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这部《单身男子》在威尼斯电影节上风光无限,科林菲斯和朱利安摩尔的加盟也让我大为期待,在苦苦等待了一年后,终于不久前才看到了电影本身。
初执导筒的著名时尚品牌Gucci传奇老板汤姆福特所赋予影片浓浓的英伦情怀和复古气息绝对让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
本片是根据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的同名小说改编,而小说诞生在充斥着躁动,反叛和不安的20世纪60年代初,在那个全世界都在为导弹危机人人自危的时候,乔治的全部都被对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所占满,也因为此这部沉静悲怆的小说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也被人们称为“最美的同性恋文学”在那个变幻莫测的十年中,不光只有嬉皮士,动荡的政治局势,而那些曾经处在社会阴暗面的酷儿们也第一次开始大规模的走上街头,表达自己的性取向,声讨自己恋爱和结婚的权利,继而涌现出了诸如哈维米尔克这样的斗士,虽然小说并没有描写这场运动(只是在乔治那段关于少数民族的的谈话中影射到了同性恋这个别样的群体)但主人公乔治同样是个具有悲剧色彩的角色。
而在小说出版20年后,时值二十岁的汤姆福特读到了这部书,尚处在懵懂期的他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那种十几年的“同性之爱”,但书中的文字依旧打动了他,正如福特自己所说:“我当时已经明白了自己是一个同志,但是还没有一个恋人,我也没有公开宣扬这件事。
正好是在那段时间我看到了这本小说,小说中的苦闷、悲观和彷徨的情绪打动了我。
那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氛和消极的情愫真真切切地写出了我的感受。
我渴望找到自己的爱情,但是又无处开口,就像小说里的乔治一样,我甚至想过自杀。
”影片讲述了一位在洛杉矶的大学里教书的英国教授乔治,与他相恋16年的同性恋人突然遭遇车祸与世长辞,在经历了八个月的人生低谷期后的某一天,伤心欲绝的他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电影就描绘了乔治这一生中最长的二十四小时所发生的一切。
故事的背景被设定在1962年的南加州,身为文学教授的乔治在平日里风度翩翩,举手投足间都极具绅士风范。
在学校里,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同事们也对其很为尊敬;在生活中他则是一个待人和善的男子。
在乔治起床后的那段戏中,那些叠放整齐的衣物,穿衣镜前的精心打理再配以科林菲斯优雅的英国腔,甚至连给佣人的钱都仔细包在一个信封里,这所有的细节就将一个温文儒雅的中年男子形象呈现在观众眼前。
面对如此精致的男人,我想是没有人会希望他受到伤害,但事与愿违,那段长达十多年的爱情在乔治心里留下了太重的印迹,以至于他每天早晨都是在噩梦中惊醒,虽是如此,乔治可能更希望永远都不要醒过来,因为只在梦里面,他才能与吉米相遇,而梦醒时分的那份强烈的内心孤寂却是让他难以承受的,当他行走于和恋人曾经共同生活过的房子里,每一寸空间都会让乔治触景生情,继而重重的失落感包围着他,就像台词中说的那样“感觉自己身体在水中下沉,渐渐被水淹没,无法呼吸”也就是在这样的情感折磨中,乔治度过了黑暗的八个月,以至每天都要通过在镜子前给自己打气来获得自己继续生活下去的动力,但终究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值得一提的是,科林菲斯对角色的诠释无疑是无比成功的,也因为精湛的演技而得到了威尼斯影帝的垂青,单是在乔治在接到噩耗的那场戏里,短短的几分钟,那种巨大的感情落差被演绎的淋漓尽致——手中紧攥着的眼镜,还有强忍的伤感都让观者能懂得这份爱在乔治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特别在雨中悲恸之情的彻底爆发,更是让人不禁想给予这个可怜人一个供其宣泄泪水的温暖怀抱,送上自己的安慰。
片名虽然是a single man,但影片中孤独的人并不只有乔治一个,同样独守空房的还有夏洛特,这个乔治出柜前的英国旧情人,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独身了九年的她渴望能有一个人的呵护来填充内心的情感空白,和自己曾经相爱过的乔治成了她心中最为理想的人选,于是她精心准备了一顿晚餐,并且邀请了乔治前去赴宴。
高档的红酒,摇曳的烛光,还有风情依旧的夏洛特,在如此罗曼蒂克的场景中,让和乔治一样被忧郁浸润到骨子里的我能有了片刻的愉悦,看着这两位可人儿在原汁原味爵士乐的伴奏下相拥并翩翩起舞,的确很有疗伤的意味。
当两人玩的疲倦了,双双躺在地板上时,乔治又极为绅士的为夏洛特垫上了一个枕头,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也许正是夏洛特所急需的,于是她决定向乔治表达自己的爱意,但没想到换来的是却是乔治的歇斯底里,夏洛特也借着酒劲向乔治吐诉心中的苦闷,尽管不欢而散并没有成为最终的结局,可那扇徐徐在屏幕前掩上的门又似乎暗示了两人之间复杂的情感将不再有下文。
虽然朱利安摩尔饰演的夏洛特在影片中的戏份并不多,表演也算中规中矩,但她依旧让这个生活在看似幸福的虚假表象之下的女人在观者心中产生怜悯之情。
对于一个教授而言,与学生的关系是他在学校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影片中肯尼的出现让乔治本就错综复杂的感情世界愈发凌乱,而对于肯尼真实性取向的猜测是观看本片后人们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但在我看来,肯尼的同性恋身份是毋庸置疑的,只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决定了他无法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公之于众,所以观者看到了一个尽管想尽办法亲近乔治,可又和女性相伴左右作为掩饰的肯尼,而这种特定环境下的产物你是绝不会在《断背山》中看到的。
当然肯尼的作用不简简单单是个追求者,他可以说对于乔治的情感转折起到了巨大的影响。
从两人在乔治和吉米当年邂逅的酒吧“偶遇”到共同戏水,再至他俩共同来到乔治那所在他心中如同爱情见证的大房子,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可以窥见乔治的细微变化,从最初的拒之千里到慢慢的接纳肯尼进驻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屋子里,肯尼当着乔治的面赤裸了全身,暧昧之情不言而喻,还有后来肯尼为乔治细心的处理伤口,此时电影的叙事也如同回到了1962年,含蓄且注重细节。
直至最后当乔治发现了肯尼将自己自杀用的手枪藏在怀中,在看到肯尼梦中露出的安心微笑后,乔治放弃了轻生的念头,要知道让一个绝望的人重拾生活下去的自信,要做出多大的努力,当然并不是这个简单的举动瞬间扭转了一切,只不过在那个非同寻常的时刻让乔治领悟到了不光只有吉米而是全世界都在乎他。
但悲剧并未因此戛然而止,上帝和乔治开了个玩笑,让他死于了心脏病突发,在临死前的一刻,他见到了故去的情人,那深情的一吻也和开篇乔治梦中给予吉米的吻形成了呼应,让乔治生命的最后一天在一个完美的循环中结束。
而在影片中,汤姆福特对美的追求可谓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地步,连演员的选取也是极为养眼,汇聚了老中青三代的漂亮脸蛋儿,即使是作为路人甲的拉丁美男也是全身凸显着偶像特质,以至于影片的每一个剧照都足以登上时尚杂志的封面。
作为时尚领域佼佼者的汤姆福特,对于影片的艺术感处理同样挥洒自如,他将大部分的画面做灰色处理,吻合了乔治郁郁寡欢的情绪,而在一些细节点上又上了浓烈的色彩,一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另一方面又很好的体现了乔治的情感波动,让观者能通过乔治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还有时间感的着重描绘也在影片中处处展现,最直观的当属对表的特写,还有指针的滴答声,甚至在背景音乐中也将这些滴答声体现出来,这些都间接表达出主人公并非对生命没有一丝留恋,还无形中将时间的流逝变慢。
在情感戏中,身为同性恋的汤姆,更能将书中和自己的共鸣发挥的感人至深,有时候甚至会让人忘却这是部题材特殊的电影。
影片的OST同样是张精品,波兰配乐大师Abel Korzeniowski的音乐恰到好处的渲染出了自始至终那淡淡的忧伤,而那几首纯正的爵士则仿佛将人们置于了60年代的美国。
而这所有的精心设计最终就让影片像一件经过时光浸泡过的精致标本,供人细细品味其中的美不胜收。
人生的长度,从来无法丈量。
大千世界,红尘纷扰。
是啊,我们都是孤独的出生,孤独的死去。
而人生只是这起与止之间,那一望无垠的辽阔。
于是人生的质量,似乎无关痛痒,毕竟人生的终点站只有一个,死亡。
这是非常美的一部影片。
在混乱的六十年代,所谓的古巴核侵袭,苏联的导弹威胁,在George心中不过是可有可无的。
他的生活,高雅,细致,不存在物质上的缺失。
而失去了爱侣之后,他意识到他的生活不再完整,逐渐失去了活下去的意义。
他对于这一切的解释是,fear。
其实,谁都只是,贪恋一丝温暖罢了。
16年共同走过,不仅仅说明他们在情欲上合拍,更说明两人精神的契合。
George是个长情的男人,他放不下那16年的肌肤相亲,放不下16年的温暖。
其实影片与性向无关,将他的爱侣换成女人,故事照样可以上演。
只是同性故事,更能说明他的fear,异性恋的世界里寻找完美的爱情尚且不易,何谈同性感情。
他其实只是担心自己孤独终老罢了。
现实世界不断向他抛出诱惑,轮番轰炸这颗濒死的心。
每一次轰炸都带来色彩的变化以及时间的延缓。
邻居孩子快乐的游戏,办公室秘书的明眸红唇,网球青年健美的身体,年轻学生秀气的脸庞,西班牙模特的主动勾引,密友夏洛特的真情期待.....每一刻的心动和情欲都在他身上恣意弥漫,渲染出饱和浓郁的色彩,美丽得摄人心魄。
而时间也随之放慢脚步,每一秒似乎都可以细数。
而当一切恢复平静,画面又回到色彩度很低的程度。
而最精妙的莫过于那心跳的声音,一点点加快,在情欲的面前渐渐释放,也正如观众的心跳,仿佛一时间无法辨别到底是自己的心跳声,还是George的。
这种亏张的情欲描写,收放自如,却美不胜收。
其实我一直是个悲观主义者,所以我反而喜欢另一种结局。
像他这样的男人,一切都有了,可是人过中年,而想要再找到一段炽烈的爱情,并长久伴随他之后的岁月,只是想想就应该会让他心力交瘁吧。
于是人生在他面前,其实不过是一副空虚的躯壳而已。
当发现年轻学生Kenny睡梦中仍手握手枪的一刻,连我都感到我的心微微颤抖了一下。
他一直都是知道的,一直都是以一种淡淡的纯澈的感情去爱着George的。
我其实是期待George结束自己的生命的,那样的坚贞那样的孤绝仿佛才是我一直想要的轰烈和精彩。
而当他忽然发现,如血的月光照进窗棂,生命的死木长出新芽的时候,一切却来的那么突然,却又那么平静。
Jim的死亡一吻,那么轻柔,似乎一切的虚空一切的焦灼,刹那归零。
而一切的开始,只是因为,贪恋一丝温暖。
http://vividtime.spaces.live.com/回顾一下影片中美丽的细节:1:片头George在水中的镜头之后在Kenny和他在海水中游泳的时候再次闪现,仿佛George脑海中的孤独、寂寞,一直萦绕不散。
2:车祸的臆想非常惊艳,那苍茫的雪景,血色的蔓延,还有那轻描淡写却无可详述的一吻。
3:他精致的生活,却无法掩盖镜中的枯槁。
4:冰箱里冻过面包,和女仆的拥抱,以及女仆那不解、惶惑、担忧的神色。
与之后Geroge在面包里悄悄留下的给女仆的钱呼应。
5:想起Jim心痛乃至心绞痛的伏笔。
6:Jim的cousin电话打过来,George的眼睛逐渐溢满泪水,并声音哽咽。
7:两只爱犬,一只于车祸现场丧生,另外一只也不知所踪,有种暗示George的丧偶之痛,只有自杀才能解脱。
8:邻居家的小孩把蝴蝶弄死并搓成灰烬,喜欢各种伏击,小女孩养蝎子并用各种动物喂养。
9:女秘书的香水味并突然红色满溢的唇色。
10:谈及防空洞时George只关注网球运动员的肌肉,以及突然闪现的狭小空间里一个家庭和圈养牲畜龟缩于其中的怪异景象,George对于这个话题的想象不过这一瞬。
11:Kenny及女友眼睛的特写,穿插在George的讲课之中。
12:说到少数群体时George左手侧的男学生下意识低下头,后来想起这位演员在一部同性题材影片中出现,《抱紧眼前人》, Holding Trevor,此时应该暗指同性恋群体。
13:红色的卷笔刀象征rage和lust,暴怒和欲火,George没有选择象征spiritual的蓝色,选择了黄色,有种选择physical attraction的意味,也有种向Kenny自亮身份的意思。
14:Kenny尾随时发现了枪,并说u seem that u need a friend,观察真细致。
15:邻家女孩再次出现,满是清纯之美。
其父亲对于同性恋的蔑视和憎恶,在小女孩嘴里传达给George。
16:广告牌上洞悉灵魂的一双眼睛。
17:别人小狗的熟悉的气息。
18:西班牙男子Carlos拉开门把手并故意等Geroge出门时放开的细节,George早就看穿。
其眼睛和嘴的特写,还有两人点烟时的情欲暗示。
19:Jim和George在沙发上读书无比温馨的一幕。
20:自杀纠结并最终未遂,选择各种姿势,并在浴缸里滑倒,非常真实却讽刺的一幕。
21:用小狗的方法惩罚邻居家小孩的幻想。
(pee on him)22:Charley无敌的笑话,两人精神的合拍。
23:George劝Charley回London的坚持不懈。
24:George和Jim相识的一幕非常美好,Jim婉拒时的一句:I think I‘m taken.25:早就从办公室里要到George住址,并在树丛里伺机行动的Kenny。
26:Kenny饱含深意的一番话。
27:Kenny通过裸照发现George的秘密,并主动诱惑George。
28:George第三次出现在水中的幻想,最后一次死前的思想挣扎。
29:Kenny洞穿了George的想法并因担心其自杀握着枪睡觉。
30:惊悚的猫头鹰,血色的月亮,坦然无惧的George。
31:急转直下的结局,无奈的Jim的一吻。
所有的芳华绽放,也马上黯然失色,and just like that, it came.
因为看到把这部电影和《I LOVE YOU, MORRIS》相提并论的评论,于是自然也找来看了,结果有的电影就是你抱得希望越高就 越……好了,我们不必说的那么明白。
在片头犀利的几分钟之后,剧中所有人物便沉浸在与王墨镜风格浓厚相似的小资情调中。
当然,小资不是错误的,它能让一部分观众为之感动,让再一部分产生由衷的舒爽。
用服饰、环境设施和其他实物充分体现了60年代美国中产阶级的小资,当然不能忘了音乐,至于剧情和拍摄手法,那不是导演的强项,据不要太记挂了。
当然这是一部爱情片,倾倒众生的男主角面对男男女女的诱惑,坚定地爱着自己已逝的同性恋人,浑浑噩噩地度过每一天,直到他终于忍受不了想追随而去。
看,多么感人!
然而正如电影中反复的神经质的强调“害怕”,男主角无疑是害怕的,害怕亲手招来的死亡,更害怕自己遗忘恋人而带来对自己理想爱情的破坏,于是当爱慕他的男学生出现,转机出现了——这个学生有着他喜欢的性别、外表、对他的爱,更重要的是他们就某种意义上达到了“心灵的契合”(虽然愚钝如我没体会那种契合,甚至连他们何时契合的都不知道),他理想的爱情再次出现,然后?
然后他自然从那种阴郁的状态清醒过来,世界开始变得多姿多彩。
可是他的理想爱情并未真正实现,这种烂尾在潜意识中是不被允许的,于是在他以为自己要开始新的人生和爱情的时候,不可抗拒的心脏病来了。
最后的最后,他看见昔日的恋人走过来亲吻了他,正如梦境中他的亲吻一样,一个老同志的故事结束了,他的爱情圆满了。
就我个人而言,是不太爽这种当了XX还要立牌坊的结局的,更何况饰演Jimmy的Matthew Goode是如此帅气迷人。
啊终于说到啰啰嗦嗦写这么一堆的目的了,那就是——看这部电影最大的收获就是原来还有一个迷人的男人叫Matthew Goode。
记得去年夏天有个朋友来北京,说他在798和Tom Ford吃晚饭。
其实到现在我都对此事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
不过这个朋友是个俊男。
这一点毋庸置疑。
没想到TF做了导演,一出手启用的还是戏精级别的演员。
而且拿到了重要奖项的侧目。
全片非常符合TF作为世界一级时尚先驱的风范,复古,华美,洁净,从服装,人物造型到家居摆设,一丝不苟,简直像能拿皮尺量测般精准典雅。
处处透出设计师量体裁衣般的细致入微和高尚风雅。
镜头干净得仿佛吹落纤尘,空灵极致,像茶般静谧难测。
每个场景都装帧如画,打上了顶级时尚设计师的标签。
故事情节首尾呼应,简简单单。
仅仅就是一个孤独男人孤独求死的一天。
全因他失去了挚爱——一个相伴16年的男人。
Colin Firth的演出精到老练。
两代英伦俊男缠绵相依的镜头,令人有点小小意外。
TF选择的四位男演员均为美之代言人,包括CF偶遇的西班牙男模和他青涩的学生。
而MG在片中的零星亮相浅尝即止,唯有最后一袭黑衣惊艳了观者。
至于唯一的女角JM,基本也是友情捧场,六十年代的造型,华艳绝对盖过了她在The Hours中的扮相。
同性之爱,衷心痛心。
这是一出CF的独角戏,起落转合,却别有一番韵味。
After Many A Summer是电影中赫胥黎的小说名,该名出自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Alfred Lord Tennyson的诗句“And after many a summer dies the swan.” 诗歌名为Tithonus。
泰索尼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传说他是一个凡人,却爱上了女神欧若拉。
欧若拉被他的爱意打动,就去求见众神之王宙斯,要求赐予泰索尼斯不朽的生命。
宙斯答应了她的要求,于是欧洛拉就带着泰索尼斯到奥林波斯山上一起生活。
但是女神忘记请求让泰索尼斯永远年轻,这样泰索尼斯虽然一直活着,却不停地衰老,几百年以后他已经老得无法行动了,仅剩的声音也变得又高又尖。
欧洛拉看着他身体如此虚弱非常难过,最后把他变成一只小虫送回大地。
我偶然兴起,将全诗翻译成中文如下。
后附英文原文。
泰索尼斯 诗:阿尔弗雷德•罗德•丁尼生 译:晓非 树木腐朽,树木腐朽飘零雾气把重负流落大地人来了,耕种土地,长眠地下许多个夏天过后,天鹅死去而我有的只是痛苦的永生耗尽生命:我在你的手臂里慢慢枯萎在这安静的世界边缘一个白发的影子游移着像一个梦在东方的永恒寂静之所重重迭迭的迷雾,和微光闪烁的黎明之厅 唉!
在昏暗的阴影下,曾经有个人如此地辉煌于他的美丽和你的选择你选择了他,这样他就好像在他伟大的心里,自己不是别的,正是一个神!
——我请求你:给我不朽的生命那时你微笑着答应了我的请求像富翁一样,不在意给出了什么但是你的强大的时序女神愤愤地施展她们的意志把我打倒,中伤,荒废虽不能让我生命终结,却空留残废躯体幻想着不朽青春的出现——我有不朽的年纪,却无不朽的青春于是我满身灰尘。
你的爱,你的美丽,能否给我弥补?
即使是现在遮蔽着我们的这银色的星,你的向导在那些颤抖的满含泪水的眼睛里闪耀是在听我吗?
让我走吧,收回你的礼物为什么一个凡人想要用尽办法在人类美好的生命赛道上有所改变或是要超出上天设定的目标——那里所有的人都应该停顿下来,互相会面?
一阵柔和的风吹走乌云,我瞥见那黑暗的我出生的世界再一次,那古老的神秘微光悄悄行动从你的纯洁的眉毛,从你的纯洁的臂膀还有那被一颗心不断击打着的胸脯你的面颊开始在阴郁中变红你的甜蜜的双眼慢慢闪耀,靠近我的眼睛在这以前,那被遮蔽了的群星,还有荒野中的团队它们爱你,渴盼你上轭,升起撼动那阴间诸神开始松开的黑暗打破薄暮,带来火的光点看!
你因此变得无比美丽在寂静中,那时,在你的答案说出之前,你的泪水流在我的面颊上为什么你要用泪水让我惊惶让我颤抖,担心那个谚语我在遥远的从前,在黑暗的尘世上听到的,是真的?
“诸神不能收回祂们的礼物。
”唉我啊!
唉我啊!
用另一颗心在遥远的从前,用别的眼睛我曾看到——我还是他时——看到清晰的轮廓形成你,看到模糊的卷发发亮变成光芒的圆环随着你的神秘的变化变化着,我感到我的血脉随着你逐渐染红你的仪态和门厅的灼热而灼热,当我躺下嘴唇,前额,眼睑,升起带露的温暖带着比四月里半开的花蕾更香的吻我能听到嘴唇的亲吻低语着说我不知道什么是狂野和甜蜜就像我听到阿波罗唱的那奇特的歌曲那时伊利昂在高楼丛立中就像雾中的玫瑰 但是不要永远在你的东方拥有我我的天性如何能与你的长久融合?
你的蔷薇色的影子冷冷地沐浴着我,让我寒冷的正是你的光芒,冰冷我皱纹密布的双脚在你微光照耀的层层门坎之上,当雾气从昏暗的泥土上飘起,在那些人家快乐的人们有力量死去在长满绿草的坟墓上还有更快乐的长眠放开我吧,让我回到大地你见过所有的事物,也将见到我的坟墓你将在一个又一个早晨更新你的美丽我也一次又一次在大地上忘却这些空空的庭院还有那你不断滚动着的你银色的车轮The woods decay, the woods decay and fall,The vapors weep their burthen to the ground,Man comes and tills the field and lies beneath,And after many a summer dies the swan.Me only cruel immortalityConsumes: I wither slowly in thine arms,Here at the quiet limit of the world,A white-hair'd shadow roaming like a dreamThe ever-silent spaces of the East,Far-folded mists, and gleaming halls of morn.Alas! for this gray shadow, once a man--So glorious in his beauty and thy choice,Who madest him thy chosen, that he seem'dTo his great heart none other than a God!I ask'd thee, `Give me immortality.'Then didst thou grant mine asking with a smile,Like wealthy men who care not how they give.But thy strong Hours indignant work'd their wills,And beat me down and marr'd and wasted me,And tho' they could not end me, left me maim'dTo dwell in presence of immortal youth,Immortal age beside immortal youth,And all I was, in ashes. Can thy love,Thy beauty, make amends, tho' even now,Close over us, the silver star, thy guide,Shines in those tremulous eyes that fill with tearsTo hear me? Let me go: take back thy gift:Why should a man desire in any wayTo vary from the kindly race of men,Or pass beyond the goal of ordinanceWhere all should pause, as is most meet for all?A soft air fans the cloud apart; there comesA glimpse of that dark world where I was born.Once more the old mysterious glimmer stealsFrom thy pure brows, and from thy shoulders pure,And bosom beating with a heart renew'd.Thy cheek begins to redden thro' the gloom,Thy sweet eyes brighten slowly close to mine,Ere yet they blind the stars, and the wild teamWhich love thee, yearning for thy yoke, arise,And shake the darkness from their loosen'd manes,And beat the twilight into flakes of fire.Lo! ever thus thou growest beautifulIn silence, then before thine answer givenDepartest, and thy tears are on my cheek.Why wilt thou ever scare me with thy tears,And make me tremble lest a saying learnt,In days far-off, on that dark earth, be true?`The Gods themselves cannot recall their gifts.'Ay me! ay me! with what another heartIn days far-off, and with what other eyesI used to watch--if I be he that watch'd--The lucid outline forming round thee; sawThe dim curls kindle into sunny rings;Changed with thy mystic change, and felt my bloodGlow with the glow that slowly crimson'd allThy presence and thy portals, while I lay,Mouth, forehead, eyelids, growing dewy-warmWith kisses balmier than half-opening budsOf April, and could hear the lips that kiss'dWhispering I knew not what of wild and sweet,Like that strange song I heard Apollo sing,While Ilion like a mist rose into towers.Yet hold me not for ever in thine East:How can my nature longer mix with thine?Coldly thy rosy shadows bathe me, coldAre all thy lights, and cold my wrinkled feetUpon thy glimmering thresholds, when the steamFloats up from those dim fields about the homesOf happy men that have the power to die,And grassy barrows of the happier dead.Release me, and restore me to the ground;Thou seest all things, thou wilt see my grave:Thou wilt renew thy beauty morn by morn;I earth in earth forget these empty courts,And thee returning on thy silver wheels.
他像实施程序一样精准地重复每天的步骤:剃须,拿出规整熨帖的衬衣,整理鬓发,将皮鞋扫擦得锃亮……给这副困境折射出来的表情补上考究的妆,拉开镜子,光线交叠出姿整的“Slightly stiff but quite perfect George”,作为他的被饰演者存在(此处科叔就是汤姆叔叔装扮道具的活体芭比啊)——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一个外表无懈可击的空心人,镜头里优雅之气漫溢。
因为厌世他无谓又无畏,淡定自若,气定神闲。
没有人知道,他刚刚走过赤烫的雪地,落在房间的冰窖,乍醒于不复体温的冰唇。
唇上弥留微暖的吻感,翻过梦境藩篱,只余墨水的残黑。
浮生若梦,快活不知时日过。
他和厮守十六年的同性爱人吉姆曾在琉璃屋中快乐生活,嬉笑怒骂,抵足夜读,他揶揄他迎接每个晨曦时充沛的生命力一如他调侃他迂腐的学究气,他不乏文人尖酸地调侃“最愚蠢的物种总是最快乐的”,一如他炫耀自己如何利用愚蠢物种报复邻居家的小男孩……——只羡鸳鸯不羡仙也不过如此吧。
“永远有看不见的孽贼藏在欢愉时光的毛细孔内,伺机发动偷袭,将你从峰顶推入谷底。
”电话里一通噩耗传来,未见鲜血便已哀鸿遍野。
快乐何其短暂,生存何其稀薄。
死亡发生了,犹如海洋移位冰川融化,周身方圆天崩地坼,其后一切都变了模样,寻常事物寻常相见,却已无从辨认。
冷酷的丧钟把他拽回了现实:他只是一个见不得光的爱人,这只是一段不予公允的爱情。
回忆是吉姆留给他的唯一遗产。
初见的场景仍鲜活如昨。
酒吧门前,隔着重重人潮和喧嚣,他点烟他脱帽,他转头他饮酒,上帝的响指一落,灵魂的频率发生共振。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爱如蝶舞,交缠织茧,蝴蝶猝逝,日子成枷,肉身作茧自缚。
乔治从没有做眼泪的同谋者。
悲情深入膏肓,感情如此强烈,无法用寻常反应来自控。
作为一具标准的行尸走肉,你不能说他是阴性的、消极的、没有情调的,他有一个始终对他贼心不死的闺蜜,他在课堂侃侃而谈的疏放风采可以辐射超强魅力,美得具有侵略性的异域男子借着借火的微光向他靠近,他连丧服都还不忘打上最能彰显英伦优雅的温莎结……但这些热闹都是别人的,与他无关。
就像中谷美纪在《阪急电车》里独白所说:这个世界上明明有如此庞大的人口,明明有如此多的人共同活在同样的地方、同样的时刻,但却无法带来任何意义。
素不相识的人们既不会对我的人生产生任何影响,我的人生也不会对任何人的人生产生影响。
世界便是如此构成的。
热闹喧天的世界不过是一座芜杂的活死人墓,死亡沼泽散发的腥甜与静谧气味早已俘虏了他的鼻息。
你就好,你死了,我还活着。
活着的人被判处无期徒刑。
在经历了八个月的刑期之后,他终于决定自寻出口。
从他把手枪放入皮包的一刻起,这就是完美的一天。
他拥有前所未有的自由与深不可测的孤独,游走在浮世边缘,展开赴死前的秘旅。
导演的慢镜头,对所有的人、事、物聚焦和特写。
不愧是对美有着过人感知和执念的GUCCI前掌门人,Tom Ford充满设计感的构图,将俗世的美感烘托得仙气飘飘,渲染到无以复加。
命运就像一个顽皮的玩家,玩尽一切手段跟你角力周旋,在你气馁离席的时候,又唯恐赢得无趣,使尽浑身解数对你挽留。
它把曾经像捉迷藏似藏着捂着的盒中巧克力慷慨奉上,拱手河山讨你欢:操场上被汗水浸润的麦芽色肌肉拉出费洛蒙沸滚的线条,小女孩湖蓝色的公主裙和天真扭动的身姿,邻居女主人摇曳生姿的艳红裙裾和友善的笑靥,一朵花的嫣红在暗沉视界里晕染开一片暖色天涯,闺蜜狐媚的眼妆盛装的礼服欢愉的舞步,西班牙美男的眉目满斟倾城日光的绚烂涂鸦——你看,大地众生如此美丽,你怎么忍心撒手撤离?
说来真有点讽刺,当他生无可恋,生命却突然对他产生了浓烈的恋慕。
电影的整个色调都是冷峻清索而静美的,如斯凯蒂之手抚在胸口,心一点一点地沉静,一点一点地凉透。
其中又有几个镜头,将浓艳色彩刻意地从全片基调中跳脱出来,制造强烈对比,就像忽然爆绽的烟火,令晦暗的周遭顿时沦为背景。
万花色放,人间吐艳。
复古色调里的一抹鲜亮,美得肆无忌惮,天地霎时通明。
天生丽质的Colin Firth大概无需点化,只需Tom Ford稍事点染就泛出珍珠般的感光——光而不耀,风流蕴藉。
如香茗,似陈酿,缓慢释味,唇齿留香。
尤其是开头阴柔娆媚的盈盈步姿(跟Rupert Everett怎么打情骂俏都出不来的GAY气终于在此刻、在这个镜头里正漏侧漏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在这个直气逼人的英伦绅士演来,真真叫人惊艳(影帝的预备役打得着实华丽,科叔的演技足以位列仙班)。
所幸的是,男学生肯尼终于从顽石中凿取了一丝甜,肯尼用他的美貌,慧黠,体贴,温存,化百炼钢成绕指柔,渐渐驱散乔治灵魂深处的孤冷。
这个有着爱琴海般湛蓝眼眸的少年何尝不是爱人在天之灵从天堂派下来的使者呢?
讽刺之中的讽刺,是在他恢复玩心在命盘重新下注时,命运这位庄家也恢复了操纵的绝对权力。
死亡迟早都找你,切勿凭自己。
乔治心脏病发,猝死。
虽然结果相同,但主动的死亡与被动的死亡,筹谋的死亡与意外的死亡,这刻之前的死亡与这刻之后的死亡,已经有质的不同。
电影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背景从茫茫雪地切到馨暖的睡房,爱人枯涩的眼珠换成他欲言又止颤动的唇,这次换做先逝的吉姆走到他身边,致以安魂的一吻——在命运荒诞的反转里,这画面令人安慰。
涤净灵魂的杂质,带着清澈,才能欣然远赴天国。
如此看来,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汤姆-福特要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有点年纪的单身男人,拥有科林-费斯在片子里那样的品味,才能称为perfect guy。
对于在时尚圈快浸泡成大师的福特来说,初次执导电影,已经算是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虽然,他在片中对特写镜头的运用一度走火入魔。
科林-费斯饰演的大学教授生活精致优雅,却郁郁寡欢,常活在对过去的回忆中——几年前,他的男友死于一场车祸,从此他便消沉了。
他有个同命相连的好友,同样活在回忆里的朱利安-摩尔,另外,他还有一个对他似乎有点意思的学生,就是霍尔特饰演的角色。
影片的事实交代,基本上是费斯消沉进行时穿插着他跟男友的过往片段在进行,实际上,这是一个一句话就能说完的故事,福特在做的,是把这个故事穿上了他的定制西服,安上了木质地板,加上了暧昧眼神,ok,done!影片做成了!
科林-费斯在影片里一切品味,都有福特的影子,稍了解这位大名鼎鼎的设计师风格的人都知道,于是,在惯性的驱使下,他把自己的个人品味展示到了胶片上:设计感十足的木质结构的房子--这是费斯在片中的家,黑胶唱片--费斯在片中经常听,蹭亮的皮鞋和相当修身的西服--福特本人每次都穿着这身出来……为了渲染影片的质感,或者说表达费斯时常陷入迷思的状态,福特在片中发狂般使用特写镜头来表现片中所有漂亮的主角、非主角的眼睛、嘴唇,恍若美宝莲广告。
不过,就在影片走火入魔地走上矫情路线时,费斯来了个急刹车,在影片的结尾部分开始好好讲故事了,这个时候,那部分简明扼要的叙事方式和意味深长的结尾,倒让人想起了贾木许几年前简约到让人百感交集的《破碎之花》。
《A single man》在威尼斯首映时,影片结束,满场的掌声和口哨声,基本上,这是由大牌参加的美国电影在电影节的普遍待遇——并不是说电影好的怎样,只是说,一向自认为清高的,左派分子突出的欧洲电影节,已经不可避免在好莱坞的“魔掌”下插翅难飞了。
After many a summer.我有很多的朋友,但是他们都不需要我。
在一部以男人为主角的电影里,这是一个女人的声音。
有时候我们任性地认为自己很重要,其他人都需要我们。
但是当我们发现事情并非我们所想,失落便像海涛一般汹涌袭来。
许多个夏天前,我踮着脚尖想,我会成为一个对他人来说很重要的人。
许多个夏天以后,我在看了一场电影后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才好。
Every day goes by in the haze.我曾经天真的以为光明终将到来。
但黎明前的黑暗却正在吞噬着我。
每一天过得都像困在玻璃房子里。
灵魂被困在肉体里,世界被困在视线中。
我的一切显得那么赤裸,但是我看到的一切都是迷雾。
哀伤的大提琴悄悄奏起,我们缓慢的脚步已经赶不上时间了。
Completely, entirely and forever.我不知道怎样才能告别过去,如果每个人都告诉我们让过往的随风飘逝,那么这一些过往为什么会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等到他们占据了我的脑袋和身心,你才告诉我要把握现在忘记过去。
可是你却不告诉我要怎么做才能忘记过去,要怎么做才能让现在不成为即将要忘记的过去。
Who knows what you really like?我也不知道该如何摆脱寂寞,尽管你说我拥有很多朋友,但是并不属于我的东西如何能称得上是拥有?
爱情能填补这份寂寞吗?
但是那个人是不是能够看清真正的我,等到我也无法看清自己的时候,那个人还能不能看清我?
Tonight.Death is future.And just like that,They come.
1 本届南非世界杯的FIFA小姐、瑞典美女名模Victoria Silvstedt (维多利亚-希斯特德)曾在09年参加“单身男子”的试镜。
2 最初Colin Firth没有档期,但影片为他调整了拍摄计划。
在2010年2月21日英国奥斯卡(BAFTA)授予他最佳男演员奖时,Colin Firth提到,他曾打算弃演该片,甚至给导演Tom Ford的拒绝邮件就躺在发件箱里正要发出。
但一个技工上门来为他修冰箱,在这期间Colin重新做出了决定。
他在颁奖致辞中特别感谢这位“冰箱男”。
3 Tom Ford提过Kenny的角色本来要给一个更有名的演员(E!
在线证实,该演员就是以处女作“Billy Elliot”动容全欧洲的Jamie Bell)但在开拍前5天,Jamie Bell仍然没有赶到剧组试穿戏服。
Ford在那个时候才翻出Nicholas Hoult的试镜录影带重新考虑他的。
4 在片中只有声音没有画面的Jim表哥Hank Acherley,是鼎鼎大名的美剧“广告狂人”(Mad Men)男主角Jon Hamm配的音。
Jon Hamm凭借Mad Men获得过金球奖剧情类剧集最佳男演员。
5 原著作者Christopher Isherwood的同性伴侣Don Bachardy在片中有露脸。
Colin Firth走进英语系办公室时,Don Bachardy就坐在沙发上,脚上穿着一双幸运红的袜子,这双袜子属于Isherwood本人。
另外作为著名艺术家、画家,Bachardy的一幅大型绘画出现在了女配角Charlie家的墙上。
6 在原著中George从头到尾只出现了名,没有姓。
Tom Ford在剧本中补全了名字:George Carlyle Falconer。
其中Carlyle是Tom Ford本人的中间姓,而Falconer既是Tom Ford的初恋——插画家Ian Falconer的姓氏,也是Tom Ford旗下公司生产的太阳眼镜品牌名称。
7 片中Nicholas Hoult的裸泳部分使用的是Sean Talor作为替身,因此最后的剧组名单注明了Kenny一角存在Body Double。
当我等用同志或直人去定义一群人或一段情感时,定义它的人已经迷失于条条框框中,爱也失去了它的本义。
从电影院走出来时,一直追问我取向的台湾女生露西,这次只是深沉的跟我说,真的觉的,爱无分性别,只要是真心的,都同样动人。
单身男人,一部不以缠绵悱恻的恋爱故事为卖点的电影,却让人见到了爱的意义,一部丝毫不见性爱场面,连刹那的裸露也抹去了意淫空间的12A级电影,却让我半路撑起帐篷……好吧,只靠一双殷红的唇,它竟如此性感,而那些贪婪而无止境的肉欲,麻木亦或放荡的交欢,是如此的不堪与丑陋。
是的,爱无分性别。
那种发自心底的愉悦之情,电光火石的汹涌情绪,甚至唯盼一死的冲动或是坚贞,又怎会是男或女、老或少、美或丑这些人间烟火挡的下,说的清的。
爱,本也不该分性别。
不论是男子的一抹微笑还是女子的一刹那回眸,怎不让人动容。
导演把镜头拉的如此之细节,无非也就是让观众去领略人的美,忘记那人外貌的男女,只领略那美,已够令人冲动。
爱又是分美丑的。
那些海誓山盟却鸡鸣狗盗,满口恋情,分头咒骂的滥情,只给它的面上抹下凌乱的五彩。
那群满脑子床第野合又满嘴爱意的浮生世人,又怎会沾下爱的半点真意。
只是,当单身男人与那个寂寞的女人拥抱而又吵闹,当记忆剥去他的尘缘,露出那颗痛苦的心,当一个男孩露出自己青春的肉身向大海跑去时,爱是如此真实,又如此美丽,携一夏温暖的风包裹而来。
这不是一个同志电影,他亦不是一个同志。
他只是爱上了一个男人。
那只是一段美丽而难忘的爱情。
这是一场美丽的光影聚会,而片断却又如此真实的勾人回忆。
一切,只是咫尺之遥。
我一生中少有这么绝对清澈的时刻,在这倏忽的几秒,寂静沉寂了杂音,我用感觉,而不用思考,事物是那么鲜明,世界是那么清新,一切充满存在感。-------我记住了这句。而整部电影画面美得可随时按下暂停荡漾半天。
我很关心最后他死了没
受不了colin firth。。
非常精致的电影。Colin Firth将每个表情每个动作都拿捏的那么恰到好处,让我能感受到那种孤独和隐忍,即使节奏缓慢也能看进去。Nicholas Hoult这娃的眼睛还是贼电人,美少年。Nick那湖蓝色的眼睛搞的我好想重看《SKINS》一二季,最待见的就是他了
越是华丽越是掩饰不住内核的苍白空洞
如期而至
一部看似对同性恋话题的深刻探讨,费恩斯这次竟然还能被奥斯卡提名,我还是觉得BJ单身更是他的上乘之作。虽然是科林、朱莉安参演,但这绝对是一部无病呻吟的装~逼之作,和QAF不能相比,也永远无法超越后者。
2010年6月23日
怎么不上,怎么不上
death is the future
a fashion designer's gay dream in which everyone is dapper and classy
我一直活在那几个时刻,但它们立马把我推回当下。一切都是按照命中注定的轨道行驶。
全是英伦当红的明星啊。。。不过马修你吻的太业余了。。。
Nicholas的PP,还有Jon的美貌
满满的王家卫风,大有《花样年华》的影子。不说教,不夸张,一切都像散文诗,任由岁月蹉跎。柯林叔叔细致的演技令人心碎。涉及同性恋的电影难免会落俗,但是本片关注了作为人的那份universal的孤独感,难能可贵
娓娓道来的温情,精致还原60年代的场景,ColinFirth的公认演技,却不能弥补剧本的薄弱
讲得挺细腻,Hoult非常漂亮
有点无聊,TOM FORD还是设计适合你啊
没看太明白
太拉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