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小成本电影领域耕耘得不亦乐乎的A24电影公司,在今年一不小心冒进了一下。
由A24出品,杨紫琼主演的奇幻喜剧电影《瞬息全宇宙》全球累计票房超过了1亿美元,如此票房成绩直接刷新了A24电影的纪录,顺势也让杨紫琼又火了一把。
《瞬息全宇宙》于今年的3月上映,紧接着在5月份A24又推出了一部名为《男人》的影片。
《男人》的导演亚历克斯·加兰可以说是A24的王牌导演,之前就曾执导过著名的《湮灭》和《机械姬》,此次加兰导演在片中依旧是玩的怪诞风格。
影片由女星杰西·巴克利主演,之前她曾经在小罗伯特·唐尼的奇幻电影《多特力的奇幻冒险》中成功出演维多利亚女王,此次她在影片《男人》中的表现可以说非常惊艳。
在片中巴克利饰演的女主叫作哈珀,因为丈夫的坠楼死亡,内心非常内疚的她,选择租下非常的偏僻的一个古宅进行心灵疗伤。
古宅的环境确实很不错,这从影片的多处镜头就可以看出,周围的风景美不胜收,很像是一个世外桃源。
这一切看似的美好,却被突然出现的变态男打破,哈珀在外出回家途中,发现被变态男跟踪,随后甚至尾随至家中,虽然被警察抓走,但却是哈珀噩梦的开始,也是影片惊悚氛围营造的开始。
随着故事的进行,六根不净的牧师、诡异的面具男、神叨的房东及变态男轮番上场,对女主进行各种惊恐骚扰,女主的神经也被彻底打乱,当女主死去的男友经过多番重口味的胎化来到女主身边时,影片明显地表达出导演意图表达的男女立场平等的思想。
实际上影片断断续续交代了女主丈夫坠楼的原因,因为两人感情的破裂,女主想要分手,而丈夫并未认识到自己的大男主义是感情破裂的主因,反而以自杀来威胁,结果不慎坠楼意外死亡,且死状很惨。
结果女主真的很内疚,所以后来她遇到的房东、变态男、神父和面具男都可以看作是她死去丈夫的多重人格,每一重人格都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症状之一,这些症状也是导演站在女性立场,所要表达的令女性很难接受的男女不平等行为,也就是有网友所说到“厌男”。
这种电影的拍摄手法很容易引起热点话题,所以这部看似小众的影片,凭借独特的视角和高级的手法也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青睐。
相较于《瞬息全宇宙》,这部《男人》的总体质量依旧不容小觑。
【END】
神——惩罚吃下智慧🍎的女人亚当——第一个男人,播撒种子,以女人躯体为养料,让女人腐烂,吃下智慧的🍎后,不是用树叶遮住吊,而且遮脸绿叶人——春分、发春,重生🍎——女人独自吃下,得到智慧和愉悦,自己与自己的共鸣和声,男人强制以生育、繁衍冠以神圣的目的用来钳制女人的自由,圣歌变成恐怖,女人罪的由来塞壬——男人自认是被诱惑脱胎——阴魂不散,都是你害的,女人是个盛放胎儿的器皿房屋——把女人赫退进房屋,以保护的名义,然而呆在房子里也不能避免闯入侵犯和恐吓男人这种生物,对女人有深深的误解
现在强调女权似乎成了政治正确?
已经看到好几部电影强调女权了,这一部电影应该是最明确直接的了。
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那里就有热度,那里就有电影!
导演的商业嗅觉还是很敏锐的。
其实剧中只有女主丈夫,对女主有明确的控制欲,可以视为对女主的压迫,而其它男性和女主之间的敌意,就出现的就非常奇怪,似乎都被女主丈夫灵魂附体一般。
特别是房东,前面热情接待,各种帮忙,后面突然要杀女主,实在是莫名其妙。
营造出的氛围就是,女主被周围“所有“男性忽视、敌视和压迫,严重夸大了焦虑。
有人说这些角色都是一个男性的多个表象,那就不应该用”men“,而应该用”man“。
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是“公平竞争,帮助弱者“,和性别其实没有直接的关系,直接把强弱对应到性别,是荒谬的。
强者和弱者,要拥有相同的待遇和权力,也就是所谓”公义“,远远超越了人类当前发展阶段。
片子的结构很有意思,前半段是优美的田园风光,拍摄水平真的很优秀,不管人物、风景、建筑,都拍的很唯美,很多截图拿出来就是大片,摄影师厉害!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半段突然画风大转,恐怖、血浆、蒙太奇,各种古怪元素闪亮登场,建议大家先做好心理建设再看。
片中有不少隐喻,对中国观众不友好啊。
后半段的情节和现实生活已经脱节,也无法用影片的自身逻辑自洽,有些怪异,更像是女主的梦境。
电影的镜头是真棒,仲夏夜惊魂是梦幻的景致下隐藏着最深的邪恶,这里面则是美好的风景中蕴含着极度的诡异。
从果男刚出现就怀疑女主的黑鬼老公要作妖,没想到是通过这么一言难尽的方式,真是你的邪门,超乎你的想象。
至于电影深处的含义,那些意象,大神们都分析的角度各异,让人豁然开朗,导演通过电影的光怪陆离想展现的男女相处之道,讲权利却并不搞对立,用最极端的故事讲最平和的关系。
看这个电影经历了,放松,警觉,压抑,惊悚,想笑,沉思,回味。
这是看电影吗?
这是经历了全套的精神按摩呀。
是我喜欢的风格:冷,癫,带着一点点的邪气。
马楼女士遇到的五个曼简直不要太典:幼稚软弱暴力扭曲的丈夫,没有边界感自顾自讲着有点冒犯的大叔笑话的房东,当自己的无理要求被拒绝后边气急败坏失去控制痛骂女主为bad bitch的面具男(个人感觉这种最典),有精神疾病的跟踪狂裸露癖,(这种的曼味其实并没有很典,毕竟就是换成一个同样特征的女性也是一件很惊悚的事情),虚伪爹味自负的说教牧师男(这种也蛮典,可以被称为李国华型或者胡兰成型)。
很爱女主的态度,对曼们drama幼稚狂暴浮夸的伎俩始终保持冷静客观,不投入感情去纠正他们,只是手起刀落,大喊一句“F off!”。
可夸的点很多,或者说戳中我的点:色调很古典清冷,女主冷冷的态度,由断掌串联起来的曼们,女主嘶吼声与背景音乐的合一,牧师向女主吟诵的《恐惧与战栗》,竟然给本片还上了层哲学神学上的精神价值,还有影片高潮时的魔幻主义处理(太癫了,苹果树掉苹果那段让我想起了《涉过愤怒的海》中的天上落鱼)。
但有几个镜头也确实吓到我了,比如一开始女主和好友视频时好友的网卡卡出的狰狞面孔,还有后面女主给好友发地址时好友突然冒出的那句bad bitch,毕竟这部电影的标签是一部恐怖片,关于恐怖的点还是想小小批评一下:有些的处理有点落入窠臼了,就是很典型的密室弱女型恐怖片,突然断电那里我真是……略无力吐槽,但总体来说是瑕不掩瑜的。
裸男们产子接力那里真是看得我san值狂掉…前面露🐍也就算了,英国电影竟然允许这种特写的镜头直接播出吗()虽然知道这是特效制作的,但还是,大为震惊大受震撼好吧()习惯了后就感觉,嗯,还蛮新颖蛮先锋的,不错不错,感觉有一种男人进化史的即视感。
当然作为一部小众cult片,本片还是有很多地方我没有看明白的,或者说很多不理解的隐喻,比如裸男的草冠,掉落一地的苹果,死去的山羊,男女神像,飞舞的蒲公英,以及女主老公有些献祭意味的诡异死法……作为女性,很多镜头真是看得我感同身受,女主被男人包围的酒吧那段,我真的是汗流浃背了,代入一下都觉得压抑恐惧。
到这里就差不多分析结束了,结尾送一句面具曼的名言给大家:“You are so mean, you don’t even wanna play hide and seek with me!!!!!!!”
画面美好,充满绿色的大自然疗愈,但你站在黑暗中,你就是黑暗的一部分,你的恐惧支配着黑暗加重吞噬你的动作。
好像所有男人都长得一样,因为你对待事物的恐惧都一个样,躲避没有用,因为躲避像是欲拒还迎的flirt。
恣意妄为和恐惧胆怯,为扭曲和邪恶搭建了天然舒适的通道,近而得以源源不断地进行如此这般的重复。
而改变这些,切断通道的唯一方法,只有把恐惧落到实处,化作武器。
直面威胁,才能不再无处躲藏,才能不再重蹈覆辙。
就很尼采,就很《查拉图斯特如是说》…片名翻译成《人》没毛病,男人女人互为对方的加害者与受害者,同时也都是自己向内的加害者与受害者。
这是关于所有人的故事。
法国人布列松以反电影的方式拍电影启发了无数影人,虽然他过早的结束创作生涯。
另一个高产长寿法国人戈达尔毕生反抗好莱坞类型,结果他的新浪潮一群好基友共同开创了法国类型电影,他自己仅剩下完全拼贴素材了。
说明反类型的时代彼时还未到来,而今天,反类型的类型电影吹响了号角。
英国人加兰和美国人查理考夫曼发展路径一样,编剧出道而且编剧长片量远大于自编自导长片量。
他们这样的编剧是好莱坞的中流砥柱,不可多得。
大十来岁的考夫曼估计是加兰的偶像,其作品浓郁的超现实主义色彩影响深远,考夫曼于2020年编导惊悚片《我想结束这一切》,离恐怖类型一步之遥。
加兰一直聚焦科幻惊悚,men是其首部恐怖类型,选用《我想结束这一切》同一女主,绝非偶然,而且加兰借用的不仅仅是女主吧。
当下,借鉴糅合故事背景人物设置及意象是创作必由之路,导致越来越多的电影意象重叠,大量隐喻象征大量留白和多意性也是新导向。
减少或完全不作任何铺陈渲染,或反向铺陈,心路与现实完全无界都是反类型的特征,本片亦然。
men几乎全部英国制作班底,英国式英语英国实地拍摄及文化重溯,如同反好莱坞类型的宣言。
伯格曼和塔可夫斯基意象。
green man生殖表达
因为诺曼王朝,是英国传统异教符号之一。
乌鸦传递神谕,与北欧同源。
北欧近年数部恐怖类型均出现乌鸦意象
拉斯冯提尔意象。
象征重生。
冯提尔意象较多,比如苹果狂坠。
他是承前启后并独立于类型之外的代言人,对独立影人影响较大。
英国多神的代表green man,象征森林生命重生生殖等。
在此对标好莱坞独立制作《北欧人》的北欧多神。
这样的画面显示编导加兰急于求成。
应该是green man的另一形态,象征生殖。
在本片大施神力,蒲公英象征啥谁都get到了吧尾声:80年前黑色电影将女人利用爱情引诱男人犯罪的模式固化。
到1960年代典型的黑色电影基本消失后,男女博弈爱情幻灭的主题渗透到接棒黑色电影的广泛类型之中,特别是犯罪惊悚和恐怖类型。
如今,电影女性主义被广泛过度解读。
本片尾男生多胎高潮时==lll,仿佛男性自我献祭以求救赎,女主反而越来越淡然。
男人女人,至少在电影世界,该和解了吧。
这部恐怖片如果不算最后那惊世骇俗的几分钟,便可以取任何名字,比如《隔山有眼》或者《致命弯道》这种针对女性的恐怖片,而有了最后男人@生¥子的情节,便给人一种错觉,即世界上最团结的物种,大概就是雄性,自文明初始、文字被创建以来,他们对于女性¥生育力量的觊觎和嫉妒无从止息,占有欲和破坏欲随着夏娃吃了那只苹果便开始疯狂蔓延。
开放式的结局使这个故事的离奇停留在对昨夜真伪的判断中,故事从一个来到英国乡村渴望从丧偶里获得几天平静的女人开始,村里男性的不怀好意掩藏在平静和普通下,如同死鹿身上遍布的虫子一般令人不寒而栗。
女人只想获得几天平静的生活,而丈夫的故意自杀、裸¥男的跟踪、男警的不作为、牧师的指责、路人的谩骂让这间偏僻的乡村别墅宛如炼狱。
影片节奏很慢,但回忆线和主线的交织却不会令人觉得疲累,在对真相的逐渐还原后,现实处境的危机也浮出水面。
虽然最后的生子环节成为全片最高光的一刻,但大量的性#隐喻依旧冲击着这片美丽的田园风光:美丽疯狂散播种子的蒲公英犹如男性无处不在的播种^欲;女性恐惧面孔的面具被当作玩具按在鸟尸上被侵犯;男人脸上孕育枝丫下^体生出孩子;而死鹿眼珠被腐蚀后的空洞和漆黑阴暗的隧道正是暗喻着生^殖^器@官,尽管前者孕育出了蛆%虫、后者重生了裸男和女主。
石像的正面很像是真言之口,而背面则是女子裸体袒露%生(殖^器的形象。
将这面明显邪气十足的石像供奉在小镇的教堂里,而牧师又是隐藏淫^邪想法的恶人,那么小镇人民真正信奉的大概是某种邪教,尤为奇怪的是小镇里没有一个女人,就像石像的背面一般被隐藏了。
或许这才是石像的真正含义:使真理永远闭嘴,使男性取代女性,使狂妄代替规律。
就剧情而言其实影片是形式多于内容,如果说本片是女子的临终幻觉,类似《死路》(所以片中会有女主溺毙在浴缸里的镜头),或者说是生#殖恐惧,类似《身在其中》(所以最终出场的闺蜜是孕妇),都还算是个很好的反转,然而影片并未给出真正的答案。
女主在面对被追杀、被性%骚^扰、被恐吓之后,最多的仅仅是厌烦,犹如对前夫的厌烦,从忍无可忍到奋起反抗、到面对对方的疯狂直接将其赶走的果断,可以说始终智商在线。
于是这场谋杀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男人们的大戏,一场又要处!女^生子的矛盾、又想要荡&妇发*情的的意#淫。
片中的田园风光美丽静谧,每一帧都可以截成桌面,然而这一切仅仅存在于女主的视角,一旦男人出现,不是肮脏的裸男便是傲慢的责难,无论是对聪慧果断的女主还是美如油画的风景来说,他们都是一场灾难。
而片尾手握着叶子的女人,或许才是真正的残忍的真相:尽管她恨前夫,却已经怀上了孩子。
孕育孩子的可怕完全不亚于男人摧毁女人生活的力量,从女主吃了那只苹果开始,最不愿面对的事,便已经开始现出端倪。
对男性的恐惧以五种不同的形象交替出现:一:专制偏激的丈夫。
离婚之后丈夫跳楼。
丈夫的手穿被栏杆刺穿,所以后面所有出现的男人右手都是断开的。
二:不着寸缕的跟踪男。
在荒无人烟的森林里追逐,在女主租住的房子附近徘徊,代表着男性对女性最为原始的威胁。
三:戴面具的男孩。
在女主拒绝和她玩捉迷藏之后,对她进行了言语攻击。
四:道貌岸然的牧师。
一开始以救赎者的形象出现,在听到女主回忆丈夫死亡的一幕时,将手搭她大腿上,并告诉她男人有时候打女人,但应该给机会道歉。
五:不公正的警察。
告诉她跟踪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罪行。
1.女主的精神状态一开始就不太正常。
在隧道里一遍遍重复自己的回声,然后露出微笑。
在教堂里突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放声大哭。
2.女主分不清楚现实与幻觉。
在荒废的小屋前拍照,视线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男性雕塑,与周遭的环境完全不兼容。
丈夫的身体被铁栅栏穿破,这一幕不是幻觉而是回忆。
晚上在家门口一会看见沉默不语的警察,一会看到朝自己冲过来的房东,实际上仅仅只是一只乌鸦冲进房子而已。
在女主的想象中,小男孩深夜潜入房子,被她砍了手掌,而后出现的其他男人手掌均断裂。
3.男人孕育男人。
故事结尾的时候,男人孕育了新的男人,他们的手掌都是断裂的,暗示着丈夫带给她这种对男性的恐惧和威胁传承不息。
Love is what we came here for爱是我们来这里的目的Love is the key we must turn爱是我们必须转动的钥匙Truth is the flame we must burn真理是我们必须燃烧的火焰Freedom the lesson we must learn自由是我们必须学会的功课Have your eyes really seen你的眼睛真的看见了吗不得不说,影片开头第一幕就非常喜欢,配着雨声的画面,
然后镜头转向室内,突然的bgm,女主哈珀刚好卡点惊醒,一个意外坠落的画面算是留足悬念。
然后是久违的风景画般的场景,配着歌曲,开车走在英国乡间的小路上,汽车慢慢驶入乡村别墅,苹果树,
莎士比亚时期的建筑,市内陈设看起来也都很温馨。
(截至此时一切都好喜欢,如此治愈的画面差点让我忘记它的标注是恐怖片。
)
然而片头的十几分钟和后边简直不像一部片子,风格之割裂,让人很难不叹为观止。
如果沿着开头的画风继续下去,大概会是另外一部很不错的剧情片。
观影过半我就在想,导演这是故意的吗?
难道是想说明,看,电影和世界一样,可以很美好,也可以很阴暗,可以很温暖治愈,也可以很血腥诡异,如此一分为二如此多面才是世界的全部真相……本来抱着久违的欣赏之情来探索的我,很快就放弃了幻想,因为之前美好的镜头之后很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赤裸裸的限制级画面,让人不忍直视(容易产生不适感)。
关于电影的直观感受和画面部分,暂时就说这么多。
接下来试着讨论一下它的核心部分——这部电影到底在说什么?
由于电影本身台词并不多,再加上不断穿插的闪回镜头,各种隐喻和细节,属于那种乍看起来观感比较晦涩的片子。
而且据说最后导演又删掉了女主和闺蜜的对话,使得结尾变成了纯开放式,即你怎么解读都可,无疑为它的主题揭秘之途更添疑云。
所以这种电影评价两极分化也是在所难免。
有人说它是女权电影,有人说它是部恐(厌)男片。
有人夸它神作,怒打五星,有人称它垃圾,一星送上。
于我而言,都不至于。
在我看来,它不是在简单地批判男性,其目的也不只是在诉说女性的现实困境。
的确,不论是擅长道德绑架式软PUA的老公,伪善的房东,神经怪异的跟踪男,阴郁变态的牧师,凶恶乖戾的小男孩,还是淡漠的直男警察……这一系列男性人物看起来没一个“好人”,他们都对女主实施了各种有意无意的“迫害”行为。
女主总是被迫“应战”,一刻也不得闲。
总之,确实有点“总有刁民想害朕”既视感。
但电影也不止在于单一呈现,还有一点点探究的意味,比如后边的套娃式“男生男”情节,这么长一组镜头,难道就是为了显现电影有多邪门或者恶趣味?
想来必定不是,开头的画面证明导演有拍“美好”的能力,而后边突然开始大篇幅地执着于拍这些,一定有它要表达或者想对比的东西。
男人不断单性繁殖,不停从各个部位生育一个又一个男性,这寓意着什么?
他们完全受自然规律唆使,根本停不下来?
他们本身也是受害者?
看着一个个“生育者”痛苦地生产,直至耗尽最后一丝气力缓缓倒下,接着“新生儿”从降生开始,就慌忙寻找求生的可能,然而不等他得到回应,自己又开始被迫进入繁衍状态,如此循环往复,真的很荒诞却又很写实。
确实不想再费太多功夫去声讨片中男性人物的“可恶”与“变态”现象,因为如果他们是极少数,需要科学实验去研究如何产生变异的,如果是大多数,那么大力口头批判和鞭笞是没有多大效用的(片中好几个不同的男性人物由同一个演员扮演)。
还是更想探究源头性的问题,是偶然?
是注定?
是规律?
是未解之谜?
这部片子的确很奇情,但因为它带有女性主义的议题,又不能把它简单当成一部类型片去看。
讲真,其实电影画风并没有多恐怖,更多带给人的是那种无形中的压迫感和整体偏沉静阴郁的节奏。
不过看完全片,也不会觉得电影是在单纯为女性呐喊,无论是被跟踪、被凝视、被忽略自己的姓名、被鄙视自身的性别特征,尽管这些看起来虽然是在替女性“发声”,但片中仍出现不少关于“雌雄同体”的暗示,不禁让人想到“酷儿理论”。
最近看到这么一段话:"某种表象被沉淀、被凝固下来,它们就被当成某种内在本质或自然存在的表象"。
"欲望的异性恋化需要'女性气质'与'男性气质'的对立,并且把这种对立加以制度化,把它们理解为'男性'和'女性'的本质。
"大胆假设一下,也许导演并非在强调某一性别问题,男性女性尽管有自身难以对换的身体特征,但在心理层面,也许两者不一定非要处在一个二元对立的世界,女性被规训的同时,男性也在被规训被塑造。
但其实,真正的世界里,没有什么男性女性的简单划分,而是弱者与霸权的对立。
如果我们要变得强大,并不是学习像男性一样强大,也不是做什么女汉子,而是要“像人一样”强大。
因为,爱不分男女,自由也不是任何一个性别的专属。
哈珀明明会弹钢琴,但她说自己并不会总而言之,无论这一段旅途是女主纯粹臆想的噩梦,是其丈夫幻化出的鬼魂,是为反衬现实无处不在的危险而拼凑的概念形式,还是别的什么(还有人说其实电影真正是在反讽女性的,可以,果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残缺亦或圆满,你想站在哪一面去观看,都由你,反正偏爱把世俗理念灌溉于己,经自身内部吸收后再习惯性强加给别人,也许就是人类难以更改的弊端和顽疾。
执拗地一再追问,男人还是女人,真的很重要吗?
为什么一定要非此即彼?
困在性别的桎梏之中,终究还是浅层概念。
归根结底,自然界里,没有爱的人压根不会是人。
(当然,还是要说,就连这句本身也逃不开是人为定义。
)
拍点阳间的恐怖片吧,别老故弄玄虚
装神弄鬼。
SO WEIRD
好高级啊,确定我看的不是纯男版异形?不想去解谜,更不要试图去搞懂【男人】,他们循环孕育,他们自成一体,他们一模一样
男人对女人的侵略性与生俱来,世代循环不止。
emm,想说的确陌生的男人大多在我的记忆里面都长得一样。连环生那段有点意思
masterpiece and major panic attack.死人早就不吓人了,这年头吓人的是活人。他们控制这个世界,解释这个世界。他们把偏见包装为理性,把暴戾包装为血性。逃离,抛弃幻想,证明自己能独立存在世间——女人所有努力的尽头。和jordan peele是一个方向但是比后者精致太太多了,恐惧愤怒悲悯都令我颤抖。harper在树林里奔走、情不自禁笑出声我看到掉泪;对男人生产男人的滑稽血腥轮回一系列情绪转变与屏幕外的我完全同步。-What is it that you want from me? -Love. 最后我爆笑不止。Girls, run, and be so undoubtedly happy and strong.
加兰不是那种只追求形式感的导演,他总是有命题要表达,但好像总是输出得过于表面,就像片中用同样面孔的男人去讽刺群体的共性,有创意却也太直白,以至于有段时间要用虐杀套路填充时间,结尾自我繁殖还挺有趣的,对应蒲公英和雌雄同体符号,如果普信男们真能这么源源不绝,地球还不如趁早毁灭。
心疼片尾的沙发一秒钟
绝了!非常喜欢!不太隐的隐喻把男性共同体如何用各种方式对女性进行操控,以及男性自身也在其中承受的痛苦都拍出来了,这种女性电影的拍法有意思了!
比起恐怖片里女性被剥削的形象,更讨厌这种假装“我懂”的片子,我们女人会一个人租男房东的乡郊大别墅?会在野外看到裸男一个人都不告诉?很明显你什么都不懂
看到最后就跟女主角的心情一样,你爱咋咋吧。
大家要带着艺术的心态去看这部厌男杰作(男导演拍厌男深入骨髓哈哈哈哈)它几乎将现实生活里女性对男性的厌恶、恐惧、憎恶全部以邪典的形式具象化了。男性至死是少年、男性至死爱当爹、男性天生就抱团。
你为什么不跟我玩,你为什么诱惑我,你为什么不肯原谅,你为什么大惊小怪……你为什么这么对我,我只是要你爱我。还是一部比较形式化的作品,最后也有点邪典味,逃无可逃,生殖恐惧。
最后的连环生娃有点cult了啊
英国乡下,风光恬淡幽静,像首老式田园诗。故事装神弄鬼,方法简单粗暴,为说教而说教,刻意到有些令人反胃。
奇观炸裂!导演埋了好多细节,惊悚片能把“恐男”贯彻到这种程度也足够“高级”了,女主太适合这种creepy的调调……
亚历克斯·加兰第三部长片,与[机械姬][湮灭]的高概念软科幻不同,本片实际上是一部外化女性创伤情感与恐男情结并将其符号化(或曰象征式)地表现出来的心理惊悚片。乡村中形形色色的男性大多由罗里·金尼尔一人饰演,结合高潮段落中的男性套娃式分娩自生,直露地昭示出了男人的“千人一面”与不变循环。隧道、教堂雕像、奥德赛与塞壬&丽达与天鹅诗歌及几人的职业设定都寓意明显。不断复现的蒲公英是孤雌生殖,这点也不可忽视。导演说自己一直痴迷于The Green Man,这也令人想及A24去年的那部[绿衣骑士],他对绿植的钟爱亦彰显于[湮灭]之中。杰西·巴克利的表演仍然精彩,只是女主角形象设定较为单薄浅淡,而全片对女性主义议题的探讨也过于表面化,触不到幽邃厚重的现实深处。(7.0/10)
挺有潜力的一个大设定怎么拍的这么潦草呢
这么多罗里金尼尔变得有些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