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是有美好的愿想。
看到结局,然后看到豆瓣上很多人说这是个无奈的结局。
但我还是倾向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
关于结尾:就像平行宇宙的概念那样,假设的是earth 2 和 earth一模一样,发生的事情也都一样,那earth 2上的rhoda和earth上的rhoda做的事情也应该一模一样。
那么当earth上的rhoda做出把票给john这件事的时候,earth 2上的rhoda也应该做了一样的事情,那么从earth到earth 2的是john,与此同时,从earth 2到earth的也应该是john,那么earth上的rhoda和earth 2上的rhoda不可能会在earth上相见。
所以,我还是愿意美好的相信,片中提到的两个earth间的synchronicity已经在4年前终止了。
所以earth 2 的rhoda才会到earth来,而earth上的rhoda在这个时候没有出现在earth 2上,不然两个人根本无法相遇。
说明两个世界已经不同步了。
所以在earth 2上四年前的车祸可能没有发生,john去了earth 2可以见到自己的家人和earth 2上的自己,然后在确认那边家人生活很好之后,可能可以回到earth来,最后能和rhoda重聚。
我一厢情愿的美满结局,我总是喜欢把事情想得好一点。
大概是因为导演给影片定的基调就太凄美,我总想着把基调拉回来,但是这只是我的愿想而已。
不剧透了,说说感悟:我想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愿望,能有机会回到从前,跟从前的自己说些事,做些改变。
特别是像我这样十分沉溺于幻想的人。
总是想着回到几年前,为自己犯下的错做一些正确的决定。
然后慢慢的勾勒出往后事情发展的趋向和可能的现在的自己。
但同时我又可以理性的知道,这不可能发生。
就用多维宇宙来解释,假设可以时光旅行,你回到从前,在你做出一个不同决定从而使事情发展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个平行宇宙,你改变的只能是在另一个平行宇宙中的自己的未来,不然就发生了外祖母悖论。
所以你说认为做出的正确的改变,其实对自己并没有任何影响。
每个人都是这样,渴望着自己能回到过去做一些改变,但同时又清楚的知道这并不可能,但却还是爱做类似的幻想。
所以我很爱这个片子,更爱这个结局。
为我以往想象的一切不可能给出了一个可能的愿景。
虽然片中的镜像地球和我们常有的时间旅行的想象并不一样,但都给人再一次机会,让你做一些改变和弥补。
就比如按我个人推论片中的结局。
对于rhoda和john来说,已经发生的事不会改变,earth上的事情已经成为事实,john没有了家人,而rhoda也总是活在阴影里。
但通过一个earth 2的存在,让rhoda有机会去真正救赎,让john也有机会能再见亲人一面。
即使知道自己本身的一切无法改变,但这也已经足够了,不是吗?
1、教授给罗达的那段演奏,一支琴弓,一个钢锯,一段环绕宇宙的旋律。
锯子是一种破坏性的工具,但在影片中却成为了一种乐器,显示出了建设性的一面;罗达向教授的那段坦白,试探忏悔真诚直接的说出那场事故。
只要我们敢于承认,敢于正视存在着的另一个我们,在影片中,不妨称作敢于正视并接受我们自己的决定,也许能得到自由。
2、罗达不论是恐惧的颤抖还是自责的沉默,以及怯懦的逃避,所有极致的孤独压力追悔善良以及爱都在她黑色的连帽衫下沉默着。
唯干净的外景下她的身影和没有目的的手指清晰表述她的意识。
她什么都不用说,什么都不用做,站在那里就是一场故事。
3、救赎的故事总是花样百出,但从未如此新意。
科幻的外表下是深沉的母题. 从未露出笑齿的女孩在自我惩罚和迷茫中穿梭徘徊,时而抬头看看另一个地球上的另一个自己,生命发生改变的那一刹那是否她也在注视自己呢?
4、一部用了做新闻记录的方式来叙事的电影,90分钟,没有特意安排起承转合,节奏也缓慢,且不时插入新闻素材。
借镜子的形式,表述我们和另一个我们同时存在。
女主细腻的表演完全抓住我的注意力。
不论是恐惧的颤抖还是自责的沉默,以及怯懦的逃避,所有极致的孤独压力追悔善良以及爱都在她黑色的连帽衫下沉默着。
唯干净的外景下她的身影和没有目的的手指清晰表述她的意识。
很久没有看过这么细腻沉寂的电影了。
很多镜头都狠狠抓紧了我的心脏然后利落地撕裂它。
这是一部唯美的电影。
男主也相当出彩。
深陷的眼睛演绎着麻木,惊讶,喜悦,和愤怒。
结局挺有趣的。
毕竟,当她可以站在身外看见自己的时候,也就是她开始回归自己的时候了。
***有些错误会伤害别人,伤得非常非常深。
使得被伤害的人很难去选择原谅。
一部好电影可以告诉我,被伤害的人唯有选择了原谅才能结束伤害,否则,被伤害人才会是最终那个有意识的罪人。
没有什么不能被原谅的。
没有。
***电影在脑子里又过了几天,突然有个疑问:要是女主不是这么美丽沉默,作为观众的我还能去理解原谅吗?
如果女主用张牙舞爪来保护自己的罪恶感,正好又长了一张痴肥变形的路人脸,我看着电影,还会为她心疼吗?
至少在看的时候不会了。
所以导演选了一个最便捷的将观众带入的途径。
而真实是:很多人都有着丑陋,虚伪,刻薄,非常不讨人喜欢的特征,并,在这一点也不美好的外表下,有着孤独,自卑,脆弱的心态。
于是比电影还要悲剧的悲剧真实发生了。
这就是艺术电影为什么叫做艺术电影。
它粉饰了现实中最悲怆无情的那一面,掩盖掉赤裸裸的丑陋,让人回头看见自己身边的甲乙丙丁时,全然忘记想要宽容的心。
By 亂成功學裏的最精煉也最浮誇的臺詞莫過於“我能”兩字。
這兩個字讓年輕人們相信,所有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不懈奮鬥,達到像世界首富那樣的人格與財富的雙重成功。
可是,實際上,這樣的“成功”只有在物理真空狀態下才能實現。
與其說人是處在無限的可能之中,倒不如說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受制於時代、地理、性格、家庭、教育背景等等各種各樣的局限。
正是因為各種局限與缺憾的存在,人才能夠成為“人”,而非超於自然的生命。
想想看,歷史上任何自詡為神或者超人的人類,最終莫不是一敗塗地。
成功是一系列隨機式的布朗運動的集合,無法被復制也無規律可循,人們唯一能做的是竭盡全力做好當下的事情,讓歷史能夠按照正常路徑延續下去。
萬眾矚目式的成功好比天上明月,美麗非凡卻也遙不可及,對於多數人來說,努力學會坦然面對失敗,才是生活的必須,才是生存的常態。
科幻電影《另一個地球》(Another Earth)似乎就為那些郁郁不得誌卻又無路可尋的年輕人,送去了一絲安靜卻又溫暖的陽光:如果這個地球充滿了讓人費解的無助與冷漠,那麽“另一個地球”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另一個地球》是一部小成本的獨立電影,2011年榮獲聖丹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
電影的情節編排、畫面構圖、臺詞設計等等,都力求簡約,片中甚至運用了不少紀錄片式的白描手法。
大量的空鏡頭與話語留白,在助推情節層遞式鋪陳的同時,也給人以無限的思考與回味。
本片電影的風格簡約,而探討的內容卻一點都不簡單。
四年前的一個夜晚,尚未成年的女高中生羅娜(布裏特•馬靈 飾)駕車時,不慎撞上音樂教授約翰(威廉•麥鮑瑟 飾)一家的轎車。
約翰的妻子和女兒當場死亡,約翰嚴重受傷並陷入休克。
少不更事的羅娜則強忍著傷痛,在事故現場渾身顫抖著,等待警車的到來。
結果,約翰雖然蘇醒了過來,但是喪妻失女之痛立刻讓他陷入困頓,生活潦倒。
原本前途無量的羅娜,因為交通肇事而被監禁四年。
這起事故讓羅娜的心靈蒙受巨大的打擊,四年的監獄生活也沒有絲毫減輕她心中的罪惡感。
就在車禍發生的當晚,人類發現了與地球極為相似的行星——“另一個地球”。
出獄後,羅娜性情孤僻、少言寡語,在自己讀過的高中找到了一份清潔工的工作。
她試圖通過苦行僧式的底層生活,來洗脫心靈上的罪責。
通過網絡查詢,羅娜得知了約翰的近況,並找到了他的住址。
一天,她以提供免費清潔服務的名義,走進約翰已經困窘不堪的生活。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兩顆冰冷的心靈彼此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在真誠與撫慰之中摩擦出了愛的火花。
與此同時,人類發現,“另一個地球”幾乎是地球的鏡像,地球上存在的任何人、發生的任何事,“另一個地球”也同步進行著。
唯一不同的是,在人類四年前發現“另一個地球”的同時,兩個地球的鏡像發生了變化,它們不再“同步”(synchronicity)而是朝著不同的方向演進。
在“另一個地球”上存在著人類的另一個自己,這對在地球上生活不幸的人們來說,是個好消息嗎?
一次,約翰因為修理房子太拼命,累得頭痛不已。
沒有讀過大學卻閱讀量頗豐的羅娜,給他講了一個俄羅斯宇航員加加林的故事來安慰他:加加林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踏進宇宙的人類,當他在狹窄的太空艙裏,第一次透過機窗看到了自己居住星球時,完全陶醉了。
可是就在這時,太空艙的儀表上傳出細小而持續的滴答聲,他費盡周折也無法消除這種聲響。
他知道,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他將在接下來的二十五天裏失去理智,最終崩潰。
終於,加加林想到了不讓自己崩潰的方法——那就是愛上這個聲音。
於是,他閉上眼睛,開始盡情地想象。
當他睜開雙眼時,耳中聽到的不再是滴答的響聲,而是美妙的旋律。
在余下的時間裏,他在天籟之音中遨遊太空,心平氣和。
也許,“另一個地球”並不在遙遠的太空,而就在你我的心裏。
【媒體約稿、轉載,還請告知在下】
影片一开始是女主的一段自白,他对木星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也揭示了女主人公是一个对未知的宇宙有着探索精神和深深热爱的人,同时这里也对女主之后前往‘地球2’做了小小铺垫!
而故事是发生在‘第二地球’首次出现在第一视角世界,在这里也即‘地球1’的夜晚!
跳过故事过程,相信对于情节大家都看得懂,想法也自然一致,我就不再多说,直接进入细节解析!
首先讲的是,在某天夜晚电视新闻中女科学家乔恩·塔里斯与地球2的联络中发现,地球2中也有同样一个乔恩·塔里斯在与地球1进行连线,而更令人惊奇的是两个地球有着完全一致的同步率,从两‘乔恩·塔里斯’的出生年月,做过相同的事,而且在同一个地方买了相同的食品草莓来看,两个地球其实是完全相同的平行世界。
而不同的是两个人在今晚的对话中说出了不一样的对话,也就是后来科学家提出的新理论,在发现地球2的同时,这种完美的同步已经被打破,但同步并非完全打破,只是某些事情上有了略微变动,这从四年后两个科学家在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与对方连线可以看出,同步依然是存在的,只是有了细节上的变化!
女主从网上发现一个前往地球2的活动,用一段征稿讲述自己要去的理由,被选中才有机会!
在这里要深度说明一下,去地球2是充满着未知与危险的,很有可能要付出生命,普通人有家有朋友一般是不会选择去做一个先驱的牺牲品,而女主恰好是一个对未知星球有着探索欲望且喜爱神秘色彩的人(片头自白铺垫,以及女主仰望天空深深不能自拔而导致悲惨车祸也是原因之一,其二才是酒驾),并且女主出狱后也一直对自己撞死男主妻儿的事深深的愧疚和自责,让她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了朋友的往来和正常社交,这也是他想去另一个地球的重要原因。
女主因为奇特而感人的经历自述被选中去地球2,而也因她最后的坦诚相告而导致她与男主的奇异恋情崩裂,后来因为科学家的‘同步打破理论’女主把去地球2的机会让给了男主,希望则寄托在地球2上他的家人也许没死,结局出现时女主看见了自己,也就是地球2过来的另一个她。
在这里我要批判一下导演和编剧,一部好片的拍摄要精益求精,尽量不要留人于把柄,可对于影片故事细节的环环相扣和情节的伏笔明显略有不足,尤其是最后女主衣服换镜头时竟然出现穿帮,结局最后女主回头之前打底衫是个蓝格子衬衣,转头后打底衫是个白色T恤,而地球2来的女主打底衫与我们都女主是一样的白色T恤(展示两人的同步率,当然外套不同无话可说,总不能让地球2的女主跨越星空还穿着清洁工服装一副狼狈样来见另一个自己吧!
)。
至此,我对影片的结局得出结论:地球2也同样发生了车祸,但死的不是男主的妻儿,也许是男主自己,所以地球2的女主出狱后遭遇一样,怀着深深的愧疚投出感人至深的一片稿件,并同样获得资格向着地球1前进,但因为男主在地球2是死亡的所以少了奇异恋情这一环节,所以女主没有转让她的机会,一个人只身来到地球1见另一个自己,而男主则去地球2与另一个自己的家庭重新完美组合,从此来看这个结局对男女主角来说都是不错的归宿!
如果有如果,那么说的就是这一部电影。
一个意外,两条无辜生命,一个幸福家庭,以及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都被葬送。
女主后悔至绝望,可是却没有半点能力去对抗这命运,无力感让她低头渺小卑微的活着。
可是上天送她了一剂后悔药。
关于对白,很多人都评价过,也评价的十分好,不赘述。
那我们聊聊结局。
影片用让人窒息的沉默渲染绝望气氛,差一点就让我们忽略了逻辑,悲剧可能很美,不过我却在结局看到了希望。
时间回到4年前,那一场party结束,酒醉的女主因为出神的看向天空导致意外。
那时镜像被打破,那么E2的世界必定比E1晚发现一会会,或者早发现一会会,那么意外就没有发生。
若E2也发生了意外的结局,那么来的也将会是男主。
意外的原因是女主对另一个地球的兴趣,E1导致的是意外,E2导致的是女主4年后来到E1。
好像那句话,要么是罪犯要么是百万富翁。
打破镜像,就是一个救赎自我的机会,无论在哪一个地球。
而无论有没有另一个地球,只有自己可以给自己这个机会。
当另一个地球靠近,据推测那边很可能是自己这个星球的复制品,所以那边是不是就一定有另一个自己?
影片的这个前提是非常有想法的,也非常引人入胜的,好像平行空间之间的隔板给打破,突然彼此可以触摸可以拥抱了,这是多么让人好奇的事情。
这个前提是非常秒的。
当然电影其实并不是讲两个星球的接触,而是因此引发的事故导致的自我救赎之路。
这也算比较让人意外的剧情设定。
但是让我不喜欢的剧情发展是:自我救赎到跟对方上床,真是跟吃了苍蝇的感觉,我觉得男主就是这样的反应吧,这种烂大街的套路真是让人无语,女主说我觉得我让你快乐了,这话真是让我这种龌龊之人想入非非又感觉嗓子上火般难受。
女主在跟对方上床后在火车厕所里呕吐的场景真是完美体现了所有观众的感觉。
既然如此,为何要设计如此救赎,这是救赎么?
是有诚意的救赎么?
这是恶心对方也恶心自己吧。
影片后段,女主让男主代替自己去另一个地球,理论支撑是在两个星球彼此对望的时候,彼此间的复制链就彻底断开,走向不同的命运。
那么在车祸发生前,另一个地球就已经出现在这个地球的视野,所以车祸很大可能并没有发生。
而且影片结尾,女主在自家门口看见了另一个地球的自己,那个女主衣着光鲜,看来那边确实没有发生车祸,女主顺利上大学了。
那么男主上去后是什么发展呢,是看见美满的一家感到安慰幸福,还是自己成局外人而更加怨恨呢,这个设定非常考验男主的人性,女主的救赎之路还没有停。
总的感觉,这个影片有着牛逼的构思,但是内容却非常粗糙,拥有豪华的底色,却讲述平凡的剧情。
相对于同等类型的轻科幻类片,譬如《那个男人来自地球》《彗星来的那一夜》,都是在科幻的框架下叙述剧情,这影片的差距就大了。
女主真是漂亮啊,完全靠她的吸引力吸引我看完。
影片镜头就非常耐人寻味了,有人喜欢粗糙感,有人喜欢细腻感,我属于后者,其实根本没必要追求另类镜头语言而让影片变得劣质感充斥,好好讲故事才是最重要的。
电影有几个情节挺妙的:女主说第一个登上别的星球的宇航员是俄罗斯人,他要在一个很狭小的空间度过几十天。
上到另一个星球的时候,他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一直一直不停,一开始心情烦躁,很小的空间加上这让人烦躁的声音,他更加烦躁。
后来他想到:自己未来还需要和这声音相处几十天,要想办法应对。
(很妙的是:的确我们会遇到各种不如意,但是相处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制胜关键),他把这声音想成是一首美妙的旋律,试着去爱上它,与它相处。
(心境不同,事情的结果和方向也不同了)当你看不见也听不见的时候,你会如何和世界交流?
feel!感受。
只要一天灵魂和意识在,这份感觉是不会变的。
forget!
也许是最好的灵魂救赎。
灵魂超脱 审视自身 会看到什么?
最后,当女主角得到上另一个地球的机会,后来突然跑去男主的时候,一开始特别费解,为什么!
原来,她的救赎方式,是想到另一个地球也许他的妻子和儿子在那里,她希望他可以去看看。
对于他,是再见到妻子和儿子的一个hope!ending很妙。
有一句话很喜欢:如果你换一个位置看这个地球,也许会有颠覆性的事情。
不过有一个情节是让我难以平静的:男主在表演完然后和女主回家,然后他们ml,然后男主敞开了心扉,开始迎接新的幸福。
这么快?
这样就可以fall in love?
男人对于爱情的抽离远比女人容易啊。
是现实,但是也许我目前还未能理解。
与大多数的科幻片有所不同的是,这部电影没有绚烂的后期制作、没有强大的明星阵容,唯一可说的后期只不过是看上去让人心情舒畅的美丽地球悬挂在无尽的天空中,充满神秘却让凡人遥不可及,你会思考,那个地球上是否有人生活,是否有个跟自己长的一样的人...编剧是强大,因为这是个很好故事。
电影里有漂亮的主角、富有节奏的配乐、吸引人的曲折进展,它的结尾是开放的,你甚至有点摸不清头脑,但正是因为这个结尾才让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前途无量的姑娘Rhoda刚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一番Happy过后在回家的途中出了车祸,顺便提醒下车主们开车一定要专心,别因为其他的干扰就对自己行驶的方向分了心,电影里总是会将主角在车里捡东西、跟其他人讨论争执、接电话等因素发生悲剧的车祸,这部电影也不例外,这位叫Rhoda的妞酒后驾车,仰着头去窗外看蓝色星星去了,她撞上一辆正在等红灯坐着一家三口的车。
因未成年做了四年的牢,美国人保护未成年,所以其他人并不知道她在坐牢。
四年后,那个蓝色的星球贴近了我们的地球,甚至可以用肉眼看到那“另一个地球”....往后,一切都是救赎。
片中的Purdeep其实是另一个Rhoda,他将漂白水先倒入自己的眼睛,然后又将漂白水倒入自己的耳朵 ,他跟Rhoda一样,用尽余生来“Forgive”,活着便是救赎,只不过,他不再拥有机会,而Rhoda却拥有。
这个故事的精彩之处,是将一个科幻的情节套进一个道德伦理的情感故事当中。
受到良心的谴责,做错了事酿成的后果用余生去承担去弥补,然而生命逝去便不再拥有机会。
音乐家John出了车祸后,生活潦倒、自暴自弃,每天在床上拿着已去世的妻子的红色衣服怀念过去,那种痛苦谁人能知,失去家人的生活要么一蹶不振要么抛弃过去重新振作。
他选择了前者,直到救赎者的出现,一个要救赎一个要新生,两个人相处屋檐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他用琴弦和锯条演奏音乐,观众只有她。
那一刻,一切都没有了,只有那奇妙的音乐...Rhoda获得了心灵的告慰,意外获得去往另一个地球的票,她将票送给了John,另一个地球是复制品,生活着地球上现存的所有人,在两个地球交叉的那刻,一切改变了,不再同步,两个地球上的人很有可能向两个不同的轨迹生活,所以另一个地球上的Rhoda可能并没有遭遇车祸。
我说过精彩的是结局,所以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
在结尾,获得救赎的Rhoda猛然发现对面站着另一个自己,开放性的结局可能有以下可能:1.地球2的Rhoda没有遭遇车祸,她上了大学受到良好的教育,学业有成、衣着得体的踏上了通往地球1的飞船来寻找地球1上的Rhoda,而John也找到了自己的妻儿,然后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这个想象的结局很完美;2.地球2的Rhoda与地球1的命运相同,轨迹没有分支,只不过她没有将票给John,而是选择逃避生活去往未知的地球1,而那个悲催的John到达了地球2,见到的依然是孤苦无依的另一个自己,妻儿早已去世,这个想象的结局很悲剧;人心向善,唯有宽恕才能解脱。
结局应该是美好的,四个月后,女主碰到另一个自己,有可能是男主到了另一个地球而叫她过来的,而且从穿着上看,另一个地球上的女主也不像是清洁工了,所以另一个地球上的女主没有发生车祸,另一个地球确实不同步了。
从挂牌的人的镜头还有老头来看,貌似这个地球才是镜像的,不管哪个地球是镜像的,因为另一个地球女主的到来,最后女主是得到了救赎的。
独立电影很难得,情节老套但有意外结局
过于奇葩,所以是独立电影。。。
偏文艺。。
披着科幻外衣,整个过程如坠云里雾里,另一个地球仍然只是梦话。
闷片!!!
基調太壓抑,節奏緩慢。沒有華麗的畫面與音效,所以我放棄了。
为啥我觉得除了配乐没啥好的。。
看到天空中那颗蓝色的星球,我总感觉自己在做梦!
3.5,故事是常规的自我救赎片,新奇之处是将一个人间烟火的故事放在了科幻的大背景里。摄影更是到了科教频道纪录片的程度,配乐也很好。
这俩人怎么莫名其妙就干起来了。这么莫名其妙的片子还4星,豆瓣评分真假。
生物学家看的事物总是越来越小,而宇宙学家们的视角总是越来越远,但是最复杂,最有魅力的事物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我们”;除了结局颇沾狗血,其余近乎完美,持续的触动,如果也有另一个地球,我会期望什么?
如果错误可以逆转,假如真的有次空间和另一个世界存在,我希望它的存在方式不要是个镜子,一定要有所不同让我们可以品尝各种。
科幻:我是来打酱油的。
没看懂啊,科幻片果然不是我的菜。。
女主很美 貌似还是本片编剧
Great concept, don't like how they handled it... Not that I mind the depression (I still do want to see "Melancholia" after all), but the movie'd be better without all that sad, indie movie stuff they pull.
很耐看
这个叫迈克的导演是不是接到了相同命题,于是拉斯冯带着忧郁症去了坎城,他则带着本片Another Earth(2011)去了Sundance,没想到片里面通过星概念作文获得飞船票的青春女主角是本片的编剧之一。尘归尘,土归土,清新而又抑郁不止,很有情绪的一片儿。
看完只记得那另一个地球的画面~
飞机上来来回回地拨了五遍。。。都快背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