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青少年

Young Adult,中女翻叮日记(港),半熟男女(台),装嫩,老小孩,脱线女王

主演:查理兹·塞隆,帕特里克·威尔森,科莱特·沃夫,伊莉莎白·里瑟,路易莎·克劳瑟,帕顿·奥斯瓦尔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青少年》剧照

青少年 剧照 NO.1青少年 剧照 NO.2青少年 剧照 NO.3青少年 剧照 NO.4青少年 剧照 NO.5青少年 剧照 NO.6青少年 剧照 NO.13青少年 剧照 NO.14青少年 剧照 NO.15青少年 剧照 NO.16青少年 剧照 NO.17青少年 剧照 NO.18青少年 剧照 NO.19青少年 剧照 NO.20

《青少年》剧情介绍

青少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尽管自己并不承认,但麦维斯(查理兹·塞隆 Charlize Theron 饰)就是一个标标准准的大龄剩女。她独居,没有朋友,吃垃圾食品,写垃圾小说,更可悲的是,她的小说卖的并不好。某一天,她收到了喜当爹的前男友巴迪(帕特里克·威尔森 Patrick Wilson 饰)的邮件,却错误的认为这是巴迪发给她的求偶信号。麦维斯振奋不已,决定改头换面,重返学生时代住过的水星镇,拯救她深陷婚姻漩涡的前男友。 在水星镇,她遇见了曾经嘲笑过的胖子马特(帕顿·奥斯瓦尔特 Patton Oswalt 饰),马特让她赶紧打消挖墙脚的念头,因为巴迪的生活其实非常幸福美满,他的妻子也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家庭主妇。麦维斯当然不相信,无奈现实狠狠的甩了她一个耳光,在旧日同学面前出尽了洋相的麦维斯猛然醒悟,巴迪快乐的生活让她充满嫉妒,但自己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他人眼中“最好的生活”。一夜...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古老国度的传说博弈楚汉骄雄先驱者名声大噪第二季蛇女添丁天佑鲍比冷血入侵百星酒店弃黄从正法证先锋激荡步行供给狮子王十二楼的流星雨加布好老师第一季库鲁普苹果酒与罗西一村之长之贵妇还乡韩式冷面狂想曲刺客道门风传黄河巨蛇事件失魂姐弟青春期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娇怜外出妹暗流普什帕:裁决回归嗜血将军2白皮少女放射性物质

《青少年》长篇影评

 1 ) 故垒萧萧,前路茫茫

看完《在云端》,我就知道自己会看这个导演之后的每一部片子。

估计有同感的人不会少,升级为好莱坞新希望的贾森雷特曼的每一丝动态都被同步到千里之外,拉来《朱诺》黄金搭档的《青少年》更是立项起就被视为颁奖季的热门。

但雷声大雨点小,上映前万众期待,而后却哑了,不但票房上没什么作为,更被“等待冠名剧院”拒之门外。

这是什么缘故呢?

看过之后我还是没有答案。

影片一直弥漫着萧条沮丧和遗憾,荒诞压抑而又忧伤,对于一个不再年轻却还没老到不在意年纪的女生来说,出现在这样一部电影里的确适合她早过了美貌的巅峰却还不甘心向岁月告饶的状态。

美女总是有特权的,再失意也会遇到“生来就是爱她这类女生的男人”;但芳华不再的佳人就像元气大伤的高手,不论当年多么风光,如今也难免平添许多烦恼。

不装高尚,我想相当多人像我一样,没兴趣看别人春风得意,但出乖露丑就另说了。

如果拍过五关斩六将,充其量多一部女版《春天不是读书天》,但失荆州走麦城,就成了《杯酒人生》。

当然本片并不会像《杯》那样讲许多道理,生活本来就没那么容易被一两件事改变。

片名“青少年”表面指主人公捉刀的系列小说,但想必也指重游故地,企图从自己最辉煌的青少年时期夺回羁旅失去的重心的尝试。

美女也难事事顺遂,人生往往劳而无功。

当然了,办蠢事却经常要付出代价;她已经过了容貌拯救一切的年纪,却还没老到学会反躬自省。

故垒萧萧,前路茫茫,她是归人,也是过客。

 2 ) I'm young, trying to be an adult

很喜欢Jason Reitman的电影,所以对这部电影期待了差不多有一年一大概在去年十一月份的时候,看到了电影的海报和预告片,里面有一句话:everyone gets old, not everyone grows up. 感觉突然就被击中了。

到了大学,拖延症症状越发明显,病入膏肓,不时自言自语“老了老了”。

但转念想想,这种软弱无力,逃避责任,倒更像是不成熟,于是自我评价为“不是老了,而是还未长大”。

看到这句话突然明白,原来getting old 和growing up是两回是。

所以,不是我没长大就不老了。

看看电影里的Mavis,顶着重重的黑眼圈,穿着hello kitty的衣服,做着幼稚的事情,万一是多年后的自己呢?

呵呵二据说这个片子很受美国70后的欢迎,那中国的90后呢,也许只是十几年岁月的痕迹吧。

片子开头的片段就能找到好几条自己身上的痕迹:看到Mavis敲了几行字后打开了邮箱,我想到了码程序中间打开校内的自己;看到Mavis费劲用早就该换的墨盒打印出一张惨不忍睹的邮件时,我看到了把纸篓塞得满满的,却懒得去倒的自己。

尽管跟剧中人物有年龄差距,但如果细心看的话,国内的90后们还是能从片中找到很多共鸣的。

三在Jason Reitman的四部长片中,几乎每部都有类似的主题呈现。

Juno中,Juno与年龄不符的成熟与坚强反衬出收养家庭男人的玩世不恭,和责任突然来临的躲避和软弱。

Up in the Air里的Ryan Bingham更是这样的人,沉浸在自己背包理论的生活哲学中,逃避真是的情感和责任。

片中Natalie的那句“I'm too young. You are twelve years old"更是暗合了”everyone gets old, not everyone grows up 这句话。

四说说电影的结尾。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结尾和Up in the Air类似,都是引人思索,令人伤感的。

与其说导演最后宣扬了一种“做自己”的人生态度,倒不如说导演给出了一个最有群众基础的意见。

如果有朋友向我们倾诉他的迷茫,我们往往会用类似“坚持自己的路”,“做自己”这样的话去劝朋友。

但有时,亦或往往,这种所谓的“坚持”更像是一种害怕改变的软弱,这种软弱正是心理衰老的特质。

我不禁想起Scent of a Woman最后的演讲“I was on the crossroad in my life. I always knew which the right path was. But I never took it, Because it is too damn hard"-扯点无关主题的-Jason Reitman恐怕不知道在中国有一个D8,里面有群屌丝,但是影片里那个胖子把屌丝的形象表达得太到位了,矮矬穷丑撸胖宅。

当看到他说那句,Guys like me are born love women like you,我趴在桌上笑了好大一会,脑子里全是屌丝们一口一个女神的样子。

屌丝们常常引以为豪的是所谓知识水平,也就是不管自己生活有多混乱,扯起什么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头头是道。

片中的胖子正是这样,干着搬砖一样的工作,劝百富美时却口若悬河。

当屌丝们看到片子里女神脱光衣服站在胖子面前时,一定会说大块人心,并yy着早晚有一天要逆袭。

当仔细想想,也许才明白过来,md,逆袭了也是备胎。

片子里面的歌太好听了说说J.K. Simmons这个长得很幽默的大叔在Jason Reitman之前的三部长片中均有出现。

在Thanks for Smoking里面,他作为男主的上司,算是片中重要角色。

Juno里,他演Juno的爸爸,戏份比上一不有所减少。

Up in the Air里面,基本上沦为了有台词的群众演员。

而看完这部Young Adult,他的身影始终没有出现。

然而,Mavis老板却是他配的音。

果然是jason Reitman的老基友

 3 ) 自说自话

给四颗星不是因为片子拍得多好,而是因为它给出了一个新的角度。

Mavis在我们看来,只有外表跟年龄相符而已,她还只活在她光辉的young adult时代。

而按照常理,我本来也是那么以为的,片尾部分她应该被,什么诱因都好(我本来以为是某个胖子),一下子从自己的世界中惊醒,然后开始反思、寻找,抛弃一切愤世嫉俗的不良情绪,重塑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什么观……然而,然而没想到某个胖子竟是路人甲,原来以为是路人甲的胖子的妹妹倒成了情节转折的关键人物。。

正是此妞一番劝慰让Mavis同学似乎是在恢复正常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抛开这无厘头的转折不谈,结尾倒是值得回味,记不记得片中几次Mavis最正常的话?

一次是跟父母说自己可能酒精成瘾,另一次就是跟前面那妞说自己心理有不少问题,可是没有人在听,大家都只是活在自己的观点里,想着理所当然的事,说着自以为是的话。

父母仍然在以对待孩子的方式对待Mavis,他们关心的是她婚礼上的甜点,还有她有没有乱揪自己的头发……小粉丝就更明显了,她眼里的Mavis永远是当年学校里的超级偶像,而偶像永远是对的,她的狼狈也变成了优人一等的论据……结尾是不是稍微可以理解了?

Mavis是不是真的有问题还不一定呢,好吧,既然这个世界都是这么自说自话,不如干脆活得洒脱一点吧,抛开什么问题不问题的,往前走总没有错既然这个town觉得你不正常,换个town就是了

 4 ) 谁还停在青春中,不肯远行

《脱线女王》我不敢面对你已结婚,已生崽,婚姻美满,生活和谐的事实我第一次为你blow job时听的歌曲一直强势地将我拉回那个时空 那一刻我属于你 你属于我"YOU and ME,Born of a couple"所以,我就是要抢回你,生了崽又怎样,你是我的,是我的FUCK YOU, ALL THE ONE 你们这些嘲笑我的人,劝我去看精神医生的人老娘不是没吃“脑残片”老娘只是,只是,不愿长大不愿失去你不愿失去曾和你厮混过的青春豆瓣上给了《love》四颗星,其中两颗都是给郭采洁当小霓忍住泪发泄道:“我很挑剔 我很难搞 我讲话难听 我常常臭脸 可是那就是我啊 我就是没有办法像你一样 听话顺从又牺牲奉献 就因为我没有那么伟大 我就不配爱人 我就不值得被爱了吗?

”因为这一段似曾相识的道白,荧幕前的我被强势拉回那个时空你说我总是口是心非 嘴贱 得理不饶人你说我那么难伺候 脾气不好 挑剔 你说可是我就是喜欢你啊脱线女王在影院的黑暗中握紧友人的手,默默流泪我希望在你面前我就是我,毫不掩饰的我我的臭脾气 我的坏习惯 我的企图心我的搞笑脱线 我的温柔善良 我的一切一切你看到的每个瞬间都是我不假思索的真实呈现若你接受 你便得到最完整的我所以,我很后悔,错过了这样一个愿意抓住所有的我的你可是,你们会后悔,错过了这样一个对你袒露所有的我然后...在经历那么多的擦肩而过,撞得肩膀生疼后,脱线女王会长大她咆哮道:不要再对我唱“I didn't want to hurt you”,老娘不会被打到,好嘛!!!

好朋友这样形容她的男朋友 “第一个我觉得别人怎么抢也抢不走的人”多好呀!

她说,你也会遇见的是呀,终于有一天,脱线女王也会有她“抢不走的人”他们会一起散步买菜旅行做爱他的手婆娑着她的身体,抚平她所有的过往“喂,对,就是你,快来带我走出青春”

 5 ) 青成年

戏中最让我拍案叫绝的一场戏是:女主在酒吧,看前男友老婆贝丝的乐队表演,当乐队奏起那首“the concept”的时候,她一脸惊愕的表情。

这首歌正是她一路长途跋涉,听过来的歌。

想必十分喜欢。

然而她又是如此地看不起贝丝,自视高她一等。

原来大家的品味也差不多嘛?

对于自视甚高的人来说,一开始可能会觉得被冒犯了,但是当她发现贝丝表现的的确不错的时候,就有点失落了。

相同的成长背景,给她们的生活品味留下了相同的印记,尽管她们一个是众星捧月的舞会女王,一个是普通人。

当歌词反复唱到“i didn't want to hurt you."的时候,女主却是反复受到伤害的。

这讽刺令人回味。

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曾经相信的事,一天天变得不可信。

年轻时候的伙伴们,很自然的走了不同的路,有的选择留守,有的选择走出去。

而走出去的一般是少数优秀的,当年多以胜利者的姿态走出去的,所以回去的时候,自然期望是衣锦还乡,最好是乡亲父老夹道欢迎的。

当期望变成奢望,自己郁郁不得志,发现乡亲们过的日子比自己悠闲自得的时候,那种失落和痛苦可想而知。

这痛苦来自于嫉妒。

而嫉妒来自于生活的比较。

然而生活是无法衡量的,故也不应该比较的。

人们往往忽略自己的优势,拿自己的弱项去与别人的强项做比较,从而衡量出自己不如别人的结果,产生嫉妒。

这种比较是有偏颇的。

悠闲自得的日子后面隐藏着什么痛苦,你无法看到,人们总是习惯于展示美好的一面。

这一点,在最后,女主和马特妹妹的对话中有所体现。

小镇里的人,有时都会向往大都市的生活,他们觉得自己一文不值,生活无趣,就好像已经死了。

没有人应该去把别人的生活方式套到自己的人生上,不管是留守的还是走出去的。

各自还是要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走下去,每次你遇到困难,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你会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这种怀疑带来的痛苦会周期性的来骚扰。

做好心理准备,它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小镇的人们过着悠闲自得,与世隔绝的日子。

用女主的话说,他们都长大了,他们更加务实,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加充实。

但对于马特的妹妹而言,并不是这样的,小镇的人和生活都是丑陋的。

而女主的生活尽管拥有大城市的光鲜的外表,但是也有不少的问题。

正如上述讨论的,对于各人的生活进行比较意义不大。

除了徒增伤悲,或者虚伪的快乐外,你不会得到更好的东西。

我更感兴趣的是,女主和小镇居民的心态的比较。

小镇居民是长大了的。

意味着他们更关心自己拥有什么,享受现在。

也意味着他们,不思进取,贪图享乐。

他们可能也曾经想过,努力过,到大城市去生活,离开闭塞的故乡。

但是他们在生活的困难面前,屈服了,被淘汰了,所以他们选择长大。

而对于女主来说,就像电影名字一样,她是个“青成年”。

女主无疑已经成年,但是她的许多行为又是如此的孩子气。

前男友发来email分享女儿出生的喜悦,她竟能从中解读出复合的希望,并不顾工作,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顾道德,勾引有妇之夫;回故乡,不和父母打招呼; 最后在被男友拒绝复合的请求后,在众人面前撒泼打滚。

但我觉得这孩子气是如此的特别,如此的值得珍惜。

这是锐气十足的,充满朝气的,拥有无限希望的,却也是容易被挫伤的。

许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有这么一股气,但随着时间,慢慢被消磨了,并安慰自己是长大了。

正是这孩子气,让她保持了特立独行的性格。

在多年前,让她出类拔萃,从偏僻的小渔村走出来,走进大城市,拥有让别人羡慕的生活。

我更愿意称这为青年气,以区别于不负责任的孩子气。

青年气,不是不负责任,而是凡事全力以赴,有一线生机都捉住不放。

就算失败,痛苦哭一场,明天仍充满阳光。

不满足,不安于现状,寻求改变。

自私,做事只考虑自己,但你不得不承认有时候只为自己考虑也就够了,不让别人为你操心,对别人也就够好了。

我希望自己不管多大年纪,都能拥有和保持着这股青年气。

因为我已经长大太久了,是时候年轻了。

 6 ) 最好的,永远会出现在眼前的未来

周五晚上百无聊赖,忽然发现自己papa john‘s的积分居然有46分,25分可以换一个large 3 tops pizza。

订好了pizza,去redbox找了这么一张影片。

取pizza的路上差点被一辆下高速闯红灯的车给撞个车毁人亡,于是当影片开头是无尽的隐广告时,从可乐到维多利亚的秘密,我有些后悔了,为什么只租了这一张碟,浪费大号冒着生命危险取来的pizza。

随着时间推进,渐渐进入影片中。

女主角37岁,离婚,人入中年,事业危机,对周围的一切充满着不满,对自己尤其不满。

当她收到大学恋爱4年的男友告诉大家女儿降临的邮件,无法淡定,决定回到家乡小镇,把ex夺回来。

这一所有人认为荒唐的举动,被她冠上爱的名义而义无反顾。

推己及人的想法和行为,有时也是可笑的。

EX的一举一动,都经过她的思维的过滤,被贴上新的标签,殊不知EX依然沉浸在他小小的幸福中。

影片的名字叫Young Adult,女主角在影片中饰演的脚色,是系列书作家,系列书名也叫Young Adult。

讽刺的是,身为37岁的经历离婚的女主,却似乎从未长大。

男二号问女主角,为什么非EX不可,为什么不能是其他男人。

答案被我猜中,因为"He knew me when I was at my best."看到这里突然很伤感,并联想到女主角在创业初期,也曾为别的名人执笔捉刀,却无法堂堂正正将自己的名字印在出版物上的作者一栏;曾经也怀有baby却不幸流产。

多年的事业颠簸,看似风光的大城市生活,让她变得如此没有安全感,如此不敢去尝试幸福并相信快乐。

可即便这样,在男二号妹妹,这代表小镇大多数平常人的眼中,女主依然是她们曾今羡慕更加嫉妒恨prom queen。

两拨人隔岸相望,距离足够远,使他们看不到彼此的痛苦与艰辛,却又足够近,足够快乐的粉饰在他人的瞩目下闪闪发光,只是自已无法看到。

也许女主其实只是过于关注自己的生活,快乐抑或悲伤,而忘却了大多数人其实也只是平凡的。

生活其实是中立的,自己的行为方式决定生活是快乐还是感伤。

如果能克制不停拔头发的冲动,能够打扫屋子,外出运动而不是xbox,社交而不是抱着电脑写字,喝水而不是可乐或者酒精。。。

如果有时间照顾下爱车,而不是让播放器上沾满酒水痕迹,mini couper其实很美好。

 7 ) 最后一场春梦

在我杂乱的硬盘里,有两部电影好死不死排在了一起,一个是《女魔头》,一个就是这部《青少年》,连着两天我看完这两部对查理兹塞隆来说意义非凡的电影,在查她的个人资料时发现很久前还看过一部《魔力女战士》,算是大致领略了这个南非女人的味道。

《青少年》没能让塞隆拿什么奖,甚至连小金人的提名都没沾上,我起初是质疑的——塞隆的表演用句俗气的形容的确是入木三分,一个外表艳丽内里俗气的虚伪小说家被塑造地极为饱满,可这或许就是她没能入围的原因。

比起重现铁娘子和梦露的经典,年近40的塞隆与角色的距离已经很近了,她们一定有早上起床照镜子感叹的相同经历,感叹皱纹和白发,感叹境遇的起伏。

塞隆,不,麦维斯在感叹过后,继续她的枪手生涯,她笔下的肯德尔同样美丽、自信,还有一点脆弱的坚强,她创作这个故事的时候早已将自己融了进去,那可是相当风光的一段时期,麦维斯在书中正大光明地怀念着高中时的自己,用虚拟的主人公叙述着真实的感情——“肯德尔和阿什比”,多般配的一对。

查阅邮件时她看到一封老友寄来的照片,是通报新生儿降临的喜讯,老友不是别人正是阿什比,不,是巴迪,前男友巴迪如今还在过去那个破败的水星镇,过着最平庸的生活。

麦维斯把婴儿的照片打印下来,她觉得这个照片是个讯息,当年神武的前男友如今被困在俗世中,婴儿、婴儿,世界上最吵闹的玩意儿不就是婴儿么。

他一定也不愿被困在水星镇,和当初的我一样。

麦维斯想了又想,她决定好好整理自己错乱的人生,她不再是女魔头,她想当一名救世者。

去水星镇的路上麦维斯重新听起了年轻时候的歌儿,遐想巴迪现在会是什么样呢?

他们很快联系到了彼此,过程中还遇到了被同学重伤的马特,这家伙不过是个草包,如他对麦维斯所说“我这种男人的梦想就是有一个你这样的女朋友。

”“我以为”真的是很可怕的一件事,麦维斯以为前男友巴迪在等待她的出现,完成一个类似救赎的故事,巴迪以为麦维斯重回水星镇只是为了办些房产事务,马特以为麦维斯只把他当做一个发泄苦闷的宅男,至少不会和他上床。

可令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我以为”通通破灭,麦维斯在巴迪的婴儿取名会上遭遇了一记尴尬至死的耳光,巴迪用同情的语气告诉麦维斯“你能来这都是我老婆的主意”,此时麦维斯精心挑选的丝质裙子沾满了难堪的紫色,她站在几乎全镇人面前,结结实实地证明了她是怎样一个失败者。

和《朱诺》一样,《青少年》剧情架构虽不复杂,但细节依旧出彩,时不时响起的插曲(对音乐没啥研究,但能听出是导演用心选取)、麦当劳和肯德基、海报上的kittyT恤,都是十足的少年范儿,而塞隆朝打印机的墨盒吐一口唾沫,塞隆等男友时胡乱按着手机假装发短信掩饰尴尬,塞隆离开宾馆时叼着甜甜圈外加一个轻蔑眼神,这些小动作无时不刻透露着麦维斯的小心情,她一直说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可最后她成了除父母以外所有人眼中的一个笑话。

还好,生活再怎么残酷还是会继续,只要这困难没让你死掉。

是的,除了死,除了你的生命被终结,你还是有机会反戈一击,还能在命运的某个阶段华丽地转身回首那些伤你的人和事。

所以,麦维斯,或者是塞隆,这场春梦结束了,而属于你的时代,终究再一次来到了。

 8 ) 耗着年岁,混着生活。

我们总是觉着自己已经长大,但是又隐约渴望回到小时候的那种万事无忧。

成长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并不是结婚了,工作了,成家了就代表你长大了。

尤其是我们这一代总是赶着进度的去完成人生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小时候被赶着读书,然后赶着大学,然后又赶着工作,二十七八又被赶着结婚,然后我们这群人赶着赶着就麻木了,以为人生应当如此,只是在各种不一样的人生出现的时候,怀念过去的自己,虽然长着一脸胡须,内心却惦记着青春痘时期的吉他,不安且幼稚。

查理兹塞隆演这种大龄狼狈女总觉得沾不上边,虽然是卡蒂特意为她量身打造的剧本,而且查理兹塞隆也的确演得不错,不管是邋遢的服装和下垂的胸也无法让人忽略掉她精致又略带刚硬的长相,那种精致气场一旦华丽起来就跳出这种设定了。

其实塞隆演的角色很简单,高中是一个类似贱女孩中那样的坏公主的角色,有着得意而辉煌的高中生活,毕业后一人独身在大城市里消耗成为大龄脾气女,只是多年的城市生活似乎并没有让她成长,于是各种细节镜头揭示着塞隆邋遢颓废的生活状况:毫无目标的生活,颓废的得过且过,看着别人安定的人生,突然觉得自己在失去的东西越来越多,开始恐慌,然后又希望用通过寻找辉煌过去来掩盖这样的不安的恐慌,一直到最后因为这种自我认识,得罪了全家乡的人,最后还画龙点睛的依靠一个胖宅男和掐媚的宅男妹妹的话语来打败自己的挫败感,重新拾起信心生活下去。

好像她经历了一场感悟一般,其实本质上却没有改变,她依旧是那个自私而没长大的孩子,嘲笑着别人的平庸掩饰着自己的恐慌,不懂得尊重别人的生活。

可笑的是,查理兹塞隆在离开家乡的时候,这种还故作矫情的面对撞坏的车,life,im coming。

这片让我想起老男孩,老男孩说的是那些成为坚持梦想的成年人,这部电影可以解释成用幼稚的态度过着生活的孩子,只有年龄是老的,人却没有成长。

反过来想,其实自己又何尝不是了,老爸总是当我是孩子,两周一个电话问近况,见面就唠叨个不停,我却还是嫌弃不已。

生活随性而至,然后不管是同学聚会还是微博上都只是聊着自己的话题,说着自己的事情。

遇见生活狼狈的时候就放大忧伤,开心的时候就是各种炫耀人生精彩,不想回家乡也没有和儿时同学有过多联系,一个人生活,也就只是简单的顾着自己,没有切实的梦想也没有完整的人生想法,耗着年岁,混着生活。

编剧瞄准的就是这样一种人,半成熟过渡期的孩子,自我自私不安分,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变化以后,每个人的观念会各种延伸,不管是角度还是想法,会逐渐的露出峥嵘的尖角,提醒着彼此应该保持的距离。

也正是这样的后校园时代里,更加刺激我们心中各种各样往日的回忆。

回忆一旦袭来,各种伤感继踵而至,在黑白回忆里那些离去的人,坚持的人,逐渐着色成现实的摸样,在恍然察觉各种变化。

风华正茂,青春飞扬这样的老土的字眼里,生硬的代表了我们一段纯粹客观上的时间,彼情彼景,都完好的矗立在那里,每次回忆一次就如同上了一层漆,最后变成绛色的摸样,好吧,反正,生活都是自己的事情,至少我们都需要不停的审视自己,让自己在自己眼里变的更加好。

 9 ) 不一样的视角

这部电影看了两遍,第二遍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剧透警告);女主收到的邀请其实是男主老婆要求发的,一个妻子出于什么样的理由才会邀请丈夫的前女友来参加自己女儿的庆生会,我觉得不是出于善意;再看看最后一幕,女主被男主拒绝,喝了酒,随后与妻子发生意外碰撞被洒了一身饮料,我不太清楚女主在当时情况下说的那句法克鱿有多么不礼貌,但我觉的一般的主人家会借着女主之后的那句"我开玩笑的",借驴下坡,而不是跟一个喝醉了的人计较然后毁了这场宴会.最后再看看结果,女主大概不会再回这个小镇,因为丢完了脸,男主也不会再跟身为前女友的女主有任何联系,因为她毁了女儿的庆生会,妻子恐成最大赢家.ps:塞隆身材真好::>_<::.

 10 ) 成长

剧情真棒!

短短的九十分钟内,将一个女人刻薄恶毒高傲空虚梳理得层次丰富情感细腻。

都是常态的生活和流水线日子,可贵就在于生活之外的辛辣的讽刺和狠毒的现实都鱼贯而出。

那么最悲哀的就是,当你老了,而你却还没有长大。

女主角在片中的表演自然而精湛。

成长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破茧。

曾经的光鲜或是落寞,与之无关。

喜欢片中音乐的歌曲。

《青少年》短评

塞隆也没有多美啊

10分钟前
  • 海獭
  • 还行

你以为高中校花心比天高最后幡然醒悟让生活往前走一步,实际上回到故乡俯视着鼻子底下的老同学心里也依然只有自己,这可不是什么救赎的故事,查理斯塞隆这个等级的人那是不可能与老百姓共情的,我一个看客也就没必要和她共情了, “take me with you&amp;#34; ,&amp;#34;you are good here&amp;#34;

14分钟前
  • 请叫我文野同志
  • 较差

海报里那句everyone gets old, not everyone grows up实在太经典了,用来形容现在的状态很适合。导演很了解现在中国的状态,安排了一个矮穷丑矬肥的屌丝,在女神被人拒绝后和女神上床了这样一个故事,太给力了!这片可以改名叫屌丝的逆袭么?

15分钟前
  • 随心随性
  • 推荐

每一个在城市打拼的老女孩都该看看。是的,有些时候我们会突然间想跳回到原来的轨道,但你会发现自己早已格格不入。If life is so fucking miserable, don&amp;#39;t make it harder.

17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人人都会变老,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长大】一记重拳OTL。。。

22分钟前
  • 哆啦Z梦
  • 还行

所有人一直在变老,但有些人永远不会长大

26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还行

最后一幕二女的谈话简直是一场颠覆生存价值观取向的灾难,一个偏执一个沮丧,大多数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这是一种近乎传染病样的潜意识调配洗脑;塞隆诠释角色很有一套,配合穿插叙述的一条剧情暗线来发展心路历程太讨巧了。

27分钟前
  • 白鲸
  • 推荐

卢瑟各有各的撸,姐就是这款撸——彼得潘综合症。真怕自己37岁还这样早上抱着可乐灌,喝醉了扒光了倒下睡,房间乱得一堆……桥段神马的一般,但塞隆女神真·演技派啊!用不用这么到位啊!Wilson蜀黍其实不算多帅,但有一种让人想跟他回家的气场,女性直觉他就是贤夫良父啊肿么回事?演员加分加分!

32分钟前
  • 小斑
  • 还行

“人人都会变老,但不是所有人都会长大。” 我简直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好嘛!(虽然塞隆比咱漂亮多了) 还有这个责任心好男人让我对Patrick Wilson的迷恋又深一层,叔您太帅了!以后就找您这样的!

37分钟前
  • 小美人鱼
  • 推荐

这个生活挺好的嘛。。。。

41分钟前
  • 艾妮
  • 还行

为什么要找一个自以为是不要逼脸傲慢丑陋没有自知之明爱占小便宜目中无人的傻逼来做女主角啊?!

46分钟前
  • RehearsalForMe
  • 很差

印象最深的竟然是三段化妆的过程。。= =

51分钟前
  • 滚滚Ψ
  • 还行

既不美又无趣

53分钟前
  • Cartman
  • 较差

有朱诺的保障啦,信的过。you don&amp;#39;t have change at all.

55分钟前
  • 清新的小流氓
  • 力荐

自讨没趣啊....明明那个男的已经不爱你的还要做各种事来让自己难堪...为嘛呢?该放手就放手啊...

60分钟前
  • 小芷
  • 很差

Diablo Cody剧本很神奇很绝,女主从开始到最后都那么让人讨厌,电影竟然还不错,应该是因为女主的酗酒从没清醒过和男配角Patton Oswalt的讨喜吧。讨人嫌的主角竟然也没有毁掉一部电影,所有的辛辣讽刺和侮辱搞笑竟然也可以不伤人。Jason Rietman和Diablo Cody的第二春,没有惊喜,也足够优秀。★★★☆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最后和sandra的那段对话真好。有时候生活就是这么错乱又无望好么!世界上就是有人渴望平庸又无法真切的拥抱它。

1小时前
  • 邈邈
  • 推荐

演的不错

1小时前
  • 我爱Del Toro
  • 推荐

冲迪奥香水去的,失望

1小时前
  • 巴别塔的光芒
  • 较差

抱着一大瓶可乐,把刻薄的讽刺,恶毒的咒骂,混合着辛辣的生活一饮而尽

1小时前
  • benlovingmusic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