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2句话吧。
事情是这样的,我跟我妈一起看的这个电影,当时我妈问我,这电影获过奖吧?
我问我妈,您为什么这么问啊?
我妈说,因为这破电影根本看不懂啊。。。。
但总的来说还是不能妨碍我喜欢陈道明的。
那是多么好的一个梦,骑着马,穿着红军装,而那张脸的样子,不重要。
他们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只是符号,就像手枪、马,小提琴。
可惜的是,不是每一个女子都是无需开口说话的天使。
你知道吗我自己看阳的那一段的时候一直在哭,那只是我自己的问题。
看了老卡的影评——个人评价:艺术性0,欣赏性0(垃圾电影),呵呵,我明白他的意思,应该,别管也别问,山沟里的旧社会女子怎会如此不检点,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什么信会准时寄到……难道你在做梦的时候没有飞过吗?
这只是一支很长很长的歌谣。
这是我等了好多年的东西,当我面对的时候已经失语,就像让我等了那么久的你。
电影比爱情更忠于我们。
尽管比《那时花开》更混乱更不合时宜更表现主义,尽管李小璐至少在我看来不如周迅漂亮,但显然《我心飞翔》更深入我心。
这部电影其实就是拍了几个梦,梦本来就是乱的,高晓松已经把它们整理得很清晰了。
虽然混乱,但是你会发现,这些梦是多么的直白。
从《那时花开》到《我心飞翔》,高晓松拍出了两个如梦一般的姑娘:一个是时尚顽皮的,一个是古典安静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但都是花心的。
当然,花心是指忠于爱情,却不会忠于一个男人。
她们估计就是高晓松关于女人的两个梦吧,梦拍完了就行了,电影本来就是做梦的工具。
片子文艺气息很浓,杀鬼子的镜头有点搞,以镜头为眼睛的拍摄手法,用手枪扫射,镜头很是搞笑,忍不住笑出声来,即使情节本身是严肃的。
觉得英译名更好,Rainbow(彩虹),李小璐演的正是这个“虹”。
周末看了高晓松的《我心飞翔》。
还好吧。
一个女孩儿和三个男人的故事。
三种爱情理想。
对于虹来说,旭是精神归宿,阳代表梦中情人的浪漫和欲望,以及晟,沉默的,脚踏实地的朴素生活。
但最终她什么都没有得到。
她是想飞的风筝,线却是命运。
暗线是战争,民族感,为国捐躯的豪情。
以及这样历史背景下爱情的悲剧。
虹从小觉得男人应该骑上战马,奋勇杀敌,精忠报国,战死沙场是光荣的。
但当她爱的男人要去前线的时候,她想要跟他们一起离开,上天并不成全她。
两个要带她走的人都死了,她只能和逃离战争来隐居的艺术家旭终老故乡。
主题,细节,还有一些象征意义,还是处理得很不错的。
特别赞的是影片里对红色和光的运用。
在叙事上完全采用了音乐电视的手法。
剪辑很差劲,或者说,不对路。
想意识流没有意识流起来。
于是,更抹煞了电影感。
情节跳来晃去,照说应该有满艺术的效果,但是看过却觉得想笑,太做作了,莫名其妙。
其实王家卫的电影意识流得厉害,mv的手法也多见,但是情节、象征意义的串连和递近做得相当好。
《我心飞翔》里,串连得相当僵硬,重复,并且故事很并列,前因后果展现得不到位,故事和人物情绪都没有递近感。
尤其是晟去杀日本人时的情节,居然采用了CS视角!
眼前一把枪,从小巷里路过,门里冲出来人,爆头!
如此反复,让我看的哭笑不得。
我不清楚导演是真的不谙其道还是要尝试一下先锋派,总之我觉得那样拍出来的效果跟整个片子很违和,显得浮躁了,不伦不类。
配乐还好。
典型的高晓松风格。
李小璐的表演生动到位,因为演的是哑女,完全要靠动作表情眼神来体现。
非常动人。
剧本给陈道明的设定没有什么发挥的余地。
他本身的王者傲气也不太适合这样落魄的角色。
郑钧不会演戏。
丁勇岱演的很形象。
还有一些配角,看起来就像是影视专业还没毕业的学生在老师面前背台词,非常不自然,有待磨练呀。
优点是有的,硬伤也很明显。
看一看还是会有所收获和感触的。
不过总体觉得,这是一只超长的MV,相当不错的MV。
但不是一部好电影。
看了前面两位的血评。
觉得卡夫卡也别这么苛刻。
电影么,艺术么。
有趣在百花齐放么。
什么都有么。
我先是无意间从一民谣爱好者兄弟那里听到了《阳的信》。
感动得我想哭,急忙搜索。
搞来搞去原来是电影里的。
那就看电影呗。
我的郁闷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我以为电影是讲阳和红同学轰轰烈烈的爱情的。
可是可是,我等的想关了不看的时候阳同学出现了。
他们这个应该叫前世积缘现世一见钟情吧。
电影遭到批评可能就是他的不合理的地方太多了。
恩。
这片子就像一块拼起来的花布。
做作的地方的确不少。
但每一块补丁却也风景不错。
比如李小璐同学不说话当美人的时候还是挺好看的。
一个美女对生活的梦想在阳光下飞舞的样子也很美。
湘西的风景也是不错的。
一些关于命运阿造化阿的言论阿。
还有大段旁白阿。
都还是文学性很强的。
所谓寸有所短尺有所长。
电影还是不能拍得像mv一样。
不过音乐真的不错。
高晓松对校园情怀的难舍在他所拍两部电影里一览无余,从“那时花开”到“我心飞翔”,仅从电影名字来看是多么像他所写的那些歌曲。
我愿意把他看成一个独特的诗人,他总是让我想到岁月、时光这样意味忧伤的词语。
在“我心飞翔”这部他自称为“表现主义”的电影里,高晓松以他独有的思索,有意地脱离了传统电影以叙事为主要表征的表现手法,而以大量的内心独白、以充满诸多模糊的象征意味的细节,组织了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的看起来是老掉牙的故事。
这个从清华大学肄业的高晓松,尽管还没有能力熟练地掌握电影叙事的技巧,整部电影有许多的地方显得粗糙、甚至人为痕迹相当重的笔触,但这部让我不得不花双倍的时间看过两次的电影,却正如另一位电影导演路学长对其的评价“放开成功与失败不论,它是一部特别的电影”。
不错,从一个男男女女的纠葛叙事里脱离常规地叙述男男女女,这在我看来起码具有一种创新的意识。
能将爱情故事讲得漂亮的电影在这个飞速的时代已经越来越少弥足珍贵。
尽管我看过两次,仍然没有能力在某些问题上找到高晓松所意图达到的“表现主义”效果,而我对电影的流派亦是一无所知,但艺术的终极目的,都是一种表现。
高晓松已经在这部电影里完成了他的艺术表现。
无论是开头出现的那些事后分析来看显得有“题纲”意味的油画:白马、一个坐在椅子上拿着硕大乐器的女人,在她背后站着三个穿红色军装的男人;还是指涉意味相当浓厚的一些画面外的元素:比如虹、旭、阳、晟这些主要角色的名字,还有那些多少显得书面语气相当重的某些对白,那个多次出现的水满自溢的瓢一般的容器,这些设计味很重的元素使这部电影显现出一种相当个人化的风格。
它就象是一部高晓松表现自己怎样拍一部电影的教科书或是案头的讲义,以诸多的暗示来揭示他的企图同时考验观众的耐心分析的能力。
旭、阳、晟这三个男人就如电影里虹的内心独白所说“阳光宽穿过雨,我便成了虹”,是一种对应意味相当浓的主题标示。
一个是丧失了性能力经历丰富的旭,一个是青春年少梦中情人的阳,一个是默默奉献的守护神晟,他们以自己完全不同的方式书写了整部电影都在表现的虹的“流逝”(高晓松曾征对电影说过,只有流逝是永远的主题)的命运。
而虹在这三个男人之间的游移也有力地表现了高晓松所说的“女人不忠于男人,而忠于爱情”这个论调。
这部总体上看起来较一般电影艰涩模糊的电影,正是凭借高晓松一系列的电影之外的马后炮,脉络似乎才开始显山露水。
而在电影镜头本身的艺术表现能力上,高晓松半路出家的问题使得这部电影相当地散文化,或者这样说,高晓松还没有相当准确的电影表现手法,能通过一部电影深入浅出地给观众以交待。
我们不能忽视高晓松这部电影有实验性质(这相当不简单),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他在电影进修课程上的亟待补课,热爱艺术的高晓松现在好象正在读一个电影导演专业的学位,假以时日,我相信他能够有更广阔的视野表现出他的才华。
男女之事虽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的素材,但是要表现的深刻与动人,却是最为困难的一件事。
在这部仍然充满校园民谣的音乐(很喜欢其中那首插曲《穿越流水》)不错的电影里,高晓松借一女三男的故事讲述一个女人生活与理想中常常遇到的三种类型的男人,以及他们彼此在这个并不平静的漩涡里怎样改变或者说决定了虹的命运。
高晓松仍然带有非常明显的通俗意义上所说的“大男子主义”,撇开这种女权主义讨伐的社会意义不讲,对照我们当下的现实,它确实触及到了时代的普遍存在的这个暗礁般的问题。
现实中的很多女人,在她们的爱情生活中,确实很象电影里的虹,那个不需要讲话,而更多时候被风筝上的线、外面的世界吹来的风而不能自已地飘摇的女人。
如果我们从电影画面的视点来看这部电影,它是很粗糙和乏味甚至是低幼的,而这部电影的最成功的地方,应归结为她是一部具有严肃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努力探索的电影,就象一把民谣吉他本身可以看成是一件艺术品,而同样,用一把粗糙的吉他,弹出漂亮的歌曲,也是一种艺术。
尽管我认为两者的紧密结合是最迷人的,但是上帝不会将一切所有的才华都集中于某一事物里。
,,,呵呵.雖然故事不是很緊湊,編劇也有點亂,而且好像剪輯還出點差錯和失誤,演員的演出也不是很到位,但是,湘西蠻美,有些音樂用的還是不錯的,..這 畢竟是音樂人的電影,,,不容易啦!!就好比 逸飛兄的《理髮師》一樣,,難得啦難爲了!!!鄭鈞老狼都出來了,,呵呵補充一點,不是很喜歡那個 里小路
用拍MTV的手法来拍电影,导演很幼稚,表演很装蒜,戏服是个大笑话,情节完全是浆糊,寓意更是典型的无病呻吟。
除了强烈的对比色系创造出了一种可以在任何一个装蒜MTV中找到的精致画面之外,此片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还是那句话,我看不懂并不代表这部电影不好。
但是起码我觉得这部电影根本会没有什么票房的,即使看过的人肯定也没几个夸耀影片好的。
感觉太文艺了。
郑钧演戏真得很差劲,差到令人难受的地步。
影片说的一个什么事情呢,是虹的凄惨爱情,还是旭的悲惨遭遇,还是晟对虹那种深深的爱恋。
不过不管怎样他们真的都逃脱不了命运之神对他们的安排。
希望高师能拍出更好的电影。
唉
忍过了片头,后面还是很好看的。片头的一段想起了姜文的《一步之遥》,有一种好浮夸、荒诞的感觉。
为明叔给4分。
我只是觉得,这里的李小璐真的很好看。。ps:没有更合适的地方,遂赘言于此了:电影里李小璐的着装(貌似只要两到三套),几乎满足了我对旗装的所以想象和向往。好质地的纯色,行走在狭窄巷间。唉。。
拍的还是很文艺化的,虽然还是很写意,但比高晓松的第一部片子强不少。老狼的插曲很好听。郑钧真的不适合演电影,电影里他整个一面瘫,虽然我很喜欢他的歌。。。。
文艺腔调很重
很文艺
几年前看的,音乐印象深刻,剧情淡忘了
艺术与爱国
欣赏不了
三个男人,三种对爱不同的理解与表达。阳对爱热烈执着,好像太阳照射大地,想把爱人瞬间融化;晟为爱默默守护,却从不渴求占有;旭的角色很有趣,他的爱情观认为对待爱人好像放风筝,风来了,就快把风筝吹走,不主动牵引,因为他知道线始终在自己手里,风筝也终究会回到他身边。旭这个角色让我想起了陈升的那首歌《风筝》。
高晓松有点东西,那时候郑钧的颜值是真高
大烂片,电影和mv能一样么
虽然不值四星 但是我绝对认为比大武生好 从剪辑 节奏来看 把握得很差 音乐比电影好 却搭配不好 但是我也绝不认为高是在ZB。。。
哈哈哈,他总演这种角色
实在不好说。。。
不知为什么就是很喜欢这部电影~~~
晓松的叙事功底还需提高…… 好歹看了那么多电影啊
非常不成功的意识流作品,情节牵强,语言幼稚,表演生硬。除了少数MTV风格的鲜艳色彩之外,整个电影毫无可取之处。
能看,OST不错。比《那时花开》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但是依然很囧。比如假大空的台词和表演。大窝瓜你还是长点心吧别来糟践电影艺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