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狂花也蹭是吧 😅 开心麻花自己脑袋想不出电影名了是吧 我不想当什么原教旨卫道士 但是你这也太恶心了 优秀的电影非得被充斥着廉价的内核和自以为幽默的笑点的“喜剧片”狗皮膏药一样贴上 你们自己除了蹭之外没别的营销手段了吗 ?
我当然不喜欢对我而言不好笑的喜剧片 但如果这样的电影能给别人带来快乐,我觉得也有价值,但何必非得这样营销喃?
非得膈应一下喜欢末路狂花的人是吧真难想象开心麻花是曾经出品过驴得水这样电影的公司 而如今居然要去蹭堪称影视名翻译典范的末路狂花 甚至把这么棒的名字改成充斥着暴露的 癫狂的消费主义幻想的粗劣名字 让人感慨
『末路狂花钱』当开篇贾冰去医院被查出只剩十天时,标准的“误诊”故事套路便呼之欲出,所以前半段的嬉笑打闹显得非常流程化,稍有亮点的可能就是与谭卓在殡仪馆重遇的一小段戏,后半部分画风突转成了一股中二鸡血风,虽有些许励志与热血,但也反衬出前半段内容的拖沓与无趣,前后割裂的剧情让影片也仅止步于“能看”。
【6分】
这样的电影,可以参考《西红市首富》、《遗愿清单》,最早的可以追溯到马克吐温的《百万英磅》。
爽文的点就是,你不再拘束于生活对自己的约束,可劲于满足自己的愿望。
电影一开篇,男主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上“百万躺平计划”,他的手段是“抠”,极其地抠,薅羊毛到可怕。
诚然,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也是令人讨厌的。
通过场景的切换,可以看到,他今天的表现来自于童年原生家庭中妈妈几乎碾压式的强灌输。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知道自己得了脑癌,且是晚期。
(这里切入了一个包袱,他在电梯里被一个小朋友的玩具枪给“击中”,然后他真的晕倒了,)于是电影正片开始了,他拿着自己之前省出来的80万,再20万贱卖了自己的房子,一共100万,凑齐了,去找自己当年在“刀山”拜把子的兄弟。
这里,似乎进入了抖音专场,请的演员全是抖音里面的网红演员。
有一点跳戏。
时光荏苒,再聚首的四兄弟,脸上堆满了岁月的痕迹,更多的是充满了生活的不如意,当然,这是众生相,跟我们每个人几乎一样。
在现实层面,四兄弟各有各的不如意。
小沈阳,在老婆面前像个孙子,低声下气,看得出来,充满了隐忍;兄弟B,在儿子面前唯唯诺诺,却走不进儿子的生活,儿子倒也不掩饰,直言“我跟你没有共同话题”,连演一下都避开了。
兄弟C,本有少林寺的,最后在当保安的工作中被经理原地开除。
四个不如意的兄弟,因为男主老贾“得了脑癌晚期”这个人生设置,而开始了另外一种人生。
这就是电影的极限设置。
也是剧本的源起。
所以,他们开始了疯狂的《末路狂花钱》,这种电影我看过很多,它通过极致的情景设置,让普通的人丢开生活的桎梏,去思考新的活法。
一阵疯狂过后,他还有一个未遂的愿望——爱情,然后在他前往殡仪馆的路上,不期遇到了他青葱岁月期间的女神。
通过黑色幽默的方式,通过搞笑的方式,他故作轻松地体验了一把“整理遗容”。
当然,他那个在殡仪馆上班的女神自然是看在眼里,她一语道破,“你得什么病了”。
然后,他似乎邂逅了爱情,爱情的出现,有一种魔力,它会让人对生活油然生出一份希望。
爱情,是一种动力。
“当年我第一次仰望你,你就在这棵树上。
”他们两个开车经过学校的时候,回忆杀为爱情更添了一份美好和纯真。
“情比金坚”的套路出现了,女主遇到了追债的流氓男,兄弟情义,儿女情长,在这里表现了让人沸腾的一面,穿插着贾式幽默,脚趾也抠出了尴尬。
但心年轻十岁二十岁,还挺愿意看看这种剧本。
电影演到一半,戏剧的一幕设置出现了,男主似乎并没有得病。
医院可能搞错了,正在紧张地联系男主,却迟迟联系不上。
如果男主并没有得病,他的剧本又要再一次重写。
意味着他要再一次改写设置。
但往往是这种极限设置,他会倒逼人们去重新思考人生,重新审视自己生活中重要的人、事、物。
他会往往不跟正在红尘中行走的痴男怨女一样,有末路的生活方式。
这就是“无所顾忌”吧,这也是电影带给普通观众的“爽点”。
有大家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得知没有生病的男主,露出了“本来的面目”,生活中的丑陋一览无遗,这也是电影的高潮,由电影角色人物的冲突进行呈现。
历经一番浑噩,内心里的兄弟情再一次溢出来。
或者是主角正能量,他开始为兄弟干好事,替他们实现愿望,他决定回归初心,“替他们做回大哥”。
愿望一:替兄弟A跟儿子找上共同话题;愿望二:让兄弟B打一回真正的拳击赛;愿望三:让小沈阳知道自己在他老婆心目中的份量; 接下来,就是电影的“高光时光”。
人愿意成就他人,内核是因为人需要“成就感”。
几个场景在轮回切换,音乐开始煽情。
看到一个弹幕,“知道是假的,但是哭了”。
电影作为一个艺术品,价值就是,它能通过少数人的故事激励大屏幕前的“众人”。
角色中的小人物,他们在电影中逆袭,获得高光时刻,那我们,屏幕前的每一个人,也都可以。
列了计划,就开干,首先是“上台”。
颁奖舞台上,强势的老婆说出了对老公的爱;拳击赛舞台,当了保安的大力,体验了自己的梦想角色;走不进儿子世界的兄弟B,勇敢地在舞台上唱嗨了,魅力四射,那一刻,他的观众不是台下挥舞呐喊的万千观众,而是他的儿子,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人。
《拥抱》响起,一切美好如约而至。
所有的人梦想实现了,他自己的梦想也实现了,“他做回了他们的大哥”。
后面有点强行输出。
“岁月杀猪菜”,哈哈,岁月就是一把杀猪刀呗。
我有个偏见,这个男演员是目前内地最好的喜剧演员,因为他的幽默不单纯是一种逗乐观众的包袱,他还有经历沧桑后的那种淡淡的苦涩,两者平衡得很好,这个水平上的巅峰是周星驰,内地看演员那么久,没有一个人拥有这样的特质,并非说没有优秀的演员,而是没有天赋。
沈腾那样的不缺幽默风趣的,你在他身上是看不到他的阅历的,让他拍【长江七号】,这个故事就变成一个没有味道的喜剧片了。
贾有为的这个演员就有那么点意思了,他说自己钱没了,跳下水找钱的那种癫狂状态让我真信他是贾有为,穷一辈子了,最后命回来啦,钱没了,很伤心。
这个电影在艺术上肯定比不上末路狂花,这是毫无疑问的,他在创作上缺乏一定的突破,男主抠门了一辈子,被医院误诊是癌症,最后决定把自己房子卖了,带兄弟们潇洒一顿,最后钱花差不多了,医院发现误诊了,兄弟和自己闹腾的时候把钱丢海里了,男主变成一个一无所有哦穷光蛋,发疯的男主大骂兄弟们,然后走投无路翻然悔悟,用自己余生找点别的价值,和兄弟们和好,评论区有人说这电影像极了应试教育作文,是像,但是忽略了应试教育最强调还是文章围绕中心。
你去问男主经历人生跌宕起伏,他感悟了什么,是人和人的感情重要,还是金钱没有那么重要?
如果是前者,对兄弟感情的铺垫是远远不够的,全靠主演在硬撑,如果是后者,金钱真的不重要吗?
贾有为为兄弟实现愿望的所有动力都是钱,没有钱,没有一件事可以成功的。
开心麻花的几乎每一个原创剧本在目的上都含糊不清,实在让人难受,浪费好演员。
电影的剧情稍显复杂。
但逻辑清晰,从视钱如命视钱财为立身之本,到发现钱不能解决一切,贾冰用自己的能力而非钱实现了兄弟们的幸福,顺便也成全了自己。
即有转折又实现剧情递进,挺难得的。
最后的几兄弟人生困境的走出,稍显平庸,但弹壳的歌化解了这份平庸。
为电影专门而创作的歌曲,确实与剧情完美贴合,达到牵引观众心情的效果。
贾冰认真演戏还是有些笑点的,几个笑点也是很自然。
大概这就是东北演员的优势吧。
当生命只剩下十天,存款里还有一百万,你该如何花掉这笔钱?
《末路狂花钱》为观众设置了这样一个足够吸引人的造梦设定,开头就通过一系列细节为男主角贾有为贴好了“抠门”的标签——牛奶是临期,豆浆是不加的,去超市结账要拿着一沓优惠券。
贾有为一身廉价西服,骑着老式自行车的葛朗台形象已经将喜剧的反差感做足。
这样一个精打细算的老抠如何花光这笔钱,成为了整部电影最吸引人的看点。
其实《末路狂花钱》潜藏的一条隐性内核主题是,在消费主义侵袭的大环境下,整个社会对商业社会运转逻辑的全面认同,一切向金钱看齐,拥有财富可以受人敬仰,而那些关于理想,美与崇高,真挚的感情都可以被金钱物化。
于是,我们看到定义一个人成功与否就是看他开什么样的车,住什么样的房,吃什么样的美食。
赚钱成了第一要务,紧抓时代风口的带货女王刘莎莎,早已无暇理会老公沙白虎无法施展自我理想的痛苦,夫妻感情渐行渐远。
结拜的小兄弟会因为父辈选择“三车间还是四车间”的分配问题,背后暗含的收入和工资水平差异而渐行渐远。
贾有为从地底翻出来的铁饭盒,装着四个单纯的少年关于未来的理想,有人想当老大,有人想练就功夫,而他们成年以后的梦想,有人想获得更多妻子的关注,有人想跟儿子多点共同话题,没有一个人的理想是关于金钱,想要实现也并不是金钱可以轻易完成。
金钱将贾有为洗脑,为了躺平他制定了百万躺平计划,处处节俭处处省钱,完全活成了金钱的奴隶。
却在收到生命只剩10天的极限通知书后,重新开始寻找金钱以外的生命价值。
他回忆起生命最重要的几个兄弟,去看看他们过得好吗,和他们一起挥霍这百万存款。
在面对生死的时候,金钱忽然变得一文不值,感情才开始变得纯粹。
不过为了死后在阴间还能有钱花的迷信,贾有为来到墓地豪掷20万元选择丧葬一条龙的配套服务,也产生了诸多笑料。
逃避崇高,信仰危机,理想失落,正是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现状,因为对至善至美崇高的逃避,才会漠视兄弟真挚的情感。
因为对信仰产生怀疑,才会迷信风水相信生死轮回。
因为对理想的失落,才会中年遭遇现实危机,被生活捶打到无力还击,变成了无聊无趣又无助的中年人。
回看四个少年歃血为盟,山顶结拜的样子,当年意气风发,如今垂头丧气。
贾有为的一次误诊的脑瘤诊断,让他稀里糊涂地死过了一次,也让他醍醐灌顶地重新活了过来,找到面临死亡时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同时也让自己的三个兄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到底是如何活成了这般田地,又是要如何度过四面夹击的中年危机。
电影里有一个细节,在贾有为帮兄弟和昔日女神王晓倩挥金如土的时候,兄弟们和王晓倩并没有想着如何瓜分他的财富,即便他们生活也有金钱方面的窘迫。
在这份天降横财的面前,有他们更看重的东西,那就是跟旧友的情谊,情谊无价。
于是他们想尽办法让贾有为获得快乐,王晓倩后来也愿意将购买的名牌华服如数归还,甚至价签都没有拆。
这份朴素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这也真正让墓坑里睡了一觉的贾有为惊醒。
当贾有为发现诊断报告是误诊,虚惊一场之后,他又变成了那个抠抠搜搜,视金钱为一切的葛朗台。
曾经被他珍视的兄弟情好像变成了一缕烟尘,变成了一个梦境。
当钱袋掉入河水中时,贾有为纵身一跃,重新将自己坠入物欲深海。
而兄弟们放在墓坑里的信,写着他们即使窘迫也还是将感情看得最重的心里话,才是贾有为真正的诊断报告。
后来贾有为想尽办法帮董建峰得到上舞台说唱的机会,帮许大力得到上拳台对垒的机会,帮沙白虎得到上演讲台获奖的机会,而得到儿子的尊重,得到梦想的拳赛冠军,得到妻子重新的关注,这还需要他们每个人自身的努力。
贾有为也在一次唏嘘的死而复生乌龙里,得到了一次在墓台上重新审视自己人生的机会。
被误诊了脑瘤是虚惊一场,被确诊了钱瘤却是病入膏肓。
就如它拼贴的名字一般,我们能在《末路狂花钱》中看到诸多电影的影子:《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热辣滚烫》《阳光姐妹淘》《遗愿清单》,导演凭借令人羡叹的“缝合”技艺将它们拼凑成一盘“新菜”,然后端上桌供君食用,虽然不会吃出问题,但舌尖上陈旧的味道多少令人不适,或许在这个原创乏力的大环境下,“拼盘喜剧”时代已经悄然来临...抠门男人贾有为“确诊”脑癌,并被通知只有十天寿命,万念俱灰的他卖掉房子、拿起折子,决定履行当初的誓言——带着学生时代的三个结拜兄弟花光这100万,狂浪过后,等待的死亡并没有来临,面对意外的“重生”,生存、友情、爱情都将面临新的抉择...打眼一看,我们就能瞥见《遗愿清单》和《西虹市首富》的影子,被告知的死亡期限(等同于王多鱼的“一个月”),100万就是丐版的“10亿”;关于友情岁月和昔日女神的片段,会让我们自然的想到《阳光姐妹淘》和《夏洛特烦恼》,因为死亡而催发的友情复苏(《阳光姐妹淘》),女神情节的涌动(《夏洛特烦恼》),类似打架等场景我们甚至可以无缝代入;待到影片后半段,简直就是男版《阳光姐妹淘》,贾有为化身愿望天使,为兄弟们一一打开人生之门,在拳击擂台上我们还能看到《热辣滚烫》的影子在飘荡。
或许,是喜剧原创力的下降倒逼着观众审美的倒退,又或许是观众活得真的太累导致笑点的降低,不论怎样,在《末路狂花钱》之后会有更多的“拼盘喜剧”登上大银幕,是笑是哭,时间会给出答案。
作为资深开心麻花黑,竟然不讨厌这部电影,毕竟这个档期看了两部令人发指的烂片。
所以有时候遇到什么样的对手,比自身的水准更重要。
要细说呢,电影第一幕里,那种东北老大哥追忆青春的兄弟情谊,我是抱有很大怀疑的。
第二幕怎么再让兄弟们反目成仇,全靠失手把钱袋扔江里,能看出编剧也是真没什么招。
第三幕的处理y过于顺拐,实现好兄弟梦想,拳击和说唱的设计都比较刻意,假“燃”起来之后,老铁情绪没能整到位的同时,还变得不好笑了。
但是!
开场主人公贾有为抠抠搜搜省钱的段落是好笑的。
虽然讲的是失意中年男人的群体,油腻感有明显下来,我认为女性导演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不是剧作拉垮,再努努力搞不好麻花系的喜剧又能重新及格了。
有评论抓住电影里辣目洋子对小沈阳的那句“如果我下辈子还想嫁给你的话,你还愿意娶我吗?
”的台词大做文章,又开始借题发挥的打拳,在那表演女性导演也能拍出这种台词的痛心疾首……辣目这个事业型女性的角色,在电影里被丑化了吗?
小沈阳在这个家庭关系里演的就是一个世俗意义上“纯窝囊废”的角色啊。
辣目在公司年会上说了这么一句感谢“贤内助”的话,走心也好表演也罢都很合理。
这场戏的问题和说唱、打拳一样都太顺拐了其实就是偷懒,但跟丑化和矮化女性有个毛关系啊。
只能说想打拳怎么都有空间,罔顾女性导演创作应该鼓励的大前提。
从来不看全面整体,主打就是断章取义。
这个群体真的是,心坏的同时人还蠢,比开心麻花的电影还叫人讨厌。
所以还是说呢,有时候被人讨厌没关系,只要有更被讨厌的衬托就好。
电影《末路狂花钱》:中年人这是怎么了?
今年的五一假期,没出去。
可圈可点的事情是看了一部电影《末路狂花钱》。
又是中年人的故事,之前的《年会不能停》、《飞驰人生2》等等,都在讲中年的故事。
而且不约而同的都是讲相对普通一些的中年人。
不是像之前的《杜拉拉升职记》里销售总监、《中国合伙人》的三兄弟、《亲密爱人》里的投行二人组。
好像是前些年说的都是精英,这两年却都变成中年无成就的邋遢大叔了。
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好,我是友阁大掌柜,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电影《末路狂花钱》中的中年人。
电影里塑造了四个很失败的中年男人:贾冰饰演的贾有为省钱第一,有能力,没事业;小沈阳饰演的沙白虎娶个好老婆,梦想着软饭硬吃;于洋饰演的许大力少年迷恋武功而误入歧途,一份保安工作尚且无法胜任;宝石老舅饰演的董建峰社会地位低微,为了让儿子看得起而去专攻儿子最喜欢RAP。
当然了,剧情是有些撤了,情怀就成了主打。
不得志的中年老男人,靠着情怀去刷一下存在感,才是最大的笑点。
然而,我们几乎都是这样的中年老男人。
于是我们都心甘情愿的坐在了电影院,甚至靠买一张VIP的电影票找一点儿所谓的优越感。
如果让自己的视角尽可能的拔高,你会发现看电影的人比电影里的角色更可笑。
为啥叫做中年老男人,因为身体在中年,心里已经老了。
你看着他们蹦跶都觉心酸。
是的,现在几乎连所谓的逆袭的故事都很少了。
因为“努力不一定成功”的观念比“坚持一定胜利”更深入人心。
所以讲了逆袭的故事,也没几个人相信了。
资本很懂当下的我们在想什么,于是影视剧,或是其他文学作品都会顺着大众的、所谓的主流情绪来。
最终就会赚很多的钱。
也许正因为以上的原因,中年人们的梦想都无比的淳朴,极其的务实。
贾有为的“躺平”是开一家店;沙白虎的梦想是让老婆觉得他重要;许大力的梦想表面上是想“赢一次”,实际就是能够参加一场拳击比赛,输赢无所谓;而董建峰的梦想就是让儿子觉得他这个父亲还是有两下子的,即使这两下子也未必能够改善他的生活状况。
就像电影里的大结局那样,几乎每个人的梦想都实现了,接下来这四个中年老男人们还是要去面对现实,生活的难题还在那里。
为啥说他们很务实,因为他们的梦想里就没还有“靠所谓的一件事就能够改变命运”的想法。
他们的梦想就是给自己曾经炙热的青春一个呼应,然后就死心塌地的去生活了。
文章写到这里,我有些恍惚了。
我的梦想是啥?
有过梦想吗?
还有用现实的方式“照进”一下梦想的可能吗?
我使劲儿想了又想,发现真的没有。
也许有过,是真的全忘了,忘得极其彻底,忘得一丁点儿都想不起来了。
连梦想都没有了,我这是怎么了?
还有电影里的四个中年老男人们,几乎用最卑微的方式,去回忆了一下梦想,他们有怎么了?
现实中的更多的中年人们,你们代表的主流都让资本不再去画“逆袭”的大饼,这些中年人们又怎么了?
虽然我们自嘲叫做中年老男人,可是毕竟我们还是中年人,不是老年人。
怎么就变成了心理上的老人?
别笑电影里的四个角色了,也别总是反思自己的所谓过往了,去寻一碗鸡汤,灌下去,打起精神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大器晚成”吧!
人生的精彩本来就有很多种,我们不用老想着所谓的功成名就,在自己的领域成为一个相对而言的高手,也是不虚此行的。
大家好,我是友阁大掌柜,我们一切让中年的我们,不再是心理上的老人!
整体2.5。
前一个小时挺好,3-3.5星,想到《老男孩》。
情感很真实,而且有出彩的地方。
笑点也还可以,有些桥段稍显平淡。
缺点一是情境设置的略生硬,误诊还算扣在了人物特质上,虽然概率低但还能接受,只是容易担心主角,但这种担心不是关心,而是厌恶,觉得他蠢+活该(本来这种担心应该做成让观众关心+同情的)缺点二是跟三位中学时期的兄弟,多年不怎么联系,还能突然聚到一起,仅仅是因为中学情,这里不太经得起推敲,但节奏够快,不及细想,也能接受。
然后选点可能选“错”了(针对豆瓣评分)。
中年男人兄弟情,和忆往昔(虽然我觉得前一个小时没有爹味)。
受众主体是中年男性,然而中年男性不发声,大多数是沉默的,也不会选择进电影院看一部这种片子。
1小时后误诊真相揭开,兄弟因为主角性格里的抠门阋墙,那个桥段很惹观众讨厌(跟开头误诊后观众担心主角产生的厌恶同源,于是这种厌恶更重了),重场戏打点在一个不招人喜欢的男主身上,一下子就把前一个小时的功破了。
还让观众感觉到创作者的刻意,开始按观众的头了。
然后后半段的情节又完全在套路内,非常好猜。
又上价值,爹味就出来了,人物转变不自然,又过于理想化(和兄弟多年不联系但突然聚到一起情感无碍同源),观感则不佳。
但老舅的歌真好,一下子把情绪烘上去了。
后半段1.5星。
离场体验还行,如果能被这情绪感染,就会给高星;如果前面那种厌烦过大,就会觉得强行圆满。
玩谐音梗的电影,你懂的,最好都别抱太高期望!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疯岳撬佳人》、《卧鼠藏虫》、《李茂换太子》… ...
很怕是那种堆砌的地方台小品拍成网络大电影,实际观感居然不错。包袱脆,中间转折设计的挺好,不是全靠编剧,导演也有存在感的 loser 中男集体寻梦型。东北话讲不好的演员会影响效果。老舅挺好,多拍拍吧,是个正剧演员苗子
帮老四得到上舞台说唱的机会,帮老三得到上拳台对垒的机会,帮老二得到上讲台获奖的机会,自己在死而复生的乌龙里,得到上墓台审视自己人生的机会。当信仰产生危机,他豪掷二十万只为收获阴间的风水。当钱袋掉入河水,他纵身一跃重新坠入物欲深海。被误诊了脑瘤是虚惊一场,被确诊了钱瘤却是病入膏肓。
末路狂花钱,大家避坑,排片多,前半段有点东北搞笑,后半段强行煽情,整体相当不好看,成本也好,质量也好,连九龙城寨的零头都比不上,但上座率高,排片高,是真是无语。
看的出来不想做那种粗制滥造的烂片喜剧,但尴尬的是,能力远没有达到,开始狂花钱之后,故事进入无限的无聊之中,平庸比难看还可怕。
笑点很密集,每次觉得情节有点俗套的时候又有新的包袱掉落,好看!
就,超出预期吧,以为是两三分级别的大烂片,一看居然还是个五分多接近六分的片子,有几个梗是真乐了,宝石rap的部分也不错
6.6-0.5/10 丢钱➖0.5虽然这剧本很俗很老套,段子一般,鸡血也一般,还是一个网红大剧集。但他绝对不至于不及格。对比减肥差了整整两分,真是讽刺全剧最烂最生硬的桥段大概就是丢钱那段了,转折的太tm生硬了,直接把对贾老大的好感败完了,真不够兄弟ps:没想到有一天,小沈阳的金句也能拍成电影我感觉我最冒昧的是我以为李琦老师早没了🤣,看到他演戏还挺惊讶
375
实在太长了 看到误诊以为快完了没想到后面还有那么长 高潮戏三段剪一起简直不能更糟 四个中年演员不如青年演员演的好 谭卓真是好看 换装秀看傻眼了 但是口音实在太刻意了
中年男人的童话故事,不知所云的兄弟义气。
中年男人的一地鸡毛可见一斑,但是很肤浅刻意做作,用力过猛,臭长裹脚布
其实应该是3.5星,但鉴于现在的大环境,这个剧不错!
省吃俭用一辈子结果查出绝症,生命最后十天跟兄弟齐力散金,怒花100万是种怎样的体验,两种极端的消费观颠覆三观,哈哈。小沈阳那段不差钱的联动,莫名一下戳到我,让我感叹时间过得太吓人,一转眼已经过去了整整15年。当你意识到珍贵时,或许已经来不及了,别让生命留下遗憾,珍惜每一天,欢迎来到,老废物乐园享受生活
注意看,眼前这个男人叫贾有为,“省钱门”当之无愧代言人,抠门赛道遥遥领先的天之骄子!他抠搜半生不敢玩命花钱,没成想正值壮年罹患绝症是没命花钱!眼看生命只剩十天,百万存款秒变过眼云烟,贾有为浮想联翩,决定带着拜把子老铁沙白虎、许大力和董建峰尽情挥霍,不辜负人间!万万没想到体验新人生处处是惊喜,不光友情续费了,快乐到位了,就连贾有为的昔日女神王晓倩也意外再会了……
反正中国的编剧也编不出啥好玩意儿,看看喜欢的演员就好了。贾冰减肥了?怎么还年轻了呢?咋做到的啊?谭卓可太美了啊,以前还不太习惯她的长相,看多了发现她可真是,每次出场都是惊人的美。
这名字起的让人回忆起来多年前的烂片定律…不过片子虽然看起来有点土,但笑点没有下三滥这点真不容易。
和热辣滚烫一样的小品电影,女性导演在内地影视领域仍然非常劣势,但如果票房能成功的都是这种烂相,也实在是一句不想赞美。
规整的英雄目标序列,传统且稳妥的、作文模板式的东北小品喜剧电影。开端建置搞笑人设→误会引发激励事件→进展纠葛→误会化解突转→动机消解反推矛盾激化→高潮和解加角色逆袭→皆大欢喜结尾,从不差钱到就差钱,从打破平衡到回归不一样的平衡。转折有点突兀,剪辑可以,尤其高潮段落的三段平行蒙太奇。谭卓的东北话很亲切,二手玫瑰和弹壳的歌也挺好的。
6.6.不是那种按批生产的麻花系常远喜剧,而是地地道道的东北生活喜剧。贾冰多年黄金配角首次挑大梁轻轻松松,喜剧表演能力依旧。董宝石也意外很接地气,跟角色适配度很高。剧情很工整很小品,误会揭晓后的部分明显有些水,不过落点在兄弟情上还是挺不错的。笑点其实没那么密集,很生活化,所以也没有什么尬点。每年热门档期总有那么几部闷声发大财德喜剧片,今年大概就是本片了,在下沉市场表现应该会不错,尤其是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