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个《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啦。
故事挺简单,人物形象软软的也非常可爱。
可全剧一百分钟没有高潮,本来在考验正太的段子可能会稍稍煽情一把,可是宫老爹一看表,我靠只有五分钟了,就直接一个问题——你能接受你马子是个人鱼么——了事。
这么看来泡妞真的是好容易的说。
这么说宫老爹有点毒舌了,不过这个故事完全丧失了宫老爹对细节的刻画,对魔幻故事的讲述能力。
人不服老不行啊。
本来呢老爹是想走《龙猫》路线,里面的小萝莉波妞颇有小米风范,可是人物多少单薄了一些,萝莉除了身体素质可怕得一比之外,还真没有小米的倔劲儿。
对于正太更不用说了,丫纯捡便宜。
一个可爱到要死的丫头对你拼命示好,这好事哪里找去!
我们这些过了一个又一个光棍节的男人们哪里哭去!
故事的伏笔做的挺失败的,本来波妞打开那个力量之井,这就是个很好的伏笔,故事可以就此讲述下去,说为了让生态平衡,宗介正太和波妞萝莉去什么地方,然后变出什么老太太,故事性要好得多,可是宫老爹直接直接搬出来观音菩萨般的波妞妈妈。
好,大妈一出现,故事走到了古希腊戏剧的模式,这个麻烦那个麻烦都给大妈一下处理了。
还有么看头!
老爹骂他儿子的《地海传说》故事差,它确实比不上宫老爹的《风之谷》。
可是在面对《金鱼》的时候,宫崎吾郎可以放肆大笑了。
老宫有足够的理由去蹲墙脚五分钟——面壁去。
不过这个故事里面有些东西还是有深意的,比如宗介他妈和波妞他妈面对面的聊天,这个就充分说明了在早恋面前,两边家长要早点正视。
不能藏着掖着。
还有,波妞她爹真是够窝囊,纯把他老婆当神供着...这倒是够男权主义喝一壶的。
总体来讲,还是值得一看。
我们说《千与千寻》中宫老爹走下坡路了,但是和金鱼相比,还是不错的。
不过作为一部消遣的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
毕竟除了家长会之外,没什么太囧的情节,波妞小丫头也嫩到足以满足像我这样的萝莉控的不正当倾向。
故事轻松愉快,吉卜力工作室的画面效果还是可以信任的。
这个估计是老宫的收山作了吧,挺可惜的呢。
http://xiaonei.com/yezhouxxx
波妞!
鱼如其名!
五岁的小金鱼,那一吻,你和宗介便结了缘分!
爱吃火腿的小波妞,喜欢你叫宗介 宗介时那种天真可爱的样子!
有时候还挺羡慕你的,做事勇敢,不顾反对也要变成人形,冲破你爸爸设下的海底世界,一路乘风破浪,追着宗介不放弃!
有时候挺佩服日本动漫,就算感情在这些小小年纪身上都显得那么纯洁,不会给人反感,却让人羡慕不已!
孩子和成人眼中的世界是不同的。
宫崎骏的这部电影中,孩子和成人同样能看到不同的世界。
孩子眼中,这应当仍是一个绚烂好看的动画片:明媚斑斓的色彩运用,天真可爱的人物造型,还有,爱定能战胜一切的“小美人鱼”的故事。
若再找找,还能看到很多孩子们熟悉的场景:幼儿园和小朋友们玩,把自己的小宝贝藏在树荫下,神气的海军爸爸,有趣的海边生活……不能理解的东西就忽略掉吧。
这就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但是成人或许能察觉到这一切美好和习以为常背后的怪异,甚至是诡异感。
影片一开头可爱的小鱼儿在美丽平静的海水中漂浮,一切都那么有趣,伴随天籁般的音乐中,观者只愿随着小鱼儿一直漂浮,无忧无虑又快乐。
但忽然一切就变得冰冷恐怖起来。
捕鱼船开过,恶心的垃圾翻涌起来,小鱼儿在黑暗恐惧面前拼命挣扎……浮出水面,喘息未定,一艘船铺天盖地地压了过来……又是一次没命地奔跑逃脱……小男孩在幼儿园下方的海边放生小鱼的场景,也丝毫地不美好。
丑陋的海蟑螂在岩石下四处逃散,黑黝黝的石头。
虽然场景很逼真,但不明白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不美好”,甚至是丑陋的场景。
鱼儿变成的小女孩用魔法发力时,面容会瞬间变丑,手脚如同鸭子一般化作三指。
若不是动画总是带着那么些可爱的感觉,这个场景可以媲美下聊斋的画皮了。
……美好和丑陋的同时存在,让这个片子显得那么怪异。
于是,它定不是单纯给孩子们看的,也不是简单讲述一个纯真又美好的故事。
想起从前的《哈尔的移动城堡》,动画片也是参杂各种怪异的内容:门背后的轰炸机、哈尔化成的诡异怪兽……故事情节也是缺乏必要关键背景要素交待——直到我读了改编前的小说,方才明白过来:原来宫崎骏是将各种元素抽离出来,组成一个奇异的混杂体,他所追求的应不是情节的流畅性或者逻辑的前后通畅,而是,各种内心体验的片断,流水一般组成一个世界。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菩提。
最后,这个故事落到了爱上。
这个爱自然不是原著《人鱼公主》中王子只是爱上了小人鱼儿的声音——那种肤浅的、皮相的爱慕;而是朴素到了极致的爱——小男孩毫不犹豫、大声地对海女王说:“我会好好对她,不管她是条鱼,还是一个小女孩。
我会一直照顾她。
”这个声明,就是中国所推崇的“不离不弃”阿。
无论贫穷还是富裕,无论年轻还是年老,无论丑陋还是疾病,都不能改变我对你的爱……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而小女孩说:“无论你要什么,我都变给你。
”小男孩要做任何事情,小女孩都不问原因,只是尽力地帮助他实现愿望,并且,跟着一起去冒险。
这种关系,没有甜言蜜语,没有豪言壮语——我能解读成无条件的给予和信任么?
爱就是爱,没有理由好说。
仿若是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前后相伴着走过落叶铺陈的小径,双方互相不看,甚至连手也不牵。
但一前一后,用心在互相照看着。
《悬崖上的金鱼姬》是一部非常简单的电影,没有了人鱼公主中的那种悲情渲染,也并未尝给人以多么深沉的人性思考。
电影只是真挚的描绘出了宫崎骏充满童真的世界,带着对环境保护的命题,上演出一场献给孩子的光影童话,它的质朴与怀旧,大海轮船,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为人以共鸣,一种纯粹的感动不经然间已油然而生,让人爱上那只美丽的金鱼姬的同时,找回了孩提时代逝去的童真。
为了好吃的火腿,为了5岁的男朋友宗介,波妞勇敢的冲向人间,观看影片时我脑子里一直都有一个巨大的不祥的阴影笼罩,担心“美人鱼最后会为爱情而牺牲...”这都怪安徒生给我们造成的童年阴影,而让主人公不得善终的事情宫崎骏先生也不是没有干过,会不会又是“再见萤火虫”那样掏干我们的眼泪呢,看着波妞笑得大大的嘴,圆鼓鼓的眼睛,心里不停打鼓,宫崎骏先生,您不会对这么可爱的美人鱼下黑手吧?
这回美人鱼故事里的王子,是一5岁大还在上幼稚园的男孩宗介,影片里有个描述小王子家蛮感人的镜头:宗介爸爸要出航,不能回家只能隔着大海相望宗介老妈(山口智子配音)用信号灯不停的打“バカバカバカ(傻瓜....)”而宗介一脸严肃的给爸爸发信号“一路平安”.....王子宗介一家3口人不很富裕(全家只有一辆小破车,好穷的王子),过着紧巴巴的日子(连衣柜都买不起,用的超市廉价衣架),却是那么温馨而幸福的令人想哭宗介和波妞最后穿越隧道时,波妞的老爸(一直以为他是大反派)告诉小王子“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开波妞的手哦”我们中国人都很自然的想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成语其实这句话还有个上半句“死生契阔,与子相悦”用20年返璞归真的宫崎骏1988─龙猫 2008─悬崖上的金鱼姬“邻家的TOTORO”,我们小时候每个小朋友都会唱“我最爱的豆豆龍,豆豆龍”,两个傻乎乎但粉可爱的小姐妹晃着大脑袋,笑着大大的嘴,那只有点傻不隆冬的一幅没睡醒样子的胖胖的毛茸茸的龙猫。
20年过去了,我们又等来了5岁的小宗介和他可爱的美人鱼公主波妞到底什么是真正好的作品?
当1997年宫崎骏宣布“幽灵公主“作为封笔之作,我确实把它当作一部“遗作”“含泪看完”而多年后“千与千寻的神隐”对反复食言的宫崎骏也确实不愧是他创作生涯的新高度,而到了“哈尔的移动城堡”原本得监督因为遭到所有吉卜力工作室创作人员的非议,慌忙中请来宫崎骏先生来当救火队员,可正是这部席卷欧美票房的“动画巨片”远远偏离了宫崎骏的原有风格,当然它本身就是一个十分英国氛围的舶来品从此动画制作似乎脱离“动画”本身的原意,而在越来越魔幻的路上渐渐远离宫崎骏的儿子宫崎吾郎那部饱受非议的“地海战记”不可谓不深受其毒害,据说让他老爸看到一半就匆匆逃出来抽烟,看不下去了,关于怎么讲述自己的童年?
“悬崖上的金鱼姬”一共17万张纯手工绘图,大家可以留意电影里所有的背景画面都是水彩画风格的,这种制作动画方式早在20年前就被摈弃了,“波妞”这只美人鱼似乎太落伍,没有华丽的画面,没有磅礴的故事,没有深刻的启示而这恰恰是宫崎骏动画魅力所在,帮你找回那些曾经拥有的最美丽,最纯真的东西。
我们现代人好像都有太多的新创意想去表达,却没有人愿意静静的回忆过去周遭眼花缭乱的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然而我们都成了没有过去的80后,是我们没有什么可以讲述的童年,还是我们忘记了怎么去回忆过去?
http://www.douban.com/people/2624847/
2020年的最后一天,大师宫崎骏的一部作品上映了。
本片也成为继《龙猫》《千与千寻》后,宫崎骏第三部在中国内地公映的作品。
近80岁高龄的老爷子还专门为中国的观众写下新年寄语。
跨年夜,UP选择了用这部动画度过。
新年的第一天,跟大家再好好聊聊这部——
本片脱胎于家喻户晓的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
没有《幽灵公主》那样沉重的环保主题,没有《千与千寻》那样庞杂的信息和紧张刺激的展开,也没有《哈尔的移动城堡》那样波澜壮阔的场面和荡气回肠的爱情。
宫崎骏笔下的“人鱼公主”褪去了原作里的宗教色彩,变成了一场简单纯真的孩童大冒险。
宗介是个五岁的小男孩,住在海滨小镇一座山崖上面海的房子里。
他的妈妈理莎在当地的养老院工作,爸爸耕一长期出海离家。
一天,在山崖下岩石密布的海滩上玩耍时,宗介捡到一只被困在玻璃瓶里的金鱼。
宗介把她救回,起名叫波妞,养在一个绿色的塑胶水桶里。
并对波妞保证,一定会照顾好她。
波妞其实是家住深海的金鱼公主,宗介在救波妞的时候弄坏了手指,波妞舔了一下他流血的伤口。
伤口立即愈合了,而波妞也因为舔了人类血迹而变成了一个5岁的小女孩。
波妞的爸爸藤本是一个住在深海里的魔法师,他不顾波妞的意思,想逼著她回到大海里。
但想作为人类留在宗介身边的波妞心意已决,她不仅离家出走,还把父亲珍藏的“生命之水”倒到海水里。
于是,海平面上升,巨大海浪吞噬了宗介住的小镇,镇上的居民都受到了波及。
因为生命之水的作用,地球的生态系统开始失衡,天上的卫星开始坠落,月球也离得越来越近,人类能否躲过这次危机?
而波妞最终会变成人类,还是化为海里的泡沫?
想知道的话,就去影院重温吧。
本作是宫崎骏自1988年的《龙猫》后,再次将受众群面向最年轻的小观众,核心理念就是要让5岁的小孩都能看懂。
大师离开了他熟知的天空云朵,转而投入了碧蓝深邃的大海。
在本片中,与海有关的场面占了近80%,宫崎骏对于海水和海浪的表现格外用心,亲自绘制了片中所有的波浪。
为找出最好的呈现手法,他仔细观察暴风雨中的大海,捕捉揣摩波涛的变幻形式。
而这样充满活力的线条唯有用手绘才能达到宫崎骏的预期,所以本片没有采用电脑CG作画,全部使用手绘。
近70位原画师在一年半的时间内绘制了约17万张画稿,这个工作量是《千与千寻》的1.5倍。
宫崎骏在本片开工前曾到英国的泰特美术馆参观,欣赏了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的《奥菲丽亚》,画作浓郁绚丽的观感对宫崎骏造成了很强烈的冲击。
这些都体现在了本作当中,在绘制波妞妈妈的镜头时,充满油画质感,带有浓浓的暖意和强烈的感官刺激。
除了视觉风格的探索,大师在细节之处依旧追求极致。
对于美食的绘制算是大师的拿手好戏,以往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让人食指大动的镜头。
本片也不例外,理莎在片中给宗介和波妞做拉面,面上还有半个蛋和两片火腿肉。
最爱火腿的波妞,迫不及待用手抓起来就吃。
最开始原画师绘制的是波妞抓起上面的那片火腿吃。
后来经过导演的修正后,改成了抓起下面的一片火腿,因为下面的那片贴著面汤会比较烫,更贴近之后情节的反应。
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追求,体现出宫崎作品的不凡之处。
很多观众都知道,宗介的原型其实就是宫崎骏长子,5岁时的宫崎吾郎。
之前父子二人曾在制作《地海战记》时因理念不同发生冲突,之后二人就一直处于冷战状态。
就像本片中一直离家出海,对亲人疏于照料的爸爸耕一那样。
《崖上的波妞》可说是宫崎骏的亲情反省之作。
不同于大部分的日本电影,本片中父母与宗介之间都是直呼名字,这在长幼鲜明、敬语使用严格的日本是相当罕见的。
“父亲、母亲”这样的称呼也几乎没怎么出现,这样刻意的隐而不见恰恰是宫崎骏想抽离父母威仪的作法,
片中的两位父亲一个常年不在家造成父子关系的疏离,虽然是以工作为重,但“抛妻弃子”的行为不能算是美满家庭好父亲的榜样;
另一个曾为人类但现在却痛恨人类,他限制波妞对人类的爱慕,他将女儿关在巨大的水泡中,看似保护,实为限制。
这两个形象叠加在一起,可不就是宫崎骏本骏嘛。
本片就是父亲送给儿子的一份和解书。
不仅反省沉溺工作难以自拔,还向儿子表示自己对他的干涉是出于关爱,但不想却因为爱之切而带来压力。
父母称谓的消失意指承认吾郎已经长大,也会以对待成人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儿子。
影片的最后,藤木跟小男孩握手言和,宫崎骏也希望吾郎能握住自己的手,忘了曾经的不快。
UP最喜欢的还有结尾的演职员名单。
名单中没有职务,所有参与本片制作的人员,名字都按照日语假名的顺序排列。
大投资者人和小临时工全部一视同仁。
你看不出谁是导演谁是编剧,甚至连三只经常在吉卜力工作室附近出没的流浪猫,也名列其中。
没有长幼尊卑,只剩对本片的热爱和付出。
返璞归真,去除一切权威和杂质,只留一片完完全全的赤诚。
问世十余年,本片给观众带来无尽的欢乐,首次登陆日本电视台时曾获得高达29.8%的收视率。
2011年东日本大震灾后,因为本片中有海啸冲袭岸边的画面,为了避免唤起人们痛苦的回忆,本片在日本各大电视台无限期禁播。
此次难得登陆国内院线,不妨就用它来开启充满无限爱意的一年吧。
戳【有用】,祝大家新年快乐。
电影很好,宫崎峻的风格,但是主题不再是想倡导什么,而是一个对乐园的设想。
比较他其他的作品,这次他捅破了那层窗户纸,大方的承认两个小孩子的恋爱关系。
值得鼓励!
我很喜欢他的构想图,末日的和乐园的来临都如此的偶然。
没有预言,没有前奏,没有人受伤害:)
金鱼姬是一条活泼好动的小鱼,一次偶然的机会,它在涨潮时被冲进了玻璃瓶中无法脱身。
此时,刚好来海边度假的男孩宗介路过,帮它解困,从此人鱼相识。
宗介把金鱼抱回家里喂养,一起玩耍,感情甚笃。
由于海员父亲终日出航,宗介只得跟母亲相依为命,这让他的性格孤僻自闭,甚至对长辈也不理不睬。
但是,遇到金鱼姬后,宗介逐渐改变了对生活的冷漠态度,这也让他慢慢修复了性格中的缺陷。
一次意外的海啸中,宗介撞伤了身体,金鱼姬沾染到了人类的血,飘回了大海之中。
原来海洋中还有另外一个世界,那里有个操控水文环境的古怪男子藤本,因为发现了人类污染环境的丑陋,所以自造了另一个水中世界。
他发现金鱼姬沾染了人气,正准备用魔法将它打回原形,却事与愿违…
最初看这部电影的动机是因为看了久石让在武道馆的那场音乐会,听到穿白衣的麻衣唱《向日葵之家的圆舞曲》,静静的歌声让我把注意力从她略显粗壮的小腿转移到了她身后大屏幕上放着的那只可爱的无法形容的小人鱼身上。
是什么样的电影会让这么可爱的长着小人头的小红鱼配上这么柔美的主题歌呢?
我决定看看这部“悬崖上的波妞”……电影看完,没有注意到这首歌到底有没有出现在电影里,可是这么可爱的电影我记得我还是流泪了。
没有传统《小美人鱼》故事的悲剧结尾,波妞的妈妈海神问“你愿意放弃魔法放弃公主的身份变成一个普通人和宗介在一起吗?
如果宗介变心的话你可是会变成泡沫的哦”,这个喜欢吃火腿穿小红蓬蓬裙无论什么时候都会雀跃的小人鱼公主坚定的边蹦跶边说“波妞想要变成人想要和宗介在一起!
”我想每个人都很想相信这样的美好,宁愿相信5岁的小宗介以后都会拉着小波妞的手好好照顾她一直到85岁,从此以后一辈子都不让波妞有变成泡沫的机会。
看电影我们当然这么相信,那个悬崖上的家,那片水彩色的大海,那些被海神治好的也喜欢波妞的老奶奶们,那场波妞不顾一切为了再次找到宗介引发的小海啸,那群波妞的可爱的妹妹小鱼们……一切都这么纯真,有谁愿意在看完这么美轮美奂的故事后忍心批判“这一切都是假的”?
可是……可是……我们又有谁会这样拿自己当赌注去相信一个人一样东西一件事情呢?
大概我们在宗介和波妞的年龄会,真的会,因为我们不谙世事,只是单纯的相信“TA会的”那在我们心中就“一定会”,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原来一直揣着这种梦想站在悬崖上,可能都已经跌落了才发现原来自己怀抱里的纯真竟是把自己推向悬崖的罪魁祸首。
“原来这种纯真竟然这么傻……”大概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吧,可能是自己经历的,可能是看到别人经历的。
而这些看似完美的“他与她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的故事之所以“美好”实际上恰恰是因为它们没有结局。
我又想到了《大约在雨季》里的女主角,去了自己病逝后的未来,知道自己如果嫁给了巧生下了可爱的儿子后会在28岁那年死掉,明明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还是义无反顾的去追寻已经知道结局的短暂幸福;我想起了《天使之城》,赛斯从高处坠下,放弃天使的永生,只为体会普通人的感觉和爱……金鱼公主波妞和这些故事里的主角一样,他们的勇气和付出后得到的幸福大概每个人都羡慕,但到了自己身上,却也不得不踌躇和恐惧。
回到我的初衷,不得不提的还有那首《向日葵之家的圆舞曲》。
如果能再一次自由的行走想要迫不及待的去打扫房间,去洗衣做饭,出门散步在明朗的晴天里我会开心的笑着就算是雨天我也喜欢,可以打花伞,穿漂亮的雨衣可是这样的日子还没有来,我只能一点一点的向前挪步只想再一次的翩翩起舞,就像那阵微风一样……歌词里波妞的小愿望平实,却可爱,总觉得它颇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境,写到这里突然发现,宗介家悬崖上的小屋不也是面朝大海,周围春暖花开吗,为自己的小联想笑一下,把这篇影评的题目从“遗失的美好”改成现在的样子。
有时候,我们的小愿望和这一样,很普通,很纯真,却很难心无旁骛的实现,很难说服自己百分百的放下,百分百的相信……如果说,有一个人和你有一样的愿望,愿意和你下一样的赌注,和你一样渴望纯真和永远,你愿不愿意相信这一切去爱?
愿不愿意去追求单纯美好的小幸福?
和你的爱人一起怀揣这梦想并肩站在悬崖边?
那一句看似容易的“我愿意”实际上包含了多少勇气啊。
大概每个人的心底里,都有一片这样的大海,你也想从小鱼变成人,哪怕冒着变成泡沫的风险也想去体会和爱人在一起的幸福,就看你敢不敢,就看你有没有遇到值得的人。
愿你重拾心底里遗失的美好,愿你有勇气“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能够坐下来观看一部宫崎骏的电影,是多好的一件事啊。
他的不可思议在于,你永远不会知道他在电影里将给你带来什么,并且每一次都会让你受益匪浅。
面对这部《悬崖上的金鱼姬》,谁能想到他会让一对五岁的小孩来谈一段彻头彻尾的恋爱呢。
它没有好莱坞的噱头与卖点,图画简洁粗线条,却活灵活现神韵万千,一位大师在年近七十推出这样一部作品,象征着返璞归真,化整为零,然后创造一切。
假设把它当作一次经典的恋爱课程,倒是可以通过此片看看成功的爱情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在那个海边的渔村,男孩宗介第一次遇到公主的时候,她还只是一条搁浅的金鱼。
虽然这是爱情的发芽期,但对五岁的宗介来说,他没想过使用甜言蜜语,也没考虑费劲心思策划一场约会,他甚至都不过问她的星座八字。
奇妙的邂逅开启了一切,那时他们还蒙在鼓里。
他让金鱼住进了绿色的塑料桶,把自己的火腿分给她吃,并送了她一个叫“波妞”的名字。
宗介并不是千金少爷,也非被宠惯的孩子,他的三口之家因为做船员的爸爸而常年不能团聚,这造就了他坚毅善良的品性。
宗介以真心对待波妞,波妞自然也不会朝三暮四,才认识不到一天就对着他大喊“我喜欢你!
”,而不顾当时身为一条鱼的尴尬。
你要说孩子们的互相喜欢太随意,不够分量,但之后他们也经历了磨难呀。
毕竟这是很无奈的,家长在某个时段总是会成为爱情的敌人。
波妞被海水强行带走的时候,即使坚强的宗介,也控制不住哭了。
可这是必经的阶段,有磨难爱情才渐渐显示魔力,宗介没了波妞,即使吃着冰淇淋也感觉不到甜味;而拥有整片大海的波妞,却一心只想回到那个绿色的小塑料桶里,足可见需要和被人需要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啊!
终于,当他们再次见面的时候,波妞已经是个像模像样的五岁小姑娘了,这或许又是印证了爱一个人越深,就会变得越来越像对方的那句老话吧。
宗介的妈妈理纱把波妞带回了家,他们三个人在停电的家里喝奶茶,吃泡面。
波妞光着脚横冲直撞,宗介不厌其烦地向她解释人类世界的规则。
一切都很简单,可这失而复得的幸福感让他们在狭小的家里无所畏惧。
正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不懂暧昧,不懂矜持,他们不会想着下一个遇到的人会更好。
或者这不是成人定义的爱,可成人的爱就是真正的爱情了吗?
理纱纵然是个与众不同的妈妈,在宗介失去波妞的时候她很认真地告诉儿子“世上是有命运这么一说的”。
可这么牛的妈妈,在得知丈夫因为出海不能回家时也会在厨房气得扔勺子大喊“不做饭了!
”,还得让失恋的宗介反过来安慰她。
大人可以随意地耍赖,为什么孩子就没权利认真一回呢?
在最后,海神问宗介,你愿意永远不放开波妞的手吗,即使你知道她其实是一条鱼。
大人们会高喊,“不要轻易承诺啊,你还小呢,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可宗介呢,他迫不及待地亲吻了波妞。
在爱里,大人可以是小孩,小孩同样可以是大人。
我不能理解 每次听到“波妞喜欢宗介”就一阵恶寒
我哭死,依然是最纯净热烈的感情,在宗介抱着小水桶站在风浪里的时候,在波妞从海浪上不停跑来的时候,在他们和对方互动的微表情里,原来理纱是山口姐姐配音的,太爱啦!
宫抄抄版《海的女儿》。
3.5。波妞好可爱。人类妈妈和海神妈妈好善良但,为什么故事逻辑是基于每个女人配一个男人,为什么小波妞要被一个男人真心真意接受才能变成人,为什么男和女之间只能发展成爱情即使是小孩子。还好这是个写给孩子的乌托邦故事。现实世界就是波妞为了逃离一个父权爸爸投奔一个男宝,变成了童养媳,然而男宝长大后多少会变成腐臭的吃喝嫖赌之徒,男宝妈溺爱男宝又是个恋爱脑所以也不会管,而丈夫常年在外出轨。
波妞和宗介都很可爱,画风也很治愈。但我对两个5岁孩子之间的“爱情”接受无能;对“不被喜欢的人喜欢就会变成泡沫”这个设定接受无能;对“要求5岁的孩子永远不能变心”这个设定接受无能。
没有打上宫崎骏的标签就是因为仅仅监制,但是甚至出了画风外,几乎找不到宫崎骏的影子了。
宫崎骏的美人鱼
内容比较一般,最让我奇怪的是5岁的孩子懂什么爱情,瞎搞。宫崎骏这次的作品属于可看可不看之列。
人形态和鱼形态中间为什么隔了一个青蛙形态?
我c,原来这就叫纯真啊,好讨厌啊,真的很烦日本人说话的感觉面带微笑,并且很假很装,上去就像山他们一巴掌说''你TMD给我正常说话!!''船上内抱小孩儿的妇女完全是个骗小孩的好吗,哎呀呀呀,总之整部电影就是很讨人厌!
最触动的一个场景是宗介在夜里送别理莎,山路被树遮住了,车头灯就不时透过枝桠照出光亮,有一阵,又没一阵,直至寂灭。让牵挂被黑夜吃进去的感觉,至今仍会心惊肉跳。宫崎骏的魔法对接了纯真,把许多成人功利都幻化成五彩的鱼跃,看着看着心头会开出一朵小小的浪花。真羡慕啊,那里还保持着一个让童话落座的结界。我们差点都不相信了。
动人依旧,不过不失。
宫崎骏最烂之作
一般般啦
2009-07-23,6.
这片看得我狂按快进。真的是给小孩子看的。。
宣扬早恋么这是
作为唯一一部给吉普力打一星的片子。宫崎骏的孤注一掷惹出了这么一部电影
能說最洗腦的就是歌曲了嗎???波妞真的很可愛啊
可能是米林宏昌的作品,测试一下大家会不会继续跟风。不相信宫崎骏视觉的流动性会差到这个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