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骄雄》片头成语典故第1集:揭竿而起(陈胜、吴广);第2集:市井之徒(夏侯婴、樊哙);第3集:斩白蛇起义(刘邦);第4集:秦始皇(嬴政);第5集:二世祖(胡亥);第6集:虞美人(虞姬;霸王别姬);第7集:胯下之辱(韩信);第8集:郦食其(说客);第9集:张良计(误中副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第10集:楚怀王(屈原与端午节);第11集:卿子冠军(冠军;亚军——亚圣孟子;亚父——第二父亲;刘季——排行老三);第12集:破釜沉船(项羽;巨鹿之战)、作壁上观(诸侯王);第13集:指鹿为马(天阉赵高);第14集: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窃者论罪);第15集:鸿门夜宴(鸿门坂设宴);项庄舞剑,志在沛公;第16集:沐猴而冠;第17集:推陈出新(韩信);第18集:萧何月下追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韩信);第19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信);第20集:反间计(陈平);第21集: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韩信向刘邦的自夸之言);第22集:睢水之战(以少胜多战役: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第23集:锦衣夜行(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第24集:古代极刑(斩首、车裂、凌迟、烹杀);第25集:假齐王(韩信);第26集:分我杯羹(刘邦);第27集:鸿沟(古渠——两人思想有分歧,价值观有距离);第28集:出尔反尔(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刘邦);第29集:四面楚歌(一夜悲歌,吹散八千子弟兵);第30集: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最后一集,项羽见到故人吕马童之前的这段配乐是不是有点耳熟,没错,是《汉武大帝》很多地方的配乐。
)
优点还是tvb一贯的节奏快戏剧性强,缺点也很明显,打仗磕碜就不说了毕竟条件有限。
就说人设有多离谱吧。
刘邦成了个窝囊废傻白甜老好人,全靠吕雉和一帮大臣硬推他上位,离谱。
过于强化吕雉的作用,吕雉明目张胆压着刘邦,刘邦成了妻管严老婆奴,离谱。
跟吕雉争宠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成了跟吕雉相亲相爱的傻白甜村姑,离谱。
韩信气量狭小情商为负,多次明目张胆见死不救要挟刘邦,君不君臣不臣,编剧还把出尔反尔的黑锅全扣韩信头上,刘邦俨然成了韩信和吕雉的傀儡,离谱。
陈平萧何樊哙英布彭越等一帮历史上有名的文臣武将被严重削弱、形象磕碜,离谱。
项羽天天瞪着眼睛憋着嗓子,不吼就不会说话,离谱。
每集都强调天命,刘邦一无是处还能躺赢,项羽明明能杀了刘邦还要被雷劈,最离谱!
还有项羽下令屠城杀了虞姬的爹,虞姬居然原谅了项羽,理由是项羽的部下说屠城是为了吓到后来的人,避免屠更多城,虞姬居然就觉得项羽屠城是大仁大义🤧这逻辑我属实是没懂,大概屠城杀的那个不是虞姬的亲爹是后爹吧。
虞姬是不是不祥人咱不知道,不过能跟杀父仇人爱得死去活来这胸襟也是没谁了。
非要强调刘邦跟项羽有什么兄弟情不尬吗,看到他们称兄道弟其乐融融我都脚趾抠地了,编剧咋想的,刘邦杀韩信居然是为项羽报仇,好一朵绝世大白莲。
这都什么鬼啊。
最喜欢韩信的角色,身怀绝世之才,不能得到重用。
为了香姬,在楚军中忍辱负重为执戟郎。
然而蛟龙终非池中之物,一旦风云际会就会乘风上天。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至于项羽其诛暴秦,得有功于百姓,也因坑秦兵,杀义帝失去天下民心,也失去了时势。
但历史已经给了其公正的评价,虽有乌江自刎的悲壮,但也得到后世万民的崇拜。
正所谓做雄狮一日,好过做绵羊百年。
我就是个历史文盲也不感兴趣,纯粹是喜欢看TVB连续,此片一如既往的TVB风格,节凑紧凑、道具简陋,但是里面的每个人物都要得特别到位,尤其是蒋志光和黎耀祥,张良和韩信演的太到位了,而且每集片头还有小知识点科普,有意思,我要买本书熟读那段历史!
原来那么多著名成语也是出现在那段历史,郑少秋的刘邦真的比张丰毅力刘邦演的更接地气!
香港地区的电视剧剧种不同于大陆,他们那里没有内地这种所谓“历史正剧”,他们的电视剧只分为古装戏(时代背景是清朝以前)、年代戏(时代背景是晚清和民国)、时装戏(时代背景是现当代)。
同样是古装戏,已经逝去的ATV(亚洲电视)拍得要严肃和正经得多,TVB则更加注重娱乐性,拍出来的古装片基本上是搞笑片。
虽然可能有人不同意我把《楚汉骄雄》说成是搞笑古装片,认为这部电视剧有一种很悲怆的宿命感,结局也是悲剧,但是我还是认为《楚汉骄雄》本质上仍然是一部以娱乐为主的搞笑片(不能称之为“喜剧片”,结局是悲剧),悲剧结局不影响其搞笑的本质。
过去常常有人拿《楚汉骄雄》来和大陆拍的《楚汉风云》作对比,其实根本不能比,因为两者压根不是同一种类型的电视剧。
《楚汉风云》虽然加入了不少狗血言情剧的色彩,有点试图利用几段虚构的爱情作卖点吸引观众眼球的成分,但是从它的剧情架构、台词设计、服饰设计、取景、音乐及启用的演员阵容来看,它还是把自己定位为一部历史剧,力图拍成一部历史正剧,只是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已。
《楚汉骄雄》对自己的定位则完全就是一部娱乐片。
江华饰演的西楚霸王项羽一脸大胡渣,看上去威猛霸气实际上完全偏离了项羽的历史形象(项羽乌江自刎时年仅30岁);郑少秋饰演的汉高祖刘邦给人一种畏畏缩缩的感觉,看上去毫无主见,什么事情都是听老婆的,还特别妇人之仁,没有什么野心,为了所谓的“仁义”可以放弃统一天下做皇帝的机会;张可颐饰演的吕雉更搞笑了,居然被导演和编剧定义为“古版希拉里”,这哪里还是那位中国历史上三大女主(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之一的吕后;黎耀祥饰演的韩信和历史上那位杰出的军事家韩信只能算是同名同姓了,背信弃义、贪婪无耻、心胸狭窄、恃才傲物,又特别好战简直是古版东条英机,视他人如蝼蚁丝毫不爱惜他人的生命,这究竟是一代军神淮阴侯韩信呢还是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国主义者?
《楚汉骄雄》在细节上也很搞笑,项羽屠城是为了让敌人不战而降达到拯救更多人生命的目的,项羽居然会以西楚霸王之尊亲自去劝说韩信叛汉归楚,刘邦和项羽鸿沟议和时还各自在自己女人的陪同下去酒店喝酒,结局刘邦杀韩信是因为他相信公道自在人心要为自己项老弟讨回公道。
至于全剧的服饰设计更是无力吐槽。
总的来说,《楚汉骄雄》作为一部搞笑片表现得还是不错的。
首先,演员演技到位,剧中每一个主要角色都很有个性甚至可以说栩栩如生,江华演出了剧中项羽的重情重义和豪爽(这一点和历史上的项羽倒还有几分相似之处),郑少秋把剧中的刘邦塑造得懦弱无能却心怀仁念、善良重义(扯淡),张可颐版的吕后专横跋扈但见识超群、有胆有识、既爱权力也深爱自己的夫君(扯淡),黎耀祥版的韩信身负奇才但情商巨低、目中无人、是个不仁不义、忘恩负义的野心家和战争狂人(扯淡)。
其次,剧情安排得比较紧凑,不像韩国、台湾、新加坡的泡沫剧一样剧情拖沓、看得人昏昏欲睡。
还有,这部电视剧的一些小构思也有值得大陆这边学习一下的,比如每一集开头由一位演员或者导演来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虽然这种做法有点像在给小学生科普文史知识,但是客观上还是增加了电视剧的娱乐性。
最后一点,这部电视剧和大陆的历史剧相比不是那么一板一眼,夸张、虚构甚至胡编乱造的地方比比皆是,这样的剧情比较精彩刺激,对历史小白来说看得很是过瘾。
不过,我还是认为TVB要拍搞笑片可以,但不应该拿楚汉战争这段广为人知的历史来搞笑。
如前所述,这部电视剧严重歪曲了项羽、刘邦、吕后、韩信还有亚夫范增、陈平、张良、英布、虞姬、义帝(楚怀王芈心)等历史人物的形象,会导致一些缺乏历史常识的小孩子看了这种片子历史观扭曲,用黄宏的话来说这坑害的是几代人。
而且本剧成本实在太低了,项羽乌江自刎那段戏很明显是在广东省某条不知名的小河边拍的,可笑的是滚滚长江居然是那么一条小溪。
还有京索之战那场戏,项羽所率领的“十万大军”实际上就是十来个群演,原来这部电视剧为了节省成本已经把一个群众演员算成是1万人了。
剧中把项羽最后的失败归咎于“天命”就更搞笑了,既然“天命”注定了项羽必然要失败,范增为什么还要来辅佐项羽?
剧中的他不是会夜观天象能够预知未来的祸福吗?
这部电视剧最毁三观的地方还在于为刘邦屠杀功臣的无耻行径洗白,严重丑化了韩信的形象,把韩信塑造成一个无耻小人,连鸿沟议和后刘邦出尔反尔都说成是被韩信逼的,然后把刘邦杀害韩信说成是为项羽报仇。
说真的,这种东西让不懂历史的小屁孩看了绝对要坑害好几代人的!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约于前202年年初),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喜欢看楚汉之争的人,或者说对秦汉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霸王项羽是贵族出身,开始的时候有大将之风;而汉王刘邦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农民,开始时是一身的无赖风。
如果说论单挑的话,项羽不知道可以打死多少个刘邦;可项羽忘了刘邦是无赖出生,他所谓的单挑就是一群人打你一个人。
所以刘邦带领着韩信、萧何等人,把项羽逼到了乌江自刎的地步。
其实刘邦开始的时候,没什么大的追求,只想娶个老婆,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而项羽不同,因为是项氏贵族,他知道自己注定要成就一番事业,甚至于在看到秦始皇出行的气派时,他直言:“大丈夫生当如此。
”刘邦可以说是依靠着众人的力量,在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而项羽更多的是相信自己的力量,带领着手下前进。
很多人认为是性格问题,导致项羽最后败给了刘邦,但我却觉得是能力问题,导致了项羽最后的败北。
项羽的个人能力基本上是完爆刘邦的,可正是因为他的力量强大,使得他过度自负,没办法去听取下属的意见,更不懂得韬光养晦。
鸿门宴计划的失败,也许有刘邦下属的功劳,但主要的原因在于项羽的盲目自信。
项羽那时认为,就算我放你刘邦走了,你又能如何?
你现在打不过我,以后也是一样打不过我的。
至于小看韩信,让其为刘邦所用,不听谏言,视亚父如空气,这则是项羽自废双手。
因为项羽打败无数强大的对手,所以他觉得自己带兵打战是无人能敌的,你一个个小小韩信,在我面前说那么多干嘛?
因为项羽觉得天下基本已经在自己的手中了,那么就应该树立威信,自己是绝对的,不可被指指点点的,即使你是我的亚父,也不用你告诉我应该怎么做?
刘邦可以赢项羽,是因为他手下人才济济。
善于人事管理的萧何,善于行兵打仗的韩信,善于出谋划策的张良,如此豪华阵容,岂有不胜之理?
而项羽连唯一可以统筹大局的亚父都不理会了,那他又怎能顶得住刘邦的明枪暗箭呢?
可能刘邦赢得并不是那么光彩,但项羽却没办法怨天尤人,因为一路走来,是自己的种种作的行为,让刘邦一步步把自己完爆的,让自己的一切都没了,最后也乌江自刎了。
霸王项羽,力拔千斤,武功盖世,英雄无敌,谁与争锋,智勇兼备,豪气冲天,大丈夫若如此,一生无所求矣。
生逢乱世,凭一己之力,英雄造时势,纵横天地,收英豪,揽大贤,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建功立业,立不世之功勋,英名远播,可谓男人之楷模也。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侠骨柔情,倾国虞姬,由恨生爱,托付终身,英雄美人,乱世佳人,惊天地,泣鬼神,真是羡煞世人矣。
大丈夫若得此佳人,万里江山,何足道哉,神仙眷侣,逍遥人世。
只叹,乱世英雄,刚愎自用,荼毒生灵,残暴不堪,行事武断,亚父范增,忠言逆耳,疏辱韩信,水能载舟,亦能煮粥,可叹,民心尽失,万念具灰,霸王别姬,美人自戕,难抗宿命,乌江自刎,东山再起,付诸笑谈。
今天刷完《楚汉骄雄》,很老的片子了,看到演员阵容不错,便点进去看了。
总是记得,学生时期学过项羽乌江自刎(不记得是课文还是考试题目)和樊哙闯鸿门宴,在学高中时代无数篇文言文的轰炸疲劳中,独独对项羽乌江自刎,对一句“霸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心有感怀动容,寥寥数字,,却将项羽的英雄气概刻画的淋漓精致。
让当时的我,很自然的在脑海中刻画出项羽意气风发,挺拔英气的形象。
所以当看到江华演项羽时,心中觉得不是很对的上,江华的形象英俊斯文,很难将西楚霸王的山河霸气演绎出来。
但看到剧中的江华一亮相,刻意画黑的皮肤,狂放的大胡子,以及江华演绎出来的力能举鼎的气势,倒也与心中的项羽有几分不谋而合。
郑少秋一副斯斯文文,文武不能的架势,一亮相也让我信服他是刘邦。
张可颐更不用说,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一眼看去,便知机智过人,又隐隐带着狠戾。
唯一一个让我频频跳戏的演员,便是吴美珩,演技姑且不论,但她确实长了一副贤妻脸,却要演我心中风情万种,千娇百媚的虞姬!
霸王连出征都要带着的虞姬,最后又为霸王而死的虞姬,在我心中,是一个明媚又艳丽,烈火如歌般的女子,但吴美珩的长相,确实过于知性平淡,没有虞姬的精髓,但演技还是很不错的,所以最后,也与四不像的虞姬达成了妥协。
没有吕雉,刘邦绝对不会是今日的刘邦;但没有虞姬,项羽只怕会是更好的项羽。
作为一个对历史没有丝毫认知的历史小白,但从这部剧来看,我得到最大的认知是:找个好老婆是多么重要。
吕雉一路为刘邦造势,为刘邦铲除万难,东奔西走,将刘邦从一个市井之流的无名小辈拉拔成一个有胸襟有仁心的君主之相。
吕雉于刘邦,亦君亦臣亦师亦友 。
刘邦对吕雉,亦是又敬又爱又怕。
古代的一夫多妻制于男人倒真是天大的好制度,让刘邦既能得到吕雉这种能妻的扶持。
又亦有戚姬,薄姬等小女子来仰他鼻息,大赞他的英雄气概,满足他的虚荣。
而反观项羽和虞姬,项羽舍弃吕雉此种有能有识之妻,选择了虞姬此种弱女子,天天干嘛?
看虞姬歌舞助兴啊!
而虞姬,在项羽不用韩信之时不劝,在项羽坑杀十万大军时不劝,偏偏项羽要杀刘邦吕雉之时就跑出来劝项羽,要有仁心。
说穿了,不过是为了自己当年与吕雉的一丁点姐妹情而不忍,以她的妇人之仁,葬送的是项羽的宏图大业。
而吕雉,杀伐果决,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刘邦,让刘邦也逐渐显露出帝王之相。
偏偏虞姬还老喜欢搞出些幺蛾子,动不动就是被人俘虏,又是与项羽失散,项羽又要东奔西走去寻她,耽误战况,影响军心。
当然落难也不是她的错,项羽一定要救她也不能怪罪与她,红颜薄命,如果以此来评判一个女人,岂不如千百年前那些大肆唾骂陈圆圆的人无甚区别。
但我相信女人在何时都有一股韧性,一个家,表面是由男人在供养,但真真正正撑起一个家的大多都是女人。
虞姬的韧性却没有被激发出来,当项羽意气已尽时,仿佛她的意气也尽了,她选择了死亡。
项羽乌江自刎,多数人只叹项羽经不起挫折,脸皮太薄。
但我想,项羽如此厚爱虞姬,多多少少心灰意冷,将士也纷纷战死,责任也没了,选择自刎多多少少有点追随虞姬的意味。
假设虞姬没有死呢?
试问此生挚爱在身旁,谁又能了无牵挂的离去?
就是为了保全虞姬,项羽也会选择渡过乌江,而虞姬又以她的力量支撑项羽,他日东山再起也未可知。
但偏偏虞姬选择了死亡,因为虞姬始终在项羽的荫庇下活着,当项羽大势不在的时候,她也不知作何打算才好,只好一死罢了。
想当年淮水大战,刘邦也几乎穷途末路,六十大军全军覆没,淮水为之不流。
刘邦届时心灰意冷,呆坐于尸堆中,连求生的欲望也没有星点,吕雉没有陪着刘邦嗟叹颓废,温言软语好言相劝不奏效,便显露出严妻的一面,呵斥刘邦担起责任,更是一巴掌打醒刘邦。
最后为了保全夫君,换上刘邦的衣服,带着孩儿们引开楚军。
而当项羽下令威胁刘邦要烹杀他的一家老小时,吕雉既没有哀求刘邦解救,也没有在刘邦面前做出一副:“刘邦,你不要管我”的模样来撒狗血,因为她若如此行为必然引起刘邦的心软来救他们。
她只是定定的望着夫君,深怕他做出错误的决定。
此时此刻,仍在审时度势,希冀帮刘邦保全大业。
这便是在吕雉身上展现出的女人如野兽一般的韧性。
试问哪个男人喜欢被女人骑在头顶,受制于妻子?
哪个男人不希望有美女在怀,对自己倾慕膜拜?
忍人所不能忍,这正是刘邦能成就大业的原因。
庸俗的男人喜欢庸俗的女人,沉溺于庸俗的情爱;而真正聪明的男人,必会找一个同等聪明的女人。
人生如一盘棋,妻子是丈夫一辈子的对手,要想人生有趣,当然要找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爱了爱了里面应该是有点戏说历史的成分,可又完全又符合史实,可能是演员演技好,好到甚至可以在塑造人物的同时给予人物可爱之处,让我完全沉迷入剧中,甚至连30集的剧都嫌集数少(演员的reaction在符合人物性格的同时,又不失得可爱,而且笑得我啊)e.g. 刘邦睢水之战兵败逃亡的时候,一路上大家都在为他牺牲,吕雉带一双儿女跳车我哭(好像美化了,不符合史实)夏侯婴劝他逃跑我哭,可到他到江边划扁舟逃跑结果被项羽扯住绳子真的笑死我了,项羽狰狞着脸,阴测测地说“贤兄,回来吧,许久没见,回来叙旧啊!
”真的笑死个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项羽说他“你快死了还这么多话”,刘邦回他“对呀,我就死了也光剩一把嘴”他的reaction真的笑死人,好可爱 还有项羽,他拖着刘邦的扁舟往过拉的时候,嘴里嘀嘀咕咕念念有词,“我抓到你就把你的肉逐块割下来,先斩鼻子,后切手脚,然后再斩你的头颅”要不要这么可爱,虽然嘴里在讲残暴不仁的话,但还要嘟嘟囔囔。
哈哈哈哈哈哈哈演员这样的reaction真的比比皆是,不怪得我喜欢看。
以前我对吕雉的态度是持中立的,可这剧完全让我爱上吕雉也明白吕雉,剧里她那句“一个男人可以江山美人兼得,身为女子的亦可以同时爱权,亦可以同时爱她的男人”,完全让我明白她,这应该也是历史上吕雉想说的吧!
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可以青史留名,女子也可以!
以前我对项羽和刘邦的态度,我是偏向项羽的,毕竟“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名句,我永远认为项羽是不世出的大英雄,可看完让我觉得,可能历史上刘邦确实不是这么一路傻傻的成长起来的,他确实是厚黑的,但项羽的失败确实跟他的性格脱不了关系,自负害人,恋爱脑也害人!
话说回来,看完好替江华的嗓子担忧啊,一部戏下来不得哑半个月,哈哈哈哈哈哈
这剧对比TVB其他剧,已经算耗经费了。
群演也请了不少,场景也没那么寒酸了。
看得出他们当年可能想继续寻秦记和金枝欲孽在内地取景的成功。
当然,对于内地军事和宫廷那种规模来说,场景还是很寒酸(沛县那个场景重复使用不知道多少次,皇宫很小,咸阳宫殿更是小),服化很少,打仗大部分都是稀稀疏疏的人,特效也只有5毛。
但是看TVB其他军事剧更离谱,只有十几个人就是打仗了。
所以TVB一直不舍得出钱拍军事题材的戏。
特别是我看了很多小说,我就算不看内地电视剧我也能想象到咱们大华夏以前的宫廷有多宏伟壮观。
这个刘邦跟平时看过的刘邦都不一样,编剧改得很有意思,现在看都觉得很搞笑,不愧TVB。
我不太懂历史,反正看得津津有味就行了,好看就完事。
而且编剧是根据历史去编造的,虞姬真的一步一步成了不祥人。
其他我也说不出来,反正我觉得很好看。
昨晚吃饭时找剧来打发时间,无意之间点开的这部老剧。惊奇的发现导演居然是李添胜!初中的时候,在电视上陆陆续续的看了一些,但是却从来没有看完过。第一次发现,原来每一集开始都有一段1分钟的小典故时间:揭竿而起、市井之徒、沐猴而冠、锦衣夜行、出尔反尔、四面楚歌——用心又有趣,这就是我为什么很喜欢TVB的乱世古装故事的原因。而我每次看书看剧的时候看见项羽就会想起一个前同事,一个英俊桀骜的姓氏为项的男生,他很喜欢他的红色跑车 在前保险杠上挂了一枚装饰签,上面用小篆写着「乌骓」,他离职之后和一位很好看的女孩结了婚、还养了一只叫队长的金毛犬,从朋友圈偶尔能看见他们婚后的甜蜜生活——我一直都觉得,霸王和虞姬如果没有陷入垓下困局,或许就应该是这样的吧。
江华演各种英雄人物真是很有气势,剧情还是可看的。
江华真是到哪都是最靓的仔。。。
港剧格局还是小了,没见过这么傻白甜的刘邦,这跟白莲花武大头有啥区别,我自己单纯善良不争不抢,都是别人把我推到皇帝宝座上去的😣😣😣
2013.05.13-08:34 —— ……
前面还好,后面怎么都和闹着玩一样,刘邦刻画的像弱智,吕稚像诸葛再世,至于项羽看着不舒服,虞姬emm
最立体的吕雉 张可颐演的太好了。这部戏的吕雉要是跟项羽在一起真是不得了
要被弹幕笑死:我是项羽 我爹是项少龙 我娘是乌廷芳 但我长得像连晋 hhhhhh
不知道编剧到底爱刘邦还是恨刘邦,想洗白也不至于把他写成这样儿吧。。。最喜欢吕雉,希望吕雉可以称帝并娶了虞姬片头的成语科普蛮有意思
难得的TVB历史剧,基本能正确诠释很多历史成语。可惜郑少秋饰演的刘邦感觉非常弱,没有主见,被吕后、韩信、张良带着走,江华饰演的项羽和虞姬也比较一般,没有引人入胜的亮点,战争场面受限于成本也不宏大。
吕雉一副诸葛亮的模样实在影响观感
吴美衍的虞姬最后霸王别姬真的有古典美人的韵味,二小姐的吕后的一句我是恨做皇后,但我只想做你刘邦一个人的皇后,果然有女霸主的风姿
刘邦早年本是乡里游侠,而非人们一贯留下的地痞流氓印象。秋官饰演的刘邦终于展现了刘邦英雄尚义的一面。剧中关于“公道是否在人心,是非是否在时势”的讨论也很有意义。
不好看!~
四星半,每集开始都会讲一个成语或者典故,真是寓教于乐!刘邦是真的苟;韩信大元帅有点狂;霸王项羽太可惜了,年少成名,太顺利,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可以看作经典啦~~~演员都很出色!
我爱项羽!!
不好看,也不是正确的历史片,配音挺好的。
时间会把好演员筛选出来,现在回头看,记忆深刻的是西楚霸王的扮演者,江华。还记得他的另一部电视剧——那是作为嫪毐的扮演者——《寻秦记》,还有一部全忘了的《碧血剑》,单单只记得他的金蛇郎君夏雪宜。
这里面的项羽简直是个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