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olau/文提起灾难片,大家意识中的第一反应估计就是好莱坞,毕竟在好莱坞生产的灾难片早就作为一种成熟的电影类型为影迷所熟知,像《后天》、《海神号》、《完美风暴》、《世界末日》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灾难电影不在少数。
面对灾难电影,司空见惯之后,对于它最起码的标准也就是看电影特技的震撼效果和剧作的精致程度。
就亚洲灾难片的整体水平而言,《海云台》绝对是一部合格的灾难电影,而且很可贵的做出了自己的韩国特色,暑期档的这部韩国电影给华语电影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
制片方斥巨资请到了《后天》、《完美风暴》、《星球大战》等多部好莱坞大片的后期制作高手汉斯·尤利团队来担当电影《海云台》的特效班底,制作出来的电影特技效果非凡,甚至使人产生一种惊艳的感觉,与以往灾难片都发生在昏天暗地或者风雨交加的黑暗天气不同,本片的海啸灾难特别安排在了白天。
在明亮的光照环境下制造出恐怖的海啸效果对于电影特效人员而言无疑是提出了新的挑战,幸好本片的电影特效并没有有失水准,而且绝对震撼。
可能也是因为前面铺垫的剧情过长的缘故,观众从进电影院那一刻开始就盼着海啸发生,可惜一直到了影片的三分之二处,一场惊天海啸才姗姗来迟般地登场,使观众在灾难发生前一直紧绷着的那刻心终于有了畅快感。
于是,光天化日之下接天般的惊涛骇浪放肆地袭来,那股吞天食地气势步步逼人,浪兮滔天,不由得使得观众都产生了一点窒息的感觉。
这种海啸袭来时的压迫感以及人类面对自然灾难的脆弱和恐慌不逊于好莱坞同类作品的效果。
很多人都骂韩剧烂俗,当然事实也确实如此,韩剧泛滥成灾自然流俗变质,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韩国人对于细腻感情的拿捏相当到位。
就拿本片来说,预告灾难的科学家有,面对警告丝毫不作为的官员也有,灾难袭来恐慌的民众也有,这基本上已经成为了灾难片的样板,而我们发现本片除了那些公式化人物之外还有很普通的生活,很琐碎的情感,关注的人物也不是什么开着飞机轰外星人的总统和台风来临冲在人民前面的市长,只是一般的小人物。
类似于《撞车》似的多线索叙事为本片细腻的情感设置了基础,也增强了电影的可看性。
可惜的是三条线索虽然细腻清晰却都是浅尝辄止,以至于本片细腻有余而动人不足,犯了和韩剧一样的毛病。
相比之下,那个为救女儿而在逃难中途折返的父亲以及为了儿子的面试提着一双皮鞋的母亲来得动人。
《海云台》虽然是灾难电影但是它有细腻的感情,只是这份韩国特色的细腻最终因为用力不足而流于俗套,但就整个巨作而言他是合格的,而且也有一些带有人文意味的东西可以挖掘,这已足够。
这部韩国灾难电影《海云台》视听效果震撼,故事规矩中透着细腻的灵动,虽然有些俗气,但不乏感动和深度。
当看着电影中铺天盖地的巨浪冲击银幕时,中国电影人能不能想想为何这种水平的片子我们这个电影大国至今没有出现,如果那股山寨气十足的主旋律《超强台风》是所谓的中国灾难电影的话,那中国观众看了本片之后要寒心了,像《海云台》这样的电影才称得上是灾难片嘛!
希望华语电影人能在这场巨浪中好好上一课。
不管是不是灾难片,不管是不是高丽棒子所作,不管是不是穿帮,露脸,拔裤子,我就是在那个造孽的时候在那个陌生的地方和特定的人看了这部电影,湿了,湿得一塌糊涂。
电影嘛,看你怎么看,不一定非要强调过哪管上的刺激撒。
稚嫩的看过了这一切,我安慰自己说:我还年轻,还年轻.
身边不喜欢大韩民国的人不在少数,对于韩国商品对于这个民族的种种都持抵制态度。
此次《海云台》来上海宣传,不得不说,这个国家的人做事方式是你不能理解的,anyway,无关国籍,只说电影,上周试片会看了这部电影,又哭又笑地走出来,还是极力推荐这部灾难片的。
亚洲能拍出这样特效逼真影片实属不易啊,想想《机器侠》最后那山寨版的变形金刚,虽然刘导不怎么认同,但观众看在眼里,山寨就是山寨,做不出就是做不出...情节上,“情”还是主线,在灾难中,“情”更令人动容:暗恋妍熙的万植,与前妻女儿形同陌路的金博士,金仁权饰演的吊儿郎当的小青年,对姜艺苑深情万分的李民起。
这四组人马贯穿整部电影,以一个“情”字感动观众,爱情,亲情,友情,对以往的饶恕之情,对同胞的手足之情...总之,这是一部很温暖的影片,一直认为,一部电影能让你感受到写什么,它就已经很成功啦,老师说,对电影宽容一点,更何况对这部不错的影片呢...
如果想让人感动、感悟,就先把逻辑搞清楚吧,整个事件毫无说服力,海啸发生的时候还出着太阳,在海啸来的时候直升机的吊索竟然垂直不动,当年偶在浙江遭遇云娜的时候厂房的水泥烟囱都被吹飞了哦,在海面上还吊得那么稳?
还有直升机的钢缆会因为挂了2个人就断掉,在每个振奋多秒的关键瞬间还有那么多煽情的话要说,真是受不了。
身为渔民在退潮后的小浪里就要死掉,要是我都游到岸上了。
开篇在讲爱情故事,短暂的海啸,仓促的结尾,不明白还有人会哭?
我还是比较欣赏《后天》的风格,那个要砍掉自己身上的绳子让队友活下来的人,从发生险情到做决定也就几秒钟。
总的来说此片人物线索过多而每个人物以及人物之间的感情线索都不深刻,加之逻辑牵强,我觉得还不如超强台风呢。
不奢望中国的导演拍出《2012》,但什么时候能看到中国版的《海云台》!?
不奢望中国的导演拍出《2012》,但什么时候能看到中国版的《海云台》!?
不奢望中国的导演拍出《2012》,但什么时候能看到中国版的《海云台》!?
即使比不上《后天》和《2012》,《海云台》的成功足以让中国导演汗颜。
中国的商业电影搞了好几年,收获颇多,但在所谓的“灾难类”这一形式化的类型电影里,看不到我们中国导演的成功和突破。
我们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在亚洲电影世界里,“中国风”正如东流水一般逝去,我们看到的是韩国和日本电影的崛起和发展;同样,对于灾难电影——深深打着“韩国制造”的《海云台》,的确已颇具好莱坞制作的风格和元素。
如果将灾难发生地点做一下转换,将海云台换为加利福尼亚;如果将里面的人物做一下调换,将满大街的韩国人换做世界各地的人们,我们是否会将《海云台》认作另一部版本的《2012》呢?
我想,我会的,因为电影中除了所谓的国别化的表现和表征,其所有元素都具备了好莱坞式的制作因素和手法:灾难、亲情、爱情、牺牲、误会、灾难特技手法的表达!
在《海云台》里面,没有什么所谓的王子和公主那般的幻想出来的爱情故事,但却有一群卑微的人们自己建筑和维护的爱情及其点点滴滴,卑微,但却烂漫到极致;《海云台》里面,没有夸张的情节表现和描述,有的只是真实的再现,那里的人们在演绎着一个我们熟悉的故事和情节,故事里的人物和我们没有什么隔阂,他们给我们的感觉就是邻居大妈和隔壁的大哥那般真实和现实。
和许多美式灾难电影一样,《海云台》走的依然是所谓的多条线索纵向铺进递推的故事叙述方式,然后所有的线索汇聚到一点。
在这多条线索中即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和支持,看似杂乱无序却张力十足,灾难前的对所谓爱情的平铺直叙和冗杂表述和渲染,说白了无非是为了灾难到来那一刻的真情流露埋下了深深的逻辑性十足的伏笔和铺垫,这渲染的几个爱情故事以及期间发生的种种故事都是在为故事最后一刻的爆发做足了TNT的补充,就等最后一刻,最后海啸到来那一刻最后的小宇宙一般的爆发。
而这当然也会造成所谓的“铺垫多,后续少”的重此失彼的诟病和不足,前半部分的故事里,当然是主打温情牌,而又不仅仅是单纯的温情,温情里面还有惯有的韩式幽默在里面,不时让观众开心一把。
这一前一后的迥然的感情落差,当然会让有些观众难以接受,刚刚还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忽然间就成了“活死人之墓”,这天与地的巨大落差多少有些极其离谱和难以置信,让观众在笑之后,然后又让观众大哭一场,对于导演这样的做法,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在这里不做过多点评。
“上帝总是让人绝望,然后给你希望,最后,他又拿走希望。
”这是笔者对于海啸到来的那一刻,在看到在人们的苦苦挣扎的那一刻,看到在大自然面前无力的人们时的一点感慨和无奈,好好的一座城市,就这样消失不见。
上帝保佑吃了饭的人们,所以,电影里面的那个傻子带给人们以希望;上帝有时闭起了眼睛,所以,有些人在那场灾难里离去。
一句话点评:《海云台》是好莱坞式的工厂里的批量制作,中规中矩,但无创新。
没看之前 是抱着又一部《汉江怪物》的期待义无反顾的买票去看结果影片的才放了一半 发现还他妈不如去看马兰花 等看到三分之二 边上的女人已经开始骂娘了。
从结构上来说 这完全是一部阳痿式的电影 前戏冗长拖沓 高潮简短粗糙 结尾草草了事。
从剧情内容来看 这是一部把韩国人绝对弱智化的电影,男人们外形不是A片猥琐型 就是周周弱智型,如果说汉江怪物里的男猪脚也很猥琐,那人家好歹至少演技棒人物形象塑造的丰满有力,而这部海云台,男人们的戏充斥典型的被打头,被女人骂,说话结巴,表情夸张过分,人家不知道还以为韩国人从小吃三鹿长大。
女人们除了犯傻就是乱叫。
天哪 这是什么鸟电影。
再说对于海啸的表现,唯一值得认可的也就是那么一点说的过去的特效。
可是,韩国大叔们,这海啸你也太不争气了吧,从电影一开始就说要来,来来来,电影看了一个小时还是没完没了的对话,当观众们开始不耐烦了,甚至有人怀疑买错了电影票。
你看看人家的灾难片。
艾默里克是怎么拍的,人家后天开门见山,上来就是灾难,哪有那么多屁话。
人物塑造都是在灾难过程中一点一滴的体现出来。
好不容易等来了灾难,韩国人民又开始在电影来卖傻了,好像都没有常识,看到50多米的海啸从远处冲过来。
像看风景一样站着看。
当冲到很近处才开始不知所措的逃窜。
弱智啊!!
而当女猪脚死命的拉着将要被水冲走的男猪脚时,大家都用出了吃奶的力气,结果开始拉家常式的冗长对话,突然觉得这情节怎么这么熟悉啊,原来是革命同牺牲前“把我的党费交了”的韩国版。
此处类似剧情又N处,奶奶的。
整个一琼瑶式灾难片。
同为灾难片,韩国尹齐均导演的《海云台》的票房远不如冯小刚导演的《唐山大地震》,然而,同为抒情片,《唐山大地震》的单线条结构的叙事模式却未能有《海云台》多人物讲述来的精彩。
如果说冯小刚是为观众讲述母爱的伟大,那么,尹齐均就是在为观众讲述情感的哲学。
影片《海云台》中,海啸无情的侵入富饶的海滩城市海云台 ,一座座大厦被海浪推翻吞噬。
死亡临向了每一个人 。
死亡是人类不愿提起但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面对死亡时,人们的情感才会真情流露,直视死亡时,人们才会顿悟哲理。
尹齐均正是借助灾难带来的死亡来给观众讲述情感的哲学。
情感总是在死亡前爆发,爱情作为情感的代表,在死亡前绽放的更加绚丽。
导演在片中讲述了三对男女的爱情故事。
在导演精心的设计下,平行式蒙太奇巧妙的运用起来,亨植在死亡前终于向女友希美问清了内心的疑惑,万植在死亡前对妍熙喊出了我爱你,金博士与离异的妻子在死亡前紧紧相拥,相互说着对不起。
情感在这一段彻底的爆发出来,与影片前部分的平淡叙事并有些喜剧元素的气氛形成强烈对比,低沉急促的音乐加强了影片节奏的紧张感并渲染了悲伤的氛围,画面中灰色的主旋律色彩笼罩着影片,死亡的震撼与压抑不断的带动起观众的情绪。
片中,三对情人的故事并没有联系却平行的发展着,看似繁乱,导演却有条有理的将他们的故事叙述出来,不得不赞赏导演把握结构的能力。
亨植是万植的弟弟,金博士的女儿与万植的儿子也有过纯真的相遇,故事不同的人物,在社会上也总会有交集,如何对待与他人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成了人们面临的情感问题 。
导演以悲剧的形式表达主题,为观众讲解情感的哲学,悲剧确实令人悲伤 ,可正是如此,悲剧才能有更好的教训意义。
尹齐均通过银幕讲述三对情人的爱情与遗憾,告诉观众:要学会表达情感的重要性,人的生命如汹涌的海浪,没有回头的机会。
在人潮如涌的城市里,简单的沟通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减少误会与仇恨,情感的及时表达,可以使人少一些遗憾,多一些美好。
情感的哲学,除了爱情,亲情也是永不可磨灭的存在,《海云台》中金博士对未曾相认的女儿的爱体现的是沉默而厚重的父爱。
母爱则是通过冬春的母亲表现出来的。
片中另一大亮点就是在于对冬春这个小人物的形象设计。
从外表上看,冬春就是一个十足的小混混。
矮小的个子,单薄的身材,圆脸黄豆眼,一身松松垮垮的灰色衣服。
他的行为也确实令人生恶。
不务正业,对母亲的关爱置之不理,时常想出自以为精明的坏点子,冬春把万植的儿子成贤脸上画着黑斑,戴着独眼罩,唱着动画片的歌,自己戴着墨镜草帽,敲着木棍在街上游行乞讨骗钱。
被抓到警局时,冬春无理的对警察大吼大闹,而对赶来的万植却如老鼠见猫一样猥琐。
这一段的喜剧元素让观众忍俊不禁,冬春这个混混的形象也鲜明的印在观众的眼中。
这样一个不务正业,粗俗胆小的人。
如果没有这么一场海啸,也许他还会一直是那个小混混,过着没有尊严的生活,可是,残酷的灾难改变了他的命运。
据说冬春在海难中救了13个人,但是没能救得了他自己的母亲。
他获得了勇敢市民奖牌,但也得到了母亲的遗像...冬春知道母亲是为了给他买皮鞋才中途下了去野游的车,不然,母亲也不会死。
冬春抱着他母亲的遗像靠在深红的墙上痛哭流涕。
镜头中,冬春穿着白色衬衫靠在红色墙上,与周围灰暗的主色调形成显明对比,色彩在导演的刻意创作下有着深刻的用意,白色象征着冬春的内心已经被流过的泪水洗涤干净,鲜艳的红色隐喻着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一种爱...冬春这个人物形象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因为他将人物塑造的生动典型,而且因为这个人物所带来的深层的思考,一个人对生活是什么态度,那么生活对人也是同样的态度,可是在母亲面前却由母爱的伟大而改变,母亲的死令冬春惭愧后悔,伤心悲痛。
留下的是悔过的泪水和无尽的遗憾。
导演借此告诉观众:不要忽视身边的爱,亲人的爱是无私无价的,一旦失去,纵使泪尽也追不回来。
另外,影片在一些细节的设置上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值得仔细体味。
如对人物衣服色彩的构思,身穿白色衬衫的金博士与穿着黑色上衣的妻子在楼顶紧紧相拥,黑与白本是极端的两面,而此刻却和谐的相融了,色彩的融合隐喻着他们关系的愈合。
灾难片总是悲剧的,不过,悲哀过后留下的是深刻的思考与重生。
城市将会重建,生活仍将继续,正如片中的妍熙重新找回了红丝巾一样。
一部合格的灾难片要具备那些必要因素呢?
起码个人认为有两点:首先是要表现出大自然灾难呼啸而来的那种强烈的恐惧感与震撼感,其次还要刻画出在无情灾难面前渺小人类在生死关头的那种真实情感。
这部韩国电影《海云台》虽说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电影的确做到了以上两点,而且表现的很好:有震撼的灾难效果,而且还煽情煽到了极点。
说起韩国电影的突飞猛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炼成的,早期上世纪末正值金融危机爆发时期,大批韩国人因银子的流失而产生的压抑情绪导致相当一部分走路的涌向电影院这个娱乐场所以求心里发泄,从而间接刺激了电影业的辉煌,同时也几乎在同一个时期,盛世时期的香港电影从此走向没落(扯远了...)。
目前韩国电影的发展势头趋缓,但也足以令曾经的东方好莱坞汗颜,更不用说屡次向其借“宝”的大陆影视剧了。
所以,《海云台》这部打着亚洲最强灾难片旗号的电影在出发前便领先我国电影一个身位,更不要说与之叫板了。
算了,还是不要提国内某部“灾难大片”,拉出来还不够让人笑掉大牙的。
本片可以说套上了传统灾难片千古不变的马甲,说白了让人不用看开头也会猜到结尾,所以关于剧情方面的要求也不必多说,因为世界上灾难片除去了各式各样的灾难外衣,到头来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反映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人类生存欲望下那种赤裸裸的情感,这也是一部合格灾难片所要具备的。
既然《海云台》已经完全具备了此等因素,那么我们就来研究研究它如何将此发扬光大。
本片可以说是一场群戏,同一地点、不同人物,电影用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来描绘这张庞大的网络,通过不同的事件来刻画出不同人物的内心并反映出各种人物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手法无疑是成功的,以至于在后期灾难发生的时期我们观众自然而然的牵挂起小人物的经历和结局,所以说电影前半部分的铺垫功课没有白做,看似的漫长情节实际上留给我们在灾难中心随人动的空间。
而小人物们在灾难时期的表现也是我们要大书特书的,此处也发扬了韩国电影的长处——煽情。
在大自然灾难中人类最后时候无助的神情通过悲呛天地的呼喊和眼泪成河的面孔被一一表现出来,虽说很老套,但却很实用。
而且我们也在电影中发现了世界“真善美”的好处,不管是什么级别的人物,最后时刻突然变得大公无私,甚至一个游手好闲的小混混的也能成为救人无数的大英雄,电影煽情实在煽到了极点。
虽说电影如此之煽唯一的坏处就是正面情感过多描写而显得比较肤浅,但是过程的确令我们感动,尤其是结尾处人们与亲人生离死别的时刻,似乎让我们忘记了灾难的存在,而发现了比灾难更震撼的其实是人在最后关头的真情。
说道电影中的灾难,本片投资140亿韩元,其中一半用于灾难的CG制作,而这场势不可挡的海啸场面也的确对得起其身价。
电影用了一多半的时间来为这场灾难做铺垫,为的就是要在后面有限的时间内打造极具震撼的效果。
本片的灾难场面不可谓不震撼,巨大的白浪、被掀翻的巨轮以及灾难过后狼籍的都市,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我们的眼球。
而低沉火爆的音响效果,也久久在我们耳边嗡嗡作响。
电影以远景和广角来表现海啸的壮观,给人强烈的压迫感;再用近景和细来显示海啸在人群和街道中的肆虐。
韩国电影在经历了《龙之战》、《汉江怪物》等特效电影的洗礼之后,本片的视觉效果愈加成熟逼真,但还不能与好莱坞同类题材的电影相提并论,因为本片的一些CG场面与真实场景的结合过程中,还是会看到电脑特效的痕迹,但就是这短短30分钟的灾难场面,也足以为我们的某些国产电影上一课了,就算“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了,在此俺不禁为下一部国产灾难电影口诵“阿弥陀佛”了。
本片由于属于群戏,几个演员几乎没有特别“山中独亮一盏灯”的感觉,而是发挥均尽职尽责。
俺看韩国电影比较少,片中唯一能叫的上名来的只有河智苑了,惭愧。
在此不得不补充一点,感觉片中几位年轻女演员长得都比较像,五官不提起码脸型大都类似,不知是否导演依照个人口味有意而为之。
总的来说,这部《海云台》能让我们在看灾难片的震撼中也能得到心灵上的震撼,绝对算得上一部合格的灾难片。
走出电影院,在回味片中情节和画面的同时,同时也感到韩国电影的熊熊之势,也为国产同类题材电影暗自鼓劲。
http://blog.sina.com.cn/dreamfox
国外的灾难片就不说了,超强后期制作摆在那里的,可是韩国这个我本来不抱什么希望,居然特技还不错,很有真实感的大场面和特写镜头让我意识到他们不仅只是拍谈谈情的东东。
前面情节的铺陈略显啰嗦,而且翻译好像又不对劲,不过后面的高潮完全扳回了局面。
末了,不仅又想到我们的地震,是啊,天灾人祸谁都无法避免,可是在灾难面前的勇气和勇敢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一部想煽情的片子,可以说完全没有达到这个效果,至于特效,比起好莱坞还是有着不小的距离,全片铺垫极多而且略显多余,从下半部直接开始观看一点不影响对影片内容的理解。。。
所有明星的卖力演出比不上饰演那个无业混混的配角,大桥上一段算整片比较精彩的。。。
据说李民基将会饰演韩国版《英雄本色》中原张国荣那个角色,不太看好。。。
特效不错。非主角人物的死人场面很虐。
这种灾难片还可以啊,至少比中国的那部超强台风好看阿。。。
故事一般般。
活一个死一个
许久不看的韩国电影。入题慢悠悠地像韩剧。许多熟悉的面孔。大海速度太快。灾难来临太慢。睡了两三个小时之后的电影居然没有睡着。啊尽管题材如此,还是觉得幸福。想看汉江怪物。
在从西宁到兰州去的大巴上看的第一部电影,看睡着了。
海浪做的太假了,有些细小情节还是不错滴。
直升飞机上割断绳索自我牺牲的情节,抄袭"The Guardian"(惊涛大冒险)。处理得太拖沓,完全不感人、不震撼。
一般
前半段太爆笑了....后半段哭得很惨.....
近年唯一一部看时不觉剧情拖沓的韩剧,虽然处处都见模仿,但终归有了韩国的特色了。那个小强太有趣了~
一开始就没想看,要不是电视播,实在无聊的话我才不看,给到三星不错了,本想给差评,但凑货下做人也别太刻薄了呵呵!
视觉效果和剧情都不错~
文戏太多了
这部让我发现,韩国也是可以拍灾难片的。
本来不打算看了,应景了结果。报地震的作孽了。最帅的救生员泪流。
看得很不爽啊。灾难片会想哭是没错的,但是处理得....不好意思说了,什么韩国影史上真正意义的灾难片,那就这么着吧。
一部浓烈的甜品
你是我永远的三点钟男孩
前大半部分的温情搞笑,仅是为了後面海啸的迅猛到来作铺垫,冗长了点,尚可的特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