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路微尘》是一部十分不讨喜的文艺性电影。
因为观众不一定能看得明白,尤其非港人真的不知道男女主角在干嘛,觉得他们的相逢相遇很无聊,剧情又没有高潮,生活化到会让观众无趣。
但是,对我而言《窄路微尘》却非常地精彩,它让我想起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同样是两个人相遇相知,有股卑小人物的日常人生苦悲,人性触角描绘非常地生动。
小飞侠清洁公司老板窄哥〈张继聪饰演〉,因为疫情关系,生意大不如前,其父三年前过世,其母又病弱,这是人最怕的情景,一切都在不如意之中,又遇见疫情随时的生死,仿如微尘不足以道言。
Candy〈袁澧林饰演〉年轻单亲妈妈,离家出走,带着女儿到处求生。
为了生存,为了女儿,她什么都愿意去做,哪怕去网咖上班,面对看A片的男顾客做不雅动作,也只能视而无睹,继续地为钱忍辱下去。
相逢何必曾何相路,在窄路相逢也许是个缘分!
就像窄哥说的:“我们都是一粒微尘,或许上帝看不见,不过没关系,我们看得见彼此就好了!
因为彼此看见,看见了彼此各有各的软弱与无奈,都在生存的风口中勉强度过,笑泪都在尘中不经意地流转,无人看见,纵然被看见也能沉默!
”以疫情为背景,以生死为副轴,生存是电影的主旋律!
流感疫情死的不只是人,连生意也因疫情而做不下而倒闭!
窄哥带着Candy打扫独居老人突然暴毙后的屋子,窄哥母亲的离世,都是人生之痛,而这痛在疫情期间,相信大家都感受了不少,有不少亲朋戚友突然的离世错愕!
Candy找到窄哥公司上班,却因为偷了主人家的口罩,彼此发生了摩擦!
因为当时口罩的短缺,有钱人可以有一用即丢的口罩,穷人却没钱买到口罩,在危机时代,贫富之间的差距顿然一目了解,谁才是最值得保命存活下去?
穷人只能任病毒及命运摧毁吗?
导演没有把窄哥与Candy的人生过去交代,有人说角色不够立体,观众无法了解他们是怎样的人。
但我倒是欣赏导演的这种留白,昔日不必提,当下生活的他们更为重要!
窄哥为什么到了这个年纪还未婚呢?
为什么遇见Candy,会突然觉得彼此有股暖意,他们的爱情真得很纯粹,也许因为这份淡薄,最后让彼此只能成沦落人!
个人认为Candy可能很多方面还不成熟,伪装得乐观,私下的悲情,但至少她的是心是善良的,虽然有时总会做错很多事,但这一切最后都会使她成长,使她成为好妈妈。
张继聪和袁澧林饰演的男女主都是在底层生活的小市民,感觉都不如一个正常上班的打工仔。
张继聪这个角色太“好”了,第一次对袁澧林失望后因为看到一家三口那幕而选择原谅,第二次失望后因为细朱而原谅,他一直在原谅和付出。
袁澧林这个角色太“坏”了,从第一次的口罩,到手表,到消毒剂,她每次都在看似悔改的档口做错事,作为一名单亲妈妈来说,她为了生存为了女儿愿意去干一些苦活累活,但是又会做出一些不好的事,直到最后,看到细朱学她,才终于良心发现。
整部电影前半段不错,两个孤独的尘埃互相靠近,相识相知,好好发展,大团圆多好呀,非要搞成这样,何必那。
两个角色的性格可以说是正反面,在几件事的处理上也是天差地别,我感觉这也是本片的一个主旨,在这个社会上,像主角这样活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在一些事情上到底该如何去做?
是见得人拜得神还是抱怨?
本片整体画风还蛮喜欢的,两个主角也都是喜欢的演员,乐坛叛徒越来越有魅力了那,袁澧林演技也不错,演出了一个自己都没活明白的单亲妈妈的感觉,就像刘德华在金像奖颁奖时说的,你会更好。
以三年疫情为背景的电影其实不多,可能电影人认为生活已经逼到人民透不过气了,所以不愿希望人民在电影院看到这些吧,但我喜欢这部电影!
这是一个艰难的时期,需要用影像去纪录生活,希望将来的人看这套电影之后知道这三年的疫情个人民带来些什么吧。
袁澧林戏里面的频繁换装,看得出是鸭寮街货色但每一件衣服都充满着活力,就算面对艰难的生活金钱只能够买几十元的货色,但也可以尝试努力过好每一天,但请不要做閪人!
唯一败笔之处,他们的职业是帮人做清洁的,需要穿着全身的防护服,都不拍多点大汗淋漓的镜头,只有聪哥一开头的镜头,在全身大汗下点起一支舒缓压力的烟,多些这个镜头会更令我感觉到疫情底下摧残的人民,澧林反而没这些镜头就感觉是不是演员太爱惜自己了,不过总体是可以接受的。
故事发生在疫情下的清洁公司,男主和女主同是这个大环境下的小人物,值得庆幸的是,这部影片专注于讲好当下的小人物努力挣扎的故事,而不是花费过多的笔墨去刻画大环境。
在人物形象上,刻画了单身男主,在社会大环境的冲击下经营不利,仍能坚守自己的底线,安分守己的做好分内工作。
女主则被刻画为一位穷横且自私(义正言辞的偷拿别人的口罩)得寸进尺的“小人”,人物刻画很有味道(很让人生气)在影片中,有一些意象(真的是没办法,符号学看多了,脑子里总想着意象跟符号),例如口罩(直接展示社会环境)、消毒喷枪(可以代表男主对于生活努力的象征,在女主应聘时,男主收留了他,或又展现出一种心境的阔达)影片节奏还是比较舒缓,长镜头使用不多,但很能触动人心。
疫情的三年,我们都经历过太多,有太多的人说走就走,有太多的遗憾无法弥补,有太多辛酸讲不出口。
或者你我都仿似微尘,注定随风飘散,很多故事不值一提,但小人物小故事,是否有勾起你那些似曾相识的片段,原来这三年,我们都在遗憾错失中学会了成长。
都市就像一片钢铁森林,每行每业都是这个生态圈里的一环,做清洁也是,虽然是很辛苦,世界是很坏,但总有些人没有放弃成为一束光,仍然选择照亮他人的道路。
三年里,我们或许都会面对亲人的离世,有太多的伤口等不及结疤愈合,又毅然地踏上了征战的旅途,但从中我们也反省自己,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一切。
对的,时间从来都是不等人的,或者在不经意的下个十字路口,又会有人挥手告别,但那些红了眼的夜晚,那些曾经有过的片段,又在时刻提醒我们,那些离别的亲人,其实从未离开过。
“It is true,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
前一段時間聽到朋友提起了這部影片,那段時間剛好在看幕後玩家,便突如其來在這個午後想要看這部電影。
落筆在疫情正當時的香港,對焦到了幾位微弱如塵埃的小人物,獨自經營清潔公司的窄哥,牆上的掛著清潔團隊的錦旗,團隊裡卻只有他一個人,還有那輛破爛到常常會拋錨的車,帶著女兒的年輕單親媽媽,租的十多平米房子欠費幾個月,在這個世界上,他們就好像塵埃,影片中有句台詞說,天不是時常可以看見我們的,我們可以看見彼此就行了。
表達方式很緩慢,細膩,壓抑卻能感受到溫暖。
個世界是嗨嘅,不代表你要做個嗨人,對於小人物來說,疫情帶來的衝擊是致命的,買不起的口罩,找不到的工作,讓人焦慮恐懼。
但是仍然有人會選擇做好自己,做一顆會發光的塵埃。
我想影片中想要表達的是一種深居低谷仍然向上的執著和一種在荒謬世界的堅毅生存的善良,個人認為是成功的,不那麼快的節奏,講好了一個平淡的故事。
只有香港才拍得出《窄路微尘》这样的电影!
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受“口罩”影响最为深远的地区,“口罩”三年,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已经是在走“窄路”, 自己更是“微尘”,谁愿意为“微尘”们拍出一部电影?
“口罩”时代虽已经结束,看《窄路微尘》还是很有感触,电影拍的就是“口罩”下的大多数人。
男主窄哥,在疫情下拿着向母亲借来的钱,创业经营着一间名叫“小飞侠”的小型清洁公司,既是老板,又是员工,成为了俗话所说的“光棍司令”,偶遇带着女儿(细朱)的女主Candy,迫于“口罩”下的生活压力,原本工作的咖啡厅倒闭的情况下,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在窄哥的公司应聘成为了一名清洁工,看着两人工作生活逐渐好转,女主Candy在一时贪念的驱使下,偷了客户的两盒口罩,“口罩”下最缺口罩,窄哥在得知此事后,和Candy对质了一番,说了一句“个世界閪,吾等于要做閪人”。
Candy再度失业,为了生计犯愁的她,只能做起满足部分特殊癖好群体的“原味”需求的生意。
后来,出于种种原因,窄哥又与Candy重新搭档,这次搭档初期,还是像第一次合作一样,开始的阶段很顺利,但窄哥突遇家庭变故,母亲突然去世,窄哥在内疚送母亲到救护车上时,连医护人员问他,母亲平时有没有高血压、有没有药物过敏之类的简单问题,自己只能回答的是“我不太清楚。
”最后,窄哥的清洁公司,也因为Candy使用伪劣消毒水问题而被海关上门查处,窄哥迁怒于Candy ,与Candy断绝了一切来往。
后来两人再遇见,没有了往日的矛盾,反而是理解到对方的不容易,只要能理解对方的不容易,一切不愉快都可以化解。
两人相遇的几句对白,是全片最让人触动的几句:做人呢,吾会永远都吾顺,咬住吾放,一定会好。
最后,窄哥成为了一名保安,Candy去了奶茶铺打工。
电影会结束,但生活还要继续。
不幸总是找上苦命人,这才是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我们一粒尘也不如,上天不是常常看见我们,不过不要紧,我们能看见对方就可以了。
有点忧伤,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
疫情好似一场梦,但它对人们的影响又真切的存在着,一切并没有回到正轨。
近期的二阳高峰,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某些行业小企业依然没有摆脱疫情带来的困境,小县城外来人口减少,大家好像也逐渐降低不必要的消费……“有得做就做,有得吃就吃”饱含了太多普通人对生活的无力。
有得拣的话边个唔想过得更好。
“这个世界坏,不代表你要做一个坏人”十分欣赏佩服像电影中“窄哥”这样善良的人,自问做不到。
但世界却需要这样的好人,给予一点温暖。
最后,香港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香港,人才流失,繁华难现。
且看日后会如何吧。
影片真的很接地气,本土小成本电影,人文关怀尽显。
又是大陆影视所欠缺的。
算是最近静下心来看的一部电影,感觉都在强调人还是应该要有善意、善良,无论是在面对自己/他人,还是在教育下一代。
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确实会有很多相对来说比较“坏”的方方面面,但就算是这样,我们也不要做一个坏人,要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
整部戏的情感表达很细腻,感觉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场景,看的过程中确实会引发一些思考。
文艺确实反映生活和社会,小时候的港片主题或正或邪,家有喜事,古惑仔,赌神赌侠,逃学威龙…都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而最近看的港片,都充满了逼遢,压抑,挣扎的气息,从桃姐开始,但破地狱,还有这部。
细朱童言无忌那句:为什么他们可以走,而我们不可以,是不是我没有改英文名?
走不走不重要,走的权利更重要。
可对于普通人来说,谈何容易,知道偷便利店雪糕不好,顺主顾家的口罩不对,进货三十多条内裤网上卖原味给lsp羞耻,但能怎么办呢?
寄托于马会,六合彩?
还是像男主一样寄托等疫情结束就一切会好起来?
环境病了,可见,没准备好的人和家庭,何去何从?
什么是困境,困境就是进和退都不对,躺和卷都不行,毫无解法,这才叫困境。
可能,把进口光触媒消毒液稀释勾兑下,反正主顾也不会check,才是喘口气的方式?
亦或是男主那句:你知道我妈上次旅游是什么时候吗?
是四十年前。
你说将就活?
将就活就容易?
消毒液稀释多了,就成假的了,税务部门是真的会带人上门查抄的。
众生皆苦,越大越悲悯。
寫底層普通人的生活就很容易陷入情節沒頭沒尾和衝突不夠(或是說視聽語言沒有能把衝突傳達好)的窠臼。雖然編劇認為不講清楚兩個主角各自的生平背景,只關注他們具體的當下會更好,可人物塑造因此有些弱了。男主是一個老老實實的爛好人,女主有人物成長歷程,但不是很動人;在兩個人分開之後,情節發展總是依賴巧合;電影主題的表達總是依靠有些生硬的台詞「我們是一例微塵」。初次之外細節上還是有閃光點的,比如「移民潮」議題的觸碰,懸掛的口罩,疫苗,以及麵包車前座後面的卡通貼紙,這些細節安置得很棒。題材還是挺好的,紀錄這個不是很普通的時代之下的香港。
因片名而期待最终失望的又一作品。女主带着女儿搬家提着两个行李箱时,我想问,确定这两个箱子足以放她那么多的衣服吗?
以底层视角下展开的疫情电影,也是两人相互救赎的过程,剧作比较工整,总体也比较流畅,当然,各种矛盾及人物设定充满了设计感,但好在细节丰满,情感也处理得很细腻。张继聪稳扎稳打,影帝迟早有一天都是你的;小朋友也好评,可爱自然又有点少年老成;至于袁澧林,虽然不喜欢剧中的人设,但我太喜欢她的颜了,从电视广告上就开始关注她了。7.8
像是挪到香港语境下的日本温情片,但是人物问题很大。男主角完美善良的人格过分单薄不可信了,可惜了张继聪颇有松驰感与沉淀感的演技(其实比刘青云更值得拿影帝);女主角选角简直就是灾难,满是造作的活泼感和稚嫩的演技,又不像单亲妈妈又不像被社会毒打的底层人,一到有情绪的戏那个尖细声腔尬都尬死了,就这还能提名🐴🐘影后。配乐也是连拿两金,特意留心听了下结果毫无记忆点。真的建议再完善下剧本各个情节点的生活质感、合理性与戏剧张力再拍摄。
6分左右。女主角这个演员倒是第一次见到,很漂亮,是一张很耐看的脸。整部电影也全仰仗了这张脸,说不上演得太好,也不算坏,但看了简介才知道居然得了金马奖影后……张继聪演落魄男倒是本色出演极了,两个人没有什么化学反应,所以到最后导演做了隐去的关系倒是合适。回到电影本身,实在太寡淡了,也太是一个简单命题的表达了。疫情题材下的底层百姓生活,讲得既笼统又细致的。
“我在HK做保洁”。聪哥&园林这组合有点高配啊,结局是那种走向也没事的。啊我开的清洁公司就这样倒闭了。
2023年5月14日,在疫情散去的母亲节,我失业在家看完这个电影,也挂念刚走100多天的母亲。剧中的母亲去世和后事办理,是多么像几个月前的我所经历的。直到字幕开始滚动我还在期待着他俩有个好的结果且幸福圆满,可最终没有,也许这就是生活的复杂性,不是所有事情都有结果,更不是所有事情都有好的结果。
被晾晒的反复使用的口罩,一行一行喷洒的消毒水,孤身逝去的老人,挂满平安符的破车,塞满零钱的铁盒,红绿灯的叮叮声,挂满封条的游乐场,一家家倒闭的商店,一栋栋昏暗逼仄的老楼。大时代下的普通人就像一粒微尘,但是还好大家有重新生活的勇气。
2023.3.3 观看于多伦多 Yonge Dundas Cineplex Aud#13 G11。
拍什么都是皮毛
香港电影现在还能看吗
男主的朋友移去了加拿大,女主女儿的同班同学也走了很多,只剩这些微尘在互相取暖,这是创作者的善意,现实哪有这么温暖
2.5
以疫情题材来说,有自己的视角,主要是说大城市里两个微尘般的人,为了生存挣扎。可惜故事很普通,叙事太温吞,男女主角也没什么火花,男主角母亲的离世,公司因为消毒剂问题倒闭等等,越到后面越像是拼凑着两段虚假的小人物经历,很难触动。小朋友的演技不太行,说话就有些烦,整体低于预期,三星鼓励新导演继续创作。
窄路微尘有点马瘦毛长的意思。
无聊
疫情下香港小人物的故事。有真挚淳朴的部分,时代背景其实关系不大,底层小人物的生活不论何时都挺难的,只不过疫情加剧了这种难度。日本电影里有很多这种小人物之间相互帮扶的故事,共度难关,角色形象就立得住得多。本片的两个主角,男主烂好人得没边际,女主一次次犯错却不改,都让人觉得不太信服。女主把男主搞得公司破产,罚了不少钱,还差点坐牢,居然男主还要拿钱给女主?一个完美的善良形象,不像是在底层摸爬滚打过几十年的人。善良也是有尺度的才真实。另外,真的有人能在打扫过的房间里分辨出清洁剂的不同?
香港电影还是很棒的,不缺好的电影人
大时代背景下的小故事,我们都彷如微尘,却依旧努力生活。张继聪好稳,这几年怎么演怎么有,袁澧林也很有惊喜,角色很适合由她来演。ps:蒸口罩的情节可谓是共同回忆。
疫情时代佳作之一。不掺杂意识形态私货,香港现实主义依旧可以做到真诚。男主演得很好,但人设过于完美而失真,是唯一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