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到快完了才发现是两条时间线。
2,美国人审视自己的意识还是挺强的。
911后全国戒严,随即又思考自己的草木皆兵是否正确。
3,以防万一,去美国的飞机上切记死活留下点“你曾到此一游”的证据,免得CIA怀疑你入境记录一删就查无此人了。
4,睁大眼睛找个深爱你的好人(深爱,好人,两点缺一不可)做人生伴侣,你失踪时只有他会不遗余力的找你。
花了3个小时看完了《Rendition》,碟片的封套上写着“反恐疑云”,其实片名的意思是“引渡”,故也有引渡疑云的译法。
片长约2小时,之所以看了3个小时是因为中途吃了个晚饭的缘故。。。
这片应该也算是明星荟萃了。
Reese Witherspoon,Jake Gyllenhaal,Peter Sarsgaard,还有两个老戏骨Meryl Streep和Alan Akin压阵做配角。
不过名人虽多,戏份却都不算多,Gyllenhaal还可算是合格的男主角,戏份较多,相比之下挂着女主头衔的Witherspoon基本就没什么戏份,寥寥无几的几场也没什么发挥,基本是一伪女主。
从演技角度来看……Streep演这个老奸巨猾的中情局头头应该是不费吹灰之力的,游刃有余;Gyllenhaal发挥的不错,基本演的到位了;Witherspoon因为戏份太少,基本没什么亮点,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
倒是Gyllenhaal的姐夫Peter Sarsgaard虽然只有寥寥数场戏,演的倒还算成功。
其实片中最出彩的应该是那对苦命的埃及恋人,另外就是演被陷害的工程师的那个家伙,非常好。
就片子本身来说,因为是拿政治题材说事,所以看点的问题已经保证了。
但是影片的拍摄手法不错,当然确实有模仿巴别塔甚至撞车的痕迹,不过处理手法上很到位,平行叙事和时间乱序处理的很老道,尤其是时间乱序,不着痕迹,衔接的非常好。
我也是直到埃及姑娘的爸爸,那个特工头头回看录像发现有人阻挡了“人弹(他准女婿)”的时候,才意识到这是之前发生的事。
可以说就时间乱序的处理上,可以给满分了。
片中提到了所谓的“extraordinary Rendition”,即特别引渡条例,其实我觉得导演十分狡猾,有意或者无意的把这个问题淡化了,并且根本没表明自己的观点,因此虽然片名叫做“Rendition”,但内容却基本没沾什么边,充其量是用一个敏感题材的噱头,其实只是打了个擦边球而已。
Extraordinary Rendition是真实存在的,不过根据找到的资料,并非是从克林顿政府开始,而还是从小布什上台后才逐渐浮出水面的,说白了,就是911之后。
反恐......,说实话老美的言论还是相当自由的。
1.如果我怀疑你会危害整体,我一定会把你从这个整体中剔除,这是很干脆的做法,也是保护大我最理性的方式。
关键是给牺牲的这个人如果真的是很无辜,该怎么办?
倒霉!
所谓立场,本片的立场是站在人权上来说的,我会同情,因为我也只不过是弱势群体。
2.如果你至亲至爱的人惨死,而杀人者逍遥法外,最直接的方法是以牙还牙,这也是在没有法制的情况下最原始的做法,复仇,与其屈辱的活着不如讨个公道。
站在牺牲者的立场我同情,但却不值,任何东西都不能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所谓牺牲,应该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正义。
我想到了王佳芝。
3.很少有一个婆婆对自己的媳妇如同己出,也很少有一个团体能真正做到一视同仁,突然想到了《谏逐客书》,给出卖的感觉真的很不好。
这片涉及的内容很多,也很杂,而且在任何一方的立场来说,都有自己的立足之处,所以不想深考,看过就算。
表演很好,最后30分钟也很惊心,中间一段曾有昏睡期,总的来说,我算喜欢。
有点意思的是拍摄手法,以及叙事的错落有致。
没意思还是这样子一个情节。
不过难得的是这个结局虽然有点过于美好,但是又比我想象中的要含蓄很多,不至与觉得很落俗的感觉。
我很纳闷的是参议院议员开会的地方会随便让一个孕妇进去吗?
那恐怖分子乔装打扮一下不就。。。
- -?
Douglas 的扮演者我们从《后天》、《断臂山》之后很熟悉了。
大男孩的脸演一个每天生活得有些压抑和疲惫的角色,用许多带着空白感的沉默、少许带着诉求、无奈的眼神和少许肢体语言的抖动,诠释了Douglas在动荡的局面下一种被迫镇定面对态势的无奈。
但个人觉得,角色的显得有点头重脚轻。
(不过看完后会觉得其实这是一种大牌明星没有突出性表演的结果。
) Isabella 这个孕妇,一开场的顶着10月的大肚子踢足球让我汗颜。
而后顶着自己忧心忡忡的压力以及痛苦,为了丈夫而不停的奔走,也让我汗颜。
孕妇貌似不能这么折腾的吧!?
最后的打击使得她在参议院动了胎气,这里是一个很好的转折点。
导演用了很大的一个落地窗户作为背景,外边是一片清澈的蓝天,因为光线的原因,人物只是一个轮廓。
不要以为这是很简单的场景设定,导演是有寓意的:再混浊不清的事情都会逐渐随着时间的深入变得清晰。
如此紧迫的关头,孩子的出生给整个系在弦上动弹不得的情节,带来了一线生机。
电影的角度很多:不同的种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处事,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心情。。。
也许晕乎的人估计很容易被弄得更晕乎。。
至少影片突然间回到那个爆炸的画面的时候,我也有点不明白。。
还重新回去琢磨了一下。
想起一句话:时空的画面就是这么被镜头拉回。
原来是以自杀爆炸事件的时间为轴心,摊开两个时间的交错记录。
其实这种晕乎的感觉比看《科洛佛档案》时,天空出现哥斯拉好多了。
不过在摩洛哥的那段很是钟情,有独立电影的感觉。
不停的用慢镜头去辐射情节的紧迫性,四溅的泥水也好飞扬的尘土也好,都这么摄入你的眼睛。
片子整体的感觉给人一种平衡感,不会觉得哪个角色很突出,哪个角色压根没觉得有出场的必要。
所有角色的共同演绎,平衡了这部片子的感官,虽然有些慢动作还是让人有一丝的揪心,因为我不知道他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
但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PS:原声还不错。
反主旋律影片,不同时间线的三线叙事,最后归一,故事讲得清晰明了,很有味道,剑指cia的非常规引渡制度。
吉伦哈尔和伊万麦克格雷的表演可圈可点,深刻反思美国在911后如惊弓之鸟,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的反恐策略,cia仅凭未经证实的嫌疑即可绑架、刑讯、暗杀任一国家公民,甚至是美国人,如此反恐到底是在消灭恐怖主义还是在给自己制造更多的敌人?
站在反恐前线,当身边的战友一个一个倒下,当自己也身处险境,当你的决策可以拯救成千上万的无辜生命,错杀一个嫌疑人似乎显得微不足道,但如果这个嫌疑人是你自己的亲人呢?
该如何选择,引人深思。
其实个人觉得,结尾应该加个反转,被吉伦哈尔放走的埃及籍男子其实确实一直在暗中帮助恐怖分子,或许更值得玩味。
调子很忧郁,是的,悲剧嘛,女人吟唱声让人更觉悲伤无限,安瓦被无端折磨让人气愤和惊恐,更加让人胆战心寒的是那些人肉炸弹们,死去的那一对年轻恋人,太让人可悲可叹了很喜欢这种叙事方式,貌似进行时,实则过去时,看到最后有种原来如此的感觉,不温不火,慢慢的说着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直感觉梅里尔斯特里普蛮合适这类刚硬角色的,所以,在影片中的表现,感觉着很自然,她身上就带着这种味道杰克吉伦哈尔,忧郁的男人,个人感觉着杰克跟瑞瑟斯朋不般配,已经分手了,再找个好的吧喜欢彼得·萨斯加德,杰克吉伦哈尔的姐夫,演出了很多小小的坏角色,迷离的眼神跟吉伦哈尔家族蛮般配战争是根源,政治是手段,这部影片拍的还是很理想化,有谁能有安瓦这样的运气呢?
试问这样的迫害下有几个人能够活着出来的?
算了,社会已经很残酷,电影还是给人一点美好的希望吧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形式大于内容、题材大于内涵的电影,没有达到主创预期的效果。
首先是叙事次序。
你可以说是倒叙、插叙相结合,但其实更像是杂叙,而如果没有最后那十几二十分钟的颠覆,毫无疑问观众会认为是顺序。
或许有人觉得这种乾坤大挪移似的叙事手法很高明,但实在太刻意了,观众在看的时候好像听到有人在对自己说“哈哈,被骗了吧”,感觉非常不爽,当时连我都有骂娘的冲动了。
导演的企图心昭然若揭,但对我来说,没有震撼,也没觉得悬念迭起、引人入胜,有的只是意外和被耍的愤怒。
就电影的整体性而言,我看不到如此错乱的结构有什么好处,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那么就是转移注意力,使观众暂时忽略那令让人昏昏欲睡的剧情所带来的平淡和单薄。
其次是有关剧情的疑问和漏洞。
比如光头的姐姐甚是奇怪,侄女失踪六天才跟弟弟说,令人费解。
还有就是关键的电话记录。
一来,CIA肯定能查出是否真正通话,通话时间多长,如果每次只是拨打而未接听,或者通话时间短的只能说两三句话,那肯定是误拨,就没有怀疑工程师的理由。
二来,既然CIA肯定那是恐怖分子的电话号码,为何不查清楚那段期间恐怖分子还跟谁通过电话,彻查他们与恐怖分子的关系,而不是只盯着工程师一个人。
还有种可能,就是发现那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工程师的亲戚,这就能说明恐怖分子电话号码是几经易主到了工程师亲戚的手里才会有此误会。
当然,CIA也可以说恐怖分子老奸巨猾,把电话记录故意做的让人不怀疑,或者干脆认定工程师全家都与恐怖分子有接触,审问绝对是有理由的,人是绝对不会放的。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逻辑上的漏洞并不能证明什么,CIA秉着宁可错杀也不放过一人的矫枉过正的准则,特殊引渡正是以此为基础实行的极端政策,其所折射出的不仅是美国对国家安全的重视和敏感程度,还有保障国家安全与维护人权之间的矛盾。
断绝嫌犯与外界的一切消息,从精神和身体上对嫌犯进行双重折磨,肆意践踏嫌犯尊严,惨无人道的严刑逼供,智商有限却懂得玩弄权术的家伙最擅长的就是这些,对他们来说,判断信息真伪和寻求事实真相不属于职责范畴,但就是这样一群人,却被赋予“专业”和“经验丰富”的高度评价而受到推崇。
就好像一直以信奉人道主义自居的美国总是以高人一等的姿态对其他国家的内政指手画脚,一切有关政治,而非人权,所以再说什么理智逻辑、严谨分析都是无意义的。
另外,关于有人提出的广场爆炸的问题,说一下我的看法。
一共有两发子弹,这点没有疑问,第二颗打中男孩引发爆炸,第一颗打死服务生是打偏的,但目标到底是男孩还是光头,这点没有电影并没交代。
个人认为是光头的可能性更大,毕竟光头是男孩的首要目标,如果没有女孩的出现,男孩下一步就是尽可能靠近光头引爆炸弹。
从组织头目的角度,让男孩在广场杀光头,本身就是既铲除异己又制造恐怖事件的一石二鸟之计,但男孩一旦犹豫离开就会令计划落空,此时男孩离光头尚有一段距离,而且不是中弹后就立刻爆炸,所以必然是先射杀光头的。
纵观全片,最可圈可点的就是演员。
扮演工程师的演员将遭逢巨变和备受折磨煎熬的恐惧和痛苦发挥得淋漓尽致,瑞茜·威瑟斯彭和梅丽尔·斯特里普两位影后的角色突破不大,但气质十分贴合角色的性格和身份,因而游刃有余,那对悲情鸳鸯的表现出人意料的出色,广场那场戏的眼神交流令人印象深刻,看来看去大概只有杰克·吉伦哈尔略显呆滞,内心戏刻画不够。
有思考。
那个人是否恐怖分子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人当不当人。
罪恶在恐怖分子,也在反人民政府。
我喜欢碧蓝航线一句话,我们要证明,人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优雅的生活。
不管你处于那一方,都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但处于矛盾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学习一下道家的顺其自然,跳出于局限自己的位置,不从自己出发来思考。
所以两个议员无能为力,情报女boos一意孤行根本不在乎一个生命,政府反恐部门不需要真实情报只是要自己想求,最后只有男主放下被恐怖袭击的恐惧,选择不那么合规的方式,释放了人。
因为站在高处看,他是不是恐怖分子都不重要,就是恐怖分子情报也是拿不到的(假情报),即使再做案,但也不能为了不受伤害而伤害人性,活的了却没有了善良也不配称为活着。
不要忘记我们不是恐怖分子,不能用恐怖分子那一套来对付,不然两者就没有区别了。
非常好的电影,除了结局比较理想化。
不知道还有多少这样的“囚犯”被关在不为人知的角落。
但是片中CIA局长的话,又不无道理。
没有这样的关押,或许伦敦的7000个人就要遭殃。
难道真的是宁可错杀千人,不可放过一个?
很扎实的剧情,呵呵 回味一下里面印象深刻的台词吧.一: 反抗犹太复国主义者和现代十字边的圣战,是信徒与异教徒的决战。
是善与恶的决战。
消灭异教徒和伪君子是你们的神圣职责。
如果遇到叛教者你们要掐断他们的脖颈。
十字军总是满口民主自由,圣战是实现自由的唯一途径!
不要惧怕他们的子弹,子弹除了让你们的灵魂解脱,还能做什么?
在审判日来临时,当你站在全能的安拉面前,他问你:为什么你没有为安拉的事业而战?
为什么你没有为被压迫的男人、 女人和儿童而战?
你的身体是我给你的武器,你用它干了什么?
你将如何回答?
你是展示烈士的伤口然后走进天堂之门? 还是羞愧的低头被地狱的烈火烘烤? 胜利来自安拉!
愿全能的安拉赐你们平安、幸福和光荣!
阿门!
二:A:能否单独与您谈谈?
C:当然了。
A:我想打听一名委托人的丈夫,安瓦 易仆拉辛,这个名字熟悉吗?
C:不,恐怕没听说过。
A:埃及裔。
C:斯密斯先生,你想您选错了谈话的时间和地点。
A:是的,我抱歉。
但我给您打过电话,但没得到回复,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C:那我就给你答复,我没听说过这名字。
A:若媒体得知这件事会如何?
一个有家有室的纽约大学毕生,未受任何指控便被羁押,请律师的权利也被剥夺,不知被关在了哪里。
C:亲爱的,在你开始长篇大论之前,为何不问问你们领导,为了一个恐怖分子他情原兜多大的烂摊子?
A:或许他支持法定程序呢?
也许我该寄本宪法到您桌上。
C:你到底更看重哪样?
某人的失踪?
还是国家安全政策?
A:人在你手里。
C:我没这么说。
A:你不说我也知道。
易仆拉辛应该被送回美国。
若他有罪,审判他,否则放人回家。
C:宝贝,这是上不得台的事情。
在伦敦市中心有超过七千人他们 今晚还活着,就因为我们靠这种手段获取的信息,为救一个人而让七千人送命,也许你能对此心安理得,但我在伦敦可有子孙,所以我对我的工作很自豪。
而你不是。
A:除非您的子孙就是易仆拉辛。
C:我还是明早寄一份911罪案报告到你的办公室吧,你也可以心安理得了。
黑暗系政治电影,剧情相当好,三条线最后重合得没有丝毫违和感,就是整体剧情稍嫌慢热了点……
人间消失,酷刑
我还以为是平行呢,原来是交错。
两星半吧 拍得不差 但是故事太无聊了 这种剧本根本不值得拍成电影 主题就是讨论这种非法引渡是否合情合理 唯一的两点就是两条时间线前面看似平行 实则一前一后最后相交 影片十分沉闷无趣 硬着头皮看完
严重浪费了牛逼闪闪的卡司
最近看这种题材属于应景~ 三组互有联系的人物故事线 两条隐藏的时间线 最终汇聚的一刹那很震撼 喜欢这样的叙事结构和多重视角 jake演的那个选择正义的人物搁以前我会觉得假 现在看奏是斯诺登么…大牌云集都演的很👍!#表妹电影#
可惜了演员们
看到杰克的时候,简直就是眼前一亮。两条线索,控制的不错哇!但是总觉得结尾有点点意犹未尽的样子。PS,威瑟斯彭只是花瓶。。
一部看了开头就看不下去的电影。我对后续发展如何并没有任何兴趣。不过男主角还是很可爱,长得像小熊= =+
我完全理解不了这些恐怖组织的信仰,明明有家人有爱人,自杀式的袭击害人害己,但唯独动摇不了政府
批评无自由,赞扬无价值。。送给镇上的管理人员。。。
120221@ 以往下载 终于把这部片子给看了,貌似在bj就下载了;政府vs个人
老美的电影就喜欢把时间往插批了整
无趣
米国刑讯逼供的那段和被释放的过程,情节多少有些单薄、不合理,不过北非那段间隙的爱情、亲情有一种毁灭世界的苍凉和凄美啊。PS:一直觉得这类电影的配乐绝了,太好听了
3星半,草菅人命的国家机器和以圣战为名义的恐怖份子一样可耻。
结果就是结局是什么根本想不起来。。
毫无疑问的5颗星。
故事真的弱
太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