讓自己開心就好。

如同江鵝書裡寫的,儘管你覺得自己沒有甚麼成就,沒有甚麼可以說嘴擅長的,沒有甚麼可以拿來炫耀,但至少你已經走到四十歲了,一個女生可以成長走到四十歲,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你一定有過人的地方,一定有!

你可以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建立自己的工作圈,你一定有你過人的長處,所以不要小看自己。

我必須說,俗女仍是一條生死未卜的道路,但希望當你意識到自己是俗女的時候,不要感到害怕,不要覺得自己沒路用,你應該肯定自己,接下來怎麼做沒關係。

至少不要勉強自己,不要因為一份可以餬口的薪水,去做一份完全沒有樂趣的工作。

可是如果這個工作,偶爾還是有開心的時候,又可以賺錢,那就OK的。

我們都走到這個地步,就跟自己和解吧,不成材就不成材,管他的!

《俗女養成記》原著,寫給六年級女孩的情書和台灣十大建設差不多時間出生,和台灣經濟一起長出來的六年級女孩啊,蹣跚跨步之初,生命藍圖臨摹著淑女形象,不料潮流與時代正在改寫「好家教」的定義,六年級女人繼承的輪廓正在式微,於是,她們聰明伶俐,卻聽從爸媽和老師說的話;照顧好自己的功課,又主動幫忙家務;待人溫文可親,自己則堅毅果敢;長大後擁有一份穩當的工作,同時經營著一個齊備的婚姻;最好玲瓏剔透但又福厚德潤;懂得追趕新時代的先進也能體貼舊觀念的徬徨。

作者江鵝:一位台南傳統中藥店家庭養成的六年級女人,回首那些發生在自身的,關於愛、婚姻、尊卑倫常等等教養,以及人情世故的纏綿、顧盼,曾經孵育自己的暖房,如何化作無形的結界,在長成後的每個當下牽牽絆絆,讓人進退之間不免輕嘆,每個懂得底下卻也換來一番風景。

 10 ) 割裂,抗拒与治愈

看完《我们与恶的距离》之后,我那沉郁的心情急需要温情治愈,于是开始看《俗女养成记》,现实与虚构的极限转换,带来了意识的割裂与抗拒,所以对于《俗女养成记》的观感,我承认带着一种个人视角的偏颇。

割裂中的不幸与幸运。

不幸:39岁没房没车没老公没小孩没工作,算是女loser行列。

三分之一的剧集展示39岁陈嘉玲的生活困境,高不成低不就的年纪,激情退去的妈宝男友,管东管西的未来婆婆,看似光鲜实则大丫头的工作。

被突来的两个意外因素彻底打乱,一前任的婚礼;二高富帅客户Mark。

两个人生抉择。

然后在一片鸡飞狗跳中,退婚辞职组合拳打的行云流水。

幸运:39岁依然有高富帅好感的主动拉扯;哭着说不要分手的江显荣第二天就消失了;生活颓废凌乱的时候会有弟弟把他从生活的垃圾堆里挖出来带她回家;抱怨自己会孤独死去的时候弟弟会说我给你靠;青梅竹马的蔡永森依然余情未了;爸妈奶奶开明与爱护

阴沉的抗拒:39岁没车没房没老公没小孩没工作的你,会发现你大概率不会有男友,不会有暧昧拉扯高富帅,不会有青梅竹马的爱恋,除了日渐增长的皱纹和脂肪,你会发现残酷的男女婚恋市场早已对你紧锁了大门,在男人的眼中你甚至丧失了性别,成为既不是女人也不是男人的第三种,当然针对这种情况对你背刺最多的是身边的亲人与朋友,他们只会当面或者背后说诸如此类的话:“20岁撒酒疯是可爱,40岁撒酒疯就是可笑了!

”职场的卑微倒是很写实,不过辞职的任性那是太难的,毕竟35岁以后的人在求职市场上约等于诈尸。

所以陈嘉玲你真的超级幸运哎,幸运到我觉得不真实,幸运到我无法共情的地步。

因为,当所有阴沉的抗拒成为现实的时候,不会有任何的备选项,你只能自己唱着孤勇者,从垃圾堆爬出来!

可是这是故事不是现实哎,我怎么会这么阴暗这么悲观这么扭曲。

她就是有着温暖家人,备受呵护关爱长大的陈嘉玲,她的原生家庭与成长经历,给了她足够的底气,她不需要自己爬出泥潭,她只要回归到温情暖暖的家庭中,就能找到并发现自我。

爱,让她有足够的勇气和成本去认知自我,追寻心灵的最终归宿,不至于迷失在现实的泥沼中。

可我就是这么阴暗,悲观,扭曲,割裂的否认又承认,拒绝又接受。

抛开我阴暗扭曲爬行的意识主体,我很喜欢小陈嘉玲的部分,那种细腻而美好的感情,反而更能得到灵魂的共鸣。

大概久远的记忆总是能被粉饰的温情而美好。

陈嘉玲和表姐的别扭争吵,像极了小时候我和姐姐因为一碗肉丝面谁的肉丝多谁的肉丝少而冷战的缩影,连最后的和好都带着那种微酸的眼泪似乎我也尝到过。

离家出走,帮邻居姐姐传递情书,同蔡永森掰八段,一直让人心惊胆战的鬼屋,学琴学到一半的放弃,说话好听爱变魔术的小叔叔,虚荣而咋呼的大姑姑……种种的情景在我的记忆中都能找到对应的人或事,脉脉的流淌在旧日时光中的河流,如丝丝温泉汩汩,唤醒了天真淳朴的潜意识。

这一刻或者这一段时光,我那阴暗扭曲蛄蛹着爬行在角落的意识,似乎被治愈的光照的没那么丑陋不堪了。

如此看来,虽然割裂与抗拒,但是那治愈的光,终于是照耀了我。

《俗女养成记》短评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和1988怎么比

4分钟前
  • 水水
  • 还行

我本来以为看完了会让人有什么生活的感悟,结果吵的我脑袋瓜子嗡嗡的…………这么浮夸你们也夸的下去?

5分钟前
  • 冷萃西北风☕
  • 很差

喜欢“一日平安一日福,条条大路通罗马”;喜欢“这辈子很短,短得你没时间去勉强自己,没时间再去讨厌你自己”。陈嘉玲其实很幸福,她有一个会被很多人羡慕的、可爱到爆棚的家庭。我觉得大部分人生活里都有值得感到幸福的事,可是我们好忙,老被一些没那么重要的事堵着,然后忘记自己最珍贵的事是什么。我最近也好烦,被这剧一提醒,重新排列主次顺序,瞬间平和心态。阿嫲为自己唱歌的时候、陈嘉玲回来看到妈妈喂爸爸喝汤的时候、陈嘉玲和小时候的自己相遇的时候,太神来之笔了,好想努力记下来,这剧真是又好笑又细腻~

7分钟前
  • 怪树里
  • 推荐

当我想说,我们每个人都是陈嘉玲时,又哽住了,陈嘉玲怎么能算普通?她有陪女儿开空气出租车的爸爸,你开心我就开心的妈妈,小学作文裱起来保存多年的阿公,看似偏爱表姐死傲娇的阿嫲,把萎靡颓丧的她拉回台南的弟弟好多人提到不喜欢这个名字&质疑为什么和江分手/拒绝M我恰恰认为名字是点睛之笔。当我们不再做社会规训下按部就班的女性,不再逼迫自己成为淑女,不再伪装自己强行合群,我很骄傲,我是个俗女和江在开场就说是室友,其实早不爱了,只是碍于年纪,他条件还不错,浑浑噩噩地凑合,不如意的工作亦是如此。一二集的陈还在努力地向世俗靠拢,尽力打磨自己的棱角,企图塞进淑女的框架。到最后Mark说她看起来放松了放下了执念,遵从内心爱任何状态的自己。若再因为条件回台北找M,不过是周而复始,究竟她是“俗女”还是提问者是?

9分钟前
  • 菜鸡日常
  • 力荐

不太喜欢这种分上下节课表现手法 而且也get不到情感

11分钟前
  • 西红柿炒蛋
  • 较差

从女主回台南之后就哭的停不下来了。从家人以为她要结婚了但她悔婚了全家掉泪,到最后两集。嗯,爱自己才是女性终身课题。

12分钟前
  • dddddddddd
  • 力荐

就…单纯的不喜欢,一点都get不到好看的点在哪

17分钟前
  • watching you
  • 较差

hate modern life.

20分钟前
  • 曾静
  • 较差

怎么说呢?好用力…用力到即使有很多同龄时代的共情元素也无法代入。有人说它是台版的请回答1988,但看完四集,流畅度、节奏感、合理的起承转合都太欠缺,童年与成年切割叙事比重各半,重心模糊,角色都用很夸张的肢体语言去表达情绪,让人不适。弃

25分钟前
  • 非尘映雪
  • 很差

姑姑终身未嫁,叔叔一去不复返,弟弟出柜,陈嘉玲自己快40岁了才突然想通了……相恋4年多,同居多时,女主求婚男主成功,男主求婚女主就被分手!好想问一句,早干嘛去了?活得好丧!这是部论原生家庭的重要剧~情怀很赞,但观念和立意没有迈过9102年~

27分钟前
  • 小鬼家的师公
  • 还行

回忆的小径带领了创作。

31分钟前
  • 方悄悄
  • 力荐

无感

36分钟前
  • 锦宁
  • 较差

看不动了。还是缺点什么。

38分钟前
  • momo
  • 还行

看了一集,太尴尬了。看不下去

39分钟前
  • 张十三
  • 较差

小时候可爱,阿公和阿爸比较可爱。长大后蛇精脸神经质好丑好讨厌,只看到了把生活搞得一团遭之后的逃避,哪有什么独立自由女性?分手和牵手都莫名其妙。

42分钟前
  • 一一
  • 较差

若成年/都市戏还比较套路,那么儿童/家乡戏则格外出彩,以闪回方式嵌入现时生活,以补丁侧写交代“俗女是如何养成的”,虽不无夸张,但这种略带古早喜剧气息的氛围很拉好感度,充满温暖的烟火气,采用台语口音真是大加分项;于是我们知道这位即将跨入四字头的女性如何将乐观、坚定、独立和勇气坚持下去,如何会作出符合心意的选择,如何改变自身以及把这份爱和希望传递给亲友——正是因为她拥有如此有爱且可爱的一家人,在鸡飞狗跳的柴米油盐中,在磕磕绊绊的斗嘴怄气中,他们逐渐接纳生活、家人和自己。每个角色都非常可爱,太喜欢小镇生活部分,阿公阿婆和父母两对夫妻贡献最多笑点和泪点,这样的桃花源可能过于理想化,然而也是让成人葆有最后一丝纯真的念想;最爱小嘉玲戏份,灵动无比;吴慷仁出镜可谓惊喜。

4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2025年2月看完了第1集2025.3.19弃剧

49分钟前
  • 兆夭夭
  • 很差

无聊弱智,浪费时间🥱🥱🥱

51分钟前
  • 赵培培爱崔海斌
  • 很差

可是她在爱里长大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每个人都好爱她

53分钟前
  • 旺仔小王子
  • 力荐

台南童年部分很鲜活。部分也真的很吵。

57分钟前
  • 春三十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