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科男孩
Disco Boy,换命战场(港)
导演:贾科莫·阿布鲁泽塞
主演:弗兰茨·罗戈夫斯基,莫尔·恩迪亚耶,拉蒂莎·基, 莱昂·鲁切夫,马提奥·奥利维提,罗伯特·温茨凯维奇,Michal Balicki,Wahab Oladiti,Salem Kisita,Mutamba Kalonji,Robert Ch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波兰语言:法语,英语,俄语,波兰语,伊博语年份:2023
简介:艾利克斯在和同伴偷渡时,同伴不幸遭遇意外事故沉水身亡,最终他只得一人到达巴黎。在经历了法国外籍兵团严酷的训练和选拔之后,他终于被选中,成为了兵团的一位士兵,也因此获得了五年的居留许可,成为了临时意义上的“法国公民”。 然而,在一次执行任务过程中,他亲眼目睹军队的暴行如何对尼日利亚地区的残忍剥削和对当地居民令人发指..详细 >
-
导演借助全球化浪潮席卷的事实,以巨大的野心绘制了这出视听盛宴,想以两种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暗中交汇的人物来反映出让人胆战心惊的世界真相。然而他完全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在全片神棍式的情节铺展与毫无铺垫的故事发展之下,惹人注目的摄影与音乐完全变成了徒有其表的空架子,原本极具深度的主题在不加节制的意识流中逐渐蒙上了一层深不见底的灰,完全背离了电影的初衷,徒留下一阵莫名其妙的无病呻吟。
艺术学院毕业的导演视觉和听觉就是强悍
海报和名字有些误导,以为是几个舞男之间的同性故事…但整个画面和蒙太奇都很惊艳,热成像也很新,导演有两把刷子。至于故事和政治立场就因人而异了,不过终于有一部不太一样的légionnaire 了。
罗戈夫斯基的灵魂出窍的那个劲,太独特了。
偷渡到法国的白俄罗斯人为了国籍假如法国外籍军团,经历了对尼日利亚的武装干涉后良心发现,情愿黑了身份,不再参与到雇佣军中,寻找简单的快乐。人性的回归。
一边是效力外籍军团以寻求法国身份的白俄罗斯移民,一边是以武力保卫家乡生态,暴力打击石油公司的非洲生态恐怖分子,这种对峙与纠缠很有意思。但这样的白人视角与共情总是难脱正当性的陷阱,尼日利亚人会怎么看?
简直就是我最爱的风格,观于格拉斯哥电影节。
+ 有不错的片段(热成像) 光顾着乳法和玄学了 叙述手段实在是莫名其妙
3.5(?) rogowski is good
在站台的风中瑟瑟发抖的看完了,好看,配乐和画面都好美。
很多时候配乐喧宾夺主了,扣掉一星。本片的音乐应该仅作为叙境音乐出现或许才是对的,这样到了结尾双人合舞时才会更具感染力嘛。不太明白那个重场戏里红外热成像来自谁的视点(谁在看),作为片中为数不多的特殊影像,导演为何要将这种光学装置的视觉所得当作客观影像去使用呢?@Berlinale73
@2023 PYIFF.强劲的音乐在站台和观众共振的效果非常惊艳。无论punk or techno都是内心的声音。从巴黎街头行走仰望神像到训练时黑暗的声音继续浮现升起,他走的不是康庄大道,而是泥泞长路。铺陈噪音电子乐之后,非洲鼓点带来的弦乐篝火才美得突出。通过附身的线索引导观众对他者的关注,没有惨烈的战争场面,更聚焦内心的变化。红外摄像的红蓝色对比,身体内的红溢出体外,如同血之舞。埋葬陌生的敌人,好像是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影像作为非洲人的发声武器,也是美国记者剥削他们的工具。结尾回到开头的附身入梦,影像的明暗变化仿佛在呼吸。在主角说自己闻到什么东西时,我也闻到了烧什么东西(也许是煤)的味道,后来问导演不是特意安排的吧哈哈
形式远大于文本本身……羸弱的叙事下一切表现主义的炫技都成了空洞的矫饰
画面真是不错 后面的故事有点放飞了
极具导演个人风格的电影,简单讨喜而有特色的剧本,恰到好处的电音配乐,沉默寡言的男主加上各种蒙太奇切换都完美的表现出了什么叫show don't tell,雨林里热成像色调的交火戏、酒店里在房间与雨林之间的蒙太奇在没有一句台词的情况下表现出两个角色之间的矛盾,虽然是影展冷门片,但绝对是一部不俗之作
熱成像到底是什麼執迷的視覺美學啊
啊
-
HKIFF47 身份政治不如夜店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