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密苏里州奥萨克山区的冬天在黛布拉•格兰尼克的镜下充溢着北欧气味,就像随处可见的芬兰小镇,清冷孤绝的氛围,灰暗寒冷的景致,密林深处的开阔地有一间简陋而不失雅致的红顶小木屋,木屋旁有供孩子玩乐的圆弧型蹦床,不惧人的松鼠先生到处寻找搭窝建瓴的材料,附近可能有个农场,有几匹高瘦的枣红色骏马……然而,《冬天的骨头》绝非浪漫的北欧童话。
17岁的Ree独自承担着生活的重压,紧缺的物资,少不更事的弟妹,精神崩溃整天喃喃自语的母亲,缺席的父亲不仅给不了Ree保护,还即将带来对于这个家庭可谓毁灭性的打击:身为毒贩的父亲把旧屋抵押作为假释保释金,如果在限定日期内无法出庭,Ree家人赖以生存的旧屋就将抵押充公。
为了保有家人最后一丝尊严,Ree踏上了寻父之旅……格兰尼克一开始就将Ree置于以家庭氏族式制毒贩毒闻名的“奥萨克山区”前景之中,这意味着Ree不仅要与冰冷庞大的“毒品网络”抗衡,还面临着“血浓于水”的亲情考验,在蛮荒之地决定着Ree的命运的是无数双翻云覆雨手。
无论是父亲的兄弟“泪滴”,合伙人小亚瑟还是各种表兄堂兄都无法给出Ree想要的答案,当威胁欺骗和暴力接踵而至,Ree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她的父亲已经遇难。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成为Ree坚持下去的唯一信念。
整部片以Ree的视角作为主线,父亲的去向存亡作为故事的隐线一直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格兰尼克这部女性主义题材电影在Ree的视角所见之处都安排了每个家庭中的女性角色出面,要么充当隐在背景中的男性角色的保护伞、跟从或是帮凶,甚至是打手。
最后同情心的爆发和平时生活中的点滴帮助全是女性角色完成的,男性在整部片中要么缺席(Ree的父亲)要么无能(Ree的叔叔泪滴知道父亲被害的真相而试图隐瞒,甚至恫吓Ree终止寻找,在Ree退无可退的坚守下,完成沉默-出手保护-还击的自我救赎,身为女性的Ree是救赎之源)要么冷漠(Ree找已婚的旧时朋友借卡车寻找父亲,朋友的丈夫冷漠的拒绝了。
其后朋友偷车来帮助Ree,女性更富同情心)要么弱小(Ree的弟弟试图保护姐姐而被呵斥噤声,谁也无法保护势单力薄的Ree),回到Ree本身,她在整个事件中都未曾扮演受人同情的柔弱角色,她是掷地有声的寻找父亲而非恳求他们给予父亲的下落,镜头始终与人物保持着距离,离间着观众对于女主角代入式的心理认同,无论从人物塑造还是情节铺陈,都避免将Ree置于被同情的地位上,她只是从容的面对命运光临并时刻准备还击。
Ree的软弱也从未在男性角色面前展现,她朝妄图欺骗她父亲死亡真相的表兄大吐唾沫,在警官面前承诺一定会找到父亲,只有在母亲面前,她极度崩溃的恳求母亲帮她一次,就这一次。
男权世界试图掩盖的真相:他们憎恶父亲向警官的告密,而杀害了他,对于她而言只不过是“我并不关心我父亲是怎么死的,是谁杀了他,发生了什么,我只要保住我们的房子。
”在已丧失的生命和能生活下去的依傍之中,坚强的Ree选择后者。
“冬天”这一环境背景作为冷漠的“旁观者”目睹了Ree在荒原上艰难寻找父亲的身影,不仅给了Ree身体上的寒冷,还让她感受了人情的刺骨寒冰,长期贫困生活催生的罪恶蛰伏在奥萨克山区看似平静的日子里,冬日的蛮荒景象,遍地的贫瘠,未开化的何止是土地?
幸好还有冬日暖阳照射在Ree坚毅的面庞上,她要以自己的方式带父亲“回家”。
Ree在众多女性亲戚的帮助下,在冰冷的河水里找到了父亲的尸骨,强忍着心头的悲痛锯断了父亲的双手。
——必须要锯断父亲的“双手”,Ree才能活下去,必须要失去男性世界的庇护,女性才能新生。
在蛮荒粗犷的美国南部乡村,人性的冬天始终遮盖不住喷薄而出的女性之光,注:《冬天的骨头》在2010年获得了美国独立电影奖和圣丹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等各项大奖,女主角詹妮弗•劳伦斯赢得多项电影节影后提后。
黛布拉•格兰尼克又一部现实主义农村题材电影。
(该文发表在亦庄时讯11月11日第六版上)
长评第一分析的特别好,影片大部分我想说的,感觉看那个影评就够了。
Ree实在是太聪明了,对于一个只有17的女孩来说,被生活环境迫使着早熟,她很清醒,也对那群男的做的那些事毫不在乎,关于他爹所有的信息都是从她的视角内侧面描写出来的。
隐性的男人显性的女人,都是Ree自己的视角,作为女性的女孩的视角,说真的转换一下主角性别,这个故事将和现在大相径庭。
痴傻的母亲,从头到尾没出现的死爹,年幼的弟弟妹妹,家庭重担全在她一个人身上,差点连房子都要没有了。
那群男人,甚至于女人,其实都知道她爹发生了什么,某个男亲戚还想拉走她弟弟去养,我可去你的,最后更富有同理心的女人们带她去捞了自己爹的尸体,割下他的手,证明她爹死了才保住了房子。
那群男的他们一开始就都知道,甚至都不愿意出来直接面对她,而是让女人给她传话,也不给帮忙,他们不愿发点好心而被拖下水,会被认为是“同伙”哪怕确实是这样。
也就Ree的叔叔还行,他知道那些勾当,他知道警察也牵扯其中,他最后还知道是谁杀了她爹,大概要去寻仇了吧,毕竟他也说过知道是谁干得自己也活不久了。
所有的那些事情,都没有正面描写,就是这样的视角。
真的牛逼。
如果你去过冬日的北方农村,体会过干裂的凛冽的冷风吹过面颊,你一定懂得此刻我的感受。
记忆里最后一次回老家,就在这样的一个天气里,那不是我亲脚踏上的土地,而是在影像里。
北方的黄土地就那么赤裸裸地暴露着,空气干得没一点水分,刮过脸颊似乎就是一道伤口,爸爸就站在这样的天气里送葬,看着像纪录片一样的影像,我早已在电脑前泣不成声。
如今这一幕又重上心头,是因为一部叫《冬日的骨头》的电影,影像里浓厚的西部片风格以及山地生活气息都让人顿生原始力量,生活的残酷之感扑面而来,虽凛冽但深刻,一击即中我们疲软的生活。
从片名不难看出本片要表达的主题,冬天的骨头,又译冬日风骨,后者更接近主题但稍显文艺。
冬天里的骨头坚硬冰冷,貌似铿锵有力但其实骨头在冬天是最脆弱的,易折。
这也意味着Ree一家人的生活并不会一帆风顺,Ree也仅仅是个小姑娘,她在面对强大的男权世界时仍会无力。
开场一首乡村民谣带出了Ree一家人的生活,弟弟妹妹天真玩乐似乎并无难事,但渐渐我们看到Ree一家人的生活捉襟见肘,养不起马儿只好交给邻居,等着别人送来过冬的食物,这一切都因为家庭顶梁柱父亲的不在场。
面临牢狱之灾的父亲失踪,房子家产将被收掉,母亲因曾经受到刺激精神恍惚,弟妹还小,自己当兵的计划似乎也要无疾而终。
Ree的生活已经到了快崩溃的边缘。
但詹妮弗·劳伦斯扮演的这个姑娘一出场就有着一张倔强冷硬的脸庞,极少微笑极少表达情感,直到她要做出是变卖家产还是坐以待毙时,才在母亲身边流下了眼泪。
影片上半部的主线是寻找父亲以免房子被收,而下半部变为了查找父亲的死因,证明他的死亡以保住房子。
两条线索的顺利过渡和行进不仅得力于剧本的张力,更有各位主配角的全力发挥。
影片各个人物难得的保住了一部影片该有的冷硬风格,每个人都在这个轨道上有条不紊地前进,无一掉份儿,更无一出戏。
从Ree找寻的各家亲戚叔叔到牵扯命案的狠角每个人出场脸上既写明了风格和独特,那场生日宴上的民歌演唱加上镜头扫过在场每一位的镜头冲击力十足,又冷静克制不动声色。
17岁的Ree如同任何一位美国英雄一般独闯虎穴、拿枪保卫弟妹,执着地寻找父亲,而这一切如果换为一个成年男性可能感染力会下降大半,因此本片的女权意识也彰显无余。
这也是我喜欢本片的一大原因,在劳伦斯那张坚毅冰冷的脸上我看到更多不输任何美女的美丽。
戏剧魅力一向来自于反差,在家庭中她早已接过父母责任承担起成年人该担当的一切,而在政府部门那里,她却仍然只被当做一个未成年人看待。
这便是生活的残酷,当你以为自己仍是躲在父母背后的小姑娘,世界一切的残忍卑鄙冷酷与你无关,其实你早已身陷世俗洪流,无处可躲。
你发现自己必须站出来迎接一切,好的坏的,没有人可以帮你,父母亦不能。
这时的无奈艰辛委屈酸楚都只有自己知道,就好像Ree被关进车库遭受毒打,你以为她可能就死于乱棍之下了,结果还是挺过来了并且面对着他们,毫不退缩。
很多时候,人并非主动前进,而是被世界被环境被事件推着往前走,那时迸发的勇气有时候是自己都不能想象的。
也许Ree就是拥有了这股蛮劲才使得毒打她的人上门来给她指路,这一转折虽然无说服力,充满投机色彩,但不可否认我们需要这样的结局,我们需要这个姑娘站起来面对生活,我们需要坏人也有所忏悔好人终有好报。
于是,叔叔流露出温情,一家人坐在木屋前弹起了歌儿,从未出现在影片中的阳光和温暖这时候在心里涌现。
不知为何看完本片,我对亲情的感触竟比看完《唐山大地震》还要强烈,想要好好拥抱亲人,想要跟他们坐在一起,谈笑、吃饭,或者默不作声,仅仅是享受冬日午后的慵懒。
片中有两次Ree站在成排的衣服和鞋子前踟蹰徘徊,一次是事件正一团糟时一次是事情解决之后,这是她的生活,不论何时她都要抉择、前进。
我们亦是。
有些时候想想.这个世界真的是很奇妙,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做出自己的选择,但在有些时候我们却可能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而这无法做出选择的事情最有可能的是什么呢?应该就会是我们的血缘承袭,是我们的出生高低,是我们和家人之间那割舍不了的叫做亲情的感情.人到底需要有多坚强,需要经历过多少事才会去选择原谅伤我们最深的人,学会去不追究这个人,学会去维护这个人,学会在这个人莫名失踪后去承担起很多人都逃避甚至担不起的责任,学会去仍然相信亲情即使这所有的伤害,这所有本不该发生的事都是拜自己的父亲所赐,学会即使前方没有多少亮光也坚定向前方走去,学会,学会太多本来不应该是一个女孩在17岁时就该学会的东西。
在《冬天的骨头》里,当那周围的世界太压抑,太特殊,太艰苦,太困难,贫穷,饥饿,拮据,犯罪,毒品就徘徊在那片树林里,就徘徊在邻里社区间,甚至就徘徊在自己的家里,那幢小小的木屋里的时候,亲情就像阳光,但却是灰色的阳光,是微弱的灰色阳光,就是当温暖的阳光想要透过那一扇扇被太多灰尘杂物覆盖的窗户给里面那未知的地方带去他的温暖,带去他的关心时却好像总不能满满带进去让人充分感受到一样,温暖是有,但好像总是不能照亮,暖和所有角落的阳光,当他射进来的时候,总是会带着那一点点漂浮在那混沌的空气中的灰尘,有点呛呛的,而那阳光就好像爸爸的弟弟,自己的叔叔“泪珠”一样,虽然这阳光一直都会有灰尘相随,但那带出的呛呛的温暖却是那么地暖心却也是那么地感伤。
任何东西,任何感情好像都会成为一把双刃剑,但在多莉看来,亲情不会,也不可以,虽然自己的父亲不是个称职的父亲,是个制毒吸毒的人,是个把自己的栖身地都可以抵押的,做了太多坏事和糊涂事的人,但是在我看来多莉没有真正去怨恨过自己的父亲,或许是会有些无奈,或许是会有些彷徨,或许是会有些无助,也或许恨过,怨过,但她明白现在不是大哭大闹的时候,因为自己是顶起整个家的那个人,她不能倒下,不能屈服,因为自己还有家人,还有年幼的弟弟和妹妹,还有妈妈,还因为她是个仍然相信亲情的人,她相信在这个只有自助才能存活下来的环境里,是不可以去依靠别人而活,是不可以去祈求别人的帮助,而存活是唯一的目标和信仰,但自己可以或许也可以去相信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家族,以及之间该有的亲情,或许亲情和存活就是她的信仰,而多莉把亲情放在了第一位,,她把自己对亲情的这一这信仰尽自己最大的力给与了自己的弟弟妹妹,也因为这个信仰,她低头了,她勇敢了,她只身一人去寻找,她独自一人去追寻,为了一个自己也渴望的答案,为了一个能继续维持这不易生活的理由,她低头去寻求自己朋友和自己一直对其有恐惧感的叔叔的帮助,尽管她是一个那么自尊骄傲的女孩子,她勇敢去走向那个势力庞大制毒家庭的地盘,尽管此时她是那么恐惧,那么害怕!!
为了亲情,多莉往前走了,她也知道自己必须向前走,她受伤了,她被狠狠毒打甚至到了要被杀死灭口的地步,她亲眼看着自己父亲那早已冰冷的双手被粗暴切下丢到自己怀中,她哭了在那艘有其他人的小船上,是因为她没有预料到自己伸进冰凉湖水中拉住自己父亲的双手是为了肢解他们,她哭了在已经没有清醒意志的母亲面前,是因为她没有想到寻找父亲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任何人对自己伸出援手,因为那个时候她以为友情和亲情都背叛,抛弃了自己,就像自己不知所踪的父亲一样。
多莉在那个冬天好像不再感到那么寒冷,因为有了内心的坚强,因为有对亲情的笃信,多莉用她的执著,用她那颗相信亲情的纯粹的心改变了很多的东西,而她所相信的亲情,所信任的家人没有让她失望,泪珠冒着生命危险救了她,帮助她找到了自己的哥哥,自己那已有了宝宝的闺密违逆了一直不敢违逆的丈夫给她开来了那张自己之前没借到的车,虽然最后泪珠还是要去为自己哥哥复仇惹出很多麻烦,虽然前方仍然有太多的未知,但感觉好像在那影片的结尾的阳光灰色少了好多,变地耀眼,闪耀了好多,那冬天仍然没有过去,但因为有着亲人,有着好似冬天骨头般坚韧的心智和灵魂,伴着那幽幽的歌声,多莉或许可以比以前多一些安慰,多一些自信地向前走,但亲情,那灰色的阳光,虽然它不那么闪亮,虽然它不那么耀眼,但它随时都可以在自己寒冷时给自己带来足够的呛呛的温暖,或许这就已经足够了!!
金发姑娘芮(Ree)17岁,从身材、脸蛋加上双唇的饱满程度看,她具备参加选美比赛获胜的实力。
问题在于她不可能找到时间参加形体或者才艺训练,她要砍柴、烧饭、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
父母在哪里?
芮的妈妈正遭受身体和精神疾病的双重折磨。
“She don’t talk much.”---妈妈不会说很多话,芮告诉来家里调查情况的警察。
语法错误无法遮蔽她惊人的早熟。
爸爸杰瑟普已经失踪多日,如果他不能按时出庭接受审判将有大麻烦。
芮说自己能找到他,但警察无法掩饰疑惑。
芮的信心毫不动摇,她强调,“我说过了,我会找到他。
”芮是电影《冬天的骨头》(Winter’s Bone)的主角。
iPhone上有没有提供杀手级应用程序来帮助芮找到父亲?
她能不能给亲朋好友发短信打听消息?
美国青少年习以为常的解决问题的手段跟芮无缘。
她生活在密苏里西南的奥札克山区,整部电影中看不到一个人使用手机,iPhone自然无从谈起,连电话也从未出现在镜头中。
她没有车,只能靠双脚在山沟里跋涉,一家一家寻访,希望找到父亲的下落。
即使是冬天,奥札克山区仍然看得出自然风光的优美,但跟着芮的足迹,观众看到的人文景观只有贫困。
大家住的房子象废墟,每一家门前的空地也都跟废旧物资回收站没有区别。
在美国绝大数人都在为吃肉太多而忧虑的时候,芮和弟弟妹妹必须为摄入足够的动物蛋白质发愁,她们只能将猎枪对准树林里的松鼠。
绝大多数美国人不碰动物内脏,弟弟却要问芮,“我们吃不吃肠子?
”---松鼠的肠子。
芮回答,“现在还不至于。
”我去过奥札克山区两次,一次是拍摄阿肯色州尤里卡温泉小镇上举办的保时捷跑车大聚会,另一次是到当地的主要城市、密苏里州斯普林菲尔德。
我看到的山区生活跟美国其它地方没有很大区别,斯普林菲尔德还曾被评为“全美最适合抚育孩子的地方”。
就统计数据而言,奥札克地区当然不算富裕,但也有引以为豪的地方,沃尔玛总部就在周围。
当地人倒是介绍过,奥札克深山里住着一些传统家庭,他们很穷,过着部落一样的生活,代代相传。
芮一家人也许就是这类我无法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到、只能通过艺术作品获得间接了解的山里人。
拉丁裔?
黑人?
印第安人?
都不是,他们就是美国白人。
深山里能够提供的工作机会不多,从前可能还有采矿、伐木,现在只有制冰毒。
冰毒(水晶美沙酮,crystal meth)在美国传播的源头来自中西部人口密度较小、经济凋敝的地方,好事者只需要简单的加工设备就可以在家里开办冰毒作坊,原料是药店里不需要处方就能买到的感冒药。
这种毒品药性大,极易上瘾。
电影镜头中的奥札克深处看着就象制冰毒的天堂,小姑娘芮去过的每一户人家都是天堂的组成部分,他们要么制毒,要么贩毒,至少吸毒。
芮的父亲杰瑟普惹出官司也是因为毒品,他被捕后用房产作抵押得到取保候审的机会。
如果不能按时出庭,房产将被没收,用芮的话说,其后果是全家人只能象狗一样活着。
如果杰瑟普已经不在人世,那么官司也算了断。
芮只有一个星期与父亲接上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芮寻找父亲的过程中无法避免与毒品网络的冲突。
每一个人都劝告乃至警告芮,不要到处打听。
好心人给她点钱和食品,也有人提供大麻烟。
她要走很长的山路,大麻有助于缓解疲劳。
叔叔“泪滴”(Teardrop)干脆问要不要吸点冰毒,芮拒绝了。
还有人开始打孩子的主意,提出收养芮的弟弟。
所有人都无法或者不敢提供关于父亲的线索,在隐秘的毒品网络中穿行,芮寻求帮助的唯一理由只是血缘关系,电影中出现的所有主要人物之间都有血缘纽带。
她问大家,难道我们不都是亲戚?
难道我们的血液里没有共同的成分?
血亲在你们眼里难道不值一文?
创作者没有打算用芮的遭遇赚取眼泪。
她没有因为被苦难包围而沉沦,她做的只是逆流而上,顽强地寻找任何可能的生机。
电影中芮的执著、坚定从未动摇。
遭到殴打、甚至面对生命危险的时候,她没有软弱,只是问,“你们要杀我?
”只有一个场景算例外。
她妈妈双眼的视力看上去很好,但脑子处在迷茫中,视线从来也没个焦点。
芮祈求妈妈看着自己,给自己提供一点点决策上的建议。
房子很可能被罚没,有人建议干脆先卖掉。
卖还是不卖?
芮不知道该怎么办…此情此景观众看着也许会心软,但芮自己仍然很刚强,她心里清楚,答案不可能从其他任何人那里得到,包括妈妈。
她只能靠自己。
政府在哪里?
社会救助在那里?
美国一直存在的贫困问题从来没有能够得到根本解决。
里根有一句名言,美国发动过对贫困的战争,结果贫困取得了胜利。
如果生长在一个编织得相当紧密的贫困网络中,年轻一代最终挣脱出来的可能性并不大。
芮能够想到的唯一办法是参军,服役5年可以获得4万美元的补贴。
这条路也很难走通,她还未达到美国政府规定的成年标准,如果参军必须监护人同意,她连个签字的人也找不到。
另外,一旦参军离开,谁来照顾弟弟妹妹?
《冬天的骨头》用数字高清视频设备Red拍摄,成本仅为200万美元,只能算独立的小制作。
它在电影院放映的周期很短,全美票房收入刚过600万美元。
这部电影虽说是虚构的剧情片,但主要适合热爱纪录片的观众,作品显示的是美国式现实主义的魅力:将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清晰地讲述出来,往往就能构成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不需要粉饰,不需要夸张,不需要高深莫测的哲理。
伍迪·艾伦基本不看好莱坞大片。
不久前他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的时候说最近看过《冬天的骨头》以后特别喜欢,所有演员都很好。
确实,电影中的所有演员都非常棒,他们共同展现的是美国一个不大为人所知的角落里一个边缘化的群体。
其中扮演芮的年轻演员Jennifer Laurence格外出色,我预测,她肯定会获得明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
分割线的内容开始会有剧情透露。
其实简介已经把整部片剧透出来了,这部电影单纯就是讲这个过程和一些细节。
以下评论纯粹个人观点和猜测。
========================================================1,Ree的责任感,聪明,贯穿整部电影。
我认为这两个词是关键词。
2,电锯声达到整部片的高潮。
3,因为Ree的责任感,聪明,uncle 泪滴,警察,保释员,R年轻时的好友,地区老大们,打R的女人们等等,对R的态度都有明显的转变,并且都给予帮助。
其实这部片也是主要讲述这些人态度的转变和对R的不同影响。
4,小鸡代表新的希望。
5a,开始泪滴因为害怕,对R明确表示无论如何也不想知道杀害他兄弟的凶手。
其实他知道,泪滴和R在路上被警察拦住时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也知道是那警察出卖了他兄弟。
5b,我在3说过,因为R对他们所有人都有影响,他对自己兄弟被害的想法有了转变,决定要报仇。
6,泪滴告诉R他知道凶手是谁,R开始犹豫,她那时候才开始真正的考虑自己要不要知道,但是泪滴没给她充足的时间考虑。
7,泪滴要去报仇,R也知道他要去报仇,那时候她就决定不要知道谁是杀父仇人了,所以泪滴走的时候让R保管吉他(那个是吉他吧?
),因为他知道自己不一定能活着回来。
最后纯猜测:泪滴半夜拉R起来到了一个大酒吧,大BOSS告诉泪滴整件事前后,包括警察是他们卧底的事情,但是大BOSS把事情交给小弟去办理的,所以不知道尸体在哪。
小弟不愿意告诉泪滴尸体在哪,一怒下斧头劈车,小弟立马通知警察关于泪滴知情的事情,然后警察拦泪滴,警察自己也理亏不敢和泪滴硬拼。
很久以前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关乎我们的语言习惯。
比如,人们问一个已婚妇女,你和你婆家关系如何?
比如,一个已婚男人告诉偶遇他的朋友,今天去丈母娘家吃饭。
还比如,小朋友们多半会说,星期天我要去外婆家,而不是说,星期天我要去外公家,即使外公们都还健在;杭州有个连锁饭店叫外婆家;上海的外白渡桥又叫外婆桥。
甚至乎,我自己在和朋友聊天时也会脱口而出,那天,我去了我舅妈家——咦?
为什么是舅妈家?
和我关系更亲的难道不是舅舅吗?
这些事例告诉我们,即使经历了几千年的父权社会,女性在家庭亲族关系中依然起着纽带的作用。
在我们做客拜访的时候,是她们堆起慈祥的笑脸,端上热茶和糖果;在我们适逢庆祝的时候,是她们精心挑选礼物,代表她们所处的小家庭送上祝福;比起她们的丈夫,她们更善于交谈和显露同情心,因而她们更为频繁地和亲族们进行交流;同时她们也更擅长于成为鸡毛蒜皮的矛盾的挑起者,但正因为如此,你无法忽略她们的存在。
电影《冬天的骨头》证实了我的这一想法,即使大多数观影人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个17岁的女主角是多么的坚韧和早熟——如果是这样,那她充其量是美国版的《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
我认为这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
该电影的导演——Debra Granik亦是一位女性,虽然这说明不了什么,但我觉得它是很好的注脚。
《冬天的骨头》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在美国密苏里州西南部的欧扎克山脉,依然居住着一些过着简朴原生态生活的村民,这些村民按照血缘关系聚居,整个村庄的人都有着相同的姓,彼此都是亲戚。
——可以说这是一个父系氏族,女人皆从事家务,而家庭生计主要来自男人,而男人们谋生的手段是——制造毒品。
而故事的主人公、17岁的少女Ree,他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员。
由于制造毒品被逮捕,Ree的父亲抵押了他们的房子得以保释,却在保释期间人间蒸发。
独自抚养发疯的母亲和两个幼小的弟弟妹妹的Ree,为了保住他们赖以生存的房子,决心一定要找到父亲,或者说,父亲的尸体。
就此,电影中的人物,可以按照性别被分为两个群体。
男性群体的姿态基本都是以侧面呈现的——为了寻找父亲的下落,Ree去求见了一系列的人,他们都是男性。
然而值得玩味的是,这些男性都不愿正面和Ree进行接触。
也就是说,Ree去求见这些男人,而为这些男人“挡驾”的,正面呈现在Ree和观众面前的,全部都是女性。
相较于那些男性,这些女性的地位是低下的。
——Ree最先求见的是自己的好朋友,她想问朋友的丈夫借卡车好能够沿着阿肯色公路寻找父亲,而朋友在家中带孩子,听闻Ree的诉求,她表示要问过丈夫,而丈夫拒绝了Ree,并且不准妻子过问原因。
Ree生气地说:“我真为你感到悲哀。
他说不准怎样,你就不怎样。
”朋友反驳:“当你结婚了,一切就会变得不一样。
”——这个论点在后来Ree求见的其他人身上,多次得到了证实。
那些男人,在应付Ree这个地位无足轻重的女性兼未成年人时,毫无例外地找了背后的女人来当他们的传声筒或者帮凶,而这些女人也甘当男人的传声筒,在男人对Ree进行暴力威胁时袖手旁观,或是直接对Ree施以暴力威胁。
女人作为应付Ree的传声筒,还有一个原因,Ree虽然在他们眼里无足轻重,但毕竟是来自同一家族的亲戚。
因此,在家族这个庞密的机械体系中扮演润滑作用的势必是女性。
而事实上,这些女性在受制于男人的同时,也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着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尽管Ree的朋友代表自己的丈夫直接拒绝了Ree,但后来她还是为Ree开来了她需要的卡车。
Ree求见的第三个人——父亲的同伙小阿瑟,其妻子梅根只是在聚会上见过Ree,但还是私下为Ree提供了有效信息,让她去山上找萨姆米尔顿——可以说是宗族以及宗族生意(毒品制造)的首领。
而萨姆的妻子虽然严厉地驱赶Ree,还是在赶她走时给她喝了一杯水;而故事快到尾声时,也正是萨姆的妻子带领着女性手下,带Ree找到了她父亲的尸骨——这是不是萨姆的意思,电影似乎并没有交代,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萨姆的妻子出于同情的个人行为——相较于男性,女性更容易施以同情。
隐性的男性群体和显性的女性群体,其实是以主人公Ree的视角看到的结果。
男性群体最为极端的代表就是Ree的父亲,此人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过,而事实上,他经历了比电影中出现的任何人都要强烈的、从生跨越到死的惊心动魄。
如果把这段背后的故事展开,将是一出涉及家族仇杀的曲折离奇的西部片。
然而电影却多次借Ree之口强调:我并不关心我父亲是怎么死的,是谁杀了他,发生了什么,我只要保住我们的房子。
Ree的视角是女性主义的视角,男权世界的狼烟战火,其实在女性看来才是真正无足轻重的,落后而又无聊至极,眼下的福祉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个道理是那些男人所不懂的。
而Ree显然更倾向于将情感诉诸于自己所在的女性群体,Ree的母亲是个疯子,但Ree在极度崩溃的时候仍要哭着求母亲看她一眼:“就这一次,你能不能帮我这一次?
”Ree的寻父之路也象征着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父亲的同伙兼亲戚来找Ree,连哄带骗想收养Ree的弟弟,对于Ree的妹妹,则表示以后有条件再收养。
Ree生气地拆穿了这个人的谎言,并拒绝让他带走弟弟。
带走弟弟,意味着男性群体欲进一步明确他们的分野,想把男女之间的铜墙铁壁继续延续下去,这在Ree看来是完全不能忍受的。
而Ree对父亲的寻找,亦是女性主义对于男权社会的反思,最终Ree在首领妻子及其女手下的帮助下,在冰冷的河水里找到了父亲的尸骨,在极度痛苦的无声呐喊中,与首领妻子一起锯断了父亲的双手。
——男权社会曾给予女性以恩泽,故切断过去对于女性来说亦会感受到心灵的阵痛和恐惧,然而过去是必须要斩除的,要不然便不能拥有女性们将来光明的福祉。
然而,电影所宣扬的女性主义,并非要求女性推翻男性然后取代男性、变成男性。
为了养家糊口,Ree曾动了参军的念头。
然而在与军官的面谈中,她发现参军并不能带来即时的收益,并且必须远离家庭,无法尽到抚养母亲和弟妹的责任。
因而在影片的结尾,保住了房子的Ree决定放弃参军,和家人继续生活在一起。
参军象征着女性对男性世界的融入与置换,显然电影是不鼓励这么做的(并非不鼓励女性参军,而是不鼓励女性试图通过与男性相同的方式缘木求鱼)。
故这样的结尾虽然略显生硬但却不失为一个意味深长的点题——女性应该有尊严地活着,同时女性也必须尽到生理和伦理赋予的社会责任,以生理和伦理赋予的方式。
编 剧:Debra Granik, Anne Rosellini导 演:Debra Granik上映日期:2010-06-11推荐星级:★★★☆一部整体看来令人不舒服的电影,但你不可能忽略掉其中的那散了的画面所带来的小感动。
最令人记忆犹新的,是一个柔弱的女孩子,教自己的弟弟和妹妹如何使用猎枪,进行狩猎,和以保卫自己。
只有六岁的妹妹在姐姐的帮助下叩响了扳机,打落了一只松鼠。
父亲在保释其间神秘地失踪,而大部分的保释金来自于这家人唯一生存着的房子的抵押。
女孩儿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她需要做的,也是唯一可以做的,便是在被赶出屋子之前,找到她的父亲,即使是他的尸体。
因为这个家庭里,还有一位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
她以自己的方式,进行着这一次寻找。
笨笨的,甚至将自己置身在危险当中,并非个人的英雄主义,只因为那是她唯一能够采取的方式。
正是这种氛围和笨笨的行动让人感到不舒服,因为这种愚蠢的方式忽然显得离自己这么近,又如此无可奈何。
好像你在网上可以看到的,某些人为了保卫自己的房子,极有可能是唯一的栖身之地,而将整桶的汽油撒满自己的身体。
即使他知道这样做是无济于事的,即使他明明知道这样必将带来死亡的方式无法保住他们的房子,然而在这样的时刻,也许已经是这些人所能做的唯一的选择。
我看过朋友在网上转发的视频,看完后所剩的只有心痛。
而这部电影,勾起了这种痛。
现实了,这位点燃自己的壮汉一路狂奔,然后重重地倒下,紧紧闭着眼睛。
之后的结局我并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
2011.02.16弗择·北窗观影
真没看懂讲的是个啥,看了评论大概是女主爸作为家庭贩毒集团的一员,要跟警察告密?
因此上一次坐牢出来保释期间,被亲戚们杀人灭口扔湖里了。
不看评论我还真看不出来,一整个云里雾里,感觉还特别无聊,数度看不下去。
大部分角色的角色我也get不到。
看她去每家都是找男的而不是找女的,大概可以看出,男亲戚跟她应该是一个族的,而女亲戚都是男亲戚妻子,可能是外族的。
而找的过程中,几乎是个出场的男亲戚就对她有暴力威胁情节,而女亲戚(包括那个女性朋友)其实都有尽力在帮助她。
泪珠作为关系最近的亲叔叔,一开始都想不管不顾。
虽然后面几个女的打了女主,但是能看出她们对女主的同情倾向,估计是族长下的命令,让这些女的去干不脏了自己的手,就像女主去的每家都是男的把女的推出去跟女主交涉,自己懒得跟女主废话。
女主一直在给自己爸说话我真的不懂,女主爸难道不是抛妻弃子嘛?
不然女主妈精神产生问题,都是无缘无故的吗?
跟警察做交易想过自己妻子孩子怎么安置吗?
我真不懂女主爸是怎么洗白的。
还有,开头结尾两次女主晒衣服的时候,为啥都是6岁妹妹在帮忙递衣服递夹子啥的,11岁的弟弟搁旁边玩,不是躺吊床上就是玩滑板?
不知道帮忙减轻负担?
有个场景是一群乐者围着唱歌,拍了老乐手(♂),拍了年轻乐手(♂),拍了几次,最后扫过一圈,那个坐沙发上的女乐手从始至终的镜头终究只是一扫而过。
松鼠肉是买的吗。
松鼠能养然后把肉卖掉吗🤔结尾杰瑟普是哪个角色来着,忘了。
如果brocedes拍传记片,这个警察反派可以剃下眉毛染个金发演Nico,在我看来长得挺像的。
镜头调度剪辑啥的也没什么特别的,平稳连贯性强,偶尔手摇,大部分镜头比较长,很少地方用快速剪辑。
色调倒是一直保持。
比较喜欢结尾,白色床单上似乎带着冬天的光线,风吹拂着淡金色的头发,妹妹的白色带花纹毛绒绒羽绒服,给人一直合该如此的冬天的感觉。
平实沉闷到甚至乏味的一部电影,因为劳伦斯的演技而绽放出亮点。
父亲贩毒逃亡,十七岁女主上有疯妈下有弟妹,为保住房子踏上寻亲路。
电影充斥着浓浓的求生意志,于绝境中泛出的坚韧与漠然,平静到死的气质。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背负重担,冷静理智的与毒贩交涉。
生活逼着我们成为最坚强的模样。
“永远不要张口去向别人讨要东西。
如果别人愿意给你,你不要,他们也会给;如果别人不愿给你,即使是求,人家也一样不会给。
”自尊,是在绝境中支撑下去的最坚韧的理由。
两星给电影,一星给大表姐。
一直觉得这片子是那一届奥斯卡的遗珠,“初生牛犊”败给了所谓的“实至名归”(娜塔莉波曼),还好提名就是肯定,也成就了詹妮弗劳伦斯之后的《饥饿游戏》........片子的基调如片名一样又冷又硬,却处处满溢着人性的温暖,叔叔泪眼的角色最让人印象深刻
备受煎熬
翻译成“寒冬刺骨”应该更恰当
这妹子真苦。。。
我承认我没有什么背景文化,看不太懂,小女孩的坚持还是很让我感动,并看到最后的。
最后一家姐弟几个坐在台阶前弹琴的场景挺有美感的……
还好
女权主义电影??NND开什么国际主义玩笑。
那谁定义我为适合看好莱坞大片的观众,我很同意。经历过又一年,在某处等大闷片后,很遗憾我的抗闷点依旧没有提升,反倒养成了一闷就睡的坏习惯...导演阿姨讲话絮絮叨叨的,Jennifer是个高挑明艳的妹妹。最后,我无责任猜测,原著应该更精彩。ugc les halles l'avant-première du film
我应该再看一遍。。。。
什么。。
明明一个平静而简单的故事,却在片尾曲中,酸甜苦辣
2.5……好……闷啊!
自然流畅 新的齐薇格 让我想起《冰冻之河》
这是在教我们怎么和坏人打交道
完全云里雾里,被影评给骗了……
Great story!Jennifer Lawrence在船上那场戏的表演太棒了,锯断骨头犹如割裂血缘和亲情一样让她感到撕心裂肺的痛楚。当这个世界已经如此寒冷时,我们唯一可以信赖依靠的是仅存的那些善良和感情,它们是连电锯也无法割断的。
始终过不了30分钟的坎儿 看了一年没看完………囧
音乐很棒
苦难中,女性往往更加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