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刺杀盖世太保

HHhH,恶棍追杀令(台),刺杀海德里希,行动代号:猿人,The Man with the Iron Heart

主演:裴淳华,米娅·华希科沃斯卡,杰森·克拉克,杰克·奥康奈尔,杰克·莱诺,斯蒂芬·格拉汉姆,阿比盖尔·劳里,杰夫·贝尔,诺亚·尤佩,托马斯·M·赖特,沃尔克·布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英国,比利时,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刺杀盖世太保》剧照

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1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2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3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4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5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6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13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14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15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16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17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18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19刺杀盖世太保 剧照 NO.20

《刺杀盖世太保》剧情介绍

刺杀盖世太保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青年海德里希(杰森·克拉克饰)在舞会上对女子丽娜(裴淳华饰)一见钟情,并对丽娜的纳粹思想深表赞同。二人婚后,海德里希通过丽娜的帮助成为纳粹党卫军的一员,开始大肆虐杀犹太人,种种暴行让他成为了“类人猿”行动的清除目标。负责执行刺杀任务的扬·库比斯(杰克·奥康奈尔饰)和约瑟夫·加比希克(杰克·莱诺饰)孤身潜入布拉格,在捷克反抗组织的掩护下着手准备,扬还与少女安娜(米娅·华希科沃斯卡饰)产生了一段凄美的爱情,但残酷的现实却提醒着每一个人时不我待。屠杀仍在继续,刺杀行动也终于开始……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皇家国教骑士团魁拔之幽弥狂伏妖·诛魔镜欢迎来到实力至上主义教室惊天阴谋网球王子全国大赛篇圣餐娃娃的诅咒老头子第一季男追女第一季奇异恐惧火花与灰烬我生命中的八天怪兽2:史前异种冷血狂宴与君诀萌犬奇缘创伤有招没招之爱情达人广岛别恋阿尔忒弥斯酒店囊肿漫威崛起:苏睿行动ICQ幽灵布查妖怪手表♪2021幽情密使心碎俱乐部BlueDrop~天使们的戏曲~断点鲁邦三世:次元大介的墓碑

《刺杀盖世太保》长篇影评

 1 ) 两个版本的比较,以及一些历史背景补充

IMdB公布的电影时长:120分钟院线版本电影时长:100分钟首先,为什么说是两个版本,因为不只是剪辑后电影时长的不同,许多地方也有诸多改动,我先在影院看了100分钟的版本,又在家看了一遍120分钟版本,对比了一下,记不清楚的地方欢迎指正。

1.影片开头04’00 海德里希在海军基地服役时,演奏小提琴并进行击剑训练一幕100分钟版没有。

取而代之的是一句字幕“1929年,海德里希还在海军基地服役”,然后直接是他在火车站接情人克里斯蒂娜来找他。

个人认为这段对交代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的性格背景和出身还是很重要的。

海德里希出生在音乐世家,他的父亲理查德·布鲁诺·海德里希(Richard Bruno Heydrich)是歌剧演唱家和作曲家,外公则是著名的德累斯顿皇家音乐学院的院长。

莱昂哈特(Reinhart)这个名字来源于他父亲创作的一部歌剧中的一个悲剧英雄主人公(或许就是他垂死前念出的那一句歌剧的出处?

),而他的中名Tristan来自他父亲钟爱的瓦格纳歌剧经典《崔斯坦和伊索德》(Tristan und Isolde)。

所以他的出身严格说其实并非底层,而且从小就培养了极佳的音乐素养。

而我觉得从击剑一幕显示出早年的海德里希就很有狠劲,充满着报复和不择手段的求胜心理,当他处于上风时把对手一直逼出界也不停手,处于下风时则采用严重违规的推搡人等手段。

这段其实是开头剧情很好的blend in,100分钟版可能觉得没必要所以没展现。

2. 05’49 海德里希和情人克里斯蒂娜不可言说的镜头。

这段主要回答了军事法庭上法官的两个问题:“Did you have sexual relationship with this young woman?”还有“她说你们两人已经订婚”。

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因为不可言说的镜头专门聚焦在克里斯蒂娜中指上的订婚戒指。

所以海德里希或许是因为遇见了丽娜才单方毁了婚约。

事实是1930年12月6日,19岁的丽娜第一次遇见海德里希,12月18日两人就宣布订婚,但此前克里斯蒂娜已经与海德里希交往了好几个月。

真是比闪电战还迅雷不及掩耳的闪婚。

所以克里斯蒂娜愤恨恼怒下把他送上军事法庭也不难理解。

3. 10’00’’ 部分海德里希和丽娜在火车上的谈话100分钟版没有。

丽娜带海德里希去见父母乘火车的途中,提到她是纳粹党党员,并询问海德里希是否介意这一点,100分钟版海德里希答“不介意”。

120分钟版丽娜说:“你必须得读读他写的书”,海德里希问“什么书?

”,丽娜吃惊地表示海德里希居然未听闻过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Mein Kampf),并告诉他他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

这段重要之处在于,海德里希并非一开始就是纳粹,他在被海军解职、前途无望之后事业上彻底陷于绝境,是丽娜介绍给他上升势头正猛的纳粹党,并一再鼓励海德里希从希姆莱新近成立的党卫军内寻找事业契机。

4. 11’50’’-12’00’’ 海德里希在海军基地主持升旗仪式。

就是简单的十秒钟海德里希号令全体举枪、敬礼、升旗。

看似可有可无的一段,其实重点在于海德里希此时敬礼升起的国旗是黑红黄三色旗(与现在的德国国旗基本一样),这是1919-1933年间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国旗,再次证明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纳粹。

从1933年1月30日起,纳粹党胜选之后官方认可的旗帜改为只有黑白红帝国三色旗和中间是万字符的纳粹旗了。

在影片后面党卫军于“长刀之夜”清洗了冲锋队并枪决了曾与希姆莱、海德里希同桌共进晚餐的冲锋队参谋长恩斯特·罗姆后,有一个镜头是魏玛政权时期的黑红黄三色旗被燃烧殆尽,标志着海德里希阵营的彻底转变。

5. 22’30’’ 和妻子丽娜的不可言说镜头。

6. 23’50’’ 海德里希和丽娜带大儿子参加纳粹游行,100分钟版少了丽娜指着希特勒的画像告诉大儿子Klaus,这就是德国未来的领袖,他已被任命为总理(此处应该是在1933年希特勒正式上任chancellor时发起的庆祝游行)。

7. 27’00’’ 海德里希第二个儿子出生后,举办了庆生趴踢,希姆特地莱来参加亲友聚会并与丽娜有一段对话。

重要之处在于展现希姆莱与海德里希一家的亲密关系。

正是此处点明了英文片名“tHe Man witH tHe Iron Heart”即照应原著小说名“HHhH”。

Laurent Binet原著的四个H指的是“Himmlers Hirn heißt Heydrich”意为“希姆莱的大脑叫海德里希(Himmler’s brain is called Heydrich)”。

估计英文片名为了对应原著名称,所以用了“the Man with the Iron Heart”中的四个H. 因为100分钟版没有这段,所以自然照应不了“铁心男人”的片名,因此中文片名只能译为“刺杀盖世太保”。

(不得不吐槽一下这片名,海德里希根本不是个一般的盖世太保,作为党卫军仅次于希姆莱的二号人物,在他指挥下的RSHA涵盖了盖世太保、犯罪警察部队和党卫军保卫处等若干重要部门)。

还有是,这里展现了海德里希在家庭生活中刚开始是非常贤夫良父的形象,后面与妻子丽娜关系降温,100分钟版因为缺少这段,直接切到了媳妇生娃海德里希都不在场,而是忙着观看入侵波兰的录影,其实这里媳妇应该已经生第四个孩子了,如果一开始就这样冷漠那估计丽娜也不会嫁给他。

8. 31’00’’ 德国国防军将军去的妓院里,有一段展现妓院大堂的镜头(请自行想象),100分钟版改为直接领进了房间。

9. 35’00’’ 海德里希教儿子弹钢琴,并告诉妻子他已被希特勒任命为德占领区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保护国(今天捷克的一部分)的代理总督。

妻子讶异于这么重要的任命丈夫居然一个月来只字未提,从原先事业上妻子的建议至关重要到独守空闺的家庭妇女,这里也显示出二人亲密关系的不复。

10. 52’00’’ 海德里希的副手穆勒在向他报告发现皮尔森附近挂在树上的降落伞的调查进展前,还有一段海德里希击剑练习。

100分钟版因为没看到这段,直接上来就报告了,我还纳闷海德里希不穿军装穿个连体服干啥......原来是击剑服。

11. 63’00’’ 扬、约瑟夫和地下抵抗组织“三王”最后仅存的一位莫拉维克在郊外马厩见面。

100分钟版直接就切到莫拉维克抵达马厩布置任务,120分钟版约瑟夫所住家的男主人(后面与儿子一起服毒自杀)驾车带约瑟夫来到马厩。

两人闲聊等待时,扬给约瑟夫闻了闻女友安娜给他洗头发用的薰衣草洗发水。

这里影片与历史略有不同的地方是,“三王”之一的约瑟夫·马欣(Josef Masin)影片中拒绝交代而被海德里希处决,事实则更为痛苦,他一直被酷刑逼供两次试图自杀,但一直被折磨到被海德里希遇刺事件之后才出于报复被枪决。

12. 68’00’’ 决定实施暗杀行动前夕,扬的女友在房间跳完swing给他看之后,询问起扬和约瑟夫是如何认识的。

100分钟版没有这段。

这里也提起约瑟夫是斯洛伐克人(扬是捷克人),两人在两年前前往波兰克拉科夫参加自由军的途中结识。

由于100分钟版没有这一小段,因此当结尾教堂地下,两人举枪准备自我了断前,扬说了一句“克拉科夫,记得吗?

”100分钟版没有了前文的铺垫,可惜。

另一个有可能是被我过度解读的点在于,这里导演专门提到约瑟夫是斯洛伐克人,像是为他们正名。

一般的历史观念似乎是,在纳粹德国占领期间,捷克人奋力反抗,而斯洛伐克人倾向与占领军合作。

历史向来不是黑与白,这里刺杀行动的执行者中就有斯洛伐克人,而当纳粹掀起疯狂报复行动后最后出卖了所有人的Karel Curda是捷克人。

也许导演想指出,所有国家、民族在当时中都有反抗者、也都有合作者,由此为斯洛伐克正名。

13. 88’00’’ 约瑟夫所住家庭的反抗组织女成员在去教堂给他们带物资前,与年幼的儿子有一段对话。

100分钟版没有这段。

孩子一边自己玩桌游,一边询问母亲“表哥”们都去哪了,突然严厉起来的母亲警告他绝不能提起这事,年幼的孩子由此推断出“表哥”们不是一般人,也间接知道了他们的藏身地在教堂。

14. 93’00’’ 海德里希在爆炸受伤后,最后提供给了希姆莱所谓“犹太问题最终解决方案”,然后闭眼了。

100分钟版我记得清楚得听到丽娜看到海德里希最后一口气,说了句“no”然后微微抽泣。

但120分钟版本的丽娜没有说话,似乎预料到此刻的到来。

影片结尾 120分钟版本结尾三句话:“海德里希是二战期间被抵抗组织刺杀的最高阶纳粹军官,希特勒曾向希姆莱表示海德里希的死比战争中的损失更巨大,海德里希的下一个行动目标原本是巴黎”。

想必作为法国导演,Cedric Jimenez对最后这句话的用意,可以更好地引起法国人对这次暗杀行动动机的共鸣。

100分钟版本结尾改为科普利迪策大屠杀和国际儿童节的来历。

 2 ) 6.1由来

比起同题材的《类人猿计划》,显然没有后者来得跌宕起伏,紧凑有力。

将原本单线程的伞兵空降,密谋暗杀,最终突围失败,全员牺牲的过程多了另一条主线,被希特勒盛赞“真正具有铁石心肠的人”的纳粹魔王,海德里希(Heydrich)的发迹之路。

前半程全是在回忆,这个因为女色差点自毁前程的安全局首任局长,是如何一步一步通过清洗德军内部,屠杀犹太人,各种登上党卫队第二把交椅。

海德里希遇刺身亡时年仅38岁,但已经通过射击和毒气残杀了超过200万人,包括130万名犹太人。

在世间留下“布拉格屠夫”的骂名,许多史学家认为海德里希是纳粹高层中最为黑暗的角色。

1942年6月7日海德里希的豪华葬礼在布拉格举行,此后其灵柩经火车运往柏林,于6月9日在新的总理府进行第2场葬礼,由希姆莱致悼词。

希特勒参加了葬礼,并奖励其勋章。

包括最高级德意志勋章、血勋章、金重伤奖章和一等带剑战功十字勋章。

海德里希是二战期间德军被暗杀的最高级别的将领,希特勒对于海德里希之死极为愤怒大为光火,本来要下令捕杀一万名随机选出的捷克人作为报复。

后来情报部门误将刺客同利迪策和莱扎奇两个村落联系到一起,希特勒下令对这两地进行屠村。

超过13000人被捕、驱逐和监禁。

6月10日始利迪策和莱扎奇所有16岁以上的男性,及莱扎奇的全体女性俱遭杀害,利迪策的所有女性则立刻遣送拉文斯布吕克集中营,后来仅4人生还。

两个村镇均遭焚烧和夷平,而海德里希死后的屠杀遇难者至少1300人。

影片,反映的就是这一段血腥屠村的场景。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害儿童的罪行。

为了保障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

 3 ) 刺杀盖世太保和类人猿行动,用不同视角,讲述同一个故事

看这两张海报,相似之处不止一点,图一为【刺杀盖世太保】,图二为【类人猿行动】,故事的大方向都是刺杀哈德·海德里希(希特勒掌权德国时期的刽子手,“种族清洗”的缔造者,直接导致犹太人在二战时期被毁灭性的屠杀)但是描述角度不同,刺杀盖世太保用三段分段式倒叙,把海德里希发家、抵抗组织刺杀的准备实施经过,用同样的背景乐串联起来,有第一人称视角,也有第三人称视角,你可以看到刽子手的世界是怎样的,人物会比较丰满;而类人猿行动完全用第三人称视角,主要将抵抗组织的行动前后经过,铺陈其上,而海德里希只是一个符号或是标记,反映的是抵抗的命悬一线。

当然,历史故事的结局基本不会改变,悲剧的色彩也依旧在给人以启示,战争的残酷伤害的不仅仅是弱势的一方,经历过后,没有一个人能全身而退。

珍惜现在的和平,不是一个口号。

 4 ) 我不理解战争,就像不理解纳粹为何屠戮儿童一样!

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

海报中被刺杀的对象,就是主导大屠杀而臭名昭著的盖世太保头头,莱因哈德·海德里希(杰森·克拉克 饰)。

盖世太保是二战德国时期的一个秘密警察组织,类似明朝的锦衣卫,负责情报、监视和拷问行刑,最终和德国党卫队一起实施犹太人的大屠杀。

盖世太保虽然实权不大,但其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特殊职能,让无论是平民还是德国军事机构谈虎色变。

当时德国一号人物、国防将军因嫖妓被海德里希抓住把柄,最终以"不能容忍最高级将军与一个婊子结婚"为由,被希特勒下令将其免职。

后来证实,这正是盖世太保设计的圈套。

由于海德里希杀人手段极其残忍,他被希特勒有意培成为自己的接班人,拥有着“金发的野兽”、“铁石心肠的人”、“纳粹的斩首官”、“死亡的追随者”、“纳粹魔王”、“第三帝国的黑王子”等许多恐怖称号。

也许你会猜测,到底是怎样一个穷凶极恶的魔鬼,才能获得如此众多令人颤栗的称号?

可真实的海德里希却非常让人出乎意料。

海德里希年轻时的颜值非常之高,金发碧眼,眉清目秀的,穿上军装更是颜值爆表。

即便年龄大些,也丝毫没有油腻大叔的样子,看起来非常干练。

由于生于音乐世家,海德里希的音乐基因也十分强大,小提起、钢琴样样精通,妥妥的文艺青年一枚。

放在现在,甩小鲜肉好几条街没问题。

不仅如此,他还擅长游泳、马术、田径、击剑等各项运动,经常在一些高端舞会中出没。

毫无疑问,海德里希就是希特勒口中所谓的严选民族。

而真实情况是,海德里希也是犹太种族。

他小时候因为自己的身份备受羞辱,这也导致他心理极度扭曲,最后竟然成为屠杀同胞的刽子手!

就是这样一个面容姣好的美男子,在犹太大屠杀中无所不用其极,令人发指。

1939年9月德军的铁蹄踏碎波兰,海德里希作为总指挥,对犹太民族疯狂施暴,导致很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海德里希竟将这些拍了下来,作为自己打胜仗的光辉历史,闲来无事作为消遣的娱乐节目。

两年后,海德里希升为德国党卫队的最高指挥官,对已经被占领的欧洲国家人民,尤其是犹太人的镇压、屠杀变本加厉。

无论是怀中有襁褓婴儿的妇女,还是壮硕的男人,无论有没有反抗,纳粹像割韭菜一样,残忍屠戮手无寸铁的平民。

把他们集中起来关进小木屋里,只需一个手雷,几十个人的生命就瞬间消失。

成百上千的人排队站在挖好的坑边,纳粹像练习打靶一样挨个处决,死去的平民血流成河,数不清的大坑被很快填满。

海德里希一如既往的变态,将屠杀的过程全程录下。

为了加快屠杀速度,海德里希频繁而大规模招募士兵。

他的口才也像希特勒一样非常具有煽动性,经常对手下的士兵洗脑,理由义正严辞,慷慨激昂。

杀戮,对个体而言很残酷但对党卫军,会变得更强壮

有些纳粹在刚开始杀人时,会恶心呕吐,但时间久了就变得麻木不仁,像海德里希一样,权把杀人当成乐子。

海德里希的杀戮范围越来越大,无辜的亡灵也越来越多。

但这样一枪一弹的处决平民太耗费弹药,效率又太低。

终于在1942年1月的万湖会议上,他制定了更“现代化”的屠杀方案:犹太大屠杀最终解决方案。

也就是令人发指的犹太集中营大屠杀解决方案。

此时的欧洲各国,不论是纯犹太人,还是有1/2、1/4犹太血统或者和犹太人通婚的人,人口数量达到了千万之巨。

这些人统统被视为海德里希的屠杀对象。

他们按性别划分,能工作的去修铁路桥梁,让其自然减少犹太人数量,对于其他人,申请更适合的大规模屠杀方案。

危机时刻,“类人猿”行动终于踩着点奏效了!

“类人猿”行动是丘吉尔针对海德里希专门制定的刺杀行动,目的就是结束海德里希惨无人道的屠杀行为。

执行此次刺杀任务的,是伞兵扬·库比斯(杰克·奥康奈尔饰)和约瑟夫·加比希克(杰克·莱诺饰)。

哥俩孤身潜入布拉格,在捷克反抗组织的掩护下伺机行动。

经过长达6个月的缜密准备,历史性的刺杀时刻终于到来。

1942年5月28日,刺杀小组一行七人在海德里希必经之路设下埋伏,相互照应。

而人面兽心的海德里希希望以亲民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没有带贴身侍卫,只有一个司机伴其左右,一路悠闲,毫无戒备。

说时迟那时快,加比希克突然冲出来,手持机枪向海德里希扫射。

海德里希也被眼前一幕吓得魂不附体,哆哆嗦嗦的立马掏枪。

眼看马上就要结束这个恶魔的生命了,没想到机枪卡壳了!

此时的海德里希也从慌乱中反应过来,掏出手枪朝加比希克一通乱打。

但子弹好像中了邪一样,从加比希克身边拐弯就走。

埋伏在一旁的扬·库比斯见势不妙,继而发动了第二次袭击,向海德里希的车底扔了一枚炸弹,车子当场爆炸起火,海德里希腰部受伤,被紧急送往医院。

正当逃回安全场所的刺杀小组,因没有直接杀死海德里希而懊恼愤怒时,没想到9天之后,海德里希这个恶贯满盈的杀人机器因不治身亡,蹬腿见了阎王!

而根据记载,那枚炸弹是针对海德里希特制的,全身涂满了致命的毒素。

海德里希曾经用毒气屠杀犹太人,最终死于生化武器,也是“死得其所”了。

但是,这也是屠杀的开始。

海德里希死后,希特勒怒不可竭,盖世太保对捷克人进行了疯狂的报复,先后有上万人被捕,好几千人被杀。

而扬·库比斯和约瑟夫·加比希克待过的村庄利迪策村也惨遭纳粹血洗:所有15岁以上的173名男子全被枪杀,妇女和儿童押送集中营。

全村104名儿童大多数在波兰切姆诺毒气室被害,战后生还者仅有17人。

纳粹还放火烧毁房屋,村庄夷为平地,企图将其从世界地图中抹去。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利迪策惨案,也是六一儿童节的由来!

雕塑《利迪策村的孩子》最终,刺杀小组以及帮助过的人都没能幸免于难,全部英勇就义。

而让人感慨的是,在纳粹找到他们时,凡事手中有武器的,全都奋起抵抗,能杀死一个算一个,直至拼完最后一颗子弹。

在最后无力回天时,他们也誓死不做俘虏,或是饮弹自尽,或是吃毒药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

没有惨叫没有后悔没有口号,这是一种何等的气魄,又是怎样的一种信仰!

悲壮而执着。

纵观整部电影,影片在讲述的过程非常克制。

作为二战题材电影,《刺杀盖世太保》没有像《敦刻尔克》那样有惨烈的轰炸,也没有《血战钢锯岭》般激动人心的冲锋陷阵。

它只是沉稳而高度还原那段惨痛的历史,也目睹了纳粹党令人咋舌的残暴行径,尤其是对无辜百姓,儿童的残忍毒杀。

没有刻意渲染情绪,也避免了套路化的说教公式,但整个过程像是喝了一大杯冰水,然后涌出两行热泪。

我们愤怒海德里希的残暴,可怜被屠杀的公民,感慨刺杀小组的英勇无畏。

但我们不理解战争,就像不理解,纳粹为何屠戮儿童一样!

 5 ) 二战佳片,不容错过。

《刺杀盖世太保》这样的二战佳片是军军作为一个军迷的心头所好。

刺杀德国纳粹高层海德里希是二战最大的刺杀案件。

海德里希乘坐的奔驰敞篷车好酷啊,德国军装是举世公认的最帅的军装。

德国军官对小男孩说:快说刺客藏在哪里?

不说就烧你亲人的眼睛!

捷克小男孩惨叫地招供了。

捷克反抗组织领导人在阳台上鸣枪自尽也相当震撼。

刺杀虽然成功了,换来的是纳粹疯狂的报复,一座有过参军和刺杀嫌疑的村庄被夷为平地,88名儿童被害(导致了六一儿童节的产生)。

影片结尾半小时震撼人心,一对捷克父子俩知道必死无疑,双双服下毒药相拥而亡。

7名刺客成员和750名党卫军在教堂的激战无比的惨烈,最后两位刺客在水中自尽的镜头令人难忘。

背景音乐非常好听,完美称托刺客们杀身成仁的勇气。

海德里希临死前颤抖着交出了《犹太人灭绝实施方案》,真是对纳粹事业无比地忠心啊,不过他在某些方面也是个二愣子,每天大摇大摆坐着敞篷车经过大街小巷,一个保镖都没有,这不是诱人刺杀吗?

所以类人猿行动一蹴而就,连累了多少老百姓啊!

国内上映的是100分钟版,120分钟版有很多少儿不宜的镜头,老司机只能说这么多了……

 6 ) 悲剧就是将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看完之后挺难受的 室友从某个地方弄来了两张免费券 我们去了一个没有去过的电影院看的 因为门禁原因 宿舍到点会锁门 选了这部时间合适的电影 整个影厅只有我们两个人 提前五分钟入场之后 等了挺长时间也没开播 后来问了里面打扫卫生的阿姨 电影是不是不给放了 阿姨说放呢 然后延迟了七八分钟才开播 因为开头还有好几分钟的广告 里面那两个要刺杀海德里希的小伙子我怎么都分不清谁是谁 开头看着看着要睡着了 电影院冷的不行 电影里的画面也都是灰暗调 更冷 枪击声到处都是 结局看着看着又揪心的不行 如果让我重新选择 我不会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 因为我想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就安静地待着 我一点都不想动 室友在旁边一直说 为什么不是一个好的结局呢 为什么不继续挖下去呢 为什么……就死了呢 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这个电影看的我觉得天都更黑了些 可能是我自己过于悲观 和电影无关吧 值得看 但不推荐去电影院看 建议自己在一个封闭的场合看 那么你想哭你想笑你想暂停你想重复 你都可以自己控制

 7 ) 『刺杀盖世太保』HHhH

『刺杀盖世太保』原名《HHhH》,改编自龚古尔奖获奖作《希莱姆的大脑是海德里希》,电影花了近半的篇幅简述海德里希发家历程后,在被行刺时切到行刺者们视角简述这场部署,想兼得两视角却使影片前后割裂感强烈,故事脉络比较混乱也让影片氛围缺失不少,而原版120分钟内地删减后100分钟,差不多就像网上说的那样:此片毁小说,删减毁此片。

【6分】

 8 ) 一次巧合,见证一段传奇

说起来也是一个巧合,上周去看了《正义联盟》,在影院看到了这部电影的海报,看到是下周上映,于是准备下周来看一下。

然而在11.24,整个影院只安排了这一天放映,而且全天只有一场,购票的时候还在犹豫是不是要看这部电影,最后买票时看到包括我也才五个人,最终我还是选择了这部影片。

与我预想的不同,我原以为影片会围绕刺杀行动展开,从刺客开始,一点一点讲述他们成长起来最终展开刺杀的故事。

没想到影片是以海德里希的成长展开的。

讲述了这个纳粹党员如何一步步变成盖世太保。

不得不说,海德里希这个人也确实有他的才能,也许他也可能变成一个优秀的农场主(笑),但他在情报部门更能发挥他的能力。

尽管前半生有些坎坷,但他最终还是靠着自己的能力走了上去。

相反,两名伞兵却没有过多的描述,一出场便开始了他们的行动,降落,接头,一气呵成,当一切准备完毕,也就开始了刺杀行动。

与《敦刻尔克》类似,当行动开始时,用秒表声代替背景音乐,节奏变得急促了起来,关键时刻,机枪居然卡壳了,一颗手雷也扔到了车下,我还以为刺杀失败了,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那是颗特制的生化武器,难怪后来海德里希不治身亡了。

而全片最令我震惊的,是片尾30分钟,原本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可希特勒为了给海德里希报仇,制造了利迪策惨案,全村人口排成一列一列的被枪决,这画面在我脑海中久久不能忘怀。

而几名反抗军最终也决定,用自己的牺牲, 来减少这类报复性的屠杀。

而德军冲入接头人家中时,接头人纷纷服毒自杀。

最后德军封锁了他们最后的根据地--教堂。

1942年6月18日,德军包围了教堂,7名伞兵坚守教堂达14个小时。

最后,当伞兵们的冲锋枪子弹用完后,4个人全部服毒自杀。

这是我在百度查到的这段历史的真实描述,寥寥数字,却显得比最后教堂的激战还要更加真实。

两名伞兵最后被围困在地下室时,一步一步被逼入绝境,最后两人相拥自尽。

影片最后,两人相遇时的场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将会如何。

而正是这群默默无闻的人,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我很有幸能见证这段历史,也感谢二战中,这些默默无闻的英雄。

 9 ) 冷静的《刺杀盖世太保》

基于二战期间两名捷克士兵刺杀盖世太保首领海德里希的真实事件而拍的电影。

结构上比较独特,开场就是刺杀行动,然后就开始了倒叙,倒叙还分成两部分,先是讲述海德里希的发家史,然后回述执行刺杀任务的两名捷克士兵的境遇。

两种不同的叙事视角,最后统一融合到刺杀行动以及之后的纳粹追捕、报复情节中。

故事讲述还是挺流畅的,基调很严肃,最触目惊心的是清理犹太人和最后对村民的报复,说杀就杀,开枪的毫不犹豫,挨枪的也不哭啼求饶。

海德里希的孩子出生时他却在看屠杀犹太人的录影。

生与死,就这么不动声色的交替。

影片没有着力去渲染海德里希的罪恶,只是一场开会讨论欧洲各国犹太人数量的戏,但是最后奄奄一息之际还不忘把屠杀犹太人计划交给前来看望的希姆莱,这种执着,让人细思极恐。

没有浓墨重彩的表现反抗军、地下党的英勇,反而在两名捷克士兵与两名女接应人之间安排了一些生活戏,轻松了氛围,也是为后面的殒命做情感铺垫吧。

最让人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刺杀行动后,相关人员不安排马上撤离转移?

虽然他们是临时接到刺杀任务的,但也是做了不少准备啊,应该有周密的计划。

就算两名捷克士兵不好撤退,那掩护他们的两个家庭无关人员也可以赶紧离开啊,只有 一家人走了,另外一家却留下来等死。

也许当年就是这样的事实。

藏在教堂里,从晚上抵抗到第二天,最终两名捷克士兵自尽,换来的是海德里希的死亡以及纳粹的疯狂报复,相关地下党几乎全军覆没,一个村子不分男女老幼都被赶尽杀绝,包括后来纳粹继续疯狂屠杀犹太人。

这种牺牲,有多大意义?

影片没有直接点出,但是安排在执行刺杀行动前抵抗军们内部争议这场戏,以示疑问吧。

 10 ) 由《刺杀盖世太保》想到的

《刺杀盖世太保》还原了纳粹帝国的重要成员海德里希短暂的一生。

影片以唯美画面勾勒了这个“第三帝国的黑王子”的生平,他出身于音乐世家,天资出众,勤奋、性格内敛而刚毅,小提琴拉得出神入化。

金发英俊,意气风发的海德里希和普通年轻人一样陷入情网、又因偷情而被海军开除,跌入人生低谷。

后在妻子的激励及他人引荐下,他加入了希姆莱的党卫军安全部门,从而得以实现其“反犹主义”宏图,将其卓越的管理才能、意志力运用到极致,并得到希特勒的高度赏识。

在他逐步的“灭犹计划”安排之下,整个欧洲陷入恐慌之中。

同样,捷克地下组织及英国情报部门也认识到,清除这个杀人魔王的重要性。

于是,一个捷克伞兵小组潜入了布拉格市郊。

在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演练之后,刺杀终于在历史性的那一刻发生。

当恪守时间性的海德里希的敞篷吉普车驶入预订地点,第一名刺客冲到车前,举起步枪瞄准时,意外发生了,子弹卡壳,而海德里希的临时司机也意外地踩住了刹车,同时,另一名刺客扔来了手榴弹。

一连串意外并没有阻止“杀人魔王”进入地狱,身负重伤的海德里希虽被送入当时最好的医院抢救,还是一命呜呼,临终,仍不忘呈交灭绝犹太人工作计划簿。

然而,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纳粹疯狂地进行了报复行动,整个捷克村庄的老幼妇孺被屠杀,伞兵小组成员一一被捕、自杀,影片以悲剧告终。

影片呈现出两组对比,一组是踏入人生宏图的“金发的野兽”,海德里希投身于灭绝犹太人的工作,对妻女的漠不关心;另一组是梦想和平,单纯的年轻伞兵在执行任务期间对爱情的向往。

我们看到,当爱情遇上战争,当玫瑰遇上血雨腥风的悲惨结局。

我曾怀揣着对生命的敬畏感,参观过奥茨维辛集中营,在墙上的玻璃框里,装着一幅幅犹太人的照片,那是每个进入集中营的档案,其中,有个眼神清澈的少年,脸上还洋溢着纯真又腼腆的笑容。

从下方注明的生卒年份推断,他在进入集中营的第三天就被送入了毒气室。

走出关押犹太人的营房,七月艳阳下,阳光焦灼地炙烤着大地,但戒备森严的集中营里却依旧弥散着灭绝人寰的气息。

当我走到犹太人殉难纪念碑前时,无意间,看到一株娇嫩的小花盛开在光秃秃的土地上,那么扎眼,那么执拗,给这片死寂的土地带来了生机。

奥茨维辛集中营墙壁上那个清澈眼神的少年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想,假如,当年德国没有纳粹,就不会有希姆莱、海德里希的“反犹杀人计划”,也许这个孩子应该会成长为一名犹太学者;假如海德里希没有加入盖世太保,也许他会是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也许会和卡拉扬、阿巴多那样的大师同台演出;假如那个单纯的捷克伞兵在和平年代,一定会与有情人终成眷属。

再多的假如也不能挽回历史的悲剧,当下,人们对和平、生命的向往,将如那贫瘠土地上自然盛开的野花般绽放,生生不息。

愿和平永存。

《刺杀盖世太保》短评

客观冷静的镜头,同时历史还原度不错

6分钟前
  • ILM
  • 还行

故事和剪辑都非常差,乱七八糟

11分钟前
  • FAN🎐
  • 较差

他们都是普通人,但为了一个自由的国家付出了生命。因为电影后半部给四星。

13分钟前
  • Ruth
  • 推荐

虽然是史实,但拍的太分裂

14分钟前
  • 木偶
  • 较差

前半部分,后半部分,两个视角都很真实,但是有些过于客观和平淡,缺少情感,更像是纪录片风格

16分钟前
  • 小周
  • 推荐

最好的抗战片!!PS.看那些人拼死守卫,而我们不屑一顾的自由……

21分钟前
  • 大罗
  • 力荐

法国制作了一部英语片。(自以为能)管控世界的统治者vs不甘心被奴役的自由意志者,贯穿文明史的对抗。双方都以为自己为全人类做了正确的事。不过前者主张牺牲别人,后者选择自我牺牲。影片各用一半篇幅描写,不作评说却意见明确。BGM十分到位。决战最后没有惨叫没有眼泪没有口号,执着而悲壮。

22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你是想战死沙场还是被敌人折磨而死?抑或苟且偷生?或者像犹太人一样连苟活也不可得?

25分钟前
  • kagou
  • 力荐

饰演海德里希的演员太丑

28分钟前
  • 弥生小姐糯米桑
  • 还行

英国人这是坑捷克人啊

32分钟前
  • greatabel
  • 推荐

剪辑有太大问题,前段以为是传记,后段刺杀人物出场毫无仪式感,导致后面的剧情观众无法带入简直是隔靴搔痒,情绪的东西没做出来,剧情铺成也未显章法。

36分钟前
  • 棠歹塘
  • 较差

其实剧情挺乱的

39分钟前
  • 姜小明Herman
  • 较差

没什么特色,男主角倒是很日耳曼人,女主嗯嗯呃

41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影片到底要说什么?表现什么?海德里西奋斗史?纳粹的残暴?恶魔是怎样养成的?如何刺杀盖世太保?刺杀者的英勇无畏?影片啰哩啰嗦半天,杂七杂八的,却不知所云,线索混乱,没有主题,意义不明。

43分钟前
  • 深蓝
  • 较差

又是左胶修正历史的精神胜利电影😅😅😅😅😅

46分钟前
  • 最原終一
  • 很差

一般

50分钟前
  • 华发狄飞惊
  • 较差

平铺直叙还换了次视角以至于有点没有重点,但无论如何屠杀平民的部分都太残忍。化完妆的Jason Clarke甚至更像希姆莱而不是海德里希。路人角色都要Mia Wasikowska来演是为了什么……教皇曾劝我不要看,然我还是看了,真是用心剪过因为几乎看不出来哪剪了(๑˙ー˙๑)

53分钟前
  • 么顺
  • 推荐

三星半 还不错 两条线讲述刺杀与被刺杀 同样是战争的受害者 同样是女人的丈夫 战争没有终结 只有无数的死亡推着他走向终点 不抵抗是死 抵抗也是死 战争到底为了什么

54分钟前
  • 十二辰子
  • 还行

德军军服秀、老款奔驰秀、音节清脆铿锵的德语秀,还不错的。

57分钟前
  • 黑夜中的孩子
  • 推荐

浪漫的布拉格,光鲜亮丽的阴影下,是触目惊心的残酷。年轻的生命,就那样定格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实在让人叹息……话说这部电影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

60分钟前
  • 老公牛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