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客气点不说它是烂片,也得承认:非常非常平庸。
有不少毫无必要的洗澡戏和激情戏,大概制片方憋着就是拿这个当卖点的。
真的很好笑,前面那个黑人警探和他的妞温情脉脉地大洗鸳鸯澡大睡鸳鸯觉,后面科林.法瑞尔和巩俐大姐也不甘示弱,激情戏怎么能少了男一号女一号的份儿?
何况俺俩本就是以性感出名的,哼,咱们也要洗!!!
于是这两人也钻进浴室一起洗澡澡,你给我涂沐浴露,我给你擦背,我一看到这阵仗就想起郭德纲相声里的那句:“二姐,给我擦擦后背”,忍不住的要笑。
巩大姐说英文还是有点不大灵光,演戏也颇显做作,有一种想风骚又放不下一直端着的架子,风骚不到骨子里去的尴尬。
不过和科林.法瑞尔在哈瓦那舞池里的那段曼波跳的不错,恩,自从看过《辣身舞》后很喜欢这种风靡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热情舞蹈,Mama loves manbo, Papa loves manbo, 我也很爱Manbo。
昨天兴奋的跑去看《迈阿密风云》,结果失望而归。
冲着巩俐和柯林去的,结果两人的感情戏,唉一点都没有激情,我觉得巩俐没有发挥出她应有的水平,表情缺少变化感觉有点愣,表演没有张力。
也许没有找到适应的表达方式。
东西方演员合作成功的电影也有呀,比如成龙的《尖锋时刻》系列,我就很喜欢。
相比两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尖锋时刻》是中国和西方的结合,也就是两种文化的并存。
《艺妓回忆录》虽然也是好莱坞的导演,但演的还是东方的故事。
而在《迈阿密风云》中巩俐虽然是东方面孔但要用好莱坞的方式来演,要完全融入到西方的商业电影的创作中去。
对于巩俐来说她是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不像刘玉玲只有个东方的外表,骨子里面完全西化,所以要表现出一个西方意识形态下成长起来的女毒犯,挑战性和难度还是很大的。
经过我这一番观后分析,也就原谅了电影中的不足,决定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巩俐姐姐
歇了很久终于看见了《迈阿密风云》里半生不熟的巩俐阿姨,期待自然是有的,落空也是必然现象。
不知道是不是国际化三个金字用了太久,以至于磨掉了光华,露出惨白的内絮,半半列列的掉出玻璃棉渣,隐隐约约钻进皮肤里,痒疼难忍却不能徒手揪出来。
看着她一次次镂空钻入他人被窝的样子我甚至不觉得这比秋菊扮相性感多少,也许外国人眼光真的是与众不同,习惯这样一种充满乡村味道的中国式性感在国际的各种位置上演绎出神入化的风骚。
我仍然喜欢看她古装、旗袍亦或是走在星光大道上万里挑一的与众不同,只是在此片中,性感、神态、气质,都差掉几分,显然失败,她扮演的仅仅是一个角色,任何人都能够替代,把任何一张东方的西方的脸贴在她的位置,都能够贴出同样的味道,若不意外,还可能更胜一筹。
她仅仅是一张名片,通过演员名单让票房成绩不那么难看,好想法,只是她安插的位置实在有点可笑。
除了接连不断甚至连尺度都不够的床戏,就是一些生硬的面部表情,把一个沧桑的男人和一个渐老的女人活活压在一起,爱都是一夜成型,出现的莫名其妙。
这些床戏和内个大胡子匪头就算省略掉也一样是部完整的戏,多几个不多,少几个不少。
顺便提一下片子内容整体情节发展无波澜,仍如往前的大多数美国片一样前半个小时都是无聊透顶发展转折程度甚至比不上TVB的混杂枪战感情片初看时他问我,这是不是美国版无间道?
若此片是无间道的翻版也许还有可提之处,情节发展均在意料之中,甚至她的投怀送抱他的来之不拒都是合情合理,没有一点曲折,对白,场景,即将出现的人物对象,都猜测的一分不差,根本一个警匪游戏,贩毒,绑架,逃杀,解救,成功,复活。
一板一眼的程序,甚至连个叛徒都没好意思露个面,所谓大片评论中巩俐阿姨的亦正亦邪实在是不值一提,女人本是感情动物,感性说话,理智打底,毫无新意。
结局就是该活的都活了,该死的都死了,最好看的就是那几架白色小飞机,还有天空中一颗颗大草莓般的云朵。
就是这样鸡肋般的东西还麻烦导演编剧活活憋了两个多钟头,把监控人员弄成了傻子,把演员变成了支票,把观众当成了银行,多么伟大的商业精神。
我想巩俐阿姨还是回来的好,让西方人继续隔海迷恋,不要放下姿态,光着脚上别人的屋子里寻找适合自己的鞋子。
其言曼氏此片是“自身弊病集大成”之作——节奏拖沓、事无巨细且情感先行。
殊不知曼氏对这部作品还是抱有好感。
以往都是别人直径曼,此番则是曼老致敬他人。
曼怀着对于《迈阿密风云》系列剧集的憧憬之情炮制这部追怀之作,相比于受观众器重的类型大作此片则应算是曼的《罗马风情画》。
如若怀有《借刀杀人》《盗火线》的观看标准显然此片不及水准,但从一开始曼就没有打算制作一部完全面向观众的作品。
巩俐和法瑞尔跳出叙事的激情桥段是曼对于弗罗里达南部韵味的抒情式描绘,诚然,曼对于镜头无比珍惜(或许是他有习惯自己掌机的缘故)这也导致了其许多作品时常溢出。
但对于功成名就后的这一部“迈阿密往事”,迈克尔·曼的创作心态和个人偏好,都能成为有关这部电影所谓“老套瑕疵、冗长乏力”的批评的解释和回应。
回看1984年同名剧集,6分出头的评价也是岌岌可危的。
从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到《迈阿密风云》的宣传片以后就一直惦记着看这部电影。
对该片如此翘首企盼倒不是因为它的剧情,而是因为该片的女主角是我一直很欣赏的巩俐。
这算是她在《艺妓回忆录》之后,进军好莱坞的第二次尝试了。
在《迈》片中,巩俐饰演一个贩毒团伙中的女头目,“a business woman”。
她在片中的大部分造型以职业装为主。
虽然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了老态,但无论是她的身材还是她的气质都让人不由得赞叹,真是风韵十足,再加上她东方女性特有的神秘特质,总的来说还是赏心悦目的。
至于片中她的台词部分应该算是她本次演出的主要瑕疵。
不过能在短时期内练到这个程度也算是相当不错了。
(妖怪为此不做更多的评价。
)也许是我对本片的期望过高,也许是因为宣传片做的太过华丽,真正看完整部电影之后,我不免感到有些许的失望。
先谈谈该片的情节:其中许多情节都在向观众昭示这又是一部想讨巧的“低成本制作”。
且不说它过于商业化的运作,单是片中一些冗长无味的情节就足以倒人胃口了。
首先在开篇的时候就是男主演在摆酷,Disco里面的镜头加起来就有10分钟那么久,其中包括男主演和吧台女郎搭讪,以及其它一些渲染气氛的镜头。
对每部影片来说,铺垫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过分的铺垫不免让人觉得有些乏味。
影片中间的大部分情节以动作和枪战镜头为主,但是却不够刺激。
导演似乎只是用声音来刺激观众,而不是靠剧情来刺激观众。
机枪的声音和引擎的声音似乎要震破观众的耳膜,而剧情本身却很容易揣测得到。
这不得不说是本片的一大败笔。
最失败的要算是接近尾声的一幕。
当黑人特工在虎口之中救出自己的女友的时候,并没有把她及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而是留在了案发现场。
于是乎,好不容易脱离险境的女友又被定时炸弹炸伤了。
试问对于一个美国FBI的特功来说,难道连及时把人质转移到安全地点这点常识都没有吗?
看到后来,不难发现,这个牵强的情节是为了皆大欢喜的结尾做铺垫的。
本片的结尾虽然勉强算是感人,但是却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失望。
片中除了暴力情节之外,还有一些性感暧昧的情节,但是同样是表达不恰当,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概括起来,本片的情节让人有一种白口嚼蜡的感觉,丝毫品不出任合滋味。
再说它的内容: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警匪枪战动作片不是以扣人心弦、明争暗斗的情节取胜(例如《无间道》),就是以精彩的大制作场面以及震撼的视听效果而博得青睐(比如吴宇森的大部分枪战片),再不然就只能靠复杂而完整的故事内容保住票房。
本片既没有紧张的情节,也没有漂亮的场面,更让人失望的是故事内容单薄的不得了,而且搞不清楚主线。
导演硬是生拉硬拽的把20分钟就能讲完的故事拍成了132分钟的电影,这样看家就不难想象,其中有多少的牵强附会了吧。
按理说,故事的主线应该有两条:1.FBI的搜查“内鬼”行动;2.FBI特工与女毒枭之间的感情纠葛。
如果主要沿着第一条线走,那么就是走《无间道》路线,如果沿第二条线就是走《黑冰》路线。
结果导演不分主次的把两条线一起走,到最后那边的故事也没说清楚,还给人非常空洞的感觉。
这完全是故事内容太过单薄而导致的。
当然,情节和内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好的情节可以让故事内容变得更加有趣,而好的内容则可以给丰富的情节提供足够的“资源”。
两者占其一便有机会博得满堂彩,可惜的是..本片一条都没占。
至于演员,前面已经大概讲述了巩俐的表现,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大部分的表演很到位。
黑人男演员Jamie Foxx(杰米•福克斯)的表演也值得一提,他把FBI侠骨柔情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与巩俐演对手戏的Colin Farrell(科林•法瑞尔)的表现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
眉眼间酷似Brad Pitt(布拉德•皮特)的Colin Farrell在演技上和Brad Pitt却是天壤之别,耍帅装酷之余,他却忘记了作为演员的最基本要素—忠于角色。
他或许可以去演一个西部牛仔,但是却不适合用这样的表演诠释一个FBI特工。
当然,演员的表现和剧本也是有直接关系的,或许这个角色并不适合Colin。
虽然本片有种种缺点,但是收回成本是绰绰有余了。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配乐很好听,几位配角的表演也很不错,虽然有点喧宾夺主的意思,但是能看到好的表演还是很享受的。
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更有机会听听不同国家的人讲英语的差别,颇为有趣。
虽然妖怪对本片的评价贬大于褒,但是还是推荐爱好电影的朋友们,尤其是喜欢巩俐的朋友们去看一看。
PS:买DVD就可以了。
妖怪评级:2星半
Michael Mann的才气是消失了么。
借刀杀人的精彩和盗火线的经典都不复存在了,是演员挑选的有问题么?
真不敢相信这么普通的一部电影居然会是Michael Mann拍出来的。
《迈阿密风云》 2006-11-01 14:00:30 《迈阿密风云》昨晚正佳飞扬影城。
挺多人说不好的。
可是我观后却不觉得失望,甚至到了不关心故事圆否的地步。
比如前面说要抓卧底,到结尾却把这事完全忘掉了。
但我竟然也不关心,也忘掉了,而且也没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后来翻看卫西谛的影评,才想起这一茬来。
其实有些喜欢的。
电影中的人逼在眼前,有很强的代入感。
比如结尾巩俐和法瑞尔相依偎在海边时,观众就完全不是旁观,而被代入进角色互相凝望。
其实本来我会觉着巩俐和法瑞尔为什么就相爱了,似乎欠缺交代,但还是相信。
回想一下,好像就是因为挨得这么近。
真的很喜欢现在的巩俐,尽管在这个电影里,人不再像往常那么光鲜亮丽,灰扑扑的。
不知何时巩俐突然有了一种很镇得场的气派,好像生活经过发酵后终于散发出醇香,这个女人终于来到她生命中最自信最好的一段时光的开头。
原来不一定青春时光才是感觉最好的。
巩俐现在的状态就让我有这种感觉。
说起来这是个很MAN的戏。
还没有看《黄金甲》,所以暂且评述一下巩俐在《迈阿密风云》中的表现。
其实对于演员的表演,除非过份做作的以外,本人是不大关心的,只要能够很好的完成影片在我这里就算基本合格了。
之所以关心起巩俐的此部影片中的表演是由于巩俐这个女演员本身的问题。
巩俐最出名的作品还是属于张艺谋导演的那种农村女性,隐忍的同时具有不可小觑的内在激情或爆发力,这是她相当拿手的角色,而且每一部类似的作品似乎都没有失败过。
巩俐的失败在于转型,主要是到香港发展时出现了一个个莫名其妙的角色,在影片中多少有些只会傻笑的样子。
所以有种论调是巩俐不能演商业片。
但好莱坞是一个商业片的大厂房,而《迈阿密风云》又是一部标准的商业片,各种吸引眼球的元素都有,巩俐这一次可以说是冒险之极。
说到商业片,女人无遗是筹码之一,从观影角度来说,女人是欲望客体,这里要说明的是,女人在影片中不仅仅是性的欲望代名词,还有勾起观众的保护欲,同情心等等,当然,绝大多数影片中的女人都是以“性”角色出场的,年轻的靓丽,成熟的性感,不可否认,巩俐属于后者。
在中国有种怪现象,这可以应用到大多数女演员身上,即许多女演员所饰演的角色与其真实年龄极度不符,大妈级的扮演少女,少女级的扮演老太,这是很平常的事情。
还有一个问题,中国电影中的女性演员几乎没有独当一面的,即独立一个人支撑起某部剧来,除非象《阮玲玉》这样的女性电影。
也就是说,中国电影中女性角色更处于花瓶地位,比好莱坞更有欲望客体的味道。
但由于中国千百年来的意识形态,一般来说少妇的故事几乎很少,即电影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年龄设定几乎都不是三十到五十岁之间的。
(这里主要指一些商业型的类型片,比如爱情片等等。
)换句话说,中国女性在这个年龄段的时候应该处于内敛时期,不但没有爱情,即便是事业也要少一些,这个古已有之的观念很深入地根植在众位编剧的心中。
偶有这样的作品,往往都是被性压抑久的角色,仿佛这就是中国女性的唯一追求。
所以在中国影片中,这个年龄段的角色多少都有些畸型的意味,当然,除了编剧也有观众心理上的感受。
说上述有关中国电影中女性年龄问题是要谈到巩俐在迈阿密中的表现。
毫无疑问,巩俐在此片中与大多数好莱坞电影一样,是女客体,即是为男人服务的角色,从岁数上也极度贴合美国此类影片中的女人扮象。
注意一点,国外大多数商业片,除校园青春片外,女性的岁数都是三十到五十岁之间。
此时的女性成熟性感,也许这就是老外们的审美标准与我们严重不同的结果。
正是由于一些观念和此种审美标准的不同才造成了中国电影中女性与国外电影中的女性的不同境遇。
所以,巩俐在《迈阿密风云》中作为欲体出现与中国青春片中二十岁左右的小女生出现是一个道理的。
正是由于这个因素,所以巩俐在此片中的发挥肯定不会太大的,观者也不必抱有什么期望。
但有一点,在美国影片中虽然三十到五十岁的女性大多以性感出场,但她们的戏份却绝不少的,尤其是个体魅力,不仅仅是性感,还有自觉性。
自觉性表现在女性的社会地位,主动,有意志,象个男人一样也是故事中的一员,而不仅仅是花瓶,这一点是中国女性或说中国剧作中最缺乏的。
能够演好这样的花瓶,在国外必须是真实的年岁,其阅历,其表演水平都可以与剧中角色贴合。
但十分不幸的是,巩俐在此片中几乎没有个性可言,完完全全地只是一个花瓶。
在影片中,这个女性的自觉性只有两点,第一点与法瑞尔的爱情,第二点则是在老大面前说句话暂时救了法瑞尔一下。
女性角色出场,尤其是这种商业片中没有爱情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第一条即便是个花瓶也无所谓的,但巩俐的表演还是稍显木讷,尤其开始之时,脸部几乎僵硬,没有表现出那种很吸引人的地方,与法瑞尔的接触也好象没有全心的投入进去,所有一切都表明这两个人不来电,所以,即便这个俗套的爱情花瓶巩俐也没有完全演好,倒是影片结尾处,那句“who are you?”才将巩俐内在的那种野性发挥了出来,看来她的确是一个爆发型的角色,可以看当时的人物心理,法瑞尔欺骗了她,黑帮也将她弃之如履,这种爆发才形成了。
巩俐在诠释人物内心变化的时候的确很有一手的,但可惜的是这是一部商业片,还是美式的商业片,她的性感,她的主动性都没有得以体显。
第二点其实不是巩俐的错,因为导演在这个情节上几乎没有特意让巩俐发挥,仅仅是坐在床上的一段戏就过去了,她的表演尚可。
总体来说,巩俐这次好莱坞商业片的实验还是失败的,但这其实是代表了中国绝大多数女影星的失败,我很难想象哪一位适合于这种商业片的演出。
但毕竟迈出这一步了,也许会给中国许多电影故事一个启迪,让这个年龄段的女演员们不再那么尴尬。
2006-12-22于通州韩兮
杰米福克斯,柯林法瑞尔,巩俐......迈克尔曼-《盗火线》的导演......1.25亿美元的投资,注意这是一部警匪片,而不是那种需要堆砌大量CGI动画的科幻片......可是我们看到了什么?
几场火暴的枪战;一段遮遮掩掩的床上大战;一段羞羞答答的贴面舞;再有就是不知所云的剧情,一个卧底和一个毒贩,在没有任何前奏和铺垫的情况下就擦出了火花,把双方的关系从合作变成了上床,难道这就是所谓的一见钟情?
注意点,严肃点,观众不是白痴,请不要侮辱大家的智商,这是贩毒,世界上危险系数最高的几份工作之一,不是邂逅在诺丁山的小书店里,也不是收听西雅图的夜间广播。
看过《盗火线》,至今对全片凌厉明快的风格念念不忘,时不时还拿出来回味,但迈克尔曼这次让我们大大失望了,全片拖沓,线索零乱,以至于让人看得昏昏欲睡,莫不成老迈江郎才尽,要知道收藏武功也是会贬值的?
其实制片方在一开始就冒了很大的风险,因为只看到了十几年前电视剧版本的《迈阿密风云》大火特火,就贸然决定翻拍为电影,其实时过境迁,十几年的时间足以让观众的品位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神探亨特怎比得上骇客尼奥的身手?
杰米福克斯自从《借刀杀人》中以自己精湛内敛的表演抢了阿汤哥的风头之后,在好莱坞的日子一直过得不错,又凭借《雷》拿下影帝,成就了一方威名,但在本片中的表演只能算得上是不温不火,受制于拙劣的剧本;柯林法瑞尔,好莱坞的新宠,延续了他从《亚历山大》开始的厄运,作为被力捧的新一代坏小子,目前还只能算一个本色演员,谈不上什么演技,请仔细看看你的前辈们的表演补补课: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最差你也得达到西恩潘的水平吧?
坏小子并不等于差演员!
至于巩俐,我只能非常遗憾的说她在一个错误的时间,在一个错误的地点,演了一部错误的电影,她一直想摆脱张艺谋的影子,但截至目前我们看到她成功过。
迈阿密风云,不知所云,令人失望!
冲着〈盗火线〉的导演和Collin 在〈电话亭〉中的表演,这部片子在年初就进入了我的今年电影列表,当然巩俐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可惜看完后感觉平平,整部片子下来始终无法把观众拖入情节中,以至于我居然边看边给本本升级...剧情-2.0/5.0故事情节过于老套,最多只能算是一部普通的警匪动作片。
卧底和黑帮之间根本没有什么斗智,最后戳穿警察身份的居然是那一段录像,让人大跌眼镜。
难道一个FBI连这种公共场合的摄像都不会留神?
导演-1.0/5.0最大的败笔就是节奏,很少看到这样拖拉的警匪片。
让我不得不怀疑《盗火线》是不是全靠两大巨星自己演出来的。
表演-3.0/5.0一个字,不够酷。
Collin和巩俐在全片中没有什么表情变化,让我一直没看出来他们已经假戏真做了...shame...拍摄-3.5/5.0感觉整部片子特别强调真实性,楼上有朋友已经提到了镜头失焦的特点,让人有点身临其境的感觉。
结合上面提到的表演不够酷,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可能放在别的导演这片子还算行,但出自迈克曼之手就实在太差了。选角失败,巩俐气色很差,完全不适合理应性感妩媚又有能力的花瓶角色。剧情走向本来明明设计是如何卧底找出内奸,却被莫名其妙的感情戏冲得七零八散,看到最后在想是不是连导演都自暴自弃了
这天气捕捉能力
这片子真没你们评得那么差
1.真·夜戏,迈克尔·曼对于真实夜戏的追求执拗至近乎癫狂,有种粗犷美感;2.不理解巩俐接这个角色,在枪林弹雨和高速行驶的汽车上,撒泼打滚...与她的形象以及其他作品中演绎的形象,有点对冲,观感不适;3.结尾的配乐有够燃。
当时看的时候真心挺失望的,巩俐完全退化成了花瓶,演技什么都丢了。
巩俐的演技没话说,只是人物本身太单薄了。
。。。。。。。。
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导演出了问题,还是剧本。。。。
迈克尔曼迈入创作末期却转投数字摄影的怀抱,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想想同在用数字摄影机的罗伯特罗德里格兹跌得有多惨就知道了,而与之相辅相成的就是无处不在的俗,猫鼠爱情的迸发,俗;卧底与毒枭的博弈,俗,但落实到相关场景的呈现,在布满噪点的夜景与粗糙音效制作的背后,老曼那忧郁又绵长的情绪化叙事就完全占上风,不需要去考虑那些狗屁爱情戏、人物动机怎么发生的,只管去慢慢体验其间人物与人物间有声或无声的交流与疏离,时而静止,时而奔涌,在最真实的稳准狠与最梦幻的琼瑶剧边缘反复试探,褪去了冷硬风的博弈以后,那相当迷人的气质让科林·法瑞尔那诡异油腻的胡子都变得性感起来。
毒枭为了生意连女人都让人家随便睡,这职业精神......巩俐岁数上去了,越丰满倒越发标致了。
挺有张力的。巩姨有气场!
原来迈克尔曼在《公敌》之前就使用Sony CineAlta F23数字电视摄像机了,之前的《借刀杀人》也是。uh,酷毙的警匪电影,对峙戏很精彩。
【3.5】#140min# 这数字摄影简直了,从《借刀杀人》中差强人意的探索性运用彻底滑向极端的怪异质感。视线聚焦于复杂而罪恶的城市生态,也出现了此前未曾拥有的浪漫的情感牵引。而夜色与枪火,永远是迈克尔·曼的密宝,一直特别酷。
剧情一般,主要看看法瑞尔和巩俐的合作
迈阿密可真漂亮,不过涉及到这里的片子全跟毒品脱不了干系,另外巩阿姨的口语囧的够可以
征途浩瀚敌不住夜色生猛。迈克尔.曼的特写对准的是一种已然疲惫与必须行进的对撞,一种涣散与聚焦的博弈。
被迫看第二遍的时候反到比第一遍有feel了
31分钟,巩阿姨出场;51分钟,巩阿姨激情戏,但是数次均没有到肉。不知道导演要干什么。
迈克尔曼萎了,然后最后十几分钟突然给力,想玩死爹啊
Colin, all about Clo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