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义大道)古语有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镜子除了能照出自己,更是一种警示功能的象征。
《魔镜3D》是那种能把人吓尿的惊悚片,但绝不是单纯为吓人而吓人,而是抓住人的恐惧心理配合音效,让人毛骨悚然,脊背发凉。
与此同时,品这些惊悚背后的深义,会觉得片中的“魔镜”更多给我们的是警示意义,除了对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鞭笞,更多的是对年轻一代的行为的警示,告诉他们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必须有有担当和负责任,否则只能自食其果。
而细品之后,发现这样的惊悚片里的人文主义关怀其实还蛮温暖的。
电话:一个密闭空间,只有漂亮女孩和她的手机,似乎的现代宅女的标配。
这部影片的成本虽然不高,但所制造出来的惊悚效果却是棒棒的,让胆小的人几乎不敢睁开眼,3D视觉和音效的配合也为故事加分。
在真相大白后,道德的指南针开始模糊,肇事者无视生命,不懂承担责任,复仇者杀人于无形,手段极为残忍,是非对错难以分明。
给现代年轻人敲响了警钟,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要肆意妄为,迟早要付出代价。
别太痴迷于手机,它让你变的对现实世界冷漠,虚拟世界背后亦有太多陷阱和灾难。
奶奶:一边歌颂爱情,一边鞭笞着父母对孩子的冷漠,奶奶爷爷对孙子的隔代溺爱,看的人心里酸酸的。
爱情的梗有点老,但依旧感人,骷髅在古镜里显现出人的模样,还有孙子最后看到镜子里的爷爷奶奶,都展现了魔镜神奇的力量,其实更是一种感情的寄托,奶奶对老伴的爱,还有爷爷奶奶对孙子的爱。
片中仍然是有对年轻一代父母的警醒,成天忙于工作,对于孩子只有责骂,对于老人不仅没有感恩,还责备她们对于孙子的腻爱。
母亲没有按时间过来,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责备,并不是去看看母亲到底为什么不来,以至于母亲死了两天才发现,这绝对是一种失职和不孝,不管中国还是泰国,这种行为都是让人不耻的。
将孩子独自己一个人关在家里,尽管是为生活所迫,却让人觉得寒心,孩子还小,他需要更多的关爱。
电影:比前两个故事的讽刺意味更重,年轻演员仗着有点名气动不动就罢演,各种耍大牌不说,还瞧不起其他演员,遇到一点小问题就抱怨。
还有投资方不顾质量压缩工期,导演更是为了电影效果,不惜使用手段来恐吓演员,电影后期被评为“画皮”更是讽刺中的讽刺。
女演员说不会说泰语,更是让人不寒而栗,惊悚效果加倍……一直以来,惊悚片都还挺受欢迎的,尤其是好奇心比较强喜欢新鲜感的的年轻人,《魔镜》这次是由泰国导演Pakphum Wongjinda、韩国导演金成浩、香港导演彭发联合执导的,这个发生在三个国家的三个不同故事,共同讲述了爱与责任,还特别将对年轻一代的教育贯穿其中,效果很惊悚,影片的主旨意义却很温暖。
这几年,电影市场火爆,《孤岛惊魂》、《京城81号》陆续火爆之后,国产惊悚片今年有迎来破纪录的高产量,但同样惊人的是恶劣的口碑环境和低迷的市场票房,居然没几部过两千万的,我们不仅扪心自问,为什么总盘节节攀高,惊悚片却如一潭死水?
说白了,还是绝大多数国产惊悚片辑混乱,情节有硬伤,人物性格模糊伤害了观影群体,银幕上一惊一乍,观众笑成一片…… 拍惊悚片.........
文/满囤儿和长片不同,短片不需要大布局、整体结构、精细化节奏等等费劲的功夫,只要一个令人惊喜的小心思迸发出闪光,就足以让观众满足。
《魔镜3D》是曾经辉煌无比让人回味良久的《三更》的续集。
的确,随着3D技术的成熟,香港、韩国、泰国电影人在如何拍摄惊悚题材上所迸发的小心思也得到了大幅的更新。
延续《三更》的辉煌,现在正是一个最好的时机。
《三更》的三位导演香港的陈可辛、韩国的金知云、泰国的朗斯-尼美毕达如今已经都成为各自国家的超级导演,运作的都是顶级大片。
可是我们看《三更》会发现,即便是这些颇有大局视野的大导,也会有着想法很奇特的小心思。
他们的小心思体现在短片中,虽然有时候会有和电影传统观赏体验相悖的地方,却能让观众体验到长片中规中矩后难以体现出的另类美。
《魔镜3D》也是这种体验。
有些时刻你会觉得怪,觉得和自己多年的观影经验不符,却在导演抖出小心思后,恍然大悟、拍案叫绝。
韩国导演金成浩的第一个短片名叫《手机》,体现小心思体现得很明显。
这个短片想法是很大胆的。
因为这个短片其实只有两场戏,95%的戏份都在一个单间公寓内,都只是女主人公(甜美的李彩英饰演哦)自己的各种情况。
这种高度集中的戏,在长片中就像《活埋》一般罕见。
刚入戏的时候,观众会下意识担心这种独角戏如何撑足90分钟,可是当惊悚的氛围起来,灵异的危险越来越近的时候,观众会反过味儿来。
对啊,他根本不需要撑90分钟,他只需要撑30分钟就行啦。
于是,30分钟、高度集中和浓缩的气氛,以及最后一瞬间的爆发。
我们又体验了一下韩国复仇类电影复仇手段的高残暴化。
和韩国电影人注重外在视听营造不同,泰国电影人更倾向在故事中加入情感的元素。
因此第二部短片《奶奶》,也是三部短片中最有人情味的。
这个短片充分运用了惊悚片中最容易营造神秘感的两个元素:小孩和老宅。
尽管吓人的镜头并不多,但是很生活、很文化,最能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回味。
怎么说呢,以内地审查制度而言,这个短片可能是三个中最值得表扬的,因为它毕竟是唯一一个宣扬了些许正能量的。
呵呵最令人担心的国产短片《电影》,不但没有让我们在同行面前丢颜面,反而成为了本次三国同台中最大的惊喜。
我们突然发现,想要在90分钟里全面摆脱广电审查的局限很难,但是要在30分钟里耍个小心思、跳脱一下审查的局限却并不难。
彭发的《六世古宅》就显得拘束,远没有这个短片灵动。
这个短片最大的惊喜就是恐怖与喜剧的结合。
因为恐怖被禁止,华语电影人曾数次尝试用喜剧来规避,结果每次都弄得事与愿违。
毕竟在内地环境下,你严肃地拍恐怖还免不了笑场呢,你还搞笑,岂不是找死?
好消息是,彭发的这个短片第一次成功了!
成功了!
成功了!
恐怖的尖叫和逗乐的笑声,在这部短片的观影过程中被鲜明地分解开,并且都能纯粹。
这种小心思,当真是灵感和想象力的产物呢。
文/梦见乌鸦别看华语电影恐怖惊悚电影市场那么惨淡和粗糙,但之前对这部《魔镜3D》还是比较期待。
并不是因为《魔镜》这个还算是知名的IP,而是在于以下两点。
其一,这是一部我比较心水的分段式恐怖片;其二来自中韩泰三国的知名恐怖片导演一同完成了这部电影,从外表上看,似乎与国内那些不入流的伪灵异片电影划清界限。
但该片的预告片效果又是那么烂,让人吐槽,加之该片档期飘忽,从最初的7月末,再到后来的8月中,最后9月底,然后又提档到现在的9月25日。
让人感觉这部电影没什么底气,如果真得是一部优质恐怖片你跑个什么劲啊。
怀着忐忑的心情看了这部电影,总体评价,作为一个恐怖片粉丝来说,这不是一部惊喜的作品,但针对国内市场而言,《魔镜》绝对称得上是良心之作(但为什么宣传物料那么烂,又没什么底气呢),具体效果如何,如下分解。
首先来说,这部电影不推荐恐怖片粉丝去看,因为只要你喜欢恐怖片且有所阅历,基本都能看出第一个和第三个故事是抄的,只有第二故事好看,且个人很喜欢,但为一个短片去看电影实在不值当。
不过如果你平时不怎么看恐怖片,这部《魔镜》倒是可以看看。
闲话审查与片名《魔镜》分析该片之前,还要插一句,众所周知,国内恐怖片由于审查制度而言,是不能出现鬼的,所以如今有那么多的伪灵异。
但对于那些来自国外的电影该如何判定呢?
标准又在哪里?
《魔镜》从出品方来看,是国内作品,也是拿了龙标的,但其中有两个故事确实是两个外国导演拍得外国故事,算是进口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算作合拍片。
那么审查制度对于这部在国内公映,但其中又有外国出品方的恐怖片该如何判定?
明确要指出的是,这部三段式作品其中确有一部鬼片,是真正的鬼片。
那么审查制度对这种如“俄罗斯套娃”一般的作品,国内出品套国外制作的电影,难道不适用吗?
当然能在大银幕上看到一部纯正的鬼片还是非常爽快,但就是想知道标准在哪里?
为什么有的国内恐怖片编导绞尽脑汁要回避审查,导致电影效果乏善可陈。
这样一部作品,其中一个故事却明目张胆的大走灵异路线,这是何故,审查标准在哪里?
难道是为了显示他国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而突出自身的优越感吗?
当然是一句玩笑话,只是有感而发。
(据说该片档期迟迟未定就是由于片中的灵异太过于暴露导致审查不过,但总体感觉像是片方营销的噱头,作为营销狗,这点小伎俩还是了解滴)还要说下电影的片名,《魔镜》,来源于上世纪1999年阿甘导演的那部同名作品,电影出品方是香港,后来内地公映换了个名字叫做《古镜怪谈》,当时网罗了谢霆锋、林心如、徐帆等两岸当红明星。
一块古董梳妆台引发三个不同年代的恐怖故事,虽说作为引进内地的作品,没有出现鬼怪,但恐怖气氛做的很棒。
但那部《魔镜》最大的意义还在于,为适应内地审查制度,而玩的“人扮鬼+精神分裂”噱头来掩盖灵异,该片是第一部!
对于这部小时候看得恐怖片也不知道爱也好还是恨也好,一部电影开了一个内地国产恐怖烂片的大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分段式恐怖片的优势而这部《魔镜3D》,还是阿甘(刘晓光)担任制片,在这个IP满天飞的时代,本片也是赶上了“IP热”。
个人认为其实没有必要,因为三段式故事中,除了第一个镜子是重要道具外,其余两个故事跟镜子关系不大,另外《魔镜》这名字总让人想起了白雪公主,不知道的还以为童话片,这是个问题。
而关于本片的三段式无可厚非。
个人是非常喜欢这种恐怖片模式,因为恐怖片本来就是一个被玩烂了的题材,吓人噱头就那么三板斧,90分钟的片长讲一个故事有时候真的找不到太多情节和噱头来支撑,反而这种如市井传说的小故事短小精悍,就像听鬼故事一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拍得好了还能拍出更深的内涵和新意,比如本片中的第二个故事。
本片的三段式跟老版一块镜子串起来三个年代不同的故事不一样,后者是一条主线上的三段式,本片三个故事之间并无联系。
分别来自三个国家,跟当年的《三更》系列和《黑夜》倒是很像。
有意思的是,当年的老版《魔镜》没有鬼,且开创了“伪灵异”的先河,这部《魔镜》这多年之后倒是真正的出现了鬼,会不会再开一个潮流呢?
此乃后话。
下面来看三个小故事,各有所长,且没有剧透。
来自三国三位导演,有两个共同点,除了都是各自国家比较著名的恐怖片导演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他们的作品分别都被好莱坞翻拍过。
《电话》:亏心事后鬼敲门本片的导演是韩国导演金成浩,国内可能不太了解这位。
他也是老牌恐怖片导演了,最出名的电影就是《照出凶灵》,后来这部电影被好莱坞买下版权,拍了一部电影叫做《鬼镜》,鲍小强主演,相信不少朋友都看过,看来金成浩还是对镜子题材鬼片很有见地。
《电话》是三片中与镜子联系最紧密的,故事很像泰国鬼片《死神十字路口》中的第一个故事《寂寞》,节奏完全一致,但主题是相反,后者一段阴差阳错的缘分,本片则是亏心事后鬼叫门。
大部分时间描写宅女发短信吊凯子,叙事平铺,节奏很慢,但循序渐进的恐怖片做得相当出色,后半部分才有点骇人的成分,最后女孩在黑暗中的摸索才是本片最为恐怖的地方。
也许这是铺垫故事的一个方式,由浅入深的恐怖真正的恐怖。
结尾的闪回让我们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且这个自圆其说的故事并无牵强,收尾不错。
《奶奶》:阴阳相隔难耐亲情无界本片的导演是泰国的Pakphum Wongjinda,名字一堆英文叫不出来,但作品各个有名,《凶间疑影》、《骇人手机》,还有那部著名的《13骇人游戏》,同样也被好莱坞翻拍过。
这部《奶奶》是三段式中我最喜欢的,也是唯一一部鬼片,而且是明目张胆的玩灵异!
一个不会说话只会“yaya”的小男孩,父母工作在外,只能由奶奶照顾,由此产生的灵异亲情故事。
电影前半段循序渐进的渲染了祖孙情以及父母的冷漠,后半段奶奶意外故去,从而进入了恐怖的漩涡。
电影没有一惊一乍的惊吓,却有那种令人背后发凉的感觉。
比如小孩一个人独自穿越车流湍急(其中路面还有为车祸死亡人描出的白痕,这个细节大赞),去小卖铺买吃的,被问之谁带你过的马路?
小孩指了指空无一人的身边。
这就是让人感受到恐怖的地方。
尽管小孩不会说话,但谁都知道这是“奶奶”带着孩子来的。
但仔细想来,在惊悚之余体会到了温暖。
电影中的家庭,不仅仅是一个特例,更是一个代表,本是一部纯正的鬼片,结尾处峰回路转,说鬼的同时也让人体会到了阴阳两隔的那种亲情。
结尾镜中的噱头明确了电影灵异的气质,这不仅仅是一部鬼片,他用了短短几分钟便说尽了三代人的真情,让人想起了叶伟信《回转寿尸》中最后一个大亮的故事《最后的晚餐》。
还需说一下,那个只会说“yaya”的小男孩,在泰语中,奶奶的发音好像是“kunya”,有没有“yaya”这个叫法也不太清楚,希望懂泰语的朋友给科普一下。
《剧组》:片场惊魂玩搞笑最后一个故事的导演是彭发,关于此人不再赘述。
只是说说这个故事。
整体《魔镜》这部电影的风格沿用了近期泰国分段式恐怖片中比较流行的模式,在几个纯粹惊悚的小故事之中,穿插一个由惊悚和搞笑组成的故事用来活跃气氛,就像高英培相声里那段《哭四出》一样,连续相同题材和风格的故事堆在一起看多了难免让人厌倦,需要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出来活跃一下气氛。
本片有点像《鬼5虐》最后一个故事《片场惊魂》,都是在讲一个拍鬼片的剧组,进而遭遇亦幻亦真的灵异现象。
这是一部无厘头作品,吓人场面不算出彩,但笑料极为丰富,光是看片中几个倒霉蛋“遇鬼”后洋相百出就能让观众忘记了这一部恐怖片,比如剧组成员听闻从胯下看对方能够看出对方是不是鬼,随后在拍摄时的形体各异让人笑掉大牙。
虽说电影里情节东拼西凑,可是整体上来说,这部无厘头的作品还是在这部电影中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另外导演彭发还自黑了一次,这与《片场惊魂》中那位导演恶搞自己的前作《鬼影》《连体阴》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处。
总体而言,这部《魔镜》在整体新意不大的情况下,用了三种不同风格的故事完成了一部电影,在国内市场上还是比较少见的。
同时电影的质感不错,尤其是第二故事非常好,电影这四颗星全是为这个故事打的,其他两个一般,且有雷同减一星。
如今的恐怖片,故事很难在90分钟片长中寻找出更多的突破点,不如分开各个击破,这也就是如今分段式恐怖片越来越吃香的原因,但需要注意的是,分段式,每个故事必须要做到风格迥异,否则单一模式下同样的风格,就会让人吃腻。
镜,在世界历史文明中有着特殊的一层意义。
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中,就有不少关于镜的神化功能描写。
在西方神话童话里,也有不少关于魔镜的情节。
当礼崩乐坏,法律与道德齐齐沦陷时,镜便被赋予了一种可以透视灵魂的重要功能,即将于9月25日上映的电影《魔镜3D》便将这个道具用到极致,将人性的善与恶“照”了出来。
有个成语叫明镜高悬,那在这部电影中,其实镜的作用就是“魔镜高悬”,以镜为载体实现善恶终有报的主题。
影片以三个小故事为结构,分别以韩国、泰国、中国香港为三种风格,中泰韩三位顶级导演执导。
这样的故事结构非常冒险,要将一个惊悚故事通过一部微电影的时长讲出来,还要讲得好,圆得妙,这很考验编剧的功底与导演对于节奏的把握。
好在《魔镜3D》完美得做到了,且做到了三次。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韩国,年轻女孩因酒后驾车撞人致死,逃逸后养伤在家长达三个月。
直到有一天,她收到一个神秘包裹:魔镜。
随之而来的是,一个陌生男人成为她的微信好友,这个男人对自己的生活了如指掌,制造了一系列的诡异事件,并直言来要找自己……这个故事用了典型的韩国悬疑电影的拍摄手法,注重细腻的画面表达,具有击溃观众心理防线的音效和光线的明暗层次运用,然后通过空间上的设计,如幽暗的长走廊(中国风水学称之为:枪煞),幽深的楼梯设计以及时间上的紧迫感,完全将观众的惊悚感调至上限。
从开始时,长达近20分钟的慢节奏微信对话,到后来的节奏渐快,再到最终女主崩溃,在情节的推进上导演金成浩功不可没。
而镜的运用,是影片三个故事中戏份最重的,也是植入最成功的。
如果说做梦、小孩和镜子是惊悚片的硬性标配,那在镜的运用上(下文还会出现本片如何对孩子的元素进行成功运用),《魔镜3D》真的值得太多国产惊悚片学习。
如果第一个故事是画面精致、故事性占优的话,那第二个发生在泰国的故事则是以亲情、现实感取胜。
在观影结束后,笔者曾问几位影评人,结果是普遍对此故事青睐有加。
这个故事更符合中国受众的传统审美,父母因工作疏于对孩子的照顾,奶奶则对这位孙子溺爱有加,这种隔辈亲的现象其实在中国更甚。
有天奶奶去世,围绕孩子出现的悬疑情节成为这个故事的迷点所在……用有身体残疾的角色为重要人物线索,是中国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题材影视剧惯用的,类似于《红楼梦》中的癞头和尚、跛足道人。
而这个故事中的孩子则是一个半哑儿童,只会讲:呀!
呀!
这样的人物设计更加突出了人物神秘感和不确定性,可以起到增加剧情张力,又不失合理性的作用。
整个故事在悬疑手法使用上,同样是幽深的街道来体现空间压迫感,增加的铁门帘和一层底商,则是人性的禁锢和近在咫尺的自由形成了鲜明反差,其中镜子在其中更像是一个传播信息的载体。
有温情、有感动又不乏现实主义色彩,逻辑完整、故事精彩,画面虽然没有上个故事精致,但更加能打动人。
此外,必须为影片中的奶奶饰演者点赞,表演非常好,是整部影片中最为出彩的人物。
第三个故事,是以香港电影风格为主,其实更像一部上世纪90年代香港鬼片颠覆时期的作品,不算出彩但也中规中矩。
可以说,《魔镜3D》这部影片集东亚惊悚题材电影之精华,绝对是今年迄今为止惊悚题材电影的上乘之作。
月黑风高夜,每当影片中诡异的音乐响起,镜头缓慢推进,毛骨悚然的你双眼紧闭等待死神的最后审判,此时你希望睁开眼后看见的是一个心理扭曲的人?
还是一个面部狰狞的鬼?
中泰韩三国导演合拍电影《魔镜3D》于9月25日正式上映,本片讲述了三个由“魔镜”引发的恐怖故事,给中秋国庆黄金档刮来了一阵不一样的小清风,虽然它冷飕飕。
自《孤岛惊魂》大卖后,中国上映的恐怖片都朝着同一个方向狂奔——“人吓人,吓死人”,这一趋势的产生除了广电总局近期颁布的禁令“建国之后动物不许修炼成精”的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赚钱。
中国情侣的强烈需求,才给了中国鬼片市场如此强的生命力,以平均一月两部的速度陆续上映。
如果把惊悚片和鬼片看做一个整体,大致可以分为欧美风和东南亚风两种类型,而电影《魔镜3D》是由传统惊悚风格的香港导演彭发、韩式悬疑的韩国导演金成浩和有着“泰式暗魔”之称的Pakphum Wongjinda联合拍摄,三人足以撑起东南亚鬼片界半壁江山,并称要向15年前骇破天际的经典鬼片《古镜奇谈》致敬,让鬼迷们万分期待。
但是期待越大,往往失望越大,痛并快乐着也许代表了鬼迷们的心声。
《魔镜3D》以一面古镜作为线索分成“电话”、“奶奶”、“电影”三段式故事的独立方式,由三位导演分别指导,风格鲜明,情节清晰。
如果以上这句话无法让您抓住影片的精髓,那我们换一种说法:这部电影由三部关于古镜的微电影组成,讲述了“不善良的的女孩因为玩微信害死了自己”、“奶奶和爷爷去世后依然关心孙子”、“导演拍鬼片遇鬼”的三个故事,画风分离,情节简单,如果您觉得观影过程全程无尿点,那是因为影片很短不需要跑厕所。
客观来说,三位导演的个人实力都不容小觑,韩国导演金成浩成名作《恐怖故事》、《照出冤灵》实属佳作,建筑学高材生出生的他对镜头中空间设计、造型搭配以及光线的调用都发挥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魔镜》也多次运用。
如“电话”片段中利用楼梯间的立体递进的长方体形状,通过逐层熄灭楼道灯光营造出形似“棺材”的独立空间向主角逼近的紧张气氛,以及利用视觉延伸效果塑造的楼道也有相同效果,对于光影的运用堪称炉火纯青。
但是和很多密室杀人案相同的一点是在这个片段中设置人杀人,少了鬼的神秘色彩,却又不给出严密的逻辑,硬生生塞给你一个结果。
而泰国导演Pakphum Wongjinda在故事的塑造中消除了逻辑的漏洞,故事相对流畅,而且无论是画面色彩还是镜头调度上都展现了泰国电影特色和当地的人文风情。
可是,导演好像忘了自己是在拍鬼片而不是呼吁年轻人关爱老人和留守儿童的亲情片,观众都已经准备好了尖叫,导演却说到此为止,生生噎在了喉咙里。
最后一段“电影”由香港导演彭发创作,其代表作《见鬼》曾把李心洁送上影后的位置,后期来到泰国专攻恐怖片拍摄,技术上的成熟和个人创造力都毋庸置疑。
彭发在《魔镜》的第三段中运用了戏中戏的结构模式:扮演鬼的女孩被鬼上身,反转做得水到渠成,通过泰语台词的出现与上一个片段“奶奶”呼应,也算是保持了影片相对完整性。
影片吓人场面不算出彩,反而有刻意搞笑的成分,沿用了近期泰国分段式恐怖片中比较流行的模式:在几个纯粹惊悚的小故事之中,穿插一个由惊悚和搞笑组成的故事用来活跃气氛。
不知是因为面对恐怖片创作行业的整体低迷势态还是对上映审查制度的不满,彭发采取了黑色幽默以自嘲,对制片人、演员对导演的创作限制进行了讽刺,并且借外国影片人之口说出“影片很好,无处不在的镜面很有恐怖气氛,符合巴赞的形式主义。
”无论影片惊悚效果如何,彭发总归没有让我们失望,他超越了十五年前《古镜奇谈》的“伪灵异”,向审查制度证明真的“有鬼”,其中诸多没有解释清楚的漏洞也就此释怀了,这在中国恐怖片市场里实在难得。
观众愿意支付高达80元的3D电影票价是为了享受“贞子爬出大屏幕”的快感,但得到的却是室内设计的三维效果图时不要生气,看看三位导演之前的作品你就会知道,挡住“贞子”爬出来的不是他们的才华,而是那堵“无形的墙”。
且相信一分钱一分货——港囧虽已破亿,泰囧成功不再,如果你看完前者感觉受了伤害,《魔镜3D》给你真挚的善良与亲情。
天黑了,请睁眼。
十多年前,韩国、泰国、香港三地顶尖惊悚高手联合拍摄的两部《三更》风靡一时,无疑是亚洲恐怖电影在创作上密切合作的里程碑,开启了三地惊悚片在元素上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趋势。
而这部《魔镜3D》则是香港导演彭发、韩国导演金成浩和泰国导演Pakphum Wongjinda这三大鬼王组团出击。
如同当年的《三更》一样,《魔镜3D》也是由三个独立单元的惊悚故事组合而成。
看似毫无关联的三个故事,却用镜子这个道具作为天然的连接,使之形成有机的结合。
这三个故事都短小精悍,均侧重心理恐怖的呈现,都用东方传统神秘主义来营造诡异氛围,但在表现形式和精神内涵却大不相同,却显现韩国、泰国、香港三地惊悚片各自鲜明的特点与味道,那就是:韩式惊悚阴魂不散、泰式惊悚玄秘弥漫、港式惊悚癫狂怪诞。
第一个故事“电话”,展现的是致命复仇,明显的韩式悬疑。
腿脚受伤的少女独自蜗居高楼,百无聊赖地与神秘人进行微信交流,危险一步步向她袭来。
房屋恰似诡异的幽闭空间,黑夜里不时响起的微信提示宛若阵阵催魂铃,秒表上的时间行进犹如索命倒计时,制造出步步紧逼的恐慌氛围,让孤独、无助、绝望的少女承受着无路可逃的恐惧折磨。
那不停闪回车祸后的情景,显示这一切与醉驾引发的悲剧有着莫名关联,加重着故事悬疑重重。
那车祸后伸出的带血手抓,剪刀扎在女孩腿上流出的殷虹血迹,还有她坠楼后满脸玻璃碴的面孔,这重口味的血腥画面,让视觉恐怖刺激感官。
这段故事的恐怖不在喷薄而出的一刹那,却像黑夜暗流,慢慢渗透,直入骨髓。
第二个故事“奶奶”,阐述亲情关照的重要,典型的泰式玄秘。
小幼童迟迟不会说话言语,工作忙碌的父母忽略其成长,奶奶对他关怀备至,总是把孙子带回居住的老宅,让他去与神秘人交流。
而在奶奶身亡后,小男孩总是拿着废弃的旧货来购买零食。
这旧钞票从何而来的疑问,以及奶奶居住的老宅里隐藏着什么谜秘,令父母心生狐疑,进而一个惊人的秘密被揭开。
在缓慢的叙事节奏下,有着锋芒内敛的精髓,用一种沉稳、冷静的笔调,不紧不慢地营造气氛、铺垫情节,孩子怪异的举动、老妇的奇怪言行,阴气森森中显现隐秘的诱惑。
这段故事胜在追求意境的表达,呈现出闲静、玄秘的风格,而吓人的表象背后是一个感人的温暖故事,感性又不血腥。
第三个故事“电影”,叙述的是恐怖游戏的趣味,深得港式恐怖喜剧之妙。
拍摄民国题材惊悚片剧组,演女鬼的临时演员,居然真的鬼上身,居然把整个剧组吓得失魂落魄。
这段故事采用的戏中戏的结构,情节紧凑,戏中有戏、戏外有戏,将喜剧与惊悚巧妙融合在一起,惊险中加入笑料,可以把人吓得惊声惊叫、瞬间又能够叫人惊声尖笑,让观者的神经情感快速往返于恐怖与欢愉两个审美极端,边笑边害怕,可谓用青春喜剧的方式演绎了一段惊心动魄的骇人故事。
而导演刻意为了拍戏刻意制造的谎言,却潜伏着真正离奇的恐怖事件,想来真是叫人毛骨悚然、心惊肉跳。
综合来看,《魔镜3D》里的三个惊悚故事各个惊悚精致。
三个导演,三种风格,三种寓意,分别在悬疑、玄秘、荒诞各抒己见。
看似个为一体,实则相互关联,很有意思。
而各个短片的功力也相当惊人,质量上乘,剧情也恰到好处,无懈可击,而在峰回路转之后,每个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使得这部短篇集达到看起来别有一番恐怖诱惑力。
更为重要的片子不注重描摹恐怖的事物,而是通过意境的营造、情绪气氛的渲染来不断调动观众的想象,达到心理恐怖的效果。
比起那些爱用恐怖画面或者恶心的造型直接吓唬人,引起的只是简单的生理反应的视觉恐怖片,要更有营养更有价值。
而片中隐含的对人性的思考和伦理道德的诉求,更为叫人感叹,证明好的恐怖片不仅要吓人一跳,还要具备震撼心灵的内涵。
过来围观百花影后安吉拉卑鄙的拍戏套路……第一个挺恐怖的,早在台词(我这里很窄,很闷)出现时我就猜到了后面剧情,但还是被吓到了😂第二个很温情,融合泰国的特色,故事情节也好,既有恐怖氛围又感动😭第三个笑cry,孙坚的感情戏演的真不错。
抠图特技太假了,同框的脸颜色都不一样,后期经费不够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魔镜3D》,由Pakphum Wongjinda、金成浩、彭发“三大鬼王”首度联合执导,每人分担一个故事,可称是近年中、韩、泰三国导演在恐怖电影层级的高层次协作虽然故事都用一面神奇的镜子进行串联,但各个故事还是有着巧妙的情节设计,韩国篇《电话》讲述了一次复仇,泰国篇《奶奶》讲述了一段虐爱,中国篇《电影》则讲述了一次拍摄,由香港导演彭发一手打造,并启用了孙坚、修睿等,开启了一段非常接地气的戏中戏。
三个段落各具特色,令人印象深刻——被吓得够呛。
说起段落式结构的恐怖片,每每只是多国参与,必会诞生很多精品,记得2002年有金知云、朗斯·尼美毕达、陈可辛联合执导的《三更》,2004年有三池崇史、陈果、朴赞郁联合执导的《三更2》,2006年有梁柏坚、秋山贵彦、Tanit Jitnukul联合执导的《黑夜》,都代表了当年亚洲恐怖电影的高水准,不同国籍的不同导演围绕一个主题的各自演绎,给观众带来琳琅满目的全角度惊吓,既是“检阅”了各国的“鬼”文化,也是让影视作品更加“大同”于全亚洲甚至全球的努力。
《魔镜》的题材,很容易让人想起更“古老”的一部电影,那是大概2000年左右的时候,由徐帆、谢霆锋、罗兰等等出演的《古镜怪谈》,那也是一个三段式故事,也是由一面神秘的镜子而起,今次应是加强版,相对往篇,算是各种强力加磅,导演阵容自不必说,影片的拍摄与制作,也更加精致,无论是泰式暗魔、韩式悬疑,抑或港片惊悚传统,这些元素叠加简直就是恶灵厉鬼的集中营,用“群魔乱舞”阴影覆盖整个亚洲空间。
众所周知,内地上映的恐怖片,不能过多剧透,且都有一个“神补刀”的结局,会让观众之前积累的所有恐惧感,瞬间全消,但《魔镜》不同,这是一部彻彻底底的鬼片,片中的鬼可以24小时全天候的随时出现在影片中,出现在观众心里,带来一场场颇有“虐杀”效果的恐吓。
唯一不变的是,那盏历经了风雨岁月洗礼的镜子,依然在民间流传,谁也不知道,第二天一睁眼,谁会收到这盏充满了诅咒与魔力,谁也无法摆脱的魔镜。
而且,没有所谓的“解密”的捣乱,鬼就是鬼,似乎看得见又摸得着,却也看不见也摸不着,用一部电影,来激发出受众内心的“鬼”才是主创者最快乐的事情。
当然,如今的魔镜,已经成为一个“惊悚”的符号,在影片中穿梭,也在观众的内心里奔腾,皆因这一部电影,集合了惊悚的内外双修,一边用不断深入且难以预料的故事,抓住观众内心的恐惧之源,另一方面又通过颇具力量的声光电效果,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感官刺激,其实相对来说,是集合了亚洲恐怖片的心理控惊悚,和欧美恐怖片的视听控惊吓,融合于中泰韩三国的风格化故事中,得以综合性的体现,做得好,绝对是集三国恐怖能量于大全。
说实话,战台烽其实是一个很胆小的人,每次看恐怖片,都如过一次鬼门关,当然烂片不算,但凡优质的恐怖惊悚类型片,观影后所带来摆脱不掉的“长尾”效应,绵延很多天,每当遇到与影片剧情相类似的场景,便会瞬间穿越回去,仿佛昨日重现般,把影片的剧情再“搜刮”出来,放置于时时的想起,那种随时“乱入”的身临其境感,是一支惊悚片送给我们的长效肾上腺素分泌剂,总会在出其不意的时候焕发新的恐惧力量。
当你在惊叹广告大片港囧势如破竹地奔向二十亿时,却不知道有一部恐怖片正在悄悄上映,突破性尺度的是里面终于定义了鬼的存在!
趁热聊一聊没有剧透,电影分三个故事——手机,奶奶,电影;分别是韩泰港导演的,第一个手机拍的不错虽然剧情猜的到但镜头配乐气氛烘托和节奏都是很成熟的表现,剧情属于交通宣传片,另外李彩英的颜值还不错第二个是拍的最好的,也是尺度最大的,通过小孩子的阴阳眼定义了真正鬼的存在,当然定义也是稍有一点模糊,感觉这里面删的较重,配乐是一大亮点,将剧情融入到其中第三个,就不过多评价了,太多模仿的痕迹,演员表演水准差到不能忍,不好好地玩恐怖惊悚却给拍出了喜剧的效果,当然最后也还留了一个鬼悬念,而且里面的一个老外酱油神似贾老板总体,第一二个故事3D效果比捉妖记好的多,节奏氛围保持该有的水准,观影体验也很不错,貌似这算是港韩泰合拍,所以广电下手软了,结果真给整出鬼来了,好在票房扑街了,没有形成话题性,再就是不要参考豆瓣时光网评分,基本都是冲着国产恐怖片打一星的,但其实除了最后一个故事都是中韩拍的!
另外,无视豆瓣评分,原因都懂的!!!
所以,整体三星,但具有突破性,加一星,平衡打一星的,必须给五星
放在内地电影里挺不错的
这不就是泰国的片换一拨人演嘛~~
一定要我说吗,不要翻拍十年前泰国的鬼肆虐好吗
怀旧古镜怪谈才看的,三段式号称3位大导演结果毫无新意,给两星是因为第三段的体位我确实笑了
第一部分抄泰国电影,第二部分打温情牌,第三部分真的烂的不行。
第二个泰国故事最精彩。
这电影其实是有鬼的,只是很多人没发现
过来围观百花影后安吉拉卑鄙的拍戏套路……第一个挺恐怖的,被吓到了。第二个很温情,融合泰国的特色,故事情节也好。第三个笑cry,孙坚的感情戏演的真不错。抠图特技太假了,同框的脸颜色都不一样,后期经费不够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近年恐怖片里不错的作品
其实第一个故事蛮不错的啊。
都是些什么鬼...之前有张免费票没时间去看,现在真觉得还好当时没时间...
第一个故事说实话还蛮恐怖的,第二个也挺恐怖,第三个是搞笑的吗?孙坚逗比,后来看豆瓣才发现原来是韩泰中三段合集,我说第一段是韩文但是中文配音有点违和,最要命的是这竟然是3d的..还好在家看了,去电影院也看不了啊
第一个故事还好,其他都闹着玩,中国的直接成搞笑片。
什么鬼
第一个故事关于复仇鬼;第二个故事是温情鬼;第三个故事是捣蛋鬼。。。
三个故事都是抄袭,毫无新意,拍摄也特别尴尬,很不自然。
四星给泰国那段爷爷奶奶,爱情超越死亡
最后在开什么玩笑
一邊寫稿子一邊看完的,第一個故事copy泰國那個「寂寞」,第三個故事copy「鬼5虐」。最搞笑的就是最后一個故事了,完全都是喜劇片。各位如果覺得能在國內看到這樣的鬼片就很知足,就好像廣電總局大發慈悲一樣,心裡就得到滿足了。。。只好說你們奴性咯。。。
韩国的部分实在娱乐大众么,完全是泰国之前的一个鬼片的一个桥段,连台词都没变,实在是太过分了。泰国的部分也没感觉吓人。一个静止的镜头加特别大声的恐怖音乐。只有香港的拍的不错,又恐怖又搞笑,只有最后穿白裙子的美女确实让我感觉很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