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周洲
主演:池韵,孟令伟,王美莉,池瑛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0
简介:本片是周洲继《美丽》后的第二部作品,同样由池韵主演。主角是患有癫痫的女孩,追逐舞蹈的梦想,她在爱情、亲情和梦想间浮沉,走向绝望的同时又给予她新生。详细 >
两年前看过《美丽》,这一部更加难受拧巴,想表达的痛苦很难让人感同身受。
#7.30青海大剧院音乐厅蛮失望的,原来最精华的部分都剪进预告片里了,剧作蛮失败的,女主演野心又挺大(yes,编剧女主一个人),放佛这部影片中每个人都不是那么可爱甚至是可憎的,个人对于女主的“边缘化女性”身份不是很认可,当着影院员工拿着微薄工资,又有着小破房子收租,一边是苹果手机和装修还算精致的独居(虽然是亲戚的),这个老姑也很迷,刚出场的娃娃音长头发看着比女主还年轻,还有女主很怕过马路这个细节,我从头看到尾以为有什么伏笔,其实啥也没有。就是当观众无法认可和沉浸在电影中时,它所表达的一切思想都是无病呻吟。拍摄方式也有点迷,一直让我注意到镜头的存在。(ps.感谢后座的女士一直踢我的座椅不让我睡着)
20201127 金逸展映 万象影城 拍摄地长春我哭了 被池韵圈粉(🈶️被盐到 晚上能不能做梦梦见她啊 生命的挣扎(热烈、顽强)与孤独(忧郁) 暗红与深蓝 有个很在意的问题映后忘了问了…(啊啊啊 女主角为什么喜欢拉帘🧐🧐
拉丁部分喜欢 但是除此之外 过于悲情 蓝色太多 这种性格和人生活得太束缚 我不喜欢
有些镜头晃得我堪比发病前女主,三次的发病过程特写给的好详细好漫长,真实到我皱眉。不是电影的话,我是不会点开看的,像在看跟拍素人日常生活的纪录片,什么都素素的,还晕晕的(比如结局?)
#10BJIFF# 看的过程中频频看表,反复思考为什么这样一个单薄的故事可以拿到“最佳文本”?这个剧本的问题其实蛮多的啊,几乎前半个小时对于整个故事的主线没有任何推动性,我完全无法在“癫痫少女”和“热爱跳舞”这两个元素间建立联系,呈现太多所谓的生活流的镜头,却犯了最基本的动机不足的问题,因此池韵的表演也就不再凑效了,各种大特写也就不再生动,结尾的定格和淡出更是显得丝毫都不果断,和所要呈现的心理完全不搭。私以为这一对儿不要再捆绑合作了,分开创作学习或许对双方都有益,不然差不多也就到天花板了。
结尾蛮好 但始终是处于无法进入影像的状态
这种片子拍得完全是主创用来满足自己的,我不认为这是好的电影,文艺片当然好,但刻意追求文艺甚至卖弄就适得其反了。池韵演技还是不错的,很稳,业余男主就太令人出戏了,这种搭配简直是对电影的不敬。
才发觉自己对长春口音竟然这么熟悉,一句就听出来了…
#FIRST#。同样在长春,同样的女性视角,对比「春潮」是更少的人物关系,仅仅三个配角出场就可以剥离出迟立的隐忍与独立。大量背跟带来极强参与感,全片基于长镜头的段落感,配乐极满但并非作用于遮羞。 是否可以引入除游乐园之外的符号展现东北和人物状态?演出结束后一段男演员表演彻底拉垮段落。 整体碾压春潮,请郝蕾原地捏仙人掌30秒。
女主演技不拿奖可惜
肉眼可见的成本低,还不提供信息量,虽单薄,但镜头调度可圈可点,总体视听完成度还算不错。最后一个镜头很有力,镜头老是怼脸上难为演员了,好好打个光能增色几分。剪辑策略倒不错,不过效果时好时坏。这样的题材难得有轻盈的笔触,情感的流入让单薄的影像蓬荜生辉。
看一半离场,有点痛苦,主要是我和主角很像。完全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表达情感,感觉是在消费弱势群体。
女主角色实在不是喜欢的。不过所有人物都很生活态,故事线之外的东西反而更有兴趣些
她演成了“我就是”!!毫无准备的被她的真实被她的情绪的一丝一毫牵动着!! 好像一切都那么明确——她喜欢黑暗一点的环境 她害怕过马路 她喜欢红色 她喜欢拉丁舞 她看似柔弱的外表下又无比敏感有棱角 她不愿意轻易打开自己 打开后感受到别人的刺后会迅速刺回去…………那么生动那么立体的一个人!好演员 好编剧!在我心里真的远远不止这个评分
直面悲剧,关爱人生
池韵真的太棒了!和上一部同样一个人撑起一部电影
挺真实的感觉
拿最佳文本有点虚,拿其它奖项更虚
女性电影,女主想要突围传统式的评判,逃离男性表达自我,强化女性的主体意识等,女主的表演十分具有张力,情绪把控也很到位,剧本中规中矩,爱情,生活,工作,经过不断的挣扎,最好还是勇敢的自我尝试。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两年前看过《美丽》,这一部更加难受拧巴,想表达的痛苦很难让人感同身受。
#7.30青海大剧院音乐厅蛮失望的,原来最精华的部分都剪进预告片里了,剧作蛮失败的,女主演野心又挺大(yes,编剧女主一个人),放佛这部影片中每个人都不是那么可爱甚至是可憎的,个人对于女主的“边缘化女性”身份不是很认可,当着影院员工拿着微薄工资,又有着小破房子收租,一边是苹果手机和装修还算精致的独居(虽然是亲戚的),这个老姑也很迷,刚出场的娃娃音长头发看着比女主还年轻,还有女主很怕过马路这个细节,我从头看到尾以为有什么伏笔,其实啥也没有。就是当观众无法认可和沉浸在电影中时,它所表达的一切思想都是无病呻吟。拍摄方式也有点迷,一直让我注意到镜头的存在。(ps.感谢后座的女士一直踢我的座椅不让我睡着)
20201127 金逸展映 万象影城 拍摄地长春我哭了 被池韵圈粉(🈶️被盐到 晚上能不能做梦梦见她啊 生命的挣扎(热烈、顽强)与孤独(忧郁) 暗红与深蓝 有个很在意的问题映后忘了问了…(啊啊啊 女主角为什么喜欢拉帘🧐🧐
拉丁部分喜欢 但是除此之外 过于悲情 蓝色太多 这种性格和人生活得太束缚 我不喜欢
有些镜头晃得我堪比发病前女主,三次的发病过程特写给的好详细好漫长,真实到我皱眉。不是电影的话,我是不会点开看的,像在看跟拍素人日常生活的纪录片,什么都素素的,还晕晕的(比如结局?)
#10BJIFF# 看的过程中频频看表,反复思考为什么这样一个单薄的故事可以拿到“最佳文本”?这个剧本的问题其实蛮多的啊,几乎前半个小时对于整个故事的主线没有任何推动性,我完全无法在“癫痫少女”和“热爱跳舞”这两个元素间建立联系,呈现太多所谓的生活流的镜头,却犯了最基本的动机不足的问题,因此池韵的表演也就不再凑效了,各种大特写也就不再生动,结尾的定格和淡出更是显得丝毫都不果断,和所要呈现的心理完全不搭。私以为这一对儿不要再捆绑合作了,分开创作学习或许对双方都有益,不然差不多也就到天花板了。
结尾蛮好 但始终是处于无法进入影像的状态
这种片子拍得完全是主创用来满足自己的,我不认为这是好的电影,文艺片当然好,但刻意追求文艺甚至卖弄就适得其反了。池韵演技还是不错的,很稳,业余男主就太令人出戏了,这种搭配简直是对电影的不敬。
才发觉自己对长春口音竟然这么熟悉,一句就听出来了…
#FIRST#。同样在长春,同样的女性视角,对比「春潮」是更少的人物关系,仅仅三个配角出场就可以剥离出迟立的隐忍与独立。大量背跟带来极强参与感,全片基于长镜头的段落感,配乐极满但并非作用于遮羞。 是否可以引入除游乐园之外的符号展现东北和人物状态?演出结束后一段男演员表演彻底拉垮段落。 整体碾压春潮,请郝蕾原地捏仙人掌30秒。
女主演技不拿奖可惜
肉眼可见的成本低,还不提供信息量,虽单薄,但镜头调度可圈可点,总体视听完成度还算不错。最后一个镜头很有力,镜头老是怼脸上难为演员了,好好打个光能增色几分。剪辑策略倒不错,不过效果时好时坏。这样的题材难得有轻盈的笔触,情感的流入让单薄的影像蓬荜生辉。
看一半离场,有点痛苦,主要是我和主角很像。完全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表达情感,感觉是在消费弱势群体。
女主角色实在不是喜欢的。不过所有人物都很生活态,故事线之外的东西反而更有兴趣些
她演成了“我就是”!!毫无准备的被她的真实被她的情绪的一丝一毫牵动着!! 好像一切都那么明确——她喜欢黑暗一点的环境 她害怕过马路 她喜欢红色 她喜欢拉丁舞 她看似柔弱的外表下又无比敏感有棱角 她不愿意轻易打开自己 打开后感受到别人的刺后会迅速刺回去…………那么生动那么立体的一个人!好演员 好编剧!在我心里真的远远不止这个评分
直面悲剧,关爱人生
池韵真的太棒了!和上一部同样一个人撑起一部电影
挺真实的感觉
拿最佳文本有点虚,拿其它奖项更虚
女性电影,女主想要突围传统式的评判,逃离男性表达自我,强化女性的主体意识等,女主的表演十分具有张力,情绪把控也很到位,剧本中规中矩,爱情,生活,工作,经过不断的挣扎,最好还是勇敢的自我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