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商店》片尾彩蛋郑恺饰演的眼镜男贤敏 最终想起了海陆饰演的白衣少女智英。
电影做出的改编其实是对原著漫画的致敬,因为在原著中眼镜男和白衣少女的故事才是串起整个故事的关键!
《照明商店》改编自韩国漫画家姜草的同名漫画。
在一条又黑又暗的胡同尽头有一家人迹罕至 专门卖灯泡的照明商店,这里每天都光临一些奇怪的客人。
而亮着的灯泡和坏掉的灯泡,其实分别代表着活着和死亡。
郑凯饰演的眼镜男每天下班后乘坐末班公交车回家都会在站台上见到一个白衣少女安静的坐着。
眼镜男很好奇为什么每天同一时间都会遇到她。
久而久之,这种好奇的心态慢慢变成了一种心动。
终于,眼镜男鼓起了勇气和白衣少女搭话了!
但是此时的眼镜男还没发现,白衣少女的十只手指甲居然全部长在反面!
原来,白衣少女和眼镜男原本是一对恩爱的恋人。
白衣少女每天坐在站台就是为了等眼镜男,她希望眼镜男可以认出自己,终于在漫长的等待后,眼镜男和她搭话了,可惜眼镜男已经不记得她了…
眼镜男因为白衣少女,于是决定从家里搬出来住。
那天,白衣少女也是坐在这个站台的同一个位置等眼镜男,两人互相发着短信,还约好一起去看新租的房子。
但是就在这时一辆送货卡车从她面前飞驰而过,接着等了好久 眼镜男都没有回她信息,片刻过后几辆消防车救护车呼啸而过…
原来是男朋友眼镜男乘坐的公交车被送货卡车从侧面撞了上去。
眼镜男乘坐的位置刚好在正中间,眼镜男被拦腰撞击,濒临死亡!
其实眼镜男和白衣少女的爱情并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
当眼镜男在急救室接受抢救时,眼镜男的母亲情绪失控,把儿子车祸的责任全部怪到了白衣少女身上,甚至在电话中对她说:眼镜男已经死了,都是因为你她才会死的!
白衣少女瞬间崩溃,准备上吊殉情!
但是就在这时眼镜男父亲发来信息说出真相,眼镜男其实还活着。
白衣少女使劲用指甲抠勒住自己的绳子,但是纵然十个指甲全部抠掉,也已经为时已晚!
眼镜男伤的很重,无数次病危却一次次被白衣少女拯救。
原来,在照明商店的异世界,眼镜男的身体每到晚上都会断裂。
虽然眼镜男已经不认识曾经的恋人白衣少女,但是白衣少女还是会日复一日的把他缝好。
而每一次的身体拯救其实也对应了躺在病床上的眼镜男每一次的转危为安。
互相爱着的人到最后都会认得对方!
白衣少女不明白眼镜男为什么不认识自己,于是带着他去了很多充满他们回忆的地方,白衣少女坚信总有一天 眼镜男会认出她!
当眼镜男冲着楼道里的感应灯挥了挥手,白衣少女以为眼镜男终于认出了她,在呼唤她!
但是随着灯光亮起,白衣少女明白了现实就是眼镜男不够爱自己,滴答滴答眼泪掉下来,眼镜男的脚下还多出了十只被揭下来的指甲盖…
灯泡点亮求生的念想,商店衔接人鬼的长情。
母女爱如海,百合情未了,老人多关心,情侣爱绵绵。
前半段烘托微恐氛围,黑色调打底昏灯光加持悬念一点点铺开,在章若楠穿梭于街角邻坊中达到最恐。
但梦一醒,全片都泄了气。
正面给出所有伤者的镜头,将前半段铺的悬念一笔掀开,让观众一下就明白了前半段诡异邻居的由来。
之后一个接一个排排队吃果果般分述母女情,百合情,父子情,情侣情,主打一个煽情,煽到底,煽管饱。
所以全片问题都出在后半段,让人只想滑进度条,结果发现后半部电影全在煽情,那好吧,全部跳过,结束。
挺可惜,也挺浪费的,就有种虎头蛇尾的鸡肋感,哽住呼吸,扼住喉咙,白瞎了原著,白瞎了演员。
照明商店 (2023)6.22023 / 中国大陆 / 剧情 悬疑 奇幻 / 蔡耳朵 / 章若楠 白宇帆
整部片子的观感,给我一种这一定是女导演拍的感觉。
母女线特别特别细腻,虽然有赚人眼泪的技巧之嫌,但是实在是太触动,生命中再平常再轻的亲情,展现在你面前时,还是会出于最原始的冲动泪流满面。
比较惊喜的是章若楠那段边吃边哭的戏,感觉演员是有在跟角色共情的,很是让人动容。
父子线有点平庸了,不过也许是导演对于这条线的共情不那么深刻,跟我印象中的漫画比起来稍逊一筹;章若楠和白宇帆的线改挺好的,逻辑和细节都到位,最后白宇帆在花田中开着公交车,望着女孩儿笑的一幕,也让人体会到了这部片子想描述的爱。
看到好多人说改编不出彩,虽然我有点忘记自己好几年前看的原著,但是看完电影的感受也不亚于当时看完漫画的震动。
但是也不难看出,好的原著是成功的一大半。
漫画实在是太出彩了,以至于我很难不把这部电影的好归因于姜草脚本的功力上。
电影的审美和节奏都是到位的,几个节点的音乐氛围不错,演员和编剧都真诚。
这个故事用一种极其奇幻的方式向观众揭示了爱的来去,生命的流逝和复苏。
人像灯泡一样,有人自己摁灭,有人被人点亮。
生命之轻至重,看完会对身边的人和爱有更细腻的感知,对生命也会有更宽容的理解。
值得一看。
前天闲得无聊刷微博,一不小心又被刀了,有人说他朋友在19年因为车祸去世了,有一天朋友的小鸡来到了他的蚂蚁庄园里偷吃饲料,他一直养着它没舍得把它赶走。
在这条微博下面,有很多人分享了自己类似的举动,有的是7岁时父母离异的网友,把父母的小鸡都雇佣到自己庄园里打工,就像自己又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
有的网友把去世的母亲的小鸡邀请到庄园来,每天都让它吃得饱饱的:
昨晚看了《照明商店》之后,我想,对这些网友来说,这个虚拟的蚂蚁庄园就是他们的照明商店,他们可以在这里重新见到自己最爱的人,弥补自己没能好好告别的遗憾。
客观地说,《照明商店》的故事并不复杂,在ICU工作的护士许念和男友郑满搬进了一栋公寓,在这里许念认识了一对奇怪的母女,母亲手上总是戴着厚厚的手套,还总想把自己的女儿送走;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人江老师,他总是紧紧抱着一把黄色的伞,嘴里念念有词说要下雨了,他要去学校接儿子放学;一个也是新搬来的房客刘雨珊,她家里的灯泡总是忽然坏了,许念发现刘雨珊在灯下有两个影子;许念还遇到一个浑身沙土的陌生人,问她有没有见过一对母女、一个老人和两个女的?
许念还总是听见护士站的铃声,而家里总是出现无缘无故的水渍……她走进街口的照明商店想找老板打听下这栋公寓的情况,结果老板对她说:“你不属于这里,快走吧。
”开头带着些许恐怖和悬疑氛围的故事,随着剧情的推进,渐渐显露出触发观众泪失禁体质的温情内核。
原来,照明商店处于生死之间的未知领域,只有处于濒死状态的人能看到它,因为一场车祸的意外,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几个人都住进了同一栋公寓并因此结识。
他们每个人,又都因为不同的原因,而不愿迈进照明商店,去取回那个写着他们名字的灯泡……我所在那个厅的观众,有的从看到柳岩饰演的母亲小梅姐教女儿怎么用卫生巾就开始哭,她对女儿说,你爸爸以后一定会好好照顾你的,而女儿一直摇着头拒绝学,因为她根本就不想离开妈妈。
是啊,爸爸和妈妈,毕竟不一样啊。
小梅姐拉着女儿珠珠的手,絮絮叨叨一路,叮嘱她以后上班了,一定要记着按时吃饭,“钱是给老板赚的,饭是给自己吃的。
”还告诉她谈恋爱了一定得好好挑,“千万千万不要给男的花钱,男人要是问你借钱,你就说自己没有钱。
”把女儿送到照明商店门口的时候,小梅姐依依不舍地说:“我只能陪你到这了,以后的路要自己走了。
”
看着母女俩相拥的身影,我的泪已经流了满脸,我想到了我大学的室友水彩,她的妈妈在我们大四开学前的那个假期,因为车祸不幸离开了这个世界。
之前每年她的生日,她的爸爸妈妈都会从邻市赶过来给她庆祝生日,因为我和她的生日只差一天,所以他们都会拉上我一起过,妈妈在的时候,她活得无忧无虑,是最开朗快乐的小公主。
自从妈妈过世之后,她再也不过生日了,她和我说:“生我的人永远走了,我永远没有妈妈了。
”她的爸爸没过多久再婚了,卖掉了原先的房子,买了新的房子和新妻子住在一起,家里甚至没有给她留一个房间。
有一年的冬天,她失业又失恋,打电话给我哭着说:“为什么那天下午我没有和妈妈一起出门啊?
只要和她在一起,无论去哪儿我都是有妈妈的人啊。
”而我只能在电话那头,用最苍白无力的话语去安慰她:“阿姨无论在哪里,都会希望你好好活着,过得快快乐乐的啊。
”我想,如果照明商店真的存在就好了,可以让她和妈妈好好告别,听听妈妈对她的唠叨,叮嘱她要找个什么样的男朋友,要怎么好好照顾自己,怎么去做一个好妈妈,怎么经营事业和家庭……这些曾经都以为来得及的话,因为生死的距离,她再也没有机会从妈妈嘴里听到。
幸好,她后来还是一点点地用双手重建了自己的生活,嫁给了一个温和踏实的伴侣,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再一次拥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家里有爱她的人,也有她爱的人。
今年生日的时候,她在朋友圈里照例发了一条怀念自己的妈妈,这次她说的是:“我感觉其实你没有离开过我,你活在我的血液里,我的记忆里,我的心里,一直一直陪着我。
”所以我想,其实照明商店是存在的,它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那些从亲情、爱情和友情中汲取的力量,会指引我们找到商店的门,获得好好活下去的力量和勇气。
就像尼日利亚著名作家本·奥克利说的:“我们最真实的一面是我们去创造、去征服、去忍受、去改变、去爱的能力,是我们战胜痛楚苦难的力量。
”《照明商店》就是用几个登场人物的情感关系,简洁明了地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有时候,一部电影并不需要复杂的故事,花哨的技法就能够走进观众的心里,因为以情动人,永远是文艺作品的必杀技。
我在观影前对影片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前面吓人后面感人”。
其实我在看完之后一直没敢骂,因为,他确实是,先“吓人”后“感人”,和我很喜欢的动漫《深海》的逻辑差不多,但是我很爱深海,所以我觉的不喜欢这部电影,可能是我的偏见。
但是我一想,《深海》的画风和音乐本来就能吸引我看下去,然后实际上,一切还是有迹可循的,观众思考一下就会知道这是梦境,就是对于后后期的大转弯,它是有足够多的铺垫的,这个铺垫不是一滩水,也不是一个手指,而是梦境中所有的人物,和影片开始小女孩所经历的船上的人是基本对应的。
但是这部电影前面就是一直故弄玄虚,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妈妈要拖着女儿在外面走,那个痴呆的老爷爷为什么要让他看后面是什么,而且那一滩水直接设计成男主一直在出汗不就行了,那女孩都能有两个影子,男主一直出汗怎么了?
就是怕大家猜出来,又不是在拍悬疑片,最后弄得那么生硬。
整个看下来,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就是割裂的,前面就是各种奇奇怪怪,后面就是一个一个人物轮流讲他们的故事,逻辑也是十分的不明白,男主想要女主离开,方式是让她意识到这里不对劲,然后,这里的人到底知不知道要拿灯泡?
怎么女主一走就都知道要拿灯泡了。
最不合理的就是柳岩这个角色,那个手怎么不对劲了,是很多土吗。
然后,她好像是唯一一个知道可以去拿灯泡的,怎么早不让女儿去,我真的他们再多抱一会女儿的灯的熄了。
然后还半夜拖女儿.......。
开头女友想拉回自己的男友。
结尾医生说:“你命真大,每次都能醒过来,感觉有人在保护你似的。
”朱小梅对她女儿珠珠的告别。
只有母亲担心自己的孩子能不能好好照顾好自己。
公交车司机郑满对护士许念的告别,希望她走出失去男友的困境。
J & Y殉情,是不是全世界除了对方以外,都没人支持啊?
可怜的人们啊!
患有老年痴呆的江老师,找到照明商店的时候,只是问一句能不能再见到自己的儿子,就马上拿起了灯泡,没有犹豫。
而肇事司机李增宝也想努力找回所有的人。
有的时候,人活一辈子,不就是靠的这一丝的执念。
想起了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的一首诗:我将你的心带上放进我心里从未分离无论我前往何方都有你伴我身旁
将生死狭间的故事,以“医院 ICU”为符号变形的“照明商店”为中心,去关联一个一个关于“遗憾”与“满足”的碎片,聪明的选择,但是对于导演的考验似乎更大,并且本片确实在节奏层面差强人意。
“总分总”的叙述在电影中会显得尤为突兀,电影并不具有太多独立支线的展示,更多是用剧情的主线发展,在时空中展现一个逻辑闭环的情绪。
为了影片的顺利过审,我相信编剧已经淡化了其“恐怖”的意味,更多是以一种《聊斋志异》式的诉说,去讲解人间的道理。
作为一种对现世的反抗,这类作品总是展现现实不可得、不可改变之物,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得到圆满,从而抚慰现实之人的内心。
是的,当事人的悲喜剧只有对观众有意义,对身处其中的人来说,只是成为新闻中的一则说明。
基于此,所谓《照明商店》的故事,更像是医院 ICU 的生死场,因而对于推动剧情的人物,我想应该是作为误入其中的许念、作为魂灵的郑满以及照明商店的老板,他们能够分别代表勇气、善良与智慧,从而能够成为解决谜团的“铁三角”。
很遗憾,整部作品只有许念、郑满的故事线是相对完满的,其余角色,包括照明商店的老板,都是一种 npc 支线剧情的展现方式,甚至在最后揭开谜底时,都没有与许念、郑满的剧情接触,从而使得电影呈现出拼凑感,且打断了前续内容所铺垫的情感。
于是,在弱化“恐怖”氛围之中,导演应该让“铁三角”成为观众的眼睛,去揭示“狭间”宿舍(姑且这么称呼)每个人物的秘密,让“铁三角”去揭示,而非让她们自我诉说,在这个过程中,再由许念去发觉郑满的“现实”,从而解决碎片化故事的链接问题。
例如,让许念从怀疑中推测出他们将死之人的身份,揭示与劝慰他者对于“遗憾”的态度,甚至可以藏住一些剧情以供观众揣测,也就是求生欲与医生救治之间的关联,从而引出类似“自助者、天助之”的感慨。
回到电影,关于郑满的揭示是很好的,油菜花场景让我回想起读余华《第七天》的感触,我一度觉得,即便没有那么多碎片故事,单讲许念自己的故事,如同《夏目友人帐》剧场版的样子,讲所爱之人的一生,讲不能接受爱人身死的现实,讲坠入生死狭间救助他人而自救的故事,我想评分应该会更高一些。
这故事其实很容易拍的特别好,因为他触动的是人类最柔软的地方,生与死的分别。
这个片子能惊艳到我的地方其实都是故事部分。
首先是整个故事的设定,生与死的边界,生与死的边界其实是一个特别可以体现导演想象力的地方,因为它可以足够奇幻足够美(比如深海里最后的那场告别,可爱的骨头里女主在各种奇幻美丽场景中穿梭)。
但这个片子所有的场景就老公房与结尾那个拙劣的模仿日本电影画风的花海。
同时,它给了大量生死告别的桥段,这其实是很诈骗眼泪的,但是如果它之前对情感的铺垫能做的更到位,那三段会是史诗级地充满力量,但是它的铺垫很弱。
为什么同性恋的那段是最触动人的原因就在于,这是唯一一段在之前有渲染过的感情。
她一直在找寻她的伴侣,她也一直在看她们在一起的片段,仅仅这么小的一段铺垫,就能让整个最后的对话那么有力量,那如果母女线能多铺垫一些情感的部分,整个片子会多么精彩。
再有就是前半段中作为惊悚的部分,最后都给予了合理的解释,这是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妙的地方,尤其是漏水和汗的那个点。
当然能如此明目张胆地体现同性恋也是大陆院线片的一大进步。
同时在生与死的选择中,并不是所有人都选择了生,而是有人为了一段禁忌之恋选择留在了生死交错之地也是比较精彩的地方。
包括展现了肇事者的不容易其实也是故事中蛮有想法的部分。
但其实那么好的故事,主创完成的非常糟糕。
一个是对感情的铺垫不够,没有把这种生死离别的震撼感呈现得更好。
同时医院里老人儿子的那些情节设计十分糟糕,从只想着找肇事者家属要钱到突然变成大孝子,实在是突然。
另一个整个片子的画面和调色都很一般,暗色的画面与暖色的画面都十分刻意,尤其最后花海的画面,感觉色彩就极其奇怪。
而且在如此奇幻的设定下,竟然没有任何超出想象的美丽画面,实在是令人失望。
同时还有郑恺那条线出现得莫名其妙,仿佛是为了第二部留伏笔,最后的惊醒完全没有任何必要。
另外,催眠的设定非常糟糕,甚至有点莫名其妙。
当然主演的表现其实也都比较一般,尤其是在面对反常事情的表现上。
总的来说,整个片子有非常棒的故事,但是被呈现得不太好,但凡是个水平正常的导演,这片子都能更震撼,因为它直击的是生死离别的告别,这是很有力量的。
但这个故事真的非常适合拍电影,所以也帮这个导演算是盖上遮羞布了。
2023-12-11看
很久没写影评了,先念叨一句,刚看完电影也没有做笔记,完全是凭着我的记忆书写的,可能与电影正片会有所出入,总之不会有太大偏差,如有重要错误,谅解一下啦。
作为章若楠的粉丝,一直很期待《照明商店》上映,毕竟这个题材算是脱离了她“青春疼痛”的标签。
上周的点映,我们这里没有排片,还蛮遗憾的,没想到这周能看到加映,立马就买了电影票。
说实话,在这个短视频轰炸的现在,影视作品在各种平台上轰炸性地放物料宣传总是会有些影响观影体验,像我这样喜欢开电影盲盒的人不特意去看也会在不经意间就被剧透,好在《照明商店》没有辜负我的期待。
看电影之前,我不认识导演蔡耳朵是谁,但是看完电影之后,我去搜索了她之前拍过什么作品。
倒是也没有点进去看她是不是主要导演,囫囵看了一圈,发现以前看过的一些影片也有她的参与,多数是剧情片,也符合我看完电影对她的印象。
网上有人说“《照明商店》前面吓死人,后面哭死人”,再加上原著漫画似乎也有这样的评价,虽然我没看过漫画,但心底还是略微有些害怕的。
不过电影前半段的恐怖氛围没有我想象中那么重,我猜测导演之前应该不常拍摄惊悚的片段,在这一类型上,她对节奏的把控还有所欠缺。
当剧情开始后,显然是来到了导演擅长的领域,节奏变得舒服了不少。
导演大多用的都是些基础的镜头和转场,没有过多的炫技,反而突出了她扎实的功底。
与写文章一样,有些时候朴实的话语更能体现出笔者的功力,于拍摄而言,同样如此。
平常的镜头之下能够看出创作者的用心与努力。
她们把最温情的片段留给了分离的母女,最梦幻的镜头留给了共生死的同性恋人,最诡异的引子留给了畸形的父子关系,最有余韵的台词留给了阴阳相隔的情侣。
母女之间为何温情?
这似乎是大部分人想当然的关系,当然这世上同样也存在着大部分关系不睦的母女,但这正是这部电影能够让我写下这篇影评的原因。
看完电影的人都知道每一条故事线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剧情,是我们平日里最常见到、最常想象到的情节,然而这部电影做到了“我明明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我还是落泪了”,这就是它的可取之处。
让观众产生共鸣,是一部作品能够向大众发出的声音。
章若楠饰演的许念走到车祸发生地时,我明明知道她身边站着的那些人都处于生死交界之间,但还是忍不住好奇他们背后的故事。
像我之前说的,被短视频轰炸后提前给我预警了许多剧情,几乎是上一个镜头刚出现就能猜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导致本就容易被预料到的情节让我失去了部分好奇心。
唯一让我有些意外的是货车司机和公交车司机的身份,但也觉得是情理之中。
可以这样说,货车司机的片段是我观影时90%的恐怖来源。
从《受益人》开始,我就知道柳岩是一个很有感染力的演员,这一次她饰演的母亲同样也没让我失望。
当她匍匐在被沙子掩埋的公交车里焦急地翻过金属拉出女儿时,她让我看到了一个母亲的祈求。
与我同场观影的人也是从那个片段开始流下了眼泪。
我向来是觉得不论电影好坏与否,能够让观众共情的演员就是一个好演员。
母女线作为剧情反转的第一条线成功打开了观众的泪腺,也就为接下来的几条故事线打好了共情基础。
在网络上得知原著“反甲女”的故事线好像是爱情线,但我觉得改编成母女线是个不错的选择(基于没有看过原著剧情,仅作为电影观众的我而言),一部电影中类似的剧情线太多反而容易让人疲倦。
这条母女线中最打动我的不是柳岩在车上为了救出女儿将指甲都翻到破裂的片段,而是她拿着两包卫生巾教珠珠分辨什么是日用,什么是夜用,又该怎么用和她站在阳光下告诉珠珠“你很好看”的时候。
偶尔我也会想那些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逝去的母亲会遗憾没留给孩子什么吗?
是不曾给孩子留下一笔费用供他日后更好生活还是不能长长久久陪在他的身边?
也许都不是,她们或许更想在孩子人生第一个节点出现时为孩子引路,或许是说出一句平日里羞于启齿的夸赞之语。
当她说出“你很好看”,然后在阳光之下目送珠珠离去,那便是她们之间最完美的收尾,因为这位母亲本就到了她的结局。
孙美林和孙千饰演的是一对同性恋人,由于种种原因,确实表达地有些过于含蓄,很巧的是她们在影片里同姓,在影片外也是同姓,也算是一种意外的缘分。
为什么我说导演将最梦幻的镜头留给了这条剧情线,不止是窗台多了一盆太阳花,也不止是破碎之中她们相拥,也是LGBT群体本就处在现实与梦幻之中,就连创作一部作品都只能暗示她们是一对恋人。
很多人从书上或者电影里了解LGBT群体,将他们之间的感情过度美化,忽视了他们所处的困境,虽然现在的大环境不如从前严厉,但比之普通情侣还是更为艰辛。
影片里这对恋人还活着时最后的对话也是其中一个为了让父母高兴要回到老家相亲,而她相处了三年的恋人也只敢在她面前发发脾气,之后她们就遇上了车祸。
死之前,她们甚至没能再看对方一眼,只来得及伸出手试图从背后保护另一个。
弥留之际,孙美林饰演的刘雨珊选择随爱人而去,何尝不是一种讽刺,也许在另一端,她们能够光明正大的在一起。
至于那条畸形的父子线,不是因为张琪演的老爷爷和他儿子发生的故事,而是货车司机背起他走到照明商店时浮现出老爷爷过去也曾背着儿子走过那条巷子。
老爷爷总是唱着儿歌怎么也走不出巷子,他念叨着下雨天要去接儿子放学,又念叨着他要走到照明商店去,可是他既接不到儿子也到不了照明商店,直到货车司机背着他走出了巷子。
医院里他儿子嚷嚷着要求司机家属赔偿,时间回溯里他儿子不常到养老院去看他,医生告诉他儿子:“司机没有家属”,但我觉得背起老人的司机在老人最后捡起那个平安符的时候多了一个挂心他的人。
我说的畸形便是这样的畸形。
这条线似乎也改编了,听说原本在巷子里唱歌的是个小孩子,我朋友说可能是因为之前的改编已经有了个小孩子,所以就改编成了父子线,但我觉得这样改编或许是为了给那个货车司机一个完满的结局。
他是肇事者,但他也是个疲于生计的可怜人。
一次次徘徊在那栋楼试图将幸存者唤醒,是他的歉意也是他最不想背负上更多的人命。
当他闭上眼化成沙时,他已经尽力做了他能够做到的事。
本就是一个普通人,有谁愿意害了谁的性命还丢了自己的命,纵然大意,但也付出了性命。
我想了很多可能,倒是没想到白宇帆饰演的角色是公交车司机,可能也是平日里总是忽视那些日常出现在我们生活里的职业的原因,反正最后说他是公交车司机的时候,我蛮意外的。
说实话,这条爱情线又回到了章若楠的舒适区(其实我觉得主要是光线的舒适区),少了光线一脉相承的狗血剧情,他们演得很动人。
我一直觉得哭戏是章若楠的强项,事实告诉我确实是她的强项。
她吃着没有烤糊的三明治,一口又一口,随着镜头的推进,眼泪越流越多,演出了层次。
不过即使是作为粉丝的我,也只能说她在这部电影里最有记忆点的也只有这段哭戏了。
这条爱情线里,白宇帆比她更出彩。
可能是许念这个角色本来就只是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也可能是她的演技台词还需要再练练,不过倒也没拖电影的后腿。
这对年轻情侣幸福的样子演绎得非常动人,我看着他们在天台的雨中打闹,在公车上分红薯,情不自禁地微笑了起来。
于是,电影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台词交给了他们。
一是“遇到鬼了回头看看,万一认识呢”,二是“小别一下,我们有缘再见”。
一个人的存在不是活着死去就能抹掉,而是被人遗忘,这两句台词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鬼让人感到害怕,但如果是你认识的人,你还会害怕吗?
生命的结束是场离别,但可能今夜你又能梦到他,在梦里相见也是一种怀念。
在那片黄色的油菜花里,郑满还是那个公车司机,与女友告别后兢兢业业地带着那些逝去的灵魂离开了那里。
照明商店的老板是救死扶伤的医生,他每送出一个灯泡就是点亮了一个病人的生命之火,看似一个工具人,但是很合理。
最后我想说,这部电影虽然没有那么深刻,但去看看也不亏。
虽然煽情,但煽得合理。
然后,如果前面恐怖的气氛再紧张一点就更好了,这是我比较遗憾的地方。
那么,小别一下,我们有缘再见。
出于粉丝之心,我悄悄说一句我们章若楠这次拍的不是青春疼痛了,之前还拍了喜剧《请别相信她》,演技虽然没有很大的提升,但还是有进步的。
其他题材的影视作品也考虑一下她吧,拜托拜托。
先说结论,是一部正常的、值得去电影院的电影。
但如今,能看到一部正常的电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把故事讲得很清楚,叙事流畅,前面有疑惑的地方后半部分都有回应有解释,基本逻辑是清晰合理的。
似乎这是基本要求,但现在能达到这个基本要求的电影又有几部呢?
不知道是因为有预设,还是因为别的,没有被吓到,也没有落泪。
但看完之后,很久才平复了心情。
文学作品是用来承载人类情感的,其实电影也是。
这部电影没有宏大的背景,从一个很小的日常的角度切入,展示人类渺小又而伟大的情感。
几个故事,从不同的侧面写了日常的亲情、爱情。
正是这些微小的爱与日常,让我们在漫长岁月里得以抵御那些艰难困顿。
也许也会是这些不理智的情感,以后会帮忙我们战胜AI吧。
“你准备好了吗?
”这句台词,很是让人触动。
怎么可能准备好?
好遗憾,告别总是这么猝不及防。
真希望,真的有照明商店,让我们可以好好告别。
其实我一开始是做好了看一部烂片的心理准备。
没看过原著,但有所耳闻,觉得实在不是一部好改编的题材,万万没想到反而给了我惊喜。
而演员的表演也很棒。
@章若楠 @白宇帆 的表演都很生活化,像真的在谈恋爱一样(bushi)。
@电影照明商店 是一部值得走进影院去观看的电影。
等正式上映了,我会去二刷的。
-
這裡的影片中是記錄下一個二千年前後時期的歌手怎麽以一首歌紅遍全球在講她的生平因為歌首首歌聲動人,感人心弦,像是在講大家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