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的时候准备去看的,无奈附近影院几乎没有排片,直到现在才看到枪版。
可能之前有过期待,所以有些失望。
故事挺不错的,在性侵题材里算是新颖的,可深入挖掘的东西不少,可惜导演功力有所欠缺,没有讲好这个故事。
其实环保、学运那些情节有点多余,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可这种案件类型片本身承载不了那么多东西,反倒有些弱化了主线故事,让人觉得整个片子有点杂乱、零散。
还有就是法庭戏,太让人失望了,本来是让人期待的重头戏,可看下来觉得毫无精彩可言,两个律师也没找好演员,贾静雯和徐若瑄只演了美女,没演出律师来。
角色塑造也欠缺逻辑性,李教授这个角色,戴立忍演的挺好,但导演完全没打算交代他为什么会有性侵女学生的举动,只能理解他是个变态,但也没有任何笔墨来表现他的反常,反倒不断强调他在台北参加学运、心有大志未酬,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贾静雯演的林律师就更让人不舒服,明明知道真相,竟然还如此袒护她丈夫,从她在医院第一次见白白看到花就反应过来那段戏,可以看出她隐约是知道他丈夫做的那些事的。
而且法律上她能做他的辩护人吗,没有回避原则吗。
是,可以理解她想挽回家庭,但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律师,至少加一两段戏来反映她内心的挣扎吧。
整个片看下来真觉得哪里都欠缺点,很可惜,这个故事本来可以讲得很精彩的。
这是一部诚意十足、前无古人的影片。
作为王维明的处女作,这部影片因承载许多而饱满,却又恰到好处拿捏得当而不至于用力过度过显沉重。
主线围绕白白展开。
郭采洁自从饰演顾里之后,无形脱离了之前的稚气。
虽然这次角色是脆弱的女学生,但已可见更多的是张弛有度。
嗲声是她硬伤,但已比之前好太多。
不可小觑。
忍哥这个角色简直是一百个到位,看到一个神评论是“这么帅的大叔来强X我我也不会呼救”……此中人物没有绝对的善恶,就连自诉辩护律师徐若瑄也并没有携带圣母光环,明明心存良知却抛家弃子;被告辩护律师贾静雯内心虽然无奈,明知丈夫的背叛却在法庭上步步紧逼。
贾静雯在法庭上毫不留情,刀刀直逼要害。
你为什么不呼救。
你是不是拆散家庭未果寻机报复。
你是不是自愿多次与我丈夫发生性关系。
但在教室教书和杉原湾和群众争论中看出贾静雯并非良知泯灭,她只是在做她的工作,带着她的愤怒。
而郭采洁小声争辩着:第一次不是。
第一次不是。
王老师和徐若瑄找到郭采洁而她什么都不愿意吐露时,电影院观众一阵唏嘘。
她不敢说。
更重要的是,她不能说——她自己是一个矛盾体,是三观还未完全定型的大一学生,她比谁都困惑。
与家庭的不和,和妈妈永远在争论去台东回台北。
她脆弱地噤若寒蝉,却也勇敢地站出来说我在台东很好,我为我自己做的事负责。
许多家庭关系不和是无法与外人道的,却塑造了一个人的内心。
She’s broken inside.She cannot just let the happiness in.看似无关的杉原湾事件,直到影片快结束其意图才略微彰显。
新闻里所播报的美丽湾终将拆除,40多名员工被遣散;海滩上为环保抗议的群众留下的遍地狼藉——多少人内心压抑,于是借助公共事务呐喊着他们自以为关心的事情。
正如贾静雯在海滩对抗议群众的批评:我们要的不是口号式的呼喊。
然后一个男生站起来用铿锵的口号使她噤声。
除了师生恋这一社会题材外,我愿意把这部电影看成对人的一种剖析。
有时候我们噤若寒蝉却内心汹涌;有时候我们呼吁发声却并不真诚。
最后吐槽一句,不懂为何要安排阳光大男孩的车祸。
也许每部电影都需要一个狗血的泪点吧。
——你们大陆人都这么讲话吗——嗤
昨天是这个电影的首映,加上有演员见面会,好久没有在电影院看到这么多人了。
郭采洁的湾湾口音听起来特别软,贾静雯比我想象起来更年轻。
看完之后感觉片子里最美的还是徐若瑄,不过她没来首映式。
至于戴立忍,不好意思,你知道直男是从来不注意男演员的。
最开始知道这部影片是在影院里播预告片的时候,片中的郭采洁双手抱膝在角落抽泣,一路疯狂的跑过走廊。
银幕上打出两个英文字符——Sex Appeal,看完之后诱发了人无限的观影欲望;然后又打出了中文名——不能说的夏天,让人兴趣大减。
不过看完之后必须得庆幸,幸好导演没有用英文名的直译来做中文名,不然一定会收到清一水的评论:我裤子都脱了,你TM就给我看这个?!
据说这部电影导演花费了3年的时候时间,里面糅合了很多当下流行的元素,故事的主体还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
但是不能发现,这一点也不像一部改编自事实的电影,里面的戏剧冲突太多太杂,人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在是没有现实代入感。
如果说女主角的矛盾心理让这个角色更加立体,让人倾向于相信这个故事原型的复杂性的话,最后的结局也毁掉了一切。
导师心脏病发,女主二次割腕,纯情少男在充满憧憬的路上遭遇车祸,这些巧合的炮火来的未免太猛烈了一些。
当音响里传来公路上的急刹车的时候,我身边的两个女生不由得发出了一声叹息。
我明白他们的意思,毕竟,这样的构造有一种导演编不下去了准备鸣金收场的感觉。
不能说的夏天,有什么是不能说的呢?
要我说这是一个隐藏的秘密:家庭不幸福的人最后都没有好下场……女主角家庭不幸,然后被强暴了还自残了好几回,在主角光环的支撑下才没有死翘翘;贾静雯饰演的律师家庭不幸,最后不仅输了官司老公也去了;难得有一个纯情的少男,肩负着对母亲和妹妹的责任,最后也成了公路游魂。
所以啊,导演的意思是珍爱生命,远离家庭不幸的人吗?
不过不得不说,郭采洁在这部电影里的表演还是很赞的,无论是倔强还是崩溃都表演的很传神。
尤其是最后给男主打电话的时候,纠结的姿态,诡异的语调,将一个准备告别世界有有一丝不舍的无助少女刻画的活灵活现。
同样的题材,虽然没有《暴劫梨花》中朱迪福斯特的强硬粗犷,但是不夸张的说,这个表演是可以和朱迪媲美的。
影片的噱头有不少,但是亮点并不算多。
开头和结尾的蝉声算是一个亮点。
女主在一开始交代了台东的蝉声比台北大,最后的镜头里母女俩在巨大的蝉声中相拥而眠,巧妙的交代了母亲回到了女儿的身边,暗示了俩人关系的缓和。
影片的另一个名字叫“寒蝉效应”,个人认为这个片名是更棒的,一方面跟片中的蝉声完美的串成了一条线;另一方面,寒蝉效应也契合了女主周围女生的态度:因为畏惧导师的权势,收到了侵害也不敢吱声,在女主抗争之后又纷纷站出来,这也就是传播学中所说的“沉默的螺旋”。
即使观众没有get到这个点,在片尾不放陶吉吉的大作,先来这么一长段蝉声也是蛮炫酷的。
古时候在评判舞蹈时,有一个评价叫“此曲甚悦”,意思是舞蹈实在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只能评判下这个背景音乐还是不错的。
对于这部影片,看完最大的感受就是:此蝉声甚悦。
别笑,我是认真的!
1、只有诚实地面对自己,存在才有意义。
2、寒蝉效应:着重涉及个人思想、言论、集会等核心价值和自由权利的社会存在及其影响(负面)。
专指人民因恐惧于遭受国家刑罚或是无力承受所必将面对的预期损耗,就必将放弃行使其正当权利,进而打击公共事务、社会道德和个人信心。
简言之,就是害怕给自己带来损失而不敢发声。
郭采洁从《小时代》里那个泼辣,市侩,拜金,冷漠的大小姐转变到《夏天》里面的胆小,腼腆,单纯甚至是弱智的白白,这次角色的塑造是成功的。
故事很无趣。
讲述的是一个大学的音乐叫兽强奸女学生的故事,女学生恐惧于叫兽的权利,不敢报案,甚至天真的误以为“自己爱上了叫兽!
”就连在法庭上作证,也萎缩的解释成自己与叫兽的性行为是“自愿的!
” 台下的观众无不骂娘,指责!
怎么会有如此懦弱的女人?
“当李教授死后,利亚与玲玲等一干受害人都站出来指证李教授对她们曾经做出的兽行。。。。。。
”片尾字幕出现时,我瞬间理解了电影要诠释的意义。
这不就是另一个版本的《让子弹飞》吗?
谁赢他们帮谁!
在强权政治没有倒台前,老百姓是愚昧的,无知的,胆小的,心怀敬畏的!
他们不敢起来反抗,不敢发出内心的声音!
所以看似弱小的白白,实际上是勇敢的,她敢第一个站出来,尽管还是畏畏缩缩,语无伦次,但与那些缄默的人相比,已经强了很多不是?
白白在面对大海的浩瀚时,突然拼命向大海跑去,直至海水演过自己的身体,直至差点丧命。
是因为面对着大海的辽阔,深感自己的渺小,好像如果融入大海之中,自己的烦恼和痛苦也会被大海所包容从而得到解脱么?
看着白白细小的身躯默默承受着这些痛苦,真的很心疼。
在观影的时候,我总是盯着白白突出的锁骨(抱歉我是锁骨控)。
锁骨是个很展现人物心境的一个地方,似乎能够从其中读出人的舒畅或是不安。
片子的故事本身还不错,虽然情节有几个槽点,比如木宏最后莫名其妙地出车祸,比如最后让教授死了。
让教授死这样一个情节设置给观众的感觉就是,是因为教授死了没有争取的意义了所以被告那方就放弃了上诉一样(怎么说,从逻辑上让人觉得不爽快吧)。
还有一点很想吐槽的是,在法庭上被告和自诉两方的律师的力量被塑造地很不平衡,明显的一边倒。
是因为被告那方还有夫妻这层关系么?
或许是看多了legalhigh,认为所谓法庭辩论就应当是你来我往刀剑相交打的酣畅淋漓吧_(:з」∠)_影片里的每一个人的人物设置都不仅仅只在于一个方面,比如被告方律师除了是律师还是被告人妻子(话说这样是没问题的么?
),比如白白母亲还是个小三,比如自诉方律师还有着自己家庭的问题。
倒不是说他们不应当有这些身份,我们生活世界中的每个人本来就有着多重身份,只是在影片中不是很分侧重地表现出来之后就让人分不清主线了。
也或许影片本来就是想要表达那么多的东西,但是却没有将想要表达的表达出来,并且使得电影的线索庞多显得乱糟糟的。
最后还有一点想说,台湾腔总是很让人出戏啊啊!!
会这样想的我应该不是一个人吧_(:з」∠)_
3星半,有半星是打动到我了,纯粹情感分。
对于这种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我特别喜欢去复盘真实故事的始末和一些细节是否能跟情节对应得上,诚然本片对真实故事的还原性很低,因为原本的故事远没有经过电影编辑加工后的故事来得让人震惊,即便如此,我不觉得电影里面的这个剧本不靠谱,我甚至相信现实世界里有比这个更残酷更无情的故事。
真实的故事是一个90年代的大学校园性骚扰案,还说不上性侵,因为名校显然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轰动,在诉诸法庭的道路上也显得一波三折,一审判刑,叫兽未解聘,二审改判无罪,三审因受害者诊断PTSD创伤后遗症而最终判刑,在叫兽未得到公正的判决时已经因心脏病撒手人寰了。
但是电影中的故事显得野心明显大很多,作者显然觉得真实事件远远未够震撼,未够撼动当今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加入了额外的很多东西进去,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婚外婚内情探讨+法庭辩论+针砭时弊,这作为导演的大银幕的处女作,确实是大了点,时事与剧情的联系不紧密,节奏感把握不是特别舒服,镜头跳跃较厉害等等。
在我看完原来的故事之后才知道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加进剧情里表达戏剧冲突的,特别加上法庭上辩论的观点我觉得有点不合理,因为如果这个剧情编辑的话基本是推翻了整个原本故事的立意,原本故事是一个明显的PTSD穿上综合征案例,但是改编之后重心就出现偏离了,我只好为导演打圆场,这个故事只是借来用作原壳,作者更想探讨性侵对于受害者,施害者双方家庭的影响,但是作为这个立意来说,影片又弱化了受害者自第一次被性侵后后续与教授接触的细节,这令后面的法庭辩护剧情显得较为薄弱。
但是我还是给这部影片打了4星推荐的,这个题材、立意都是值得推崇且打动到我,希望我们的电影可以像韩国电影一样,向更深刻更黑暗的社会问题延伸下去,让更多这种真实的故事浮出水面,让寒蝉提前在那个不能说的夏天鸣叫开来。
【寒蝉效应SEXAPPEAL】李屏宾摄影美 大片绿植 花田 海浪;戴立行跟郭采洁的演技都太刻骨 一个老流氓一个弱势群体;社会题材的映射太多 心理疾病(斯德哥尔摩+PTSD)+学生运动+教授性侵+拉拉+家庭阴影+网络信息暴力 同时法庭戏也碎了 还碎的一地渣渣 贾静雯跟徐若瑄撕逼撕得太大力 感觉像两个疯婆子吵架 虽说台湾法庭戏是弱势 可大多数也该跟HK学习借鉴;最喜欢微妙的小暗示 比如leah学姐开始不去吃饭的小眼神暗示已经被性侵 贾静雯跟王老师的拥抱指责约炮暗示是一对拉拉 比如美丽湾和二十年前的美丽岛学潮;处女作敏感话题长片儿 对比厦大挺讽刺 王维阳是杨德昌的徒弟...当年牯岭街他就有参与...果然喜欢的老头不会做错事唔 最后补一句 真不该改名 噤若寒蝉 贴切多了 每个事件的受害者如果都害怕权威噤声 甚至可怕的幻想是美是善良是爱 那白白的悲剧永远会继续 【看别人评价讲 其实郭采洁说台湾话好好听 大概是先前听到别人反映大陆不习惯台湾腔太甜嗲云云 然后故意纠正普通话 很多台湾明星都有这问题 更喜欢她啦【槟榔西施姐姐竟然是夏宇童 总上女人我最大内个小模特 第一次没看出来
不能说的夏天/寒蝉主题:性侵 师生恋 单亲家庭一、剧情概况吹奏管乐的23岁女孩白慧华“白白”(郭采洁饰演)到台东的音乐学院就读,同行结识的校友王木宏(黄远饰演)对她颇有爱慕。
校园生活并不平静,上课风趣幽默的李仁昉教授(戴立忍饰演)很快成为白白生活中的闯入者,教授的性侵让白白罹患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爆发,割腕自杀未遂后,倾慕老师被拒自残等流言蜚语如脏水一样泼过来。
木宏冲进课堂殴打周教授……一边是为丈夫辩护的律师林安妮(贾静雯饰演),一边是为弱者鸣不平的方安昱律师(徐若瑄饰演),法庭上唇枪舌剑并没有让带给白白解脱,反而说出了自己可能是爱着李教授。
更悲伤的事宣判当天主诉人和被告都不能到场,连木宏也出了车祸……二、剧作分析1、师生恋从年轻女学生的视点看,李仁昉教授成熟稳重,为人风趣幽默,很受学生欢迎,也很容易让人相信。
但是故事结局的真相让人大跌眼镜,真应了那句话:每个人柜子里都有一个骷髅。
不只是白白一个人,还有其他更多的女生遭受过性侵,究竟是教授利用职务之便玩弄女学生,还是如李教授做律师的妻子庭上辩护说的,女生引诱有妇之夫。
从故事逻辑上看,好像都能解释。
年轻女生喜欢中年大叔的可能性存在,但是并没有必要性,至少从性侵的事实看,第一次对白白的是明确的违背女性意愿。
而故事巧妙的地方在于,性侵后受害者并没有明显异常,反倒是和木宏出去游玩之际,举身赴海,回校后又自残割腕。
很难说白白对于和教授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看待。
她有被胁迫的意味,也有父爱缺失后对成熟男性的好奇心,在这种心理机制的推动下,白白对告诉李教授持有那种勉强为之的态度变得顺理成章。
不过带来的理解问题随之出现:她究竟怎么看待和李教授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单纯属于性侵,在刚发生之际就要检举揭发,而不是记住了准确的时间再二再三;要是她对教授心存爱慕,就不应该有事后的自残和异常。
这也许是本片在忠实事实和艺术创作之间难以取舍的一个困境。
大学教授利用职务之便,兼有学分、毕业、推荐等权力在手,女学生敬畏有加,面对侵害只能委曲求全。
单纯从白白角度看,或许更应该相信她对李教授有那种不伦之爱的可能。
缺失父爱的单亲家庭,母亲的小三身份,让白白对正常的男女恋爱并不理解,“大小姐”的性子不是故意发嗲,而是不知道如何与同龄青年交往。
这种故事在《男人四十》中早已出现,现在加上妻为夫辨的法庭戏,再把学运失败后的美丽岛事件作为底色,让整个故事变得丰富起来。
从李教授角度看,他对学生并不是爱情,只是一种不断变幻的新鲜感,尤其是片尾信息,让教授的贪色本性暴露彻底。
2、夫妻情教授妻子林安妮律师,作为丈夫的辩护人,从法理角度讲并不恰当,法律应讲求回避原则。
但是为了让故事的戏剧性冲突更加强烈,本片选择了矛盾集中化。
不知道性侵事实本身的样貌,但是从影片完成来看,妻子为丈夫辩护,从情感角度很容易成为本片的第二条情节线。
师生恋在李教授身上既然不是偶发,性侵也有多次,作为律师的妻子对丈夫的情感就变得很复杂了。
一方面她坚称要保护这个家,不让任何人破坏,另一方面她又该如何面对这个屡屡不忠的丈夫?
林安妮律师和女生白慧华两人面对的实际上是同样的处境,而造成这一困境的是同一个人。
3、散点结构影片中没有非常强的情节线索,案件审理占了小半内容,整个故事的推动力量也看起来不是很有力。
毕竟不是商业片那种叙事逻辑,而是跟随整个事件的发展演变一路写来,其间夹杂的王文惠老师(周幼婷饰演)、养女利亚、白白母亲都有形成锁闭结构的可能。
尊重事实的同时,聚集了一批有故事的人,让整部影片看起来比较充实。
三、演员表演1、白白:郭采洁台湾女生的柔和,文静在白慧华身上表现的比较多。
来自单亲家庭的女生多少会有心灵缺失,父爱的匮乏导致对中年男子的心里接受是可以解释剧情的。
问题在于,既要表现白白柔弱、迷茫、还要展示她对生活的不解、对男女恋爱的抗拒、以及对发生在自己身上事情的不满,这几种情愫交织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安静、对生活没有主见,但又希望获得关心体贴的复杂性格。
由于剧情原因,后半部分白白的戏份较少,只是作为原告出现在法庭辩论的监视器跟前。
郭采洁从青春偶像阳光女孩转型到饰演白慧华这样的受害女生,整体来说人物塑造比较平淡,能看出女生的柔弱,感受不到她抗压不了后的那种性格转变逻辑,让故事的可信度降低。
2、方安昱律师:徐若瑄作为法理人士,自然需要一份坚毅果敢。
从云水谣中的王碧云变身成为弱者鸣不平的大律师,徐若瑄的表演跨度较大,而且较有说服力。
从出场时候的散坐在椅子上,把脚翘在桌子上那份淡定,到后来为原告感动陈词洒泪,徐若瑄把一个有爱友情的女强人表现的较为完整。
个人以为,影片结尾球场见儿子反倒有续貂的意味。
公事间隙和丈夫之间的争吵电话已经说明问题了,为原告竭力争取以致动情洒泪足以说明法律不外乎人情的性格,硬要加上母子相聚的戏份,反倒有堆砌勉强的嫌疑。
3、林安妮律师:贾静雯印象中的贾静雯还停留在《倚天屠龙记》中的赵敏,刁蛮任性,古灵精怪,而在本片中已经成了中年人妻的干练沉稳。
面对丈夫不忠,还要为保护家庭而战。
从人物情感角度看,心里的挣扎应该可以大做文章,是影片塑造角色最应该用力的部分。
但是我们在影片里只看到了林安妮律师熟练机巧的法庭辩驳,并没有感受到几分情感展示的文戏。
影片中一闪而过的是夫妻在家里沙发上的短暂对话,夫妻之情似有若无,对整个故事来说有些浪费,如果在表现女律师刚强果敢的同时,从性格深处挖掘她对丈夫不忠的怨怼以及珍爱家庭的温情,或许人物能更加丰满一些。
4、李仁昉教授:戴立忍中年大叔,艺术教员,文艺的丈夫搭配上律师的妻子。
课堂上自称乡间老人,办公室里色相毕露。
法庭上当方安昱律师犀利的责问他“干白白和别的女生有什么不同”其人脸上划过的因为心虚而来的震动转瞬即逝,在戴立忍沉稳收敛的表演下显得可信度很高。
这是一个对自己和家庭都不负责任的人,或者说是一个轻率好色的登徒浪子形象,但是他又需要在公众面前表现自己博学多能,见多识广,风趣幽默的好男人形象,虚伪残忍、城府很深,善于狡辩掩饰的性格在影片中都有呈现。
四、总评1、艺术性:3分2、思想性:3.4分
今天去看了首映,直指人心的一部片子。
虽然主打的是校园潜规则这个社会现象,但更深层的寓意是唤醒人内心最深处的理想和欲望,面对真实的自己。
有些你以为自己已经忘记的,终究会回来,可能以伤害自己或伤害别人的方式。
教授年轻时是学运领袖,却不得不离开他热爱的事业,积蓄多年的怨念和不甘,却在女学生身上找到了发泄的出口。
改编自真实故事,故事编剧好,表演到位,值得一看!
才覺得寒蟬效應這名字絕了
台湾人很敢拍啊,学生运动都敢拿到台面上说,再加上议论纷纷的性侵案件,本片的现实意义很强。白白的心理很特殊,其母也有一方面原因。全片的主旨是通过案件表明“诚实面对自己”,即使在纷乱的蝉声中也要听从内心的声音,该片以教授病发良心发现收尾,很戏剧性,但现实中又有多少人会这样做呢。
徐若瑄和贾静雯太出戏了
心理学上说真是好故事,毛衣控顾里的刻画也到位了。但就不知道是不是过于还原真实事件,神展开太多,生活无尽狗血,作品反而要适可而止才好看。徐若瑄演技烂到突兀,少女颜终于褪尽成枯。要像贾静雯一样美,才能演成什么样都不在乎
3.5
演员很棒。
题材有思索性,但故事讲的一般。
被徐若瑄西装look和冷艳口条惊艳。戴立忍版《圣诞玫瑰》,比张震多了场“不露面”的强奸戏,但还是露演技的。
比圣诞玫瑰好看。主线不错,辅线有点强加的意思。总体来说开始注重拍些写实的题材,真是挺好的。
看了个枪版 贾静雯和徐若瑄都好讨厌,毫无观众缘....是不混乱不过后来编的太水了吧 社会和人的复杂性不是这么胡编乱造搞出来的 只会让人感觉拍不下去了。
台东真美,题材虽好,但可惜了,法庭戏拍得也太幼稚了吧。教授没有伏法,这不就是现实的写照吗~棒子拍起这类型题材,真是佼佼者呀。
寒蝉效应:从《牯岭街》《独立时代》走出来的王维明延续了此前台湾电影新浪潮的能量。学运台北、美丽湾事件间隙的高校性侵案,案件外围当代中产困惑的笔触也挺难得。鲜有的直面当代台湾社会问题的维权控诉电影。反观对岸厦大对吴春明性侵事件的处理,真的是太打脸了。
110.1 没找到1080P
庭审辩论那段笑死人...
最后是个很好的结局,台湾似乎偏重互动论,认为微观上的抵抗可以起到改变全局伸张正义的目的,所以无论是保护环境还是维护弱势妇女权益都采用直面抵抗的方式。能帮助个体成功维权固然好,有没有什么方式能保护其他的白白不再受伤害呢。
徐若瑄和贾静雯两大美女法庭对决戏弱爆啦,郭采洁的女大学生仍然是小时代范儿,戴立忍是唯一表现尚可的。说是台湾第一部关注校园性侵的电影,但是拍得十分十分单薄。台东的田野山脉和海岸印象深刻。
影片的结局太虚幻,少了那么些真实性。看到郭采洁回到原先小森女的感觉,还不错。
导演很有想法立意也不错,影片试图触及社会中的很多痛点,但是整个影片的节奏感真的不好,该铺垫的一点都没有,不该花时间讲的讲了一大堆,剪辑也很跳跃,完全凌乱。法庭那场戏根本毫无证据,几个人在疯狂打嘴炮,完全无法让观众入戏。总得来说就是想法很好,可惜执行力太差。郭采洁的颜很赞啊!
这就是部女人戏,男人都在配戏。许多人在这部片子里看出了政治、道德或者伦常。可我更关注女人应该怎么活?人总是无法分清并确认爱情,错爱也是爱。所有女人的心里都有脆弱,无论她们的外表多么强悍。女人的爱分两种,一种是委屈地蜷缩在家里,一生示弱。一种是以为恋爱的都是公主,爱你的人注定臣服。
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