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印象:黑色喜剧。
而且够黑。
不爱吃洋葱的丈夫,喜欢恶作剧的儿子,讨厌的邻居老太太,还有学校里难搞的胖妞,正常人生活在这样环境里都要崩溃,何止一个四期癌症患者呢?
女主角的表演很到位,看这个剧,自然是来看她的表演,不错,值得期待。
不止演技出色,也有奉献精神,我猜以后可能有露点镜头,这个剧尺度蛮大的哦。
最后结尾那个场景很诡异哦,院子里挖个洞,里面放张沙发,往上面一躺,哈哈,好古怪的场景。
英美剧集果然强大,看起来,有些东西比电影里涉及得多,而且更深入。
只是,为什么一集只有28分钟,预览集吗?
还有,感谢YDY字幕组。
2010-08-20The.Big.C.Season1.EP01_S-Files
女主是个大龄患癌女人,她和老公儿子的关系都有些问题,在患病之后,她得以用另一种视角来重新生活,感受世界。
她做过很多荒唐事,甚至可能毁了不少人的三观,但怎么说呢,这部剧黑色而又喜剧的地方正在于,它的荒唐让你发笑,它的真实又让你有些恐惧。
三观过正的人可能就无缘此剧了,可能遗憾的地方就是他们无法体会另外的人生吧。
(里面女主的很多的表情都很动人。
)
翻译是如果还有明天。
很好奇怎么翻译的。
介绍比较无聊,会让人联想到是一个病入膏肓的母亲含泪微笑面对明天的画面。
其实,,女主蛮蹦达的。。。
属于歇斯底里的类型。
女主一直希望在最后的日子里来场完美的人生,可惜周围的人并不配合,知道她病情的困惑她不去治疗,不知道她病情的觉得她神经质啰嗦疯狂。
因为一旦她设计好的计划偏离轨道她就会抓狂,比如她一直把挖一个游泳池当作她目前的人生目标可惜一直挖不成。
台词很精彩,特别是女主发飙时有种冷幽默,很戳笑点。
有时女主会让你觉得真是J个半死快点领便当吧你这个病人闪耀到瞎了。
第一季最后一集,女主的儿子在车库发现女主给他准备的到20岁的礼物,那段有点泪点。
听说拍了第三季?
个人觉得看到第一季,顶多第二季就够了。
毕竟女主是绝症,死了伤感不死狗血。
要是万一不幸得了该死的C,我想立刻跟某些混蛋分手,告别爹妈,自己一个人窝在一个舒服的地方,跟不同的朋友,聊不同的话;泡个把帅哥,金毛的,棕毛的,各个口味尝一圈;也许再试试les;把美味的菜谱,仔细的记录下来,作为珍贵遗产;还有把各个论坛上自己写的小说收集整理在一块,寄给亲爱的朋友们,让他们哭了笑,笑了哭,在插科打诨中,回忆起往昔的纯sb岁月。。。
现实为什么这么压抑呢,为了该死的未知的明天,夹着jb做人,努力奋斗。。。
啊啊啊
第62届艾美奖胜利闭幕,书呆子谢耳朵拿下了喜剧类最佳男演员奖。
他没有穿印着物理模型图案的T恤,而是一本正经地用黑西装配白衬衣;他没说“Bazinga”,而是不带喘气地念完了一长串感谢名单。
这个颁奖嘉宾嘴中“全美国最好笑的男人”,领奖过程没有任何笑点。
但他上台的那一刻,电视里传出这样的旁白:“这一刻,全国的书呆子们都走上街头焚烧汽车庆祝,然后戴着防毒面具撤退。
”虽然有点冷,但这确实是句笑话。
如果你当真了,那么请反省一下:自己的人生是不是绷得太紧了?
有人总结过挑老公的基本原则:一,他得有人品;二,他得有幽默感。
因为这个男人要陪你过完下半辈子,所以首先得是个好人,能保证你不会遭遇家暴、不用三不五时地送牢饭、不用对付完小三再大战小四小五小六。
其次得懂基本的笑点,会制造笑点就更好,如此一来,在接下来的漫长岁月里,左手摸右手摸腻了,还能变着法儿给你挠挠痒,逗你开怀。
幽默感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它能抚平真实的伤痛,能让平淡变得非凡。
就像有个老外,他24岁时在战争中失去左手,打完仗回国时被海盗掳走,34岁时终于回到家乡,却因为无妄之灾入狱,最后患上水肿,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了。
这么悲惨的家伙,却被评价为西班牙最搞笑的作家——他是塞万提斯,当他笔下的堂吉诃德提着长矛和风车干架时,整个世界都破涕为笑了。
堂吉诃德是个搞笑的人,他甚至拥有搞笑的人生,但他的背景是一个悲剧的时代。
塞万提斯的心思不知是不是和王小波一样,“越悲怆的时候我越想嬉皮”。
这种幽默是黑色的,仍然好笑,却更有力量。
这届艾美奖喜剧类最佳剧集《摩登家庭》算不上黑色,却也是在琐碎烦恼的生活里挤出一滴幽默,比从头到尾的喜气洋洋更值得珍视。
如果你也擅长苦中作乐,那么还有部新剧值得一看:《如果还有明天》。
英文剧名其实没这么煽情,就叫《大C》,C代表得了癌症的女主角。
她在得知时日无多之后,开始干想干的事,说想说的话,比如对找茬的胖妞直言:你不能既胖又刻薄,胖人得欢乐。
肥胖使人厌恶,但欢乐却能吸引人,大家都为你拙劣的笑话发笑,却没人邀请你去舞会,所以你要么做个欢乐胖子,要么做个刻薄辣妹。
这部剧的台词很棒,女主角演技精湛,时不时看得人笑中泛泪,快流下来的一刹又因为下一个笑点缩回去——这简直就是完美人生的翻版:也许是有些绕不过去的绝望,但一定要笑着过下去。
昨晚睡前,在dy通过47分钟的解说,也算看完了第一季。
看完久久不能平复,我在想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如果还有明天》看名字像是“有明天”我们就可以做很多昨天没完成的、遗憾的....但我想人生并非如此。
明天是未知,惊喜也好,惊吓也罢,无非就是生与死之间的过程。
剧中围绕着女主一家,如同现实,有夫妻、子女、朋友、医患,邻居,人与宠物各种组合关系,作为中年夫妻家庭面临着各自生、老、病、死的人间常态。
明天可能是一场癌症,是老公的出轨,是一次失业,是孩子的叛逆。
无论明天怎么样,明天到来之前珍惜当下,拥抱今天,及时行乐。
只要活着就应该追求理想的生活,保持热爱。
如果不能活着,那就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最他妈想做的事情。
孤身一人来到世上,离开时也是肉体一具。
拥有或失去的东西大概从不真正的属于我们。
不过是长时间或短时间的体验罢了,如此,为何还执着于人和物。
不如趁现在吧,趁还有明天,将今天彻底进行。
吃一种美食,选一件新衣,做计划已久还未行动的事情。
请尽情体验吧,活着的每一个我们。
曾经不止一次的幻想过,如果我得了癌症,如果我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那应该要怎么办?我还有回报我的父母,还没有功成与名就,还没有结婚生小孩,甚至好好谈一次恋爱都还没有。
还有太多事情没来及去做,还有太多生活没来得及去做,但是如果我明天就要离去。
结果是自己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
可能也会像Cathy一样,在所有人面前保密。
幸运的是,幸好我不用对付一个叛逆期的儿子,一个还很幼稚的丈夫,一个环保主义者的流浪汉弟弟,一个邻居的面恶婆婆,一个肥胖刻薄的女学生,和一个伪装者的癌症沟通协会。
Cathy突然从一个无聊的人变成了一个女嬉皮士,想最后也要改变一下自己的人规划。
但是她是孤独的,至少到目前为止的第三集最后还是孤独的。
周围的人全都不能理解她的想法,最后能沟通的反而是之前一直臭着脸的邻居婆婆,不过每个人都是爱她的。
癌症互助沟通协会说:“癌症是一份礼物,它让我们可以大胆的喊出真言——嘿!
我想要过这样的生活!
癌症的病友们需要互相沟通,互相帮助,不能生气,不能抽烟。
”这一直是想活的更久的一点的人的伪善罢了,我也一直这么觉得。
这样的伪善那还不如活的更精彩一点。
活出自我是第一重要的时候,即使对于那些并没有没得癌症的人也一样。
不要介意周遭的侧面和社会的舆论,活出自我活在当下才是生命里最根基也最精彩的部分。
如果真的得了癌症,我也未必真的做得好那么好。
也许还是会去医院,治疗,化疗,然后没了头发,像每一个普通的癌症患一样。
我可能成为不了一个生命最后时刻的嬉皮士,但是我会努力,努力活到最后就好了。
最后这是第一集最后的那一段Cathy的自我阐述。
是她对着邻居家的老狗说的,也是对给每一个得了癌症或者没有得癌症,在努力活着的人们说的吧。
“我可以采用化疗,可以多活一段时间。
但会麻烦很多人来照顾我,我不想那样。
说实话,你知道怎样能让我好受一点吗?想着大家都会死了,我就会觉得好受一点,大家都会完蛋。
要是有了孩子,就会希望自己死在他们前面,虽然努力不去想这些,但还是会祈求老天能实现。
如果这么想的话...嘿!
我的梦想成真了!
我还有整年的时间!
带着四期癌症,尽情挥洒!
别这样,别这样,多少为我鼓鼓掌吧!
某种程度上很有意思,死亡喜剧。
我可警告你,开怀大笑随时可能变成痛哭流涕。
对,说来就来。
虽然现在我好像挺脆弱伤感的,告诉你,和你在一起我感觉自己被爱包围。
我该心存感激的,你想看看我的胸吗?
其他人都不感兴趣。
”
从第六集才开始真正喜欢这部片子……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时候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感情。
待到看到生命终点时,才想起原来还有这样多的舍不得和无法舍得。
无论想怎样放纵自己,无论想怎样满足自己的欲望,当看到自己所在乎的人受到伤害时还是会选择委曲求全。
因为个体的存在从降生那一刻起就被太多人赋予了这样那样的意义和这样那样的期许。
我们欲罢不能,我们无可奈何。
如果我们说那个大大的C是上帝赐予我们的另一种选择,是除了A和B之外的那个选项,我们会因为C的存在而放弃原本A与B之间的那种生活常态吗?
Sean不能,Cathy不能,我们中的大多数恐怕也难以抉择。
而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倾尽所能为身边的人,为这个世界再增添一份温暖。
Do-over不是重新选择一种态度,而是重新回到原点,回到常态,回到A与B之间。
这也是一种大大的勇气。
最近在看《如果还有明天》第一季,内心涌着颇多感慨。
其中有一个情节在我心里引起了很多想法,Cathy要离开他的丈夫的时候,呆呆的胖胖的并且脑子永远像少一根筋的丈夫纠缠着问她;你为什么要离开我。
Cathy没有立刻回答。
然后她丈夫走到橱柜面前,打开橱柜找水喝。
那个笑起有深深的酒窝的女人回过头来看着她的男人说:“That's why.因为你每次拿完东西从来不关柜子,我说过你,你从来不改变。
我也觉得没有必要在这里生气了。
所有的时间不断累计,我非常想要回这些时间。
”说到想要回那些逝去时间时她用的是desperately。
其实她没说,因为她知道自己已经诊断出癌症末期了,剩下的生命可能不多了。
我们,往往在时间不够的时候。
才意识到时间的宝贵。
才意识到时间不够,不够我们成为我们自己。
然后我又想起一个女孩。
一个高中隔壁班的女孩。
很久没见了,印象中她的成绩很好,在美术班。
她长得小小粒的,脸圆圆,说话细声细气的温柔。
在我还是一个小毛孩,永远只晓得一味追求大众潮流时候,也就是别人有的我也想有的时候。
她已经有她的突破,例如她爱穿一些荧光黄的鞋子。
在学生能够自我的支配的服饰小细节中,突出不同的亮点。
后来是我们进入了同一所大学,老实说,我和她真的不能说是相熟的。
充其量是偶尔在偌大的校园见到面,打个招呼寒暄两句。
现在回想起来,每一次见到面,即使是远远的,我都能很轻易的在人群中看到她。
她爱的色彩艳丽的衣服,还有头上的帽子。
记得有一次见到她是穿着厚重的马丁靴,和粉红色的袜子。
你能想象一个小小的女孩,穿着很鲜艳很特别,好像小精灵在人群中闪过的感觉吗。
我那时候只觉得她真的非常大胆,也有点夸张。
后来我想,原来她是在毫无压力的做自己,崇尚她自己的喜好。
她可以不惧怕别的眼光,不,不能说是惧怕,应是完完全全的不理会。
毕业以后,听说她开了一间淘宝店,卖一些复古风的衣服。
生意好像也不太好,属于小本经营,但是她依然坚持着。
她的成绩不差,学历也不低,脑子里永远有特别的想法。
和她相熟的朋友有介绍好的兼职给她,能够赚点外快(她家里条件一点不好),经济上稍微有些盈余一些。
她会先听,听完以后,会想想这一件事她到底爱不爱做,然后才决定要不要做,背后的金钱数字,即使是在她非常拮据的时候好像也没有太大意义。
她才20多岁,已经是一个不愿意用时间来换金钱的人。
真是这样。
最近在家里准备研究生的事情,脑海里一直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时候分不清什么是自己的声音。
一时会是倔强,为什么我不可以做自己?
一时也在担忧,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大的经济保证。
好多人都会说,坚持做自己吧。
我在想,到底有多少个人真的在这样做着?
说不准。
其实做自己很简单,首先就是要确保你能够照顾好自己。
如果你是富有的,当然好。
但如果你很拮据,只要你不在乎,你可以依旧坚持无畏地爱着自己的事情,活得内心极大的满足。
另外一点是,你意识到时间宝贵,你没有去听别人的声音。
你只能抓紧点再抓紧点,因为无常就在你和我的身后。
一开始看了这个题目还以为是大C-cup,结果是Cancer,人家这么沉重的话题让我畏缩的内心自惭形秽啊。。
我们都爱Laura Linney,三次提名Oscar都空手而归的Laura Linney。
起初是想看看她,然后就喜欢上这部黑色却很轻快的每周的20分钟了。
Cathy就跟绝望女主妇里边的家庭妇女一样,勤俭持家,为了平淡的日子,磨灭了激情和欲望,生活就像白开水,突然死了都觉得没什么好可惜的;直到一天发现她发现自己得了三期淋巴癌,时日无多,决定真正的活一次,故事就此展开。
当我看到Cathy打开radio,把红酒洒在沙发上,然后闭眼开始跳舞的时候我有点羡慕她;我看到每次开演时Cathy在pool里自由的穿梭,透过水波而折射的绚烂琐碎的阳光点点洒开,时间应该静止在那一刻;我看到Cathy把双腿打开,扭曲身体勾引painter的时候,难以想象她心跳有多剧烈。。。
她买了高中时候校花的跑车,她救了酒店里的龙虾,她假装她癌症医生帅哥的女朋友一起看房子,她拒绝参加癌症互助会。
Cathy终于过上了一直想往的疯狂生活,而现实主义充满大脑的我固执的觉得最后迎接她的是空虚。
也许没有死亡的恐惧,也许坦然也许完美,但是那些表面上实现的曾经的梦想,是浮华虚无的,没有实质意义的,做了那些,又怎样呢。。。
人生的终结,就算是一场华丽的探戈,收场的时候也只能充满遗憾。
平静的走完人生的充实感,应该是我所想象的面对死亡的最好方式——摩羯座的毛病吧。。。
说点俗话,我们都是Cathy,我们都有cancer。
而怎么做,为什么而做,绝大部分人的平滑的大脑是不会提出此问题更不会回答的。
所以随大流,做分母,死的时候没人记得你的名字(你会说记住名字顶个鸟),生命的旅程等于一次跑完没有结果的程序。
至少Cathy在跳舞,而这场舞让我捉摸我一直想不透的问题,生活到底为了什么。
对女主实在是无好感。而且她借病撒疯的也有点过了吧!弃
小红书短视频过来,精简过的剧情还可以
只觉得女猪脚笑容很美,也许我四十岁的时候不能这样笑
不知道是不是滤镜,总觉得国内拍不出这样的电视剧 五星改成三星了,把癌症拍成童话故事,给健康人看的,全世界围着女主转
女主演技ok,但故事实在无感,弃
非类型的叙事,像在避着矛盾冲突写,让前几集节奏有些奇怪,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化隔阂,但很喜欢其中女性主义的讨论。最爱的角色玛莎死在了意外的点上,感觉戏剧点位置都是对的,但总觉得少了些力度,靠“完美的最后一集”撑着看完了。
生活和生命的交融,在有限的生命发挥生活精彩的极致。
看到最后一集 我不争气地流下了眼泪~
看似家常便饭甚至有些离谱的剧情中默默埋下了真挚的感情,最后这集真的没绷住。。。另外卡司阵容很惊喜
放弃。
好好爱自己。远离那些让自己情绪波动的人。
原来女主角是楚门的老婆,怪不得看着那么得假。
呜呜呜Marlene
全剧虽然有大胆无厘头的设定,但女主的表情像是分分钟要崩溃的样子,基调也有点压抑,有些梗还比较老。不过美国人真是想爆发就能爆发啊。
看到4、5吧,喜欢那个医生,但是看着她一直都处于亢奋状态,有点累。在心里默念,“告诉他们吧,不要再憋着了”
刚开始三四集觉得很不错,但是女主后来婚外情感觉三观极度不正无法忍受。喜欢邻居老太太Marlene这个角色,但是居然12集就挂掉了!!女主老公在知道女主生病后的表现还挺好,略感欣慰和感人。
我必须要给玛丽苏扣一星
同样是老师同样得了癌症,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我是真烦女主 笑起来像个神经病 走的是癌症母亲的智慧生活点滴的煽情路子
看完第一集,不太是我喜欢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