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2/05/charging-out-amazon22.html冲出亚马逊 (2002)本片获得2002年第22届金鸡奖最佳影片,与《美丽的大脚》共享。
电影讲述两个中国军人在南美洲猎人学校学习的故事。
两人中国士兵加入了一所专门训练“猎人”的学校,他们的猎物是贩毒分子。
两个中国军人,一个是高个子,一个是矮个子。
训练很艰苦,训练刚开始几天就有人退出,并降下自己的国旗。
训练中,矮个子因为靴子不合适,落在了最后面,使得两个中国军人都受到惩罚。
高个子不服气打算退出,但是在矮个子的阻拦下改变了想法,两人只好双双受罚。
随后的训练越来越艰苦,而且在打斗中高大的外国人瞧不起矮小的中国人。
矮个子只好奋勇反击,取得了胜利。
同时,一名黑人因为身体原因在深夜外出与护士见面,被教官发现。
这使得黑人与当晚值夜的高个子一起受到惩罚,并要经受加倍的训练。
一段时间后,士兵们进行实战去破获一桩毒品交易。
战斗中,高个子腿部负伤,黑人则朝自己开了一枪。
于是,高个子被医院留住,黑人则如愿以偿的回家了。
高个子也可以选择离开,但是他想继续下去。
高个子在接下来的跳伞训练中刻服了自己的恐高症,获得了成功。
之后,在一次实战演习中所有士兵都被抓获,并遭受毒打,高个子宁死不屈并奋勇反击。
打斗一番后,高个子才知道这是教官布置的训练。
此时,毒贩们却攻进训练基地并抓获了领导者的女儿。
高个子奋不顾身的爬上直升机来到毒贩的船上,将女儿救了出来,并炸毁了敌船。
最后,两个中国军人光荣毕业,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学校。
本片是我看金鸡奖获奖影片以来最“主旋律”的一部电影。
影片为了表现中国军人坚强的意志、爱国精神,以及矫健的身手,使得剧情几乎惨不忍睹。
换句话说,电影情节已经白痴到不能观看的程度了,看这样的电影有辱我的智商。
片中的漏洞数不胜数,几乎每隔几分钟就会出现让人不能理解的对白或者场景,我就不详写了。
再者说,浪费时间评价这样一部电影业不值得。
总而言之一句话,电影适合给幼儿观看,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接受不了本片扯蛋的剧情。
影片拍摄上,也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达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港产片的技术水平。
看着片中那帮毒贩的样子、枪战的姿势,以及画面、镜头、剪辑的运用等等,一种颇为熟悉的感觉油然而起:这不就是八十年代的港产枪战片嘛!
枪胡乱的打,炸弹随处的响,人乱糟糟的死,这种感觉好多年没有找到了。
估计本片编导小时候是看港产片过来的,颇有些致敬的意味。
前面那句话是笑谈,作为一部二十一世纪的电影,一个导演能拍出八十年代的水平,他可以去死了!
就这水平还拍摄电影,太浪费资源了!
总之,本片在拍摄上非常返祖,糟糕的很。
演员表演上更是无话可说。
侯勇、穆立新几乎没有演技可言,除了装作一副神勇的样子外,看不出任何情感上的变化。
本片中的外国人比前两位更糟糕,让人怀疑他们有没有演过戏?!
总结一下。
这样一部超烂的电影能获得金鸡奖,太让我意外了。
金鸡奖可以“主旋律”,但是也不至于把烂片选为“最佳”啊!
本片与往届的最佳影片无论是《天云山传奇》、还是《红高粱》相比,差距都是天壤之别。
金鸡奖的评委们脑子都坏掉了!
序列:0815Charging.Out.Amazon.2002.720p.HDTV.x264-CHDTV2012-05-20
没想到很多人和我一样也是军训的时候安排集体看的。
凭着当年的感觉我还是给了他四颗星,一直没有重新看,觉得也没有必要。
也许回头看会觉得它假的让人失望。
电影的巧妙不用我多说了,什么是恰到好处,什么样的镜头最能体现艺术,有过什么样经历的军人才算真正的军人,军人,是神圣的象征。
现在来看的话是挺古早的那种煽情套路片,无论是情节还是手法都有点low,情怀分吧。
上次看过这部电影,高中军训的时候,2011年,还有《暖春?
》,看完好像还让写观后感来着,本子不知道还留没留着,这都过去十三年了,再再再感慨一遍,时间是真快啊,是得干点什么事情,不能就这么任时间自由流淌,偶尔回头一看好像这些年什么也没干。
这次看是minbing集训,10天封闭训练的第四天,匍匐前进爬战术29秒合格,这个好像还挺擅长的,投shouliudan30米,急救包扎,防毒面具,刺杀操,灭火风机、油锯操作,最关键的打ba,56半两轮20发,5发试射5发考核,7环、9环、7环、7环、5环,第一次摸qiang,爽!
后坐力是顶的肩膀疼啊。
训练其实还好,强度一般,只是居住条件太差,8人间又回到了高中时候,被褥也不干净,糊弄着吧,晚上穿T恤短裤睡觉。
早上六点起床跑操,迎着夏天的朝阳,感觉很好,以后可以试试早起,看看早上的太阳🌞!
来之前减了三四斤了,到70.5公斤了,吃饭很规律,每天有活动,希望这十天能再减点儿!
对于这部电影,我认为在那个年代确实是一部优秀的影片,这表现了中国军人的爱国担当,不管是因为祖国收到了教官的侮辱而想要离开,还是为了国家的荣誉而负伤训练坚持到底,这都是爱国情怀的体现,尽管这部影片会有一些瑕疵,但是主旋律是对的,瑕不掩瑜,虽然最后王辉单枪匹马地解救丽娜,但这并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影片,相反,他所代表的是中国的军人,是一个集体,是我们的中国!
本片称得上是一部非常出彩的爱国主义题材的军事电影,据说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电影,原故事的真实情况比本片所呈现的内容还要精彩,即真实事件中的特种兵训练要远比想象中要更加残酷,更加艰辛。
无论是真实事件中还是影片当中的猎人学校,其严酷的训练任务一直都在突破人类所能达到的极限,让所有身处其中的人们都叫苦不迭,抱怨不止。
来自中国的两位军人王辉和胡小军为了祖国的荣誉,凭借自身顽强的意志坚持到了最后,他们无论面向国人,还是面向世界都是铁一般的存在。
片中主要人物的都被刻画得细致入微,形象生动,尤其是那两位中国军人在其中的表现,更能展现出我国军人不畏艰险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我之前看过一篇关于那两个军人的报导,后来电影才出来的。
说实话我还是比较喜欢原故事的真实的感觉:两个中国特种兵作为中国军人的代表参加一个国际特种兵训练组织,这个组织的训练是出了名的狠,很多国家的士兵在训练过程中都因坚持不下去而退出了,而这两个中国军人克服了种种困难,互相勉励坚持到了最后,光荣毕业。
当时看完报导还挺为咱们中国军人感到骄傲的。
没想到电影出来变得这么商业化——又是异国美女又是恐怖分子的。
不知道编剧同志为什么非要走商业大片的路子,像士兵突击那样努力刻画人物个性、平平实实的讲述过程反而更能打动人心。
选自:张阿利 曹小晶 杨晓林等合著《中国电影精品读解》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八一电影制片厂、电影频道节目中心2002年联合出品 导演:宋亚明 编剧:赵峻防 演员:侯勇(饰王晖)、穆立新(饰胡小龙)、汤姆·巴特勒(饰校长罗斯)、劳伦(饰教官“鳄鱼”) 获奖情况:2002年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优秀导演奖、优秀男演员奖,第22届金鸡奖最佳故事,最佳摄影,最佳美术奖,第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观赏效果奖。
剧情简介: 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畔国际军事组织举办的“猎人学校”开学典礼上,来自世界各国的特种兵以特殊的方式进行入学报到。
队列中年轻的中国特种兵王晖和胡小龙与各国学员一样亲手升起了自己国家的国旗。
校长罗斯将军宣布:任何人在训练中经不住考验超过48小时将被除名,并降下本国国旗。
在以严厉著称的教官“鳄鱼”的指挥下,学员们开始了严格的近乎残酷的训练。
两天后,就有两名学员被淘汰,两面参训国的国旗被降下。
但训练的强度仍在加大,“鳄鱼”的训练方式、手法也更凶狠。
为了维护中国军人的尊严,王晖和胡小龙以顽强的毅力和高超的军事素质战胜了体能、技能和生理等各种艰难困苦的训练和考验,出色地完成了一个个训练项目。
由于国际贩毒分子活动猖獗,为了使各国学员经受实战考验,老校长指挥“猎人学校”学员参加围剿贩毒分子的战斗。
一位非洲学员为了回家看望得了白血病的女儿,自残后假装成负伤,终于结束了魔鬼训练。
而王晖在战斗中表现英勇,不幸受伤。
但他拒绝回国养伤,坚持留下来完成全部训练。
遭受重创的贩毒集团设计绑架了老校长的女儿丽娜,企图以此来逼迫校长就范,并摧毁“猎人学校”。
危急时刻,正在密林里进行反战俘生理和心理训练的王晖带领学员奋起反击,他孤身潜入匪巢,歼灭了毒匪,使丽娜安然脱险。
3个月后,毕业典礼上,罗斯校长将一枚“勇士勋章”授予中国学员王晖,并决定让中国的国旗在“猎人学校”永久收藏。
读解分析: 亚马逊是南美洲委内瑞拉的一条古老河流,联合国相中了这里恶劣的气候和艰苦的环境,创办了国际特种兵训练中心,代号“猎人学校”。
这所学校就是《冲出亚马逊》的故事发生地。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15军特种兵大队两名年轻的中尉王亚林、扈华国,参加了国际军事组织举办的“猎人学校”的反游击训练。
经历了近乎泯灭人性的训练,在苦与累、荣与辱、生与死的残酷考验面前,始终抱着忠于祖国、为中国军人争光的坚定信念,以顽强的意志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圆满完成了38个科目的训练任务,最终荣获了“国际反游击战队员”荣誉勋章,使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异国的土地上升起,高高飘扬…… 《冲出亚马逊》是根据这一真人真事改编拍摄的一部现代军事动作片。
讲述我国两名特种兵中尉王晖和胡小龙在赴美洲亚马逊流域的“猎人学校”训练期间,战胜各国强手,歼灭国际毒匪,为国家和军队争得了荣誉。
这部被称作八一电影制片厂“三年磨一剑”的电影力作,无论从感官刺激还是情节上无疑都是一次突破。
具体来讲,就是用好莱坞类型片的元素对中国主流军事题材的故事进行了包装,与以往中国战争影片动辄追求数万人的大场面不同,《冲出亚马逊》的视觉冲击更具有现代感,更符合目前观众被好莱坞所培养出的观影习惯。
而在故事中,该片直接取材于真实事件,直升机、枪械、搏斗、毒枭、枪战,在影片中导演调动了几乎所有动作片吸引人的元素。
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军事题材动作大片”。
因而无论是在艺术还是票房上,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首先,影片主题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
在几乎所有主流的好莱坞动作片中,总有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为了个人的荣誉,为了国家的利益,经受千难万险和各种生死考验,最终战胜了敌手,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影片往往宣扬的是国家利益至上和正义必胜的主题,内容方面主要是表现英雄所进行的各种艰苦卓绝的一系列战斗。
在《冲出亚马逊》中,“你和我就是中国”,剧中主人公的这句话是本剧的主题,面对国际“猎人学校”超极限的生理训练和生死考验,中国的两位特种兵始终用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因此这句话也成了此片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精神象征。
与这一宏大的主题相对应,导演从真实事件的诸多散点内容里提炼出“生与死”、“荣与辱”、“苦和累”、“走与留”的块状性情节结构作为《冲》剧的内部链条贯串其中,为故事的发展寻找了一个极有张力的支撑点。
在影片中,围绕这样一个块状支点,我们看到了两位中国军人王辉、胡小龙与各国特种兵在“猎人学校”里各种紧张、酷烈及残忍的训练生活,而这些训练生活无不让我们为主人翁的命运和前途担忧,同时也为他们经受考验为国争光的坚强意志所折服。
其次,好莱坞的这类动作片中总有一个不死的英雄在恶劣而危险重重的环境中活动,他们的经历具有奇观性,是一般人所难以达到的。
影片耗资1500万,虽然与好莱坞影片的大投资还是小巫见大巫,但已显现了向好莱坞大制作靠拢的端倪。
在视听语言上,镜头画面极尽唯美,打斗场面惊险、刺激、惊心动魄。
两个有个性的中国军人被送到异域他乡,接受非人的考验,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观。
奇观是好莱坞的叙事策略,能激起观众的无限的兴趣,并在观影过程中达到一种心理满足。
《冲出亚马逊》通过各种艺术手段传达这种奇观,影片前半段主要讲述王晖和胡小龙如何在“猎人学校”内挑战自身极限,完成各种近乎“残忍”和“不人道”的训练;而后半段则着重刻画众学员与国际贩毒分子的殊死搏斗。
《冲出亚马逊》有许多画面的展示的就是超人般的英雄——中国特种兵王晖和胡小龙负重奔跑、炮火前进、高空跳水、饥饿体罚、蹲水坑、渡沼泽“受伤斗鳄鱼”、“智胜毒枭”等等非常态的事情。
其中王晖带领各国学员潜入匪巢,歼灭毒匪,救出人质的情节明显的是套用好莱坞类型片的模式,格外惊险刺激,富有传奇性。
第三,这种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之所以扣人心弦,与影片刻意制作的视听奇观紧密相关。
影片主人公活动的自然环境是南美亚马逊流域,山川、河流、沼泽、密林等,突出了热带雨林的自然环境特点:多雨、潮湿、古树参天、藤蔓缠枝、云遮雾障。
人文环境则把训练营地、水上匪巢、屠宰厂、船长、校长办公室、贩毒分子总部等,塑造的各具特色,突出了现代感。
这就为英雄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摄影光线上,总体设计低沉、凝重,追求结实、坚硬的雕塑感。
这是一部血气方刚的军人戏,造型的力度和张力很重要。
至于光源、光质、光效,则一切以塑造人物和营造气氛出发,不受所谓光源和理性的制约。
在摄影色彩方面,整体上采取冷暖对比的色彩结构形式。
除“丽娜生日”的戏采用充满温情的暖色调而外,其余的戏完全统一成灰兰色的冷调子,形成一种冷峻、悠远、深沉的氛围。
在音乐音响上,利用大气的交响乐和军号军鼓等昂扬激烈的音乐渲染气氛、烘托情绪,在情绪中寻找感染力,在力度和节奏中追求震撼力,在气氛和画面中寻求冲击效果和可看性。
影片的声音是大气磅礴的,它借鉴了国外一些片子的优点,让人极易想起《桂河桥》的豪迈和《巴顿将军》的气势。
在镜头运用方面,追求具有“强烈动感”的视觉形态。
同时又保证静态场面一定要使镜头真正的平静下来。
在动与静的对比中营造出一种节奏,一种韵律。
摄影机镜头带有更多的主观色彩,已成为一个角色,积极参与每一个情节之中,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动则与人物一起奔波、一起摔打;静则与剧中人物一起潜伏、一起躲藏,一起摒住呼吸……总之,镜头始终作为一个参与者来感受剧中人物的心灵震颤。
与鳄鱼搏斗,在烂泥里摸爬滚打,泡在臭水沟里吃蜥蜴,空中跳水等等场面都让人如临其境,叹为观止。
第四,本片通过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国家和民族对待艰难困苦和生死的态度,去展现各国学员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同时也挖掘、显现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也成为本片的一大看点。
《冲出亚马逊》是讲各国特种兵共同生活、相互竞技的故事。
因此,表现中国特种兵就不能忽略其它国家特种兵的人物形象,导演刻意在影片里加入一些有趣的细节,来表现各国特种兵的性格特点和文化差异,如迈克尔的自信自大与军人使命感,嚼口香糖的美国大兵在真枪实弹的演习中轻松自信之极。
然而他对小个子中国兵的轻蔑则让他付出了代价;意大利中尉罗西尼面对姑娘的轻松挑逗和中国军人王辉的腼腆害羞是东西方文化性格最常见的差异;约翰逊为了女儿开枪自伤,制造回国机会的行为与王辉光荣负伤而绝不愿回国的矛盾选择其实更深层次的说明了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意识和价值观念的不同,而这些细节,正是导演表现的另一层思想内涵,这种内涵受限于片幅没能更多更深挖掘,但几个外国特种兵同样优秀的定位,则更衬托了中国军人的高大和风范。
还比如对一些细节的处理,黑人对数字的讲究和敏感,国旗悬挂的位置及相互的关系,中国特种兵和西方特种兵的身材的反差,既富有喜剧的效果,又在其中渗透了一些意念,与《全金属外壳》有异曲同工之妙。
影片早在宣传阶段就甩出“想做真男儿的男性公民不可不看,欲寻男子汉的女性公民不可不看”这样的话语。
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冲出亚马逊》获得了“最佳视觉观赏奖”,大学生们的评价是“像看好莱坞大片一样!
”在导演手法、摄影技巧、声画效果等方面还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利用高科技创造出视听效果俱佳、极具冲击力的电影场面,打响了“国产大片”的牌子。
有关媒体评论说:《冲出亚马逊》的视觉冲击极具现代感,大量低空航拍和扛拍镜头以及快节奏的剪辑加上光线对氛围的营造,使得整部影片在阳刚英气之中流动着一股金属质感,再配以刺激的音响和MIDI音乐,使得本片达到了目前国产动作电影的较高水平。
(杨晓林) 思考题: 1、与好莱坞动作片相比,本片的成功和不足是什么?
2、结合本片,谈谈如何把一个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改编为一个成功的影视作品。
3、影片是如何来表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的?
主旋律片中少有的优秀了,十几年过去了,同类型国产电影基本数不出(也体现了国内导演们的无能);本片最大的短板:一上战场就是狂轰乱炸,给人感觉这些特种兵都没有策略,全是单兵作战,拼体力;要不是就是导演担心泄露部队的作战技巧要不就是导演知识面太窄想不出所谓的特种兵战略;国产现代军事题材片中,比肩战狼(按年代来更优于战狼);还是期待国内导演们能多出些现代军事题材片,少些抗日战争片,历史不能忘,但多往前看,多关注当前;
有人把最近在全国上映的新片《冲出亚马逊》比作是中国的《拯救大兵瑞恩》,如果真的如此,那不仅是影迷的福气,更是国产电影的福气。
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都会知道,这一说法有些过奖了。
影片的确有类似《拯救大兵瑞恩》之处,但谁都看得出两者的差距还很远。
这个主旋律大片虽然穿上了好莱坞的华丽外衣,但仍就难掩真面目。
两位作者一褒一贬的文章中,为我们透露出有关这部影片的很多信息,既有苛刻的批评也有宽容和理解,能让我们对影片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影迷点评 Moviebar:影片值得一提的也只有特技,故事简直就不值得一提,一边看报纸一边看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大话迷:要用一个字评价,那就是“烂”,用两个字评论就是“很烂”。
不过,这个烂是有比较的,我是冲着宣传上说它是中国的《拯救大兵瑞恩》才去看的,结果一比较简直让我要吐血。
影子戏:看到希望啦,如果国产片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话,可能还有几年的时间就能有起色了,但是强烈要求我们自己的电影学院加强编剧专业的教学工作,别再出品质量不合格的编剧。
电视上看的,还不错
军训的晚上大家都说看过了 但是教官说 看过了也得看!
高中时看的,校长女儿好有气质,好爱国…
有点主旋律
学校组织看的~~
主旋律,你可以稍微有逻辑点么?
这个经典。。。貌似上小学时一个月内被逼着看2-3次
我又军训了。。我决定,以后看几遍就打几颗星,虽然应该是没机会再被迫看了
中央六台 外国猛男都打不过瘦弱男主角的意志 囧
中国军人真的很能吃苦
华表奖得主,侯勇的表现,赞!!
真TM主旋律
以国家的名义
我爱国
某年,我妈单位组织看的,在电影院。
猥健,曾记否?
军训专用片
小时候看得啦
小学时候看的。。。。
被逼着看的 就记得主旋律到恁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