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重温了一遍金猴降妖,感觉里面很多情节用特效表现出来肯定是很好的。
也有很多镜头能拍的很美,大圣回到花果山恢复水帘洞,白骨夫人在三藏面前变身都能拍的很美,只要特效做的好,肯定也是大卖的电影。
外国大片很多都是改编自漫画 小说,中国拍一遍金猴降妖真人版也完全可以的啊,金猴降妖真的很经典,感觉不逊色与大闹天宫。
白骨夫人转动着手掌,不理会一旁的小和尚,淡淡地说:“我十六岁那年,人们说我是妖孽。
”绝望清晰得像北国寒冷的空气,刺到骨子里,疼得我眼泪流下来。
对巩俐的印象这些年越发地好了,虽然夫君始终觉得她太土气,然而我却认为那只是因为她太古典。
在经历了《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洗礼之后,想当然地将《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划为同一类只有特效噱头(注意,还只是噱头!
)的烂片。
但是我错了。
我很高兴。
片子好看得简直吓人!
(当然,可能跟《大闹天宫》败絮在前,我对片子的预期相当低也有着莫大的关系,希望越小,惊喜越大,反差萌。
)特效部分,除了影片开始不久那头吊睛白额大白虎的某些细节不够令人满意之外,当然是毫无悬念地棒。
即便是放在只靠特效活着的片子里看,也是佼佼者。
最让我喜出望外的是编剧,真的讲了一个完备、自洽、连贯、通畅的故事,在辉煌灿烂的原著框架下,还能翻转腾挪搞出这么一部血肉丰满的花花片子,观众的智商终于不再被随意侮辱了,我好激动。
台词太美,为唐僧在我心目中加了很多分,小时候那个一味固执、标签化的大唐和尚,终于不那么令我讨厌了。
“你到底是怕我死,还是怕我到不了西天取不到真经摘不下你的紧箍咒?
”颇有禅意的诘问,那一瞬间我突然看到了一丝光线绽开,那感觉就像当年看王晋康的《解读生命》,突然感到亿万个全新的宇宙在我眼前展开一样。
我琢磨着我这是不是开悟了?
你们会说我这是矫情吧。
看之前我担心郭猴王的口音会容易跳戏,担心冯绍峰的唐僧会不会很滑稽……还好都没有。
每个演员跟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都达到了“共生”的境界,尤其想说的还是巩俐的白骨精,每一根头发都是戏,连夫君都说这个妖精演的挺霸气。
演员真的是一个很需要阅历的职业。
再说说配乐、服装、道具、人设……我开玩笑的,并不会一条一条掰开揉碎了说,我又不用骗稿费。
只想说一句总结陈词:一部电影,有风骨(编剧故事台词)、有灵魂(演员演技),加上合适的配乐烘托气氛、华美精致的服装道具让人赏心悦目,难道还不值得你花一桶爆米花的钱(我用微信买的特惠票连一杯麦当劳可乐的价钱都不到)去电影院看么?
顶着“霸王级”寒潮带来的凛冽寒风,许多参加《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以下简称《三打》)首映观影的影迷们似乎自带暖气,热情高涨得不逊马尔代夫的阳光。
大多数怀揣热情的人,估计都是冲着《西游记》这个包裹着太多记忆的经典IP来的,甚至有不少仅仅是冲着“心目中不朽的英雄”孙悟空来的。
要知道,无论是小说版《西游记》,还是电视版《西游记》,于大多数观众而言,都是烙印在脑海中经久不衰的燃情记忆——一定程度上,以“齐天大圣“孙悟空为主要符号的《西游记》,给了太多人成长的陪伴。
以致于,在走进影院之前,不少人的内心对这样一部电影是抱有期望的。
它表现得怎么样呢?
严格地说,可能算不上太好,但却不至于叫人失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里头蹦跶着一丝惊喜——尤其对于那些喜爱“大开脑洞”的人而言。
本片的特效做得不赖,尽管这对于见惯了欧美大片的观众而言,还存在不少提升的空间,但对于国内包含魔幻色彩的电影而言,《三打》的特效是跑在前列的。
这种水准不仅体现在宏大场景的搭建之上,也不止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更体现在一系列的“打斗”上。
无论是“孙大圣”大战猛虎、生擒白龙,还是“白骨精”绚丽变身、鏖战师徒三兄弟,每一个打斗场景,都做得足够华丽、炫目、逼真,使得那些强大“神功”变得赏心悦目。
光靠特效是不够的,还得有足够撑得起来的故事。
本片选材于为大多数观众所熟知的《西游记》经典段落“三打白骨精”,在小说或以往的影视作品里,这一部分的故事都显得比较简洁,似乎无法支撑一部两小时时长的电影。
若是按部就班地照着原著来拍,大多数熟悉该故事的观众完全没有进入影院的必要。
《三打》采取了大胆的改编,不仅让故事变得丰满,还多多少少体现了一些“颠覆式”的创新。
从唐僧在五指山与孙悟空的遇见,到八戒、沙僧加入“取经团”,再到“三打白骨精”,无论是角色人物,还是故事剧情,都和以往印象中的西游有着很大不同——尤其是“白骨精”这个角色的塑造,不仅足以颠覆以往的认知,还极有可能让不少观众对她“黑转粉”。
孙悟空还是那个无所不能、威风凛凛的“齐天大圣”,即便郭天王饰演的孙悟空某种程度上有些令人跳戏,也还是会在孙悟空出场、归来那一刻,仿佛自带BGM一般,燃到爆。
冯绍峰饰演的唐僧,小沈阳饰演的猪八戒,罗仲谦饰演的沙和尚,都在不同程度上带来了“颠覆式”的改变:八戒的贪与色给影片添加了不少喜感,沙僧的痴与呆给影片添加了一抹“呆萌蓝”,唐僧的纯真博爱与大无畏的深情,则让影片蒙上了一层佛学哲理之外的别样色彩。
而巩俐饰演的“白骨夫人”,则让“白骨精”这个让多数人“厌恶到黑”的负面形象,有了讨人“黑转粉”的可能。
她的气场让“白骨夫人”的每一次出场都多了一份华丽,她的性感让“白骨精”的每一次亮相都多了一份惊艳,加上特效的包装,让这个负面角色看起来散发着女王一般的光芒。
编剧大胆地改编让这个无情角色变得有情,巩俐的演绎让这个形象变得有了深层次的内涵。
她仍然是狠毒的,仍然是冷酷的,但又在狠毒与冷酷之余,有了令观众印象深刻的执着与悲情。
很难判定这样的大胆改编是对传统精粹的底线突破,还是对影视IP的创新触摸。
就我个人而言,难免对此存在一些担忧:过于颠覆,虽然能让电影具备令人眼前一亮的改变,但也可能由此给大多数人带来“走偏”的引导。
不过,这也是见仁见智的事情,就好比影片平庸的配乐一样,有人觉得好,自然也会有人觉得不好。
玩大发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每个观众自有答案。
我们这一代,是被《西游记》的故事滋养长大的。
而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又是那么耳熟能详。
我深深地记得,在我没皮没脸、没心没肺的童年时代,整个西游记,我最讨厌的便是这一集,这一集,我是真的看哭了的。
孙悟空啊,是孩子们心中无所不能的偶像啊,上天入地,好不威风,本领大得不得了;而你唐僧呢,弱不禁风,手无缚鸡之力。
这个故事,正是孙悟空被误会、被误解却无法辩解得不到信任的时候,只看到那个不识好歹的唐僧狂念紧箍咒,直到赶走了孙悟空。
那一刻,真的恨不得唐僧赶紧被妖精抓去,杀了炖了煮了就好。
是的,不管怎么说,今年开年的这部《三打白骨精》,至少在这个主线上没有偏差。
那么在情节和人物性格上一定程度的丰富,我就表示都可以接受了我可以接受小沈阳对猪八戒的喜剧化诠释,一个蠢笨的猪妖还自恋得不行,沙僧的憨直忠义也并没有删改。
唐僧的塑造沿袭了《大话西游》的设定,用啰嗦重复的语言来表达喜剧化的效果。
他依然是那么毫无分辨力,慈悲善良宽大无边。
包括高高在上的观音菩萨,亦同样是那么居高临下,一切在握。
郭富城对孙悟空的诠释还是用了心。
虽然他一出场,我就感觉到——他好壮。
跟我心目中六小龄童的孙猴子相比,这个悟空壮了好多。
其次便是,电视剧版的孙悟空在五百年的五指山下餐风露宿,被磨去了很多桀骜的心性,还是很感谢唐僧对他的施救之恩,正式拜师,并恭敬地尊称师傅。
而在此剧中,孙猴子似乎傲气完全不减当年,若不是被金箍箍住,根本就不会甘居唐僧旗下。
他一口一声小和尚,也正因为这个设定,当白骨精发现法力难敌他的时候,试图用重获自由来诱惑他,他心念似乎有所触动。
自然,孙悟空并没有真正背叛,电影只是尝试通过这种内心纠葛的刻画,来丰富其角色的内心。
最后,便是巩俐的白骨精了。
从头到尾,全剧都在浓墨重彩的烘托白骨女神啊。
为她编了一个凄苦悲惨的前世故事,她不断地变化造型、身姿,每一帧都透出片方下的本儿。
不管如何,还是颇为赏心悦目的。
最后孙悟空大战白骨精的画面,无数白骨堆成的巨大骨架,亦算是宏大震撼,为这个贺岁档的经典故事值回票价。
哈哈哈哈哈哈,给我笑醒了。
三打白骨精,找了个刷榜的公司,他们曾经给《钟馗伏魔》豆瓣4.3分
《第七子》豆瓣5.0分<图片2>《金刚王》豆瓣5.3分<图片3>《龙之心》豆瓣4.6分<图片4>《拳霸风云》豆瓣3.4分
《道士下山》豆瓣5.4分
《冰封》豆瓣3.5分
《蝎子王4》豆瓣4.1分<图片8>《海军陆战队员4》豆瓣5.1分<图片9>《猎鹰突起》豆瓣5.6分a<图片10>(满分10,平均分4.63)的10部电影刷过榜,然后他们背后的大数据和ID把他们归在了一起,这一堆用什么词来形容比较好呢?
我列出几个关键词:骗钱,浪费生命,恶心,无良,脑残,烂片,大家自由组合。
有人说,有可能不是刷的呢,请看想看人数的指数级增长,尤其是昨天,一天刷5000,
<图片13><图片14><图片15>臭不要脸的。
另外在微票界面,请看图<图片16>
,2月6日该片想看数据也大幅暴增,32万想看是美人鱼的1.8倍,但是看评论点赞人数,就知造假无疑,为什么18万想看的评论点赞过万最少都有2500,而32万想看评论最多4000点赞最少1000不到?
懂咯没?
😂😂我认真起来,连自己都怕的😂😂!
明日预售票房最多的是美人鱼8848万,第二就是三打白骨精6869万,第三是澳门风云3,6300万,也就意味着人家说,打结啦!
大家还是一样鱼贯而入蜂拥而至,好,我只能帮大家到这里。
年初一一个人去看这戏,戏院里就我一个人是落单的吧?
但出来的时候却觉得,这部戏很适合一个人看。
小时候看《西游记》每次看到”三打白骨精“就很不忍心看下去。
觉得唐僧太愚钝,替孙悟空不值。
那种埋怨随着每年不断重复地播放后,已经上升到不喜欢唐僧的地步了。
我一直也不明白,孙悟空除了因为答应观音,也因为紧箍咒之外,真的那么想护航吗?
但今晚看的时候,好像明白了。
戏里,唐僧第一次念咒,悟空很不解地坐在山顶。
唐僧说,其实我们两个人很像,都是只相信自己眼里的事情。
也正因为这样,佛祖才让我们走在一起去取西经。
那一刻,忽然觉得原来所有事情都不是那么绝对的。
唐僧愚笨,是因为他设置称为一个凡夫俗子看不到妖魔鬼怪的真相,但观音也说了,悟空火眼金星看到的是真相,但唐僧看到的是心相。
我忽然想起平时的自己,很讨厌别人笨,看不得事情被走歪了,人的心被侵蚀了。
这就是我自以为看到的真相。
但别人的就是错了吗?
慢一点是错吗?
这一刻的种种不该就是真相吗?
如果说到心相,就是更广阔,宽容而坦然的境界了。
一开始,观音告诉悟空,唐僧是金蝉子托世,等了9世才等到和你成为师徒。
而他们的使命就是去取西经,这些话从小就听但一直都没有感觉。
而这一次听,会想,如果他们一早就知道自己的命运、安排、前世,会看破这种游戏不玩吗?
但这是被设计的一个游戏吗?
这不是他们自己都愿意去做的一个任务吗?
而这个过程他们很清楚不是为了他们自己。
我们不是一样吗?
当人只认同了如今的身份,所有的设置,才会有小我,有埋怨有羡慕有妒忌等等。
如果看清自己来这一趟是做什么的,心也安了。
最后,唐僧说,原来度人不是教化。
那一句,也确实重新编写得好。
毕竟从来都有一个默认的意识就是‘普度众生“,包括地藏菩萨的故事,感觉上都是一个人腾云驾雾地来了,一个人对着n个人不断去感化、说教。
包括一开始听到的耶稣也是,但事实上,人们信耶稣是因为他愿意为众生而死,重点他也会死,让大家心理忽然平衡了,这是一种同类的归属感。
当然后来又复活了就变成圣人了,这是一个过程,也有必要。
而地藏菩萨也好,这里的唐僧也好,说的就是不是二元对立地去让对方改变,反而是进入对方的处境(包括交换魂魄生死这样的事情,超越同理心了哈),对方最深处的阴暗面不是一扇容易打开的门,需要对的方法对的人。
这些领悟也是自己说给自己听的,就当个记录吧。
也难得一部注定要拍续集的贺岁片,会看到那么多的心思。
倒是起了重看原著的心了。
三打白骨精》我们中国人每个人都看过,一看这么多人都是名人,大家熟悉的,肯定会很感兴趣。
就是这么熟悉的一部片子,更加难拍,更加要有功底。
最后观音菩萨讲的这句话,虽然是人演绎的,但对我们佛弟子来说,既是看到菩萨看到佛。
观音菩萨:你火眼金睛看的是真相,而你师父看的是心相。
这句话蛮有意思。
心,心是什么,心是什么?
心是佛性啊。
佛性就是不舍弃一个众生。
这个片子面对我们佛弟子来看,最后结尾之前的这种处理手法,是非常非常地棒。
不舍弃一个众生!
我们在座的看了会最有感受了啊,因为学佛了之后我们理解,佛菩萨就是这样的。
这世间有没有那个白骨精的冤气?
冤气重不重?
重啊 。
所以要有悲心,只有悲心才能化解这些。
真正的悲心,我们看唐僧虽然他一个弱小的肉体凡胎,但实际上他的悲心是很强大的。
这个悲心不单单感化了白骨精,实际上也感化了孙悟空,他一路上都喊唐僧“小和尚小和尚”,最后,喊他“师父”了!
重要的妖精打三遍。
《三打白骨精》放出这句宣传标语的时候,我哈哈大笑。
尽管这个系列的上一部作品《大闹天宫》烂到令人发指,也尽管这两年西游题材的电影密集得让大家翻白眼。
(虽然此刻我们正在喜迎猴年,祝大家猴年快乐。
)但说老实话,放眼今年春节档,最想去看看的还是它,因为,特效好啊。
我有一位(从事编剧工作的)朋友曾经跟我说,他看电影就爱看特效堆出来的那种,至于故事,随便看看就行。
好吧,我承认在一定的时节里,我也有严重同样的观影倾向。
但看完电影,并且落完两行清泪,我不得不说,对比烂片《大闹》,《三打》的质量几乎是有了一个飞升。
并且出人意料地有了全新的深度。
本来以为会看到一个白骨精使离间计最后惨败的大圆满故事。
没想到电影进行到最后,转了个身,猛然脱离了这个通过小人书变得家喻户晓的故事文本,一刀切进了“信”里去。
一些细节:足足两次,悟空说:我打死的是妖怪,不是人。
唐僧说:我不听,我不听。
猪八戒和沙和尚说:大师兄你别和师傅一般见识。
你多大年纪了,师父才多大年纪。
(以上台词和以下台词,都为编辑台词。
)到这儿,我还在为唐僧的智商下线义愤填膺。
觉得即使特效上天,这个故事却有着严重的逻辑硬伤,足够让我尴尬症并发无法忍受。
直到最后,唐僧说:其实我一直愿为度白骨精而舍命。
悟空你何苦拦我功德夙愿。
现在我生,她灰飞烟灭。
我死,她重入轮回。
所以,你打死我吧。
你是我徒儿,你要信我。
花果山齐天大圣美猴王孙悟空,受菩萨点化保他西行取经,哪里能看他赴死,更罔论亲手打死他。
唐僧说:你跟我,就须信我。
师徒四目相对。
也是在这一刻,我随悟空一并理解了唐僧。
悟空说:我信你。
然后扬起金箍棒,一滚打死了师父。
第三打,简直闻所未闻,非常大逆不道。
但,当你追随的人,一心为了自己的信仰求你去成全他,你能不成全?
唐僧说:我愿度她而死,下一世,我依然信仰我所信,哪怕因我这样的信仰,取经之路要耗费我十世。
悟空说:我愿信你所信,成全你所信,再过一世,再过十世,依然愿做你徒儿,随你取经。
我没出息,强忍泪水,但还是在这儿哭了。
电影告诉我们,其实我们都忘了,白骨精也是一个有故事的白骨精。
她做人时被冤枉成“妖孽”,死得惨烈愤恨。
所以做妖时,她风华绝代,妖得绝美,妖得昂贵(特指特效),心狠手辣,足智多端。
她也有自己的命门,不能被人叫做“妖孽”。
斗法时,她跟孙悟空说:你再叫我妖孽试试?
悟空自然无敬无畏:我就是叫你妖孽怎么着,你是妖孽你全家都是妖孽。
有个细节是,白骨精当下对悟空撂话:唐僧肉我可以不吃了,你,我一定要斗到底。
后来她离间师徒,她的复仇方式不是让他败让他死,而是让他丢掉最重要最珍视的那样东西。
你看,这么一只妖气冲天,冥顽不灵的妖。
简直坏得招人喜欢。
从这个角度上,唐僧度她,大概是他和尚生涯里最难,也最功德无量的一个任务。
唐僧这个至善至诚,又怎么能让她带着无限愤恨灰飞烟灭。
他必须净化她,哪怕代价是自己身死。
他必须死啊。
你别嘲笑他伪善迂腐,我觉得他固执得令人感动。
所以他也不让悟空打死和妖一样腐朽作恶的国王。
他不杀生,哪怕坏蛋,妖怪,是因为在他信仰的价值观里头,杀生容易,度化难。
而度化,才是他的佛法,才是他的大光明。
悟空信他,理解他的信仰与追求,一棍打死他。
这个时刻,这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盖世英雄,终于真正地变成了唐僧的徒弟,信他所信。
感人。
最后巩俐扮演的白骨精,一身素衣,面容纯净,回归了少女姿态,走向轮回之路。
唐僧死后化为一尊石像,被三个徒弟驮上白马,继续西行。
其实故事到这儿结束,一切会很圆满。
但后面还得拍续集啊,所以观世音洒下玉净瓶中的琼浆玉露,唐僧满血复活。
你看,这真的不是一个打怪过关,英雄无敌的故事。
而是一个关乎信仰与牺牲的故事。
本来可以平铺直叙地照本宣科,但他们做了这个改编,我觉得值得肃然起敬一下。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续集,虽然豆瓣上评分不高,但不得不说这一部电影竟然出乎意料的好看,在我心目中竟然是自“大话西游”之后最好看的西游题材电影了。
1. 美猴王由甄子丹替换成郭富城,可以说郭富城的演技绝对比甄子丹好,甄子丹的美猴王形象过于浮夸和狂野,而郭富城的美猴王的形象要比“大闹天宫”版更为细腻。
2. 情节安排合理得当,不拖沓也不死板,当初因为预告片中观世音说美猴王的一句话“你用自己的善恶去评判别人的善恶”就知道这个故事会在原著的基础上描绘得更为丰满,而实际结果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3. 特效方面没有一味的去刻意模仿欧美的大制作,而是运用得合理恰当,反而与电影的氛围搭配得合情合理。
例如后面骷髅大军的桥段,虽然有模仿暴雪游戏魔兽世界片头的影子,但由突出了骷髅兵的性格,致敬之中又带有自己的风格特色。
4. 对白合理不浮夸,没有那些刻意追求时下流行语的桥段,而且很贴合每个角色的独特性格。
印象比较深刻的话有两句:“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和“淘气”这一部西游记真的很不错,比第一部好太多,又丰满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经典故事的内容,完全是我心目中一部理想中的西游记电影,诚意推荐大家看看。
<图片1>适逢猴年,今年网络和媒体上掀起了一场『齐天大圣该姓啥』的争议——小六龄童的章氏金猴是否才是唯一正宗猴王,章老师还公开批驳了其他改动西游记的作品之无稽。
在我看来,美猴王最酷的地方就是可以七十二变,正如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心目中也会有属于自己的美猴王,他可以是变幻无穷的,为什么要大一统,而且这恰恰就是魔幻神话的魅力。
如果非要说唯一正宗美猴王,那只有吴(承恩)氏美猴王,可惜他老人家早已不能告诉你当初他心中的美猴王是什么样的了。
文学作品的价值就在每个人通过它可以构建出自己的世界、自己的英雄,而不是只是复述作者的宇宙。
所以,我既喜欢从小看到大的86版的孙悟空,也喜欢周星驰的至尊宝,同样也会喜欢大圣归来的那只马脸狮子,这不妨碍我的审美,而且更有利于我在西游的镜头里看到自己心中的世界。
郑保瑞的『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似乎是对西游记原故事的一次回归,也是一次变幻的提升。
变幻之一:唐师傅已经不唠叨了这次的唐僧不再是原著里刻板无助、因循守旧的东土和尚,也不是至尊宝那个叨逼叨逼叨啰嗦个没完的和尚师傅,就如同发生了一次合体,玄奘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坚定的主张,内心充满的情感和张力,他会一面怒斥悟空念起紧箍咒、一面内心疼痛不已,他会清楚地知道自己赶走悟空并不是因为只是愤怒这个徒儿草菅人(妖)命,他会在大义和小爱之间纠结最后拿出自己的主张。
变幻之二:孙悟空已不再是主角原著前半部西游之行师傅四人是脸谱化的,唯独孙悟空是立体的,可惜到半后部悟空就像是体制内的“保安”也趋于脸谱。
而在『三打』里,悟空的角色厚度被削弱了,呈现的故事更趋于一场群戏,而主角却是人性和妖性、真相和心相,提升为内心世界的较真,而不是简单的力量的角力。
变幻之三:白骨精首次更加立体如果说至尊宝中为爱情勇敢而无私付出的白精精是让人心伤的,那么『三打』的白骨夫人充斥着人性温度的部分让人感叹、对人性丑恶怨恨的部分让人心痛,在心理咨询师眼里,那就是一场少女时代的创伤事件引发的心理疾患,无论最后变得如何乖戾都可以找到谅解的角度,这恰恰也是最后玄奘舍生取义的角度。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句话如果从咨询实践的位置去看,其实就如同白骨夫人魂魄刺入玄奘内心只求消亡一样,心理咨询师用共情的态度纳入来访者苦楚的灵魂,与来访者一起沉沦、一起感受、一起跋涉,一起寻找出路,当然咨询毕竟只是职业,它并不像得道高僧内心那份悲悯的崇高。
变幻之四:人性之恶不再概念化在记忆里的西游记里玄奘是因为人性堕落、世无安宁,于是受佛祖之命西取真经,不过事实上通览小说所见俱为妖性之恶、人间疾苦。
『三打』直视人性,不再以妖为妖,而是揭示人性之妖更胜妖性,一开篇就打下伏笔,国王为一己私欲不惜牺牲全国婴童,并嫁祸白骨夫人,不可谓不深刻。
而白骨夫人欲食唐僧,居然并不是为了长生不老,而是为了从此不再轮回,可永世为妖不愿为人,可见人性之恶已经不再是概念化地虚幻存在。
至深回味:真相 vs 心相我们看到的就是真的吗?
我们应该按照我们看到的决定我们的行为吗?
恶之为恶是因为它和善对立吗?
在我开始学习心理咨询开始,受到的第一个冲击就来自于对错的分界,在心理咨询的坐标系里,对和错已经被弱化甚至被消化,接纳的来源开始于放下就对和错的执念,共情的基础起始于对心性的关注。
在原著里三打白骨精也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情节,这个环节里唐僧师徒团队刚刚组建完成,面对着一个最没有后台背景的妖怪,团队受到了第一次“毁灭性”的冲击,师徒间的信任开始磨合建立,奠定了西天之路的基础。
在『三打』里孙悟空经过了三次变化,这三次变化都和白骨精有关,如果做一次粗暴简单的比喻,第一打孙悟空经受了超我(有信仰的僧人怎么可以杀取人的性命)对于除妖的冲击,唐僧首次用紧箍咒这个强大的超我惩罚了悟空;第二打白骨夫人直接以真身私会了悟空,并赤裸裸地用“我帮你杀和尚,你再不也不用受金箍之苦”这个本我来诱惑他,最后悟空经受住了考验;第三打悟空离队出走又回来,受菩萨点拨感招,从此“小和尚”变成了“师傅”,完成了自我的整合。
平衡,是人生最重要的修为,这个时候玄奘才可以放心地放弃自己去度化妖孽,而悟空坦然背起那种石化的师傅继续西行才有可能。
这是一次真相和心相的对决,猴子眼里一开始只有真相,可惜所谓的真相,却往往没法做为行为的依据,因为真相缺乏情感,真相眼里只有“妖”和“人”,可是妖就该杀吗、人就不该死吗?
显然不是。
真相一定是真的吗?
好像也不是。
这让我想起在自己讲心理咨询课上经常会讲到的一个例子:一个盲人来访者对咨询师说“这个世界充满黑暗,没有光芒,从早到晚不见一丝光亮”。
他说的是真的吗?
你应该纠正他吗?
在所有的来访者的世界里,似乎一切都是真的,那里无所谓什么真相,所说的“所见即所得”往往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见到”的。
这个时候 ,心相远远比真相重要,也就是说来访者内心感受到的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也正因此,咨询师无比关注来访者内心感受到的,关注来访者表达的内容背后的情感和体验。
而白骨夫人的心相恰恰是未泯灭的人性,那份刻骨蚀石的恨恰恰是心性存在的证据,玄奘看到了,而猴子没看见,他只看见真相。
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很复杂。
当我们能看到这种复杂,当我们可以去关注心相,而不只是探寻真相,而我们对于人性的包容,就已经往前走出了一大步。
早年看过,烂片!特效不错一星,巩俐的特效特别适合黑白巧克力的广告!片头女演员的颜值身材大长腿一星!剩下胡编乱造又空无一物的剧情,可惜白瞎了一众巨星!
都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有猪一样的队友,我觉得搁在西游记里也足够受用,即使猴哥再牛逼,团队跟不上来,也是足够能操碎心。
年度最差总是会早早就出现。别再糟蹋钱了。
我觉得比美人鱼好看,不过显然围观群众被某些先见干扰了。
跟家人一起看的,特别开心,不过中间睡着了几分钟
很多人给这部片子冠以烂片的称号,我只能说你们都不懂佛经。这部片子的导演和编剧是真正懂佛之人,全剧就讲了2个事情,一个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另外一个,就是白骨夫人如何我执破执。只能说大家都不懂佛,没看懂,怪谁?怪你自己不读书!!!
场面比上部好些,故事仍不咋地,已被片尾曲洗脑。
改的面目全非…果然是最帅唐僧!白骨精的妆容和造型都很妖媚,就是由巩大姐来演…特效还是不错的~
特效我服
五分,中间睡醒还能接着剧情看。特效赞,但能多花点钱在编剧上吗?
比想象中的好太多!特效太加分,是华语片的佼佼者。导演真是给足了巩皇面子,无论是她出现的哪一帧画面,都是美到无可挑剔不可方物!全片只看白骨夫人足矣!
特效还可以,仅此而已了
这是一个唐僧爱上白骨精,白骨精爱上孙悟空,孙悟空爱上唐僧的故事,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冲破伦理道德,没羞没躁的幸福生活在一起。郭富城把猴子的灵演的只剩下硬,简直要瞎,巩俐一大把年纪还在装迷人,没想到他俩已经沦落到这让人痛心的地步了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心里对它的期待值就是不会中场退场就可以了。可能是期待值太低了,看了反而挺精细的,画面做得很漂亮,特技也不是五毛钱的,演员都不错,郭富城的孙悟空一点也不雷。非常好的商业片!记住我说的是商业片!!!!想在这个片子里看出任何深意都是有病,就是一个80分的爆米花电影
前四五十分鐘很難看,但看到中段發現它改編的概念其實很好,對傳統故事有屬於自己的詮釋視角,可惜處理得不好,表演除了鞏俐個個都滿尷尬。鄭保瑞執行不會有什麼問題,但他對文本和人物趨於簡化的理解一直是他作為導演的弱項
巩俐出来时候特效不错。
对于不同类型的电影评判标准是不同的。虽然看完后我对剧情也有些看不透,接受不了,但细细一想,这不才正应该是向佛而不是痴佛的具象形态么?真的应该擦除86西游记在心中的印象了。
觉得西游记都被玩坏了……
其实郑保瑞已经很聪明了 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不至于炒冷饭 最好的方式就是做适量的剧情修改。当然他确实也这样做了 最恶毒的不是白骨精 而是蚕食百姓以给自己续命的国王。可是即便是有了新的内容 整部电影依然弥漫着一种怪怪的尴尬感。不过还是比美人鱼要好看的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 我比美人鱼多打一星!
比我想象中好看,剧情上有一些改变,但也很集中的展现了唐僧和悟空的矛盾,唐僧自身的矛盾。特效还不错,不知道为什么有种莫名的觉得是中国人自己做的特效的感觉。小沈阳有喜感,但扮演八戒还是略违和,沙僧的扮相接受无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