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是香港近年崛起的導演,他的作品如香港製造、細路祥等,均表達了香港的低下階層、社會因由殖民地回歸祖國而帶來的矛盾,而這套被稱為陳果妓女三部曲之一的《香港有個荷李活》一片亦不例外,故事講述住在荷李活廣場高尚住宅下即將清拆的大磡村裡的人的生活,以燒豬為生的朱氏一家的父親和大兒子受大陸女子東東的色誘而分別與她發生性行為,而鄰居年青皮條客黃志強也在一次嫖妓中愛上妓女紅紅,而東東和紅紅竟是同一個人,他們三人更遭妓女的勒索,黃志強因而失去右手,而朱家亦因而一片混亂,間接害死了被稱為大陸婆的傭人,最後隨著這一切的變化和政府收地,他們搬離大磡村,而妓女則如願以償到了荷李活。
故事中間穿插大磡村內的生活小節和地道特色,如外省女醫師、土生土長跟隨小混混的妓女等。
與陳果導演一貫的電影相似,此片同樣代表了香港被忽視、邊緣化的一群的生活和控訴,但作為充滿黑色幽默和戲劇性的喜劇,電影如何透過此片展示草根階層的真實生活和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呢?
導演運用了電影技巧,使用了大量隱喻,透過觀察導演所使用的不同的電影語言film language,可以窺探到,故事表義denotation以外,從電影語言中表達的深層意思connotation。
此電影主要在已清拆的大磡村取景拍攝,而在上畫時這條村已經被政府收回清拆,用光影保留大磡村特色可謂是電影的一大目的。
顏色主調方面,為表現大磡村特色,據導演所述,為突出村內所有屋都是以鐵皮搭成,特意使用紅色作為主色,以強調村內鐵锈的顏色及氣味。
除鐵皮屋外,以紅色出現的都有很多,如女主角就經常以一身紅色打扮出現,燒豬、燒臘店、屋內裝飾等都以紅色為主。
大磡村街道縱橫交錯亦是其特色之一,在朱家負責繁殖的母豬娘娘出走、朱家上下遍尋不獲的一幕,導演便以蒙太奇手法由娘娘的路徑遊走大磡村的角落,帶觀眾遊歷村裡狹小的道路;而戲中不少場景都予人別有洞天的感覺,如朱家小弟阿細和東東玩遊戲一幕,東東要阿細在家中屋頂搖旗而她在附近高尚住宅觀看,阿細則拿著旗幟在大磡村的屋頂上亂跑,運用全景的鏡頭,從高處把整個大磡村盡覽無遺,而阿細則像小螞蟻跑來跑去,在對比下更顯這村之大。
與四周格格不入同樣是大磡村之所以有取材價值的一點,對比隔鄰象徵夢想成功的荷李活廣場及被喻為「五指山」的高尚住宅,更顯出大磡村在該地區的突兀感和貧富懸殊的情況。
片中由大磡村出發映向荷李活廣場及「五指山」的鏡頭共有十多個,以仰望角度映到五指山,一高一低一富一貧的矛盾造成衝突collision。
而通往荷李活廣場的鑽石山地鐵隧道運用了高亮度的綠色,與大磡村的紅色做成強烈對比,突顯彼岸的荷李活比起大磡村是美好的新世界。
《香港有個荷李活》通過如此一個如此荒謬、欠真實感的故事,稱職地呈現香港作為轉變中的城巿面貌,不同於陳果的前作,此電影以平常心態看待大磡村的拆卸,電影所描述的即將清拆的大磡村非但沒有控訴,裡面生活的人更繼續努力的生活。
電影前段重點講述周迅飾的大陸女子(名東東/紅紅/芳芳)出現於大磡村中,迷惑村中男人,戲中表達東東/紅紅是帶領大磡村男人從木屋區走向夢幻的天使,東東在朱家蕩鞦韆一幕是神來之筆,以不同角度的鏡頭拍攝,而其中一個鏡頭是從屋群中的遠處拍過去,看見女孩在鐵皮屋的屋頂上升起降下又再升起,彷彿由大磡村奔向對面荷李活廣場,在朱老闆和大兒子分別與東東發生性行為後,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蕩鞦韆,顯示東東帶給他們滿足以及希望;另外,黃志強三次追逐紅紅的鏡頭亦有這樣的效果,以長鏡頭加慢鏡,配以夢幻般的音樂,由首次遍尋不獲,到第三次黃幻想紅紅拉著他的手跑向來往大磡村和荷李活的隧道,亦表現紅紅帶給他的希望。
而女主角身上的紅衣亦強化了她對眾人的性誘惑。
而後段故事由三人分別收到女主角勒索的律師信開始轉為荒唐失實,出現了很多錯配的情況,如朱老闆把對待人的行為配在母豬上、母豬配在星河明居的環境中、曾灶財在電箱的書法配在豬身、最突出莫如黃志強的右臂配上一隻左手,錯配使電影變得荒謬可笑,矛盾感亦由此而生conflict within the frame,如呂醫生操外省口音在簡陋的鐵皮屋裡大談遺傳學一幕,鏡頭由銅青的鐵皮屋外往屋內映著,而窗戶在鏡頭左方只佔三分一的位置,四周環境與談話內容不一致也可以體現到當中的衝突。
為誇張劇情,導演使用了舞台感較重的語言,如黃志強被斬手一幕,及朱老闆碎屍的一幕,均是以聲代畫,只聞其聲,而斬手一幕更四周黑漆,只有鏡頭的中間有大光燈,當黃志強一聲慘叫,就墮在鏡頭中間的位置,就有如舞台劇的燈光效果一樣。
加強舞台感可以令觀眾分清現實與故事狂想的分別,令他們更能細心思考電影中的隱喻。
同樣地,斬手和碎屍本應是血醒殘醒的事,配樂卻是輕快的鋼琴聲,製造出音畫矛盾,亦貫徹了電影錯配的效果。
電影中的東東/紅紅一角正是暗示香港所回歸的中國大陸,代表香港人的大磡村男人對現實產生厭惡,於是將幻想、慾望投射在忽然走入他們世界的女主角,妄想她能帶給他們新希望,誰知他們的迷失又帶來失望。
故事中眾人被妓女「抽後腳」一點亦可借喻為控訴政府對大磡村的麻木無情。
黃志強以為斬掉多掉的左手就可以消除本身的突兀感,就正如清拆與環境格格不入的大磡村為配襯四周的高尚住宅,但片末出現兩隻右手的人顯示錯配仍然陰魂不散。
電影尾段,阿細在屋頂所揮動的「走」的旗幟,不單叫女主角逃跑,亦暗示了大磡村的沒落及社會轉變令舊事物漸漸消失的無奈。
其實這是去年的一份功課,而且很普通的分數,後來學懂的有關黑色電影等等手法還沒有加上,不過我實在好喜歡最後黃志強的手的錯配,意義深遠
大陆来的行脚医生想要给猪接种,生出异种怪胎,象征大陆要接手香港,走资变走社,将香港搞成一个四不像,老朱听完医生的话不断拒绝,娘娘被叫醒后拼命奔跑,暗示老一辈底层香港人本能的拒绝这种时代巨变。
两块红布交相辉映,走社的道路不可避免,东东芳芳红红,软磨硬泡终于还是拐骗了香港老青幼三代的心,上海的天使令人爱慕,东东姐姐令人温暖,实际他们见到了什么?
一个名叫芳芳的骗子兼妓女,最终老年人选择交钱苟安,青年人发觉被骗被害愤懑不已,而小辈只觉东东带给他的甜和糖,这片土壤再长出来的意识形态只会是走社下的产物。
两只左手的怪胎,虎头蛇尾的两制,黄志强决绝又绝望的想要砍掉安在右手上的左手,是香港青年的无能和狂怒。
而片末的两只右手,虽也是特殊年代诞下的怪胎,却依然可以开车,坚强的在这片土壤上扎根,正常生活,陈果的倾向不言而喻。
转:大陆来的行脚医生想要给猪接种,生出异种怪胎,象征大陆要接手香港,走资变走社,将香港搞成一个四不像,老朱听完医生的话不断拒绝,娘娘被叫醒后拼命奔跑,暗示老一辈底层香港人本能的拒绝这种时代巨变。
两块红布交相辉映,走社的道路不可避免,东东芳芳红红,软磨硬泡终于还是拐骗了香港老青幼三代的心,上海的天使令人爱慕,东东姐姐令人温暖,实际他们见到了什么?
一个名叫芳芳的骗子兼妓女,最终老年人选择交钱苟安,青年人发觉被骗被害愤懑不已,而小辈只觉东东带给他的甜和糖,这片土壤再长出来的意识形态只会是走社下的产物。
两只左手的怪胎,虎头蛇尾的两制,黄志强决绝又绝望的想要砍掉安在右手上的左手,是香港青年的无能和狂怒。
而片末的两只右手,虽也是特殊年代诞下的怪胎,却依然可以开车,坚强的在这片土壤上扎根,正常生活,陈果的倾向不言而喻。
陈果,以写实的风格出名,作为妓女三部曲之二,《香港有个荷里活》却充满了太多的政治寓意,主题似乎更为升华,感觉却没有上一部《榴莲飘飘》那么平实了,这一次更注意镜头的运用,画面的色调搭配,甚至周迅的演绎也带上点魔幻风格,虽然不得不承认,周迅的造型在这片子里很迷人,依稀能看到点《苏州河》里的样子,但是和陈果的风格搭配起来,效果却完全没有秦海璐的那么协调。。。
黄又南依然是非常浮在表面的表演,香港演员断层真是严重。。。
你曾经俘获过孩子的心吗?
我没有。
我不是会讨孩子欢心的人。
我的妹妹她很会掌控孩子。
她会给他们好吃的,她会陪他们玩,我想大部分的孩子都愿意跟她在一起。
而电影里的小男孩,他妈妈跟人跑了,他的世界里只有烤乳猪和爸爸哥哥。
有一天,有一个漂亮的姐姐走近他,他自然就愿意相信她。
到最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去救她。
你看,就是这样的。
可是到底要如何接受胖子的身体。
我常暗示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要跟胖子在一起。
我一直坚持着。
虽然自己也算是小月半。
我想东东一开始也不是能够随便勾引男人的女人。
可慢慢就成了这样。
片子里的几个胖子,他们一开始也是这样吗?
绝对不是的嘛。
有时候,我对着镜子。
问自己。
我怎么长成这样。
我清楚答案。
慢慢的。
就这样了。
你也不希望是这样。
可就这样了。
虽然不希望,可控制不了。
胖子也是。
当我满身膘的时候,我自己是一点点才发现的。
习惯多么可怕。
习惯成一个胖子。
习惯成一个妓女。
食,色,性也。
猪肉,人肉,都是欲望。
破败的摇摇欲坠的大堪村,高楼林立的荷里活广场,相隔只一瞬间,一念间。
创造这种强烈视觉冲突对比的,是物质的欲望。
当对欲望的贪求超越了道德,性就只是性,和动物交配、吃饭喝酒一回事,和对乳猪肉的需求平起平坐,单纯吃饭,单纯喝酒,单纯射精。
于是,人的尊严被降到与猪同等的地位。
人像猪,猪像人,人吃猪,猪吃猪,猪吃人。
在欲望深深的社会里,一切都乱了套。
老婆跟别的男人跑掉,老朱借店里请来的大陆婆和卖淫女解决下半身;男孩逼着女友去卖淫,自己却忍受不住制服诱惑去“打针”,“虎头蛇尾”的戏言一语成谮……只是,如果是这样一个主题,为什么身兼婊子和骗子两重身份的女主角,要用这样一个有着纯情眼睛的周迅?
而那些在肮脏的土堆旁在年轻的荷尔蒙刺激下的肉体交易,有必要给它一个那么纯美的镜头和音乐做背景么?
而在荷里活大厦摇旗的周迅那纯真的投入演出,是在说即使是婊子也有单纯可爱的一面么?
没必要,真的没必要。
这真让人费解。
如果不是周迅到位的演技给了这个角色很多诡媚妖冶的变化,这些情节我真看不懂了。
那只错位的手,是青春的错位?
社会的错位?
还是扭曲的欲望种下的恶果?
强哥哭喊着要阿明砍下那只接错的右手,是悔恨也好,人性的觉醒也好,都给人希望。
当一切平复,父子三人重遇那只长在另一个黄志强身上的右手,他们的集体惊诧,会是社会的集体觉醒么?
对于大众和社会来说,观看别人生活的错位,张大嘴惊叹,绝大多数仅仅是好奇心一动之后的一切going on。
而那鬼魅般游离飘荡的女子,那外表清纯内里却心机重重的婊子和妓女,她其实真的叫什么名字?
还重要吗?
当她扎起清纯的马尾走在美国的街头,她必然会有一个崭新的名字,继续活着,或继续当婊子,当骗子,她永远是笨男人的灾难。
冲着周迅来的。
开始还真被她骗了,在暗夜下,月光里,盘山路旁的水渠,车灯都照耀得到的地方,做皮肉生意。
似乎肮脏无耻还有些下作,但是月夜下她的眼睛纯到发光,无所顾忌地抓着内裤爬山,对皮条客说要不你做我男朋友呀!
几乎就要相信这是个纯情的女孩子了,周迅怎么看都不像嘛。
跟小胖做朋友,只为支使小胖去买东西的时候勾引胖得像座山的大胖。
肥肉夹杂着汗水的欲望,让人同情又犯呕。
同样对红红有幻想的老胖,半夜听到秋千晃荡的声音,窗外一身红裙的红红像鬼一样飘过,好不吓人。
荡上秋千代表着已做了欲望的奴隶,晃晃悠悠的秋千像膨胀的欲望一样让人不着地,飘飘然,其实岌岌可危,那么笨重不堪的身子承载不住隐秘而强烈的欲望。
接错断手这个点设计得很巧妙。
绝妙的讽刺。
“不仔细看,看不出来的”,还以为说的是大小、样子。
断手就算续上,也沦为摆设,没有实际用处不说,还膈应人。
与结尾的司机对应,好笑又心酸。
结尾的误杀不知意义何在。
C+/ 第一部陈果。
人食猪,猪食猪,猪食人,猪育人,猪即人。
荷里活俯瞰大堪村,五指山下的蝼蚁众生像。
断手再续却是两只左手,“虎头蛇尾”含泪斩断,十八岁的自尊泪雨飘零。
二十多岁的周迅嫩得能掐出水儿来,举手投足之间充满妖异邪魅。
关于欲望的多重变奏,那是一种剥夺了映照自我存在之“爱”,单纯宣泄着原始而压抑的性之欲 ,三个男主都是色中饿鬼,以不同的方式被东东红红轻易捕获,吞食,吐出骨头。
寻猪公、寻北姑、寻左手,每张出示的启示都无疾而终,棚户里竟然没有社区生活和组织性,失猪无法通过邻里帮助找回,体现了穷人之间的相互敌对。
故事比较简单,北姑上海女港漂采取利用互联网和肉体搞诈骗,从假的荷里活广场一举跃升至象征高贵阶层和地位的好莱坞,影片最后周迅背着双肩包青涩的笑容让人想起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
棚户区铁皮屋顶上的摇旗呐喊配以古典戏剧梆子腔,悠扬别致,看似毫无疼痛暗示,却布满黑色的荒诞菌斑。
影片结尾,大堪村的居民往外搬迁,朱仔记的三人一猪也走了,城中村成为历史,就算换了一片土地,众人的前途仍然未卜,那飘荡的欲望仍然永世长存,继续发生在别的地方,别人身上,这是蝼蚁众生的残缺,是永不餍足的爱之匮乏。
这部片子流露出了黑色幽默,但有些桥段又实在令人反胃,特别能引起生理不适。
整个片子其实具有两重视角:一重视角是周迅“东芳红”的,镜头追随着她的身影,以她的观察角度展示着城市化进程下新旧并存的香港。
最开始这种视角呈现出来的一种出来乍到者充满着新鲜感好奇心的窥探,后来却被证明是为看似无意却有所图谋的野心勃勃的“酝酿着坏水”的目光。
另一重视角是朱记一家和黄的,是香港小市民的视角,更是香港的视角。
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目光的交织和切换中展开。
着周迅的角色东芳红是作为北姑亮相的。
北姑这个身份除了“南下的‘卖肉’女性”这层本身含义,更是象征回归前后的香港经济、郑智乃至本土文化氛围被大陆侵略、破坏的符号,再加上这里周迅角色的名字附带的强烈暗示,更表达了一种对郑智意识形态渗透的抗拒。
黄志强和周迅角色、朱家和周迅角色,一开始的关系和谐中带着点温情甚至浪漫,但事实证明这只是一层温情脉脉的面纱,底下隐藏着赤裸裸的欺骗和利用,乃至最后朱、黄发现真相,关于周迅角色的梦想全部破灭。
这也是在隐晦地表达导演对大陆和香港关系的看法。
最激烈的明晃晃的控诉则集中在黄这个人物的命运身上。
黄因为东芳红被砍掉了右手,在大陆医生处又接上了一只左手,这样他就被迫拥有了两只左手。
这是在暗喻香港被迫放弃了“右”,在“右”上加“左”,只能左而又左,表达了导演对一国两志后香港命运的怀疑和悲观。
黄求朱砍断他新接上的左手,表示他主观上想要断绝他和左的关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甚至愿意“壮士断腕”,要求朱帮他砍掉左手。
有意思的是,事实证明这只左手并没砍断,并且还令人啼笑皆非地灵活好用(没想到本以为不会有好结果的“左”的路线竟然走通了),甚至能握紧方向盘(掌握自己的方向)。
这里肯定了这只强行嫁接上的左手的用处,却透着十足的无奈:新接上的左手并没像黄以为的那样没有用,反而还很好用,但这种好用恰恰成了吊诡之处——即便这样行得通,甚至正式由于行得通,港亦不港了,港的身份迷茫反而加重了。
东芳红一开始住在荷里活,一直强调她好想去美国的荷里活,最后真的去了正牌荷里活——好莱坞,不知道这是不是在暗示,在港人眼中“左”的大陆,其实又是对立意识形态的右路线的追随者。
这种曲折的自我否定和相互否定,似乎反映了导演对大陆的复杂心态,以及大陆由此对香港的“强行改造”的抗拒、愤恨和无能为力。
东芳红在这个故事里就是披着一副纯良无害外表的潘多拉,搅乱了这个最后一块旧小市民香港土地上的平静,破坏了毁掉了这里居民黄河朱一家的生活;而这个强盗反过来扮成受害者,勒索这些真正的被害者。
其中蕴含着的导演的怨念简直要冲出屏幕扑面而来猪也是本片另一重要隐喻。
朱记是买烤猪的,自己也养着猪,顾客们也吃着猪,这一方面表现着“五指山下”残存的最后一丝传统的小市民生活,另一方面也道出了小市民之间相互维系靠彼此维生的关系。
后面猪走失,回来以后身上写满了字,其中最大的两个是“国”“皇”,还有隐约可见的“新中”之类。
被写字前的猪只是市井小民的化身,卖猪者朱记姓朱,谐音猪,他们是猪猪也是他们,挣扎在作为城市化象征的“五指山”污秽肮脏破旧贫民窟里,活在底层却又自有一番乐趣。
大陆医生要拿猪做实验,看看能生出什么来,暗示着拿香港试行一国两志;猪走失了,也意味着小市民的迷茫心态和香港的迷失;猪自己找回家,身上却被写满了字。
字肯定不是猪自己写上去的,是有人写上去的,猪成了神秘写字者行为的被迫承受者;结合字的内容看,更像是香港被迫接受了大陆(新 中 国)的盖章。
猪吃了大陆婆,明显意寓着国家队个人的鲸吞蚕食,大陆吃掉了大陆人,下一步就是来吃港人。
所以朱爹在梦到大陆婆、发现猪娘娘爬上床时那么惊恐,又在后来把猪“束之高阁”。
结尾朱记一家人被迫离开小街,象征着旧香港的失守;他们的车后面还带着猪,则表示还是割舍不下。
朱记开车走了却没交代去往哪里,这种“流离失所”“离乡背井”也透着“港人应该往何处去”迷茫;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东芳红周迅却成功地抵达了美国的好莱坞,这个安排颇有一点中国借着香港这块跳板终于得偿所望走上世界舞台的意思,只是得到好处的是大陆,而真正的香港却被弃如蔽履,前途未卜。
这个电影还是很有意思的,然而导演的个人情绪宣泄过于刚猛激烈,有些地方稍嫌失控;加上很多地方符号化意象化严重,呈现和思考又不足,影片整体表意难流于偏激和破碎
“一个人有一个左手就够了,要两个干什么啊?
” 周迅在地道里,拉起强哥的右手,带着他奔跑走开,转过头的时候那么迷离的眼神那么美好。
她靠自己的身体的陷阱为自己的梦想赚取资本——这种资本显然也是利滚利的。
陈果作为一个总是喜欢表达关于香港这个城市的特殊景象的导演——确实,香港的确是一个很奇怪的城市,光怪陆离的程度远远的超过了上海——作为一个狭小的地方,它往往容易把人的心灵也变得扭曲起来。
电影中有很多地方就展现了这种扭变,即便在电影中他们并不那么明显,甚至多数情况下看起来还非常的顺畅:朱老板把雇来的女工分尸给“娘娘”吃,不停更换自己造型的妓女阿女(她的名字都那么好玩),会因为砍错人而重新砍一遍的黑社会,称自己为“魔术师”的而要让猪产下Baby的大陆魔术师,有两只左手的强哥和有两只右手的替罪羊男。
这些情节都是非常的荒诞,然而却为电影增色不少。
另外,陈果在悬念方面的功夫让这部影片有了些悬疑片的幽默感。
陈果讲故事真的很有逻辑~~~
陈果太浮躁了,大家都知根知底了,就别再隐喻什么了。
前头不错,后头有点怪,看得出有许多想说又说不出的暗语
编剧很出色。看似平淡的小故事小人物,所经历的意外虽不够新鲜,却很玩味。比如片头的母猪吃乳猪鞭的段子和后面肢解了尸体让母猪吃的段子,鲜明的对比。以及蜻蜓点水般对色的描述,逼真的让人屏住呼吸。
充满隐喻。不懂黑色幽默的人当然觉得无聊。
隐喻太多太强烈,反而让人生厌。
片头演职员字幕是印在生猪身上,设计很巧妙。魔幻现实的黑色喜剧,荒诞离奇中透着弦外之音。东东、芳芳、红红,变换三个名字的骗子女主,情欲勾引直接和烤猪肉等同。借母猪试验生小孩,母猪身上写满”九龙皇帝“的涂鸦。砍掉右手强行接上左手,挥起红旗向上方,挥起白棋写着“走”。
陈果的三部曲,我真是看完榴莲飘飘就再喜欢不上他的别的了,觉得这部有点偏意识
原创配乐还是请了林华全朱庆祥来做。被叫做娘娘的猪,英文名叫做妈妈,被人工授精然后出走消失的隐喻。北姑来港的两个职业代表,一个是帮工的被底层人害死了做了肉泥喂了猪;一个是红红,她骗了所有经手的男人,卷款而跑,娶了她梦寐以求的好莱坞,死亡与出走。虽然是香港然仍旧和大陆紧密相关,陆港之间的雇佣合作、骗与被骗、压榨与吸收、反抗与支持都被影射在故事里。人的两只手变成了两左两右,左被砍了,只剩下右。落魄贫穷的大磡村,对面就是香港好莱坞的豪华公寓,阶层贫富的对立就直接被摆在台面上。
看完这个电影,学了好多大陆粤语,要扳不回来了。。。故事就那样吧。其实陈果也属于那种,有个挺好的概念,最后一拍,就不知道拍的啥了。
砍手,杀猪,碎尸,喂猪……小市民和女骗子的酸楚事儿,青春期的懵懂和萌动,两只左手和两只右手的人——诙谐及黑色幽默等等,可以说是最好的文艺类港片之其一,好过伊莎贝尔很多.几代人的味道,塑造得各自都活灵活现,不过故事线有过乱的嫌疑,理得不够有条理。多少好事值得推荐的吧,香港有个荷里活
政治波普仅仅是政治波普。从电影层面来说无良好体验,事实上是感到过时了。一部糟蹋周迅的电影。
荒诞不足 油腻有余
猪的隐喻:1、被受精后逃跑隐喻出走的妈妈。2、香港底层人生活如同猪猡。3、来的大陆女人,竟愿被如猪般对待任人宰割,用完即弃。4、底层人如畜生释放性压抑。5、被涂污的猪寄予翻身的期望,“皇王富贵” 手的隐喻,一左一右是正常。两左两右不正常,就是历史。左手的怪物被斩断的,留下了右手的怪物。大陆人想来香港,以为可以过上香港的生活,结果只能和香港底层人一样。除非像东,方,红一样坑蒙拐骗。
陈果这个时候是真吊诡,可惜后面越来越烂。开头印在猪身上的字幕,便奠定了全片的基调。还是一如既往见缝插针地各种暗讽,可惜后来走偏了,变成强行明示了,那就没意思了。
好扯哦,“九七情结”真是造就了一大批疯癫讽喻的神经电影。不过,话说回来,“九七情结”确实也成了香港电影的一股血脉,时不时就有人刨一下,汩汩流血。
前后都挺好 中间有点泄气 陈果故意不给周迅一点表达的机会 北姑只是符号 她们没有灵魂吗?
陈果真的不行,这部其实很有代表性,故事和人物符号化后变的苍白无力,再加上情节结构设计的太不考究,整个垮了。电影中可以有隐喻有象征,以前我也一直很focus在这上边,但越来越觉得先把故事讲扎实把人物充分立住是第一位的,之后再谈隐喻谈哲学谈精神建设。视听的风格化做的磕磕巴巴,真不及格
请问好看么 催眠力作
周迅的表演很到位.天真.敢爱敢恨.为自己的理想而不惜一切的样子深入人心.最喜欢她荡秋千的镜头.仿佛能看见自己的未来般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