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平原上的火焰

平原上的火焰,平原上的摩西,Fire on the Plain,Moses on the Plain

主演:周冬雨,刘昊然,梅婷,袁弘,唐曾,吕聿来,陈明昊,侯岩松,那聖岩,魏丽萍,韩文阁,薛宝鹤,于海,辛未,陈端,孙忠宏,孙鼎文,邹元清,张加怀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平原上的火焰》剧照

平原上的火焰 剧照 NO.1平原上的火焰 剧照 NO.2平原上的火焰 剧照 NO.3平原上的火焰 剧照 NO.4平原上的火焰 剧照 NO.5平原上的火焰 剧照 NO.6平原上的火焰 剧照 NO.13平原上的火焰 剧照 NO.14平原上的火焰 剧照 NO.15平原上的火焰 剧照 NO.16平原上的火焰 剧照 NO.17平原上的火焰 剧照 NO.18平原上的火焰 剧照 NO.19平原上的火焰 剧照 NO.20

《平原上的火焰》剧情介绍

平原上的火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出租车司机接连遇害,人心惶惶;破败的东北小镇,绝望笼罩。渴望逃脱牢笼的李斐(周冬雨 饰)与游走犯罪边缘的庄树(刘昊然 饰)密谋“干票大的”。一场意外,计划崩盘,命运的齿轮把他们推向崩溃的边缘……八年后,李斐背负的惊天秘密压得她喘不过气,心思难测的庄树为查真相步步紧逼。烈焰灼心,命运捉弄,谁将坠入深渊? 电影改编自双雪涛百花文学奖获奖作品《平原上的摩西》。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巴强的突袭问天韭菜花开悬崖下72小时步履沉重破局1950米花之味管家西园寺的名推理暗杀风暴普西芬尼之泪默哀时刻家有喜旺第一季伊丽莎白不见了你好检察官顺天府奇案之国子监案北上模仿犯卡壳秋叶原冥途战争温柔的诱惑白鲸记原谅老板的女儿太空救援家有分手小专家远大前程·双龙会钢铁之心黑蛇呻吟杀人命盘湖边的少女

《平原上的火焰》长篇影评

 1 ) 平原上的扯蛋

发表于2015年的小说《平原上的摩西》,有点像中国版的《请回答1988》,勾起了我对东北老家童年的许多回忆。

很优秀的一篇中篇小说,借用了西方摩西分海的宗教典故。

原定档于今年的平安夜上映,也算是想呼应小说的名字。

由于某种“自信”的原因,电影被迫改名为《平原上的火焰》。

火焰?

什么火焰?

为什么不改成火锅?

名字改的莫名其妙…不过改了就改了吧,还是很期待这个电影的上映。

然而,还是由于某种“自信”的原因,电影终究无缘于2021年平安夜。

我想,如果这个电影改名为《平原上的扯蛋》,然后选择在五一六一或者随便普通的哪一天上映,应该就没有这些破事了。

唉…这样的“自信”,还是不如“不自信”了吧。

 2 ) 平原上的火焰预告传达了哪些信息

《平原上的火焰》改编自双雪涛小说《平原上的摩西》这事大家肯定都知道了,小说讲了个什么故事?

电影又有怎样的改编?

从目前发出的预告,我觉得基本故事还是按照原著在走的,也会有一些新的内容,网上看了一条微博,觉得讲得挺透以下转自微博@黑光乍泄,有删减,如侵删:因为很喜欢刘昊然和周冬雨,想提前知道《平原上的火焰》的故事,就去看了双雪涛的小说《平原上的摩西》。

发布的#平原上的火焰火的约定版预告#中,可以看到很多原著里的色彩,以及为了丰富人物而增加的新情境。

小说以作者生长的东北沈阳市铁西区为创作背景。

有关铁西区的事,王兵拍过一部非常著名的纪录片,有9个多小时,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第二集的名字叫《铁西区:艳粉街》,在本片的故事中也出现了这个地方,都是真实地名。

这是整部电影所处的时代基调。

预告中那把枪、以及一个男人朝着另一人开枪的画面,就是这个背景下的一场意外,也是李斐与庄树这场错过的“祸根”。

8年前,一个县城接连发生出租车司机被抢劫杀害的案件。

袁弘饰演的刑警蒋不凡带领人手假扮成司机,守株待兔等凶手露面。

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小李斐和她爸坐上了这辆车。

预告中的这一画面,给雪夜中的那声枪响留下了悬念。

这天是平安夜,李斐和庄树原本约好要去玉米地烧秸秆,“烧起来像棵圣诞树”。

就是这样一个关于火的约定,让二人错过多年,直到长大后的庄树成为一位刑警,重新调查这起案子,才意识到当时车上坐着的人可能是李斐。

原著中的李斐从小就喜欢火,所以电影里也保留了很多“火焰”元素:燃气灶的蓝火苗、燃烧的玉米地、二人烤鱼的篝火、出租车焚毁后的熊熊烈焰。

预告开头和结尾,时隔多年未见的二人终于重逢,小心翼翼地互相询问,“那年平安夜,你来了吗?

”,希望电影版给一个不负众望的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梅婷饰演的傅东心(庄树母亲,李斐幼年的导师),文雅理性,暗藏心绪,这个选角我觉得非常贴合。

另外,上映时间和李斐庄树的约定一样在平安夜,挺有仪式感的。

 3 ) 没有人可以永在,却可以永远同在

今天聊聊新上映的这部电影,它原定于2021年12月24日——也就是平安夜上映,恰好是这部电影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但因为演员以及内容问题被雪藏了三年,才于2025年3月8日正式登上大银幕。

先说结论:我觉得它是为数不多原著优秀、影视化后也同样优秀的电影。

这部电影起源于一个西方的典故:摩西带领犹太人逃离埃及,却遇到了大海,摩西用神的力量分开了红海,摆脱了追兵。

摩西分海 如此带有魔幻色彩的神话,讲述希望与意念的故事,在电影中却很难找寻出什么希望的踪迹——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末的东北,彼时国企改革,大批工人下岗,经济萧条天气严寒,杀人案频发,前四十分钟每个人都在无意义地絮叨,想要去南方,想要摆脱东北凋敝的生活,想要摆脱与死亡相关的沉重的呼吸,这样慢节奏的叙事一直持续到了影片最后,好像与摩西分海讲述的完全是两个故事。

我们接下来来探讨一下这部电影。

(以下涉及严重剧透) 故事很简单,二十世纪末的东北,庄树和李斐一家是邻居兼好友,儿时的李斐邀请庄树在平安夜去放火,却和父亲误被认作杀人凶手,随着一连串事件的发生,李斐和父亲最终过上了改名换姓的生活,李斐也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而小混混庄树则当了警察。

八年后,庄树再次调查这件案子,才发现原来李斐和这件案子息息相关……1. 平原上的摩西的隐喻2. 删减掉了哪些情节 应该删减掉了跟工人运动有关的情节,不影响剧情发展。

3. 与原著的不同、不足与升华之处 先说好的:加入了更多更戏剧化的情节,很好的运用到了周冬雨的情绪感染力和表现力(疯批式凄惨式演技)。

李斐用假肢切入孙天博动脉后,对着濒死的孙天博又哭又笑,看得笔者头皮发麻。

情绪张力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几乎你就是那个逃亡了八年、失去了一切、被命运凌辱得已经淡然的人。

以及暗喻恰当的运用。

用羊皮手套与塑料凉拖形成照应,一方面,李斐迫切地想逃出没有生机没有希望的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命运的推动却又使她丧失了开始新生的权利。

再说不足:父辈的叙事并未具体展开描述,缺乏一定时代性。

原著中,双雪涛为庄德增、老李、傅东心各安排了一个背景。

庄德增是与时俱进的典型“有为“青年,在文革时争做红卫兵,在经济发展时开办工厂,在萧条时转行开烟厂,他是积极响应改革开放的头号人物,他也是粗暴蛮横的大男子主义者。

庄德增(陈明昊饰) 傅东心是上个世纪知识女性的缩影。

她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在得知自己丈夫曾经当红卫兵害死自己亲属时选择了疏远家庭,她从事一份职业谋生却更爱阅读绘画,遇到了跟她相似的李斐便将她当作亲生女儿对待。

最终她封闭自己沉浸在文学世界中,也是彼时知识女性应对包办婚姻的写照。

傅东心(梅婷饰) 老李是没受过教育却正义感颇强的中年男子,他会为了弱小而大打出手,会为了帮助下岗工人去厂里闹事,穷困潦倒也要捐助孙氏诊所。

符合经典的小人物叙事,代表了一种被社会遗弃、忠厚老实却容易冲动过激的小人物形象。

老李 这些在原著里丰满的人物形象,到了电影里却一笔带过,更着重讲述庄树李斐这一辈的故事,削弱了时代感,加强了共通情感的叙事。

但笔者认为还是有必要体现父辈的纠葛,来更反映出一种命运无常的人生命题,以及时代变革下给小人物带来的巨大冲击。

4. 关于结尾 读过原著的朋友们知道,最大的不同是为原先的开放式结尾补上了一个结局,我们放到这里集中叙述。

笔者摘取《平原上的摩西》小说、《平原上的摩西》电视剧、以及电影版为大家比较。

这是原著的结尾,留下了开放式命题: 我把手伸进怀里,绕过我的手枪,掏出我的烟。

那是我们的平原。

上面的她,十一二岁,笑着,没穿袜子,看着半空。

烟盒在水上漂着,上面那层塑料在阳光底下泛着光芒,北方午后的微风吹着她,向着岸边走去。

剧版则是两人在公园划船,老李却害怕庄树警察的身份,所以携枪跟随,最后向船上开枪却击中了小斐。

最后结尾是儿时的庄树去平安夜赴约的画面。

剧版《平原》结尾镜头 电影版是李斐庄树二人相见,李斐向庄树右胳膊开了一枪,欲开枪自杀却又放弃,最终两人倚靠在出租车上,庄树打开手铐,将两人的手系在一起。

最后,李斐和庄树都受到了警方调查。

我认为三种结尾各有千秋,受限于上映需要,影版可能不会给我们一个杀人犯逍遥法外的结局,却也最大程度尊重了原著。

用依偎消解了孤独,用手铐弱化了悲剧,却用一个长镜头展现两人互相依靠的画面:李斐靠在庄树肩上,庄树望着远方,就像年少时心事重重。

结尾真的是李斐得到了救赎吗?

其实不然,这一段长镜头,就足以表现二人的迷茫与无力的哀叹。

从李斐买机票起,就隐约感到这注定是四张被闲置的机票。

电影中,除了李斐和傅东心,没有人想过要搬去南方,南方只是一个虚构的伪命题。

似乎在小城居民眼里,根本不存在一个春暖花开、亘古常新的乌托邦,能吞噬掉一切苦难与不幸为他们给予安宁的生活;而在儿时的李斐眼中,机票是可以买到的,新生活也是触手可及的,这难道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吗?

我们从一个细节可以发现:不是的。

儿时的李斐并未有小女孩一样的活力与憧憬,她始终是一个人出现在镜头里。

一次老李和别人在街上大打出手,去孙氏诊所包扎时,李斐哭了,她重复着诸如“离开这里”“不要这样”的话,用脚踹着父亲的凳子,等来的是什么?

是父亲的沉默。

李斐竭力想改变的,是这个已不再被社会需要的下岗家庭,是每天闹事死气沉沉的东北小城,她用力去撼动椅子,迎来的却是一段无疾而终的叙事。

也象征着抗争注定没有结果,“南方”是不存在的,这一点李斐比谁都心知肚明,却比谁都不愿意承认。

八年后,我们看到李斐家中,凉鞋被摆在窗台上,似乎依然喻示着希望与远方,但穿鞋之时寒冷,穿鞋之人无脚,这双鞋也注定不会再起作用。

人生似乎充满了错位。

平安夜未完成的赴约、出租车司机杀人犯的误会、警察向老李开枪前庄树没来得及喊出的“住手”……看完只会觉得密密麻麻的刺痛,没有人做错,却一步步走向了绝望。

但人生中似乎充满了必然。

庄树会变成警察,傅东心会脱离家庭,李斐会开枪杀人,蒋不凡会怀疑老李。

你会震撼却不会讶异,人物的活动都符合人物动机,一切悲剧行云流水般发生,让你搞不清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影片最后的最后,是一段插叙。

儿时的庄树赶去了稻草场,也真的放起了一把火,在熊熊火焰中,故事走向了尾声。

林清玄老先生的《煮雪》,我觉得特别适合用来做结尾:“等不到冰雪尽溶的时候,就放一把大火把雪都烧了,烧成另一个春天。

” 只要你心里的念是真的,只要你心里的念是诚的,高山大海都会给你让路。

水与火的暗喻结束了,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各位感受怎样,毕竟,没有人可以永在,却可以永远同在。

 4 ) 刘昊然开着偷来的货车去了玉米地

很多人没看懂此片觉得逻辑不对其实这个故事极其缜密很多人没看懂 刘昊然到底去没去玉米地这是解开整个故事的关键如果刘昊然没去那第二天那个警察死于玉米地附近周冬雨正好又消失了两者都是他最关心的人他肯定能把两者联系起来而不是多年后后知后觉那么刘昊然必然去了他后来回答周冬雨说去了并没骗她那他怎么去的呢答案是 打不到车只能偷了辆大货车前面有伏笔他经常偷开别人的车因为不熟练开大货车撞到了周冬雨坐的的士仓惶中逃走了 估计还撞失忆了所以周冬雨最后开枪打了他两人的命运量子纠缠他追寻的凶手就是他自己

 5 ) 和原著比,一言难尽

电影色调很暗,对于我这种视力不好的人来说看起来很费劲。

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调色。

剧情上大幅度删改,小说的文本是有力量的,电视剧的改编虽然将背景改在呼和浩特,隐晦提及下岗潮,总体是自洽的,也展现那个时候的风貌。

电影本来将在21年平安夜上映,结果撤档。

四年后删减11分钟归来。

王学兵在片中演李斐父亲李守廉,他的角色换了演员,有明显删改处。

不过21年有他出演的《第十一回》照样上了,片方这样是审核有新规还是别的。

下岗潮是不能提的,李守廉和傅东心的剧情也砍没了。

整部片子都是突兀的,中段字幕实在省事。

特别关键的剧情庄树当警察的原因、李斐和父亲去孙家诊所都没了,小说中每个人的命运都因着时代。

电影中一切都是稀碎的。

庄树和蒋不凡关系怎么就那样好,他们之间的刻画明显不足。

李斐孙天博部分又是魔改,三角恋都整出来了。

泛舟湖上那段也没了,原著中庄树和李斐更像是亲情友情皆存。

电影后段完全垮掉,只有周冬雨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刘昊然中规中矩。

这个演员配置还是不错,可是剧情怎么就成了这样?

 6 ) 没有人可以永在,却可以永远同在

今天聊聊新上映的这部电影,它原定于2021年12月24日——也就是平安夜上映,恰好是这部电影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时间节点,但因为演员以及内容问题被雪藏了三年,才于2025年3月8日正式登上大银幕。

先说结论:我觉得它是为数不多原著优秀、影视化后也同样优秀的电影。

这部电影起源于一个西方的典故:摩西带领犹太人逃离埃及,却遇到了大海,摩西用神的力量分开了红海,摆脱了追兵。

如此带有魔幻色彩的神话,讲述希望与意念的故事,在电影中却很难找寻出什么希望的踪迹——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末的东北,彼时国企改革,大批工人下岗,经济萧条天气严寒,杀人案频发,前四十分钟每个人都在无意义地絮叨,想要去南方,想要摆脱东北凋敝的生活,想要摆脱与死亡相关的沉重的呼吸,这样慢节奏的叙事一直持续到了影片最后,好像与摩西分海讲述的完全是两个故事。

我们接下来来探讨一下这部电影。

(以下涉及严重剧透) 故事很简单,二十世纪末的东北,庄树和李斐一家是邻居兼好友,儿时的李斐邀请庄树在平安夜去放火,却和父亲误被认作杀人凶手,随着一连串事件的发生,李斐和父亲最终过上了改名换姓的生活,李斐也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而小混混庄树则当了警察。

八年后,庄树再次调查这件案子,才发现原来李斐和这件案子息息相关……1. 平原上的摩西的隐喻2. 删减掉了哪些情节 大概是跟工人运动有关,不影响整体情节推动发展。

3. 与原著的不同、不足与升华之处 先说好的:加入了更多更戏剧化的情节,很好的运用到了周冬雨的情绪感染力和表现力(疯批式凄惨式演技)。

李斐用假肢切入孙天博动脉后,对着濒死的孙天博又哭又笑,看得笔者头皮发麻。

情绪张力很好地体现了出来,几乎你就是那个逃亡了八年、失去了一切、被命运凌辱得已经淡然的人。

以及暗喻恰当的运用。

用羊皮手套与塑料凉拖形成照应,一方面,李斐迫切地想逃出没有生机没有希望的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命运的推动却又使她丧失了开始新生的权利。

(暗处,这是哪个情节我咋忘了) 再说不足:父辈的叙事并未具体展开描述,缺乏一定时代性。

原著中,双雪涛为庄德增、老李、傅东心各安排了一个背景。

庄德增是与时俱进的典型“有为“青年,在文革时争做红卫兵,在经济发展时开办工厂,在萧条时转行开烟厂,他是积极响应改革开放的头号人物,他也是粗暴蛮横的大男子主义者。

傅东心是上个世纪知识女性的缩影。

她嫁给了自己不爱的人,在得知自己丈夫曾经当红卫兵害死自己亲属时选择了疏远家庭,她从事一份职业谋生却更爱阅读绘画,遇到了跟她相似的李斐便将她当作亲生女儿对待。

最终她封闭自己沉浸在文学世界中,也是彼时知识女性应对包办婚姻的写照。

老李是没受过教育却正义感颇强的中年男子,他会为了弱小而大打出手,会为了帮助下岗工人去厂里闹事,穷困潦倒也要捐助孙氏诊所。

符合经典的小人物叙事,代表了一种被社会遗弃、忠厚老实却容易冲动过激的小人物形象。

这些在原著里丰满的人物形象,到了电影里却一笔带过,更着重讲述庄树李斐这一辈的故事,削弱了时代感,加强了共通情感的叙事。

但笔者认为还是有必要体现父辈的纠葛,来更反映出一种命运无常的人生命题,以及时代变革下给小人物带来的巨大冲击。

4. 关于结尾 读过原著的朋友们知道,最大的不同是为原先的开放式结尾补上了一个结局,我们放到这里集中叙述。

笔者摘取《平原上的摩西》小说、《平原上的摩西》电视剧、以及电影版为大家比较。

这是原著的结尾,留下了开放式命题: 我把手伸进怀里,绕过我的手枪,掏出我的烟。

那是我们的平原。

上面的她,十一二岁,笑着,没穿袜子,看着半空。

烟盒在水上漂着,上面那层塑料在阳光底下泛着光芒,北方午后的微风吹着她,向着岸边走去。

剧版则是两人在公园划船,老李却害怕庄树警察的身份,所以携枪跟随,最后向船上开枪却击中了小斐。

最后结尾是儿时的庄树去平安夜赴约的画面。

电影版是李斐庄树二人相见,李斐向庄树右胳膊开了一枪,欲开枪自杀却又放弃,最终两人倚靠在出租车上,庄树打开手铐,将两人的手系在一起。

最后,李斐和庄树都受到了警方调查。

我认为三种结尾各有千秋,影版不会给我们一个杀人犯逍遥法外的结局,却也最大程度尊重了原著。

用依偎消解了孤独,用手铐弱化了悲剧,却用一个长镜头展现两人互相依靠的画面:李斐靠在庄树肩上,庄树望着远方,就像年少时心事重重。

结尾真的是李斐得到了救赎吗?

其实不然,这一段长镜头,就足以表现二人的迷茫与无力的哀叹。

从李斐买机票起,就隐约感到这注定是四张被闲置的机票。

电影中,除了李斐和傅东心,没有人想过要搬去南方,南方只是一个虚构的伪命题。

似乎在小城居民眼里,根本不存在一个春暖花开、亘古常新的乌托邦,能吞噬掉一切苦难与不幸为他们给予安宁的生活;而在儿时的李斐眼中,机票是可以买到的,新生活也是触手可及的,这难道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吗?

我们从一个细节可以发现:不是的。

儿时的李斐并未有小女孩一样的活力与憧憬,她始终是一个人出现在镜头里。

一次老李和别人在街上大打出手,去孙氏诊所包扎时,李斐哭了,她重复着诸如“离开这里”“不要这样”的话,用脚踹着父亲的凳子,等来的是什么?

是父亲的沉默。

李斐竭力想改变的,是这个已不再被社会需要的下岗家庭,是每天闹事死气沉沉的东北小城,她用力去撼动椅子,迎来的却是一段无疾而终的叙事。

也象征着抗争注定没有结果,“南方”是不存在的,这一点李斐比谁都心知肚明,却比谁都不愿意承认。

八年后,我们看到李斐家中,凉鞋被摆在窗台上,似乎依然喻示着希望与远方,但穿鞋之时寒冷,穿鞋之人无脚,这双鞋也注定不会再起作用。

人生似乎充满了错位。

平安夜未完成的赴约、出租车司机杀人犯的误会、警察向老李开枪前庄树没来得及喊出的“住手”……看完只会觉得密密麻麻的刺痛,没有人做错,却一步步走向了绝望。

但人生中似乎充满了必然。

庄树会变成警察,傅东心会脱离家庭,李斐会开枪杀人,蒋不凡会怀疑老李。

你会震撼却不会讶异,人物的活动都符合人物动机,一切悲剧行云流水般发生,让你搞不清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影片最后的最后,是一段插叙。

儿时的庄树赶去了稻草场,也真的放起了一把火,在熊熊火焰中,故事走向了尾声。

林清玄老先生的《煮雪》,我觉得特别适合用来做结尾:“等不到冰雪尽溶的时候,就放一把大火把雪都烧了,烧成另一个春天。

” 只要你心里的念是真的,只要你心里的念是诚的,高山大海都会给你让路。

水与火的暗喻结束了,不知道现实生活中的各位感受怎样,毕竟,没有人可以永在,却可以永远同在。

平原上的摩西 (2023)7.62023 / 中国大陆 / 剧情 悬疑 犯罪 / 张大磊 / 董子健 海清

平原上的摩西8.1双雪涛 / 2021 / 北京日报出版社

平原上的火焰 (2021)5.32021 / 中国大陆 / 悬疑 犯罪 / 张骥 / 周冬雨 刘昊然

 7 ) 又一个极其适合周冬雨的角色

今日份的失眠读物是#平原上的摩西# 原著小说。

除了喜欢双雪涛不露声色的文风,就是感慨女主真的是又一个极其适合#周冬雨#的角色。

可能因为之前在平遥影展看过N次的电影预告片,看书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就把周冬雨刘昊然带入到故事中去了。

三金可能只是个开始,只要不出大岔子,李斐这个角色将再次巩固周冬雨的圈内地位,毕竟是原著里让人印象最深的存在,一粒孤独又耀眼的珍珠。

 8 ) 平原上的碎碎念

2022年,旧金山电影节,有幸看完了。

当时给出的评分,印象中应该就是4分,或者是3分。

当时在朋友圈里写了很多内容,突然翻出来,便搬到豆瓣上谈一谈。

周冬雨的演技是无可置疑的好,狠戾感疯批感颓废感被诠释的很好。

在国外上映最可惜的是,英语的翻译挺差的,很多重点的地方和伏笔无法很好的展现出来,例如平原其实是一款烟的名字,但字幕中几乎get不到这个暗喻。

在散场后的一些交流里,一些朋友表达了对类似这种单词和场景的困惑。

语言障碍很大程度的影响了现场的评分,同时,外国人很难明白中国人为什么在执着那一段岁月,同时他们也很难从文化层面上解读和理解这部电影所想表达的立意。

他们或许只能从最基础的演技,mise en scen,cinephotography等方面来客观的评判这部电影,所以我的四星,多的一颗星,送给独属于中国人能明白的情感。

很可惜,大荧幕下,演技的缺憾会被暴露的十分明显,尤其是在这种外国电影节里。

刘昊然演技中的问题很明显,不过他的确贡献了可能从业以来最好的一次演技,情侣之间的情感还是很浓郁的,可能是本色出演?

然而,如果让我找一个新生代的男艺人来诠释这个角色,似乎也没有替代品,他从不同层面上,可能真的是最合适的选择。

男主角演技的断层让整个电影的核心出现断层,女主与男主高潮对手戏的割裂感明显,演技的确被吊打了。

例如,女主与男配的一场车里的戏,还有一场房间的戏,即使一年多了,我仍然可以很清晰的记得那种爆发的冲击感。

论剧情,典型的一种无病呻吟的青春伤痛文学,我很喜欢这一类文学,并没有说它不好的意思,只是它需要很强大的叙事来支持,很可惜这部电影并没有撑起它的基础叙述。

另外,如上所说,外国人很难明白这一类情感。

还有,我会认为,这部电影女性会比男性更容易产生共鸣或者怜悯,从与我一起观影的男性朋友身上可以得到很明显的差异反馈。

平原上的摩西,我没有看过电视剧,但这部电影不难看,还是可圈可点,尤其后半段有一些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地方。

它虽然不足以拿奖,但还是值得一张票,去欣赏一段类似黑泽明风格或者noir cinema,我不太好评判因为并没有很明显的特征,的杀人案。

 9 ) 终究没能烧起来的焰火

第572篇原创影评,本文首发于电影公众号《云何电影》,有大量剧透,建议观赏影片后阅读,综合评分6.0分。

《平原上的火焰》电影版在跳票三年之久后,终于姗姗来迟,以至于一上映,就扑的无声无息,刘昊然周冬雨的号召力,仿佛两个路人,就像电影里那场本该在平安夜肆意燃烧的焰火,终究没能烧起来。

这张也太容易让人联想起《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的秦昊了剧版的内容早已记忆模糊,反倒是又去读了一遍双雪涛的原著《平原上的摩西》,毕竟只是个中篇,用不了太长时间,只是一读再一看,这电影顿时鸡肋,味同嚼蜡。

故事基本上还原了的,但做了大幅度的删减,云城刚看到108分钟的时长,甚至有点错愕,不到两小时,这电影能讲明白吗,当然据传闻,电影删减了11分钟,原版不得而知,仅从最后的呈现看,明显缺失的内容显然影响到了全片的完成度,甚至对几个关键人物的塑造,都构成了不可逆的损伤。

第一个明显修改是大幅削减了庄德增和傅冬心的剧情,以至于这二位仿佛一对工具人,白瞎了陈明昊和梅婷的演技,虽然可以理解这部分的内容涉及了一定的敏感时期,但完全可以改编处理,直接一刀切,直接导致一个时代的典型性角色的消失,庄德增和李斐(周冬雨饰演)的父亲李守廉(唐曾饰演)是一个时代下两种截然不同性格的代表,他们最终的命运结局也形成鲜明的对照,但一方的缺失,让另一方也黯淡无光,傅冬心则是李斐的精神导师,或者说李斐性格形成的一部分也来源于傅冬心的影响,比如李斐为什么如此执着于深圳,为什么如此执着于逃离这片土地,很大程度上就是看到了傅冬心的境遇,但傅冬心故事的缺位,直接让李斐前半段毫无存在感,后半段疯批的有点出乎意料,观众是很难去带入共情的。

第二个是对李守廉刻画的不足,至少在揭示真相之前,让观众对李守廉到底是不是凶手内心有个挣扎猜想的过程吧,结果前半段就是塑造了个老实巴交但倒霉又下岗的中年男人形象,然后直接把各种线索引向了他,可是却无法解释,为什么最终不是他,为什么李守廉明明不是杀人犯,却要在被误会的那个晚上直接对警察出了手?

对于没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云城觉得肯定是心存疑问的,这个男人的绝望在电影里几乎没有表现出来,观众只会觉得故事太离奇了,虽然猜不到剧情走向,但这也显然不是啥正常人的脑回路,所以依然是无法带入,无法共情。

周冬雨的演技是封神的,尤其是杀完人后的表现,生理性的颤抖、害怕、紧张,但有有种控制不住的兴奋,甚至是多年隐忍后终于爆发的酣畅淋漓,十分的传神,确实成为了电影中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

但李斐这个角色塑造依然是失败的,她对庄树的情愫,显然缺乏足够的铺垫,她为什么要执着于庄树那晚到底去了没去玉米地,如无根之萍,让人难以理解,电影中最后进行了浪漫化的处理,让庄树遵守了约定,但其实原著里,庄树甚至都回想不起来,那晚没去的原因。

这种宿命般的造化弄人与荒诞感,才是原著的精髓,但本片,显然只学到了监制刁亦男的东北“性冷淡”风,风格和《白日焰火》如出一辙,甚至名字都改的很相似,于是终究只是端上来一盘天南地北六合菜,没有风味,不堪咀嚼。

云何电影聊一点电影,品一味生活,不知何所云,不知云几何445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10 ) 就很平庸

这是我2020年标的 五年过去了这部影片终于在大荧幕跟我们见面,可以说是非常失望。

我相信这个剧本是遭到严重的,大幅度的改动和删减,这直接导致后面的剧情已经无法用正常的逻辑思维去解构。

而剧里的人物行为动机也变得莫名其妙。

电影表面上是以东北地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浪潮下试图呈现那些转变所带来的影响,但很不幸的是这种呈现是破碎的,也就是碎片化的,它们没有成为作品核心,反而所谓的青春疼痛文学爱情戏码在这部作品里抢了戏码,不应该成为核心的要素成为了核心要素,这就导致了观众原先对作品的期待值发生了颠覆性的落差。

很明显,大部分观众都是看了原著书籍之后才去观看这部作品,这也从主观上加深了这种落差。

除了以上我所说的这些因素导致影片质量有所欠奉之外,周冬雨和刘昊然两者之间确实没有所谓的CP感,那就导致了观众无法全面代入他们之间的情感之中,所以这电影里面的感情线就显得冗长无趣,引来了各种各样的吐嘈甚至是批评。

电影原来的面貌大家其实也无需作过多的讨论或者说是意不平,因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的审查制度,这就是一种游戏规则,创作者如何在这个游戏规则里拍出优秀的作品,这才是关键所在。

我并没有为平原上的火焰找补,从观影感受来说这也不算是我喜欢的,至少它应该能在现有的条件下拍得更好,这是一个无容置疑的点,所以结合到成片的整体质量去评价,平原上的火焰确实难称佳作。

《平原上的火焰》短评

看到最后竟然还挺带感,有点亡命鸳鸯那味儿了

5分钟前
  • 欧依熙
  • 还行

既然选择了这样两位cast,就应该配合他们调整下台词和个性吧,现在实在太不契合了,总在出戏。

10分钟前
  • 小溪笑嘻嘻
  • 较差

从初一等到高一,从112剪到101,不用猜就能知道质量了,或许那个时候看还是津津有味,现在看只是感到遗憾

12分钟前
  • Kevin君
  • 还行

两星半以为是商业悬疑片,结果是个烂俗文艺片。节奏烂中烂,度过开头便开始坐牢,撞车杀人这些本该作为爆点的剧情拍得和周冬雨的🐻一样平。一看文学监制张悦然,我人麻了。

13分钟前
  • 炉灰蝶恋花
  • 较差

去看这部犹如给二位随了份子钱

15分钟前
  • 很差

实在是全方位的太差了。

18分钟前
  • 偏时差
  • 很差

20250311@曲阳红星onyx。可能这么说会被骂但真的还挺好看的。庄树会拾起小贩掉落的脸盆、傅老师也曾用烟盒来隐秘地传递着欲望与情愫、李斐到底去不了有山有海有凤凰花的南方。失范的东北在郑执和双雪涛的描绘里都一样,大雪漫天灰蒙蒙像是永远结束不了的冬天、酗酒爱打牌的男性、破败的工业产区和冒着取暖黑烟的棚户。庄树放了把火,没人见证的那种、又或者是像他偷车那天晚上曾路过的那场、无可奈何且无意义。多年之后这支枪同样延续着不合时宜的身份,一直藏在饭盒里。戏外删改的片名与隐去的“摩西”极为讽刺地与李斐的命运产生联结,恰如那幅白纸上没能完成的“出埃及记”。我愿意为了昊然的警服和他22岁时的胡茬、抽烟的手指,以及冬雨杀人后的错愕、恐惧、紧张升华为复仇者刀尖舐血的兴奋而打出四星。人会变得妥协、麻木,会被历史和时碾压成齑粉

23分钟前
  • O_o煎饼果子
  • 推荐

就像等着吃顿饱的结果上了碗稀饭,饱是饱了但是寡淡。看在等了四年份上加一星

25分钟前
  • Aycash
  • 推荐

中间睡着了五分钟吧(´・_・`)

28分钟前
  • 德克斯特
  • 还行

除了有些过于残忍以外,这个讲述底层互殴的故事总的来说是好的,但是导演和演员没有把这个好故事撑起来。有很多台词很明显是为了立意塞的,不像正常人会说的话。

32分钟前
  • bellows
  • 还行

电影第一个镜头,1997年庄树和几个混混蹲在局子里,和蒋不凡打起来那里,和《白日焰火》拍法一模一样。但刘昊然的表情和《燃冬》里一样总是似有若无的,我真没看懂他演八年前和八年后的区别在哪,整部电影下来还没有出租车司机胡跳表指认凶手那三秒演得好。整部片子来讲,即使删减了“摩西分海”的情节,还是非常精彩的电影文本。逃不出的北方、小城和案情,拍出了刚冷的质感。只是人物一个接一个杀人、死去,总感觉节奏太快了,只看到彻头彻尾的悲剧。还是更喜欢剧版,给了人物更多喘息的、属于各自生活的时间和空间。

33分钟前
  • 氕氘氚
  • 还行

剧本内容挺丰富的,年代感拍的很好,仿佛把人带入了那个真实存在的北方小镇。但是感觉导演讲故事的能力有点差,很多情绪都没有特别好的铺垫和爆发。说是悬疑片又没有很悬疑,说是爱情片又不够浪漫,说是文艺片思考性上又浅尝辄止。所以整部电影看下来很平淡,故事中人自顾自的挣扎,而看故事的人并没有被触动。另,主演的表演在某一些片段有点拖后腿,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在电影节奏上,三星半。

34分钟前
  • 磨叽七
  • 推荐

做好了心理建设看的,还是低于预期。哪儿哪儿都不对,演员全程没找到感觉。

36分钟前
  • Fenng
  • 还行

+当摩西变成了火焰之后,没有什么东西是神圣的也没有什么东西是必须刻骨的。海水开路的前提是心诚,仅仅是一个祈祷的动作。我不知道这是哪个地方的故事,也不知道粉屯是不是艳粉街,只知道这是在警察、混混、罪犯、工厂之间发生了一点事情(工厂甚至不再重要)。这点事情和一把火同样微不足道,在下岗潮时期犯几次罪难道是很显眼的是吗?一切都那么轻飘飘地过去,蒋不凡在请吃烧麦与开会之间的突变只发生在瞬间,所有都发生在一瞬间,它们就像是没人在意的纵火。但是当火焰燃起时当火车从背后行驶时当周围的人吵闹时当稳定的速度被打破时,回忆涌上心头止不住地奔跑与开枪。某种程度上是半部自然主义,失去的那一半是因为刘昊然周冬雨不再是十几岁的初中生,97年与05年被表演为彻底的过去式。但剩下的那一半是因为这一切都不重要

39分钟前
  • 两只青蛙跳下锅
  • 还行

影像质感挺好,在视听和剧情上都是,东北荒凉破败的环境和人物无常跌落的命运互相成就,看完走在大街上被这种悲凉的气氛包裹了很久。刘昊然这个感觉太生了,根本撑不起来,形象像小孩偷穿大人装成熟,演技被周冬雨吊着打,后者则在倔犟、疯癫、危险的情绪中自如游走,技术纯青,相当厉害。

44分钟前
  • Mercury 的水星
  • 推荐

这是个啥啊,魔女李斐养成记?这种中间存在时间空白的结构模式,最关键的就是得让人感知到那个时间空白人们是如何度过的,否则养成记都算不上,只能算暴走记。

47分钟前
  • dellizheng
  • 很差

# 69 San Sebastián # 二刷后又发现了很多之前忽视的细节,这对于剧情的衔接和推进都非常关键,小说里对每个人物设置都非常鲜明饱满,但是却淡化了社会图景,电影很好的弥合了这点不足,深刻描画出众个体在时代洪流下的挣扎群像,当我试图去代入每一个人物时都发现可以和周围环境产生深刻的共情,这对我来说就是一部优秀作品,此外一直觉得配乐是亮点,发现竟然是来自加尔佩里尼兄弟(波斯语课的配乐师),强烈建议至少刷两次,每次保证会有新的惊喜,更多具体内容参见长影评

48分钟前
  • 耐观影-Xavier
  • 推荐

看完以后就会不禁感叹:当初何德何能会成为豆瓣年度最期待华语电影的?而如今总票房甚至不如当初撤档前的预售票房,似乎算是一种曲线回归了。只是周冬雨真的快坐实票房毒药的称号了,也是惨。里面的人都太不正常了,行为逻辑不合理到看电影的时候忍不住想要摊摊手,实在是无法理解。袁弘饰演的警察和唐曾饰演的李守廉双方也太冲动了,而周冬雨饰演的李斐就这么两次莫名其妙被车冲撞,也太倒霉了吧,最后给庄树来两枪又是怎么个意思?刘昊然是有自动凝血机制,枪伤无所谓?就这么躺了一夜? 不知道被删去的11分钟是不是可以让故事变得更合理一些?但是导演又说这样调整后节奏会更好。至于电影想要呈现的上世纪90年代东北的那种充满下岗、犯罪的时代氛围在当下也很难激起太多共鸣,也很难从中解读出太多值得回味的东西,更多是觉得这群人太怪了。

51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较差

慕尼黑电影节最后一部。垃圾大烂片!前言不搭后语,完全没有逻辑,角色站不住脚,主要剧情在一小时后才开始,浪费了时间,我不是黑粉,但真的难看的全场都在笑。周冬雨很漂亮,刘昊然也帅,除此之外Over

55分钟前
  • 昂帕帕斯
  • 还行

其实能感受到导演想要的效果,看出了一些美剧双峰的感觉,悬疑部分刻画的非常弱,每起命案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个现场勘查就一笔带过,小镇上的动荡和群众的社会氛围都没体现悬疑元素,周冬雨和诊所青年阿莫多瓦式的奇情部分处理的也不够激烈热情,男女主角的感情戏也非常的模糊,是独有的浪漫,但不细致,就只是两个吻的前后呼应,要是前期能拍出最好的时光里舒淇和张震的那个牵手就能完美一些。

56分钟前
  • 阿尔法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