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想让我们看的是少男少女互相拯救但最终遗憾没有在一起的苦情故事,但我只看到了一个恋爱脑舔狗男主和一个唐氏断章取义大女子主义的女主男主说害怕以后如果遇到过不去的时候,后悔自己的选择,后悔遇到女主,女主破防了与男主分手元稹曾写过,“唯梦闲人不梦君”以梦中相见代替实际相见,已令人感到惆怅,何况梦中也不曾相见美好的回忆以见相思之切,人之所同;回想后悔之事而仍见相思之切,则是己之所独。
怕失去原来的初心,怕为功名利禄而丢失对女主的爱恋之情,这不是爱之深吗?
写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了原来这部作品就是导演寄给元白cp的一封情书,男主女主前期的互相扶持幸福在一起就是春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到了后来,男主事业受损,女主父亲去世,不仅致敬了白居易官场失意,同时也对应了元稹丧妻之痛,此间男女主离别这不就是元稹白居易被贬五年身居异地“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至于最后的女主邀请男主参加她的婚礼,简直就是全剧画龙点睛的一笔,男主与女主从此分道扬镳,也意味着男主将在女主心中逝去,这何尝不是一种消亡呢?
女主带上头纱,一抹雪白意味着无尽的空虚,正如白居易写的那样,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男主在女主心中逝去,只剩下一副空虚的骨架却不断自我内耗,女主带着洁白的头纱,如雪满头一般,仿佛有无限的遗憾)
听说取景地在福建,就很开心的买了票去看电影,昨天提前看了影评,做好了心理准备之后,反而没那么糟糕了,就算是个轻喜剧吧。
除了男主有了女朋友以后,还对女主献殷勤和比赛时冲出去找女主,其他都还好。
男主对女主一见钟情,注定了以后的殷勤……可是这么专一的男生,怎么会在有女朋友之后,对女主天天接送上下班……他对现任到底什么感情啊?
为了转移目标所以试一试嘛?
出轨渣男实锤了。
就算是真的用情至深,在重逢后想要博一把,但至少也应该先分手再献殷勤吧。
好容易分手了,编剧为了让男主以后会后悔去找女主这件事……台风天,让汽车被困在水里,路上一辆警车、消防车都没有,也没有救援人员……就离谱!
刚好去年福建漳州就被台风米克拉横穿市中心,行业部门至少一周前就做好应对部署了。
再退回16年,莫兰迪横穿厦门,厦大也是第一时间转移了受灾寝室的学生啊………都有新闻播报了,那条路没救援人员,逗我呢?
但是忽略这些,整体剧情还算流畅,有哭有笑的。
对女生来说是一段短暂的感情,对男生而言,这是他自己的15年,是自己的青春吧。
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女主最后结婚了还要给男主发请帖,这到底是怎么样的心情呢,想让曾经深爱的人知道自己幸福了,让他放心嘛?
但是我好羡慕男主有一群不离不弃的挚友,帮他抢婚的那段仿佛重回青春。
感情的事本来就不讲道理,有的人遇到了喜欢的人,就是会奋不顾身,这没办法。
在人最低谷的时候怨天尤人,也是人之常情。
但从男主觉得会后悔的那一刻开始,他和女主的感受就真的结束了。
如果女主原谅了他,接下来的一生,男主都会把退役的原因归结在女主身上吧,他会忘掉自己在医院说“大不了就退役”的那句话,还好分手了,时间让男生知道自己当时是真的错了。
之后参加婚礼,男生也不过是想跟自己的青春道个别吧。
彻底告别自己的过去,然后阳光的迎接新生活。
所以,爱过,不遗憾。
一个人的好,只有最终和他相知相守的人才会明了。
但能肯定的是,每个人心中存有遗憾的,都是没有走到最后的那一个。
希望大家珍惜眼前人,幸福下去呀。
01中国爱情电影的奇怪之处在于,爱情总要与青春纠缠在一起。
好像只有青春期的爱情才是美好的,值得一生铭记。
这些爱情电影有着相似的模式:永远在比对青春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
在缅怀“美好”青春的过程中,骗取观众泪水。
难道不是吗?
品学兼优的女学生与叛逆帅气的男同学,走到了一起;因为现实之故,两人分道扬镳。
然后让他们相遇,共同回忆往昔“美好”的岁月。
02不是说这种模式不合理,而是在现实世界里,有多少中国人在青春期是有爱情的?
即便有,这类爱情又有多少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好感。
越是展现青春恋情的美好,越在逃避现实,构筑空中阁楼。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即便知道是假的,观众也愿意为此买单,来假性弥补他们在青春期的缺憾。
让一个人动情的最简单方式,莫过于把他陷入对往昔岁月的回忆里。
这是为何油腻中年男人喜欢“话当年”的原因:比之现实,过去永远笼罩着一层美好的柔光。
唯有在这些话当年的时间里,他们才能短暂逃脱现实困境,为自己树起一座丰碑。
03在这个国度的电影里,青春都是假的,爱情就更不用说了。
至少,我们很少在中国青春电影里看到青春固有的残酷性,那部《十三棵泡桐树》也许是个例外,还有《笨鸟》。
那么,为何电影创作者在构想爱情时都会不约而同地扯上青春呢?
原因很简单。
大部分创作者与常人一样,青春期没有爱情。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写出真实可信的青春电影呢?
他们对青春期恋情的认知,建立在通俗的青春文学或青春电影里。
于是一种约定俗成建立了,形成一种可以被挪用的爱情电影特有的叙事模式。
04青春很好拍,拍得假并不可怕。
只要往美好的方向拍,即便假的要死,大家都会拿钱包来“投票”。
观众想看的不正是虚假的青春?
来逃离真实的、恐怖的青春记忆。
而拍爱情,极度困难。
没有人能说清爱到底是什么,伯格曼也不例外。
于是将爱情与青春打包,成了稳妥又讨巧的方案。
05中国电影人惊喜地发现:当爱情与青春挂钩后,根本不用再考虑现实,尽情撒上美好的泡泡就行。
这真是一项伟大的发现,如同找到了一台永葆功效的收割机。
只要按照模式批量生产,就会有一茬又一茬的韭菜主动跑来被收割。
于是乎,中国人熟悉的、特有的青春爱情被发明出来了。
中国爱情,人为发明的产物,完成一种集体想象。
兰波说:爱情还有待发明;没想到在中国实现了。
说实话我不懂为什么如此现实的一部电影打分可以打的这么低,是戳到你们的痛处了吗?
一开始的相遇,到后面的相知,一起经历过了风风雨雨,什么小树林烧烤店,一起逃课,还有关于男主游泳比赛的时候去救女主,被意外砸伤永远无法回归泳坛。
可能很多人会纳闷,为什么男主说了什么一句“后悔遇到女主”,女主再也不理他了,或许这对于家庭破碎,没有任何生活希望的女主,男主作为她唯一的光,男主却这样说,可能就是一句玩笑话,或者本意不是这样,但女主还是会很伤心。
电影的末尾男主和女主对白的那段,我真的看了3次3次都忍不住流泪,长达10年的感情,真的很能理解男主的支离破碎,毕竟谁可以轻松就忘掉10年带来的回忆?
关于结尾的那个画面,李荣浩《不遗憾》的音乐刚好切入,男主拿着衣服穿着女主设计的衬衫转身离开,真的那个场景就是给我一种真的很遗憾很遗憾的感觉,“爱过了就不遗憾,有什么好遗憾。
”“我真希望快点长大,这样是不是就不会失去你了”
都2021年了,怎么还会有这么烂俗的青春狗血剧……我看哭了,被难看哭了😭预告片做的那么好看,结果内容又尬又矫情,简直让人三观炸裂。
不得不说预告片包装的是真的好,宣传的也是真的好,提档时间选的也是真的好。
舔狗男主和绿茶女主的人设也是绝了。
看预告片还以为男主是有多深情最后爱而不得呢,结果男主不仅是个无脑舔狗,还是个渣男啊,真就前任一哭现任必输呗😀女主也真是够绿茶的,本来以为是是因为女主原生家庭的影响和男主的不够成熟所以两个人才错过,结果女主就是个明知男主有女朋友还要跟男主玩暧昧的绿茶啊🙄剧情也是真的无力吐槽,简直就是稀烂又离谱😕编剧是对青春有什么误解吗🤔青春就是为了初恋跪舔十五年吗😑男主为女主做了那么多,而且所有的上进都是因为女主,感觉活着就是为了女主,结果十五年的青春换来了什么,果然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呗,活该😅都2021年了,还搁这卖舔狗人设呢,现实生活中能有几个人坚持当15年的舔狗啊😥狗血的地方一抓一大把,例如男主面对女主的渣男现任不由分说上去就是重拳出击,直接导致了女主大学之后好几年没理他;例如游泳锦标赛男主看到台风的新闻,鸣枪的时候直接跑出游泳馆,恰好就碰到冒着台风赶来的女主,恰好台风把广告牌吹下来,男主为了保护女主肩膀被广告牌砸中受伤,断送了整个职业生涯。
例如男主工作失意吐槽后悔遇见女主,好巧不巧被女主听到了,然后女主就离开了然后两年后就结婚了😓而台词就像矫情的青春伤感文学的爱情文案堆砌起来的,比郭敬明还郭敬明😅真的别打着青春片的名号来欺骗观众了吧,这剧真的不适合情侣去看😅昨天刷抖音看到有条评论说“看完之后电影院有一对情侣直接分手了,因为男生要回去找前任,因为不想有遗憾”绝绝子😑或许只有恋爱脑才会被感动得稀里哗啦的吧,毕竟没当过舔狗怎么跟我们可怜的男主共鸣呢😐反正我是觉得尬出天际了,现在“国产青春剧”的电影在我眼里差不多就属于“烂片预定”了😅被骗了一次又一次,以后评分不出来坚决不会去看了😀一大上午看这么个烂片真晦气,还是转战隔壁《悬崖之上》吧😶
说实话,打一开始对这部电影预期值就不高。
因为个人不喜欢这个题材,本能的也会觉得剧情台词会尬,而且类似题材的电影基本上都不太行。
为什么会去看呢,1.演员配置还行。
看《想见你》入了许光汉的坑,章若楠也是我比较喜欢的长相。
2.太久没看电影,而且最近时间也比较充裕,也不太想五一期间人太多(一直以来喜欢一个人看电影,也不太喜欢周边坐太多人)。
看之前还希望电影能让我小小惊喜一下,看开还是我想多了,有笑点,但还是抵不住我全程翻白眼,疯狂和朋友在微信上吐槽来的多。
以下几个槽点: 1.女主名字。
尤咏慈。
嗯,很烂的梗。
男主练游泳的,女主叫尤咏慈,中间还有一个东北话的烂笑话。
我真的get不到这个点,很生硬,每次喊女主名字我就攥紧了拳头。
2.许光汉的台湾腔,让我看他为了高考奋斗,大学军训练军体拳我就很出戏。
我总是会觉得我在看类似于我的少女时代这种纯台湾地区的青春片,但是他的室友却又是一群东北人。
3.男主恋爱脑人设。
这个人设直接让许光汉在这部电影里面演的像个傻子。
我觉得这是编剧和导演的锅,不是演员的演技问题。
真的,还我那个活力臭屁有少年感的李子维!!!!
男主好好游泳是为了女主,发奋考大学是为了女主,为了女主和女友分手(这点我真的好气,我要单列一条单独说!!!
),为了女主放弃游泳比赛,发生事故整个比赛生涯因此报废。
事后又因此事业上比不上女主感到自卑而后悔当初的选择,女主也因此分手。
这告诉我们什么,搞事业永远在第一位啊,别因为爱情放弃自己的事业啊!
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愈发觉得顾里说的那句“没有物质的爱情,就像一盘散沙,不用风吹,走两步就散了。
”非常正确!
(狗头保命) 4.前任一哭,现任必输。
为什么这个年代了,还要演这样的剧情。
现任是工具人吗?
用来消遣和排解寂寞的?
电影里面,男主当时有一个谈了半年的女朋友,后来无意间和女主又重逢了,然后主动帮女主解决困难,和女主单独出去,我当时真的想冲进荧幕里面扇男主耳光,冲他吼:“你有对象!!!
”不偏心,说实话,女主在知道男主有对象的情况下也应该拒绝男主的帮助!!
你是差他这一个朋友吗,你的问题只能他解决吗,你在遇见他之前都没碰到过问题是吧,为啥要答应??
避嫌不知道吗???
说回来,我觉得每一个对前任还没放下就展开这一段恋情的人,都是对现任的犯罪!!!
犯罪!!!
这电影看的我愈发害怕谈恋爱,我好怕我的对象还有一个恋恋不忘的人。
虽然我也知道喜欢过的人那个影子在心里永远也没法抹去,没有办法当做没发生过,但是请分清主次,别把这当深情,对现任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前任负责。
5.谜之结尾。
女主给男主寄去了结婚请帖,男主发誓不去,但是男主再他俩曾经的情侣对戒的盒子里发现了女主写的纸条,然后男主决定去婚礼了?!
(没戴眼镜没看清纸条上的字所以也不知道到底是啥原因)然后男主的基友借机支开了女主的伴娘团,男主给女主来了一番深情告白……当时我就脑中闪过三个字:何必呢……在此不讨论结婚到底要不要请前任这件事情,但是人家的婚礼,你俩独处,给女主抒发了一通你的真情实感,你是想怎样?
而且女主的一句话也是让我震惊: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但是初恋只有一个。
我????
我?????
哪一个喜欢过的人不是独一无二的呢???
初恋很特别吗??
只有初恋是最喜欢的后面的对象都是不喜欢的?
爱情也是会随着谈恋爱的次数边际效应递减还是怎样?
以上就是个人的一点点吐槽,我真的也是太恼火了。
——wxy 2021.04.30
23.9.19去Lauv演唱会的前一天,恰好朋友很喜欢许光汉,就一起补完了本来当初看完这一部,心中五味杂陈。
觉得从男女主不同视角来说,双方都有很难以让人接受的点。
但是拖延太久,只写了男主视角的一部分,女主的不记得了..没办法,那就写点拉起男女对立的东西吧。
如果让读者感到不适,可以肆意骂我。
男主视角:尤咏慈很biao,当时我觉得女主能莫名其妙答应周潇齐的追求就很奇怪,她怎么不对鲨鱼那么好,带他去吃好吃的,说白了就是看上了男主的颜。
果不其然因为父亲闹事的变故,和男主分开了之后,再也没想过他。
一个帅哥而已,凭我清纯的颜值,肯定可以再找一个更帅更有能力的,是的学生会主席加上足球校队主力,说什么帮她捡东西,就一种很有安全感,很温暖的感觉,不就是看上新帅哥然后通过学妹的身份一举拿下,只会说一些冠冕堂皇的话。
结果周潇齐验证那个主席,也可以仗着自己的颜值和能力背地里暧昧其他女生,一路货色。
男主作为小丑,替她的女神放了烟花,打了渣男,再一次消失在她的人生里,不过这次是他主动,我觉得非常好,特别有骨气。
要放到我身上,如果女主作为我最好的朋友(不论是异性还是同性,害怕某些别有用心的人说我拉起性别对立特此叠甲)听了我的话,她还是没一一丝怀疑的话,无论她是不是我喜欢的人,我也会离开,因为她的智商以及人品不配,和我在一起。
所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又或者是,曾经认为的女神,其实也只不过是一个花瓶,我这种性格,就不会和笨蛋走的太近,会变得不幸!
所以出现了最后被花瓶发疯而甩掉的事实,也是合情合理的吧。
但是男主又有很多我受不了的舔,比如离开大学之后,明明已经有了漂亮的女朋友,经济实力属于富二代的水平,今后的人生绝对可以很幸福。
他却还是忘不掉心中的白月光,只因为在咖啡馆中一遇,魂就又被勾走了,甚至有点出轨的嫌疑。
以及片尾,女主都已经要和别人结婚了,他还要去正式地道个别,说一下遇见你不后悔,爱上你不后悔。
就是为了纠正当年她甩掉你的那个错误?
还穿着她给你设计的白衬衫?
太小丑了真的,我根本看不下去。
就他们俩最后分手这个事情,看得我非常难受。
我也算是恋爱脑,可以每天24小时和女朋友黏在一起,毫无保留无所顾忌地爱她,但是说我肯定不会说因为公司要送她去国外培训两年就给她甩脸子,我不会阻止她变得更好,因为我也相信她是爱我的,如果最后是被绿了那说明是我的眼光不行。
不会说后面犯错了再说,啊你去吧当做是我的惩罚我为你守身如玉两年,太小丑了太卑微了,没必要真的。
所谓我是清醒恋爱脑,换位思考,如果我是真的不懂尤咏慈,不知道她要的是安全感,而我说出了后悔,那肯定是挽回不了了,那我就自然地放手,及时止损。
但是放哪个男主身上,确实都接受不了吧。
周潇齐为了和尤咏慈在一起,放弃了全世界了,为他受了伤,从此事业完蛋了,整个世界里,除了她,已是空无一物。
翻拍自韩国电影《你的婚礼》,本土化做的还不错,至少没有太出戏;许光汉恋爱脑时候的表情看上去有点二,确实显得不太成熟;影片中让我最感慨的一句话是:“我不知道是从未拥有过还是拥有后失去更令人痛苦”,感觉比较有哲思吧,会引发我珍惜当下拥有的,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说到珍惜,男主真应该珍惜自己大学4个室友,陪他度过低谷期被羞辱还没绝交,陪他打脸游过江去赶赴婚礼(常帆套上救生圈说明不会游泳,会游泳的人在野生流域也还是有潜在危险的!
)从两个人高中的相处来看,女生肯定是不讨厌男生的,但有多喜欢也说不上,能在一起其实有女主被从广告牌救下的感动,恋爱期间女生的表现也还算合格(帮交房租、主动求婚什么的),但最后的分开是女主果断提出,也可以看出,其实女的没有这么离不开这个男的,说到底是不够爱罢了(但是我支持女的不要太爱一个男的陷进去)。
男主的幼稚主要表现在,把自己的不得志怪罪于毕业后与女主重逢(全然忘了上一秒还说人家给了你26岁人生最幸福的回忆),在人生低谷期事业梦想全部破灭的时候,冲动和兄弟说出后悔为女主挡下那个广告牌,虽然这确实是事实,但也确实不该说,尤其不该被女主听到(毕竟天气那么差,如果不是要去看你游泳,她也不会在台风天出门的);虽然总觉得这句话不至于不可原谅,但考虑到女主在那样缺乏安全感的家庭长大,这句话对她的伤害有她父亲酒后暴力的其他痛苦回忆加成,所以“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但如果真的十分相爱,男主道歉求原谅的话,应该也还是不至于分开得这么利落,所以我觉得本质还是女主不够爱罢了,所以面临男的后悔,加上经济上也比较困窘,自己又有去米兰的机会,就果断离开。
影片其实还是比较现实的。
最后婚礼也没有狗血的抢婚,就是体面地告别了一场,和初恋、青春做个了结,也不至于再有下一个女朋友因为白月光被辜负。
看了几个影评,觉得这个说得非常好: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518182/#comments,没想到电影评分这么低。
文/梦里诗书一部预想用青涩的初恋纯爱打动人心,在彼此失去的遗憾中告慰当下的电影,无疑本该是美好的,但《你的婚礼》却并没能勾勒出真正细腻真挚的情感,走马观花的时间跳跃也使电影失去了本该有的情感沉淀,当其所描绘的纯爱不足以给人带来情感的沉浸体验,那么这样的电影便也注定了它的平庸。
《你的婚礼》改编自2018年韩国同名电影,其实早在韩版中,电影就已经非常显见的有着情感做作,内在沉淀不足等诟病,这样的青春故事其实在历经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的少女时代》等类型电影洗礼后,本就已经没有了多少新鲜感,而《你的婚礼》这个故事更为尴尬的地方,便是它所展现的其实并不是多么纯美的爱情,而只是一场单向不对等的情感,如何在横跨十几年的时间中去更好的平衡男女之间的情感关系,并借此去酝酿真正质朴的纯爱,其实是相比地气,这部改编电影最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这部的新版中,作为导演的韩天面对一个已经尤为落俗套路的故事,他几乎没有能力对原版的主体架构做出真正大刀阔斧的改动,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只是沿袭了原版,仍旧还是围绕一场单向且不对等的感情脉络为展开,而即便在这样照葫芦画瓢的框架下,电影也没能承接好多少地气,反而丧失了原版情感里尚算细腻真挚的描绘,可以说从成片来看,《你的婚礼》的改编是失败的,其不过是把一个陈旧的故事,换了语言地域,套搬到了中国。
这部电影的根本问题,并不是展现着爱而不得的遗憾,相反这种情绪在很多电影佳作里都是一种尤为能诱人共鸣的情感表达,《你的婚礼》的诟病,便在于电影把这种情绪用在了男主无底线的爱与付出,换来的仍旧只是女主一次次的别离,中间还夹杂着出轨的桥段,使本纯粹美好的爱情变成了狗血尴尬的存在,在这样的情绪下《你的婚礼》自然也不可能再带来多少沉浸式的体验。
准确的说这部电影所做的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其实就是让人尤为反感的跪舔,而电影不过是用俊男靓女包裹上了一件看似美好的糖衣。
当电影没有做出行之有效的改动,导演对电影节奏掌控的能力又远逊于前作,《你的婚礼》固然有着青春,初恋,和解等多种美好治愈的元素,但这些其实都不足以弥补电影内在上的苍白空洞,在看这部电影前,其实我还尤为期待曾在《想见你》和《阳光普照》中都以少年形象示人,有着不俗表现的许光汉,能在这部电影中有所建树,但最终看来,纵然再为出色的演员也难以力挽电影的平庸,他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不仅是水土不服,甚至于格外突兀。
爱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为爱奋不顾身的故事也总在我们身边上演,但这种爱却并不存在于这样一部电影中,它只是熬制了一碗劣质鸡汤,上演着一场假甜婚礼。
在一起,相爱还不够 人到中年,居然能看着《你的婚礼》哭出来,也是始料未及。
就像是某个网友说到的,“并不是勾起了关于个人的某种回忆,就是因为以上帝视角审视了一段既心酸又知足的故事……带着已婚的心态,有一种看闺女儿子的感觉”。
两个这么搭的人,不作不闹,依然逃不过命运的捉弄,真是让人唏嘘。
就像《冰与火之歌》里说的那样,管你是国王还是放牛娃,诸神不是一样嘲笑你吗?
这部电影的评分5分都不到,甚至低于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
某位网友说得好,这种没“体现社会深刻思考”的青春电影,很难有好评,建议+3分欣赏。
所以,人到中年,要处处接受社会的教育,要时时给孩子讲道理,偏偏被这部“不讲道理”的青春电影击中。
可是要写点评论,还是要讲道理。
1.女主不茶不婊 女主笑的甜美,就是绿茶了?
标签化很容易,点赞不喜欢的电影就是水军,人性软弱就是三观不正。
这会让我们放屁深入思考。
说女主绿茶的……首先,我们应该明白,绿茶的人设是人畜无害,打造自己成为男生的最大公约数,在与异性交往中坚持不决然拒绝、不贸然答应的模糊策略,做到风险最小,利益最大。
没有一个绿茶是像女主那样,拿着奖杯咣咣怼着追求者“鲨鱼”的胸口,逼得游泳队队长节节后退的。
绿茶总是楚楚动人,诱人保护诱人犯罪的。
自己出手,风险太高。
绿茶的拒绝,总是给人留下做备胎的空间,满足利益最大化的长远目标。
这种硬刚要出血的,得算红茶了吧。
最后的分别,几乎算是不辞而别,也是情非得已,高中时代的女主,一点都不绿茶,倒像是一杯龙舌兰,辣得狠哪。
大学时代吧,第一次偶遇男主,态度是不温不火的。
而且觉察了男主“不怀好意”,第一时间就告诉了对方自己有了男朋友。
武德讲到这个程度,要是硬说这算欲擒故纵,也真是欲加之罪了吧。
说女主婊的,大概有三点吧。
一是毕业以后的重逢,明知道男主有女朋友了,还玩暧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发起暧昧的是男主(看到了女主有疑似,还追上去,知道没男友于是发动进攻)。
升级暧昧的,也是男主(送着工作,帮着排解,试图初吻)。
这时候,说真的,女主在感情空档期,重遇初恋(后面会解释),情绪上有所依赖也算人之常情吧。
这段说男主渣的,我们后面再洗。
二是分手的理由,不过是男主口无遮拦说了后悔。
分手这件事,从来不是因为导火索。
就算没有这次事件,男主失意后的种种负面情绪,也会渐渐消磨两个人的感情,男主已经扛不起这段感情,分手是迟早的事。
女主在男主最颓唐的时候,主动提出过结婚。
别说什么拿捏,男主要是真拉下尊严裸婚,其实两个人也就在一起了(虽然我觉得还是会离)。
女主为了感情淡漠的父亲,尚且可以放弃出国的机会,何况是有感情基础的男主。
三是那一份婚礼的请柬。
邀请前任分享自己的喜悦,是不是残忍了些。
如果女主只是说,谢谢你能来祝福我,那就真的是婊,只想着自己快活。
但是女主是怎么说的哪,在男主深情“表白”后,女主说:“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但是初恋只有一个。
”男主听到这句话,眼睛里是惊讶,微微颤抖的嘴唇则是激动。
他没想到,居然自己是女主的初恋。
那样一个成熟美丽的女孩,居然最先定情于自己。
这是对男孩子15年的一个交代,是这段无疾而终的感情的一个惊喜彩蛋。
知道自己所付出的的没有白费,男主此行实在是无憾了。
男孩来婚礼,有一种悔恨的成分在里面。
女孩让男孩来婚礼,则是给这段感情加盖一个权威的印章:当年我和你在一起,不是出于你救我的感激,而是一开始,我就喜欢你。
这里,同时推翻了大家说男主是舔狗,舔到最后一无所有的结论。
从一开始,就是两情相悦。
就像《情书》里,是双向单恋。
要杠初恋是女主放的烟雾弹,其实说的是男主。
那么看看电影里,是直接闪回了这个画面。
那里面明明就是一张男主傻傻不知所以的脸,和女主先是惊诧,后是默认的笑脸。
这一牵手,算是误打误撞,让女主怦然心动了吧。
(抓的估计很有力,带来了安全感)
初恋佐证:男主是女主为数不多的朋友
初恋佐证:喜欢共处的简单时光 要说,这是储备婚后备胎……我们看看女主如何总结他们这段感情的。
她明明可以说我们有一段值得回忆的爱情巴拉巴拉升华一下,可是她却用了一个接近疑问句的陈述;“两个人毫无保留地相爱,虽然没有在一起,也不能算一段失败的感情吧。
”当她深情款款地确认两个人是初恋后,明显往回收了收,对过往的感情做了一个尽量去感情色彩的陈述,避免两个人在婚礼上“表白”过火。
如此谨慎,知进退的女主,摆明了是不给男主留下过多想象空间的。
2.男主不渣不傻 深情与无情,往往是同时发生。
对一个人深情,对其他人则是无情。
渣男不会这样,他只会一个接一个无情,他们只爱自己。
但是剧中,男主有了女朋友,还要撩拨女主,是不是也算渣?
难道让男主遇到女主,立马和女朋友分手,再发动进攻才算不渣?
那他真就是彻头彻尾恋爱脑了。
男主一直忘不了女主,因为喜欢,还没得到。
所以突然重逢女主,得知对方没有男朋友,非常激动,但是不知道对方能否接受自己,于是发起了试探三连。
第一是坚持开车送女主,在女方坚持不用的情况下,还提出了女方出油钱的主意,给女方台阶,让这份暧昧披上拼车的外衣。
女主同意了,成功率提升30%。
第二是带她翻护栏。
如果别人愿意同你冒险做一件越界,有风险的事情,基本就是一种情感认同。
就像喝酒一样,不管怎么吹嘘酒里面的营养物质,酒精都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一类致癌物。
一起喝酒,一起冒损害健康的风险,就是一种情感认同和确认。
女主同意了,成功率再提升20%。
第三是忆往事。
男主看似随意地说,每件事都记得。
女主这时候可以顾左右而言他,但是一向谨慎的女主说,我也是一样好不好,撒娇式回应。
到她说出11点周潇齐一定很忙时,简直就是勾引了。
成功率已经飙升至90%了。
于是男主发起总攻,但是临门一脚,女主退缩了,躲开了男主的索吻。
在那之前,男主和女主有一段停顿,彼此确认了眼神。
可是女足避开的时候,可以清楚看到她在皱眉,这是人在思考、犯难时的本能反应。
这一刻,理智战胜了情感。
最后这一脚刹车,避免了他们在朋友关系下,做了情侣的事情。
发乎情,止乎礼,算是一次战胜小我。
接下来,男主背水一战,与现女友分了手,甚至放弃比赛来救女主,表白被敷衍之后,挡住了袭向女主的致命的一击。
其实,男主表白后,女主幸福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她同意了,只是这一刻,仍然是理智战胜了情感。
上一秒明明是欣欣然的陶醉,下一秒却说出先回赛场,看看还有没有机会。
欣欣然接受的样子 至此,人们说男主傻,那么重要的比赛,去表白还差比赛那几分钟?
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女主没事,男主当场表白,可男主最初的动机是去救人。
经历过今年郑州暴雨的人,应该知道,在这种极端天气下,开车遇险真的是会出人命的。
电话又联系不上,每一分钟的错失,都可能性命攸关。
别说什么救援队了,就算到了,也得一个一个救。
还别说救援队在这样的天气里,啥时候能到。
还有,那可能不是几分钟的事情。
因为这种级别的比赛之后,体力会严重透支,一时半会恢复不了。
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半决赛创造了9.83的个人最好成绩后,决赛里明显力不从心。
这种高强度竞速比赛,对体力消耗极大。
也许男主比完了这几分钟,根本就没有力气跑去暴雨里救人了。
所以他拖到临下水前的一刻离开,不光是剧情戏剧性的需要,也是逼得他退无可退了。
他不是不挣扎,但是他确实太牵挂女主安危了。
在做决定的那一刻,他不是用前途换两个人在一起,他换的是女主的平安。
这是一份热血的深情,不是舔狗,不是恋爱脑。
我们不能事后诸葛说,你看女主没事吧,根本不需要你放弃比赛。
只能说,男主为了女主,愿意牺牲自己,不论是自己的前途,还是自己的生命。
所以,那个一直喜欢男主,却一直无法从男主身上得到安全感的女主(高中时让你滚你就滚啊,大学时你打完渣男倒是补位啊),这一次彻底被打动。
到这里,都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3.你的婚礼,我的成年礼。
九把刀在《那些年里》说,成长的残酷就是同龄的女孩永远比男孩成熟。
《你的婚礼》有点像《蝴蝶效应》版的《那些年》。
男主勇敢,女主主动,两个人弥补了《那些年》里主人公没能在一起的遗憾,却依旧摆脱不了在命运的岔路口分道扬镳。
这是一部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的电影。
相比《那些年》对少年心性的神还原,《你的婚礼》“合理”得有一些做作。
周潇齐阳光、中二,但是又敢于追赶,不像《那些年》的柯景腾,连接受表白反馈的勇气都没有,当然,柯景腾主要没有的是,编剧加持给周潇齐的“好运气”——一次次被挥霍,又一次次被恩遇,就像是可以给主角无限续命的格斗游戏。
另外就是放烟花、踢足球两个莫名其妙的场景,看得我只想快进。
但是我看到很多网友很吃这两个场景……所以喽,商业有时候就像是一个大领导,得这边照顾一点,那边平衡一下。
重看《那些年》,我甚至发现沈佳宜的角色更绿茶一些——找了一个比自己丑很多的女孩做玩伴、迟迟不肯主动表露心迹,让男孩一直苦追、和“前男友”的好兄弟做恋人……我想这不是九把刀的初衷,但是电影里表露出来的,真的就很茶…也很真实…《你的婚礼》里,前面说过,尤永慈几乎就在每个节点,做得都那么不茶,成熟得有点失真,在现实中,我怕是连听过都没听过。
再想想,他们的相遇相处,几乎就没遇到过“黑社会”的暴力威逼、校园霸凌、家庭阻挠这些青春常常会遇到的“不可抗力”。
感觉编剧就是营造了一个“无菌”的理想培养皿,放入两个综合素质远高于常人的优质人类,看着他们发展一段中上的情感。
所以,我觉得《那些年》是一部唤起人们记忆的青春电影,《你的婚礼》则是一曲能凭空勾起你眼泪的MV。
同样是一件陶器,《那些年》是手工打磨,你感受到的是亲切。
《你的婚礼》是工业流水线,你感受到的是圆滑。
粗粝有粗粝的质感,圆滑也有圆滑的精致。
《你的婚礼》的台词和场景是非常讲究的,我在前面为男女主人公洗白的时候,说的那些细节,都是剧组精心的安排。
如果大家回看,还会发现更多细节,比如女主在大学偶遇男主的时候,因为已在恋爱中,所以反应是比较平淡的。
毕业后的那次偶遇,处于单身状态,眼睛里则满是惊喜。
两个人介绍婚恋情况的时候,女主说“我鉴渣能力那么差,哪敢找”,一句话交代了处境,也变相肯定了男主在大学里为自己出头打渣男。
这些小小的伏笔,都为后面的进展做了准备。
毕业后
大学 也许你看到的是做作,我感受到的却是心思。
可是,即便每一步都运气加持,即便每句话都字斟句酌,但是和优质异性的相处,容错率仍然是那么低。
成功在任何领域,都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珍惜这个词,已经被我们用到麻木和含糊。
两个人相处,遇到坎坷,有一个重要的杀手锏是回望初心——当初什么都没有,就是单纯地想在一起。
可是真在一起了,遇到了挑战难以克服,却也难免像男主那样说出“后悔遇到”这种没良心的话。
男主对发小说,如果我没遇到女主会怎样?
发小人间清醒地泼上一盆冷水:大学考不上,还在当网管!
可男主却说,我是说毕业后。
没有女主,你还毕业个屁,况且毕业后,你明明看着人家疑似成双入对,非要跟过去,并主动示好追求,现在却说“后悔”?
男主虽然不渣,却也跳不出人性的陷阱,如叔本华总结,人就是一团欲望,得不到就痛苦,得到了就无聊。
不过,他最后终于向着女主坦诚了,是女主促成了他每一步的成长。
遇到她,是他最大的骄傲。
他去她的婚礼,某种程度,就是为了承认这一点,放下他自认为神圣的尊严。
回想起女主的爱,让男主鼓起勇气去婚礼表露心迹。
既是与自己和解,更是给女主一个交代。
都说求仁得仁,人却是既得陇复望蜀的。
少年,纵使有着一些超越同龄人的小聪明,却依旧逃不出人性的手掌心。
生活的结局有时候就像那一杯猕猴桃汁,尽管过程费尽心思还很有营养,却依然难以下咽。
就像这些年流行的一个观点:当你遇到一个人,很容易理解你,和你的相处让你处处觉得舒服,这不一定是遇到了知己,对方可能比你高很多,在降维和你相处。
男主就是遇到了这样的女主,他无法升维匹敌女主的成熟,又忘却了初心,一边担心未来,一边浪费现在,从心智和情感上双双辜负了女主,分手也就没什么好遗憾的了。
答非所问,没有否认被连累已经是错误答案了 然而,女主的这种深明大义或许是美化的、理想化的,男主的“普通却自信”却是实打实的。
很多人都说,这是一部男性视角的电影,可是明明编剧就很心疼女主,让男主“主动”放弃了他们的感情,没有让她一次次为自己的深情厚意买单。
不成熟的人,配不上成熟的果实。
可是,九把刀在北大演讲的时候也说过,“(男孩子)成长是不可逆的,一旦我们眼中失去了那种单纯只是想要讨你开心的灵魂和火焰的时候,接下来就是在装了,全都是在装。
男孩有一天一定会长大,真的好希望你们可以多欣赏男孩子幼稚的灵魂。
” 在一起,相爱还不够。
有人总结,要想两性关系稳固,感情、性、财富,三者需得其二。
每个在相处中遇到挑战的人,看看自己有没有其中的两项,如果有就勇敢坚持,要不像男主一样,明明自己有却不知,才是真的遗憾。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