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最后我因为那母亲一连串默默注视孩子长大的镜头哭了。
那个蓝色头巾的女人,最无奈最质朴的母爱弥补。
当然还有太多美丽的风景镜头了。
看《车票》的时候,正好是从香格里拉回来没多久,开始没想到这是部和香格里拉有关的片子,只是因为看着PPS上那些略带煽情的简介。
无聊的开头,没有多少新意的剧情,唯一的亮点,就剩下香格里拉了。
影片一直围绕着一个话题:什么是父母对于孩子的爱。
影片开头的那对夫妇,即使在明知道胎儿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情况下,依然选择了将孩子生下来。
他们认为,孩子也有生存与选择的权力,作为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做出一个选择。
孩子生下来了,也死了。
而主人公曾雨桐的母亲,则选择了另外一种爱孩子的方式,她把孩子送到了教会,帮孩子选择了一条她认为正确的道路,然后默默地守候在孩子的身边。
孩子走了母亲心目中的一条路:读大学,去北京,有稳定的工作。
但是,孩子的生命中永远少了一个人,那就是妈妈。
这份爱,在这部影片里是主旋律,也是中国人一直所认同的一种主旋律:父母为孩子安排好人生的道路,孩子沿着这条路长大,成为社会所认可的成功人士。
看完电影的时候,我在想这个问题,到底何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母爱?
对于第一种情况,也曾经就类似的情况和朋友聊过,那是在看这部电影之前的事了,就我而言,我还是认同那对夫妇的选择: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他们也有选择的权力,选择生,选择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无论贫穷或是富裕,无论伟大还是渺小。
而雨桐母亲的那份母爱,伟大,但我不认同,因为他剥夺了孩子的选择的权利。
走过母爱,来到香格里拉。
看的时候,有种很熟悉很熟悉的感觉,片中的很多场景,都是我这次旅行中所亲身走过的,尤其是白塔雪山那几段景色,更是让我看着就开始感动,很少会有人看到这样的景色不心动的。
影片从西藏一路拍过来,走过香格里拉,走过怒江,一直都穿行在大香格里拉区。
“香格里拉”一词,其实来源于《消失的地平线》一书,而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谁都说不上来。
现在的香格里拉,是川滇藏交界处的概称,觉得这个地区比云南的香格里拉县更香格里拉。
寻找香格里拉,一直是一个课题,学者的,旅行者的,这部电影也在寻找。
意外地发现这部电影,因为是吴奇隆主演的,就下载来看了。
在看的过程中,我没什么太大的感触,只是,看完了整部影片之后,我才发现:这一次寻根之旅,跟我是何其相像啊!
去年,我21岁,爸爸突然告诉我说:我的亲生妈妈病危,告诉了我两个地址,让我去看看······一个是很偏僻的小山村,在粤西地区,我从来都没去过那么偏僻的地方,更无法想象那里的生活;第二个在广西桂林,同样的偏僻与落后,但风景都还很不错!
只是,我来晚了一部,她去世了,我最终还是没法见到她最后一面,也没看到她的照片!
我不知道她当初为什么要离开我们,我只是想要去找她要一个说法,一个可以说服我的理由,可是,什么都没有了······“既然做不到不离不弃,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呢?
”我不明白!
也许,对于我这种90后,大学生,没进入社会,实在是无法理解她的那种感情,但不管怎样,逝者已逝,我很庆幸:我走过那一段路,即使我没有影片中的曾雨桐那么幸运,身边还有一个志轩在一路上陪着她,安慰她,为她打点好一切······我是一个人走过了那半个多月,有苦有泪,更多的是:对自己心理以及身体上的一种锻炼!
说实话,这是一部貌似平静实则平淡,有些做作的片子,无论是故事情节的设计和演员的表演都相当做作和苍白。
让我坚持看完的最大理由就是影片里不断出现的祖国西南的壮美风光,所以,我还是给了它三颗星,鼓励一下。
平淡无奇的演技,缺乏情感的配音,烂俗无聊的剧情,以及道德说教的语气,这部电影的开始部分基本上没有给我留下任何好感。
再加上对于国产电影的一贯失望,我原本以为这不过是众多烂片中的一个而已。
或许比极烂好些,充其量两星片。
影片过半我依然毫无感觉,直到一个镜头的出现。
妈妈抱着婴儿从过江缆绳上滑过。
从村民的言谈中得知,老松酗酒而且打骂妻子,而松嫂贤惠。
左小青抱着书包都难以让自己挪动半步,可以想见松嫂抱着啼哭的婴儿渡江的艰难。
打碎牙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打碎了牙还要往肚里吞。
松嫂苦,却还要坚强。
其形状类似于范伟对儿子说,“走吧,咱和这个阿姨没缘分。
”这种戏谑比叫苦还要煎熬人心。
此一个镜头,就值三星。
然后就是母爱。
最伟大的爱是什么,不是用尽一切去爱他,而是为了他,宁愿让他恨你,宁愿让全世界恨你,宁愿让你自己恨你。
例如《我一直深爱着你》中的母亲,例如宇智波鼬对佐助。
左小青蹲在村头,呆呆着看着公牛在烂泥里踩来踩去。
“它要一直这样到什么时候。
”“一辈子吧。
”也许她母亲也曾立于此处,问自己,如果我留下她,那她和这头公牛有什么区别。
然后就是抛弃,她不是抛弃了女儿,她是抛弃了自己。
天知道她步行回家是不是因为没有路费,还是只是对于自己的惩罚。
从年复一年的车票来看,她内心的煎熬从未停止。
影片最赚人热泪的地方就是,家里的照片破损,教堂的照片没照到,左小青一直没有看到母亲的脸,而所有的闪回里观众看到的也只是那块蓝色的头巾。
想见一面而不得,导演让观众和主角一起体会了那难以名状的懊悔。
影片开始用心脏病患儿的故事说出不离不弃的母爱之伟大,那种我在天堂,就绝不让你独留地狱的执着母爱。
然后用全片展现了一种更伟大的母爱。
那就是天知道我多想带你去天堂,但如果没有办法,为了让你去天堂,那我宁愿下地狱。
这部电影本身也许并不出色,但这个故事,用句黄大炜常在超级星光大道中说的话,它打到我了。
据说这是另一部“妈妈再爱我一次”,但遗憾的是,看完之后却没有多大的感动。
或许是这类片子看多了,起了免疫作用,亦或是自己感情上太麻木了?
不想深究原因。
但是,不得不承认,片中的景色非常非常的美,美得令人陶醉。
去年旅游的时候去了云南,当时就对云南的风景非常着迷,现在在片中再看到云南的风景,还是抵御不住那种诱惑,有那么一瞬间,真想不顾一切地跑到那里去。
那天空,是深邃的蓝,一眼望不到底;那云,雪白雪白,在深蓝的天空中打转;那山,高大绵延,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那水,顺势而下,拍打着任何挡道的石头。
山、水、天空、白云的任意组合,都显得那么不可思议,让人禁不住要感叹,上帝是如何创造出这样的奇迹的!
很傻的一个片。
一开始是一对男女的工作镜头。
女的是一电视台记者,大众印象中的记者长裤衬衫+围巾,头发顺滑,动不动对着自己的作品蹙眉叹气做舞台腔思考状,堵着当事人问:“您此刻有什么感想吗?
”“您说点什么吧说点什么吧。
”“您的孩子是残疾为什么还要生下来呀?
”问题1:为什么孩子父母不给她批上几个耳光呢?
问题2:编剧是残疾为什么还要来聘用他呀?
男的是大众印象中的白领,有着白领的长相和白领的语言。
对着各色人种的同事在黑暗中演讲,同事们假模假式目光深邃,同时还不忘展示索尼这个赞助商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大Logo。
感想1:为什么各色人种的国际化公司,大家讲话的表情和姿势那么象80年代的公安破案片呢?
然后两个人就踏上了寻亲路。
最后就发现了伟大的母爱。
原来女主是修道院长大的,怪不得那么超凡脱俗。
我给了1星,这1星是给美丽的自然风光的。
看预告片说5月8号上映还没反应,后来看着看着爸爸死了妈妈背着小雨桐过绳索的那段,哭声响彻礼堂的时候眼泪喷涌..于是觉得它作为一部母亲节应景片还是达到了目的的..从演技来讲,左小青的表演能力貌似不是太好啊...吴奇隆的角色也没有太大的表现力,就是一个陪伴在那里的人..不过,反正最大的主角是妈妈..所以接受了小朋友的表演很传神,赞景色超级美....听他们的口音以为是四川呢..结果原来是云南和西藏,而索道居然是怒江索道...很震撼,很向往,很为水电站的问题郁闷以上,蹭不要钱电影的小杰子
一张车票引出的千里寻母记。
影片并没有如“妈妈再爱我一次”或者“我的兄弟姐妹”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表达,似乎缺少了情感宣泄点,不过我喜欢这种淡淡的忧伤感。
影片开始的那个采访故事,似乎是为女主角的思想转变作铺垫,其实我的想法是和女主角最初的想法是一样的,既然已经知道孩子生下来就是受苦的,那干嘛还非要坚持生。
这是一个和安乐死一样受到争议的命题,解决人的痛苦是一种美德还是一种犯罪?
至于主线寻母,从小就没和母亲分开过,所以没有特别的感觉。
倒是影片里的云南风光深深的吸引了我,导演也似乎有意把云南风光作为一个亮点,怒江,雪山,梯田,淳朴的民风,都为影片增色不少。
不夸张的说,云南的美丽风景几乎抢了主角们的戏。
影片的结局我比较欣赏,最终母女没能见上一面,但是女儿知道了母亲一直在自己身边。
有时候,我们对活着的人一直耿耿于怀,人都不在了,你还能怎么办呢?
时间会打破一切爱恨,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
然后是范伟扮演的那对父子,再次表现了所谓不离不弃的主题。
坚持需要勇气,舍弃同样需要勇气。
母爱一直是个很动人的话题影片的开头我也跟雨桐一样,不懂爱生活中的我们认为如果爱,就应该让他少受甚至不受这种无谓的痛苦可是我们往往因为自己所谓的“大爱”而掐灭一个人生存的可能爱是无限可能哪怕只有丁丁点的希望我们也会用真爱陪着爱一直到最后寻亲是故事的主打看着雨桐一次又一次的纠结我也跟着心乱如麻我理解天下妈妈心不想孩子受苦可是我也是妈妈的孩子我也想着不管生活是甜是苦只要有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身边就好生活很累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难言的苦只是木松嫂真的很伟大站在木松嫂的角度来看我也宁愿自己的孩子受神的庇护来接受更好的生活不愿她跟着自己成天来面对这畸形的家庭反过来站在雨桐的角度我的心底也同样震撼一个这样落后的山村一个成天发酒疯的爸爸一个无法挣脱的枷锁这就是万千山区人无法逾越的大河如果不是妈妈的忍痛割舍可能现在的自己也未必能活就算活下来也未必会对生活抱有浓烈的爱了吧或许会如同那些年被爸爸打跑的哥哥一般流落他乡影片关于寻亲的故事结尾话说是有些悲剧可是这也是很适合的不是吗至少逝世的人会让我们更有选择性的去记忆我们会更多的记得她的好记得她有如此之深的爱范大叔再一次串演了一个深情男儿的好大叔不对这一次,他是一个好爸爸其实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爱孩子,疼孩子母爱,很伟大,父爱,从来都不逊色爸爸妈妈,你们都很了不起!
用一个词来形容电影,那也许是“苍白”了。这种电影冗长无甚内容,为了寻求的感觉又显得太刻意,演员表演也欠自然。
故事蛮好画面蛮好演技有点烂
片子里的风景真得好美啊~~~好想亲自去看看淳朴的一切~~
张之亮在香港是一位不错的“文艺片导演”,拍过《笼民》等佳作,但他到了大陆发展,却水土不服,影片有“文艺气质”,却难接地气。
装不出来,是因为这个故事和这帮人,本不属于拍摄地的美丽风光
還行吧,沒有想象中那么好,只是覺得母親真的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第二个情节点转的不错~
评分这么低,是看电影的这个孩子没有在某个年龄,某种心境看到吧.
挺感人的,竟然还是在我的家乡四川。
寻亲之路
剧情还行关键是有段在梅里雪山飞来寺地区拍摄的剧情,,那个旅馆,我上次去雨崩的时候,也住过,,惊艳到了,,那个旅馆的守望6740,也就是守望卡瓦格博。
浪费西部的美景
值得一看~
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演员阵容拍这么烂的片
那个女的真是有点神经质,有点莫名其妙,影片前面好啰嗦的感觉,不知道到底要表达什么
风景很美我想去旅游。
怎么老跟宗教扯上关系?
极度贫乏的运镜、配音、配乐,仍然表现出了那复杂深沉的母爱。结局不知所云,也许是因为我还远未达到原著教授的水准。
全篇只有一个亮点,就是最后讲述其母亲去看她的时候。但也只是这个moment让人觉得这部片子在表现母爱的伟大,而且很做作。