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你能原谅我吗?

Can You Ever Forgive Me?,大老作家(港),她的伪造游戏(台)

主演:梅丽莎·麦卡西,理查德·E·格兰特,多莉·韦尔斯,本·法尔科内,格里高利·克洛斯蒂舍夫斯基,简·库丁,斯蒂芬·斯皮内拉,克里斯蒂安·纳瓦罗,普·班德赫,埃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你能原谅我吗?》剧照

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1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2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3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4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5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6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13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14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15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16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17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18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19你能原谅我吗? 剧照 NO.20

《你能原谅我吗?》剧情介绍

你能原谅我吗?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李(梅丽莎·麦卡西 Melissa McCarthy 饰)曾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传记作家,所撰写的作品屡屡进入畅销榜。然而,李是一位个性非常固执的作家,她不愿意为了迎合市场而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久而久之,再也没有出版社愿意同她合作了,李的生活渐渐的陷入了窘迫之中。 入不敷出的李决定卖出自己珍藏多年的著名影星凯瑟琳赫本的信件,由此获得了一笔不菲的收入,之后,她又在机缘巧合下得到了另一位名人的信件,在经过了精心的改造后,这封信件自然也卖出了个好价钱。梅开二度让李发现了商机,她就此踏上了伪造名人信件牟利的不归路。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行骗天下JP毕有财日在校园:魔法之心末日救援指匠情挑蜜月旅行白狮奇缘天使降临到我身边:珍贵的朋友野牛对决无声纪录进行时第一季美丽的真相三矢老师的计划式投喂。川军团血战到底天赐情缘狼人拜恩父子攻防战有家真好第一季未怀孕城市游戏活尸电梯神探南茜第三季龙先生宿敌兵圣美国恐怖故事第十季寻人档案降龙祖师K-POP最强生死战变态生理研讨会

《你能原谅我吗?》长篇影评

 1 ) 你能原谅我吗?

你能原谅我吗?

通过她我仿佛看到造物主的智慧,因为这样鲜活有力量的生命不容易的生活着,让我们看到了人之为人生而不凡的模样,看到了光芒从裂缝穿透出的力量,看到了万花筒折射出的不一样的色彩。

仿佛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头,激起内心深处的涟漪,唤醒内心沉睡着的老虎。

只不过她是真老虎,她有自己的武器,有自己的骄傲,有自己的信仰,而这恐怕是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未必拥有的幸运。

感恩,世界上有着如此多不像我这样的人儿的存在,他们的故事都是我们每天观看的精彩电影。

 2 ) 对不起,《你能原谅我吗?》

对不起,《你能原谅我吗?

》 Can You Ever Forgive Me?改编于李·伊斯雷尔Lee Israel的同名自传小说。

在美国真要当个作家不是件容易事。

李(梅丽莎·麦卡西 Melissa McCarthy饰)就是这样一个专写文人传记的作家。

尽管她的著作甚至在“纽约时报”畅销书列上过榜。

可现在她已经过气了,也没有了工作,不单一无所有,还欠几个月的房租,自己宝贝的猫病都没钱治,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

她往往醉醺醺的,再加上个烂脾气到处得罪人,把自己的生路都断了,因此51岁的她只能做得就是不时要耍点无赖,或者乘机小偷小摸。

总的来说,日子过得结结巴巴或者更糟。

最后她不得不把自己珍藏的赫本的亲笔信卖掉了。

又过了两天,她在图书馆的书里看到夹着一封作家范妮·布莱斯的信。

她把信又卖了个好价钱。

当然这不是个长远过日子的办法。

就这样,她开始了山寨名人信件的绝招。

然后再出售给一个个旧书店。

虽然没有致富,但也做到了衣食无忧。

在酒吧里,她还结识了个流浪汉杰克(理查德·E·格兰特 Richard E. Grant饰)。

也是个不靠谱的家伙,不单酗酒,还吸毒,有时候还做点贩毒的生意。

两个人臭味相投,因此谈的都挺投机的,成了好朋友。

当李发现了自己不单被警察钉上了,而且上了书店老板的黑名单后,她安排了杰克去推销这些假信。

当然最后他们两人都被抓起来了。

为了轻判她接受认罪。

判决是监外执行五年。

她把这段经历写成了这本书。

她于2014年74岁去世。

李·伊斯雷本人虽然有“窃书不能算偷”的说法,但李还是被抓了。

不过总的说起来,她还是个雅贼。

为了山寨这些信件,她还买了好几个旧打字机,模仿作家的签字,再凭自己对作家的知识而对信件添油加醋。

判刑后,她还看到自己的假信在市面高价出售。

所以她对自己一手还很骄傲。

在法庭认罪时,她觉得这是她一生最得意的一段时间。

从李的经历来看,在美国当作家不容易。

美国没有什么作家协会。

一旦卖不出作品就要饿肚子。

所以她有段时间靠救济过日子,当然这也不能作为她犯罪的理由。

由此可以得知,作假真是件技术活。

连续剧《古董局中局》,就知道中国也有假古董。

作者马伯庸的微博里提到以前上海藏书家潘明训先生收藏的《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结尾处制版人的名字和制版日期被人删去了,这样一册元版古籍就提升到了宋版。

造假这码事,古今中外雷同。

可以想象到当她刚从大学毕业出来后,意气风发,为作家名人写传记,而且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

只因为一本失败的书而每况愈下,最后穷困潦倒。

一步错,就走向了深渊。

李·伊斯雷尔令我想起另一部电影,《派克夫人的情人》“Mrs. Parker and the Vicious Circle (1994)”,朵诺西·派克也是纽约的犹太女作家,不过她一生要开心多了,她不是同性恋。

结婚后仍然有无数朋友,她在自己文艺圈子几乎天天聚会谈笑风生,接着在好莱坞写剧本而大展身手。

但最后回到纽约时,老友和丈夫都已离去,没有子女,没有广场舞,就剩下她孤身一人,醉醺醺的在街上晃来晃去,同样的令人感叹到她的寂寞。

作为一个知名作家,这部电影也几次提到她。

本片得奥斯卡剧本改编奖提名。

导演玛丽埃尔·海勒 Marielle Heller曾经导过《少女日记》“ The Diary of a Teenage Girl (2015)”(见我的博文“《少女日记》不是《少女之心》”)梅丽莎·麦卡西以本片和《伴娘》“ Bridesmaids (2011)”得奥斯卡提名,以本片和《女间谍》“Spy (2015)”得金球奖提名(见我的博文“《女间谍》”)。

英国演员理查德·E·格兰特以本片得奥斯卡和金球奖提名。

 3 ) 失意人生也有笑容

电影的奇妙之处是端坐屋中,却能尝遍天下酸甜苦辣的人生。

不看这一本《你能原谅我吗》,我压根无从知晓一个纽约的过气作家会如何穷困潦倒。

电影不是很好看,但触动神经。

开篇Norah Joans的爵士歌曲和身材笨拙年已51岁的失意作家形成反讽对比,同样是讲书店、书信,可不是那本经典的《查令十字街84号》的优美克制;同样是生活拮据窘迫,也无法够上沈三白芸娘的贫士风雅,这就是一个孤独得只剩下一只猫的爱的女人挣扎于世的故事。

触动我的是两位演员的表演,不露痕迹,真实残酷,才华横溢,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的提名。

女主不可爱,但让人同情,再卑微的灵魂也要有自己的一憩之地,更何况是受过教育曾经畅销的作家。

安慰来自江郎才尽后意外发现的造假书信技能又带回了久违的成就感,安慰也来自同是天涯沦落人两只酒杯碰撞的温暖和笑声,终究还是被命运欺负和碾压,自己的选择怪不了任何人,也由此写下了这段自传,成全了这本电影。

真人真事,无奇不有,此刻在世界上无数个城市黄昏时匆匆走过的人群里,不知道有多少我们不了解的人生,大家各自珍重。

 4 ) 《你能原谅我吗》

李·伊瑟列尔原本是优秀的传记作家,出过好几本书,还有作品登上过权威畅销排行榜,但由于她不愿屈服于市场,不喜欢在作品内外推销自己,以至于作品销售情况不佳,出版商因此不愿再与她合作。

为谋生,她多次改行但因性格孤僻而接连被炒。

生计无着之际,李将自己珍藏的著名影星凯瑟琳·赫本的信件售卖给收购此类藏品的书商。

不久她又意外得到另一封名人信件。

她将这封信架在自己的打字机上,在原文基础上添加了备注之后,把这封信卖出了好价钱。

接下来,她干脆凭借自己当传记作家的优势,开始伪造起她笔下那些传主的信件来。

不知不觉中,她的伪造名人信件之路就此启程,到后来她甚至从档案室和图书馆偷取真实的信件和文件,用她创作的赝品代替。

因为屡屡犯案,她被FBI盯上,回到贫困的原点,却收获了友谊与迟来的成长。

城市里穿梭的人群,总少不了为生活奔波的人,在现实面前,他们甚至要为房租、明天的晚餐找出路,世事并不公平,即便你很努力地活,却依然处于困境。

如果因为性格的原因无法与环境和谐相处,那就尽可能在有能力之时,为自己多积攒些资本,希望在年老的时候,可以过上相对自在的生活。

 5 ) 读读书撸撸猫,虽然清贫到也自得其乐

李是个郁郁不得志的作家,50多岁,独居,不善社交,只有一只猫相依为伴,没钱没地位,因为特立独行、出言不逊被出版社炒了鱿鱼。

因为收入微薄,房租一拖再拖,从李的家就能看出些她的心境,先不说她为何这么多年还独居一人,但是满屋的杂物和苍蝇也能看出她的孤独,和对生活颓废的态度。

无奈之下只好卖掉自己的书和收藏品,却意外的发现伪造名人信件可以卖到不错的价钱,于是她通过对名人文笔和叙事方式的模仿,开始造假。

李在制作名人信件时,信件内容都是用打印机打上去的,落款加上名人的签名,可是奇怪的是,每个购买者在买的时候并没有怀疑这封信的真假,也不关注信件的内容,重点关注的只有最后那一个名人签名,这是李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

可是问题来了,那些收藏家收藏名人信件真的是为了对文学的追求吗,还是对名人的崇拜,恐怕只是为了炫耀或是专卖升值罢了。

当收购书信的人捧着李写的信件爱不释手,并给出了不错的价钱时,给了李莫大的信心和安慰,自己的作品又何尝不能受到这样的优待。

其实李对生活要求的不多,有地方住,有猫陪伴,有酒喝就足够了,可是即便是这样基本的要求也需要她拼尽全力才能够得到。

李的性格注定不会有很多朋友,事实上她只有猫,可能不养猫的人或是没有独居的人不会理解猫给李带来的心理慰藉,在别人眼里猫是宠物,在她的眼中,猫就是她所有温暖的来源了,因此,在猫死的时候,李跪在地上崩溃大哭,残酷的生活都没有让她如此难过过。

可是到后来她遇到了一个和她有相似处境的男闺蜜,生活一地鸡毛,两个人经常一起喝酒,相互抱怨,只有孤独的人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个能相互倾诉的人有多重要。

最后李的事情开始败露,不仅要受到法律上的制裁,而且还面临别人的敲诈,男闺蜜为求自保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她的身上,生活又一次跌入谷底。

李的所作所为虽然触犯了法律,也可以看出这次造假事件产生的影响,因为李作假的信件已经被一些作者引用到了自己的书里,值得人们深思,难道别人说的真就是真的吗?

结尾处,当男闺蜜病入膏肓,拖着病体和李见面时,要求李在回忆录里把自己写成29岁,至少没有那么讨厌。

影片最后告诉我们李一共模仿了400多封名人信件,在她的一生中,从未有过像这段时间一样过得充实、快乐,违反法律是真,可是却能够看到一个孤独的人被别人认可时的喜悦。

 6 ) 又是一个Loser的故事

又是一个Loser的故事。

一个传记女作者,性子傲,脾气差,酗酒……全方位loser。

事业挫败:作品在书店被2.5折贱卖,被店员鄙视。

写不出新作品,被经纪人唾弃。

社交挫败:没有朋友,没有家人,只有一只猫相依为命。

生活挫败:潦倒到房租都付不起,家里乱成垃圾堆,床底下都是猫屎,参加个聚会还要骗一件大衣穿回家。

人生挫败:年过五十,一无所有。

偶然的机会发现自己可以通过杜撰已逝名人书信,卖给那些收藏家来赚钱,这些收益可以让自己的人生逐渐回暖,这种感觉就像垂危的生命突然有了稻草,再努力一点还有回春的机会。

仿佛是有一种天分,或者是传记作者的身份使然,她能把这些名人来往的书信写得跟真的似的,那些语气和遣词造句仿佛就出自那些名人笔下,因而水涨船高,在市场上被不断抬价。

这种以假乱真瞒天过海的本事,让她突然有了成就感。

除了钱,她还获得了朋友和酒。

那些收藏家为何热衷于收藏名人书信呢?

大概优越感作祟,“人无我有”的虚荣心让人沉迷,所以容易被蒙蔽。

对于这个圈子的人来说,名人书信就是一种高傲的社交资本,即便那书信是假的。

可除了杜撰的人,谁又知道那是假的呢?

名人的亲信们吧。

事情总有暴露的那天,该发生的总会发生,毕竟谁也逃不过墨菲定律。

伪造了400多封书信,有些传到了名人亲信那里,就会被怀疑。

最后FBI找来。

庭审上,她特别坦诚:我并不后悔。

相反,杜撰书信的那些日子反而是这辈子最开心的日子,生命的价值在杜撰中被释放了,一个作者就此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闪光点。

很丧。

想起海边的曼切斯特,醉乡民谣,倒带人生…真几把操蛋。

豆瓣7.1分低了,可能大家都对丧逼失去耐性了。

片子节奏微慢,但106分钟并不冗长,镜头没有一个多余的。

太多看似漫不经心的细节都在加深这一个人物的悲剧感。

配乐突出,没有大喜大悲,就是伴着剧情缓缓流淌出的爵士骚灵小调也将那种无处安放的挫败感烘托得正好。

演员表演也精彩,喜剧出身的梅丽莎值得一个小金人影后提名。

男配也给力,游刃有余。

 7 ) 一个恃才傲物的女骗子

伊瑟雷尔先后模仿了400多封名人信件,虽然并不是什么巨额款项,但是可以改善她失业后的困境。

但是这个事要两说:第一,伊瑟雷尔被出版业淘汰,可以看出当八十年代的美国,不再对出版物有文学性的要求,尚行偶像效应,作家笔杆子并未要求有多硬,包装和演绎大行其道。

第二,伊瑟雷尔作为《纽约时报》的记者,曾出过畅销书,在她模仿名人信件的同时,可以看出她创作的实力,也做到了她笔下的每句话都十分贴合模仿对象。

生活一团糟的伊瑟雷尔,身边只有一只猫,因为年纪渐长,又不修边幅,出版发行公司果断放弃了她!

养猫和酗酒成为了她打发寂寞的方式。

最后她结识了一个浮夸又不靠谱的基佬朋友,他们虽然彼此都看不上,但是在患难时刻,他们成为了彼此信赖的人。

虽然,伊瑟雷尔也是因为这位朋友的不靠谱,最后锒铛入狱。

他们再见面的那场戏,是 梅丽莎 麦卡锡 与 理查德 格兰特 最能打动人的对手戏。

他们彼此疼惜着对方,也感谢着对方曾经的陪伴,但是终究不是一路人,同行一时却难以为伴。

这种描写底层两个落魄人的电影,很像2017年的一部《无处为家》,都描述了小人物对抗着社会既得利益群体,虽然最后结局都不算好,也许这就是生活的真相,社会的规则就是如此,虽然极其不合理,但是你执意拧着来,最后终究会被社会淘汰。

这是一部比较轻松的剧情片,喜剧演员 梅丽莎 麦卡锡 完美演绎了这一个不得志的中年女作家,提取了人物性格中刚毅的一面,市井气加上街头痞气,同时也是十分看重感情的人。

表演太过于细腻,都能感觉原型人物也就是这样吧!

 8 ) 认真的女人还是可爱

这位女作家浑身上下都是缺点,肥得油腻、言语粗鄙,工作能力差,不合群脾气大,为了生存还干起伪造名家手信真迹的违法勾当,最终上了法院。

可就是这样一位壳比肉厚的女人,却让人心生可爱之情。

有人说,如果她再理性一些选个好工作,生活不会这么艰难,有人说,她满身是刺肯定很缺爱。

不知道什么原因造就了如今的她,但是我确定她活得并不邋遢并不虚弱,反而比世上许多条件看似更优厚的人更加认真地对待生活、也更加期待未来的可能性。

通过她我仿佛看到造物主的智慧,因为这样鲜活有力量的生命不容易的生活着,让我们看到了人之为人生而不凡的模样,看到了光芒从裂缝穿透出的力量,看到了万花筒折射出的不一样的色彩。

仿佛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头,激起内心深处的涟漪,唤醒内心沉睡着的老虎。

只不过她是真老虎,她有自己的武器,有自己的骄傲,有自己的信仰,而这恐怕是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未必拥有的幸运。

感恩,世界上有着如此多不像我这样的人儿的存在,他们的故事都是我们每天观看的精彩电影。

 9 ) 《你能原谅我吗》》:一个孤独者的自白

本片中女主角的经历因为容易获得影评人们(所有码字为生的人)共鸣,就像当年《鸟人》引发了很多演员的共鸣,势必会获得很高评价。

原因很简单,大家都喜欢看在生活中挣扎的失败者的故事,这让同样有类似经历的人多少感到欣慰:好在,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挣扎。

Julian Moore不知道现在是否会感到遗憾,因为原本她要出演本片中的女作家,结果临近开机居然说想法有分歧而退出了。

这才找到 梅丽莎·麦卡西顶替,没想到这个角色还真适合她!

麦卡西是喜剧出身,演过言行粗鲁,外形让人不顺眼的类似角色,因此本片中这个对人不友善,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女作家对她并不陌生。

反而是她给这个角色赋予了令人同情的特质,就算满身缺点,都让人讨厌不起来。

这一点非常难得。

本片女主是个宁愿跟猫生活一辈子也不喜欢与人类亲近的人。

个性孤僻,每天只与猫为伴。

有天发现因为她始终没有名气,没有人再愿意买她写的书,在穷途末路时,开始复制历史名人的信件,最后变成自己写诗歌和信件,用其他名人挂名,居然在交易市场上走俏。

虽然犯了罪,但她的遭遇却如此容易被理解和同情,以至于到影片最后,几乎没有人愿意责怪她。

为何?

因为有无数作家不会社交,不会夸大其词,不会宣传自己而一辈子默默无闻,最终只能等待被淘汰的命运。

而另一些人只因为会吹牛,会搞关系,成为人生赢家。

是不是很同意?

本片虽然主线是关于诈骗,其实藏着无数让人感同身受的人生体验。

此外,收藏者们花大价钱购买不知真假的历史名人遗物也说明了这个世界对于名利的追捧,只要有名才能带来财富。

而很多才华的人因为没有名气,没有卖点只能一辈子被忽视。

影片最后女主意识到这点,利用自己的犯罪史出书,也果然让她成名。

这也讽刺了,无论是好事、坏事,出了名就行,这种现实的社会形态。

本片充满着爵士乐、书店、图书馆、纽约的街道和小酒馆,有时会让你以为在看伍迪艾伦的电影,色调、配乐都与纽约的小资氛围很搭。

这部电影相信会博得很多文艺片爱好者的喜爱。

千万别一看是五大三粗的梅丽莎·麦卡西就以为是恶搞喜剧,本片中的她脱胎换骨,成为了一个孤独、消极又深受打击的人,表演非常有说服力,令人心碎。

有望在奥斯卡上获得最佳女主提名。

女主很难对人信任因此很少交朋友这点,我也非常有共鸣。

往往当你想信任一个人,终于向对方敞开心扉时,对方背叛你或暗自使坏,一下就打翻了刚建立起的信任,并从此让你更加防范别人。

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个loner,做什么都宁愿一个人。

如果有同样状况的人,请举手。。。

我相信不在少数。

建议你们都看看本片,一定感同身受。

那些目前只与猫住在一起的姑娘们,也推荐你们看看 (多伦多电影节)

 10 ) -要如何定義你的作為呢? -Can You Ever Forgive Me?

原文來自於公眾號:WendyHasATail 香港把這電影譯名為《大老作家》,進戲院前我以為要期待的是一部老年得志的文學界勵志電影,之後才嘲笑自己多麼無知,一是對電影中提到的許多文藝屆前輩從未有所耳聞,二是笑我這從不看預告片就進場的觀眾又一次給自己擺了一道。

文學話題改編電影是很容易沈悶的,要想收買觀眾,靠的是細緻入微的幽默感和可以滲入心底的真誠:真誠的表演,真誠的運鏡,真誠的場景設計,真誠的台詞等等。

這類電影近兩年深得我心,Genius(港譯《筆羈天才》)中作者和編輯的關係讓我共鳴到電影行業裡導演和監製的互動;Their Finest(港譯《他們的美好時光》)與同期的Dunkirk(也就是諾蘭那部大片)描繪的都是同一個時代背景下,但一個溢滿了大場面,酷炫的飛行技巧和可以直接穿透耳膜的音效,另一部則是聚焦在一群依想像力而生存的編劇身上。

無論編劇還是作家,每日工作都是敲打鍵盤,生產著白紙黑字,可以悄無聲息地生活。

記得曾經有一位來自紐約主修電影的朋友,他非常欣賞The Social Network的編劇,原因是“可以把那樣無趣的生活本身改編成刺激又緊張的劇本”是一種功力。

《大老作家》改編自Lee Israel的自傳《Can You Ever Forgive Me》,講述1991年時Israel因生活拮據鋌而走險開始偽造名人書信並販賣之以維生的故事。

這裡穿插兩篇有意思的文章,既介紹了Lee Israel本人的背景也囊括了電影劇情:1> 【影評】《大老作家》:做個真誠的騙子https://www.spill.hk/films/can-you-ever-forgive-me-review/2>Her Story:從暢銷作家到偽造盜賊──Lee Israel充滿諷刺的一生https://hokkfabrica.com/her-story-author-turned-criminal-lee-israel/ 借用江澄的描述,“天氣剛轉冷,一個人或兩個人徒步走到戲院,面對排山倒海的大片和動畫,不為所動,選擇《大老作家》,看九十年代紐約的氛圍,聽著爵士樂,欣賞幾位實力派演員的演技,為精警的對白會心微笑。

持續待業在家,去年11月底的工錢拖到今年還沒有消息,每每陷入這種頹廢困境的時候,只有去電影院看電影才能說服我出門。

也因此電影開始十多分鐘,見到Israel酗酒不交租沒錢給貓看病還要順手牽羊別人外套的時候,期待著伴隨Israel靈魂被救贖,我的靈魂也會被喚醒。

Melissa McCarthy在電影中的扮相像極了我的一位編劇朋友,我的編劇朋友曾居住於好萊塢,養了一隻狗,身型較寬,也戴眼鏡,加上兩位都是文字工作者,這樣的巧合讓我很快進入了劇中世界。

但電影中的Israel太不羈了,向別人承認“我喜歡貓而不喜歡人”這種膽量我可沒有。

在放任自己的時候遇上另一位不羈的同伴,Jack Hock只是順水推舟的作用。

從一開始不傷大雅的小玩笑,到後來的盜竊加偽造,說實話觀影過程中連我都有些被動搖了,看完電影後需要一些消化。

Israel的性格,其實和這本書,也是這部電影的命名是非常相襯的。

我總覺得Can You Ever Forgive Me這句話,應該在吵架的時候,以反問的形式戲謔的口吻丟給對方,但因為知道對方根本還是深愛著自己,所以可以帥氣地掉頭走掉。

這才不是卑微乞求原諒的態度,而是不羈的一種極致。

無法將它定義為一部深刻的電影,想想故事中人與人的連結其實都只是比萍水相逢多了一些些而已,所有的關係都是無疾而終,即便曾經努力過要維繫的前女友,也擊敗於Israel對別人的難以信任和防禦。

從觀眾的角度來看,這樣淡淡的關係似乎恰到好處,但多想一步,就覺得憂傷,這得是多麼孤獨的靈魂才能將自己的孤獨剖析地如此詳盡,並展示於讀者和觀眾眼前呢?

如果圍繞著故事主角也是故事作者也是故事編劇“本人”這樣無止境地想下去,今晚又會失眠。

這時候如果可以有一杯蘇格蘭威士忌加蘇打水,一個人看一部小情小趣的電影就完美了。

關注WendyHasATail,多一種眼光看電影,多一種方式感受生活 :)

《你能原谅我吗?》短评

-

6分钟前
  • R
  • 还行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11分钟前
  • Joyc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